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的大脑自由在自由中体会学

学习教育管理的心得体会
免费专业论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学习教育管理的心得体会,论文范文关键词:学习教育管理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管理的心得体会毕业论文范文介绍开始:
学习教育管理的心得体会
怎样教育好孩子
&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无原则的袒护、娇惯和宠爱,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孩子诸多不良的习惯,比如撒谎、挑食、任性、贪吃零食、不讲礼貌等等。&&& 孩子不好的习惯形成,起因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大家知道,孩子出世后,赤条条一个,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切都在于家长的言传身教。我们可别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无论他们的年龄是大是小,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我们明明知道孩子那样做是错的,但由于我们不太在意,或许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没有及时给予纠正,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有一次,我晚饭后在楼下散步,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看上了一个比他小的女孩手中的玩具,便跑过去将那玩具从小女孩手中抢了过来。按说,作为在一旁看热闹的父亲应该马上劝住自己的孩子,把不属于自己孩子的玩具还给人家,不料这个家长反而给自己的儿子撑起腰来,夸奖儿子有本事,勇敢。小男孩得到玩具自然高兴,却把小女孩给惹哭了。等小女孩的妈妈跑过来问小男孩讨回玩具时,小男孩竟然不肯还给小女孩。像这样不道德不礼貌的行为,作为在场的父亲不去管束,后果是非常危险的。&&&&从小就听过母亲给我讲的“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的故事,那个到临死前要吃一口母亲的奶最后将母亲奶头咬掉的儿子,不但不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且还怒斥母亲对他小时侯做贼的宽容,如果母亲在他小时侯严格管教,他也就不会走向杀头之路。&&&&孩子不好的习惯养成以及以后走向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而这些小事又难免有父母的行为在其中作崇。比如我们有些家长,自己的行为不检点,吃饭前用手抓菜,当着孩子的面随地吐痰、扔纸屑,公交车上与老人抢座位,公园里随便采摘花朵,与人争吵几句就动手打人等,都会给孩子带来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有些虽属于道德范畴,但孩子在模仿着学习,有的还觉得很新鲜,很有趣。要知道,孩子是辨不出好坏的,他们一旦违背了常规,家长看到不讲,就等于是默认,孩子也就自然认为是对的了。这样一来,孩子的不良习惯便在家长的放任自流中慢慢形成。&&&&然而,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只要他们还没有陷入“不可救药”之境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纠正孩子的不好的习惯呢?
& 一、家长要采取一些强硬措施,迫使孩子就范。例如,孩子吃饭时动作慢,家长就在他(她)每次吃饭前,给他(她)规定好时间,若是超过时间,不管他(她)是否吃饱,端走他(她)的饭碗,&而且杜绝吃任何零食。要是孩子故意喊肚子饿也不要理睬,稍后便可对他(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教育,告诉他(她)不按时吃饭对身体有害的道理,切忌这时放松要求。
&二、当家长提出要求和规定后,应该让孩子照章执行,一旦违反,家长必须要加以处罚。如果不加以处罚,孩子势必会轻视你订的制度,家长的威信也相应地降低了。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制度一旦订下,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但规定不能过多,过多就滥了,孩子毕竟是容易忘事的。
&三、家长自身要有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言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切忌对孩子一套,对自己一套,营造一种和睦、礼让、理解、平等的和谐家庭氛围。
&四、让孩子多接触那些有良好教育的孩子,有时孩子之间的影响比家长三番五次地唠叨要有效得多。
&五、利用电影、电视和优秀的儿童作品启发和教育孩子,让孩子从故事中明辨是非,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六、谨防孩子不良习惯的“第一次”出现,一旦有了第一次,家长要立即加以制止,切不可放任自流,导致不良后果。&&& 总之,要纠正孩子不好的习惯,除了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之外,最重要的还得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俗话说得好:世上没有笨庸的孩子,只有平庸的父母。家长的素质和修养加强了,并能经常检点自己的不良行为,孩子就会在你正确的言传身教和引导下,慢慢养成自己良好的习惯。
&如今的孩子活得真累。为了读书,每天早出晚归,书包越背越重,作业越写越多。回到家里,还得按照父母的旨意接受各种强化训练,做习题、学书法、练乐器……节假日也概不例外,仿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到东西,长大了才会有所作为。殊不知,这种家长式的做法不仅非常愚蠢,而且十分有害。&&&&父母理所当然地应该爱孩子,但这种爱不能太过于自私。因为孩子生下来后,不仅仅只属于父母,属于家庭,而且也属于社会。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培养了一个合格的孩子,就是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因此,父母除了给孩子爱之外,更要多方面地去培养孩子的能力,特别是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要时时刻刻把本属于孩子做的事都一概包揽下来。要知道,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他们的人格,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又是父母从小培养出来的。比如从小教育他们自尊、自立、自重、自强,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该自己做,让他们在不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同时,慢慢地学会独立生活。但不可理喻的是,为什么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家长的教育意识会发生根本性地转变呢?为什么该是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要一概包揽呢?孩子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退化,其原因在于父母本身。
&一个孩子能力的大小,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无论孩子勤快也罢,懒惰也罢,说到底,完全是父母教育培养的结果。孩子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认知生活的过程。他们有无能力,能否适应生活,能否适应社会,完全靠长期实践来了解自我的。如果我们做家长的,这也不让孩子做,那也不让孩子碰,到头来不是“弱智”一个?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又怎么能在社会上生存?
&如今,我们都只有一个孩子,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生命比自己的都还重要。就是家里再困难,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孩子独自外出,我们做家长的总是提心吊胆,担心孩子会出事。要是孩子晚一点从学校回来,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哪怕下班回来再辛苦,也要跑到路边去接,直到看见孩子才安下心来。做父母的这种心态谁都能理解,然而限制孩子自由,让孩子在痛苦中挣扎,为什么我们有些做父母的就不能了解孩子存在的重要性呢?&&&&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法国著名思想教育家、文学家卢梭在他所著的小说《爱弥儿》一书中谈论爱弥儿的一段话:“当我想到那么一个十至十二岁的孩子,长得又健又壮,以年龄而论是发育得非常之好的时候,我无论对他的现在或将来都是不会产生什么不愉快的感觉的。我看见他蹦蹦跳跳,活活泼泼的,没有什么劳心的焦虑,没有什么痛苦的远忧,实实在在地过着现实的生活,充分地享受着那似将溢出他身体的生命。”读了这段文字,我不知对喜欢限制孩子自由的一些家长会作何感想。用两百年前卢梭的话来说:“(孩子)没有什么劳心的焦虑,没有什么痛苦的远忧,实实在在地过着现实的生活。”然而在某些家庭,今天的孩子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没有蹦蹦跳跳的“自由”,没有活活泼泼的“玩耍”,节假日里只有父母相陪,在辅导老师的言传身教下,过着一种无奈而又烦心的生活。自由被剥夺了,天性被埋没了,才智被压抑了,童心被葬送了。在这些家长的眼里,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无权干涉。&&& 严于管教孩子并不是坏事,请辅导老师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也没有过错,问题是我们做家长的要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以交朋友的形式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孩子爱什么,不喜欢什么,都要有所了解。谁都知道,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孩子是每一位做父母应尽的责任。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为什么不想想自己小时侯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孩子的自由成长有其环境的影响。俗话说:天下没有愚笨的孩子,只有平庸的父母。只要孩子的爱好和选择是对的,父母就要让孩子的兴趣得以尽情发挥,而不能以家长意志予以束缚,并限制其自由。要知道,孩子对某一项爱好产生了兴趣,只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毫无原则地放任自流。在家长所营造的自由空间范围内,让孩子从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获取一种轻松的愉悦感。自由是属于孩子的,不要时时把他们当作“笼中鸟”去看管,这样会扼杀他们的天性,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全面正确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懂得用怎样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人家的孩子聪明虽然有其可赞的一面,但自己孩子也有其聪明之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家长要在看到别人孩子聪明的同时,更要想方设法去弥补自己孩子的不足,多表扬,少批评,最好不要在别的孩子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尽力去创造一个适合于自己孩子学习、成长的环境。过于羡慕人家的孩子,就会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从而会加大自己孩子的负荷量,使孩子在重重压力之下,导致对家长产生逆反心态和抵触情绪,“好心”的教育有可能会得到不好的回报。&&&&其实,孩子在智商、成绩等方面不如别人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我们做家长的不能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孩子的存在,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如果我们既能拿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又能从自己的孩子的身上发现长处和可贵点,那么,孩子这块“璞玉”一旦经你精心“雕琢”,同样也会闪闪发光!
以上为本篇毕业论文范文学习教育管理的心得体会的介绍部分。本论文在栏目,由(www.zjwd.net)整理,更多论文,请点查找
收费专业论文
本站部分论文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
()提供,,,,,
Copyright@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怎样教育孩子
【导读】怎样教育孩子?现在教育孩子我们是不可以采取过激的方式,打骂只会令孩子性格变得更偏激,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以一种平等的心态进行沟通,这样孩子就会更愿意跟父母交心,而教育方面就会更好地进行。
教育孩子对家长来说是一门学问,但其实最主要的是家长需要有耐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几种教育方式吧!1、不要采用打骂的方式。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极严,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不会心平气和地去了解讲道理,而是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总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上容易变得更偏激。2、父母要作好榜样。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很深的。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品行本身存在问题,孩子只会有样学样,那怎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所以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的。3、大人意见要统一。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沟通好,意见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这样孩子会觉得不知所措,也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而且大人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会没有了。时间一长,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4、让孩子的兴趣自由发展。现在的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厚望,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要求孩子照着办,但即忽略孩子的真正兴趣。所以家长应该做的是让孩子自己作主,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想要孩子爱学习,那就必须将学习变成他们的兴趣,那么应该怎样教育呢?1、帮助孩子建立学习兴趣。想要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就要让孩子树立对学习的信心,这和老师及家长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平时应多和孩子以一种平等的心态进行沟通,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寻找孩子在学习生活及各人爱好上的闪光点,寻找共同话题,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相信你,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多鼓励赏识自己的孩子,让他认为自己行,只有这样长期的不断努力支持他,才能让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有了兴趣,孩子自然就会爱上学习。2、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目标。如果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变成一种盲目性,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以及该怎样去学。能够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学习就不再是讨厌的。相反学习会变成一件有趣的、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最紧要的事。孩子自然会爱上学习,不想学习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样的学习才是主动的、自觉的、有效的,而不是被迫的、压力的和效率低下的。
相信都会有些家长抱怨孩子总是很调皮,不听话。越说越不听。都不知怎样教育才会听话。其实只要家长肯用心想一想,其实想要孩子听话是不难的。想要教育孩子听话,父母必须放下高度,站在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你认为“小事”的事,在孩子眼中都是一件大事。当你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时你对孩子的批评,孩子都会觉得很委屈的。试想得不到理解如何能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为朋友。这样下来孩子都愿意跟父母诉说心底话,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孩子都会愿意去听。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偶然说谎没关系,如果长期下来必定会养成了一种说谎的习惯,而这种说谎的习惯大多数又是从小养成了的。要教育小孩子不说谎,必须先了解小孩子说谎的原因。这才能对症下药。调查发现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是害怕父母责骂惩罚。所以父母想要孩子不说谎的首先是要取得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这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一旦孩子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另外,千万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个办法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发现。如果你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是另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大多数情况孩子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如果孩子勇于承认自己做错了事,可以马上用比较特别的语言表扬他。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要早熟得快,而导致早恋问题普遍存在。那么当遇到孩子早恋的情况应该怎样教育呢?在教育早恋的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表现得尊重理解孩子,把握好和孩子的谈话方式,不断体现“以孩子为中心”,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但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的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让孩子觉得您是在拆散他们。要让孩子觉得您是在帮助他(她),让孩子对自己恋爱问题的认识。你可以用缓和的方法教育孩子。并不是说所有的早恋都是有害的,只要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这样情况下不但不影响学习,而且成绩会有更大的进步。但如果你处理不好,是会严重干扰到学习的,因为当您早恋了,你的心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她),由于你整日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人,自然你也就没什么心思去学习了,觉得生命中只要有他(她)就行了,上课的注意力也就难以集中了。让孩子自己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每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 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对异性同学产生兴趣,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要教育有早恋念头的孩子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家长需要教育孩子应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是要建立积极向上、健康的异性关系。 ...
选择食物分类
五谷杂粮补品干果豆/乳/奶制品零食/小吃饮品/饮料调味品水产品/海鲜水果肉禽蛋/野味蔬菜/食用菌食物加工篇草药
选择适用人群
客户端下载给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那么好? - AF知识网
给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那么好?
更新时间: 编辑:admin
俺闺女10岁,对这个问题略有心得,也经常为此困惑,先虚晃一枪,等着接大家的高招哈。”放养“、”粗养“、”自由“,这些词儿多么有魅力啊,但的确任何词儿都有另一面:陷阱的一面。记得在微博上摘录一本书名为针对已有的回答说两句:我一直认为就是让孩子变成家长想要的样子。至于是“更快乐的孩子”,还是“更成功的孩子”,还是“最能做自己的孩子”因人而异。归根到底都还是为了符合自己的期待。快乐幸福有没有客观标准?也许没有。但是有没有一个较为普遍的幸福观,孩子也很有可能会接纳?我相信有。人类进化了这么多万年,就算社会价值观有分歧,心理和认知上的共同点还是很多的。家庭教育会帮助定义孩子的幸福观,但是如果这种幸福观只是和文化产物,那么当孩子长大以后面临的经济和文化发生变化,幸福观就面临巨大挑战。如果这种幸福观建立在更为深层次的内心需求上,至少在他/她的有生之年,都能秉持这种幸福观,那么家庭教育的时空局限性也就不成为其阻碍了。转入正题吧。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立刻想起的是大学阶段让我很惊讶的一段对话。当时我们聊到家里的教育方式,一个平时看起来特别乖巧自律的女生说,我爸妈不怎么管我。我自己一直是家教比较严的,自我感觉行为跳脱,捣鼓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自律也不怎么好,为何爸妈不怎么管,孩子却乖巧?我无从探寻那个女生乖巧的缘由。不过后来我发现了很多种可能的解释。或许这许多种解释综合起来,才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样子。但是首先我们得定义下“自由”。如同我在“曾有过的最深刻的错误认识”一题的回答中所说:以为自由就是想做啥做啥。 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是在受习惯和即时诱惑的影响,要么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永远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缺乏自律的自由,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可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是不是采取虎妈那样的方式?我认为不尽然。一个普遍的理解是:如果孩子在家长的教导下被限制得太多,那么到了能够自由选择的地方,例如大学中,就想去挑战限制,就想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失去控制。也就是说,家长的管教形成的是外力约束,而不是孩子内心的要求,所以孩子缺乏自律的能力。然而自律缺乏还有其他因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完美主义。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高,孩子就越害怕自己无法达到标准,干脆以“逃避努力”的方式来避免失败。或者干脆到虚拟世界中寻求满足感。还有一点就是家长把“可以玩”作为学习后的奖励,导致孩子形成“学习是辛苦的”“玩是快乐的,是奖励”这一思维定式。(以上两点关于缺乏自律的解释已经在心理学书籍中有所涉及,并非我闭门造车)其实如果让孩子自己探索,说不定他/她更能自行发现学习中的乐趣,把学习当做一种玩。真正优秀的人,大概很少不如此。所以,“给孩子自由”,在我看来,并不是“纵容”,而是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让孩子在发挥潜能的时候获得自信(而不是为了达到大人的不切实际完美目标而疲于奔命,自我怀疑);以及让孩子找到学习成长中的兴趣而不是耽于享乐。然而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父母不管”是一种我认可的“自由”教育方式。父母不管,还有两个隐含的意思。第一,父母的影响,不是单单从“管”而来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基因传递,也有潜移默化。如果我父母一到周末就睡到日上三竿,我会自觉自愿地闻鸡起舞么?第二,父母不影响,还有别的东西影响——比如学校和社会。学校强调好好学习,社会强调女孩要文静乖巧,这说不定正是我所说的女生有这些特点的原因。可是回到开头所说的,现在学校和社会对女人的要求都变了,她今后是否还能过得顺利幸福,那就得看她是否能应对这种改变了。所以,“给孩子自由”中隐含的陷阱,就是不鼓励他/她去做他自己,而是随他模仿父母,或是随他模仿同伴,听命于老师,符合社会期待,随波逐流。这不符合我们给孩子“自由”的初衷,对吧?“给孩子自由”,不能说就不对。但是,需要家长的智慧和引导,甚至以身作则,不是简单的放任自流。读研的时候,同宿舍一哥儿们是教育系的。我们都对皮亚杰感兴趣可是专业出发点不一样,结果交叉点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理论上谈论了很多,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你会发现那些空想的东西几乎没有一点用处。下面要说的都是真实发生了的事情,但是自我感觉太个例,其中有太多的偶然性,所以恐怕只有一点点参考价值。我的指导思想就是给孩子自由。原因是痛感中国的孩子太不自由。原则很简单,行为方面只要没有危险性,语言方面只要不说脏话(一直贯彻到离开我们)不说谎话(这个很快就名存实亡)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准备承担的代价就是,这孩子将来一事无成,我们活多久就养活他多久。当然后来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情况也增加了限制性项目,比如不许爬墙(他认为没有危险,我们认为有危险),不许去网吧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父母之间的观点是否能够协调一致。我和我媳妇一直在理念上有矛盾,有时激烈有时缓和,但总的说来还是能在理性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孩子成长独立自主性越来越强,有些事家长已经很难控制局面。让孩子好好吃饭真的是很头疼的事。经常说“再吃两口!” 得到的讨价还价是“就一、二的两口!”我已经竭尽浑身解数,效果总是不理想。偶尔发现这孩子到了饭店不挑食,什么都吃还吃的挺多。只好隔三岔五下饭店。如果放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哪儿哪儿都是地沟油。不爱做作业就算了。也有时候是的确时间太晚,就不让他做了。我替他做作业是经常的,还得模仿他的笔迹。几乎每次家长会都是被指责,以后就都是我去出席,接受批评自然是诚恳的,回来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打架了就打了,男孩就是男孩。最多问问打得怎么样,有没有机会侧踹。打得好表扬,特别是有一次打哭了长期欺负他的一个邻家男孩。当然要告诫注意保护自己,同时不得打击对方要害部位。好不容易考进大学又不想念了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个重大的挑战。但是孩子都那么大了,而且现在的大学又是这个样子,念不念吧。都由他。之后在国内乱转,尝试了许多事情,我们一直尽力提供资助。好的时候只需帮他付房租即可,不好的时候吃住都得管。有过一次小微,我们当时因为只能帮个小忙,大部分资金是他自筹,后来没有成功。欠的债也是后来他自己偿还。我前边提到的个例和偶然性就是,去年春节过后,孩子居然全靠自己在一个较大的城市找到了工作,跟他自己爱好的吻合度很高,比较受老板赏识,薪酬还在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以上。这很出乎我们的预料,更没想到的是,干了刚半年多这孩子就学会了跳槽又去了一家更大的公司。不管怎么说,原计划不变,什么时候该我们养活,只要我们还活着,木有问题。与上面所说的平行的是,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当然要在各方面引导并作必要的投入,尤其是时间。 大约从两岁开始,就是散步的时候还是他自己走一段然后抱着他走一段的时候,凡是过眼的文字都让他认。无论食品包装,街上的标语招牌,墙上的地图统统都念,但是不强迫而是慢慢形成了习惯。这样到三岁的时候已经能认识不少字了。有一次他居然指着地图说“集宁”,我大吃一惊,因为‘宁’字教过,但是‘集’字还从来没碰到过。原来是动画片第几集的‘集’,他自己认识的。从专业角度出发,我感到很欣慰,因为一个单词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也能立刻辨认说明这小子有相当不错的认知能力。大概四岁的时候,过年跟表兄妹们在一起,他叔提出一个认字比赛,第一个念出来的可赢得五毛奖金。他是最后的赢家倒不奇怪,诧异的是他居然还认识两个繁体字,我清楚记得其中一个是‘機’。这样他很早就开始读书了,各种故事童话,郑渊洁一直读到高二。我觉得早点识字,尤其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汉字,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很有好处。每天都要讲故事,这是我的作业。哪儿有那么多故事可讲呢?只有自己编,各种动物,翻来覆去,也许融进了我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什么的但并不刻意。我只是注重没有什么不可以。狼并不总是很厉害,狐狸会被猪算计,凤凰干了不少糗事,阿凡提,巴拉根仓,林肯,想到哪儿讲到哪儿。我不知道讲故事会起多大的作用,但是坚信会有正面效果。后来看过孩子的博客,某些方面比我强。跟孩子做朋友,暗中鼓励没大没小。经常能听到在楼下喊,“余和平,下来给我系鞋带!”后来大了自己知道大小了。但是原则性的事物不让步,比如不能让他独霸,讲公共资源要合理分配使用的道理。再比如,有次把一个比他小的孩子的眼角打伤了,带上他和他当时最心爱的玩具登门道歉,事先说好要他自己说对不起,还得把玩具送给人家作为赔偿(当然人家大人坚决不收又拿了回来)。那是他生平哭的最伤心的一次。还有比如,后来家里买了,孩子上电脑的时间是规定好的,到时间必须下,没商量。家里玩儿不够自然会去网吧。这是孩子他妈妈的事,有没有去网吧,在哪个网吧,一抓一个准。不过总的次数倒不算多。喜欢踢了,买球,地上摆两块砖当球门,轮换守门。喜欢某种乐器了,买。但是这孩子自己不愿上任何课外培训班。建议过书法、乒乓球、武术、乐器等都不干,所以这方面没花一毛钱。是有意识教的,大约六岁时候用了一周时间就学会了。总之,音体美方面只能是尽力引导,唯一强迫过的是毛笔字,但基本没什么效果。另外一件有意识做的事是欺骗,当时忽悠这个说法还没流行。不仅是因为社会上骗子越来越多,更主要的是我自己从小到大发现有不少被欺骗的事和观念,所以个人模糊地认为欺骗对孩子的认识能力也是很好的。当然这个要做得好玩儿,让孩子知道人说的话并不总是真的就行了。比如,有一天骑车子带他出去声称要去四十里之外一个临近的县城,实际上只是在绕城公路上转个大圈子回来。这样做可能跟不许撒谎原则形成了矛盾,尤其在他小时候还分不清撒谎(不说实话)和忽悠(最终要抖包袱)的区别,不过,我觉得这甚至对培养感都有帮助,所以大概是利大于弊的事。但是有一个后果我没料到,那就是他也很小就学会了忽悠。有一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他出差住宾馆一个没有卫生间的普通房。我刚出去刷个牙回来就发现孩子不见了,第一反应就是往电梯那儿跑,脑子里闪过各种最坏的结果,幸亏没跑几步他出来喊住了我,原来他是故意藏在了床后面。那次可是真得把我吓坏了,儿子要丢了怎么得了。那时候他还没上小学呢。有机会就带他出门,或骑自行车近郊转悠,或乘火车去奶奶家姥姥家。这是工薪阶层能够负担得起的。可惜家里能买得起汽车已经是他上大学以后的事了,否则会跑更多的地方。总之,多出门开阔眼界,我认为很重要。学习方面当然要检查督促。有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不是不会就是粗心。到了我就每天给他出十道题,错一道就再加两道 ,最后往往是我出题出到手软作罢。英语从学龄前就开始引导,儿歌,漫画,插图故事等。后来是儿童英语课本,到初中就能学《新概念英语》的前两册。对于学习家长要有耐心。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动力总是来自孩子自身,家长再急也没用。高三下学期,实际上就是最后三个月,儿子突然发力,戒掉足球电脑所有活动全力投入复习。结果应届虽然没考上一本但超过二本28分,老实说,这是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虽然后来的退学更加出乎预料。以后的事实证明孩子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显然更重要。这跟“自由”原则是否有关很难说,所以说是个例可能更妥当。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的行为也会起作用。作为教书的,我回到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看书,肯定对他有一定的影响。给孩子“自由”到底好还是不好,很难给出肯定的结论。我也不认为这是教育的目的,只是愿意提供最大的可能让孩子自由自在成长,长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心目中也没有拿任何一个样子作为标杆来培养。我知道这孩子就是他最后成为的那个样。从他的同学朋友同事们的评价来看,似乎儿子目前的样子还不错,我们感到欣慰。但是,这只是个个例,也许连参考价值都没有。只不过看到其他答复者都还没有孩子,这个总算是现实版。这个说法可能不对。 我从来认为,所谓自由,就是合理的规则。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规则。对一个人来说,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规则。 在动物世界里,幼崽不跟着成年动物,一是会失去保护,有杀身之祸;二是不知道觅食,也必致夭折。这是铁律。 一个小孩出身后被狼叼走,因某种原因没被吃掉反受抚育,就是狼孩。这已经是有过多次发现的证实。 所以,这个自由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既给孩子成长的足够空间,又不要让孩子成为“狼孩”,这里指一切坏习惯,还不要遭遇过不去的危险。 孩子在抚育期,或者说小学之前,对家长特别依恋,同时,母亲怀孕和产后,体内产生的催产素,会促使其增强照顾他人的愿望。这种生理上的设置,也都包含了孩子被照料和避害的需要。 有些动物有一个特征很明显,长到一定的程度,成年动物就会将幼崽赶走,否则就会与成年动物争食,还会妨碍幼崽的成长。养过鸡的都知道,母鸡先是宁肯把含进嘴的食物给小鸡吃,小鸡长到一定程度,与母鸡争食时,母亲就会把小鸡赶跑,这也是为了让小鸡懂得自己去觅食。这就是规则。 小孩有一个认识社会,形成一些被社会认可的行为,而后才能被社会接纳。这个认识,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除了教之外,就是让他自己试。 小孩是在不断试中成长的。比如,国外育儿的经验中有一条,家中的桌椅边角是不包的,小孩撞过一两次后,知道厉害,就会避让,小孩打翻了碗或者故意折腾不吃饭,那就下顿再吃,他知道这样会挨饿,以后就不会这样了。 我在四五岁时,对理发店的剃刀好奇,就去试了一下刀刃,手指立即被划了一条口子,至今不忘,想起来还有点头皮发麻,知道那东西凶险,不好玩。 我们常说,顽皮的小孩聪明,多有出息。为什么,因为顽皮,试的机会特别多,试及试的刺激,会让他自小就会有更多的经历,从而发育更为良好。 如果这也不让试,那也不让碰,取代孩子去完成本该由孩子自己去完成的事,过度溺爱,这是取消或代替孩子应有的成长过程。过了这个村,就不再有这个店。孩子成长是有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需要养成的东西,过了,就会造成基本素养中一些东西的缺失,以后要补要纠正也会很难。 我这里只是讲些观察中的体会和思考,说说道理,前人正确的经验,相关的好书有的是。但是他人的经验及书上说的,只是一个参考,孩子还有个体差异,先天秉赋条件的不同,还得细细观察,适时调整,因人而异。孩子13岁后,会逐步进入叛逆期,方法也得随时而变,就不多说了。我不这么认为。并非给孩子,或任何人自由本身是坏事,而是教育的目的是给孩子以「自由」,「快乐」这种想法具有内在逻辑错误。参见并附上一文《给孩子自由?》: 我就是这样子被「自由」的教育成长起来的。所以这个问题下,很可能我是最有资格回答的人之一。在答案一开始我没办法评价到底是好是坏,但是我的确是很感谢因为各种各样的阴差阳错,自己被父母从小如此「自由」的教养,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父母离婚的时候我8岁不到9岁,在那之前我和大多数知友一样。平凡没什么亮点,父母也是一套正常中国家长式的教育。我自己本身也很平凡,没有什么天资。要讲的是父母离婚之后的事情。从那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因为我和姐姐跟了母亲,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所以母亲每日都要早出晚归忙于工作,才能养好我们两个孩子,而姐姐又是住校,所以经常性的一个人在家待到半夜还没有人是家常便饭。小的时候,我经常觉得孤独。每当放学的时候小伙伴们都欢快的回家吃饭时,我必须要一个人去附近的面馆饺子馆什么地方一个人吃饭。从小到大我在家里吃饭的次数可以说是屈指可数。我们家的厨房很多年也差不多只是摆设。母亲在饭店工作,烧的一手好菜,但是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偶尔做上两个菜。当然了,孤独带来的就是自由。我从小到大没有任何人管过我。不是埋怨母亲,我很感激她对我的教育,或者说是一种无为式的教育。我小时候,经常会一个人背着书包,八点多回到家,发现偌大的家里空无一人。然后一个人打开电视躺在沙发上看。看到迷迷糊糊睡着,等到母亲回家时把我抱回到床上。这样子过了好多年,应该是从小学后几年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子。我知道诸位知友所探讨的「自由」式的教育绝对不是我这样子的彻底放任不管。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其实他们是相同的。这种自由使得我每天都必须要去思考自身。比如说很小的时候,就要去想今晚吃什么。然后今天放学能去哪。今天能做什么,如何去安排自己的时间。这些东西,都是从很小的时候我开始思考的。然后关于任何事情的决策,也都是我自己做。我的母亲很少在我自己的决策上边给我说过一个不字。这是她给我的另一种自由的教育方式。比如我小学升初中,我的母亲会给我五六所学校让我选择。然后带我去参观。然后让我自己做出决定。这已经算是对我有限制了。在这之后,无论是中考,高考,大学,台湾交换或者是之后的出国。都是我自己做决定。然后汇报给母亲,因为要争取到母亲的同意。所以我做出每个抉择之前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确定自己想要的。这也就导致了,她基本上都会同意我的抉择。这样的自由,所引导的我是不可能不犯错的。因为没有人和我说过什么是不该做的。都是我自己去尝试,然后知道错了。在我做错之后,母亲也会让我自己去承担责任。因为责任本身和她是没有关系的,这带给我的是另外一种责任感的培养。长大后和周围的朋友们探讨这个问题。当我讲出来我是怎么长大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给我的反馈都是:「天呐,你简直是太自由了。」对,是很自由,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带来的双刃剑也是随处可见的。自由的成长意味着早熟,意味着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考虑玩泥巴还是玩沙子的时候。你却必须拿着生活费考虑如何让自己每顿饭都吃的精致又好。当大多数同龄人一心一意考虑学习的时候,你却必须在学习之余关心家里的其他事物。总之,自由的成长肯定意味着给了孩子本身它这个年龄不该担负的东西。很多人批评一种叫做「中国式教育」的东西。我们小时候都读过日本小学生的故事。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学生被家长担当的东西太多,孩子担当的东西太少。所以都是温室里的花朵。但是自由的成长,也许也会让孩子担当过多。如何权衡这个中间点,是所有父母必须要考虑的。当然,我还是认为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因为我见过太多的同龄人,成长到我这个年龄时,心理的成长速度仍然没有办法跟上。以这样一种心理的成长速度,去面对可怕的社会环境。有时候伤害会是致命的。到今天,我和母亲的关系依然是一种商议式的关系。我见过很多同龄人,到了现在依然还想做什么没办法做。他们很羡慕我的自由,有时候我也很羡慕他们从小被人管着。孩子不是父母将自己美好愿望投射出的实体。孩子就是孩子,也会成长成一个成熟的个体。应该有更多自己的选择权。父母所能做的最好的,是在一个界限内,给他尽可能自由的成长。我还是很感激我的母亲,能让我这样子自由的成长起来。:)瘦腰回答:我还没当过父亲,无法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但我相信某些做了父母的人提供的经验可能会更糟糕。别跟我抬杠,这是真的。提供一点建议,如果你有耐心了解人的天性,并且你是知道最基本普世价值观的关父母,你就能教育好孩子。已经厌倦了长篇大论引经据典家长为什么叫做监护人?因为他对孩子负有监督,看护的责任和使命,这和“完全自由”是相矛盾的。《三字经》指出: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而《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应该从兴趣出发,尽量少的约束孩子的想象空间,多激励。我的答案是:凡是有度,比如孩子熬夜打游戏,你肯定要让他早睡觉,因为这样对他身体有好处。如果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你就应该在画画这件事上给他自由以及鼓励。所有关于具体的教育问题中,我认为唯一的最好的答案是:”因材施教“。没有一种教育方式可以被证明是最好的,或者是更好的。因为孩子本身是独特的,孩子所处的环境是独特的,孩子长大后面对的世界也是独特的。给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好坏与否在父母掌控的能力。。。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我刚刚成为孩子的父亲。首先楼主所说的“自由”指的是什么?“好”指的又是什么? 作为家长得明确什么是对孩子好,从这个出发点做的事情才有意义,像胡天翼所说的完全是把自己对自由和好的理解放在了所有家长身上,然后推出这个命题是不对的。 家长大都是希望孩子过的幸福,或是能弥补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至少我身边年龄相近的人里,没有把考试拿多少分作为评价标准的,因为我们这代人深受其害。 我心中的好,就是孩子每天开心,健康,充满快乐的接受一切事物,对所有事物都有浓厚的好奇心,对人有礼貌。 这些就足够了,我不会去要求他学习必须达到什么程度,也不会强迫他学那些没用的东西,他感兴趣的东西,我会全力支持他,我觉得这就是自由,也是好。我是这么认为。但我认为给孩子自由的意思是给他思维、思想的自由,而不是行为的自由。孩子因大脑发育的不完全,思考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问题都无法理解。很多站在大人的角度很简单明白的事情,孩子是不明白的,但大部分中国的家长不明白孩子不明白。例如@胡天翼 所说的“孩子就是不肯吃饭、孩子就是不愿意读书、孩子就是天天胡闹打架、孩子就是不讲道理、天天抱着 iPad 玩植物大战僵尸”这些简单的错误行为。孩子们真的明白这些事情是不对的吗?家长们又真的明白小孩不理解这些是错误行为吗?所谓的「中式教育」面对这样的问题,就是骂跟打!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层次想问题,就剥夺了小孩的自由,这种行为是可耻的。给孩子自由就是要站在孩子的思维层次想问题,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站在孩子的思维层次给出解决办法。给孩子自由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做孩子的朋友。你不用你的心去化解,而是站在高人一等的角度去对待你的孩子,你以为你的孩子感受不到吗?你的道理他如何听得进?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认同与赏识,不是管教或放纵。给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爱的教育。 另外补充:在3岁以前,应该给孩子包括行为的自由,只要行为不危险即可。小的时候还是要学会引导,不要完全放任。 比如我,小时候被管的太严,所以大学死活要去个远的地方上,起码要出省。在外8年,虽然自己辛苦了点,但是觉得选择的很对。不过回过头来想想,我妈该引导的地方都引导了,只是确实做的太多。所以离开家以后,在她给予我的引导上面,我自己的成长才让我更有体会。【韩寒最新博文:我的2011】在2011年,我成为了父亲。我只希望我的女儿高兴,无所谓她能不能获得中国意义上的成功,只要她人品好,我愿意为她创造一切条件,我愿意为她生造一个世界。当然,一切都随她的意愿。她如果愿意尝试,那做什么都可以,我只是她登高冒险的一张防坠网而已。 我曾经也和别人说过这样的思维,被批不思进取,不负责任。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我认同的自由。这样的自由,孔夫子在七十岁,才得以达成。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非常令人伤感的道理,而这个道理,即使是成年人,也很晚才意识到。年轻的父母们,往往都还不清楚。一个未婚的青年,或者刚刚当了父母的青年,可能会发下种种宏远,就像韩寒那样,事实哪有他想的那么容易。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放下执着,摆脱苦恼,告别枷锁,得大自在。谈何容易?作为父母的我们,尚且求不得,如何能够给孩子“自由”?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家长是不是应该给孩子“自由”?而是,家长根本无法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如果你想给,也只能给他“虚假的自由”,所谓“保护伞下、小天地里的自由”。除非你永远将孩子禁锢在自己的保护伞下,否则,总有一天,他会遇到坏人、遇到挫折、遇到限制与不如意。关于父母的责任,转一篇自己的博客片段过来,作为结束:四、父母的责任有哪些?抉择在孩子能够自己做选择之前,父母要帮他们做很多决定。选择什么的奶粉,吃什么菜,穿什么,上什么幼儿园,到哪里去玩,要不要报一个兴趣班,要不要提前教一些生字、数学,等等等等。有些抉择,大家的反对还不大,总不能问一个吃奶的孩子:“你觉得三鹿怎么样?”吧。但是,有一些觉得,大家就觉得很反感。好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侵犯了孩子的人权,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总之是一堆的大帽子要等着扣下来。而事实上呢?尊重孩子的选择权,绝不是父母放弃自己责任的借口。遇到必须做出的抉择,父母一定要比孩子想得多一些,考虑得周全一些,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你要帮助他。在他认为不需要的时候,你要学会放手。(当然,这个很难。。。属于高阶技能。。。)榜样孩子一定会模仿你,在你不自觉,他也不自觉的时候。你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父母,如何打发闲暇的时光(是打游戏、上网、旅游、看碟片还是看书?)甚至你的口头禅,顺口溜,他们都会模仿。而且,禁止孩子一些你觉得错误的行为,有时候非常困难,特别是你自己都改不掉的时候。反过来说,要想孩子有恒心,有毅力,爱学习,爱劳动,懂礼貌,讲卫生。父母就得首先做到:有恒心,有毅力,爱学习,爱劳动,懂礼貌,讲卫生。这个,说起来挺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反馈养育孩子,总是要注重反馈的。我们喂孩子吃饭,总是要观察他是不是喜欢这些饭菜,是不是已经吃饱了。我们给孩子穿衣服,总是要观察,他是穿多了,还是穿少了,有没有太热或是太冷。但是,我们教育孩子,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反馈。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起到效果,是不是需要进行调整。似乎,并不重要。很多家长颇为一厢情愿的教育着自己的孩子,却忽视了孩子的反馈,往往得到费力不讨好的结果。当然,要准确的理解孩子的反馈,要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也是高阶技能。。。也是不容易的。理性理性在这里出现,也许有点奇怪。但是,有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根源在于父母的非理性行为。比如毫无道理的突然打骂孩子,或者因为个人心情的高低起伏,有时轻罪重罚,有时重罪轻罚。有时莫明溺爱,有时异常严厉。我们都说,要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要提高国民的法制观念。如果,父母能够赏罚分明,而且赏罚的尺度,都能够不随父母自己的心情波动,孩子自然就能树立健全的人格和尊重规则的意识。否则,难免会教出心态不健全的孩子来。学习学习,其实应该放在第一位。很多年轻的父母,都会去买育儿手册之类的书来学习如何养育孩子,但是进一步的教育该如何去做,却往往相当随性。然而,有很多知识和能力,是需要父母们掌握的。如何爱自己的孩子,是需要学习的。父母皆祸害这样的小组,固然偏激,但是,仅仅凭借直觉随意教育孩子的父母,不祸害孩子的概率,真的很小啊。放手最后一个要说的责任,其实是学会放手。是的,你有责任,让孩子去犯错;让孩子去摔跤;让孩子在痛苦中学到一些教训。逐渐放手的过程,才是一种健康的、自然的教育过程。取决于三方面:1.孩子自身性格(有些孩子需要管束而非放任)2.家长掌控能力(有些家长分不清自由和溺爱的区别)3.社会的接受度(西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未必能融入中式的社会大环境)呵呵,每当看到父母发帖问要给孩子什么什么的时候,就忍不住呵呵,愚以为,父母能给孩子的礼物不过是更好一点的自己罢了……“给孩子自由”本身我觉得没有疑义,问题是对“自由”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只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比如很多人问的:孩子不吃饭,要不要给他自由?肚子饿了就吃饭,这是人的天性,那为什么现在小孩吃饭难成了普遍的问题呢?原因是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总是千方百计地再喂两口,强制多了,孩子的本能就会被破坏,视吃饭为畏途。“不爱吃饭”本来是“不让孩子自由选择”造成的,但是,现在会变成“不能给孩子自由”的理由,因为,到了这一步,似乎只有强制,才能让孩子吃下正常的饭量。那么,如何进行“修复”呢?还是通过给孩子自由来解决。如果你宣布孩子愿吃多少就吃多少,开始时他肯定是吃两口就不吃。因为他要试探,这个自由是不是真的,这个修复期是很考验家长的心理忍耐力的。应该说明,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必须为孩子制定规则。比如,如果孩子吃得非常少,已经明显会影响身体了,你可以跟他说:你现在可以不吃,但是,你要等到下一餐开饭时才能吃,期间不可以吃零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建立正确的反馈。父母要建立正确的观念,饿一两顿饿不坏小孩,小孩吃得愉快,身体也会更健康。父母心态放松后,能更好的引导小孩。教育的难题就在于要怎样给孩子自由,要给孩子哪些自由?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把握,那算了,就给他自由吧。如果你不能确定那就是错的,那就给孩子自由吧。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家长和学校都管得太多了。我的建议是管那些“肯定是对的,或者肯定是错”的,要知道能肯定的事情不那么多,所以,也不要管得那么多。对于那些不太肯定,但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偏向的,可以给孩子建议;让孩子去选择。你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的可能后果,孩子自己去选择,他也会学会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题主问该不该给孩子自由之前,能不能先问一个问题:该不该给成年人自由?作为父母,你问该不该给孩子自由,那么我也要问你,该不该给你的配偶自由?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同时我相信,认为应该给绝对自由的应该是少数人,认为应该绝对束缚的也是少数人。就拿第二个问题来说,大多数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底线、对配偶的了解和信任程度、两人关系的特点等因素有一个答案。那么,孩子也是一样。划定一些底线,根据你的孩子的特点,以及你对你孩子施加影响的方法和程度来把握你给孩子自由的程度。
或许你还想知道这些
Copyright (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内容均转载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依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