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水质的平定佳景花园三期南区标,桐庐近年来的水质情况

2015,桐庐15件民生大事你知道吗
(原标题:2015,桐庐15件民生大事你知道吗)
交通便民、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美丽城镇、全域旅游、快速办证……这些和桐庐民众息息相关的实事工程,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又有了新的跨越。下面这些大事儿你又知道多少?
1.我县进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票价大幅下调
日开始,我县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全县城乡公交票价全面下调,实现公共交通的同城待遇,平均优惠幅度达到50%以上。同时,我县还推出特殊人群免费乘车优惠举措,桐庐籍盲人、残疾军警和70岁以上老年人持有效证件可以免费乘车,所需费用全由政府“埋单”。
2.我县成为全省首批“五水共治”先进县,被授予“大禹鼎”
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视频会议。会上,我县被授予全省首批“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五水共治、全民治水”使富春江水质明显改善,富春江桐庐段的出境水质从三类水提升到二类水国家标准,富春江桐庐段连续8年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
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获杭州市特色创新项目考核第一名
日,在杭州区、县(市)特色创新目标绩效评估会上,我县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从13个区、县(市)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我县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全覆盖,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农户源头分类正确率和收集率维持在80%以上,垃圾焚烧量下降约20%,生产垃圾有机肥原料3600吨。
4.我县入选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并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
2015年5月,我县入选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2015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暨城市与景区成果发布会上,桐庐又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称号。
5.健康小镇列入省级首批特色小镇,智慧安防小镇、妙笔小镇、富春江慢生活小镇入选杭州市首批32个市级特色小镇
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桐庐健康小镇名列其中。日,杭州市发改委公布首批32个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桐庐智慧安防小镇、桐庐妙笔小镇、桐庐富春江慢生活小镇入选。
6.我县荣获“中国最美丽县”、“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和“中国最美城镇”荣誉称号
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其官方网站刊发《2015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榜单》,在宜游、宜居、宜商、宜业等25个分类排行榜榜单中,桐庐县获得“2015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排行榜”第一,“2015中国最美丽县排行榜”第二。12月24日,由新华社主办的“美丽中国 寻找最美城镇”评选活动揭晓,我县摘得此次评选活动的最高奖——“美丽中国·最美城镇”奖。
7.我县在全国率先实现“一照一码”、“五证合一”和“10分钟快速办证”同步办理,并启用工商注册登记移动终端平台
日,我县在全国率先推出“一照一码”、“五证合一”和“10分钟快速办证”同步办理,颁出了首本“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2月14日,我县启用了全国首个工商注册登记移动终端平台。近年来,我县以打造“审批最快捷、办事最方便”县为目标,全力打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如今再次提速,进一步解放市场主体生产活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优质“土壤”。
8.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迁建桐庐项目正式签约
日,我县与中国计量学院正式签约,合作共建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学院选址在富春江科技城梅林路东侧区块,面积500亩,一期将于2017年秋季招生,整体将于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科技学院是中国计量学院的独立学院,是一所按新型办学模式运行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现有在校本科生近7000人,拥有6大学科门类2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9.我县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险,并连续第4年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春节慰问金
2015年8月起,我县户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获得一份由县民政局代为出资购买的“老年人团体意外伤害统筹保险”,政府补贴实施期限从日起至日止。此外,我县已经连续第四年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新春慰问金,发放标准也从最初的每人300元提高到现在的700元。
10.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在我县隆重召开,大会永久性会址落户桐庐
日,由国家邮政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快递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在我县隆重召开。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并讲话,省长李强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快递业代表和各界人士等900余位嘉宾参会。国际快递业大会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会址永久落户桐庐。
11.全省珍贵彩色健康森林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日~12月2日,省林业厅在我县举办全省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现场会暨技术培训班,我县获评全省彩色健康森林建设示范县,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我县桐君山、芦茨村、君山村、莪山民族村等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现场。
12.我县全面开展美丽公路示范县建设
按照全省启动美丽公路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县先行先试、循序渐进,通过“试点、推广、深化”三步走的方式,以路为媒,以美为介,全面启动“美丽公路”建设。2015年,完成了89.8公里“美丽公路”建设和杭新景高速深澳、富春江2个高速出口提升改造,并启动了7个县(市)交界处提升改造。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美丽公路”200余公里,荣获全省美丽公路示范县称号。
13.我县推进农房确权办证试点县工作
我县开展的农房确权办证抵押贷款工作,被列为全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县,并获省财政专项补助资金2000万元,有效推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县农房办证62558户,符合发证条件的农房均已发证,占全县81857户农房的68.4%,新增农房抵押贷款279户3036万元。
14.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列五县市(区)前列
今年预计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同比增长9.5%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129.44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93亿元,同比增长6%;工业投资额92亿元,同比增长30%;外贸出口额13.7亿美元,同比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3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7元,分别同比增长9.0%和9.5%。以上指标增速均走在五县市(区)前列。
15.美丽县城建设深入推进,儿童公园等一批项目基本建成
今年,我县儿童公园建设基本完成,即将投入试运行;春江东路整治、浮桥埠区块改造、渔民村棚户区搬迁、洋塘路改造等基本完成,城市形象有提升、功能更完善。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馆藏&38000
TA的最新馆藏杭报集团主办
C07:G20峰会倒计时100天特刊
本版主要新闻
技术支持 :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绿色崛起转型跨越
桐庐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行者
近年来,桐庐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抓住生态文明时代山区县域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将美丽进行到底,坚持产业就是核心力、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桐庐特色的绿色崛起、转型跨越之路。
201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首届中国国际快递业大会、中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首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全省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现场会、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等相继在桐庐召开,被列为美丽中国现场教育基地。先后获得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中国最美县、中国长寿之乡等近30项国家级以上荣誉。最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文浙江省政府,同意在桐庐筹建中国(杭州)美丽城乡教育培训基地。 建设美丽城乡绘就桐庐画卷 坚持“城像城、村像村”方针,努力把桐庐建设成全国领先的“统筹城乡示范区”、“县域景区样板区”。
桐庐做精县城。协调推进新城区精品打造和老城区有机更新,全力打造高速入城口、富春江水利风景区等精品工程,大力推行无“牛皮癣”、无占道经营、无乱设广告等“五个无”管理新政,并以建设健康城市为目标,努力杜绝堵车、废气等“城市病”。
桐庐做强城镇。结合省市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等培育试点,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实力,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大镇、旅游名镇、生态重镇。
桐庐做美乡村。强化“环境、产业、文化和公共服务”四位一体,突出政府主导与工商资本引入并重,推进美丽乡村全覆盖工程,并以美丽公路、生态河道、村落景区为骨架,串珠成链实现全域景区。 可赏莲的环溪村、观百花的荻浦村、看百合的新龙村以及杜鹃成海的合岭村、樱花满坡的双坞村,产蜜桃的阳山畈村、种蜜梨的大市村、品青笋干的怡合村、体验畲族文化的新丰民族村……这些年,“美”并“富”起来的村庄在桐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了一大批。
与此同时,桐庐还按照“宜工则宜工、宜农则宜农、宜游则宜游”原则,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重点扶持乡村度假型、依托景区型、文化村落型、农业观光型、城郊休闲型、红色经典型、美食体验型、民俗风情型八大类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并不断整合涉农资金项目资源,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环境整治、交通、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以及村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在医疗、教育、交通等社会基础资源方面的差距,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让优质生活与致富机会一同光临美丽乡村。 创建全域旅游&践行“两山”理论 来桐庐旅游的游客如今有这么个感觉:以前冲着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等景点来桐庐,如今就喜欢在桐庐城区走走逛逛,在桐庐农村的猪栏茶吧悠闲喝茶,先锋书屋静静地看书,莪山戴家山的民宿发发呆。以前匆匆从桐庐路过,到如今,直接把桐庐选择为旅游目的地,桐庐各大宾馆、民宿的客房在周末也很俏,常常是“一房难求”。
在桐庐境内,从县域到镇村,大景区与小景点串连成线,相互辐射。县域一级,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是浙江省唯一乡村慢生活体验区试点、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富春山健康城创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区域平台正在带动周边辐射。镇村一级,江南古村落、合村乡全域旅游先行乡、旧县合岭富春大岭图等14个村落景区深耕当地资源,挖掘文化特色,与县域景区相映成辉。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桐庐全县已经铺就了一张“全域大景区”的旅游版图。
“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领域覆盖,全社会参与。我们要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最佳途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最佳载体。”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表示,将通过“旅游+”突出建设融合、突出平台融合、突出产业融合。
桐庐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2011年12月,桐庐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积极打造县域大景区。随后出台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并列入了浙江省唯一的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如今桐庐实现乡乡有村落景区和民宿产业,也逐步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从旅游过境地成为开放型旅游综合目的地。桐庐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做法在5月26日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搭建发展平台激发创业创新 目前,桐庐已经全面构建起迎春商务区、富春江科技城、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富春山健康城四大产业主平台,涌现出了健康小镇、智慧安防小镇、妙笔小镇、慢生活小镇等一批省市级特色小镇,还打造了春江渡口众创中心、创业创新服务中心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吸引海内外人才纷至沓来的同时,在富春江边为无数人摆渡了创业梦想。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桐庐正式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推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优惠举措,着力引进桐庐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推进桐庐产业转型升级。 为吸引更多的人才落户,桐庐将“招才引智”当作“一号工程”,多措并举,精准发力,重点引进和集聚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 桐庐建设“4+X”产业发展平台,即富春江科技城(经济开发区)、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四大主平台,省级健康小镇和市级智慧安防小镇、妙笔小镇、慢生活小镇四大特色小镇,以及分水旅游度假区、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城镇工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等。目前,富春江科技城八大园中园进展顺利,国家级开发区创建报请国务院审批,列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城十区”;富春山健康城颐居养生园、江南养生文化村加快推进,健康小镇列入省级首批特色小镇;迎春商务区企业入驻率达68%,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中介组织等特色业态培育壮大;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先试先行走在前列,木舍人家等中高端民宿项目建成营业,青龙坞“创客村”等加快实施。 绽放生态之花喜结丰硕成果 今年4月,环保部、浙江省《关于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桐庐举行,这是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也是对“美丽中国桐庐先行”实践行动的一次极大鼓舞和推动。
桐庐在实现“三个率先”的基础上,即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率先推行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综合化利用行政村全覆盖、率先实现县域主要河流“随处可游、随时能游”,连续9年保持交界断面下游出境水质总体优于上游入境水质,全县境内83条主要河流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其中Ⅰ-Ⅱ类水质河道占比基本稳定在70%以上;成为浙江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荣获全省首批“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大禹鼎”,成功入围全国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治水经验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入选“浙江最具魅力新水乡”。
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决定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怎样的生态观决定了怎样的发展观。
桐庐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中提出“桐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坚持这一理念,桐庐县委、县政府把生态环境当成“奢侈品”与“易碎品”,把“美丽”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出台一项项制度,采取一个个措施,把生态型持续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目前,桐庐大力实施包括治水、治土、治气、治废、治违在内的“五治并举”,深入推进美丽桐庐生态文明建设。
看治水,以富春江、分水江两江水质保护为重点,全面开展“五水共治”,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等建设,强化行业污染整治,同心共筑人水和谐的美丽桐庐。
看治土,紧抓省级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试点县的机遇,突出土壤检测预警体系建设和重点区块整治,加强日常监管,防止污染土壤环境和地下水,守护一方沃土。
看治气,大力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等六大治理工程,全面建成无燃煤区,让“桐庐蓝”更蓝,让“桐庐绿”更靓。
看治废,在农村垃圾分类的基础上,突出农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利用成效,建立健全机制,深入探索有机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垃圾变废为宝。
看治违,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县”创建活动,加大依法治违力度,建立健全违建防控和治理体系,“拆除”发展“顽疾”,引领城乡华丽蜕变。
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抓手,为美丽桐庐绽放美丽经济之花提供充足的养分。 敢于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 从2012年开始,桐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定期自带铺盖进村入户,白访夜谈。也是同一年,桐庐选择在“解放日”这一特殊的日子里,举办首届“百姓日”,为的就是听民意话民情,让百姓成主角。 市民像走亲访友般走进县委书记、县长办公室,面对县领导提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已有4000余人次参加开放日活动,现场提出意见、建议70余条。与此同时,县乡村三级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每年都有上万条,按照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都必须逐条办理。 总投资超30亿元,桐庐有史以来最大招商引资项目——海康威视安防产业基地(桐庐)项目正式落户,仅用2个多月时间,项目一期所涉征地拆迁、指标报批、场地平整、土地出让等各项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彰显出“桐庐速度”和“桐庐效率”。“桐庐山好水好,服务更是好。我们不但来,而且安心留下。”企业负责人说。 2014年,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桐庐校区迎来了首批2000名学生,坐落于桐庐经济开发区(凤川-江南新城)核心区范围内的校区,成为了桐庐县第一所高等院校。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随着搬迁的协议正式签订,落户富春江科技城,这也标志着又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牵手”桐庐。 外有经济之美引来各大项目,内有文化之美招来四方学士, 这与桐庐转变政府职能、经济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分不开, G20峰会临近,桐庐干部群众正以一鼓作气,不甘人后的精神推进全县各项工作,以最佳的面貌迎接G20。 文/记者陶元摄/通讯员方海慧王舒立孙曙华
[] [] [] []
绿色崛起转型跨越
桐庐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行者
近年来,桐庐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抓住生态文明时代山区县域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将美丽进行到底,坚持产业就是核心力、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桐庐特色的绿色崛起、转型跨越之路。
201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首届中国国际快递业大会、中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首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全省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现场会、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等相继在桐庐召开,被列为美丽中国现场教育基地。先后获得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中国最美县、中国长寿之乡等近30项国家级以上荣誉。最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文浙江省政府,同意在桐庐筹建中国(杭州)美丽城乡教育培训基地。 建设美丽城乡绘就桐庐画卷 坚持“城像城、村像村”方针,努力把桐庐建设成全国领先的“统筹城乡示范区”、“县域景区样板区”。
桐庐做精县城。协调推进新城区精品打造和老城区有机更新,全力打造高速入城口、富春江水利风景区等精品工程,大力推行无“牛皮癣”、无占道经营、无乱设广告等“五个无”管理新政,并以建设健康城市为目标,努力杜绝堵车、废气等“城市病”。
桐庐做强城镇。结合省市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等培育试点,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实力,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大镇、旅游名镇、生态重镇。
桐庐做美乡村。强化“环境、产业、文化和公共服务”四位一体,突出政府主导与工商资本引入并重,推进美丽乡村全覆盖工程,并以美丽公路、生态河道、村落景区为骨架,串珠成链实现全域景区。 可赏莲的环溪村、观百花的荻浦村、看百合的新龙村以及杜鹃成海的合岭村、樱花满坡的双坞村,产蜜桃的阳山畈村、种蜜梨的大市村、品青笋干的怡合村、体验畲族文化的新丰民族村……这些年,“美”并“富”起来的村庄在桐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了一大批。
与此同时,桐庐还按照“宜工则宜工、宜农则宜农、宜游则宜游”原则,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重点扶持乡村度假型、依托景区型、文化村落型、农业观光型、城郊休闲型、红色经典型、美食体验型、民俗风情型八大类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并不断整合涉农资金项目资源,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环境整治、交通、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以及村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在医疗、教育、交通等社会基础资源方面的差距,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让优质生活与致富机会一同光临美丽乡村。 创建全域旅游&践行“两山”理论 来桐庐旅游的游客如今有这么个感觉:以前冲着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等景点来桐庐,如今就喜欢在桐庐城区走走逛逛,在桐庐农村的猪栏茶吧悠闲喝茶,先锋书屋静静地看书,莪山戴家山的民宿发发呆。以前匆匆从桐庐路过,到如今,直接把桐庐选择为旅游目的地,桐庐各大宾馆、民宿的客房在周末也很俏,常常是“一房难求”。
在桐庐境内,从县域到镇村,大景区与小景点串连成线,相互辐射。县域一级,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是浙江省唯一乡村慢生活体验区试点、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富春山健康城创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区域平台正在带动周边辐射。镇村一级,江南古村落、合村乡全域旅游先行乡、旧县合岭富春大岭图等14个村落景区深耕当地资源,挖掘文化特色,与县域景区相映成辉。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桐庐全县已经铺就了一张“全域大景区”的旅游版图。
“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领域覆盖,全社会参与。我们要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最佳途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最佳载体。”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表示,将通过“旅游+”突出建设融合、突出平台融合、突出产业融合。
桐庐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2011年12月,桐庐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积极打造县域大景区。随后出台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并列入了浙江省唯一的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如今桐庐实现乡乡有村落景区和民宿产业,也逐步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从旅游过境地成为开放型旅游综合目的地。桐庐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做法在5月26日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搭建发展平台激发创业创新 目前,桐庐已经全面构建起迎春商务区、富春江科技城、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富春山健康城四大产业主平台,涌现出了健康小镇、智慧安防小镇、妙笔小镇、慢生活小镇等一批省市级特色小镇,还打造了春江渡口众创中心、创业创新服务中心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吸引海内外人才纷至沓来的同时,在富春江边为无数人摆渡了创业梦想。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桐庐正式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推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优惠举措,着力引进桐庐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推进桐庐产业转型升级。 为吸引更多的人才落户,桐庐将“招才引智”当作“一号工程”,多措并举,精准发力,重点引进和集聚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 桐庐建设“4+X”产业发展平台,即富春江科技城(经济开发区)、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四大主平台,省级健康小镇和市级智慧安防小镇、妙笔小镇、慢生活小镇四大特色小镇,以及分水旅游度假区、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城镇工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等。目前,富春江科技城八大园中园进展顺利,国家级开发区创建报请国务院审批,列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城十区”;富春山健康城颐居养生园、江南养生文化村加快推进,健康小镇列入省级首批特色小镇;迎春商务区企业入驻率达68%,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中介组织等特色业态培育壮大;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先试先行走在前列,木舍人家等中高端民宿项目建成营业,青龙坞“创客村”等加快实施。 绽放生态之花喜结丰硕成果 今年4月,环保部、浙江省《关于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桐庐举行,这是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也是对“美丽中国桐庐先行”实践行动的一次极大鼓舞和推动。
桐庐在实现“三个率先”的基础上,即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率先推行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综合化利用行政村全覆盖、率先实现县域主要河流“随处可游、随时能游”,连续9年保持交界断面下游出境水质总体优于上游入境水质,全县境内83条主要河流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其中Ⅰ-Ⅱ类水质河道占比基本稳定在70%以上;成为浙江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荣获全省首批“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大禹鼎”,成功入围全国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治水经验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入选“浙江最具魅力新水乡”。
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决定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怎样的生态观决定了怎样的发展观。
桐庐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中提出“桐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坚持这一理念,桐庐县委、县政府把生态环境当成“奢侈品”与“易碎品”,把“美丽”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出台一项项制度,采取一个个措施,把生态型持续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目前,桐庐大力实施包括治水、治土、治气、治废、治违在内的“五治并举”,深入推进美丽桐庐生态文明建设。
看治水,以富春江、分水江两江水质保护为重点,全面开展“五水共治”,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等建设,强化行业污染整治,同心共筑人水和谐的美丽桐庐。
看治土,紧抓省级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试点县的机遇,突出土壤检测预警体系建设和重点区块整治,加强日常监管,防止污染土壤环境和地下水,守护一方沃土。
看治气,大力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等六大治理工程,全面建成无燃煤区,让“桐庐蓝”更蓝,让“桐庐绿”更靓。
看治废,在农村垃圾分类的基础上,突出农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利用成效,建立健全机制,深入探索有机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垃圾变废为宝。
看治违,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县”创建活动,加大依法治违力度,建立健全违建防控和治理体系,“拆除”发展“顽疾”,引领城乡华丽蜕变。
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抓手,为美丽桐庐绽放美丽经济之花提供充足的养分。 敢于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 从2012年开始,桐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定期自带铺盖进村入户,白访夜谈。也是同一年,桐庐选择在“解放日”这一特殊的日子里,举办首届“百姓日”,为的就是听民意话民情,让百姓成主角。 市民像走亲访友般走进县委书记、县长办公室,面对县领导提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已有4000余人次参加开放日活动,现场提出意见、建议70余条。与此同时,县乡村三级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每年都有上万条,按照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都必须逐条办理。 总投资超30亿元,桐庐有史以来最大招商引资项目——海康威视安防产业基地(桐庐)项目正式落户,仅用2个多月时间,项目一期所涉征地拆迁、指标报批、场地平整、土地出让等各项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彰显出“桐庐速度”和“桐庐效率”。“桐庐山好水好,服务更是好。我们不但来,而且安心留下。”企业负责人说。 2014年,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桐庐校区迎来了首批2000名学生,坐落于桐庐经济开发区(凤川-江南新城)核心区范围内的校区,成为了桐庐县第一所高等院校。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随着搬迁的协议正式签订,落户富春江科技城,这也标志着又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牵手”桐庐。 外有经济之美引来各大项目,内有文化之美招来四方学士, 这与桐庐转变政府职能、经济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分不开, G20峰会临近,桐庐干部群众正以一鼓作气,不甘人后的精神推进全县各项工作,以最佳的面貌迎接G20。 文/记者陶元摄/通讯员方海慧王舒立孙曙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定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