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归临皋·洞庭波浪飐晴天 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张志和《渔父歌》(之五)在岳州出现的原因及在洞庭诗歌史上的意义
下载积分:982
内容提示:张志和《渔父歌》(之五)在岳州出现的原因及在洞庭诗歌史上的意义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1:31:5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张志和《渔父歌》(之五)在岳州出现的原因及在洞庭诗歌
官方公共微信词牌简介&/《临江仙》
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牌用。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辞意涉及临江;明董逢元辑《唐词纪》谓此调“多赋水媛江妃”故名;黄升《花庵词选》卷一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作《临江仙》。《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被柳永演为慢曲如《临江仙慢》、《临江仙引》等,九十三字是别格,常见的有三体,一是六十字,如苏轼词。二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李煜词,三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晏几道词。前人也有在后片换韵的。
词牌格式/《临江仙》
《临江仙》按《临江仙》调起于唐时,惟以上下片起句、结句辨体,其上下两起句七字、两结句七字者,以和凝词为主,无别家可校。其上下片两起句七字、两结句四字、五字者,以张泌词为主,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李煜词之前后换韵、顾夐词之结句添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六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徐昌图词为主,而以向子諲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七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贺铸词为主,而以晏几道词之第二句添字、冯延巳词之前后换韵、后段第四句减字、王观词之后段第四句减字类列。盖词谱专主辨体,原以创始之词、正体者列前,减字、添字者列后,兹从体制编次,稍诠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
清朝康熙年间所编《钦定词谱》卷十“临江仙”条目下,收录了《临江仙》词牌格律十一体,今增加宋代词人苏轼所作一格,以及宋代词人柳永演化的慢曲《临江仙》一格。格一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例词:和凝《临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空濛。
仄平平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蘋风。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
平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注】此词上下片两结句俱七字,见《花间集》和词二首,唐宋元人无照此填者。按和词别首上片起句“披袍窣地红宫锦”,“披”字平声,“窣”字仄声。第二句“莺语时啭轻音”,“莺”字、“时”字俱平声,“语”字仄声。下片起句“肌骨细匀红玉软”,“肌”字平声,“细”字仄声。第三句“娇羞不肯入罗衾”,“不”字仄声。结句“兰膏光里两情深”,“兰”字平声。格二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例词:张泌《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
中中平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烟收湘渚秋江静,蕉花露位愁红。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五云双鹤去无踪,几回魂断,凝望向长空。
中中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花鬟月鬓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
【注】此词上下片两结俱四字一句、五字一句。按《花间集》顾夐、尹鹗、毛熙震词与此同,惟孙光宪词上片起句“暮雨凄凄深院闭”,与鹿虔扆词“金锁重门荒苑静”同。宋欧阳修、蔡伸、赵彦端、张抡诸词本之。又李煜词下片起句“春光镇在人空老”,宋柳永词本之,皆与此词平仄全异。至平仄小异者,李煜词上下片第二句“蝶翻轻粉双飞”、“望残烟草低迷”,“蝶”字、“望”字俱仄声,“轻”字、“烟”字俱平声。欧阳修词上片第三句“如今薄宦老天涯”,“如”字平声,“薄”字仄声。孙光宪词下片第三句“不堪心绪正多端”,“不”字仄声,“心”字平声。尹鹗词两结“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逡”字、“梧”字俱平声,“觉”字、“叶”字、“特”字、“点”字俱仄声。格三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例词: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中仄中平平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回头烟柳渐重重。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中仄中平平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酒醒人静奈愁浓。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此词上下片第一、二句俱六字两句,校张词减一字。两结俱五字两句,校张词添一字。宋晏几道、陈师道、陆游、史达祖、高观国、赵长卿、元詹正诸词俱本此填。但上片第一句,如晏词之“旖旎仙花解语”、陈词之“曲巷闲街信马”、赵词之“春事犹余十日”、史词之“草脚轻回细腻”,下片第一句,如晏词之“沈水浓熏绣被”、赵词之“香淡无心浸酒”、陆词之“只道真情易写”、高词之“前度诗留醉袖”,第五字皆用仄声,与此小异。又晏几道词下片第四、五句“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梦”字仄声,又与诸家小异。格四双调,五十八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例词:牛希济《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仄中平中仄中平(韵)平平仄仄平平(韵)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鸳鸯对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平平(韵)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水晶宫殿岂无因,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注】此即张词体,但上片起句用韵。按《花间集》牛词七首皆然,惟一首上片起句或作“谢家仙观寄云岑”,又一首或作“洞庭波浪飐晴天”,与毛文锡词“暮蝉声里落斜阳”、阎选词“两停荷芰逗浓香”句同,俱与此词平仄全异。其余可平可仄已见张词。格五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例词:李煜《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韵)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金刀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注】此亦张词体,惟上下片换韵异。此词字句悉同张词、牛词,其可平可仄亦同。格六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韵。
例词:顾敻《临江仙·碧染长空池似镜》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
碧染长空池似镜,倚楼闲望凝情。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满衣红藕细香清。
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象床珍簟,山障掩,玉琴横。
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平平(韵)
暗想昔时欢笑事,召集赢得愁生。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博山炉暖淡烟轻。
平平平仄(句)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蝉吟人静,残日傍,小窗明。
【注】此亦张词体,惟两结句各添一字作三字两句异。在《花间集》亦仅见此体,无别首可校。格七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例词:向子湮《临江仙·新月低垂帘额》
平仄平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
新月低垂帘额,小梅半出檐牙。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高堂开宴静无哗。
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麟孙凤女,学语正吚哑。
仄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韵)
宝鼎賸熏沈水,琼彝烂醉流霞。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芗林同老此生涯。
仄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一川风露,总道是仙家。
【注】此词上下片起二句与徐昌图词同,第二句以下仍与张词同。按《惜香乐府》“破靥盈盈”词、“夜久笙箫”词正与此同。格八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例词:贺铸《临江仙·巧剪合欢罗胜子》
中中中中平中仄(句)平平中仄平平(韵)
巧剪合欢罗胜子,钗头春意翩翩。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艳歌浅笑拜嫣然。
仄平中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愿郎宜此酒,行乐驻华年。
中中中中平中仄(句)中平平仄平平(韵)
未至文园多病客,幽襟凄断堪怜。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旧游梦挂碧云天。
中平中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注】此词上下片第四句校张词各添一字,宋元词俱照此填。惟秦观词上片起句“千里潇湘接蓝浦”,“蓝”字平声。葛胜仲词下片起句“今夜那愁煞风景”,“今”字平声,“那”字仄声,“风”字平声,间作拗句。又黄机词前后两结“驿程那复记,魂梦已先飞”、“绿阴幽邃处,不管尽情啼”,“那”字仄声,“幽”字平声,谱内据此。若赵长卿词下片第四句“仙源正闲散”,“闲”字或用平声,此偶误,不必从。其余字句,与诸家同者,可平可仄,悉可参校。格九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例词:晏几道《临江仙·东野亡来无丽句》
平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东野亡来无丽句,于君去后少交亲,追思往事好沾巾。
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白头王建在,犹见咏诗人。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学道深山空自老,留名千载不干身,酒筵歌席莫辞频。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注】此与贺词同,惟上下片第二句各添一字作七字句异。宋词仅见此体,无别首可校。格十双调,五十九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例词:冯延巳《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
仄平平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韵)
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画楼帘幕卷轻寒。
仄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酒余人散后 独自凭阑干。
仄平平仄平平仄(句)平平平仄平平(换韵)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杀王孙。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徘徊飞尽碧天云。
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凤笙何处,圆月照黄昏。
【注】首句亦可作“中平中仄平平仄”,后片换韵。格十一双调五十九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例词:王观《临江仙·别浦相逢何草草》
仄中平中平中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韵)
别浦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绣屏珠箔绮香囊。
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
仄中平中平中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桃花应似我愁肠。
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
【注】此与冯词同,惟上下片不换韵异。按冯延巳“秣陵江上”词前结“青帘斜挂里,新柳万枝金”,后结“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又秦观“髻子偎人”词前结“断肠携手处,何事太匆匆”,后结“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正与此同。但冯词上下片两起句“秣陵江上多离别”、“隔江何处吹横笛”平仄与此异。格十二词谱未收录该格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例词: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家童鼻息已雷鸣。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夜阑风静縠纹平。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苏轼词与上面十一体皆不一样,盖因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格十三仙吕调慢曲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十一句五平韵,下片十一句六平韵
例词:柳永《临江仙·梦觉小庭院》
仄仄仄平仄(句)仄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
梦觉小庭院,冷风淅淅,疏雨潇潇。
仄平仄(读)平平仄仄平平(韵)
绮窗外、秋声败叶狂飘。
平平(韵)
仄平仄仄(句)平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奈寒漏永,孤帏悄、泪烛空烧。
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
无端处,是绣衾鸳枕,闲过清宵。
平平(韵)
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平平(韵)
牵情系恨,争向年少偏饶。
仄平平平仄(读)仄仄平平(韵)
觉新来憔悴,旧日风标。
平平(韵)
仄平中仄(句)平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念欢娱事,烟波阻、后约方遥。
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
还经岁,问怎生禁得,如许无聊?
【注】慢曲。词中“奈”、“是”、“觉”、“念”、“问”皆领格字。此调只有此词,平仄无别首可校。此词押三短韵,前后段第六句作上一下三句法,第十句作上一下四句法,当是体便,填者审之。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表示可平可仄。)
临江仙--杨慎/《临江仙》
《临江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注释】淘尽:荡涤一空。渔樵:渔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浊: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临江仙--李煜 /《临江仙》
《临江仙》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香炉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1、樱桃落尽:是初夏的典型景象,以之寓危亡之痛,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庙”,李煜此时,城被围,宗庙莫保,樱桃难献,又随”春归去”而”落尽”,可见伤逝之感良深。2,子规啼月:子规即杜鹃,相传为失国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鸣声凄厉。3、望残:眼望凄残欲绝的。4、凤凰儿:似指衾枕上的彩饰。施肩吾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凰儿。5、罗带:均多作”裙带”,此似以喻指小周后.??今译: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简析:此词是在凉城被围中所作,开宝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词当作于开宝八年(975)初夏。全词意境,皆从”恨”字生出:围城危急,无力抵御缅怀往事,触目伤情.开头”樱桃”二句,以初夏”樱桃落尽”的典型景物寓危亡之痛.此时甚感宗庙难保,樱桃难献,而又随春而归去”落尽”,伤痛良深.”蝶翻”句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子规”句,加深了亡国之预感.句中”小楼西”的西字,不是简单的表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来,故予以特别关注.”玉钩罗幕”,点明以上见闻是从小楼窗口所及.倚窗销愁,,愁偏侵袭,望幕烟之低垂,对长空而惆怅,为国势朝不保夕而自伤.过片写内景,时间自暮入夜.”别巷”句写街巷人散初夜寂寥的景况,渲染环境.”望残”句,刻画出凄然欲绝的惆怅之人面对”烟草低迷”的寂寥天的形象.接写室内的炉香悠闲缭绕着带有”凤凰儿”文的衾枕,却见她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凄惨,怎能不”回首恨依依”!结句点出一”恨”字,回贯全篇.全词所发之亡国哀怨,深切感人!
临江仙--晏几道/《临江仙》
《临江仙》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全部注释五代诗:"又是春残也,如何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重心字罗衣:说明小苹的社会角色,即身份——职业歌女。两重心字暗示心心相印。琵琶弦上说相思,说明小苹多才多艺,风情万种。彩云:此指小苹。《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这首《临江仙》是小山词中的传诵之作,写得深厚闲雅、婉转沉着。词中的小苹是实指。晏几道《小山词自序》云: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看来确实有一段放浪形骸的经历。此词有多层对比:梦、醉——醒;去年——现在;人独立——燕双飞欢会——离别心心相印——天各一方而这一切对比都关合于上的一个基本对比:欢——悲。"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名句,总的看是人与自然的对比。具体说来,作者特别为主人公选择了三个自然意象作为生命的参照:落花与人,强调岁华摇落,岁月无情,青春苦短。人在雨中,暗示生命景况之凄凉,心绪之迷惘和感伤。孤独的人和双飞的燕是有情与无情、有知与无知折对比,强调人的孤独,暗含对重逢的期待。词作鉴赏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苹,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苹、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苹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浮现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苹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苹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写出小苹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白居易:“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儒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苹歌妓的身份。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临江仙》晏几道斗草阶前初见,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晏几道词作鉴赏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通过描写穿戴、刻画神态表现女子之美。起首一句,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斗草,据《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又有斗百草之戏”。而柳永清明词云“盈盈,斗草踏青”,则春日亦有此游戏。“穿针楼上曾逢”,转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尝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这种风俗就从汉代一直流传下来。这天晚上,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罗裙香露玉钗风”以下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中的露水,玉钗头上迎风微颤。她“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靓妆才罢,新画的眉间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脸上不禁泛起了娇红。以上既有泛写,又有细腻的刻画,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子形象如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过片“流水”一联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高唐赋》)的,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正因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梦里相寻了。“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春雨飞花中,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尽管这是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晏几道是一位没落的贵公子。然而,他与绝大多数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当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许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严肃的态度塑造底层女子的形象。此词便表现出词人不能自已的真情实感,有意无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种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崇高情操。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临江仙——晏几道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临江仙——晏几道淡水三年欢意,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临江仙——晏几道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临江仙——晏几道长爱干影,芙蓉秋水开时。脸红凝露学娇啼。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烟雨依前时候,如旧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飞。临江仙——晏几道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玉楼深处绮窗前。梦回芳草夜,歌罢落梅天。沈水浓熏绣被。流霞浅酌金船。绿娇红小正堪怜。,须似月频圆。
临江仙——苏轼/《临江仙》
《临江仙》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鉴赏这首词是宋哲宗元佑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佑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佑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诗句来说,即“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临江仙·送王缄/《临江仙》
《临江仙》临江仙·送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鉴赏此词将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一起,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已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开头两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写的是作者十年来对亡妻的彻骨相思。苏轼爱妻王弗自至和元年(1054年)嫁到苏家以后,一直很细心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苏轼于婚后五年开始宦游生涯,王弗便苏轼身边充当贤内助。苏轼性格豪爽,毫无防人之心,王弗有时还要提醒丈夫提防那些惯于逢迎的所谓“朋友”,夫妻感情极为深笃。不料到治平二年(1065年),王弗突然染病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这对苏轼来说,打击非常之大。为了摆脱悲痛的缠绕,他只好努力设法“忘却”过去的一切。而大凡人之至情,越是要“忘却”,越是不易忘却。从王弗归葬眉山至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苏轼,其间相隔正好“十载”,这“十载”苏轼没有一年不想念王弗。“忘却”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把纷繁堆积的难以忍受的悲痛,化为长久的有节制的悲痛而已。但是王缄的到来,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忆;日渐平复的感情创伤重又陷入了极度的痛楚之中。“凭将清泪洒江阳”,凭,凭仗,烦请。这句的意思是:今日送别,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王缄此来,与苏轼盘桓数日,苏轼得知“故山好”,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于是,不禁悲从中来。所谓“悲凉”,意蕴颇丰。苏轼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内心本来就有一种压抑、孤独之感,眼下与乡愁、旅思及丧妻之痛搅混一起,其心情之坏,更是莫可名状了。过片“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切入送别的词旨。毋庸置疑,王缄的到来,苏轼悲凉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几分暖意,而现王缄又要匆匆离去,作者自然感到难以为怀了,于是国忧、乡思、家恨,统统融进了“别愁”之中,从而使这别愁的分量更有千钧之重。“归来欲断无肠”,是说这次相见之前及相见之后,愁肠皆已断尽,以后虽再遇伤心之事,亦已了。“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意借酒浇愁,排遣离怀,而无可奈何之意,亦见于言表。结尾两句,吐露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汉书。盖宽饶传》云:“,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本词“此身如传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歇拍”何处是吾乡“暗用其意。对此,顾随评曰:”人有丧其爱子者,既哭之痛,不能自堪,遂引石孝友词句,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当初没你。‘常人闻之,或谓其彻悟,识者闻之,以为悲痛之极致也。此词结尾二句与此正同。”》顾随文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临江仙》苏轼临江仙作者:苏轼夜饮东坡1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1.东坡:在黄冈县以东。苏轼谪居黄州时,在城东荒地耕种自给,并筑雪堂以作游息之所,因自号东坡居士。此词王文诰题作:“壬戌(1082年)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雪堂是苏轼在东坡所筑的简陋的亭子。苏轼在词的小序中说:"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可知雪堂建筑简陋,但它却是苏轼休憩身心之所。《宋史》本传说他谪居黄州时,"与,相从溪山间"。临皋在黄州以南毗邻长江处,是苏轼的起居寓所。此词叙写苏轼夜饮东坡、三更归家之事,当是真实情景。"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御史李定、舒亶、等曾欲置之死地,虽然最后宋神宗网开一面,将他谪为黄州团练副使,使他逃过一死,但经此事变,他一面如惊弓之鸟,一面重新参悟生命。他援道、释以自救,从而发现生命之多维度的意义。这首词上阕叙事,极富生活情趣。"醒复醉"说明他酒兴之浓,或因知己来访而高兴,或因谪宦而幽怨。"倚杖听江声"一句,尤见其随缘自适、潇洒出尘之思致。下阕直笔入情,揭示心中苦闷。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又云: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苏轼援道救心,理解到人是天地之所赐,只有忘却世间的功名利禄,才能养护生命之自由自在。“夜阑风静豰纹平”暗示心灵的宁静,这不正是忘却营营的境界吗?小舟是苏轼常用的生命意象。逝是远离,他要远离什么呢?俗生世事,功名利禄、荣辱穷达……将生命放归茫茫江海,这不正是生命的原生形态吗?元好问评苏词云:"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这首词从叙事到抒情,从缠绵苦闷到,无一不是至性至情的流露。苏轼谪黄时,曾因患赤眼病而逾月不出,一时有人误传苏轼已死。叶梦得卷二在记叙这一笑谈之后,又记叙了另一趣谈。他说:"……未几,复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辞,所谓'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犹未兴也。然此语卒传至京师,虽裕陵亦闻而疑之。"
临江仙--朱敦儒/《临江仙》
《临江仙》临江仙--朱敦儒作者:朱敦儒直自凤凰城破后1,擘钗破镜分飞2。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3。年年看塞雁4,一十四番回5。
全部注释1.直自:自从。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或曰,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箫引凤降于京城,故后称京城为凤凰城。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2.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破镜:据孟棨《本事诗o情感》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3.杜鹃:据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相传杜鹃啼声?不如归去",春来即夜夜悲啼,至血出乃止。《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4.塞雁:雁为候鸟,每年春季由北自南迁徙,古时相传有雁足传书之事。5.一十四番:一十四年。此词约作于靖康之难后第十四年。上片开门见山自金兵破城入笔,国难当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亲人离散、夫妻惨别,是必然的命运。如若别离之后尚能消息往来,倒也能略感安慰,但又偏偏是天涯海角音信稀少。辽海北、玉关西,均指边塞偏远之地,与上句“天涯海角”相呼应,梦回、魂断,直写出山长水远、音信难通的痛苦和无奈。下片由月圆星聚的现象,引起无限感慨,无情之物尚能团聚,则人何以堪?“如何不见人归”一问充满辛酸。又到本就易惹愁绪的,又闻杜鹃声声的“不如归去”,又见那相传能寄信传情的旅雁,然而今年亲人的消息必然也是一场的吧,一如以往十四年来的旅雁空回。收篇三句,平淡中直见字字血泪。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悲剧,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亦包涵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
临江仙--李清照/《临江仙》
《临江仙》李清照临江仙--李清照【作者】:李清照——《临江仙》【内容】: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注释】:几许:多少。羌管休吹:吹,《历代诗余》等作“开”。笛曲有,此处语涉双关。暖风迟日:春风温暧、阳光融和。肥:《历代诗余》等作“时”。【赏析】:此词属存疑之作,若果为易安的作品,该为南渡前所作。这是一首咏梅词,托物言志,寄托着女主人对远离身边的心上人深情思念,此词运用、等艺术手法,亦花亦人,梅与人浑然一体。意味绵长。《临江仙》李清照【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临江仙》【内容】: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
【注释】:几许:多少。扃:门外之亲,引用为关闭之意。萼:花瓣外的一层小托片。秣陵:战国楚置金陵邑,秦时称秣陵,以后又多次更名。这里的“秣陵”为古名的沿用。孙吴时又改名建业,东晋建兴初改为建康,隋又易为江宁。同理,此词中的“建康”也是古地名的沿用。两名实指一地,即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老:等作“客”,今据赵万里辑《漱玉词》。建康:即南京。《花草粹编》等作“建安”,《乐府雅词》作“远安”。远安在今湖北,清照未至此地。建安在今福建,王仲闻以为清照似曾至此地。试灯:正月十五为灯节,节前试灯。【赏析】:《临江仙》系易安从明诚守建康时作,当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春为是。该词引前人句入词,浑化无迹。两组对仗的运用,深化了词旨,增强词的美、韵味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通过的描写,表现作者南渡之后百感交集系念家国的复杂思想感情。
临江仙--徐昌图/《临江仙》
《临江仙》临江仙--徐昌图临江仙【唐】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注释】:①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飘蓬:飘浮无定之意。【评解】黄昏送别,孤帆远征。回头重重烟柳,淡云暮烟。待到酒醒人静,只见狐枕残灯,淮月朦胧。晨风轻浪,离愁更浓。这首词抒写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风格柔丽,抒情宛转。语言美,意境尤美。【集评】沈雄《古今词话》:有徐昌图《临江仙》、《河传》二首,俱唐音也。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写之景。“暮天”二句晚霞如绮,远雁一绳。“轻浪”二句风起深宵,微波拍舵,淰有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相见客中情味也。昌图爵里无考,选词家有列入唐词末者。《柳塘词话》卷二沈雄云:有以徐昌图之《临江仙》为仙侣,而牛希济之《临江仙》为南吕者,其宫调自别,亦可也。
临江仙--欧阳修/《临江仙》
《临江仙》临江仙--欧阳修临江仙【宋】欧阳修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简析】词中的这位女主人公,她的生活无疑是华贵的,她的心灵却并不欢快。上,玉枕旁,陪伴她的只有她自己金钗。这就暗示我们:她正独守空闺。她在妆楼倚栏依望。她听到雷声、雨声、雨打声,却听不到丈夫蹄声。她看到雨后彩虹,夜空的新月,却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又在无望的期待中度过一个炎夏的永昼。她只得怅怅的,恹恹的,独自回到闺房,垂下珠帘,因为她不愿那成双捉对的燕儿窥见她的萦寞,嘲笑她的孤单,可以想见,睡梦中她一定仍在期待。
临江仙--秦观/《临江仙》
《临江仙》【秦观】 千里潇湘浦,兰桡昔日曾经。月亮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独倚危樯情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赏析】这首词约写于宋哲宗绍圣三年作者贬官郴州时,回忆昔日曾经潇湘的感受。词的起首两句为倒装。“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古代挼取蓝草以取青色,故称“挼蓝”或“”。“桡”,船桨,“兰桡”是对舟的美称。中有:桂櫂兮兰枻”、“兮兰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櫂,用兰木做的枻;或用荪草饰的桡,用兰草饰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装饰。这里的“兰桡”代指木兰舟,暗指这一带正是当年骚人屈原的兰舟所经过的地方。这两句是写他从处州贬来郴州时,曾乘船经过清澈如蓝的千里湘江,犹如在步当年骚人屈原的足迹,在千里潇湘水上走着迁谪的苦难历程,接着三句写泊舟湘江夜景。写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因为夜深,看两岸花草上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照射下晶莹透亮。整个潇湘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里,星星冷得似乎在发抖,写出了深夜的寒意。这是移情写法,把人的冷意由“一天星”表现出来。词的下片写情。开始两句,写词人泊舟湘江浦,独自靠在高高的樯杆上,静静地倾听远方传来的湘妃清冷的瑟声。“妃”,指湘妃。传说潇湘一带,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泪洒湘竹,投湘水而死的地方。又传二妃善于鼓瑟,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特定的时地,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从而写出了这潇湘之夜似幻似真的泠泠瑟声,曲折地透露出寂寞凄冷的心境。接着第三句,进一步描写对瑟声的感受,湘妃的瑟声是清凉哀怨的,抒发了她们对舜帝思念的深情,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声,不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词人的幽怨。词的歇拍两句,写听完曲子,抬头寻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见踪影了,只有江岸无数座青青山峰巍然耸立,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性格。钱起诗有:“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词末两句全用钱起成句入词,但用得恰到好处,毫无斧凿之痕。
临江仙--晁补之/《临江仙》
《临江仙》临江仙--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飞梦到杨州。
晁补之词作鉴赏这首词抒发了一个萍踪的旅愁和乡情。词之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寓情。下片承前“愁”字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之,求之,写出低徊往昔、憧憬来日的复杂情怀。全词情景交融,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复杂情感,物象婉丽,笔调潇洒,余韵深长。上片首句大笔勾勒。“三月暮”交待节令。“汀州”即“汀洲”,点明地点。“绿暗”二字,浓墨重彩,为这个特定的时空背景涂上一层阴沉的底色,人们眼前展开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画面。接着词人点染岸边近景,此时风已收煞,落英缤纷,布帆暂卷,垂杨下兰舟斜横,气氛一派清幽。景中仿佛杳无人迹,然而从刚收风帆、暂傍垂柳的兰舟,不难想象见一位萍踪无定的游子。“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正是这位游子面对眼前实景而产生的真切感受。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曰“滑”;夕阳将下,游子未归,触景生情,故使人感到“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将愁比作春水之意。这里明写舟外景物,暗写舟中游子。整个,由背景引出人物,由远景写到近景,由写景过渡到写情。词的前半部分,通过落花、风帆、木兰舟、春水夕阳等物象,环环扣合,结出一个“愁”字。下片则是“愁”字的生发和具体化,词意似断实续。灞月桥,陕西长安县东。唐人离开京都,多于此处折柳赠别,如郑谷诗:“秦楚年年有离别,挥鞭扬袖灞陵桥。”罗邺诗:“何处离人不堪听,灞桥斜日袅垂杨。”因此,灞桥就成了与亲友话别地点的代称。词中游子凝想当日方别之后,回望红楼,仍见艳妆美人正卷帘伫望;如今泊舟江渚,怀想往日那佳人住外,已甚遥远,希望有传递消息。然而,蓬莱路远,无计可通,“青鸾无计入红楼”。这一句,对游子愁的内涵和来由,略略一点。游子不仅有江湖飘泊之感慨,且有怀念情人、音信难通之愁苦,则心情的怅惘寥落,可想而知。于是,这深沉的旅愁游子心头激荡起绵绵无尽的遐思。“行云归楚峡”一句,化用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宋玉载,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他欢会,临别前告诉他说: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往日情事,如今虽只留下美好的回忆,然而游子岂能忘怀,他要追寻、找回那失去的一切。往日的情遇同繁华的扬州有关,联系上文“美人新上帘钩”来看,这里用的是杜牧所咏“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典故,如同“楚峡”一样,都是虚指冶游之地。既不能忘情,故寤寐以求之,不禁“飞梦到扬州”了。词之结句,飞扬灵动,想象奇特,表达了作者追求、向往之情的急切。综上,此词思绪绵绵而情韵清幽。读后给人以流连忘返、余韵不尽的美感,堪称潇洒清丽的佳作。
临江仙--杨慎 /《临江仙》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词牌叫“临江仙”为杨慎第三段开场词。杨慎(1),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朝中叶杰出的词人。正德六年进士。官经筵讲官。以直谏忤旨,被明世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年七十二,死于贬所。升庵博闻广识,著述极富,为明代第一。诗风渊博缛丽,词则华美流利,好入六朝丽字,似近而远,然其妙处亦能过人。这首词虽为的“开场词”,但作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秦汉两朝具体的史实上,而是高屋建瓴,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会人们始终能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上片只写古来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头两句化用了杜甫诗“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第三句则是作者经过思考后,透过历史的表象得出的结论。作者认为,英雄豪杰们长眠地下之后,生前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贵在一个“空”字。“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它不仅是作者追溯历史后的结论,而且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青山”句乃是写自然,意为“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夕阳”句亦写自然,“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它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这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在景语中蕴含了丰富深邃的人生哲理,只要稍加体会,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感伤情结。下片写江上渔樵闲话,娓娓动听。“白发渔椎”是作者塑造的形象,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此翁正是作者的化身。词的一、二句写老翁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他远离尘嚣,遁迹山林,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看惯了“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前赤壁赋》),与世无争,其乐无穷,是一位志向高洁、风怀潇洒的老人。第三句写老翁的生活情趣,他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断绝一切人际交往的隐者,而是仍旧同世俗社会保持着联系。“美酒要逢知己饮,好诗须向会家吟”(《说三代》)。“一壶浊酒”以“秋月”“春风”为背景,正显示出作者淡泊、高雅的襟怀和朋友之间的志趣相投。最后两句直揭“白发渔樵”并非胸无点墨的老翁,而是通晓古今、博学多识、知权达变的高士,他把古今多少英雄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成败荣辱都化作可助酒兴的谈资;在笑谈之中,纵论古今,品评人物,其旷达和豪放可以想见。我们不难发现,在老翁身上有许多同渔樵的身份不相符合的特征,这正是作者的和人生理想的反映。这首词可称为“史论”。它综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临江仙》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鉴赏摘要】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以上两句精粹议论,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相关词条/《临江仙》
参考网页/《临江仙》
1、http://www.shiandci.net/sgx.htm2、http://www.esgweb.net/mingjiaci/format1_23.html3、/user1/jinjun/archives/.html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2次
参与编辑人数:1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36:54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