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选调生培养计划教育培养工作

我区认真做好选调生培养选拔工作
欢迎您的访问!今天是
当前位置: & &>&
我区认真做好选调生培养选拔工作
时间: 10:49:53
浏览:次 【
一是完善个性化特色培养模式。细化选调生培养方案,结合个人专业、性格、能力等特点,要求培养单位制定特色培养方案和档案,明确一把手负责制,结成“一对一”培养对子。二是搭建多岗位培养锻炼平台。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培养锻炼机制:将新分配的选调生安排到社区党委、居委会、管理服务站等岗位工作一年,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在街道党群、社会事务、综合治理等岗位轮岗,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区委办、组织部以及区创先争优办等部门学习,提升综合协调的能力。三是拓宽优秀选调生成长渠道。及时选拔表现突出的选调生到科、处级岗位,并积极鼓励其参加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目前,全区已有1名选调生走上副区级领导岗位,10多人担任区管副职以上领导职务。
中共建邺区委组织部 主办、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江东中路269号新城大厦南楼建邺区委组织部
邮编:210019 电子邮件:djk@
您是本网站的第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借得东风扬云帆――我省不断加大重点高校选调生跟踪培养工作述评
发布时间:
  集聚贤良广纳英才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6年春,一幅幅美好发展蓝图,展现在大美青海面前,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好时代&&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实施,青海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省&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意味着青海必然优势后发、前景无限&&
  越是发展中的青海,就越能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
  时代潮流,发展为本;持续发展,人才为先。
  人才,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因素。
  对于发展中的青海来言,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强省&,需要我们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纳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新青海建设的实践中来。
  围绕上述目标,近年来,我省采取一系列举措聚贤良、纳英才,调精兵、选强将,吸引了一大批志愿西部的有志之士扎根青海、创业奉献,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为青海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国内重点高校定向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就是青海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干部队伍源头建设、优化党政干部来源结构的重要举措。从2014年到2015年,我省面向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定向选调了30名优秀毕业生,他们的到来受到全省上下的高度关注,我省各级组织充分重视、精心安排,跟踪管理、重点培养,积极为选调生搭建了锻炼成长的舞台。
  选调政策搭建平台
  2015年8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的罗长江被省委组织部选调到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政府工作。从水利水电专业&转行&从事行政工作,对罗长江来说并非易事,但是在省委组织部和乐都区委组织部的帮助下,罗长江通过参加岗前培训和公务员培训,较快地适应了工作岗位。半年来,罗长江接受了统计报表、报送文件、撰写简报、征地拆迁、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等多个工作岗位的锻炼,初步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华丽转身&。
  对于这样的人生经历,罗长江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从走家串户到&三基&建设,从各类报表的统计到发放救济面等惠民政策,基层工作确实很琐碎。但基层是党政机关的眼耳和手脚,作为选调生,在基层的工作经历是我一生难忘的&,&不是基层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基层!&罗长江的在青工作经历,仅仅是我省不断加大对重点高校选调生跟踪培养工作力度的一个缩影。
  为了切实做好各项选调工作,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为选调生扎根青海、安心工作,履职尽责、历练成长&保驾护航&,省委组织部及相关市(州)、县(市区)组织部门和用人单位始终坚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直接联系,督促落实培养政策。选调生进青到岗之初,省委组织部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切实抓好落实选调生的管理培养政策,将定向选调生作为直接联系的重点对象给予悉心指导,加强重点培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落实选调政策,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积极树立引才用才正确导向。
  &&强化培训,帮助引导转换角色。选调生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帮助选调生尽快熟悉情况,明晰岗位职责,进入工作角色。2015年,省委组织部举办首期选调生培训班,对第一批重点高校选调生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培训;西宁市多次组织选调生实地参观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等,使选调生更加深入了解青海、了解西宁;海北、黄南和玉树州重点安排选调生参加安多藏语、康巴藏语学习培训,积极帮助选调生融入基层工作和生活。
  &&搭建平台,注重加强实践锻炼。各级组织部门及接收单位积极创造良好环境,引导选调生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安排招录到省直部门的选调生到基层对口单位进行为期2年的挂职锻炼,补充基层工作经历;安排分配到乡镇(街道)的选调生到党建、考核、文秘等多岗位接受锻炼,参与征地拆迁、综治维稳等重点工作和材料撰写、组织协调等常规业务,帮助选调生在复杂问题处理过程中增长才干,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中培养感情。
  &&加强帮带,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各接收单位都安排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对选调生进行思想引导、业务指导。玉树州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着选调生下乡调研,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育作风;海东市建立专人联系制度,确定市、县(区)、乡(镇)三级党委书记作为直接联系人,经常与选调生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
  &&关心爱护,妥善解决后顾之忧。积极协调选调生所在单位妥善解决食宿问题,千方百计提供良好生活条件。省委组织部、各州(市)委组织部建立定期汇报和沟通机制,对选调生实行动态实时管理,定期掌握选调生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引导选调生健康成长。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我省各级组织部门到各用人单位纷纷拿出实招,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文化留人、以待遇留人,为选调生搭建了锻炼成长的舞台,其中,在青工作满一年的14名毕业生已经全部安排了副科以上实职岗位。同时,各高校选调生也没有辜负组织的关心期望,主动融入、扎实工作、摔打磨练,在各自岗位上展示才华、发挥作用、做出成绩,使自己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提高,成为了我省基层干部队伍中一支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生力军。
  精心培养自我成长
  重才更要尊才,为人才提供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是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也是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良方。
  我省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首先留住人才,进而培养人才显得很重要,这对志愿扎根青海的选调生则尤为重要。
  近年来,分配到海东的选调生有104名,其中清华、北大等名校选调生8名。目前,有18人已通过调动和遴选离开海东,有4人到海东市市直单位挂职工作,有11人已从基层乡镇调到各县(区)直单位工作,有11人被各县(区)任命为科级干部。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我们要想缩小与内地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需要对人才资源进行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就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精心做好培养教育和引导,让选调生钟情青海,助力青海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海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福说。
  &选调生普遍学历较高、个人综合素质不错,在我们西区,优秀的选调生十分&抢手&。希望以后的选调生不光注重学历和毕业院校,还能多考虑基层实际,需要什么人才就选什么人才。&西宁市城西区委组织部部长陈忠义表示。
  海东市人才办科员刘冰已经具体负责选调生工作3年多了,在如何进一步加强选调生工作方面,刘冰认为,组织部门要付出真情真意帮助选调生,要做好前期培训和后期引导教育工作。选调生有什么困难要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并按照相关的要求予以解决。尤其是涉及选调生人事登记、工作待遇、业绩考核时,一定要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维护他们的利益。
  栽桐引来凤凰,人才的成长和聚集,离不开环境的优化;
  承载殷切期望,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实现人生宏伟目标,也离不开选调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
  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的聂明德觉得,入选选调生是对个人的一种肯定,也是一份荣耀。作为选调生,也需要在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己,做好一名合格的基层工作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期待并坚信,志愿服务青海的选调生一定能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懈努力,在大美青海的天地间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
  孙蓉:在服务基层中实现人生价值
  这几个月来,北京大学毕业后选调到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街道办事处的孙蓉总觉得每天的时间不够用。因为除了办事处副主任岗位的种种繁杂琐碎事情外,她还承担着一项特殊的工作任务,就是完成全省领导干部心理状况调研报告。对于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孙蓉来说,这是一项能够完全体现个人专业水平的任务,一向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她,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懈怠。
  孙蓉的调研工作从2015年10月下旬开始,城西区109名领导干部率先接受了她的问卷调查,随后,通过省委组织部的协调沟通,1100多份领导干部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发放到了全省各州地市相关领导干部手中。两个星期后,1035份问卷被回收,其中,有效问卷是950份。问卷收回来后,孙蓉的工作才算真正开始。
  根据进一步深入了解掌握的情况,结合专业知识,孙蓉决定用领导干部个人心理健康调查量表+理论分析的形式,来完成这个调研报告。从个人调查情况和千余份问卷中,分门别类、细致入微地分离出所需信息,然后再逐条归纳整理,最后再加以合成和综合分析,这样的工作过程很复杂,工作量也很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但孙蓉始终保持着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力求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分析都做到尽善尽美。
  &遇到任何事情,领导干部是第一个不能乱了阵脚的人,这就需要个人具备很强大的情绪掌控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各地领导干部普遍都感觉压力很大。虽然压力很大,但领导干部的工作效能感很强,觉得自己的工作和付出很有价值,这些发现让我感觉惊喜,也感觉自己做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孙蓉说。
  在日常工作中,孙蓉也比较注重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平时,同事们有了家庭矛盾或心理困惑,都喜欢找她来&指点迷津&。她还主动为同事们上了几堂心理课,尽管怎样把心理课讲得接地气对她而言是一个挑战,但孙蓉通过认真观察并总结生活中的小例子,将理论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大家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她也因此成了同事们十分喜欢的&小开心果&。
  工作一年多时间,在组织的悉心关怀和同事们积极的帮助下,孙蓉很快就从一名党政秘书成长为城西区西关大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如今,26岁的她很庆幸当初选择了基层,选择了青海这片焕发生机、充满希望,能够让年轻干部提升自我、奉献青春、实现人生高度的热土。她始终坚信,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起点,而在于不断地创新与发展,通过基层的锻炼进一步了解和熟悉社会,不断掌握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她一定能在服务本地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人才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
  蓄势待发时,人才当辈出。面向&十三五&,省委&131&总体要求和西宁市委&12315&总目标,为区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实现既定宏伟蓝图,关键在于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一要坚持产业导向。要把人才发展指标纳入产业发展规划,适时修订人才政策、调整人才布局。要着眼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扎实推进人才聚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要着眼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点引进城乡规划与管理、现代农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不断提高引才用才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要突出&双招双引&。要加快从单纯引进人才、单纯招商引资,向人才、技术、资金、项目一起&打包&引进转变,着力引进一批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研创新平台分支机构以及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实现人才、资本、产业的有机融合,产生&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兴起一片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衍生效应。
  三要打破机制壁垒。聚集人才、用好人才,重点是让人才&动&起来、&活&起来。要健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要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为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开辟通道。要创新人才评价考核机制,把人才放在推动发展的具体工作中衡量,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构建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要优化引才环境。要始终把党管人才放在首位,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健全创业扶持、投资融资、成果转化等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要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办实事、解难题,促使人才在青海安心事业、干成事业,形成爱才、用才、聚才的良好氛围。
  (摘自西宁市城西区区委书记刘浩年在城西区区委专题听取组织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既然选择无悔终生
  适应工作环境和调整心态是我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乡上工作的每时每刻我都提醒自己:&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很快,经过一个多月的跟班学习、进村入户、处理办公琐事等工作,我就适应了基层工作,并喜欢上了和群众拉家常、说实话、解难事。每当看到群众满心喜悦的办完事情回家时跟我说谢谢时,我都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被需要的感动。
  &&化隆回族自治县二塘乡政府聂明德(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
  既然选择了选调生这一条路,就准备好了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选择了高山就是选择了艰苦,选择了基层就是选择了切身实地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想人民之所想。此外,基层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级部门的所有工作基本均会在基层中有反映,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我们在基层的工作不仅有助于了解国家政府的各项政策及落实情况,也有助于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这些收获都是在其他地方没有的。
  &&乐都区碾伯镇政府罗长江(毕业于清华大学)
  从学校到社会,从都市到乡镇,是一个很大的反差,也是很关键的一步。作为被组织选派到基层锻炼成长的年轻干部,不能沉醉在大学时取得的各种成绩和荣誉的辉煌中,而应该尽快熟悉情况、适应环境、转换角色。
  &&乐都区峰堆乡党委书记李玮(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
相关新闻↓
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号  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毕业生的简称,这些毕业生将直接进入地方基层党政部门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从高等学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1965年6月,党中央批转了高等教育部党委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建议起草的《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全国选调生工作由此开始,“文革”期间中断;1980年,中组部在《关于抓紧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从今年起,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每年要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一定数量的政治品德好、作风正派、学习成绩优良、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的,放到基层锻炼。党组织要对他们加强管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帮助,条件成熟时,择优逐级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根据这一要求,当年全国有16个省区市开展了选调生工作。1983年8月,中组部下发了《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选调生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了。1986年以后,选调生工作又一度中断。2000年2月,中组织部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中央提出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做好选调工作,切实抓好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教育工作。  具体来说,全国选调生工作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   中共中央转发高等教育部党委根据刘少奇的建议写的《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中央认为,分配一批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是实现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强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除今明两年分配这批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外,以后每年都要有计划地分配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   选调生工作因文革而中断,但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却没有停止,不同的是这一批年轻人只是中学毕业或者中途辍学。  1977 恢复高考 。  1980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专科生毕业,其中有相当部分大龄毕业生,“统招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下,出现个别省份个别选调生。文革中很多的优秀干部被弄垮整死。文革后百废待兴,领导干部紧缺,年轻干部、高学历干部偏少,破格提拔了许多优秀的年轻干部,地方出现了许多二十来岁的县级领导。  1981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本科生毕业,少数省份少数选调生,代表人物:河南的陈全国(河南省委副书记)、王照平(河南省林业厅长)  1982 出现最早的一批选调生,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成长为地厅级、省部级干部,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广西的黄道伟(广西党委常委、钦州书记)、福建的张国胜(莆田市长)、湖北的王振有(黄石市委书记)、肖旭明(恩施州委书记)、向显智(湖北师范学院院长),选调生工作开始逐步在全国展开。采取“自然分配、跟踪管理”(由学校负责派遣、接收单位负责培养管理、组织部门跟踪了解)为主和“直接选调、重点培养”(由组织部门直接分配工作和培养管理)为辅两种方式。  第二阶段:全面展开阶段   中组部下发《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中组发1983[10]号),为了建设好“第三梯队”,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年轻而又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党政领导干部,改善省、地、县(包括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结构,决定从今年开始,各省、市、自治区每年都要选调一批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进行重点培养锻炼,几年后,择优选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这是实现领导班子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应作为培养干部的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经过两、三年,择优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从事政治、业务等多方面的工作,取得领导工作的实践经验。几年后,把其中优秀的选拔到县一级领导岗位,以后对他们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可同地、省级后备干部衔接起来,这就为有四十岁左右的干部进入省、部级领导班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甘肃的李鹏新(甘肃省政法委书记)、湖北的梁惠玲(女,孝感市长)。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变中央和国家机关直接从应届大专毕业生中吸收干部的办法的通知》(中发[1984]12号),84年的代表人物是四川成长现在福建任职的陈文清(福建省纪委书记)、湖北的李新华(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刘雪荣(黄冈市长)、史正江(中央办公厅副司长)、李建明(湖北省体育局局长)。   开始推行学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等就业制度改革。代表人物:团中央常委、青农部部长陶宏(湖北)。  第三阶段:调整阶段  1986 中央组织部召开选调生工作会议,决定暂停选调生工作。各级组织部门就之前这批选调生的工作去向,在征求本人意见的前提下,作了妥善安置。有的调到县以上机关工作,有的回原籍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不直接从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吸收干部的通知》(中发[1989]5号),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经过基层工作锻炼,然后择优选入党政机关,是保证机关干部素质的重要措施。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今后,中央国家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除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外,一般不要直接吸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机关。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尽量分配到基层去工作。直接分配到党政机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要先到基层进行锻炼。地(市)以上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可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分配到基层去培养锻炼,并进行跟踪考察,然后从中挑选优秀分子,逐级补充到党和国家机关干部队伍中来。   中组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重新部署了选调生工作。为了给党政机关培养合格的后续力量,从1992年起,每年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分配到(市、区、旗)或农村乡镇或企业工作,经过2年以上的基层锻炼,按照增员指标,经过考试考核,分别补充到地级以上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来。这一时期的选调生,由于主要是自然分配、跟踪管理,选调生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流失较严重。实践证明,这种选拔和管理方式基本上不适合党政干部的成长规律。  1993 推出“自主择业”就业制度。   中组部、人事部、公安部发出《关于从全国高等学校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公安机关锻炼培养的通知》,决定划出专项编制,从全国高等学校中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毕业生,以指令性分配计划的方式充实到县(市)公安局,并采取跟踪培养的办法,加强县(市)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后备队伍建设。  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中发[1995]2号),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会同教育、人事部门,每年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进行重点培养。选定以后,先组织他们到党校或干部院校培训,对他们进行政治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等方面的教育,然后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和培养方向的要求,将他们分配到农村乡镇或企业工作,并进行跟踪考察,从中挑选优秀分子,逐级补充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来。  1996 选调生工作开始在某些省份继续展开。从这时候起,往届毕业生、选调生也可以参加选调。这一阶段,主要采取“直接选调、重点培养、跟踪考察、优胜劣汰、滚动管理”的办法。  第四阶段:探索阶段  1999.10 中组部在江苏召开全国选调生工作座谈会,开始全面恢复选调生工作。  1999 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  2000至今 就业形势趋紧。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中发〔1995〕2号)和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中组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选调一定数量的应届毕业的优秀大学生和研究生到基层重点培养锻炼,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整体规划。要对他们加强培养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使他们健康成长。对德才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要列入后备干部名单。条件成熟的,要及时提拔到基层领导岗位。适合做机关工作的,有计划地补充进县级以上党政机关。   中组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00]3号)。实践证明,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符合领导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抓起,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人才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更加需要高瞻远瞩,有计划地做好领导人才的培养工作。明确选调生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做好选调工作。选调生分配纳入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计划。  2002 中央党校第一期选调生(地厅级)培训班开班。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同志专门接见了第一期培训班学员,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把选调生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继续抓紧抓好。还特别强调:对选调生工作一要坚持,二要改进,三要提高。  2002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参《福建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改进选拔培养高校应届毕业生方式》上就福建省选调生工作作出批示:“这个办法好,选拔高校应届毕业生先放到农村基层去锻炼,不但有助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工作,而且有利于培养青年干部,特别是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3.7 中央选调生第二期培训班开班。  2003扩招后第一届学生毕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选调下基层。  200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发出《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这项计划通过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  2003广东梅州提前两年到高校“下单”培养选调生 2003年,梅州市委决定成立“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利用本地高校———嘉应学院升为本科的契机,用5年时间,每年从学院本科三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拔60人作为“党政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对象,经过培训、公务员考试和有关考核、淘汰,合格者作为选调生安排到基层党政部门工作。特别要求他们利用寒暑假到村镇挂职锻炼,提前了解基层,提前对接基层。  2003.6 山东省委组织部、共青团山东省委下发了《关于做好选调生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共青团干部队伍工作的通知》(鲁组通字[2003]21号),决定每年从高校选拔一批政治坚定,有培养前途,热爱青年工作的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省共青团干部队伍。  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湖北省委党校2004届选调生岗前培训班上发表了关于选调生工作的重要讲话并看望了所有选调生学员。今年组织部确定的是300人,常委讨论加了200人,争取明年达到1000人。我们湖北省有1000多个乡镇,争取每年每个乡镇增加一个。我们要经过5年、10年、15年的努力,使干部的素质逐步提高,逐步成为市、县两级的骨干。  5.01 中央党校第三期选调生培训班开班。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选调生工作——打造中国特色干部后备库,总结选调生工作开展25年来的基本经验。不断规范选育流程。严格标准,择优选调;科学培养,动态管理;不惟台阶,适时任用。打造年轻干部培养制度。基层实践是人生起步的基础;艰苦环境是走向成熟的根本;多岗位锻炼是提升素质的关键。   香港文汇报报道选调生成省厅级领导接班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加大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工作力度。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在改革、建设的第一线和艰苦的环境中了解国情、砥砺品格、增长才干是青年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方式。要进—步扩大选调生的规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要选拔—定数量的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主要充实到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和培养,在他们到基层工作2至3年后,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岗位需求,从中择优选拔部分人员任用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今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公务员,应优先从选调生中选用。  6.01 中央党校第四期选调生班开班。  2006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三支一扶工作开始。  2006.3 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缓解西部及贫困地区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法官、检察官短缺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06]8号)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工作,充实法官、检察官后备人才。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将为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选调法律专业人才纳入选调生计划,会同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每年有计划地选调一批优秀应届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毕业生,安排到基层院工作。西部各省(区、市)每年选调的人数一般不少于20名。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按照选调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安排好选调生的工作和生活,保证选调生安心基层,尽早成才。  2006.7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在2006届广西选调生代表以及清华大学到广西挂职锻炼的青年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是我们党为了促进地方建设,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长治久安,为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而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自治区党委对选调生工作十分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年轻干部成长“两个源头”的重要组成部分。  7.01 中央党校第五期选调生班开班。  广西区党委书记刘奇葆致信2006届清华大学选调生左孔天、周滢照、周伟平、黄杰鹏,勉励选调生早日成为德才兼备成就卓越的优秀干部。并向广西所有的选调生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  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再次专程感到选调生培训地看望1000多名选调生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充实公务员队伍,是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成功的。很多同志通过基层锻炼,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已经成为基层干部中的骨干力量。  2009 重庆市与清华大学开创定向选调工作,当年清华大学就向重庆输送了37名优秀毕业生作为选调生到重庆基层党政部门工作。而此前的年,清华大学总共只有1名毕业生作为选调生到重庆工作。省级地方组织部门与清华大学这样的重点大学开展定向选调工作,大大改善了地方选调生队伍结构,使选调生队伍中的重点高校比例,研究生比例大大提升。  红青论坛http://www. 是为选调生、选拔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公务员及应届大学毕业生打造的交流交友学习论坛。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选调生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