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号是不是所谓的国际音标注音啊

汉语拼音、注音符号、国际音标三种音标对照表.pdf
扫描二维码,下载文件到手机
当前文件信息
浏览:1044次
保存:70次
下载:252次
您的VIP会员已过期,是否续费?
用户应遵守著作权法,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不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他人作品。举报邮箱:
京网文[0号 京ICP证100780号今天若说起拼音方案,大多数人都只想到汉语拼音,相对来说认识「注音符号」的人已经不多了,有很多人误认为这是台湾的某种特殊文字甚至是日文字。所以在这里要确切说明一点的是「国语注音符号」是来自于中国大陆,是我国原来的正宗拼音方案,也是地地道道的国货!后来因为大陆推行文字拉丁化运动,而改用了汉语拼音,而注音符号在台湾得到保留沿用至今。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英文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来为汉语注音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拉丁字母的局限性和其不合理的拼式破坏汉语原来的语音结构,自此方案问世五十多年来这些问题依旧存在,从未获得改善。拉丁拼音向来标榜的是能与世界接轨,让外国人也能看懂中文,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它那中不中西不西的半拉丁化的字母既不利于国际化也有碍于中国人自己学习中文。造成这样的尴尬困境,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对国际化的盲从,试想想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人学习本国文字还要顾及外国人的需要,这样是否本末倒置了点?身为中国人为什么要用这些看起来与中文格格不入,显的如此不相容的西方字母来替我们汉字标音?由繁体到简体再到汉语拼音最后是不是完完全全拉丁化文字?    如果说简体字再简化还是汉字,这倒还能接受,至於罗马拼音个人认为真的没有必要,我们又不是没有属於自己民族特色的音标方案,事实上过去我们的注音符号一点也不逊于现在的汉语拼音,而且还是货真价实汉语拼音的原形模版,可是自从文字改革后人们就被逼用上了这个经过拉丁化了的注音符号。拉丁字母和我们汉字的历史与文化本来就不接轨,却要生搬硬套的用到汉语的拼音上,想想就知道在一个个标准汉字旁边注上一摞摞的英文字母的时后哪是多么的不搭调,拉丁字母不但使我们丢失了对汉字自身的认同感和中国的传统特色,还制造了很多没有必要的问题。而且英文拉丁字母毕竟是西方文字,汉拼今天存在的诸多问题缺陷是再怎么解决也是徒然的。    当初制定汉语拼音的年代正是一个愚昧而又激进的年代,当时人们的观念就是“效法西方”,什么都要西化,凡是西方的都是进步的都应该学习,西方人用的是拉丁字母,所以我们也要学用他们的拉丁字母。于是把楷体字笔画的37个汉字注音符号----ㄅ[波],ㄆ[泼], ㄇ[莫],ㄈ[佛](可参考98年的修订版《新华字典》)在原来的规则下硬是改成了26个拉丁字母,问题是用拉丁字母当作汉字楷体的注音符号,根本不需要汉语拼音代为分劳,再说拉丁字母当作汉字注音符号并不比原先的汉字注音符号简便。其实如此“多此一举”,就是因为汉字拉丁化的支持者们,无视汉字拉丁化失败的结果,他们把原来的楷体笔画的汉字注音符号改为拉丁字母,就是为了好在以后继续实行“汉字拉丁化”,直到彻底废除汉字,达成他们所谓“与国际接轨”目的为止。    汉字注音符号原来称为&注音字母&,自1930年后改称注音符号,以此来强调注音是扶助汉字而不是取代文字。注音符号从民国二年开始制订,七年公布,到二十年才全面推行。当时的讀音統一會共审核了6500个汉字,并采用章炳麟根据籀逕省之形,篆书等取其当中古文的原字及部份偏旁所制成的「注音字母」。以辅音,介音,元音的三拼方式并标以声调为发音基制,注音符号是所有华语拼音方案中制作过程历时最长的一个,其准备和反复实验了几近二十年,慎重程度可见一斑。现在的版本是由21个声母和16个韵母组成,即: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ㄧ, ㄨ, ㄩ, ㄚ, ㄛ, ㄜ, ㄝ,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ㄦ,与之相对应的拼音字母是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i, u, ü, a, o,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注音的音系配合十分富有逻辑性,从唇音开始,每個部位所产生的音,以互補分配的关係在发音上自成系統,以简单的21个声母及16个韻母可以拼出420个音節,再加四声的变化,产生1281个有意義的音節,可以主控全部汉字的发音与标準华語。更重要的是「注音符号」解决了汉字自古以来记音困难的老毛病。使无数不识字的人也能很快就能学会文字,被纳入基础教学必学课程。    看到上面的注音符号,可能有些人会对其产生误会,认为那是“日文字”,确实很多人认为注音符号和日文的假名看上去很像,从而认定注音就是日文。其实注音看似日文假名并非偶然,因为平假名/片假名最初也是仿照汉字的草书和楷书而来,而注音符号是以古代汉字中笔划较少的汉字或省简一些汉字的笔划来表示汉字的发音。说来说去就是不论假名或注音都是以汉字作为模范再加以简化而成,都是引用自汉字,这就是为什么像的主要原因。可是,只要稍为对注音与假名都有点认识的就知道除了外形相似以外,其实两者真的没有一点像。  注音符号选用的是古之则有的汉字,以下是注音符号字源出处:    ㄅ “包”之古字,說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讀“ㄅㄠ” 取其“ㄅ”聲  ㄆ 說文解字:“攵,小擊也。”即手執竿輕敲,讀“ㄆㄨ”(撲) 取其“ㄆ”聲  ㄇ &幂&的本字。遮蔽覆蓋之意,古音“ㄇㄧˋ” 取其“ㄇ”聲  ㄈ 說文解字:“匚,受物之器。”古代一種盛物的器具,讀“ㄈㄤ”(方) 取其“ㄈ”聲  ㄉ 古之“刀”字,讀“ㄉㄠ” 取其“ㄉ”聲  ㄊ 古之“突”或“凸”,讀“ㄊㄨ” 取其“ㄊ”聲  ㄋ 古之“乃”字,讀“ㄋㄞˇ” 取其“ㄋ”聲  ㄌ 古之“力”字,讀“ㄌㄧˋ” 取其“ㄌ”聲  ㄍ 說文解字:“巜,水流浍浍也。”川之小者,田間的水道,讀“ㄍㄨㄥ”(工) 取其“ㄍ”聲  ㄎ 說文解字:“丂,氣欲舒出,勹上礙于一也。”氣受阻礙而無法舒出或行而不利 ,讀“ㄎㄠˇ”(考) 取其“ㄎ”聲  ㄏ 古之“ㄏ”字,山側避風雨之居處,讀“ㄏㄢˇ”(罕) 取其“ㄏ”聲  ㄐ 古之“糾”字,說文解字:“丩,相糾缭也。”,讀“ㄐㄧㄡ” 取其“ㄐ”聲  ㄑ ㄑ:水小流。同&畎&、田間溝渠。讀“ㄑㄩㄢˇ”(犬) 取其“ㄑ”聲  ㄒ 古之“下”字,讀“ㄒㄧㄚˋ” 取其“ㄒ”聲  ㄓ 古之“之”字,讀“ㄓ” 取其“ㄓ”聲  ㄔ 明.張自烈.正字通:“左步爲彳,右步爲亍,合彳亍爲行。” 彳:左腳的步伐。讀“ㄔ” (吃) 取其“ㄔ”聲  ㄕ 古之“屍”字,讀“ㄕ” 取其“ㄕ”聲  ㄖ 古之“日”字(象形),讀“ㄖ” 取其“ㄖ”聲  ㄗ 古之“節”字,誤讀或借作“ㄗ”音。讀如(早)之聲 取其“ㄗ”聲  ㄘ 古之“七”字,誤讀或借作“ㄘ”音。讀如(草)之聲 取其“ㄘ”聲  ㄙ 古之“私”字,讀“ㄙ” 取其“ㄙ”聲  ㄚ 古之“ㄚ”字,廣韻:“丫,象物開之形。”物之歧頭曰“ㄚ”,讀“ㄧㄚ” (押) 取其“ㄚ”韻  ㄛ 古之“呵”字,說文解字:“ㄛ,反丂也。”。讀如(或)之韻 取其“ㄛ”韻  ㄜ “ㄛ”之轉化,由&ㄛ&添筆而成。讀如(峨)之韻  ㄝ 古之“也”字,讀“ㄧㄝˇ” 取其“ㄝ”韻  ㄞ 古之“亥”字,讀“ㄏㄞˋ” 取其“ㄞ”韻  ㄟ “流”也,讀“ㄨㄟ”(威) 取其“ㄟ”韻  ㄠ 說文解字:“麽,小也。”&麽&的本字。小也,細也。讀“ㄧㄠ” 取其“ㄠ”韻  ㄡ 握于手之象形字,讀“ㄧㄡˋ”(又) 取其“ㄡ”韻  ㄢ 說文解字:“ㄢ。艸木之華未發然”。花苞之象形,其意“含”也。讀“ㄏㄢˊ” 取其“ㄢ”韻  ㄣ 古之“隐”字,又作&乚&:匿也。讀“ㄧㄣˇ” 取其“ㄣ”韻  ㄤ 玉篇.尢部:“尢,跛、曲胫也。”腳跛也,讀“ㄤ”(肮)  ㄥ 說文解字段玉裁注:“ㄥ,古文厷,象形,象曲肱。”。厷讀“ㄍㄨㄥ”(供) 取其“ㄥ”韻  ㄦ &兒&的簡化字。讀“ㄦˊ”  ㄧ “一”是數字之始,讀“ㄧ”  ㄨ 古之“五”字,讀“ㄨˇ”  ㄩ 說文解字:“凵,飯器,以柳作之。”古盛飯之器,讀“ㄩ”(淤)    说实在注音符号从民国初期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完善,根本就不需要汉语拼音说是为了顺应国际化的潮流再加以穿凿附会的改成拉丁字母。何况所谓的&顺应国际化潮流&是多么的自欺欺人的想法,众所周知,中文和英文是两种不同体系的语言,举个例,就如同&fan&这词在汉拼里有,在英语里也有,但是意思一样吗?fan在汉语里代表的只是一个音,可以是:范,翻,凡,帆等很多个不同意思的同音字,而在英文里主要就是电风扇,扇子,或其他意思相近的东西。这就说明纵使你全部用汉语拼音写成文章,即便他们英国人,美国人能读出来,也不知道意思,这样又有何意义?再说中国大陆用了这么多年汉语拼音结果证明了什么?比台湾与国际走的更接近了还是比香港还要国际化?    的确注音或许不&国际化&,但是如果单纯以学习中文而言,注音符号明显比汉语拼音更胜任,以下是使用注音学习中文的几个优点:  1有中文的本质特色,每一个符号蕴藏了有中文的形、音、义的暗示。  2注音是汉字原字或是汉字的简笔,故学注音符号就等于已经开始学汉字,对于学习汉字极有帮助。  3不受拉丁字母的影响和限制,提供了一个纯中文的良好学习环境。  4当注音注在汉字旁边时能和谐搭配,浑然一体的并排在一起。  5标音方式简单而灵活,每一个字音最多只需符号三个最少一个。  6可以竖排横排,相反拉丁字母就只能横排。    反过来说汉拼又有何优点呢?事实就是除了拉丁化以外可谓毫无建树,而且其拉丁字母的缺陷更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稍为深入观察一下就能发现汉语拼音里字母的读音和英文的传统读法有多大的出入。例子如(q, c, , z, x, zh)等,虽然字源是来自拉丁字母,可是发音却有别于其他所有拉丁语系的语言。这在国内鱼目混珠倒没有什么,可是一到国际场合就根本上不了大台面。如一些以汉语拼音为翻译的中国人名字,要老外正确的读出来实是一件不易的事,例如“瞿,秦,楸,泉”这些q起头的中国人的姓氏,在汉语拼中(q)是读“七”,可在英语中q是读作k的另一个辅音,如果要外国人读出这些姓,他们理所当然会按照英文原来的规则来读,“q”想当然就是读作英语&k&的辅音,于是他们读出来后很可能就变成(kiong, kin, kiu, kuan),和原来汉语拼音是摸不着边的。同样如果是姓&曹&的,他门很可能就读成kao或是sao,反正就是念不准或不太会念。某些如zhuo, xing, xun这种别妞的拼法在英语里更可说绝无仅有,真不知道该如何叫他们念出个所以然来。    拉丁字母本来就不是因应汉语而创的语言文字,因此拉丁字母与汉语之间的音韵并不是总能一一对应的,例如在英语中就没有[ㄩ]或[ㄜ]这样类似的音韵,於是汉语拼音只能用[u]来同时标示[ㄨ]与[ㄩ],这就造成了当发音不同时要另加一些规则以便于区别不同的音韵了,一般情况下[u]是发&呜&的音,可是如果跟在[q, j, l, x]这些辅音后面就变为发&于&的音。同样的[e]也同時代表了注音符号的[ㄜ]與[ㄝ]。真叫人无所适从,试问外国人哪里知道如此多的规距?他们会想到[qu]是读&区&吗?还是[xie]是读&鞋&?相反如果不考虑其他外在因素,若是以注音符号来标示此两个字[ㄑㄩ]&区&和[ㄒㄧㄝ]&鞋&,不是更简单易明的吗?    又例如[i]同时代表舌面元音[i]和舌尖元音[ï](空韵),[思]和[期]两个的韵母虽在汉语拼音中都写为i(si, qi),但其实两个字韵母的发音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思」是舌尖元音或称作&空韵&,后者「期」则是舌面元音的[i],而在汉语拼音中两个不同的韵母都以同一个[i]标示,这样造成了两个元音混淆不清使学习起来更加困难。若使用注音符号标示就可以很容易看出來。思(ㄙ),期(ㄑㄧ)。    另外还有英语中的b, d, g与汉语中ㄅ, ㄉ, ㄍ其实是有区别的,英语的b, d, g是全浊音,相对而言现代汉语普通话/国语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浊音,所以汉拼直接使用英语中b, d, g是很成问题的,汉语拼音里的p和英文一樣,读送气的[p’]音,但b不代表英语的浊音b,而是&不送氣清音&的[p]。举个例,汉语(普通话)的bei和英语的bay虽然两个都不送气。但是前者是不振动声带后者是要振动声带的,由此衍生的问题是,外国人读中文可能读不準,將原本唇塞音不送气的 [p](如「包」bao)读成浊音的[b]。同樣的,由於受汉语拼音的影響,中国人在学外文时也可能忽略到b, d, g本是浊音。这就是为什么早期的英文翻译为了避免这种清浊不分,若遇到b, d, g一概以p, t, k代替,像Peking, Taipei, Kunfu, taichi, typhoon 都是很好的例子,因为汉语本来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浊音,所以汉语中的&ㄅ[波], ㄉ[的], ㄍ[歌]&并不等同拉丁字母中的&b, d, g&。    此外拉丁字母另一个不足就是缺少了汉语特有的复韵母结构,从而造成拼式过于偏长,实际很多拼写比注音長了还不止一倍,相对而言注音的三拼制简洁有力,字符总数限制在三个之内,如[双]在汉拼中为[shuang]要用6个字符,而在注音中则是[ㄕㄨㄤ]只需3个字符,又如(程)[cheng]汉拼中要用5个字母,而注音符号只需[ㄔㄥ]两个即可标示。若论现代计算机的打字输入速度,注音的优势明显优于汉拼!    因此汉拼为了使拼式简短而省减了一些字母,将[iuo, uei]这些不太明显的复韵母改为[iu, ui]的这样的单音节,这些音听起來虽然不太明显,但是如果留心听对岸的台灣人特别是还在念书的学生们说话就知道,当他們说话时发ㄧㄡ,ㄨㄟ的音可以很清楚的听到ㄧㄡ韵中的o和ㄨㄟ韵中的e,反之大陆因为只读出单元音[u, i],这相对使发音更加合口。另外如此简化造成了押韵系统的不整齐。如诗经《国风·周南》第一句:关关雎鳩,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若以拼音來诵读:关关雎jiu,在河之zhou,窈窕淑nü,君子好qiu。听起來這几句是不押韵的。但是如果不將其简写的話效果就不一样了:关关雎jiou,在河之zhou,窈窕淑nü。君子好qiou,詩句的押韵就能很容易的听出来。    事实上汉拼还加入了很多的改写和缩写无形中造成了长期的发音错误,因为拉丁字母里没有与&ㄩ&(于)对应的音,於是将yu和eng结合改成了&iong&[例如xiong qiong jiong],还有(英)&ying&的韵母是&ㄥ&(鞥)等等...........而且为了适应英语的习惯,在&ㄧ ㄨ ㄩ&开头的前面都要加上y w y (例如: yi, wu, yu),造成了这些规则都要另行强记。可见汉语拼音为了迁就西方的语言文化已不是纯华语拼音,注音工具了。汉语拼音不但国际上的用途极有限,仅能充当人名或地名等的翻译都成问题了,而且本身偏码过长,拼式与原读音的偏离都是其一直以来的诟病。既然有了注音还需要什么拼音?中国人要胡涂到什么时候呢?为了捡一点国际化的便宜把原来已经很完整的注音硬揍成一个&东不成西不就&的汉拼,我们原来的注音符号更完善更有中国文化特色。注音才是正宗的华语拼音,相比注音,拼音就是汉字拉丁化过程中的半成品,汉字拉丁化这口号喊了百多年,当初还上下一心要废除汉字,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汉字依然是汉字,并没有拉丁化。既然如此难道还要死守过去文革时的错误观念?西方人可以让拉丁字母广泛传流于世,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全世界人都认识和学习我们的ㄅㄆㄇ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不但要吸取过去的教训,而且还有责任保护自身的传统文化并加以传承。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公司办公室里有一个极品女同事。
夏天了天热,办公室开空调。我的一个同事觉得吹空调不好,得空调病。但是,天又热,不吹怎么着?!呵呵,人家有办法。让空调风扇冲着别人吹,这样就吹不了自己了,可是问题又来了,吹不着自己还是热,怎么办?好办!把空调温度调低点。这样,阵阵冷风滚滚而来,吹着我的脑袋,吹着我的胳膊。我用电脑的手都僵了。就是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了啊!我就过去调空调,温度调高点,并且改成摆风。这样,空调就不会冲一个人吹了,大家也都凉快。刚回到坐位。“叮叮”几声,人家又调过来了,还是冷风直吹我。我心里那个难受啊。过了会,我实在是忍不住,又过去调空调,唉!还是老样子,刚回来,人家就调过来了。还把遥控器拿走了。真的气得我要死。
有朋友说,直接和她说,你不说,她也许不知道吹你难受。呵呵,这个事我已经说过,我当她的面,和好几个人说过,空调直吹吹得难受,手都僵了。要是摆风,大家都没事。其实,我是故意说给她听的,可是人家根本就不管这些,只顾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简单道理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吧!但是面对这样的极品同事,你说什么对她来说就是个屁!现在,我只好穿着厚厚的衣服,接受着冷风洗礼。可是,头部没东西遮挡,还是冷风直吹。吹得是真难受!天涯的朋友们,你们说,遇到这样的极品同事,你该怎么办?!
其实此人一向如此,从来都是只顾自己,非常自私。我们公司每人一个计算器。有一次,我听到她在座位上喊,这计算器怎么回事?怎么不能用了。过了会儿,她过来找我,说她找不到计算器了,用一下我的。当时我就觉得奇怪,她的计算器不是不能用了吗?怎么又找不到了?我也没多想,就给她了。过会儿她还我,我忽然反应过来了,她是在和我换计算器。果然,我一用这个计算器,有几个键特别难按,使劲按才能出数字,并且在计算过程中,一不小心,自动清零了。
类似这样的事,太多了。面对一个四十多岁,大我十几岁的中老年妇女,一味容忍也不是长久之计。朋友们,怎么办?!
  别在这发神经,不要以为这样好,到时键盘都不会敲
  做个记号,好好学习.
  难啊,现在有几个人知道这个?我也是看了楼主的帖子才知道。以前还纳闷呢,难道古代也用aoe……来教??
  好文献,支持。
  “是古非今”:恢复繁体字;“是外非中”:汉语拼音化。这两类人思想到了爪哇岛。恢复繁体者应恢复汉字竖排,由右写到左,不可使用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应恢复礼节:女人裹脚、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外非中者:应全部使用英语,用英文名字。
    ban
    ba
    bai
    bang
    bo
    bu
    bao
    bei
    ben
    bi
    bie
    bing
    bian
    biao
ㄅ一ㄠ     bin
        pou
    peng
    pan
    pa
    pai
    pang
    po
    pu
    pao
    pei
    pen
    pi
    pie
    ping
    pian
    piao
    pin
        mou
    meng
    man
    ma
    mai
    mang
    mo
    mu
    mao
    mei
    men
    mi
    mie
    miu
    ming
    mian
    miao
    min
        fou
    feng
    fan
    fa
    fang
    fo
    fu
    fei
    fen
        dou
    deng
    dan
    da
    dai
    dang
    du
    dong
    duan
    duo
    dui
    dun
    de
    dao
    dei
    di
    die
    ding
    diu
    dian
    diang ㄉ一ㄤ
    diao
        tou
    teng
    tan
    ta
    tai
    tang
    tang
    tong
    tuan
    tuo
    tui
    tun
    te
    tao
ㄊㄠ     ti
    tie
    ting
    tian
    tiao
        nou
    nan
    na
    nai
    nang
    nu
    nong
    nuan
    nuo
    nui
    ne
    nao
    nv
    nue
    nei
ㄋㄟ     nen
    ni
    nie
    niu
    ning
    nian
    nia
    niang ㄋ一ㄤ
    niao
    nin
        lou
    leng
    lan
    la
    lai
    lang ㄌㄤ     lu ㄌㄨ     long
    luan
    luo
    lun
    le
    lao
    lv
    lvn
    lue
    lvan
    lei
    li
    lie
    liu
    ling
    lian
    lia
    liang ㄌ一ㄤ     liao
    lin
        gou
    geng
    gan
    ga
    gai
    gang
    gu
    gong
    guan
    gua
    guai
    guang
    guo
    gui
    gun
    ge
    gao
    gei
    gen
        kou
    keng
    kan
    ka
    kai
    kang
    ku
    kong
    kuan
    kua
    kuai
    kuang
    kuo
    kui
    kun
    ke
    kao
    ken
        hou
    heng
    han
    ha
    hai
    hang
    hu
    hong
    huan
    hua
    huai
    huang
    huo
    hui
    hun
    he
    hao
    hei
    hen
        ju
    jue
    jiong
    juan
    jun
    ji
    jie
    jiu
    jing
    jian
    jia
    jiang
    jiao
    jin
        qu
    que
    qiong
    quan
    qun
    qi
    qie
    qiu
    qing
    qian
    qia
    qiang
    qiao
    qin
        xu
    xue
    xiong
    xuan
    xun
    xi
    xie
    xiu
    xing
    xian
    xia
    xiang
    xiao
    xin
        zhi
    zhou
    zheng
    zhan
    zha
    zhai
    zhang
    zhu
    zhong
    zhuan
    zhua
    zhuai
    zhuang ㄓㄨㄤ
    zhuo
    zhui
    zhun
    zhe
    zhao
    zhei
    zhen
        chi
    chou
    cheng
    chan
    cha
    chai
    chang
    chu
    chong ㄔㄨㄥ
    chuan ㄔㄨㄢ
    chua
    chuai ㄔㄨㄞ
    chuangㄔㄨㄤ
    chuo
    chui
    chun
    che
    chao
    chen
        shi
    shou
    sheng
    shan
    sha
    shai
    shang
    shu
    shuan
    shua
    shuai
    shuang ㄕㄨㄤ
    shuo
    shui
    shun
    she
    shao
    shei
    shen
        ri
    rou
    reng
    ran
    rang
    ru
    rong
    ruan
    ruo
    rui
    run
    re
    rao
    ren
        zi
    zou
    zeng
    zan
    za
    zai
    zang
    zu
    zong
    zuan
    zuo
    zui
    zun
    ze
    zao
    zei
    zen
        ci
    cou
    ceng
    can
    ca
    cai
    cang
    cang
    cong
    cuan
    cuo
    cui
    cun
    ce
    cao
    cen
        si
    sou
    seng
    san
    sa
    sai
    sang
    su
    song
    suan
    suo
    sui
    sun
    se
    sao
    sen
        yi
    ye
    you
    ying
    yan
    ya
    yai
    yang
    yo
    yao
    yin
        weng
    wan
    wa
    wai
    wang
    wo
    wei
    wen
        yu
    yue
    yong
    yuan
    yun
    ai
    ao
    ou
    an
    en
    ang
    er
  楼主真爱国。
  裹脚布
  楼主辛苦了,收藏
  楼主,我也知道注音才是土生土长的汉语拼音,可是我们从小学习的就是……唉
    作者:xyw 回复日期: 23:47:06  回复
      别在这发神经,不要以为这样好,到时键盘都不会敲      ------------  看看高丽棒子和小日本怎么搞  台湾人没有拼音不照样用电脑
  顶!强烈赞同!我现在才知道自己被蒙在鼓里了,我一直疑惑古人为什么不用拼音也能识字,原来他们用的是更先进合理的注音符号。是哪个杀千刀的发明的汉语拼音?那个人应该下到十八层地狱去赎罪,直到永远。
  原来的新华字典后面有这方面的内容,小时候都不知道是啥意思。一种文化不是时间可以分割的。汉语也会不断的发展,只是注音方式我认为还是老的好。
  回复第14楼,@你怎么不去撞墙      顶!强烈赞同!我现在才知道自己被蒙在鼓里了,我一直疑惑古人为什么不用拼音也能识字,原来他们用的是...  --------------------------  
  顶楼主
  应该学习一下
  从楼主的只言片语中不难看出,这个家,婆婆就是个沉默的巫师,黑色高跟皮鞋就是她的魔杖。楼主在这样的环境中咆哮咆哮咆哮......咦,楼主的老公呢?在哪里呀在哪里?
  楼主啊,假名式的拼音是分解得不彻底地,不灵活的。    学生学习完全音素分解的音标,完全可以和英语学习同时进行,音素都是一样的,只是暂时汉语拼音的符号与国际音标有出入。  搞懂音标,中英文的发音都很容易一起解决,完全没有必要再多学一套特殊的假名注音符号。现有汉语拼音细节上是有问题,但不代表它将来不可以修改得更极致更精确。如ng可以缩成一个符号,zh/ch/sh也完全可以利用单一的符号代替。……    假名的字形还没有拉丁字母的简练。    音素字母记音拟音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有兴趣的人还可以用来拼写标记自己家乡的语音。用那些假名符号能做到么?是不是又继续发明新的韵母假名符号呢?    楼主民粹主义者保守复古的形象,一味认为(且只讲)国产的好,都不客观地分析现实情况,是不会有很多人支持你的。        
  搜狗拼音输入法怎么办  支持楼主      
  另外如此简化造成了押韵系统的不整齐。如诗经《国风·周南》第一句:关关雎鳩,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若以拼音來诵读:关关雎jiu,在河之zhou,窈窕淑nü,君子好qiu。听起來這几句是不押韵的。但是如果不將其简写的話效果就不一样了:关关雎jiou,在河之zhou,窈窕淑nü。君子好qiou,詩句的押韵就能很容易的听出来。    -----------------------------  你还要求普通话去合韵,在元朝官话语音大调整之后,北方官话就基本上不能合上大多数的古诗的韵了。你现在追求几首诗的合韵,有何意义?
  顶一下
  楼猪应该用甲骨文
  @你怎么不去撞墙  01:29:07    顶!强烈赞同!我现在才知道自己被蒙在鼓里了,我一直疑惑古人为什么不用拼音也能识字,原来他们用的是更先进合理的注音符号。是哪个杀千刀的发明的汉语拼音?那个人应该下到十八层地狱去赎罪,直到永远。  -----------------------------  注音符号是民国时发明的,中国古代没有注音符号,而是用反切法去标注读音。
  注音符号从民国二年开始制订,七年公布,到二十年才全面推行。    我是来提醒一下那些说中国古人用注音符号的人下,虽然楼主在文中已经说出来了,但看来很多人根本就没看清楼主文章就来回复——注音符号是民国发明的,而并非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用反切发来标注一个字的读音的,简单说,即两个字,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后一个字的韵母,两者一拼,则可以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    另外,清末民初共诞生了数十种拼音方案,包括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的起始都是其中一种。    大家有不同意见讨论是很正常,但是期望各位讨论前先对相关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再来发表自己的感想。
  楼主自己不去考究不去与时俱进,你比较片面。    第一,注音是民国反切运动的产物,不是一直从古代就有的。清末民初共诞生了数十种拼音方案,包括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的起始都是其中一种。    古代中国学汉字,读音是用反切,切音来教学,如:    窜,七乱切;(读:七乱-窜)  酒,子酉切;  赛,先代切;  权,巨员切;  度,徒故切;  孝,呼教切;  青,仓经切;  酱,子亮切;  啸,苏吊切。。。。。    “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  ————所以台湾沿用至今。这个就跟繁体转简体一样,台湾也保持繁体,骂大陆把汉字的精髓给丢掉了。注音跟拼音,繁体跟简体,怎么说呢,都伤脑的问题。再说现实也证明了汉字不能拉丁化了的,简体+拼音是一套使用,一个是字形,一个是读音,相辅相成,不存在说是繁体--&简体--&拼音 的改进。这是LZ的第二个认识错误。  最多是繁体+注音——&简体+拼音,我个人认为是进步了的。  当然LZ的观点中一点 就是说去了(或减少)中国化了,我这点不否认,也不置疑。    那我问问大家,给你选,要写繁体,还是写简体???  政ZF府让繁体成为一种民间文化,只是书籍+书法,没让它成为学习的对象,这点确实是有点文化断层的。。对于繁体,我个人是自学,或是被动识得的,大家都差不多的吧。    还有就是,对于现代的键盘输入,拼音是好过注音的,无缝接轨嘛。。  注音是汉语字形的一脉相承,是好的。  政ZF府只是在新华字典的末尾有一页进行了注音/拼音的对比,让我们自打读小学开始就很纳闷,那个叫注音的,弯弯扭扭的“日本字”是什么东东?怎么我们的拼音跟英语字母一样??古代中国就一直是这样用拼音字母的???后面08年进了香港公司,看到注音输入法,也很纳闷,看到仓颉输入法,就想好奇去查到底是什么东东,才有了今天的认识。。。。  让人郁闷的就是我们竟然很多人不知道有注音的存在,还以为是日本字。。。当然也是少部分人知道日本字是从汉字分化出来的。  这个反过来也是一样,大家很多人都认为汉语拼音是中国学汉字一直用的。。    第三点,就是台湾在80年代也进行了注音的拉丁化,然后到了2000年,陈水。。上台的时候,造成了“拼音大战”,也用了拼音,注意是通用拼音,而我们是用汉语拼音。这两个大体上一样,部分不一样。但这个方案的使用,仅仅是为了去中国化,不用中国大陆的汉语拼音罢了。以至于台湾街头的路标很多,很杂。。。英语,闽南语,通用拼音,汉语拼音都有。。。。必要说一点,汉语拼音是国际音标,通用拼音只是台湾地方音标。。。。这个仅仅是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不用的方案。。。。到08年小马上台后,就把乌烟瘴气的“拼音大战”给灭掉了,规定用汉语拼音方案!说是为了跟国际接轨。。。当时小马还是台北市市长时就说:如果民进党要把通用拼音在台湾作为标准,那小马就在台北市小学实施双标准教学(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一起教),就是因为汉语拼音是国际的,所以不能让台北小学的学生长大后不能跟国际接轨。          
  现在的普通话是以阿尔泰语系发音为主,跟汉语发音是不一样的
  楼主有点儿闲得蛋疼,那么简单的事情让你搞得如此复杂!    只要好用,管它啥呢,中华文化就是兼收并蓄,嗯哼?    要不,你也学孔乙己,回字有4种写法?
  汉语拼音,害人不浅。为什么不用简单的汉字来代呢?
  @pancsin 26楼
14:36:39  楼主自己不去考究不去与时俱进,你比较片面。  第一,注音是民国反切运动的产物,不是一直从古代就有的。清末民初共诞生了数十种拼音方案,包括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的起始都是其中一种。  古代中国学汉字,读音是用反切,切音来教学,如:  窜,七乱切;(读:七乱-窜)  酒,子酉切;  赛,先代切;  权,巨员切;  度,徒故切;  孝,呼教切;  青,仓经切;  酱,子亮切;  啸,苏吊......  -----------------------------  反动?  那为何汉语拼音声调全数移植注音符号的声调?  为何汉语拼音草案原本内与注音符号对照  注音和拼音各有优劣,注音贴近音位找押韵方便  拼音贴近音素(语音)了解发音方式快
  反切的缺点和日本万叶假名的缺点相同  反切字太多  假名和注音都是用个符号替代  而汉语拼音就和反切没啥关系了,不像汉族的风格
  学习学习,楼主有心!   
  读音么!同一个字各地读法都不一样,所以没有必要在读音上浪费时间争论!  支持推广普通话!  楼主这样的人,估计在清末民国时期是积极鼓吹拉丁化的!  现在中国强大了,中文也变成了强势语言,有些人开始自我封闭,向复古迈进了!!!  而在中国贫困落后任人宰割的时候,中文被看成了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  中国向来不缺无耻的人!!
  @你怎么不去撞墙 13楼
01:29:07  顶!强烈赞同!我现在才知道自己被蒙在鼓里了,我一直疑惑古人为什么不用拼音也能识字,原来他们用的是更先进合理的注音符号。是哪个杀千刀的发明的汉语拼音?那个人应该下到十八层地狱去赎罪,直到永远。  -----------------------------  古人是用直音,即以一字读另一字;和反切,以两字,前字声,后字韵。  注音符号不是什么古人用的,二十世纪初才有的。
  @你怎么不去撞墙 13楼
01:29:07  顶!强烈赞同!我现在才知道自己被蒙在鼓里了,我一直疑惑古人为什么不用拼音也能识字,原来他们用的是更先进合理的注音符号。是哪个杀千刀的发明的汉语拼音?那个人应该下到十八层地狱去赎罪,直到永远。  -----------------------------  古人。。。。。  你先人!
  抵制冲水坐便马桶!中国人应该用回自己的茅坑!  抵制电脑,中国人应该用回自己的毛笔!  抵制……中国人应该用回自己的……!!
  说得好,怪不得我说什么后鼻音前鼻音好难记。打字也好麻烦。拼音又长,害得我们打字好慢。怪不得老外读我们中国人名字的时候总是会读错,真的是害人害己
  汉语拼音挺好,中国人的姓名就应该用普通话的语音。
14:11:00  注音符号从民国二年开始制订,七年公布,到二十年才全面推行。  我是来提醒一下那些说中国古人用注音符号的人下,虽然楼主在文中已经说出来了,但看来很多人根本就没看清楼主文章就来回复——注音符号是民国发明的,而并非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用反切发来标注一个字的读音的,简单说,即两个字,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后一个字的韵母,两者一拼,则可以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  另外,清末民初共诞生了数十种拼音方案,......  -----------------------------  赞!总是有一群人傻,拼音其实很好用,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音标注音汉语例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