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信息化课堂教学出现的故障

欢迎您,[][]
(您的IP:220.177.198.53)
下载人数:23799人
下载人数:9812人
下载人数:9670人
下载人数:8874人
下载人数:8535人
下载人数:8052人
下载人数:7806人
下载人数:7273人
下载人数:7054人
下载人数:6918人
下载人数:6041人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工具
  形成性评价已成为基于问题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评价方式。针对现阶段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无法满足课堂教学信息实时性反馈以及学生课堂表现无评价依据的问题,文章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信息收集、处理与呈现工具,构建基于课堂的实时信息评价导向过程,旨在利用微信投票功能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同时将课堂学习记录的问题问答过程数据作为师生评价课堂表现的有力支持。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在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问题的教学研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问题教学始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教学法”,通过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及布鲁纳的“探究学习”得到了发展,最终繁荣于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随之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同于以教为主的传统知识教学,围绕问题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强调知识的获得、学习发生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注重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活动质量的形成性评价,成为了国内外围绕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普遍认可的重要教学评价方式。
  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不是为学习者分等级,而是帮助学习者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学习上;然而,现阶段形成性评价方式与手段明显趋向于课后学习结果的等级评价,难以满足实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需求,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加大了继续课堂教学活动的难度甚至影响到有效学习。为此,构建一种课堂内问题教学信息反馈机制,为教学组织者(或教师)提供实时反馈并引导教学活动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大规模网络课程、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的兴起,课堂教学趋向于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微信公众平台(WeChat public platform,以下简称平台)在继承微信(WeChat)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其群发推送、自动回复、投票以及微信本身等功能为教学信息发布、师生互动、数据收集加工及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奠定了良好学习环境基础,为完善围绕问题开展教学的课堂评价打开了新思路。
  课堂问题应答呼唤新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信息收集、处理过程可以将课堂的互动、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设置的课堂问题一般具有导向性,旨在通过检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程度或诊断学习误区,进而决定下一步教学活动的重点;同时目前围绕问题开展的教学内容容量大、活动形式多等因素而产生耗时的现象,都对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评价方式不能满足教学信息反馈的要求,难以为学生课堂表现测评、课后反思提供支持的问题愈发突出并亟待解决。平台投票、数据追踪记录功能都为教学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其良好群众基础和用户体验也十分有利于平台无缝整合于课堂教学互动中。
  1.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过程不完善
  (1)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缺乏实时性、准确性
  教学信息准确、及时的反馈,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掌握学生学情的机会或节省时间进入下一个学习话题,也使得教师根据学生理解需求灵活改进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理解与其他同伴的不同,如果差距较大,会激发学习者更加努力的学习。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不愿意“举手”反馈信息或主动回答,导致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了解学生学情。此外,在“举手”回答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易受“权威”学生的选择影响,从而降低了反馈信息的准确性。有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参与教学活动人数的增加,反馈信息缺乏实时性、准确性表征的更加明显。
  (2)课堂过程无记录,测评困难
  问题是通向理解之途,具有导向性、启发性。师生通过对应答信息的总体判断,有利于教师诊断学生教学过程中的“病情”,从而调节教与学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更清楚认识到自己与学习目标的差距,为下一步学习活动指明努力方向。教学问答过程由于缺乏问题内容与学生学习思维的记录,而教师往往只能凭借主观印象评价学生,无法为每位学生的表现做出精准地评判,影响了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意见与个性化的辅导。
  (3)现有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不支持信息实时反馈
  围绕问题开展的课堂教学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其中如何解决同伴互评中学生评价信度、专业水平等相关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网络课程教学一般采用学生学习路径跟踪、匿名同伴互评以及导师的抽检方式。然而,反观这些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教学参与者对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均发生于课堂教学后,偏重于学生成绩等级的评定;信息反馈的非实时性难以支持课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阶段课堂问题应答过程,主要出现了教学反馈信息缺乏实时性、准确性,学生课堂难以测评等问题,难以满足课上及时调整教与学活动及策略、课后学生课堂表现等级评价以及复习反思。现有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并不能达到课堂对教学信息质量的要求以及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评价。本文在利用平台设计评价方式及活动以解决上述问题前,先对平台支持具有的教育评价功能进行分析。
  2.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评价功能分析
  顺应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微信凭借实时通讯和良好的用户体验,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广大学生群体生活与学习中,使得平台如何有效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赢得了生命力。笔者从中国知网搜集有关于平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学专业)核心以上期刊文章14篇,发现基于平台开展的教育方面研究主要包括移动学习环境构建、移动学习空间搭建、学习活动与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及作为教学活动的信息发布、传递与处理工具创新应用,少有涉及教学评价的研究。平台及微信的实时通讯、自动回复、投票等功能不仅能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新评价手段提供了可能。
  (1)投票功能保证反馈信息实时、准确
  平台投票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投票过程主要包括问题及选项设置、投票信息发布、选择投票、呈现投票结果。问题及其选项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前录入平台投票管理项中,并设定投票状态为进行中;课上,学生向平台输入教师提供的关键字,得到投票信息界面;学生阅读投票(问题)说明,并选择答案选项;选票结束后,投票结果将会在学生微信端与平台用直方图的形式直观化显示(由于学生微信端只有投票后才能看到投票直方图,也就避免了其他学生选择的影响)。投票过程十分方便快捷,投票结果有直方图和投票人数百分比,使得问题反馈信息的信度显著提高,实现了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与精准性。投票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投票过程
  (2)记录教学交互数据促进评价
  课堂问答记录对课后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学生课堂问题应答过程会被学生微信端、教师管理端(平台不能显示投票人个人信息,活动需要做相应调整)全程追踪记录。通过分析记录数据,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的课堂表现提供数据参考,同时总结教学过程问题、提出学生课后活动建议以及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再现,反思课堂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课后活动学习目标,并为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依据;加强了课前课后教学活动的联系性,有利于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改进教与学活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投票功能适宜课堂“提问-回答”活动开展,保证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管理,同时平台支持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传送的特点,支持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丰富教学问答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平台及微信记录的课堂问答过程为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级判定(教师评价、自我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完善课后学习目标的有效性,辅助师生课堂总结反思及学生阶段性复习等活动。
  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问答评价导向设计
  在传统环境下,由于数据收集、处理比较难,且反馈不及时等原因,形成性评价理念不能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网络技术革新与移动终端的普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打造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与教学环境,并且课堂教学实时反馈的需求有越来越旺盛的趋势,国内外构建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反馈机制,较具代表性的为课堂应答系统(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CRS)教学研究。
  1.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实时信息反馈机制优势明显
  CRS是允许学生从电子显示的多重选项中选择答案的移动遥控设备,学生选择的答案即教学反馈信息。Beatty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CRS获取学生反馈信息,为学生理解的有效形成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利于教学活动的改进与优化,其帮助改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形成性评价发挥作用的过程。国内外有研究表明学生对CRS持赞同的态度,其能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促进理解,以及提高课堂的出勤率。
  技术促进CRS发展形式多样,但功能及体验设计不太完善。CRS一般包括发送器、接收器和软件三个部分,其中发送器与接收器负责信息的收集与传动,软件则统计与呈现信息。国内外基于三个部分功能为基础,利用Web、移动终端等软硬件、技术替代原有的功能单一、成本高的应答系统成为了趋势,并出现诸如以手机及其短信功能为信息收集发布的移动平台,学生移动端与教师端同时登录某Web平台类的课堂应答系统的实践研究,然而短信经常不能实时被平台接受、用户体验较差,移动终端登录网页耗电快、屏幕小以及学生端口无问题记录等问题都成为影响其教学普及的重要因素。
  微信平台构建的信息反馈机制,在拥有CRS实时反馈信息机制的功能基础上,群众基础、功能技术以及成本方面优势明显,易于教学普及。群众基础方面,平台的实时通信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使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和黏着度,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微商的运转投票功能也已逐渐被师生所熟悉,节省了教师培训的时间,同时微信的良好用户体验都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技术方面,平台设计的信息反馈机制以学生微信端作为教学信息收集接口,网络为信息传递通道,平台管理端为信息处理、加工系统,问题的提出与答复过程数据通过网络在学生端与管理端(教师端)记录、流通,支持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反思、复习。成本方面,微信公众号申请完全免费(二次开发需收费),智能终端与笔记本均已普及,甚至可以上课不用投影,学生微信端口直接作为信息呈现工具。除了以上优势外,平台开源、自动回复等功能也为评价活动形式多样化带来可能。
  2.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形成性评价及信息引导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收集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整理与反馈,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引导。尽管很多教师重视形成性评价,但是他们在整个班级讨论时经常遇到难以获得多数学生的想法并给予及时、恰当的教学干预的难题。本研究旨在利用微信平台构建的信息反馈机制,为课堂教学提供实习准确的信息反馈,同时师生端口记录的投票、文本等数据信息为学生课堂表现的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提供支持,并引导师生课后活动开展。
  评价设计注重评价关键信息并能有效整合于教学活动的原则。也就是支持评价的数据应当含有影响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关键信息,并在不影响学生活动体验的方式下获得。基于平台及微信开展的问题应答数据,能实时、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学习误区,影响下一步教与学的活动决策,同时,这种信息化工具收集数据的手段,丰富了教学活动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为此,基于平台及微信开展活动获得的支持评价数据的手段,能有效地整合于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构建了基于课堂实时信息的评价导向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课堂实时信息的评价导向流程图
  由于平台及微信的功能限制,为了更好的获得评价关键数据,教学活动及学生行为需要做简单的调整。鉴于平台每天只能群发一次消息,学生获得问题是通过向平台输入关键字获得;投票管理后台不支持查看具体参与人员的微信号或昵称,教师也就不能查看学生个人课堂表现,投票结束后学生还需要向平台输入选择指定代码以方便教师评价;考虑音视频信息的查阅耗时长,建议只用于提交小组作品或个人阶段性作品。
  问题问答过程、信息交互生成缺一不可。学生向平台输入教师提示的关键字后,对客、主观题进行判断,通过投票等活动传递回答信息或是输入文本、图像等载体形式信息,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制定下一步学习活动。平台发布问题内容信息后,学生查看问题内容并思考,生成个人答复信息,接着平台统计并呈现学生信息;由此可见,问题信息、个人投票信息以及平台呈现信息之间是顺成关系、缺一不可,但这些信息的引导作用却逐层增加:问题触发原有知识经验,投票选择过程引发知识运用及迁移,平台呈现统计的信息帮助师生发现教学问题与学生自我定位,从而完善教学活动。
  分析问题问答过程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总结反思和复习。学生微信端记录着自己课堂的问答过程,配合教师的思维点拨和课堂定位,评价自己的课堂表现。学生通常在课堂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知识理解目标,课后总结反思往往能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此时,课堂记录对学生课堂思维再现乃至反思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总结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比重仍然较大,课堂问题一般体现着教学重点难点,这也为学生的阶段性考试提供了良好的复习基础。
  课堂反馈信息辅助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总结反思以及优化学生学习方式。通过活动调整,教师端拥有学生端相似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都显示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思维表现,从而教师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为每位学生做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平台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点与学生认知水平,以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针对课堂上学生反馈的个人学习误区,对不同理解程度的学生提出个性化建议以及活动安排,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式并掌握知识。而且教师与学生课后发现新问题都可以通过微信与平台端口直接给对方留言,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结束语
  现阶段,围绕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要求日益增加,同时问题过程难以评价的问题也使得传统课堂难以实现形成性评价。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微信已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信息处理工具,构建了课堂教学信息实时反馈机制,重在提供课堂问题应答实时反馈,并为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教师负担加重,课堂学生微信用途难以监控、平台存贮资源容量小等,都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行调整。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作者严大虎等,江南大学)
  声明:
  1.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线(cedictol)。
  2.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删除相关文章。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教育信息化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点击次数:
  2014年,是中国教育产业信息化建设大跨步的一年,云计算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2015年,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在教育部的2015年重点工作部署中指出,各省教育厅及教育局须&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政企合作,分阶段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实现三通两平台的逐步覆盖。
  政策就是导向,2015年,教育产业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省开始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网络连接、资源共享,为实现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产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仅革新了国内教育体系中的传统教学手段,使更多的应用更灵活的运用于教学,更重要的是,教育产业信息化促进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为国内教育培养出更多高素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教育产业信息化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有一些问题也逐渐的显现出来。
  首先,实现教育&三通两平台&,需要有优秀的教育资源导入。但是由于教育产业对功能一些特殊性需求,市场上部分教育云产品应用不太符合教学习惯。这些产品接入教育平台之后,没有导入校本资源、第三方资源及可应用的优秀资源、部分产品应用复杂、平台厂商运维培训不到位,造成教师使用起来困难重重,不但没有降低工作量,反而增加了工作时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导致部分地区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成了摆设。
  其次,部分产品企业故步自封,不愿意对第三方免费开放平台接口,造成地区教育云平台以及学校教育信息平台在升级改造后无法实现单点登录、统一管理,各系统仍然相互孤立,信息不能即时更新和和保持通畅,平台无法真正起到便捷管理的效果。
  再次,很多地区教育云和学校产品,在功能上,大多数只能单纯的辅助教学,没有进行后台大数据的统计分析,降低了产品性能的扩展,可谓是智慧产品并不真的&智慧&。
  另外,教育局、学校、家长之间信任不足,沟通不通畅,对校园环境的监管造成新的问题。加之,各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均衡,造成教育资源分布也不均衡,种种原因,使教育产业信息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
  教育产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许多产品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企业开始着手进行教育产业信息化应用的研发。包括华为、启创卓越、深信服、联想教育云等云应用的研发企业,都在如何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适配问题上,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云化电教室&这个产品中,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将多种类型的终端,通过虚拟桌面访问云主机,获得与传统计算机教室一模一样的教学环境。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运营当中,又出现了机房运维和管理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教育云应用产品的问题,以启创卓越为例,其推出的启云智慧课堂产品,特别针对中小学教室授课环境与普教学校的实际需求,摒弃现有产品存在的认证繁琐、升级维护难、专业人员水平要求高、培训时间长等缺点,简化课前课后准备检查工作、独立课程系统,以教学需求为立足点。解决了管理操作的难题。另外一方面,在授课方式上,为教师提供了各种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互动教学,实时测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并且提供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功能,真正实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践与创新。启创卓越的云化电教室已经在南开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和浙江路小学等学校成功使用,取得的良好使用效果。
  云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将产品的焦点立足于解决教育实际需求,才能够研发出适配于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产品,真正打通区域教育资源互通的平台,实现三通两平台的逐步覆盖。未来,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将进一步深化,随着教育云的不断扩大和成熟,智慧校园的畅想,也终将实现,在这其中,则更多需要智慧校园各环节的科学衔接、标准化建设、供应商服务团队的培养以及优质服务的跟进。  时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大有让教学不用多媒体的教师羞愧难当之势。一旦有公开课、实验课、教研课等,师生"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3年1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时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大有让教学不用多媒体的教师羞愧难当之势。一旦有公开课、实验课、教研课等,师生大多一猛子扎进多媒体世界遨游。个中得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论文网 /9/view-5450817.htm  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十年,兼之这几年也在研究电化教学,面对这一潮流,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技术的现代化深感欣慰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师盲目运用多媒体教学颇为忧虑,总觉得教师快成“鼠标”了,塑造着“点击”者角色,忽略了“点拨”者角色的再造, 下面浅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有效的对策。   一、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三个误区   (一)课堂上多媒体计算机用得越多越好   我听过一节公开课,整节课都运用电脑来上课。用电子幻灯代替板书,用电脑习题取代书面作业,用扫描图片来展示挂图、插图和模型,用电脑“模拟”实验来代替易做的学生实验或课堂演示实验。这绝非个别案例,经调查有73.3%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中应全程使用多媒体电脑。结果,前期课件设计过程花了上该课的几十倍时间,设计一堂课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过高,可听课的师生反映教学效果却不见得好。   (二)只要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课堂教学形式就“新颖”   目前各类公开课、观摩课的评比中,许多人认为“在评比中要获得好成绩,一定要用上多媒体计算机”,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体现出现代化和新颖性。我问过一位教师为何要用电脑时,他说:“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时髦,如果不用计算机总让人感觉拿不出手,是一种落伍”。而且,很多公开课课件表现形式花哨,过分追求动画、声音与版面背景,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知规律,对小学生来说,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这种倾向也不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有悖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易造成“空闲时,计算机闲置,教学比武时抢着用”的不和谐局面。   考察一堂课的好坏、新颖与否,主要看有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效果怎样,要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度,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等进行全面评价,而不能仅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三)多媒体电脑只辅教不辅学   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基本上围绕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教师为主体,以利于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为出发点,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辅“教”,而不是辅“学”,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在课件中大多扮演“电影放映者”或“解说员”的角色,而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上课时只能按课件流程和教师的思路学习。   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存在误区的原因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近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认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但毕竟还处于摸索阶段。观念上相对滞后,技术培训没跟上及上级相关行政部门的一些欠妥的评价措施,造成了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误解、误区。   (一)思想认识上的原因   主要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缺乏科学的认识。从教育行政方面来看,只强调对校园网的建设,而忽视应用的效果和投入的效益;从教师方面来看,主要看能否取得领导和老师的好评,而忽视学生的接受效果和实际感受。   (二)课堂评价标准上的原因   各级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把课堂中是否应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作为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导致了逢课必用多媒体而不考虑具体情景。   (三)传统教学观念上的原因   重视“教”法,忽视“学”法,在许多教育行政和教师中还是普遍存在,以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来设计课件,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也就难免要发生。   三、走出误区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育改革,观念先导。一堂好课与其说是把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要首先着眼于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可以邀请专家作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讲座;开展教育技术在职培训的可行性调查研究;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在功能上的巨大差异,促使教师认清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让已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谈自己学习应用的经验;进行优质课件的讲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处,学生思维转变处、困惑处,传统媒体难以解决处等运用现代技术。   (二)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应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说一定要加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一必备条件,应该全面评价,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评课中加上“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条件,对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一定作用,但负面效应也应引起重视。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加强平时的监督与检查作用,发挥行政效能作用,比如规定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学期课节数,每人撰写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体会,并建立开展相互研讨的机制等等,以这些措施来普及现代教育技术。   (三)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计算机三者的关系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人的思维和生存方式的变化。面对迅速变化的新知识,面对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学生,要想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教师给懂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一滴水”,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观念与思维模式比技术本身更重要,只有真正意识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现实性与紧迫性,才能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落到实处。   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只有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全面科学评价课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才不会出现误区,大面积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才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好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断地探索研究,才能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面向“三个面向”的跨世纪人才。   总之,所有教学技术手段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意义。我们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沟墩中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d信息化课堂教学作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