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认为男人是社会的主宰

& & 和男人吸引女人的方法一样,女人也会有经常使用的一些小伎俩来骗取男人的好感,那么,你知道女人如何骗取好感的吗?女人最忌做的事有哪些吗?你又知道男人真爱你有哪些表现吗?想知道的话,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很多时候,男人是犯贱的……
声明:该文章系网友上传分享,此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经验或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和观点;若未进行原创声明,则表明该文章系转载自互联网;若该文章内容涉嫌侵权,请及时向
论文写作技巧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经验教程婚姻与阶级: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吗?
来源:综合
  这个话题大概一年前就引发过热议,当时有一篇文章是这么说的“上海马路上,女比男明显高一个档次……现在的男的要么狗头狗脑,要么缩头缩脑,没一个看着舒服的,倒是女生都蛮有气质的……女性的外表已和国际接轨,而男的不健身,年纪轻轻就啤酒肚,仪态也差,好衣服都穿不出气质,还有谢顶的,满脸痘的……”还有什么外国男人健身啊,打扮新潮啊,绅士风度啊,结论就是“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不管男同胞们乐不乐意,这确实是反映了一些普遍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女性相比于男性更愿意打扮自己。所以一直以来会有这种声音,男人们满脸油垢、中年发福、穿着老土,因此整体来看,跟时髦靓丽、精心打扮、身材姣好的中国女性是“不配”的。
  但是探讨这问题就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一个人的价值是要怎么衡量?如上面文章所说,一个人的长相、身材、衣着打扮,明显是属于人的自然价值,但是人作为一个社会动物,在谈“匹配”问题的时候不考虑社会价值是不科学的。
  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是一个伪命题,十四亿人,单从“婚配价值”来讲也是要分个三六九等的么,总有高素质身材好收入良好品质上佳又不直男癌的男同胞吧。不过我也能理解这个观点支持者们大概是什么意思,应该就是“同级别的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男人分三六九等,女人也分三六九等,那么三等男人相比三等女人就要low一些,应该一等男人才配得上三等女人,可能这就是“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观点的出发点吧。所以说这种配得上、配不上是个伪命题,就像奶茶这样的找了刘强东她也不会觉得委屈自己啊。女性同胞觉得配得上自己男人不多倒是可以讨论讨论的。
  那么男女的价值应该如何评判呢?是不是能与女性同级别价值相匹配的男人就不够呢?
  今天刚看到的新闻,苏格兰一个失业电工,冒充莱斯特城主帅拉捏利,一周睡了26个姑娘。同样一张脸,同样看似力不从心的年纪,换了一个莱斯特城主帅的身份就赢得平均一天3-4个姑娘投怀送抱,这个例子很有说服力吧。这还是个国外的例子,可不是高贵的白人姑娘一定都要六块腹肌的肌肉男哦。
  这位大爷最后还很有理由:“我从来没骗她们,因为我没说过我是拉捏利,但她们却非要这么认为,我只是没有纠正她们的看法而已。”这就体现了,同样一副皮囊,社会价值的高低是多么具有决定性的。
  要想更深入的了解男女配对中的价值问题,必须要提恩格斯那部经典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先从母系氏族公社谈起,为什么那时候女人占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因为原始社会男人打猎、女人采集果实,动物肯定比植物聪明,所以男人打猎的收成就难以保证而女人采集的食物是固定来源,你一个大男人天天在外面下光两手空空的回来,吃我们女人的用我们女人的,自然我们女人地位就高咯。但是人类从采集游猎文明进入到了农耕文明,男人的体力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为什么农业文明重男轻女,从根上说就因为男人是壮劳力。男人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掌握更多的生产资料,人类历史也慢慢从母系氏族进入到父系氏族,男人也就成为了社会的绝对主宰。
  不管现在男权女权怎么吵,至少有一点大家是公认的:虽然现在妇女地位比封建时代大大提高,但我们依然是一个男权社会。因此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考量一个男人更多的是要考量其社会价值,而男人话语权下评判女人,自然就回去重视她的自然价值。普遍来看,在恋爱婚姻中,男人对女人的理想要求,大多是颜高、胸大、腿长,就算温柔贤惠这种也算其自然价值的考量。而女人对男人的要求,事业心、职业前途、未来发展、车、房等等,全部都是社会价值的评判。我们可以注意到现在一些对小鲜肉、腹肌男的需求量很高的女性群体,基本与经济自由的女白领群体重合,她们取得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就不在把男人的社会价值看的那么重要转而需求其自然属性。不过这种女性并不是主流群体,毕竟一线城市经济宽裕的白领/金领女性屈指可数,更多的县城、农村来的女生们,都渴望着通过婚姻实现阶级晋升,至少成为“城里人”,能为自己的下一代有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在这其中,男方提供的住房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我说这么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目前社会现状下,对于男人的社会价值评判要大于其自然价值的评判,所以许多男人并不注重自己的外貌打扮(虽然说这种情况在大城市白领女性群体的强烈鄙视下有所改观,但依旧堪忧),而在男权社会话语权下对于女性的要求则正好相反,青春靓丽的姑娘会得到舆论的肯定,而一个女学霸、职场女强人、女博士往往会受到不公平的歧视。所以我说“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是一个伪命题,这里更多的是在考虑自然属性的匹配与否,而忽略了社会属性的价值。
  张艺谋再拍《山楂树之恋》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是以前漂亮姑娘都嫁帅小伙,现在漂亮姑娘都嫁大自己二十岁的大老板,这个基因就这么被中和了,所以现在社会出美女越来越难了。这话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再以前那个大家都很穷、社会价值体现不出差距来的时候,自然价值成为了最重要的考量点。而为什么现在美女会嫁比自己大二十岁的“成功男人”,自然是把其社会价值与自己的自然价值做了一个匹配,就像买卖,明码标价公平交换市场行为,又有什么配得上、配不上之说呢?
  要说明一点的是,我说明的是一个社会现象,不是我自己认可的一个观点,田园女权人士不要咬我。这个社会就是对女性的自然价值评判大于社会价值,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毕竟我们社会早已经走过了农业体力劳动时代和暴力战争年代――需要对男人的蛮力赋予极高评价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诸如污名化女博士、职场女强人等现象非常普遍,认为女人的价值就在于生育和相夫教子的观点同样非常普遍,这是对女性的不公平。我真得解释这一段不然极端女权人士早就把我挂路灯了,女权这个话题不敢碰,害怕。[page]
  这也就解释了这样一个社会现象:为什么女性会更多地选择“上迁婚”――即在选择配偶的时候,倾向于寻找社会价值优于自己的男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上升通道狭窄,而婚姻就成为了许多女性最重要的阶级晋升途径。现代社会中工作不同于农业工业生产的重体力活,女性对于男性来说并无劣势,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普遍的工作中,女性工作者受歧视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虽然这种歧视通常表现的很隐形,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这种(相对于男性)的上升通道狭窄,看一看政界精英、商界领袖中女性占的比重多少,一目了然。
  所以当今社会就出现了这种普遍的女性“上迁婚”现象,就是因为他们不得不通过婚姻选取社会价值高于自己一个等级的男性来实现阶级晋升。在这其中就形成了普遍的“剩男”与“剩女”现象。我们看上图,最底层的男性无法满足女性对于高社会价值的需求而被自然选择淘汰,尤其是在男女比例失调的状态下,最贫穷的农民群体成为了最直接的受害者,诸如“光棍村”等现象早就十分普遍,这也成为了拐卖女性的罪恶土壤。同样,我们想象一下把“剩男”以上的男性三角平移过去,如果每个女性都选择高出自己一个等级的男性,那么理论上讲男性是不够用的,于是那个阴影部分就形成了无法匹配到高价值男性的“剩女”。很明显,现在作为一个社会现象的“剩女”们,他们不是找不到配偶,而是找不到符合自己高要求的“配偶”,尤其是越高价值的女性(诸如女高管、女博士),他们需求的配偶价值就更高,自然就很难匹配了。
  在普遍的“上迁婚”社会中,婚姻市场的集中表现为底层男性之间的竞争与上层女性之间的竞争。在底层男性中,最缺少竞争力的男性被淘汰出局,成为婚姻挤压的牺牲品,诸如买越南新娘等社会现象就源于此。但是并不代表着女性社会地位的相对提高。在上层女性的竞争中,直接表现为自然价值的竞争,因此我们会看到女性对于自己身材外貌的要求远高于男性,她们会苛求与自己的身材(明明很瘦,非要说自己胖),对自己的外貌不吝投资(前一阵很火的猜化妆品多少钱)。说白了在男权社会中,婚姻就是一次女性的自然价值与男性的社会价值的交换。考虑到国家社会对女性生育成本补偿不够,主要靠家庭,也就是男性。所以男性必须有一定超额收入,这是对女性生育成本的补偿。
  当然,正如前文所说,我们已经有许多女性走到了社会阶层的上部,她们已经不需要依附于男人的地位、财产,就能保证自己较为优越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女性对于男性的评价就自然而然的从社会价值转为了自然价值,诸如小鲜肉、六块腹肌等等的标签,因此就会有“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这一种观点的流行,在男性普遍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自然价值的重要性的时候,这种评价是一种正常的错位和落差。其实多一句嘴,就我所接触到的最top层面的女性,比如上市公司女副总、女基金经理,开着豪车,在北京几套房,以她们的生活滋润程度来看,完全不需要男性配偶了,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自然价值的配偶都不需要了。
  我们可以看一个极端男权社会的例子――印度。印度嫁女儿是一笔相当巨大的开销,根据几年前的数据,印度普通农民家庭嫁女儿所需最低的嫁妆是2万美元-4万美元左右(而他们的平均年收入也不过一两千美元),嫁妆多少意味着女性在婆家的地位,就是因为婚姻,是这些女性们在一个极端畸形的男权社会中唯一的上升途径,高额的嫁妆,就是女性与女性竞争的结果。如果拿不到合适的嫁妆,印度男人是可以烧死自己的妻子。据统计,每年约有9000名印度妇女因为嫁妆达不到婆家的要求而丧命,更多人致残或身体留下永久的伤害。进入21世纪以来,嫁妆命案发案率仍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长。所以在印度“祝你生个女儿”是一句恶毒的诅咒,一个女儿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已经产生了一笔巨额的负债了,所以印度农村溺死女婴的现象非常严重。
  在轻度男权社会的中国不同于极端男权社会的印度,并没有出现女性完全依附于男性以至于巨额嫁妆的社会现象的出现,相反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是巨额彩礼现象,因为我们不是那种极端的男权社会,在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形下,底层女性的竞争就风平浪静了(印度的男女比例失衡比中国还要严重)。同时我国最底层的“剩男”好歹还是有一点追求的,那些印度最穷的“贱民”基本就自暴自弃了(参见印度的恶性强奸事件)。这真得要感谢当年的土改和破四旧,彻彻底底的把封建土壤砸的粉碎。讲道理的说,要没有彻底的土改,中国就是一个大号的印度,别谈什么女性的权益,就连一夫一妻制这种现代文明标准的制度,民国那群老爷们还没能力弄呢。印度农村就是一个封建社会么,完全就把女人当物品了。诚然,我国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中,诸如“妇女能顶半边天”“不爱红装爱武装”,确实抹杀了男女性别差异,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几千年的封建大山能在短短几年内铲的一干二净绝对是功德无量。我在之前写高考的文章里说过,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国大学男女比例一比一,至今在东亚三国中,中国适龄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最高,看看日本韩国电视剧里面那些受气的小媳妇吧,可以稍微感受一下传统儒教文化中“夫为妻纲”是一种什么概念。
  说了这么多赤裸裸血淋淋的现实,感觉文章就这么结束略有点不完整。再说点令人憧憬的美好的东西吧。
  在男女婚姻中,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爱情的因素。单纯的把“配得上”、“配不上”拎出来翻来覆去的说,忽略了“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而单纯的把男男女女们进行物化的考量(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相貌身材)。一个人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心理学的解释是一种“恋爱拼图”的契合,文艺点说就是这把钥匙正好能打开你心里的那个锁。在这其中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并不占据决定性因素,而两个人的人格、性格,大脑中的多巴胺成为了伟大爱情最主要的造就者。
  然而现实就是这样,相当多 的男男女女直接跳过“爱情”这一环节就直奔“亲情”这一层面了,随说认为婚姻的普遍基础是爱情也确实理想化了一些,但是不容忽视爱情这一种伟大力量确实普遍存在并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选择。至于“爱上”的那个人“配不配上”你,这个标准就更复杂了,这要考量你脑中的多巴胺和电流了。就比如幽默风趣在你的恋爱拼图里占多少比重,六块腹肌占多少比重,多喝热水占多少比重,因人而异。
  心理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意思是对方可能并不是很美,并不是很有钱,并不是很迷人,并不是很有魅力,但是我就是爱Ta。心理学家John Welwood认为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当它来临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内心里曾经坚硬冰封的地方,都变得柔软。无条件的爱,就是当我们爱一个人,我们爱的是这个人的本来样子(本质) (Davenport, 2013),或者说,我们的爱Ta,只因为Ta是Ta。
  对于爱情的产生机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都在种种理论的前沿进行着不同的诠释,其实就像我在讲同情心的文章中写的那样,人类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感情,是超越金钱、阶级、社会、种族、国家而存在的。这些美好的感情,不但是推动我们个人奋斗的动力,也在推动着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前进。
(来源:公众号:大浪淘沙)
(责任编辑:赵本军 UC001)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男权社会的神话:男性是弱者
沃伦&#183;法雷尔
[摘要]我们这个社会并不是受男人控制的,而是受“生存的需要”控制,因此男权社会的实质不是“男人统治、支配甚至欺压女人”,而是因生存需要对两性角色进行刻板分化。【原编者按】近日,女权话题再度在媒体引发激烈的讨论,恰逢《男权的神话》刚刚在中国大陆首次引进出版,这本书正是对女权运动的“反动”。作者沃伦&#183;法雷尔(Warren Farrell)是美国性别研究的知名人物。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社会性别。在对女权运动的长期参与和观察中,对男权社会就是指“男人统治、支配甚至欺压女人”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在他大量的调查研究中,他发现,男性比女性的自杀率更高;一百年前男性的平均寿命比女性短了一年,但一百年以后,比女性短了七年;男性赚的钱更多,但女性可支配的钱更多;成千上万的男性参加战争,战死疆场被认为是应该的,而如果同样数量的女性死了,引起的震惊将是骇人的……为此,他写出了《男权的神话》一书,提出:男性是弱者!在这个看似惊世骇俗甚至政治不正确的观点背后,作者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并不是受男人控制的,而是受“生存的需要”控制,因此男权社会的实质不是“男人统治、支配甚至欺压女人”,而是因生存需要对两性角色进行刻板分化,从而导致出现“男人统治、支配甚至欺压女人”。如果看不到生存需要如何将男女两性刻板分化的,那么就会将男性片面地视为奴隶主、施虐者和强者,将女性片面地视为奴隶、受害者和弱者,从而支持幼稚型女权主义:女性只要权利而不承担责任,女性因女权运动获得了应有的权利,但仍暗中“霸占”着男权社会的红利。本书被誉为两性关系的“大宪章”,批判了美国的女权运动早期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在作者看来,对两性之间的冲突,一个社会更应该创建对话的平台,而不是简单地用法律的生硬禁令来支持一方,打击另一方。《男权的神话》书封男人是否天生暴力?男人在有些社会环境当中会变得不再暴力,这样的社会中(1)有充足的食物、(2)有充足的水而且(3)他们了解自己不会受到攻击。例如,塔希提男人、古希腊克里特岛上的男人、马来西亚的瑟买人,在以上三个条件都满足的历史时期,这三种人都不暴力。当男人不需要杀人时,女人不太选择会杀人的男人而男人的杀人行为也会较少。(选择会杀戮的男人并不是女人的错,而杀人也不是男人的错&#8212;双方都是为了生存。)美丽的公主极少嫁给拒服兵役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几乎没有哪个社会会将他们最高奖赏赐予一个不会杀人的男人。倘若男人天性暴力,那么就没有必要构建一个需要鼓励男人采取暴力的社会结构了。能杀人者往往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可能会被杀。在大众眼中,男人的资格是由脆弱伪装成的坚强构成的。男人既暴力又脆弱,但是他们既不是天生暴力也不是生来就脆弱。杀人不再成为男人进入婚姻的先决条件,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1972年沃伦&#183;法雷尔和妻子一起做晚餐。母权制是否会较为太平?现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母系社会更好,因为这种制度下的男人和女人有更好的协作关系,而且这种社会更为太平。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在这种社会制度中(比如塔希提)产生那种协作模式并非因为母系制或父系制,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威胁而且能够自给自足。一些历史学家给这些社会打上母系制的标签,是因为其首要的神灵是女神,而不是男性神灵。但是当保护他人成为首要的需要时,男性神灵就会成为首要的神灵。(能够提供保护的神灵是男性,因为通过杀人达到保护的目的这是男性担任的角色)。令人心痛的一点是,给这些社会打上母系制的标签,使男性的牺牲被看成男性在实施统治,将维持太平和保持合作看成女性在尽责任,而不是把这些看成食物充沛、用水充足和防御良好的结果。女性是否天性不及男性好战?从历史上来看,有权势的女人使男人命丧黄泉,她们利用的基本理论和男人的相似,连频率和数量都相似。例如,“血腥玛丽”酒的名字取自玛丽&#183;都铎(女王玛丽一世),她下令将约三百名宗教异端人士烧死在火刑柱上;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以后,曾惨无人道地对爱尔兰&#8212;&#8212;那时被称之为“圣徒与学者之岛”&#8212;&#8212;进行烧杀抢掠。有一位罗马国王死后,他的遗孀派出八万军队作战,结果全部阵亡。如果说哥伦布是一位开拓者,我们也必须记住:是伊莎贝拉女王给他提供了赞助。近几年来,所谓的铁娘子&#8212;&#8212;英迪拉&#183;甘地、果尔达&#183;梅厄(Golda Meir,以色列开国元老,公认的世界第一铁娘子。&#8212;&#8212;编注)、玛格丽特&#183;撒切尔&#8212;&#8212;将男人送上战场致其丧命的概率和普通的男性领导人并无差别。比如,撒切尔在马岛战争中一样在浪费男人的性命。纵观历史,领导人不论是男是女,有一件事是从未改变的,那就是战争期间战死沙场的几乎全部是男性。即使领导人是女性,被牺牲的仍然是男人。男女之间的平等在于上层,而不在下层。为什么男人创造了君权?君权常常被看成是男人的权利欲和征服欲的典型象征。讽刺的是,我们都生活在男人创造的帝国之中,可我们却责怪男人创造了君权。但是为什么男人要创造君权呢?帝国对于国家的作用好比个人的保单:一份安全保障。比如,欧洲国家发现自己容易受到攻击时,帝国就成了一个缓冲带&#8212;&#8212;有效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与此同时,如果他们的国家发生了饥荒,从皇帝手中获得食物要比从敌人那里夺取食物来得容易。为什么人们要去侵略那些对他们不构成威胁的国家?想想为什么欧洲国家会去侵略美国的印第安土著,他们绝对不会对欧洲构成威胁。如果一个国家里某一个人群受到压迫,他们就会频频逃离国家去寻找新的领土、屠杀反抗不那么激烈的人们。杀人的是男人,被杀的也是男人,但是从中获益的不单是男人,也包括女人。美国建国之前所经历的战争是另一个男人不如财产的重要例子。男人为财产而亡,而女人赖以生存的财产建立在她们丈夫的坟墓之上。换句话说,大国之所以成了大国是因为男孩们的死亡。因为男人的死,帝国可以被视为男人处于从属地位造就的;因为他人的活,帝国也可以被视为男人为生存而做出的贡献。改变男性暴力需要多长时间?要暴力观念根深蒂固的男性改变观念需要多长时间?在人们眼中,维京人(将受害人从头到腹股沟劈开的人)和其他人一样残酷无情。但是在维京人征服英国后,英国女性发现举斧杀人的男人如此迷人;很快,礼堂里响起了他们婚礼的钟声。不到两代人的时间,他们不再烧杀抢掠,而是结婚生子;不再摧毁外族人的田地,而是在自己的田里耕种。不到两代人的时间,维京人放下了上战场的斧头、扛起了田埂上的犁头。就近来说,日本人花了不到两代人,甚至更少的时间把手中的剑变成了口袋里的股票。男人仍然是执行者,但暴力已不再是执行的手段。为什么呢?两种文化都对生存的必要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而男人则应时代而变。男人身上没有变的不是暴力倾向,而是保护他人的意愿。在可以通过杀敌达到保护的目的时,他们就去杀敌;到华尔街“赚大钱”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那么他们就去华尔街。激励男人的潜在因素既不是斧也不是犁,而是是一种适应,目的是得到爱、得到认可。男人是否视女人为财产?“男人的生命被财产控制”,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将女人放在一个被尊敬的地位&#8212;&#8212;她同样是财产。我们听到男人像对待财产一样对待女人,却很少听到有人希望男人在财产遭受损失之前去世。从根本上来说,男人的生命从于财产。甚至在19世纪的美国,联邦法规定,如果妻子犯罪,丈夫要接受审判;如果她被判有罪,他就要进监狱。同样,如果一个家庭负了债,只有他会因债务而进监狱。纵观历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在很多方面都被视为财产。玛雅男孩拿自己与岳父结定契约;在圣经里,雅各把自己押给舅舅拉班;在美国,乔尼把自己押给叔叔山姆……几乎在所有必须保卫家园的社会里,在男孩们长大成人、能了解死而光荣的意义之前,他们就为了保卫家园而阵亡。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人以契约佣工的方式顺利移民。90%以上的契约佣工是男人。这些男人要处于这种奴隶式的状态至少7年。其中有些人单身,他们希望能赚到够讨老婆的钱。其他人的老婆都远在欧洲。想想看,还有什么比一个男人在尚未吃到她做的饭菜、穿上她洗干净的衣服、享受与她共度的时光的情况下,就让自己成为奴隶更能证明爱呢?很多男人不只是母亲节才会这么做,他们每天都这么做,做7年甚至一辈子。只有男人&#8212;&#8212;这个“没有浪漫细胞的性别”&#8212;&#8212;单方面为了女人这样付出。但是……为了和他们的家庭团聚,很多有契约在身的男人最后将契约延长到14年甚至一辈子。这些男人变成了男性奴隶。在欧洲,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中世纪之前,男人需要经济保障的现象很普遍,所以他们将自己卖给勋爵。奴仆宣誓时要举行一个仪式,勋爵会问奴仆他是否愿意成为“他的人”,然后双方互相亲吻表示宣誓完成。于是,奴仆要为主人做一件女人几乎不会为她们的男人做的事:将为主人而死视作他的光荣。如果男人没有权力,那为什么通常财产都是由男人来继承呢?因为男人有责任提供财产。拥有财产,是获得男人资格的条件之一,而生儿育女是获得女人资格的条件。男人有财产权,必须看护财产。在社会压力下,大部分男人把自己所拥有的所有财产都给了妻子;而离婚禁令保护着女人,只要男人有财产,女人就不会失去财产。所以说,女人被视为财产而且比男人更受到重视,所以,她“令人尊敬”。难道烧死女巫的行为不正证明了我们更看重男人吗?一提到将女巫处以火刑的事件时,我们总是会想到萨勒姆女巫审判案,想到是男人烧死了女人。实际上,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两个女孩的癫痫性惊厥病发,然而人们将她们的惊厥归罪于萨勒姆的几个女人身上,认为她们使用了“巫术”。萨拉姆女巫审判案的发生是因为那个社会毫不犹豫地相信那两个女孩,并试图拯救她们。当一个社会将一个女人判定为女巫时,人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审判一个女人:他们认为这个女人是“非女人”,是超自然的。审判的目的是调查她是否“真的”是“非女人”。如果她从未结过婚,如果她是接生婆,参与过难产接生,或自己有残疾子女,如果她是异教徒,或在治疗过程中致人死亡,总之没有做过任何对人类生存有所贡献的事,那么她就更容易被认为是“非女人”。如果她公开支持人们做这些事,那么她被认定为“非女人”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10%~20%的巫师都是男性(男性通常被称为巫师)。和男性同性恋一样,不愿意奔赴战场的教友派男性信徒被处以火刑。所谓的“火把”实际上是人们点燃的一把柴火而已,而被绑在火刑柱上的人也算不上真正的异端分子。通常,这种“异端分子”是同性恋者。女巫(不生育的女人)和同性恋者(不生育的男人)都会被处以火刑。为什么艺术家和作家常常遭到谴责?一部分原因在于艺术和文字会让人们对这一切产生怀疑。但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雕塑家和作家常常可以自由创作却不养家,所以他们会遭到谴责。而且,由于很多同性恋者根本无需养家,而他们可能成为作家或艺术家,所以同性恋者会陷入更危险的境地。作为艺术家或者同性恋者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一个男同性恋者身处某一机构,拥有保护民众的能力,比如他是神父、牧师或者拉比,或者他能用其他方式来弘扬宗教的伟大&#8212;&#8212;比如米开朗琪罗绘制了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壁画,那么他还有希望被大众接受。同样,在苏联尚未解体时,艺术家必须歌颂国家的伟大。只要人们认为他们能为社区的保护性功能添砖加瓦,甚至连萨满、巫医、祭司都能被接受。父权制VS.母权制:政府结构VS.家庭结构我们说到身处父权制社会时,就会想到男人掌权的政府或者权力组织。我们忘记了一点:在日常生活中,家庭至少拥有和政府一样强大的力量,而当家做主的都是女人。我们也忘记了这也是一种权力组织。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几乎每个女人都在女人掌权的家庭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只有很小一部分男人在男人掌权的政府和宗教组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尽管对男人来说,家更像一张抵押契据而不是自己的城堡,但男人有一个特点,他们嘴上总是说自己掌权。此时,其他人就会意识到其实他们处于从属地位。如果在某机构和妻子登记,也就是结婚婚姻,是一个男性特权的标志,那么为什么“丈夫”(husband)这个词衍生自德语的“房子”(house),源自古诺尔斯语中的“限制”(bound)或者“束缚”(bondage)?为什么“丈夫”这个词还是从“为生育而存在的男人”“耕田的人”“低等动物配偶中的雄性”这种意义衍生而来的呢?相反,如果婚姻像很多女权主义者所说的那么不堪的话,为什么在神话和传奇故事中,或者在现代爱情小说和肥皂剧中,女人的幻想总是围绕着婚姻呢?斯巴达男孩被剥夺了与家人朝夕相伴的权利,他们被被剥权,而不是拥有特权。只有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去参加战争才能赢取女孩芳心的男孩子们,也被剥夺了权利,甚至被剥夺了生命。训练男孩们相互残杀,如果是为了生存就被认为是道德的,如果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就是不道德的。从这些方面来讲,“父权制”使男人被剥夺了权利和生命,而不是获得了特权。尽管如此,不论从哪种意义上来看,我们都未曾经历过单一的父权制或者母权制,每个社会都是父权制和母权制的综合体。男性支配并不存在,存在的是男性和女性共同支配,支配领域的分工反映了角色的分工。男性或者女性都主宰着自己的责任领域和自己承担生命风险的领域,男性和女性都既是主宰者也是从属者。Invisibility和男性一样,女性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可得到奖励:女性的特权,比如免于杀人或者被杀。不论男女,他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时就会获得“身份”奖励;如果没有扮演好这个角色,就不会被重视;如果胆敢反抗,只有死路一条。男人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到极致时,他就会被称为领导人,这是男子汉的悖论。实际上他们不是领导人,而是仆人&#8212;&#8212;个拥有领导头衔的仆人。所有这些都不能再被称为父权制或男性主宰,或者被称为母权制或女性主宰。实际上,二者都不是。二者都是。父权制和母权制是如何定义的?那么,该如何定义父权制呢?或许最好是看男性在文化中主宰、负责哪一领域,又在哪一领域居于从属地位,以及这一制度如何因为满足双方生存的需要而被加强的。该如何定义母权制呢?要看女性在文化中主宰、负责哪一领域,又在哪一领域居于从属地位,以及这一制度如何因为满足双方生存的需要而被加强的。但是现在,在对父权制的定义中,男人总是和邪恶联系在一起,不论任何时候使用这个词都难逃这个含义。我的建议是:取消对这个词的使用。在描述一个社会时,应说明:为了让社会成员生存下去,两性是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的。这样我们就能揭示社会的多样性而不是扣上阴谋论的帽子。女权主义的一个漏洞在于,它将优势地位和性别歧视假定为单行线。在这种意义上,女权主义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运动:它仍相信男人应该负责一切,应该知道一切,而女人不负责,也不知道。且不说这并非事实,这种说法在暗示女人天生低人一等或者天生愚蠢。这对女权主义运动来说很讽刺。可能同样重要的是,男人应为女人的奴役负责的这种观念的反面就是她的白马王子会来拯救她。实际上,为了下一代的延续,男女双方都会受到压制。希望在哪?如果连黑猩猩&#8212;&#8212;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8212;&#8212;也是雄性比雌性更好斗,那我们还有希望在人类自我毁灭灭之前改变自己吗?有的。我们的希望就在于,人类有适应环境的天性。不论男女,都既有潜力做杀人者,也能做保护者,有潜力做养育着和沟通者。当维京人不是以杀人者、保护者而是要以养育者、沟通者的身份得到认可时,他们能迅速调整并成为养育者和沟通者。这种改变并非不可能,因为,为了保护而杀人,这种做法正是他们为了得到认可而做出的改变。相反,每个女性都有好斗的潜质:在大家争先恐后去见摇滚明星时,女性表现出的好斗性比男性更甚。与好斗性或被动性相比,我们的生存适应能力在更深的层面运作:既可以享受比佛利山的生活也忍受集中营的痛苦……今天抬头做特使明天低头做人质……(文/沃伦&#183;法雷尔)来自澎湃新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sophiaw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