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山脉中间山脉叫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判断背风坡吗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安徽省蚌埠二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10月联考地理【解析】
安徽省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四校2017届高三10月联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①地连绵阴雨
&&&B.②地风速大于③地
&&C.③地为阴雨天气
&D.④地为偏南风
2.若图示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陆地与海洋,则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正受台风影响
&B.塔里木河正处枯水季节
&&C.南极科考队正在繁忙工作中
&D.地球距离太阳较近位置
3.若图示为一组较小区域的等高线分布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集水线,乙为分水岭
&&&&&&&&&B.①与④地可通视
C.乙地有河流,且可能发生凌汛现象 &D.①地自转线速度大于④地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则甲处为高压脊线,而乙为低压槽线。①地位于高压脊线附近,天气晴朗,A错。②地等压线较③地稀疏风速小于③地,B错。③地处在暖锋中的冷气团一侧,为阴雨天气,C对。④地位于气旋右侧为偏东风,D错。故选C。
【考点定位】等值线图的综合判读
【方法总结】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的各点数值相等;
②相邻等值线: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③高值区或低值区:位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小范围闭合区域,表示数值不在两线数值的正常范围之内,其内数值判读方法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如山坡上的山峰或洼地。
2、比大小:
①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的大小,如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降低;气旋其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
②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比较某两点(或两区域)数值高低。
3、看疏密(比值差)
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反之差异越小。
①等温线在北半球向北递减,在南半球向南递减;
②图中最大值出现在什么地方,最低值出现在什么地方,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如何?如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递减。
①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如等高线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为山谷,向低处弯曲的为山脊。
②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等温线的弯曲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地表植被、城市建设等因素的影响。
6、辨方向:
①看走向或延伸方向,如判断山脉的走向;
②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风向。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剖面及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甲、乙两地 &&&(
&&A.甲降水集中于夏季
&&B.乙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乙地牧牛业发达
&&&&D.甲地太阳能、风能丰富
5.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
&&A.里斯本附近
&B.大不列颠岛 &C.西雅图附近
&D.纽约附近
&5.7月气温高于1月气温,位于北半球。甲地比乙地降水多,可确定甲地位于迎风坡。甲、乙两地1月气温比较温和,应该位于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气候区。综合以上信息推断该地位于40°N~60°N大陆西岸。结合山脉的海拔较高,应当位于西雅图附近,故选C。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气候特征判断及气候类型分布
下左图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下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6.左图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A.防止人为践踏
&&&B.美化城市环境
&&C.阻挡雨水杂物
&&&D.减少建设成本
7.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
8.右图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A.高雄市
&&&B.重庆市
&&&C.北京市
&&&D.乌鲁木齐市
【考点定位】城市规划、城市环境问题
【知识拓展】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下面为图为皖南丘陵同一地区等高线,水系分布,聚落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仅从自然条件考虑,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最适合建设水库大坝的是
10.该区域为加快经济发展,拟建设由A城市到B城市的交通线路,如图所示,除了上图中的图外,最需要利用该区域的
&&A.地形图
&&&B.城市道路分布图
&&C.土地利用图
&&&D.人口分布图
11.关于该地地地理环境表述正确的是: &&(
&&A.B地的经济作物可能主要是茶叶、苹果等
&&&B.丙地降水量可能大于甲地
&&C.甲到乙河段有瀑布群
&&&D.两处山峰都能观测到甲地
【考点定位】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学科网
下图为6月22日不同地区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2.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地区来说( &)
&&A.当天,建筑物正午影长达到全年最短值
&&B.正午时,太阳直射当地
&&C.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D.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13.下列关于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
&&B.此日由乙地向北,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C.在一年中,丙地的夜长一直短于丁地
&&D.在一年中,乙地会出现日出正南方现象
14.如果甲到乙的球面最短约为10000干米,那么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从甲到乙坐飞机最短航线一定经过丙
&&B.甲乙可能是对跖点
&&C.从乙到甲坐飞机最短航线一定经过丁
&&D.当乙日出时,甲正好日落
【考点定位】太阳视运动方向
&日出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变化
【方法总结】
一、日出日落的方位:
1.&在3月21日~9月23日之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均为西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
2.&9月23日~次年3月21日之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方位均为西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
3.春秋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日出和日落的方位和时间与当地当时的昼夜长短有关:
1.&昼长夜短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北(北半球)、东偏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北半球)、西偏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前,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后。
2.&昼短夜长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南(北半球)、东偏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南(北半球)、西偏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后,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前。
3.&赤道:全年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方位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学科网
美国羊峡谷(36.51&28&PN,111.22&20&PW)是著名的狭缝型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地质构造是红砂岩。峡谷位于印第安人保护区,自然的奇幻美景是游客们的“地下天堂”,但天堂需要印第安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不仅是为了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更是为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就算是峡谷上方阳光灿烂,但是如果一场暴雨突然降临,这狭窄的天堂瞬间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绝无逃生可能的地狱。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该地岩石为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
16.峡谷形成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板块张裂作用
&D.板块挤压作用
17.该地岩石呈现红色原因可能是
&&A.当地沙漠为红色
&&&&&&&&&&&&B.植物根系染色作用
&&C.岩石中因含有丰富的氧化物
&&D.受洪水染色作用
试题分析:【考点定位】岩石分类
&&峡谷形成原因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图示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期间为天山牧民正在山腰放牧
&&&B.图示期间为合肥易受寒潮侵袭
&&C.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少
&D.索马里半岛盛行下沉气流
19.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有关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终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控制下②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
③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较为干燥④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若等值距为4°,A点气温可能为
&&A. 17℃
&&B.20℃
&&&C.24℃
&&&D.29℃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沙漠气候的成因
&等温线判读
【知识拓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统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大气中热量、水汽等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人们平常讲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行星风系.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强烈,水汽易于凝结,降水丰富;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汽盛行,水汽不易凝结,雨水稀少;在信风带气流从纬度较高的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水汽不易凝结,一般少雨.但在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水机会较多;在大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就少.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越向内陆水汽越少,降水减少;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一般说来,上升气流和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和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就少.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热带地区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因含有大量的热能,对流经的沿海地区,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水温低于周围海面,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因而在气温上,洋流可以调节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在盛行气流的作用下,使同纬度大陆东西岸气温显著不同,破坏了气温纬度地带性的分布。学科网
&霾,也称阴霾、灰霾,足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自日开始,安徽大部分地区连续多日被雾霾笼罩。下图为安徽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1.根据材料分析,此段时间影响安徽的天气系统是
22.依据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该日雾霾最难以消散的时段
&&A.6时左右
&&&B.9时左右
&&&C.16时左右
&&&D.13时左右
23.该地出现霾的日数夏半年少于冬半年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A.夏季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显著,有利于干尘粒扩散
&&B.夏季降水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干尘粒沉降
&&C.当地冬季集中供暖用煤量多,烟尘排放大
&&D.冬季植被相对稀疏,吸烟滞尘作用弱
【考点定位】雾霾形成的天气系统
&&影响雾霾形成的因素
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甚至在这片土地上人们能见到江南不曾见到的美丽,在山体的垂直变化中,有人在伊犁河谷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只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下列有关于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正确的是
&&A.封闭地形不利于水汽深入
&&B.北天山山脉可阻挡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沙侵入[来源:学科网]
&&C.河流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极少
&&D.独特的地形使该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冬暖夏凉”[来源:Z_]
25.下列有关于“阴阳脸”现象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阳坡温度高.冰川融水丰富,树木生长茂密
&&B.阴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树木生长茂密
&&C.阳坡山地过度的人类活动,树木分布稀疏
&&D.阳坡蒸发旺盛,土壤湿度较小,树木分布稀疏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学科网
二、综合题(3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广泛引用注入此湖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这里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材料二:伊塞克湖周边分布图
(1)概括伊塞克湖周边城镇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2)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4分)
(3)分析伊塞克湖东岸有常年积雪的自然原因。(6分)
(1)(6分)特点:东多西少,多分布位于河口附近地区。(2分)
原因:东边注入的河流多,淡水资源相对丰富(湖水东淡西咸分布)(2分);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宜农业生产。(2分)
(2)(6分)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2分);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2分);湖泊水位深,水量大(2分)。
(1)(3)(6分)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2分),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2分);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2分)。
试题分析:[来源:学*科*网Z*X*X*K]
【考点定位】城镇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十药九甘”,人们这样形容甘草在中药中的位置,甘草是中医使用最多的药材之一。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也十分广阔,每年春、秋两季采挖(须深挖),除去根须,晒干即可入药或进行加工。目前人们从甘草中提取的有机化合物多达100多个,包括甘草甜素(甘草酸钾钙盐)、甘草甙筹等,利用这些有用成分,人们开发出了许许多多的药品,此外,甘草还在食品工业和烟草制造中有重要作用,例如某些蜜饯的香料和香烟的添加剂等。
材料二:我国甘草的分布图
(1)描述我国甘草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生长习性。(8分)
(2)甲、乙两地都有甘草生产基地,但其品质却相差很大,简述其成因。(8分)
(3)近些年来,丙地出现一组奇怪的对立现象: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野生甘草被滥采乱挖;另一方面政府在积极推广甘草种植,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现象可能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8分)
(1)(8分)分布特点:分布范围广;北多南少,西多东少。(4分)
生长习性: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4分)
(2)(8分)甲地:气候干旱,年温差与日温差大,光照充足,更加适宜甘草生产;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排水透气性好,适宜甘草棍系的生长发育;(4分)
乙地:气候湿润多雨,年温差与日温差较小,光照条件欠佳;地势低平,排水条件差,土壤黏重,水份含量大;(4分)
(3)(8分)滥采乱挖:(1)使得野生甘草资源趋于枯竭;(2)使得该地区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地沙化程度日益加深;(4分)
推广种植:(1)有利于西北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2)有利于固定沙丘,减少风沙物质来源。(4分)[来源:学科网ZXXK]
【考点定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对品质的影响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拓展】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
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具体分析如下:①总体分布及疏密状况:通过观察闭合线数值,说出最大区和最小区的位置在哪;通过观察等值线疏密,说出疏密分布位置.②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③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说出凸点沿线数值高低的情况.
三、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学科网
28.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0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进行漂浮木材);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试分析其原因。 &(4分)
(2)在未修公路、铁路前,M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1)(4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山地坡度陡,第四纪冰川的厚度大,导致冰川侵蚀力强大,河谷被深挖,形成狭长的峡谷;后来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峡谷被淹没形成众多峡湾。
(2)(6分)河流的流向与木材的运输方向一致;河网密度大;河道平直,流速快,流程短;河流水量较为充足,利于浮运。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影响水运的因素
参考答案及【解析】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则甲处为高压脊线,而乙为低压槽线。①地位于高压脊线附近,天气晴朗,A错。②地等压线较③地稀疏风速小于③地,B错。③地处在暖锋中的冷气团一侧,为阴雨天气,C对。④地位于气旋右侧为偏东风,D错。故选C。
2.读图可知,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为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正受台风影响,A对。塔里木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正处丰水季节,B错。南极科考应当在北半球冬季进行,C错。地球距离太阳较远位置,D错。故选A。
3.若为等高线,甲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为分水岭,乙处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为集水线,A错。①与④地之间有山脊阻挡,不可通视,B错。乙地为山谷,有河流,由于自高纬向低纬流动,不会发生凌汛现象,C错。①地与④地纬度相同,且海拔较高,自转线速度大于④地,D对。故选D。
【考点定位】等值线图的综合判读
【方法总结】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的各点数值相等;
②相邻等值线: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③高值区或低值区:位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小范围闭合区域,表示数值不在两线数值的正常范围之内,其内数值判读方法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如山坡上的山峰或洼地。
2、比大小:
①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的大小,如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降低;气旋其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
②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比较某两点(或两区域)数值高低。
3、看疏密(比值差)
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反之差异越小。
①等温线在北半球向北递减,在南半球向南递减;
②图中最大值出现在什么地方,最低值出现在什么地方,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如何?如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递减。
①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如等高线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为山谷,向低处弯曲的为山脊。
②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等温线的弯曲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地表植被、城市建设等因素的影响。
6、辨方向:
①看走向或延伸方向,如判断山脉的走向;
②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风向。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4.读图可知,该地7月气温高于1月,该区域应当位于北半球,该山地的西侧降水多于东侧,说明西侧为迎风坡,东侧为背风坡,判断该地位于盛行西风带内,全年降水均匀,A错。乙地位于西风带山地背风地带,基带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下,降水量在400mm以下,植被为草原和荒漠,B错。甲地降水多,太阳能必然少,D错。乙地降水少,会形成草原和荒漠景观,太阳能丰富,农业上可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C对。故选C。
5.7月气温高于1月气温,位于北半球。甲地比乙地降水多,可确定甲地位于迎风坡。甲、乙两地1月气温比较温和,应该位于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气候区。综合以上信息推断该地位于40°N~60°N大陆西岸。结合山脉的海拔较高,应当位于西雅图附近,故选C。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气候特征判断及气候类型分布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6.路缘石狭窄且明显高于路面,是为了防止人为践踏种植池。故选A。
7.图中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下渗。故选B。
8.高雄降雨量更大,且降水频率更高,更易发生大范围积水。所以路缘石高度最大,故选A。
【考点定位】城市规划、城市环境问题
【知识拓展】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9.读水系分布图与等高线图可知,乙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出山谷处,上游为口袋型洼地,在乙处修建水坝,集水面积广,工程量小,故选B。
10.交通线路建设除了考虑等高线图、水系图外,尽量避开陡坡,少穿越等高线,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同时少占耕地,减少对植被破坏,所以还要考虑土地利用图,故选C。
11.由题目可知,该地位于皖南,为亚热带地区,苹果为暖温带水果,A错。丙地位于山地东侧,受我国夏季东南季风影响,该地降水多于处于背风坡的甲处,B对。甲到乙之间没有陡崖,不会有瀑布,C错。从北侧山顶向甲处有山顶阻挡视线,不能观测到甲地,D错。故选B。
【考点定位】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12.从太阳视运动状况,即日出日落看,甲图昼长夜短,正午太阳在正头顶,位于北回归线上,乙图极昼,日出点为正北地平线上,位于北极圈上;丙图极昼,子夜太阳高度大于0°但小于正午太阳高度,位于北极圈与北极点之间,丁图太阳高度整天相同,位于北极点。当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乙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建筑物正午影长达到全年最短值,A对。正午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错。6月22日这一天,有昼夜交替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CD错。故选A。
13.此日,甲地昼长长于12小时,A错。此日由乙地向北,均为极昼,B错。在一年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丙地的夜长短于丁地,当太阳直射北半球,丙地尚未出现极昼时,丙地夜长长于丁地,C错。在一年中,乙地会出现日出正南方现象,D对。故选D。
14.如果甲到乙的球面最短约为10000干米,说明甲乙在同一经线圈上,甲乙分别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上,两地之间最短航线一定经过北极点,不一定经过丙,A错。丁为北极点,C对。二者不为对跖点,B错。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地方时相差12小时,二者昼长都长于12小时,当乙日出时,甲位于白昼,还没有日落,D错。故选C。
【考点定位】太阳视运动方向& 日出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变化
【方法总结】
一、日出日落的方位:
在3月21日~9月23日之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均为西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
9月23日~次年3月21日之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方位均为西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
3.春秋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日出和日落的方位和时间与当地当时的昼夜长短有关:
昼长夜短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北(北半球)、东偏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北半球)、西偏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前,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后。
2. 昼短夜长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南(北半球)、东偏北(南半球)
;日落方位为西偏南(北半球)、西偏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后,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前。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方位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15.由材料可知,图中地质构造为红色砂岩,砂岩按照形成原因属于沉积岩,故选B。
16.风力侵蚀主要形成戈壁、风蚀蘑菇等地形,不会形成峡谷,A错。读图,可知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最有可能是流水的侵蚀作用,主要由于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B对。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属于内力作用,C错。板块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海沟等,D错。故选B。
17.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峡谷为流水侵蚀形成,砂岩含有大量氧化铁,呈红色,故选C。
【考点定位】岩石分类&&
峡谷形成原因&&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18.读图可知,此时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为索马里寒流,是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离岸风,导致冷海水上泛而形成,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天山牧民夏季在山腰放牧,冬季在山麓放牧,A对。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此时我国不易发生寒潮灾害,B错。由于冷海水上泛,导致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鱼类众多,C错。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索马里半岛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D错。故选A。
19.由图中纬度位置来看,该地不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内,①错。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移动,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②对。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较为干燥,③对。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④对。故选B。
20.图中等温线差值为4°C,A处处于海湾地区,两侧被陆地包围,且水道狭窄,与其他水域热量交换少,温度较高,外围等值线数值为28°,则A处为28-32°C之间,故选D。
【考点定位】沙漠气候的成因& 等温线判读
【知识拓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统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大气中热量、水汽等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人们平常讲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行星风系.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强烈,水汽易于凝结,降水丰富;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汽盛行,水汽不易凝结,雨水稀少;在信风带气流从纬度较高的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水汽不易凝结,一般少雨.但在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水机会较多;在大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就少.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越向内陆水汽越少,降水减少;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一般说来,上升气流和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和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就少.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热带地区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因含有大量的热能,对流经的沿海地区,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水温低于周围海面,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因而在气温上,洋流可以调节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在盛行气流的作用下,使同纬度大陆东西岸气温显著不同,破坏了气温纬度地带性的分布。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21.由题目可知,安徽连续多日雾霾天气,是由于静稳天气导致的。读图可知,图中A为冷锋天气,B为暖锋天气,C为气旋,D为反气旋。高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稳定,雾霾不易消散,故选D。
22.读图可知,图中6时左右,气温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为逆温现象,雾霾不易消散,故选A。
23.夏季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显著,有利于干尘粒扩散,A对。夏季降水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干尘粒沉降,B对。安徽冬季气温高,没有燃煤取暖,C错。冬季植被相对稀疏,吸烟滞尘作用弱,D错。故选A。
【考点定位】雾霾形成的天气系统&&
影响雾霾形成的因素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24.读图可知,伊利河流域北部为北天山山脉,南部为南天山山脉,海拔都在4300米以上,两山形似一“三角形”,该“三角形”向西开口,中部为海拔在3500以下的乌孙山,而伊利河位于北天山山脉和乌孙山之间。该地盛行偏西风,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形成地形雨,较多的降水使得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水量大,北部高大的山脉可阻止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空气,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南侧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独特的地形使该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冬暖夏凉”,故选D。
25.阴坡位于背阴坡,温度较低,蒸发较弱,湿度较大,所以有利于树木的生长;而阳坡温度较高,蒸发较强,湿度较低,水分条件就不如阴坡,只适合草甸生长,从而形成这里山脉的“阴阳脸”现象。故选D。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
(1)特点:东多西少,多分布位于河口附近地区。
原因:东边注入的河流多,淡水资源相对丰富(湖水东淡西咸分布);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宜农业生产。
(2)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位深,水量大。
(1)(3)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1)城镇分布特点要结合图示进行分析,一般要描述出总体分布特征及区域差异。原因主要从地形、水源、土壤等角度分析。读图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城镇主要分布在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口处,且东部多于西部。东边注入的河流多,淡水资源相对丰富(湖水东淡西咸分布);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宜农业生产。
(2)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以及河流盐度高低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所以该湖泊北部地势较高,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而且湖泊水位深,水体面积大、水量大,水的比热容大,湖水不易结冰;由于该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
(3)根据图中纬度可知,该湖位于西风带,而且湖泊东部有高大山脉;当来自于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经过湖面时可以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材料显示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海拔较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
【考点定位】城镇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1)分布特点:分布范围广;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生长习性: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
(2)甲地:气候干旱,年温差与日温差大,光照充足,更加适宜甘草生产;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排水透气性好,适宜甘草棍系的生长发育;
乙地:气候湿润多雨,年温差与日温差较小,光照条件欠佳;地势低平,排水条件差,土壤黏重,水份含量大;
(3)滥采乱挖:(1)使得野生甘草资源趋于枯竭;(2)使得该地区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地沙化程度日益加深;
推广种植:(1)有利于西北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2)有利于固定沙丘,减少风沙物质来源。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甘草的分布特点主要从图示我国甘草分布图进行分析。一般要说明总体分布特征以及区域分布差异。读图可知,我国甘草分布范围相对广泛,南北均有分布,从差异来看,南少北多,西多东少。甘草的生长习性要从其分布地区的相似区域特征角度考虑,主要包括地形、土壤及气候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甘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从气候来看,西部地区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具有喜光、耐旱的特点。从土壤来看,多分布在沙漠地区,这些地区土壤多为沙质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
(2)甲、乙两地都有甘草生产基地的甘草品质差异大的原因主要结合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读图可知,甲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乙位于华北平原地区,二者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别主要在气候和土壤上,甲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土壤沙性强,而乙地降水较多,光照条件较差,土壤黏重,沙性差,导致两地甘草品质差异,甲地甘草品质高于乙地。
(3)大量野生甘草被滥采乱挖和推广甘草种植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主要从对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滥采乱挖甘草会使得野生甘草资源趋于枯竭,同时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地沙化程度日益加深;推广种植,有利于西北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有利于固定沙丘,减少风沙物质来源,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考点定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对品质的影响&&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拓展】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
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具体分析如下:①总体分布及疏密状况:通过观察闭合线数值,说出最大区和最小区的位置在哪;通过观察等值线疏密,说出疏密分布位置.②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③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说出凸点沿线数值高低的情况.
三、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山地坡度陡,第四纪冰川的厚度大,导致冰川侵蚀力强大,河谷被深挖,形成狭长的峡谷;后来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峡谷被淹没形成众多峡湾。
(2)河流的流向与木材的运输方向一致;河网密度大;河道平直,流速快,流程短;河流水量较为充足,利于浮运。
【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地理(带解析)
试题分析: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的原因要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所以峡谷主要为冰川侵蚀形成,后来海平面上升,峡谷被海水淹没而形成。
(2)据图中海陆轮廓图可知M国为瑞典,在未修公路、铁路前,该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主要由于该国河流的流向与木材的运输方向一致,且河网密度大,河道平直,流速快,流程短,加上河流水量较为充足,利于浮运。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影响水运的因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岛迎风坡和背风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