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一路下跌,农民外出务工的原因,那土地是不是只能撂荒了

玉米价格一路下跌 种还是不种?
来源:河北农民报
作者:李月锋
  玉米价格一路下跌,种还是不种?――本报独家专访佟屏亚专家,从玉米价格市场化看玉米生产走势
  著名玉米专家、83岁高龄的佟屏亚老师表示:“你们河北农民报记者的调查都是第一手材料,写的是农民的心声,很好!我也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因此,佟屏亚老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就中国目前的玉米生产状况、农民利益与国家政策、玉米未来生产形势等方面谈了谈个人的看法。
  当前玉米生产形势
  李月锋:佟老师,请您从全国的角度分析一下当前的玉米生产形势?
  佟屏亚:2015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5.56亿亩,总产量2.25亿吨,创下全国玉米生产的最新纪录。但是,农业部并没有高调宣布粮食生产十二年连增;相反,却突兀地调减玉米价格,让很多种粮农民始料不及。
  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改饲”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到2015年9月降低玉米临储价格,再到今年3月28日宣布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仅仅一年时间,玉米这种国家长期呵护的“主粮”以跳崖式价格一下子沦落为粮食市场的“滞销品”。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发布,取消政府指导玉米临储价格,完全采取市场化收购,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措施保护农民的权益。玉米价格市场化迅速成为全社会、特别是种粮农民关注的热点,社会上的微信群及QQ群被玉米价格随行就市的改革政策大面积“刷屏”。
  玉米生产历史因素
  李月锋: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玉米生产的历史因素对当前玉米生产的影响?
  佟屏亚:回顾30年来玉米生产发展的历程,可谓道路崎岖,命运多舛。
  最明显的有两次,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解放,粮食连年增产,出现“玉米多了怎么办”的问题。当时社会上出现一个导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导致玉米面积迅速减少,致使市场畜禽产品供应锐减,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恢复玉米生产。可是,当玉米生产刚刚满足市场需求时,1999年农业部发布《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粮改饲”立即成为全国“压缩玉米种植面积”的动员令,又使全国玉米面积急剧减少,以致新世纪初期全国再次出现玉米供应紧张的局面,国家紧急采取“三减免、三补贴”的优惠政策,刺激玉米生产面积扩大,加上2007年对水稻、小麦和玉米同时实行临储最低保护价,“一路高歌”开创了长达8年的玉米生产“时代”。
  近30年玉米产业发展的轨迹,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两句话:“少了喊,多了砍”。玉米连续遭遇多舛的命运,重要原因还是决策智库对“要吃肉奶蛋,全靠玉米换”的道理理解不清晰。南方人喜食米,北方人爱吃面,而餐桌上摆的肉、奶、蛋都是玉米“喂”出来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的丰收,象征着国人逐步提高的水平。
  要想保证国人口粮的绝对安全,就要坚定地确立玉米供作发展畜牧业饲料的重要地位。
  玉米生产将会产生三方面变化
  李月锋:从过去看现在,玉米价格再次回归市场,种粮农民的利益受损严重,将对玉米生产产生哪些影响?
  佟屏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种粮农民的利益受损。2015年9月,“临储调价”使玉米价格出现断崖式下滑,每市斤从1元一路下跌至0.8元、0.7元,有的地方甚至跌到了0.6元,面对这样的低价,正在收获玉米的农民惊慌失措。有专家就此指出,国家制订了粮食收储价格政策,应该具有一贯性、连续性。新粮还未,政策却发生剧烈变化,种植玉米的农民遭受了较大经济损失。
  有报道说,若按每市斤玉米平均减收0.3元、全国玉米总产量2亿吨计算,仅此一项就让种粮农民减收1000个亿,将损失分摊到每家农户,少者损失超千元,多者近万元,农民劳累一年的汗水就这样付之东流。
  二、玉米面积可能要大滑坡。刚刚取消玉米临储,价格下行还未探底,又宣布玉米价格完全市场化,一旦每斤玉米价格跌破0.8元,农民辛苦劳作一年基本等于白忙活了。种地不如打工,种粮不如买粮。
  春播在即,今年还种玉米吗?不种玉米能种啥?从东北大地到黄淮海平原的农民都在求解这个难题。
  援引一家网站就“我今年准备种什么”进行调查,约有4成种粮农民表示还要种玉米,原因是没有其它可替代种植的庄稼,即使收入少甚至赔钱也不能荒啊。约有6成种粮农民表示要改种其它作物,首选花生,顺序为红薯、土豆、大豆。“玉米价格下行”还让一部分农民本能地会放弃精细耕作,连带出现的是种粮承包户毁约弃租以及土地撂荒,玉米面积可能雪崩似地下滑。从反馈的结果看全国农村春播形势,农业部原计划至2020年在“镰刀弯”地区调减玉米5000万亩的指标,很有可能今明两年会轻而易举地实现,甚至大大超标。
  三、“玉米”会成为第二个“大豆”吗?完全可能!现在,跨国公司的一些含有转基因的玉米品种,正在通过各种渠道侵占东北市场,已经昭示转基因利益集团正在东北地区有意识地滥种转基因玉米。尽管国产玉米库存高企,2015年仍然被迫进口转基因玉米500多万吨,还有高达4500万吨的替代产品。国内外玉米价差巨大,很多加工企业为追求利润,依靠进口转基因玉米维持企业运转。当转基因玉米潜在危害逐渐显露的时候,是保护本土化玉米优势,还是让转基因玉米化?如果中国的粮价与国际市场接轨,采取压缩玉米面积、进口低价玉米的政策,转基因玉米将大举进入彻底控制农田并充斥市场,此举将使我国丧失玉米生产自主权和话语权。中国大豆的沦陷就是玉米的前车之鉴。
  政府应做哪些工作
  李月锋:佟老师,在玉米价格回归市场这个大背景下,政府急需做哪些工作?
  佟屏亚:从种种错综复杂的利益权衡中看出,调整玉米市场价格,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居庙堂之上的智库莫忘遵循“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根基,彻底改变对待玉米“少了喊,多了砍”决策思维,求根治本。
  春播在即,当务之急是迅速落实有关扶持玉米生产的政策,改正错误,安定民心,挽回玉米面积大幅度减少的危局。
  1.公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具体内容。每亩玉米补贴多少?是补给土地所有者再转给承包者?还是直接补给承包者?多数农民依然迷茫和纠结,迫切期待相关政策明示。
  2.落实“轮作休耕制度”。总书记在中央会议发言指出: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措施,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
  3.借鉴“土豆主粮化”措施,做好玉米加工转化的文章,立即投入资金推进更受市民欢迎的玉米“主食多样化”。
  专家感言
  佟屏亚:
  最后共享我一生从事玉米科学研究的感言:
  中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实践表明,认识玉米有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十分重视发展产量高的玉米;当粮食刚够吃饱时,往往又忽视甚至扬弃玉米;只有当玉米发展成为粮食、经济、饲料兼用作物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时,才能真正把发展玉米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河北农民报)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左元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热点:&&&&
小麦玉米价格倒挂 河北有农村撂荒耕地弃种小麦
  记者近日在河北石家庄、邯郸、衡水等地采访时了解到,今年以来小麦、玉米价格倒挂明显,“饲料小麦”用量增加。但由于小麦种植成本高、产量低,不少农民反映种小麦不挣钱,在玉米收割完后打算撂荒土地,明年种春玉米。有关专家认为,双重叠加作用将有可能减少“口粮小麦”库存,危及粮食安全。
  小麦、玉米“价格倒挂”明显
  据河北省农业厅介绍,常年小麦、玉米合理比价应为1.1比1。而记者在河北一些农村走访发现,今年以来,这一比例一度降到0.85比1。
  赵县百户庄村村民赵双玉告诉记者:“去年小麦每斤1元钱时,玉米每斤只有0.9元,现在玉米比小麦贵,玉米价格是每斤1.25元,小麦每斤1.03元,这是多年没见的怪事。”
  大名县铁川口村村民薛景院对记者说:“我家里种了7.5亩玉米,今年收成不错,大概一亩地能产1000多斤,现在行情不错,销路不愁。可是这年头,种小麦费时费力,收益不怎么样。”
  辛集市兴达饲料集团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张兴民说,产业链条的延伸给玉米这一重要农作物需求格局带来变化。现在玉米的工业用途广泛,淀粉、饲料、制药等行业需求不断增长,加上人为囤积炒作,搞得货源很紧缺。9月底,他们以1.29元/斤的价格从小贩手中收购大量玉米,价格每斤比去年同期贵0.3元。
  持续走高的玉米价格打乱了农产品市场长久以来的比价关系,进而在生产领域不同品种之间的替代开始出现。张兴民说,企业从成本考虑已使用一些小麦作为替代,等玉米价格下降后还会优先使用玉米,因为玉米的品质相对比较好,营养更全面。
  “饲料小麦”用量增加
  今年以来,以小麦为原料的饲料被摆上货架销售。深州市晨鸿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亚温指着一堆“天津瑞孚饲料”告诉记者,饲料原来都是配玉米的,现在玉米贵了,不少厂家都推出了小麦型的饲料,每袋饲料可节省成本30元。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处长王晓辉说,据测算,今年饲料小麦的用量将由去年的1250万吨增加到1700万吨甚至更高。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薛维君认为,玉米与小麦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在于供求状况的改变,2011年夏粮连续八年增产,今年小麦库存仍然维持在相对高位,造成夏粮一开售,价格就跌。同时,在小麦丰收的整个夏季,青黄不接使得国内玉米粮源有限,价格持续坚挺,使得“饲料小麦”用量增加,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
  晋州市总十庄镇盐厂村村民宋兰柱说,估计新玉米集中上市价格会降点,但晒干后卖给小贩至少1.1元/斤,当地小麦价格仅为1元/斤。
  农民冬小麦种植积极性受挫
  宋兰柱认为种小麦不如种玉米划算,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亩地玉米需种子50元,播种20元,浇水60元,再用上100元的化肥和农药,每亩成本为230元,一亩玉米产量1000斤能卖1100多元,不算人工成本纯利780元;种一亩地小麦需要种子50元,播种20元,浇水120元,割麦子60元,尿素和农药钱200元,总成本约450元,一亩小麦产量900斤能卖900多元,不算人工成本纯利约450元。
  小麦、玉米“价格倒挂”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国庆期间,徐水县粮食局副局长何传乐下乡走访农户时发现,部分乡村农民放弃了多年来的传统习惯,收割玉米后不再种植小麦,而是撂荒,计划明年种春玉米。当地的小麦种植每亩纯收益仅为100元。村民们反映种小麦还不如外出打工一天挣的钱多,而且费时、费力。
  一些受访农户和粮食部门负责人认为,国家应加大种植补贴力度,与物价上涨挂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另外还应警惕小麦、玉米价格长期倒挂,造成小麦种植面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粮食市场未来价格走向甚至波动带来消极影响。
  (新华社记者张涛、王昆、马天云)
(责任编辑:UN055)
11-10-17·
11-09-29·
11-09-28·
11-09-14·
11-07-22·
11-06-15·
11-06-09·
11-05-08·
10-07-07·
10-06-28·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 我国土地撂荒状况及原因分析 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土地撂荒的现象,大量的闲置土地的出现造成 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这种现象与可持续发展观相违背,找到...  (2)信阳市丘陵地区撂荒耕地现状数据信息的归纳和分类。 ①对数据信息进行 ArcGIS 矢量化以此获得耕地分布的空间特性、耕作面 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类型,以及土地...  关于全乡土地撂荒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相关文件指示,为了全面摸清我乡耕地撂荒情况, 分析查找撂荒原因,探寻解决耕地撂荒的对策措施,7 月 25 日,乡政府抽调 12 ...  当前土地撂荒情况的调查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当前农村耕地撂荒情况的调查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人们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 生产资料,关系国...  五是农村土地撂荒监管机制不健全, 五是农村土地撂荒监管机制不健全,遏止耕地撂荒和引导土 地流转工作组织缺位, 地流转工作组织缺位,导致农户撂荒耕地日益增加。 导致...  一是适度增加补贴和激励,特别是种粮大户的补贴应大幅提 高,采取“谁耕种谁受益”原则,降低或取消对撂荒土地户的 各种涉及种植业的“直补”,对不宜耕种及高成本...  关于解决农村耕地撂荒现象的思考_工作总结/汇报_总结/汇报_应用文书。关于解决农村耕地撂荒现象的思考李善君 土地是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近年来,...  在保持土地所有权、承 包经营权不变的基础上,对长期外出务工后,撂荒耕地一年以 上的,通知撂荒农户限期(下一季)恢复耕种,到期仍不履行 耕种义务的,经村民代表...  关于农村土地撂荒的调查与... 2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洛阳首个土地托管所落户新安让农民放心外出务工
洛阳首个土地托管所落户新安让农民放心外出务工
 来源: 大河网
土地托管组织流程
农民土地有望实现托管
新华网河南频道11月19日讯 大河网报道:在家种地不如外出务工,农忙时请假收种的收益还顶不上误工费,农田的“尴尬”处境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洛阳也不例外。近几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益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洛阳出现了部分土地撂荒的现象。近日,新安县正村镇古村村成立了洛阳市第一家土地托管办公室,计划对农民的土地实行“托管”,农民有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17日,大河报记者来到古村村进行了深入采访。
村民|请假返乡种地却丢了工作
17日下午,41岁的古村村民郭孟礼眉头紧锁。为了秋播,原本在山西打工的他只好辞了工作,回到家乡。不巧的是,今年的旱情非常严重,10月底,洛阳总算下了两场雨,小麦终于种了上去,前前后后,郭孟礼回家已经一个月了,播种的事解决了,但他又要重新找工作了,郭孟礼心里有些着急了。
“这不是第一次了。”郭孟礼说,有一年他在上海一家公司做销售,6月初,是收麦子、种玉米的季节,妻子一人忙不过来,郭孟礼只好请假,但没有得到批准。“‘一个萝卜一个坑’,领导不同意俺也理解。”郭孟礼说,那次,他也是辞去了工作,等忙完地里的活儿,才又找了一份工作。“每年农忙时,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运气不好,只能换工作。”
但这样的付出和收益并不成正比。郭孟礼告诉记者,他家六亩地,一年最多就“落个”2000块钱,还“补”不上误工费。“这个账我都明白,只是对这一亩三分地还真是放不下,到时候了,心里总想着该回家种地了。”
现状|为外出务工耕地只好撂荒
郭孟礼的“纠结”不是个例,在古村村,已经有村民“狠了狠心”,在务工和土地之间做出了取舍。
昨日,该村一村干部带记者来到一丘陵处,眼前是两三亩已经荒芜的土地,长满了过膝的杂草,据村干部介绍,这块地荒了两年了,种地的人在矿上工作,听说工资“还可以”,就不愿意种地了。
据介绍,古村一共有1800口人,2200多亩地,全村有400多个青壮年劳动力,在外打工的占了90%。
当地的乡干部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按夫妻俩人工资加一起一天150元钱,夏秋农忙两季15天来算,每户每年就减少了2250元的收入,加上往返费用,每户每年减少收入在3000元左右。依照古村的传统,种植小麦和玉米,除去化肥等农资成本,一亩地农民一年大概可以收入300块钱,如果家里种四五亩地,收入还顶不上误工费。
经验|山东取经土地托管政策引进洛阳
这类尴尬有望解决。日前,古村村成立了土地托管办公室,由当地供销社牵头,村两委协作,村民的土地将实现“托管”。
据介绍,今年8月份,洛阳市供销社去山东省汶上县考察,当地正在推行土地托管政策。汶上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66万农业人口中,三成以上常年外出务工,从2010年9月开始,对农民的土地进行托管服务,由农民、县供销社以及本村受群众信任的村民代表或种植大户,三方共同签署协议,由县供销社所属公司和基层社向受托方提供农资直供、耕种收等托管服务项目,实行统一收获和分配。
据报道,截至2012年,汶上县供销社成立了26支共600人的土地托管服务队,覆盖全县,在收割、运输、还田、耕地、打除草剂、旋地、施肥、播种等环节为6.4万余亩土地提供服务。
这一土地托管形式让考察人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将这一举措引进洛阳,古村村成为第一个试点。
试点|不出门口便宜农资送到家
“土地托管有两种形式。”新安县供销社主任郅国强说,一种是全托管服务,包括耕种、管理、收获全过程,协议签订后,打破户与户之间的界限,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另一种是土地半托管服务。根据村民的需求,由县供销社提供同等质量下,不高于同期市场价格的农资产品,土地仍由村民自己耕种。
郅国强介绍,今年秋季麦播该村已经开始半托管,新安县供销社已牵头组建农资和农机两个专业合作社,组织化肥100余吨、麦种6000公斤。“下一步将着手做全托管,在农忙时,我们会雇用农村闲散劳动力到地里干农活,预计明年夏收时就能实现,这样,农民就能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如今,该村不少农民已经尝到了土地托管的“甜头”。村民李云昌告诉记者,他家里有十几亩地,今年用的就是供销社提供的种子和化肥。“不用出门,村里把农资送到家门口,还比市场上便宜,听说之后土地也可以交给供销社管理,我一定参加,没事儿的时候,就可以跟老伴儿多逗逗孙子了。”
计划|充分摸索、论证后将在全市推广
因为是新生事物,该工作在推进时,古村村两委做了不少工作。昨日,古村村支书姬长鸣告诉记者,为了给农民们解释清楚什么叫“土地托管”,他们下了不少功夫,开会就开了七八次,虽然政策得到了很多村民的支持,但也有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
采访中,一村民就提出:“如果土地没种好怎么办?种地可是个讲究时间点的活儿,该收的时候没收、该种的时候没种,我们可就遭殃了。”
“解除农民疑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当下工作,土地‘托管’的‘托’字我理解我托付,目前古村村的托管工作计划和农民签合同的周期为一年,属于农民、供销社和村两委三方协议,如果村民认为供销社的工作不到位,可以解除合同,同时,村两委也起到监督作用。”洛阳市供销社工作人员说,明年,新安县计划在全县推开这一工作,洛阳市计划先以新安县为试点,充分摸索、论证后,再在全市推广。
昨日,记者也就该模式中的一些疑问采访了新安县供销社主任郅国强和新安县供销社副主任张新立。
问:实行全托管,就要雇用劳动力,中间肯定要支付工人工资,供销社的资金从何而来?
张新立:供销社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农资差价,比如现在散户购买小麦种子的市场价为每公斤5.2元~6元,供销社和农资公司直接谈价格,省去了中间环节,加上要的量比较大,价格只有一公斤4.2元,我们再以不高于市场价卖给农民,从中赚取差价,同时托管组织要按约定与村集体分成,用于发展村里的公共事业。
问:土地托管后,必然会形成规模化、机械化运作,但具体到每个农户,个体化需求各不相同,比如,在成片小麦中,有的农民却想种红薯,但这样肯定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对于这两点如何兼顾?
郅国强: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在古村村这个矛盾并不明显,之前大家已经形成了相似的种植习惯,因为如果自己家种植的作物和周围不同,无论是播种,还是收割,都很不方便。总之,我们会尽力做好工作,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就会支持工作了。
问:土地托管是否改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郅国强:土地托管不改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这一点照顾到了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的心理。
问:土地实现全托管后,收成如何分配?
郅国强:当地土地条件不好,鉴于农业的高风险性,实行全托管后,农业收成不按固定值给农民,自家产多少就拿多少,风险共担。
问:目前,土地托管还有哪些不足?
郅国强:因为土地托管的服务性大于经营性,在资金、技术以及与市场对接程度方面可能有所逊色,不过今后,土地托管也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出尝试。
作者: 记者 牛洁 通讯员 张孝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工外出务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