第四军医大学 改制附属医院医生怎么改制

馆藏&4739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
&&&&&&&&&&&&当前位置: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及人类健康保健的需求,在学校建设研究型军医大学总目标的引导下,围绕第四军医大学提出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护理心理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解决了长期困扰护理心理学临床及教学的问题,全面提高了护理心理学教学水平,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1.以积极价值观为取向,设计教学目标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生来就有追求积极品质、发挥个人潜能的能力。在此理念的引领下,护理心理学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强调了发展的眼光,注重了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习得积极情绪。如,“能力目标”强调通过临床心理护理实践、反思报告,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发现、解决临床心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思考、不断进取、创新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的教学目标设计,确保了每名学生都能通过适合自身特点的途径,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2.坚持“三个结合”,构建多元教学体系
多年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学校育人与环境育人相结合”的三个结合,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理论教学、模拟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重点强化学生掌握护理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理解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明确患者的心理特点与需求。
模拟教学:以模拟教学方式为载体,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案例讨论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教会学生临床心理评估、护患沟通以及心理护理的技术。
实践教学:以社区和医院为基地,深入病房和家庭,通过观察、访谈,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变化,运用课堂所学的技术和方法,初步实施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将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
3.以系统观为指引,形成“三模块”教学内容
以培养21世纪优秀护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审视传统教学内容,吸纳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不断改革、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形成了“基础篇、方法篇、应用篇”三模块相结合的护理心理学教学内容。
模块一:基础篇。主要学习普通心理学知识、心理与疾病的关系。通过学习,学生能从整体上掌握正常成年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强化心身相关的观念,为后续更好一理解病人心理问题的特点及需求打下基础。模块二:方法篇。主要学习心理护理技术。内容包括临床心理评估技术、临床心理护理方法,为学生实施心理护理奠定基础。模块三:应用篇。主要学习临床常见病人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方法,以及常用心理健康维护的策略。旨在使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正确实施心理护理,并采用有效措施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4.以自我实现为动力,创新“体验式”教学方法
自我实现是一种使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我们以此为动力,创新“体验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需求、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护理心理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护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心理护理案例或两难问题等,使学生受到更直接、更鲜明、更强烈的多感官刺激,引发其心理上的不满足感;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或辩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途径,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在不断“体验”中,帮助其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获得知识、生成积极情感、发展能力。具体采用了案例式、角色扮演式、榜样示范式、调查访谈式、辩论式和团体活动式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均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核心,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有效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依托人文护理学学科网站(http:// huliguanli.)、心理学学科网站(http:// psychology.)和第四军医大学校园网()共同构成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学生可下载相关的教学内容和课件,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开展适时互动交流,有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方便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扩大了教学覆盖面,提高了教学效果。
6.以促进成长为核心,实施多元考评
考评是检验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手段,而教学质量不仅体现在考评分数上,更体现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上。为此,我们在考评方式、考试内容、考评主体及考评结果四大方面加强了改革,使学生充分感受自身的积极成长,实现了以考评促教学的积极作用。
考评方式:采用了理论考核、心理护理技能考核、小论文答辩、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及讨论等综合方式;考评内容: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及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考评主体:由教师、学生共同构成,学生评价又包括了学生互评和自评;考评结果:体现了量化分数与等级评价相结合。如理论考核用百分数评价,论文答辩采用优、良、中、差等级评价。
7.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护理心理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为配合新的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课程组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满足学生需要为目的,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的教材,并积极参与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努力和参与下,结合实际情况,近年来课程组共主编/副主编心理学教材8部;参编14部。这些教材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8.以素质提升为牵引,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采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建设路线,课程组不仅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专职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和整体素质,而且根据建设和发展需要,有计划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保证了护理心理学教师队伍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以教授、硕导、军队育才奖银奖获得者、学校“精品教员”为主体、由护理学专业、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的学术造诣高、业务技能熟、教研能力强、综合素质优且富有创新精神、相对稳定的护理心理学教学队伍。团队现有教师9人,其中,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4人;10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高级职称6人(研究生导师5人),中、初级职称3人。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获得者1人;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2人,荣立三等功6人,教学先进个人1次,第四军医大学“精品教员”2人;各专业学会副理事长3人;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共6人。
9.取得显著的教研成果
近年来,课程组先后承担各类教学研究课题12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20项,其中“新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分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因素与专业价值取向研究”、“护理教师素质教育研究”、“护理心理学教材”等获中华护理学会、第四军医大学、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护理人文礼仪实验中心”获批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编、副主编“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等教材20部,参编18部;承担科研课题25项,获得科研奖6项;课程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4篇。关注今日:0 | 主题:9260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部分专家简介
页码直达: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这个帖子发布于12年零270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专家教授西京医院简介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位于古城西安市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医院前身系西北军区第二陆军医院。1954年第五军医大学与第四军医大学合并后,成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对外始称“西京医院”。现发展成为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教学医院。1993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占地2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学科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精良,展开床位1700余张。全院拥有11个教研室,43个专业科室,在35个主干学科中,博士学位授权专业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点31个,全军专科研究所3个,全军专科技术中心6个,全军临床药理基地1个。在学科建设方面,我院在全军同级同类医院中博士授权点、硕士授权点、医学研究所和专科中心均名列第一。 医院有在编专业技术人员千余名,其中博士导师27人,硕士导师5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余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15人。“国家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总后伯乐奖获得者1人,总后科技金星、银星各1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人,总理基金获得2项,78名同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医院拥有CT、螺旋CT、MRI、DSA、SPECT、体外震波碎石机、X-刀、医用直线加速器、彩超等大型先进仪器设备,医疗设备总价值2.65亿元。 医疗工作:年门诊量100余万人次,年急诊量11万人次,年住院收容近3万人次,医院为国际救援组织指定医院。1958年我院首次在国内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和经小脑幕上入路切除晚期听神经瘤获得成功,1960年首次成功救治一名烧伤面积96%、烧伤面积68%的危重病人,1986年世界首例十指再植手术在我院获得成功,1997年6月国内首次活体部分肝移植在我院获得成功。1993年与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签约,并与国际SOS救援组织、欧洲紧急救援组织等保持业务关系,成为国际救援组织指定医院之一。多次参与突发事大规模的伤员救治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医疗特色: 冠状动脉的介入诊断与治疗,冠状动脉造影2000多例(球囊扩张形成术、血管内支架、溶栓、旋切术),心脏瓣膜综合成形术、复杂眼外伤和视网膜病治疗、晚期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重组合异种骨移植,消化道肿瘤导向药物诊断、治疗和生物调节治疗,严重复杂颅脑外伤的救治,复杂先心病手术治疗、超声诊断冠心病和消化疾病、免疫和生物调节治疗、活体部分肝脏移植及小肠移植、心脏移植。教学工作:承担博、硕士研究生等八个层次临床教学工作。1986年以来毕业博士160名,硕士515名,目前在读博士生95名,硕士生186名,设立教学研究专项基金,开设12个研究课题,开展了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科研工作:“八五”期间承担各类课题210项,共获资助824.3万元,“九五”第一年又获得各类课题46项,获资助520万元,在研国家科学基金项目43项,国家攻关课题1项,国家“863”课题1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进站研究人员6名。科研成果: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8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5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69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论文排名:1994年在期刊源杂志发表文章排名全国医院第三名,1995年全国医院第6名。重组合异种骨的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研究,以上两项研究分别被评为“94、95年全国科技十大新闻”。 国际学术交流:十年来,派出64名优秀中青年科干部出国进修学习,学成归国48人,短期参观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34人次,境外来访,进行学术交流的专家学者214批571人,聘请外籍客座教授16名,举办国际学术会议8次。   医院新落成的门急诊大楼,总建筑面积3.488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5000人就诊,是一座现代化的、亚洲最大的门诊诊疗系统,楼内具有目前国内最现代化的服务保障设施:楼宇中央空调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话对讲寻呼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病人足不出楼,即能完成全部门诊就诊工作。门急诊大楼内开设了宾馆式的惠宾病房及高级眼科病房。   专家简介神经内科: 粟秀初教授
心脏内科: 贾国良教授
李兰荪教授
耳鼻喉科: 王锦玲教授
血液内科: 孙秉中(Sun Bing Zhong)教授
消化内科: 张学庸教授
妇产科: 辛晓燕副教授
呼吸内科: 戚好文教授
皮肤科: 刘玉峰教授
高天文教授
关鹏举教授
刘 斌副教授
肿瘤科: 任军教授
整形外科: 鲁开化教授
胃肠外科: 李开宗心血管外科: 刘维永教授
神经外科: 章翔教授
肝胆外科: 李开宗教授
骨科: 胡蕴玉教授
黄耀添教授
罗卓荆教授
傅炳峨教授
泌尿外科: 邵国兴教授
烧伤科: 陈璧教授
粟秀初 现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任主任医师,教授。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康复学会主委,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血疗与工程学会主委,陕西医学会常委。195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神经病学专业47年,擅长治疗脑血管病,眩晕癫痫。研制成功脑脊液细胞沉淀器,创建国内第一所脑脊液细胞研究室,脑脊液细胞标本库和脑脊液细胞学文题库;创建国内第一所血液疗法室,将多种血液疗法应用于临床;在国内率先创用经皮颅骨小钻孔行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主编专著3本,合编9本,均已刊出,论文刊出242篇(主笔与合笔)。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荣立三等功4次,记功1次。本人专利有:天窗式血液疗法罐,装配式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电话:029-3375365贾国良 现担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主任职务,教授、主任医师,是全军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1968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心血管内科专业28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从事介入性心脏病学诊治及研究,在该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首次开展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继之开展了冠状动脉旋切术、肺、肾动脉、二尖瓣成形术、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先心病动脉未闭栓堵术等。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率先应用国产尿激酶进行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并对冠脉溶栓后的再通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ECG临床症状酶学变化等指标,为静脉溶栓法提供了有价值的指标与方法。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上,提出了诱发试验及测定内皮细胞功能检测等方法。在心肌缺血的研究中,对冬眠心肌、晕厥 心肌代谢、生理功能和形态学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选用球囊的外径、扩张后残留狭窄的程度、狭窄段的解剖特点病变长度及形态有关,与血脂胆固醇及吸烟无关,糖尿病、肾功能不良者,饮发酵酒者再狭窄率明显增高。由于他的努力工作先后被批准为硕士导师、博士导师、博士后流动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xcardio@
电话:029-3375183李兰荪 湖南长沙市人,1967年第四军医大学心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1990年赴美国洛杉机加州大学,海港送学中心访问学者8个月。担任中华医学会陕西心血管内科分会副主任常委。现任陕西省心脑防治领导小组成员。陕西省保健局干部医疗保健专家组成员。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专家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内科和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40年,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治疗工作及抢救危重病人方面,作出了优异成绩,先后获院医疗成果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担任心内科主任期间,能以身作则,甘为人梯,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组织全科攻关,开展冠脉造影、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脏梗塞、冠脉腔内成形术,使该科在冠心病诊断及介入性治疗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1992年被评为第军医大学科技先进个人,并荣立三等功一次。先后撰写出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一本,参编专著8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lansunli@
电话:3375563王锦玲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教授,主任医师。是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院会陕西分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于1954年毕业于第五军医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耳鼻咽喉专业44年,专长是耳科学。15年来参加全军爆震性聋的攻关题,从超微结构,电生理,自由基,神经传递等深入系列研究致聋机理及防治,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面神经再生的研究。七五以来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参加编著7部,主编1部,培养硕士生19名,博士生6名。临床上专长耳聋、耳源性眩晕及面神经麻痹的诊疗,医疗质量高,服务态度好,获病人一致好评。1989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证书。1991年获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xjoto@
电话:029-3375385孙秉中(Sun Bing Zhong) 1962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同年分配至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科工作,1984年~1998年先后任血液内科副主任、主任。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血液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医学遗传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陕西器官移植学会顾问、陕西省抗癌协会顾问、临床血液学杂志常务编委、陕西医学杂志编委等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精湛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较早开展恶性血液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近年来从事恶性血液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基金课题,主要成果有“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诱导及多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免疫治疗研究”等。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1996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94篇,获省部级及军队级科技成果进步奖15项,主编及参加编写出版“实用化验诊断手册”、“野战内科学”、“新编内科诊疗手册”、“实用急救医学”、“新编诊疗常规”“内科学(21世纪高等医科院校教材)”等专著。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13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hematol@
电话:029-3375579张学庸 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医本科消化内科专业。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医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医师,担任陕西省消化学会荣誉主任委员及内科学会荣誉主任委员,全军消化内科会顾问等职务。主编出版专业著作10余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战时内科学分卷、新编内科诊疗手册、中西医结合简明内科、中西医结合简明肿瘤学、胃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等,发表论文30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六次,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从事消化内科、肝疾患、消化道肿瘤等病症的研究,已50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电话:029-3375221辛晓燕 中**员,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主任,。西安市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全军妇产优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妇科肿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gynobs@
电话:3375392戚好文 1966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教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常委、陕西省呼吸病学会主任委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从事呼吸疑难病诊治方面的研究,从事本专业已有25年。主要学术成就有:肺癌细胞核DNA含量及形态参数分析,5-HT及其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白细胞介素-8与豚鼠气道高反应性关系探讨,C-jun在豚鼠哮喘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豚鼠哮喘型气道上皮细胞原癌基因C-fos表达研究,实用呼呼吸内科手册。曾获总后优秀教师一次,学校优秀教学奖5次,,医学医疗成果奖二等奖以上4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qihaowen@
电话:029-3375577
刘玉峰 1962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皮肤病学专业,曾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全军皮肤性病学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各种皮肤科杂志编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从事皮肤疑难病、性病、银屑病、结缔组织病等病症的研究,从事本专业36年。主编《现代皮肤病治疗学》,参与编写《现代皮肤病研究进展》,《色素性皮肤病学》、《现代皮肤病学与美容学》等著作。于1995提获得陕西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1996年获得国家医学科技三等奖一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liuyuf@
电话:029-3373587高天文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博士,在美国做博士后二年,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皮肤科学会常委、医学美学美容学会常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特长:皮肤癌、白癜风、色素痣、黑素瘤、激光美容、皮肤病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dermaweb@
电话:75405关鹏举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原皮肤科主任,返聘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特长:真菌病、性病、结缔组织病、血管炎、中医皮肤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电话:刘 斌 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皮肤科学会常委、西安市皮肤科学会常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特长:真菌病、脱发、甲病、性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电话:任军 35岁,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科主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研方面:负责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军队“十五”杰出青年基金等8项科研课。临床方面:专攻肿瘤的免疫生物治疗,肿瘤疑难病例的诊断,实体瘤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获总后勤部“十大杰出青年”、国家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和总后勤部“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9名, 博士研究生2名。编写专著4部。在国外期刊Cancer 、 Clinical Chem,Ann Acad Sci USA,Int J Modern Cancer Therapy,J
Gastroenterol& Hepatol,Proceddings等国际及国内刊物发表论著38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renjun@
电话:3375407鲁开化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导。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常委,显微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美容学会外事组副组长。1957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整形烧伤显微美容40年,现从事整形美容专业,专长是烧(创)伤后畸形再造,美容外科。曾先后主持与参加20余项科研课题研究,对烧(创)伤后遗畸形的整复,皮肤撕脱伤,周围神经长致缺损有较深的研究,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轴型皮瓣的应用及器官缺损的修复与再造等取得国内外先进水平。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先后被评为先进学习者,先进工作者,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党员,荣立三等功四次。本人专利技术有:扩张点注射阀门,一次性美容手术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电话:029-3375301刘维永 1955年毕业重庆第七军医大学医疗系心血管外科专业。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专家组成员、教授,担任全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主编,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等职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从事心血管外科、胸部创伤等病症的研究,已有43年。1985年我国首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组主要成员。1977年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带瓣管道,矫正右心和左心复杂流出道梗阻病获得成功。对我国复杂先心病治疗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1986年国内较早开展心脏瓣成形术,研制成功可塑性人工瓣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承担国家“八五”新型生物瓣阶段化研究。1996年获国家计委、科委《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证书。担任科主任20余年,科室进步快,1979年建成全军心血管内外科中心,1990年成为博士授权科室,1995年建成博士后流动站。主编专著一部,参编9部,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绎专业著一部。曾获省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军队科进步二等奖八项,三等奖三项。1960年被评为卫生先进工作者,立集体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军后鄞科技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1985年被评为总后鄞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兵。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本人专利项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国家发明专利(9211141)各一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weiyongl
电话:029-3375565章翔 1973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专业,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全军科委会委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从事颅脑创伤学、脑与脊髓肿瘤、脑血管病等病症的研究。撰写出并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编著7部,担任8个学术团体和10种杂志编委。于1992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获“总后科技银星”奖,1995年“陕西省科技新星”奖,获国家专利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xjnipla@
电话:029-3375323费 舟 系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教授,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陕西青年科技工作联合会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特约编辑、国际神经外科学会与脑研究会会员,博士导师。曾赴英国爱丁堡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已培养4名硕士研究生,编写《神经外科学英文教学大纲》并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英语大课。发表科技论文42篇,其中国际刊物5篇,主、参编专著5部,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基金3项。1995年获 “八五”全军重大科技成果奖牌一枚,1998年被评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床上积极开展颅底外科疾病的治疗,通过不同手术入路,成功地完成多种复杂病症手术。如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和环枕畸形前减压术,颅底区肿瘤切除等,在颅面肿瘤或颅面畸形的治疗方面,与颌面外科共同合作,采用不同的术式,切除多种复杂、巨大的颅面肿瘤,并对颅面畸形如双眼眶距过宽等实施整畸手术,手术效果良好。在外伤性脑水肿发生机理及救治研究中,倡用Ca2+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伤病人,治愈率由60.5%提高至80%,死亡率由28.9%降低至15%,救治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sjwksys@
电话:029-3375567李开宗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任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委员。1960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普通外科38年,专长是肝胆胰疾病与创伤。长期坚持临床医教研工作,熟悉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进展,具有处理本专业疑难重症病人的能力,在肝脏肿瘤,创伤和复杂胆系疾病有深入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参编专著10余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四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荣立三等功次,集体三等功3次,多次受院校嘉奖。获校院教学优秀个人3次,1994年获总后勤部优秀教师称号,199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陕西省505医德医风三等奖,1997年获校电教一等奖,同年获军队院校军队级教学改革四等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电话:029-3375259胡蕴玉 195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留校任教,现任第四军医大学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骨科学会基础学组组长、全军骨科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学会理事、《中华骨科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编委等11项职务。近10年来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口腔和骨科的生物活性材料》,参与编写《实用骨科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综合本)、《新编诊疗常规》和《最新临床医学辞典》等专著。曾获国家级和军队级科研成果奖21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各1项。共招收、培养研究生40名,其中博士生17名,硕士生23名。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她的事迹载入93年《中国人物年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从事骨关节损伤与骨移植研究,在异种骨移植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研制成重组合异种骨,解决了百年来异种骨移植引起免疫排斥而不能应用于临床的难题。特别是在异种骨移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综合骨库,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电话:黄耀添 博士生导师。1956年7月入第四军医大学本科医疗系学习,1961年9月毕业。毕业后至今均在该校第一附属医院(后改为西京医院)骨科(1988年起批准为全军骨科研究所)工作。学术界现任全国小儿外科学会委员、全国周围神经学组成员,陕西省骨科学会第一副主任委员,西安市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体育科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运动医学会委员及全军肢体伤残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在学术刊物上现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医学信息杂志》、《人民军医》杂志编委和《中华医学论文集》主任编辑等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电话:罗卓荆 1964年3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骨科副主任。198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留校从事骨科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至今。曾赴美国、瑞士、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国际著名骨科中心访问学习。系全军骨科专业组委员、中国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学会委员、国际高级骨科医师培训协会(AOAA)成员、亚太骨科学会(AADO)会员、国际脊柱微创手术学会(MISS)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为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皇家阿德莱德医院脊柱外科中心的客座外科医师及香港大学圣玛丽医院骨科学系的访问外科医师。为首批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第四军医大学科研、教学先进个人及优秀医务工作者。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基础及临床研究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及国家级医科教材4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Dr.Zhuojing Luo, M.D., Ph.D.Professor Chief of Spine DivisionInstitute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of PLA of China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Surgery, XiJing Hospital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15 West Changle Road, XiAn, P.R.China, 710032E-mail: zjluo@Tel: +86 +29 3375288 (ward), 3375285(office, fa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研方向:1、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及其基础研究;2、骨组织工程的研究;3、骨关节遗传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临床医疗专长:1、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2、脊柱畸形的手术矫正;3、颈、胸、腰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4、脊柱微创手术。专科门诊:周一、三下午,2:30至5:00 傅炳峨 1960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87年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2任教授、主任医师。现兼任中华手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全军手外科学会委员、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从事骨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4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深的学术造诣。在各种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实用骨科学》、《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等专著10部。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骨关节损伤、骨科疑难病、手外科、神经损伤、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电话:029-陈璧 现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科,教授,主任医师。是中华全国烧伤学会常委,陕西省烧伤整形学会副主委,全军烧伤整形学会常委,国际烧伤学会会员, 组织修复学会会员。195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烧伤整形美容专业40年,始终坚持临床第一线工作,在烧伤整形方面造诣较深,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烧伤早晚期治疗上,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经验,如在烧伤早期治疗时期,采用整形外科的原理与方法,做到治中有防,开展了同一部位(除头皮以外)和二度烧伤初愈区多次供皮,扩大自体皮源,进行大片皮游离移植,使烧伤病人治愈后畸形发生率明显下降。在危重病人的救治方面,曾治愈总面积90%,三度70%以上的特重伤员,抢救成功达国内先进水平,并将早期的救治晚期的整形,康复和美容形成一条龙治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国内公认的先进水平。在科研方面,先后参加与指导25项课题研究,形成以创面修复,复合皮移植,烧伤瘢痕防治为主攻方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军内攻关课题3项;参加12本专著编写,其中一本为副主编,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研究生22名,其中博士生8名。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depabusu1@
电话:029-3375297惠延年 1967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陕西省第七、八届***协委员,文职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从事眼科学方面的研究,已有30年。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研究上处于国际前沿,首创了巨噬细胞诱发的疾病模型,提出了病理分期和防治策略。在复杂眼球穿通伤、眼底病,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手术等研究和临床方面达到国际先水平。如对处伤后无光感眼及前后节联合重建手术取得良好效果。主编和参编专业著9部,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在国处一流眼科杂志和会议发表20余篇。曾被评为美国外科学会“国际客座学者”(1984),眼科“陈耀真奖”(1989),国家教委“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学位获得者”(1991),美国华人眼科学会奖(1996)。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fmmuhyn@
电话:029-3375371林茂昌 1967年毕业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现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学会陕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学会专业学术组副组长,中国科联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军眼部整形外科专业组领导成员。《中华医学美容》、《临床医学美容学》、《临床眼科》、《实用美容整形外科》等杂志编委、常务编委等社会职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眼科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尤其在眼部整形美容、眼眶病、视神经损伤、眶颅联合伤、人工晶体植入、复杂性泪道外伤处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在国内同行业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学术水平已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曾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主编有《现代眼部整形美容学》、《现代眉眼唇美容文饰学》、《美容重睑术》,副主编有《实用重睑隆鼻美容》、《美容医学基础》,参编有《医学美容学》、《现代美容外科学》等著作。科研成果多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三、四、五等奖,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在国内率先开展“提上睑肌-额肌吻合术”、“视神经管开放减压术”等手术。在“容貌美学”、“曲线美与人体美”、“下睑眼袋临床分型”、“美容文饰术”等理论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受到同行业广泛重视及专家好评。教学上为人师表,作风严谨,教书育人,曾获校教学优秀个人奖和十佳教员称号。事迹被编入《中国当代高级医师大全》、《全军院校名师大典》、《中国当代英才》、《中国专家大辞典》、《21世纪人才库》、《中国教育专家人才名典》等十余部辞书典藉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fmmulmc@
电话:(029)3375630(H),3375375(O)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