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乙烯有哪些蒸馏水制取注意事项项

实验室制取乙烯并检验乙烯性质的装置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烧瓶中除反应物以外,还应放2-3块碎瓷片,目的是______答案_百度高考
实验室制取乙烯并检验乙烯性质的装置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烧瓶中除反应物以外,还应放2-3块碎瓷片,目的是______答案_百度高考
化学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乙烯并检验乙烯性质的装置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烧瓶中除反应物以外,还应放2-3块碎瓷片,目的是______.(2)烧瓶中产生乙烯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3)反应开始后,可观察到C和D中共同的现象是______;C中的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D中的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4)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处理烧瓶中废液发现,反应液变黑、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气体,其原因是______;10%的NaOH溶液起的作用是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解:(1)反应条件是加热到170℃,因乙醇的沸点低,易暴沸,在圆底烧瓶中放2-3块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2)利用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制取乙烯,乙醇发生消去反应,所以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故答案为:CH3CH2OHCH2=CH2↑+H2O;(3)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Br2+CH2=CH2→BrCH2CH2Br生成1,2-二溴乙烷褪色,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5CH2=CH2+12KMnO4+18H2SO4→10CO2+12MnSO4+28H2O+6K2SO4,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褪色;加成;氧化;(4)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处理烧瓶中废液发现,反应液变黑是由于乙醇被浓硫酸氧化成碳,CH3CH2OH+4H2SO4(浓)4SO2↑+CO2↑+7H2O+C;碳被浓硫酸氧化成二氧化碳,C+2H2SO4(浓) CO2↑+2SO2↑+2H2O,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气体为二氧化硫,因SO2+2NaOH=Na2SO3+H2O,CO2+2NaOH=Na2CO3+H2O,所以10%的NaOH溶液起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乙酸和其它副产物气体(如乙醚、SO2和CO2等)以防干扰检验乙烯性质实验,故答案为:浓硫酸将乙醇和乙酸炭化,浓硫酸被碳还原产生了SO2;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乙酸和其它副产物气体(如乙醚、SO2和CO2等).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问题?在实验室制取乙烯时,为什么一定要用无水乙醇呢?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因为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烯,是要生成水的,有水存在会抑制反应正向进行.不但如此,因为除水有助于平衡正向移动,还要加浓硫酸除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因为有水的存在会使催化剂(浓硫酸)中毒以及浓度降低,造成反应受阻。如果是高中化学,理解到此为止就足够了。
因为要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如果有水,浓硫酸就变成西硫酸,就失去了脱水性,那么就不能制取乙烯了。
扫描下载二维码实验室制乙烯
实验室制乙烯
范文一:〖关注〗①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低于液面②要迅速升温至170℃——防止在140℃时乙醇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③要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④配制酒精、浓硫酸的混合液时,应先加酒精再将浓硫酸缓缓地加入,并不断搅拌,不可先加浓硫酸再加酒精。⑤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讨论〗此反应中的副反应,以及NaOH溶液的作用? ①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加热会出现炭化现象,使生成的乙烯中含有CO2、SO2等杂质。SO2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因此,检验乙烯气体之前,应该使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和SO2。②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到140℃,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C2H5-O-C2H5)原文地址:〖关注〗①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低于液面②要迅速升温至170℃——防止在140℃时乙醇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③要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④配制酒精、浓硫酸的混合液时,应先加酒精再将浓硫酸缓缓地加入,并不断搅拌,不可先加浓硫酸再加酒精。⑤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讨论〗此反应中的副反应,以及NaOH溶液的作用? ①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加热会出现炭化现象,使生成的乙烯中含有CO2、SO2等杂质。SO2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因此,检验乙烯气体之前,应该使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和SO2。②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到140℃,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C2H5-O-C2H5)
范文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
浓硫酸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3.步骤:(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5)先撤导管,后熄灯。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6.现象: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7.注意点:(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答: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在此反应中氧化乙醇,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答:①催化剂
②脱水剂 (③吸水剂)(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答:防止溶液暴沸。(5)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答:①②(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乙炔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电石(离子化合物),水(饱和食盐水:水的百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2.仪器:(氢气的制备装置)分液漏斗、烧瓶、导管、试管、水槽3.
步骤:(1)
检验气密性。在烧瓶中放几小块碳化钙,旋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水慢慢滴下。(2)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炔。(3)
将纯净的乙炔分别通入盛有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4.
反应原理:(水解/取代反应) 5.
现象:反应剧烈,生成大量气体。6.
注意点:(1)
为什么不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在试管口塞上稀疏的棉花)?答:①电石与水剧烈反应,很快成为粉末状。②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体积快速增加,引起爆炸。③生成的氢氧化钙为微溶,成为乳状,会堵住试管口,气体体积快速增加,引起爆炸。(2)
乙炔的工业制法:苯与液溴反应1.药品:苯与液溴(体积比4:1) 铁丝球
四氯化碳硝酸银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2.装置:分液漏斗、具支试管、双球U形管、试管、导管3.步骤:(1)检验气密性。在具支试管内放入铁丝球。(2)去另一支试管将苯与液溴按体积比4:1混合。在分液漏斗里加入2.5mL混合液,在双球U形管里注入四氯化碳,导管通入硝酸银溶液的试管里。(1)
开启活塞,逐渐加入苯和液溴的混合液。(2)
反应后将具支试管里的液体倒入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的烧杯里。4.反应原理:5.现象:1)
液体轻微翻腾,有气体逸出;2)
烧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3)
双球U形管中的溶液分层,下层为棕黄色液体。4)
试管中生成浅黄色沉淀。5)
氢氧化钠溶液中成为无色液体,并分为两层。6.注意点:(1)
反应中的催化剂是什么?答:铁与液溴反应生成的溴化铁是催化剂。2Fe + 3Br2
2FeBr3(2)
溴苯的物理性质?答:溴苯是无色无味的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溴溶于苯和溴苯)(3)
1.为什么反应生成的溴苯为棕色的?答:反应生成的溴苯中溶有液溴。2.怎样提纯?①
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除去溴) ②
蒸馏(先逸出的是苯)(4)
双球U形管中四氯化碳的作用?答:除去混在放出气体中的溴蒸气。(5)
试管中的硝酸银溶液的作用?答:验证生成物中由溴化氢,证明此反应是取代反应。(6)
如何防止倒吸现象?答:用双球U形管或导管口贴近液面(不伸入)。苯的硝化反应(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的反应)1.药品:浓硝酸浓硫酸 苯
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温度计、试管、单孔橡皮塞3.
步骤:(1)
取一只大试管,加入1.5mL浓硝酸和2mL浓硫酸(浓硫酸倒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摇匀,冷却。(2)
在混合酸中慢慢滴加1mL苯,并不断摇动,使其混合均匀。(3) 然后将试管放在60℃的水浴中加热10min后,把混合物倒入另一只盛水的烧杯里。4.
反应原理:5.
现象: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可看到烧杯底部有黄色油状物生成,有苦杏仁味。6.
注意点:(1)
浓硫酸的作用:①催化剂
②脱水剂(2)
导气管的作用:冷凝回流挥发的苯以及浓硝酸,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导气管越长越好)(3)
为什么要水浴加热?(要控制在100℃以下,均可采用水浴加热。如果超过100 ℃,还可采用油浴 (0~300 ℃)、沙浴温度更高)答:①
易于控制温度,受热均匀。 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硝酸挥发、分解。②
防止苯的挥发。③
高于60℃会有较多副反应发生。如:苯和浓硫酸在75-80℃时会发生反应。(磺化反应)会生成间二硝基苯。(4)
为什么生成的硝基苯是黄色的?答:纯净的硝基苯应是无色的,而反应生成的硝基苯是混有混酸的粗硝基苯。怎样提纯?答:用5%NaOH溶液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然后用无水CaCl2干燥。最后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
范文三: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
浓硫酸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3.步骤:(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5)先撤导管,后熄灯。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5.收集气体方法:6.现象: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7.注意点:(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答: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在此反应中氧化乙醇,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3)迅速升温到170℃的原因(4)加入碎瓷片的目的(5)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的原因(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
(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某校化学研究小组,为了探讨实验室制乙烯过程中,制得的乙烯中混有酸性气体,同时验证乙烯与酸性的高锰酸钾反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化学探究实验。请你根据上述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的分析,在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乙烯中混有的酸性气体可能是
。(2)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3)为了验证上述酸性气体的可能存在,若C瓶中盛装的是氯化铁溶液,则B、D、E应分别盛装什么溶液?B
;(4)在上述实验中观察到C瓶的现象为
,并请你设计实验验证C中发生反应时,新生成的阴离子,要求写出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1) CO2、SO2(2) 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在瓶B、C、D、E、F中出现气泡,熄灭酒精灯,瓶B、C、D、E、F中导管液面上升,证明该装置不漏气。(3) 品红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4) 溶液由棕黄色逐渐变为清一色淡浅绿色;勖实验结束后C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范文四: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消去反应:从有机物分浓硫酸H ???H
?CH2 CH↑ 子中脱去小分子而生成 2O 2 + H170℃不饱和化合物OH
(分子内脱水)原料:无水乙醇、浓硫酸 (体积比:1:3)条件:加热到170℃浓硫酸的作用:
①作催化剂
②作脱水剂(消去反应)
③作吸水剂(吸水,使平衡 向右移动)副反应①:若加热到140℃浓硫酸CH3CH2 OH + HO CH2CH3
CH3CH2CH2CH3(乙醚) + H2O(分子间脱水,属于取代反应)副反应②:若加热温度过高?170℃(高温) C2H5OH + 6H2SO4(浓) ?????
2CO2↑+ 6SO2↑+ 9H2O↑ 注意点:1、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深入液面以下;2、要放入沸石或碎瓷片(多孔,防止暴沸);3、加热后溶液会变黑(碳化);4、生成的乙烯气体中含有杂质(SO2、CO2、乙醚、水蒸气)。除杂:主要是杂质是SO2、CO2,乙醚冷却后为液体,与水互溶;通入NaOH溶液除杂。 检验乙烯中是否混有SO2、CO2、水蒸气无水CuSO收集气体 浓硫酸 KMnO溶液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通入无水CuSO4(检验水蒸气) → 通入浓硫酸(去除水蒸气)→ 通入品红溶液(检验SO2) → 通入酸性KMnO4溶液(去除SO2) → 再通入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通入澄清石灰(检验CO2) 4 4
范文五: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一、 实验目的1.2.1.2. 掌握乙烯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掌握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 CH3-CH2-OHCH2=CH2↑+H2O,温度要迅速上二、 实验原理升到170℃,防止140℃时生成副产物乙醚,因为:3. CH3-CH2-OH+HO-CH2-CH3CH3-CH2-O-CH2-CH3+H2O。4. 该反应属于“液体+液体生成气体型”反应,两种液体混合后,装于圆底烧瓶中,加热要用到酒精灯,只有当温度计插入液面下,但不能接触瓶底,才能准确测出反应时反应液的温度,避免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产物的纯度。三、
药品及装置乙醇
、浓硫酸、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四、 实验装置图五、 实验步骤(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5)先撤导管,后熄灯。六、 注意事项1.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2.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3.现象: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注意点:(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答: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在此反应中氧化乙醇,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答:①催化剂
②脱水剂 (③吸水剂)(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答:防止溶液暴沸。(5)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答:因为在该反应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2H5OH + 2H2SO4(浓)C + 2H2SO4(浓)
2C+2SO2↑+2H2O ; CO2↑+2SO2↑+2H2O,由于有C、SO2的生成,故反应液变黑,还有刺激性气味产生。(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三、为什么收集乙烯用的是排水集气法?因为乙烯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相接近,而且乙烯又难溶于水,故采用该方法。例题1.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C和SO2。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以确定上述气体中含有C2H4和SO2。(1)试解释装置Ⅰ中反应液变黑的原因:________。并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Ⅱ、Ⅲ、Ⅳ、Ⅴ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Ⅱ____、Ⅲ____、Ⅳ____、Ⅴ____(请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A. 品红溶液
B. NaOH溶液C. 浓H2SO4
D. 酸性KMnO4溶液(3)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4)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5)使用装置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6)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在装置Ⅰ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装置Ⅰ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C2H5-OHCH2=CH2↑+H2O,C2H5OH+2H2SO4(浓) 2C+2SO2↑+2H2O;C +2H2SO4(浓) CO2↑+2SO2↑+2H2O,C2H4和SO2都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乙烯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不与品红溶液作用,利用NaOH溶液来除去SO2,用品红溶液是否褪色来检验SO2是否除尽。除尽SO2后,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来验证乙烯的存在。答案:(1)见解析 (2)A
(3)装置Ⅱ中品红溶液褪色 (4) 除去SO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检验
(5) 检验SO2是否除尽
(6)装置Ⅲ 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Ⅳ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实验室制备乙烯时,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必须正确处理,才会产生令人信服的实验效果。a.将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时,发现溶液变黑褐色。这主要是混合速度太快引起的。因浓硫酸被稀释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若得不到及时散发,会使溶液温度过高,引起:①酒精挥发过多,降低产生的量和速度;②引起酒精的过量炭化结焦,反应物大量损失,降低产气的量和速度;③引起反应的提前发生并损失大量的反应物,无法提供足量的气体供后续实验使用。b.反应装置产生的气体太少。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找到原因。①分析是否由于混合不当引起的。若是,则应重新按正确的操作要求配制。②看是否加入防沸剂。最好用河砂或碎瓷片。它不但能防暴沸,而且还做硫酸氢乙酯分解为乙烯的催化剂(乙醇与浓硫酸作用,先生成硫酸氢乙酯),加快了反应,有利于大量气体的溢出。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的是双孔塞密封不严或橡胶管破裂,造成气体大量流失。④看温度计的示数是否高于160℃,温度过低时只能产生少量杂气。正确的操作是加强热使温度迅速达到160℃以上,方可产生大量有用气体。c.产生大量使酸性KMnO4和Br水褪色的气体,能点燃,但火焰呈淡蓝色。 制取乙烯的几点注释:(1)浓H2SO4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加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受热暴沸。(2)浓H2SO4与乙醇按3∶1的体积比混合,浓H2SO4过量的原因是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3)温度要迅速上升至170 ℃,防止在140 ℃时生成副产物乙醚。 此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非消去反应。(4)制乙烯时反应溶液变黑的原因是乙醇与浓H2SO4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2H5OH+2 H2SO4(浓)→ 2C+2SO2↑+5H2O
[反应条件:加热] C+2 H2SO4(浓)→ CO2↑+2SO2↑+2H2O [反应条件:加热]所以,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还可能混有CO2、SO2等杂质气体。 乙烯的制备可以用卤代烷脱卤化氢和乙醇脱水的方法制取。实验室制取乙烯通常采用95%的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3),混合后在碎瓷片的存在下迅速加热到160 ℃~180 ℃制得。1.实验室为什么不采用氯乙烷脱氯化氢进行制备;2.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法制取乙烯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3.列举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法制取乙烯的不足之处;4.有人建议用浓磷酸代替浓硫酸与乙醇反应,结果发现按醇酸体积比为(1∶3)进行反应时,反应混合物在110 ℃已经沸腾,温度升到250 ℃以上仍没有乙烯产生。答案:1.氯乙烷沸点低,蒸汽有毒,应尽量防止吸入。2.催化剂和脱水机的作用3.产生乙烯的温度难控制,副反应多,产生的乙烯纯度低,产率低,耗时长且实验效果不理想,4.(1)磷酸中含水较多,乙醇沸点较低,整个反应混合物挥发性较强有关。(2)加入适量五氧化二磷固体。实验室制取乙烯后剩余药品的处理?因为有浓硫酸,在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答案,大致有这两个。1.倒入空的废液缸。2.倒入盛有水的塑料桶中。
范文六:第二节 乙烯3——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操作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温度计要插入反应混合液中 (B)圆底烧瓶中要放入少量碎瓷片 (C)圆底烧瓶中注入酒精和3mol/L H2SO4的体积比为1:3 (D) 反应完毕后先熄灭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管。2、通常情况下,乙烯是无色的稍有香甜气味的气体,但实验室制得的乙烯常有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乙烯中含有A二氧化碳
D乙醇 3、指出下列实验室制乙烯装置中的错误并进行更正说明 (1)(2)
(4)4、请用下列编号为①~④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 以验证实验室制乙烯时的混合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气。(1)用装置的编号表示其连接顺序(按气体产物从左到右的流向)
(2)装置⑤中的固体药品为
(3)装置①中的现象是
有用以验证的产物是验证现象是; 此时盛; 装置②中溴水的作气体的存在。装置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装置④中出现可以验证32.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生成少量的SO2,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SO2,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①
; ②; ③;④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装置①中的现象是。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 (5)、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第二节 乙烯3——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操作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温度计要插入反应混合液中 (B)圆底烧瓶中要放入少量碎瓷片 (C)圆底烧瓶中注入酒精和3mol/L H2SO4的体积比为1:3 (D) 反应完毕后先熄灭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管。2、通常情况下,乙烯是无色的稍有香甜气味的气体,但实验室制得的乙烯常有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乙烯中含有A二氧化碳
D乙醇 3、指出下列实验室制乙烯装置中的错误并进行更正说明 (1)(2)
(4)4、请用下列编号为①~④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 以验证实验室制乙烯时的混合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气。(1)用装置的编号表示其连接顺序(按气体产物从左到右的流向)
(2)装置⑤中的固体药品为
(3)装置①中的现象是
有用以验证的产物是验证现象是; 此时盛; 装置②中溴水的作气体的存在。装置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装置④中出现可以验证32.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生成少量的SO2,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SO2,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①
; ②; ③;④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装置①中的现象是。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 (5)、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范文七: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
乙醇、浓硫酸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实验室最好用煤气灯)、导管3. 实验步骤:1) 检验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微微加热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不下落)2) 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缓缓将15mL浓硫酸倒入5mL酒精中,由于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为了防止乙醇受热挥发,可以待冷却后分批将浓硫酸注入),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3) 加热(圆底烧瓶下垫石棉网),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由于会有副反应发生,会产生CO2、SO2等杂质气体,所以最好先将制得的气体通入10%NaOH溶液除杂)4) 生成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正常的实验现象是紫红色褪去)5) 先撤导管,后熄灯。(防止水倒吸使仪器破裂)4. 反应原理:CH3CH2OHCH2=CH2↑+H2O(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5. 收集气体方法(万一考理论):排水法收集(注:乙烯难溶于水,不能用排空气法,因为乙烯的式量为28,与空气式量29接近)6. 实验现象:圆底烧瓶中溶液变黑(变黑是由于乙醇氧化生成C,具体见后面);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7.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点:1) 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答:浓H2SO4在此反应中作催化剂与脱水剂的作用,浓H2SO4过量是为了促进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2) 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答:①催化剂
②脱水剂(③吸水剂)3) 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生成乙醚)4) 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答:因为反应液的温度较高,被加热的又是两种液体,所以加热时容易产生暴沸而造成危险,在反应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避免意外。5) 为什么温度计必须插入液面下?答: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CH3CH2OHCH2=CH2↑+H2O,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防止140℃时生成CH3CH2OCH2CH3+H2O。 副产物乙醚,因为:CH3CH2OH+HOCH2CH3该反应浓硫酸与乙醇混合后,装于圆底烧瓶中,加热要用到酒精灯,只有当温度计插入液面下,且不能接触瓶底,才能准确测出反应时反应液的温度,避免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产物的纯度。6) 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答:因为在该反应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C2H5OH + 2H2SO4(浓)C+ 2H2SO4(浓)还有刺激性气味产生。7) 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混有SO2②除去用NaOH溶液(吸收)+品红溶液(验证吸收完全,现象为品红不褪色) 2C+2SO2↑+2H2O ; CO2↑+2SO2↑+2H2O,由于有C、SO2的生成,故反应液变黑,
范文八: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
浓硫酸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 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 3.步骤:(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 (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 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 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 入液面以下)(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 变成乙烯。(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观察现象。(5)先撤导管,后熄灯。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 6.现象: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注意点:(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答: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在此反应中氧化乙醇,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答:①催化剂
②脱水剂 (③吸水剂) (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 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 答:防止溶液暴沸。(5)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 答:①②(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 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几个为什么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一、为什么温度计必须插入液面下?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 CH3-CH2-OH副产物乙醚,因为:CH3-CH2-OH+HO-CH2-CH3该反应属于“液体+液体生成气体型”反应,两种液体混合后,装于圆底烧瓶中,加热要用到酒精灯,只有当温度计插入液面下,但不能接触瓶底,才能准确测出反应时反应液的温度,避免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产物的纯度。CH3-CH2-O-CH2-CH3+H2O。CH2=CH2↑+H2O,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防止140℃时生成二、为什么在圆底烧瓶中要加少量碎瓷片?因为反应液的温度较高,被加热的又是两种液体,所以加热时容易产生暴沸而造成危险,在反应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避免意外。三、为什么收集乙烯用的是排水集气法?因为乙烯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相接近,而且乙烯又难溶于水,故采用该方法。四、为什么浓硫酸与乙醇的体积比按3:1混合?因为浓H2SO4在该反应中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起脱水作用,保持其过量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浓H2SO4保持较高的浓度,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五、为什么制取乙烯时反应液会变黑,还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因为在该反应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2H5OH + 2H2SO4(浓) C + 2H2SO4(浓)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例题1.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C和SO2。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以确定上述气体中含有C2H4和SO2。(1)试解释装置Ⅰ中反应液变黑的原因:________。并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Ⅱ、Ⅲ、Ⅳ、Ⅴ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Ⅱ____、Ⅲ____、Ⅳ____、Ⅴ____(请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 品红溶液
B. NaOH溶液
C. 浓H2SO4
D. 酸性KMnO4溶液2C+2SO2↑+2H2O ;CO2↑+2SO2↑+2H2O,由于有C、SO2的生成,故反应液变黑,还(3)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 (4)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5)使用装置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在装置Ⅰ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装置Ⅰ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C2H5-OHC +2H2SO4(浓)CH2=CH2↑+H2O,C2H5OH+2H2SO4(浓)2C+2SO2↑+2H2O;CO2↑+2SO2↑+2H2O,C2H4和SO2都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乙烯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不与品红溶液作用,利用NaOH溶液来除去SO2,用品红溶液是否褪色来检验SO2是否除尽。除尽SO2后,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来验证乙烯的存在。答案:(1)见解析 (2)A
(3)装置Ⅱ中品红溶液褪色 (4) 除去SO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检验
(5) 检验SO2是否除尽
(6)装置Ⅲ 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Ⅳ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实验室制备乙烯时,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必须正确处理,才会产生令人信服的实验效果。a.将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时,发现溶液变黑褐色。这主要是混合速度太快引起的。因浓硫酸被稀释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若得不到及时散发,会使溶液温度过高,引起:①酒精挥发过多,降低产生的量和速度;②引起酒精的过量炭化结焦,反应物大量损失,降低产气的量和速度;③引起反应的提前发生并损失大量的反应物,无法提供足量的气体供后续实验使用。b.反应装置产生的气体太少。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找到原因。①分析是否由于混合不当引起的。若是,则应重新按正确的操作要求配制。②看是否加入防沸剂。最好用河砂或碎瓷片。它不但能防暴沸,而且还做硫酸氢乙酯分解为乙烯的催化剂(乙醇与浓硫酸作用,先生成硫酸氢乙酯),加快了反应,有利于大量气体的溢出。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的是双孔塞密封不严或橡胶管破裂,造成气体大量流失。④看温度计的示数是否高于160℃,温度过低时只能产生少量杂气。正确的操作是加强热使温度迅速达到160℃以上,方可产生大量有用气体。c.产生大量使酸性KMnO4和Br水褪色的气体,能点燃,但火焰呈淡蓝色。制取乙烯的几点注释:(1)浓H2SO4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加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受热暴沸。(2)浓H2SO4与乙醇按3∶1的体积比混合,浓H2SO4过量的原因是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3)温度要迅速上升至170 ℃,防止在140 ℃时生成副产物乙醚。 此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非消去反应。(4)制乙烯时反应溶液变黑的原因是乙醇与浓H2SO4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2H5OH+2H2SO4(浓)→ 2C+2SO2↑+5H2O
[反应条件:加热] C+2H2SO4(浓)→ CO2↑+2SO2↑+2H2O [反应条件:加热] 所以,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还可能混有CO2、SO2等杂质气体。乙烯的制备可以用卤代烷脱卤化氢和乙醇脱水的方法制取。实验室制取乙烯通常采用95%的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3),混合后在碎瓷片的存在下迅速加热到160 ℃~180 ℃制得。1.实验室为什么不采用氯乙烷脱氯化氢进行制备;2.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法制取乙烯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3.列举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法制取乙烯的不足之处;4.有人建议用浓磷酸代替浓硫酸与乙醇反应,结果发现按醇酸体积比为(1∶3)进行反应时,反应混合物在110 ℃已经沸腾,温度升到250 ℃以上仍没有乙烯产生。 答案:1.氯乙烷沸点低,蒸汽有毒,应尽量防止吸入。 2.催化剂和脱水机的作用3.产生乙烯的温度难控制,副反应多,产生的乙烯纯度低,产率低,耗时长且实验效果不理想,4.(1)磷酸中含水较多,乙醇沸点较低,整个反应混合物挥发性较强有关。 (2)加入适量五氧化二磷固体。[参考资料]实验室新法制取乙烯 一、实验步骤取一支大试管,加入1g五氧化二磷(粉末或已吸水呈粘稠状的都可以),沿试管内壁慢慢地加入约5mL乙醇,再往试管加入几粒碎玻片,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给反应混合物加热,片刻后,就产生大量乙烯气体。把气体通入溴水,红棕色溴水很快褪色,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点燃产生的气体。能平稳燃烧,火焰高达8cm。二、五氧化二磷的作用五氧化二磷吸水后,生成磷酸作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三、讨论1.用HPO作催化剂乙醇脱水制乙烯,反应温度要求不高 2.产生乙烯气体多,点燃能平稳燃烧。 3.可以避免部分乙醇被炭化变黑。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实验的不足之处: 1.产生乙烯的温度难控制用95%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时,只有温度在170时才有乙烯产生,实际上,若控制反应温度在170-174的范围内反应产生气体的速度较慢,难于在几分钟之内收集一瓶乙烯和做乙烯的其他性质实验。若要比较快地得到较多的乙烯气体,则温度要达到177左右,而此温度难以控制,稍不注意使温度急剧上升而超过180,这样会发生严重的炭化现象使炭渣附于瓶壁难以清洗。 2.副反应多,产生的乙烯纯度低,产率低。。浓硫酸比热高,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到170,在140时发生副反应产生乙醚,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伴随乙醇的炭化产生大量的SO2,CO2,H2O, SO2的产生不仅影响乙烯的纯度,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而且还污染环境,有碍健康。3.实验耗时长而且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如果加热温度超过180,浓硫酸氧化有机物产生的SO2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到实验后期产生乙烯气量不多,导致火焰小,不明亮,看不到明显的黑烟,并且气流不稳定,容易产生倒吸,反应时间过长,一般从加热混合液到性质实验需要花13分钟。 实验的改进意见:浓磷酸作催化剂,五氧化二磷作脱水剂进行乙烯的制备。此反应的优点是1.反应温度宽(125-160),只要在125以上便开始产生乙烯,只有轻微的炭化,提高了乙醇的利用率,实验仪器易于清洗无污染,无难闻的气体。2.副反应少演示效果好3.此方法产生的乙烯纯度高,不含乙醚,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自始至终保持乙烯平稳产生。不引起倒吸。乙烯的生成量大,火焰长达16厘米,保持1分钟所以演示效果好3.实验耗时短,节省时间34实验室制取乙烯后剩余药品的处理?因为有浓硫酸,在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答案,大致有这两个。1.倒入空的废液缸。 2.倒入盛有水的塑料桶中。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一般是在加热条件下,用浓硫酸使乙醇脱水制取。其中浓硫酸起脱水剂和催化剂作用。在约140℃时,乙醇脱水生成乙醚(C2H5)2O;在约170℃时,生成乙烯。CH3CH2OH=C2H4+H2O这是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而生成物不同的典型例之一。实验装置如图。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在烧瓶中加入10毫升乙醇,然后分批缓缓加入浓硫酸共约30毫升。在乙醇中加入浓硫酸时,由于发生化学作用而放大量热,要冷却后再继续加浓硫酸,防止乙醇大量气化。再向烧瓶里加入几片碎瓷片。为了控制混合液受热温度在170℃左右,须把温度计的水银球浸入混合液中。加热时,要使混合液的温度迅速越过140℃温度区,这样,可以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混合液的温度达到170℃时,即有乙烯产生。在加热过程中,混合液的颜色会逐渐变棕色以至棕黑色。这是由于乙醇部分发生碳化的结果。在170℃时,生成的气体并非纯净的乙烯,其中常杂有少量SO2。由于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除使乙醇发生脱水反应外,还会使乙醇(或其它生成物)发生氧化反应,浓硫酸还原产生SO2。要获得较纯净的乙烯,可以把由烧瓶出来的气体先经10%NaOH溶液洗气,然后再收集。乙烯难熔于水,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收满乙烯的集气瓶,盖好毛玻璃片后倒放在实验桌上。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防止因烧瓶冷却使水倒吸。实验后,应待烧瓶里的残粥状黑色混合物以及温度计冷却后再清洗。
为什么两者体积比为1:3?1:3是一个经验值,就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从1:1.00001开始试到1:5.99999发现1:3附近的时候效果最好。浓硫酸是可以使乙醇碳化的,所以在实验的时候会发生副反应(脱水),溶液会变棕,然后变黑。所以矛盾就在这儿,如果浓硫酸的比例太小,使乙醇消去水的性质不明显(已经被乙醇稀释了),但是如果浓硫酸太多的时候,就会发生碳化,因此在反复试验之后,就有了1:3这个比例。 注意事项如下:① 烧瓶、导气管等仪器,要在加入药品之前先检验其气密性,气密性合格的仪器才能使用。② 实验中所用的药品之一是浓硫酸,其作用是酒精分解的催化剂和脱水剂,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脱水性,硫酸要用98%的浓硫酸,酒精要用无水酒精,浓硫酸和无水酒精的体积比以 为宜。③ 将浓硫酸与无水酒精混合时,要遵循浓硫酸稀释的原理,按浓硫酸溶于水的操作方法混合无水酒精和浓硫酸,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无水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不规范的操作或错误的操作,都可能导致热的、有强腐蚀性的液体飞溅,酿成人被灼伤等不良事故。④ 由于反应物都是液体而无固体,所以要向烧瓶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剧烈跳动。⑤ 烧瓶的耐热性较差,直接接触火焰时易炸裂,一旦烧瓶炸裂,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溢漏的不良后果是严重的。因此,烧瓶要垫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⑥ 在无水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中生成乙烯气体的适宜温度是170℃左右。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⑦ 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⑧ 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
范文九:有机化学中实验问题的剖析目标一、复习典型有机物制备实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
浓硫酸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3.步骤:(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5)先撤导管,后熄灯。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CH3-CH2-OHCH2=CH2↑+H2O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6.现象: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注意点:(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答:因为浓H2SO4在该反应中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起脱水作用,保持其过量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浓H2SO4保持较高的浓度,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答:①催化剂
②脱水剂 (③吸水剂)(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 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CH3-CH2-OH+HO-CH2-CH3CH3-CH2-O-CH2-CH3+H2O。(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答:防止溶液暴沸。(5)为什么制取乙烯时反应液会变黑,还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答:因为在该反应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C2H5OH + 2H2SO4(浓)2C+2SO2↑+2H2O ;C + 2H2SO4(浓)CO2↑+2SO2↑+2H2O,由于有C、SO2的生成,故反应液变黑,还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
(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苯与液溴反应1. 药品:苯、液溴、铁粉、蒸馏水、AgNO3溶液 2.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锥形瓶、导管4.反应原理:5.现象:1)
液体轻微翻腾,有气体逸出;2)
烧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3) 锥形瓶中生成浅黄色沉淀。 6.注意点:(1)反应用的是液溴,而不是溴水。(2)制溴苯反应中,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2Fe+3Br2=2FeBr3。 (3)跟瓶口垂直的长玻璃管兼起导气和冷凝的作用。(4)导管出口不能伸入水中,因HBr极易溶于水,要防止倒吸(5)导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HBr遇水蒸气所形成的。(6)烧瓶中生成的溴苯因溶入溴而显褐色。提纯的方法是:将溶有溴的溴苯倒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振荡,溴苯比水密度大,沉在下层,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溴苯。 Br2+2NaOH=NaBr+NaBrO+H2O (7)粗溴苯提纯后,可进一步精制,其方法是①水洗(除去可溶性杂质FeBr3等),②碱洗(除去Br2),③水洗(除去NaOH等),④干燥(除去H2O),⑤蒸馏(除去苯)。酯化反应1. 药品:乙酸、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2.
步骤:1、按照装置图连接仪器; 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的冰醋酸。用酒精灯小火加热试管3—5min; 3、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CH3COHCH3COC2H54.
反应原理+HOC2H5+H2O5.
现象: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6.
注意点:1、各试剂加入试管的次序能否颠倒?不能2、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吸水剂3.得到乙酸乙酯是否纯净,可能含哪些杂质?乙酸、乙醇4.饱和Na2CO3溶液有什么作用?① 中和乙酸;② 溶解乙醇;③ 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5. 为什么导管末端不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实验加热前应在反应的混合物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防止暴沸
装置中的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冷凝回流目标二、以课本实验为载体、拓展延伸实验。类型一、根据新信息反应设计烯烃的制备和提纯1、(13新课标卷26)1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时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 是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正确...答案标号)。A.圆底烧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41%
D.70%答案26.(13分)(1)直形冷凝管(2)防止暴沸;B(3)(4)检漏;上口倒出(5)干燥(或除水除醇) (6)CD(7)CO类型二、根据苯取代反应设计溴苯的制备和提纯(12新课标28)(14分)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1)在a中加入15 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①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②滤液依次用l0 mL水、8 mL l0%的NaOH溶液、10 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D.萃取(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D. 500 mL答案:解析:此题为基础题但是学生易出错。苯与液溴的实验产物为溴苯和HBr,HBr属于极易溶于水的。故有白雾。D装置的作用应该是吸收HBr和Br2这里学生易答成防止倒吸。(3)(4)很简单学生都熟悉。类型三、根据烯烃的加成反应设计二溴乙烷制备和提纯(12海南17).(9分)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水
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答案:(1)d (2)c (3)溴水完全褪色 (4)下 (5)b (6)蒸馏 (7)减少溴的挥发;1,2—二溴乙烷的熔点只有9℃,过度冷却会变成固体阻塞导管.类型四、根据酯化反应研究性质实验(07江苏18.)(12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浓H2SO4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等 (2)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成
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A.120℃,4h
B.80℃,2h
C.60℃,4h
D.40℃,3h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答案18.(12)分(1)增大乙醇的浓度 移去生成物(2)原料来不及反应就蒸出
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
冷凝效果不好,部分产物挥发了(任填两种)(3)产生大量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 部分原料炭化
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 催化效果不理想 (任填两种) (4)①C
②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
范文十:实验室制乙烯的发生装置和乙烯性质实验1.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装置如图,请回答:(1)烧瓶中是以浓硫酸和酒精按体积比
混合所得的混合液A.1∶3其反应类型是(3)烧瓶中除了浓硫酸和酒精外还需加入些
,其作用是(4)若将产生的乙烯通入含有溴水的洗气瓶中(假设乙烯中不含任何杂质),测得洗气瓶的质量增加了14克,写出洗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是
,被吸收的乙烯在标况下有⑸.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常因加热时局部温度过高而使反应生成副产物CO2、SO2、C等,能证明有上述副产物生成的现象是(
)A.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B.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加热后颜色逐渐发黑C. 生成的气体可使溴水褪色
D.生成的气体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B
(2)CH3浓H2SO4
C.任意比 (2)写出烧瓶中反应生成乙烯的方程式:
CH2=CH2↑+H2O
消去反应(3)瓷碎片
防止剧烈跳动(或暴沸)(4)CH2=CH2+Br2→CH2Br-CH2Br
11.22.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装置如右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烧瓶中放入酒精和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为避免混合液暴沸,常放入少量
。加热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
时就有乙烯生成。(2)实验室制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类型属于
。在这个反应中,浓硫酸所起到的作用是
。3.右图是实验室制乙烯的发生装置和乙烯性质实验,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1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在②中放入几块碎磁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收集乙烯气体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溴的CCl4 溶液 ① 图1
图2 ⑷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乙烯(如图2),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答案(1)温度计
(2) CH3CH2 OH→H2O +C2H4↑
(3)排空气法(4)加成
CH2==CH2 +Br2→Br CH2CH2 Br
溶液褪色4.实验室制取乙烯和乙烯性质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2)制取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①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4)将C2H4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的颜色会
。5.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装置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
。(2)A中加入的两种试剂是
。(3)反应温度应控制在
(填序号)。① 140℃
② 170℃(4)收集乙烯的方法是
。6.现有下列气体发生装置:A.
D.(1)可用来制备氯气的是(2)可用来制备乙烯气体的是(3)可用来制备氨气的是(3)可用来制备氢气的是。7. 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常伴有少量SO2等杂质气体生成。现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较纯净的乙烯,并检验乙烯的化学性质。请回答:(1)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可检验后续装置中是否发生堵塞。若发生堵塞,则B中的现象为
。(3)装置C、D中所盛试剂的作用依次是
。(4)根据装置E中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乙烯是否具有不饱和性。下列反应能说明乙烯具有不饱和性的是
(填序号)。①水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消去反应
⑤酯化反应浓硫酸170℃ CH2=CH2↑+H2O
(2)集气瓶中水面下降,长颈漏斗中 水面上升
(3)除去SO2等杂质气体,检验SO2是否除净
(4)② ③
……… (1)CH3CH2OH
7、某校化学研究小组,为了探讨实验室制乙烯过程中,制得的乙烯中混有酸性气体,同时验证乙烯与酸性的高锰酸钾反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化学探究实验。请你根据上述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你的分析,在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乙烯中混有的酸性气体可能是
。(2)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3)为了验证上述酸性气体的可能存在,若C瓶中盛装的是氯化铁溶液,则B、D、E应分别盛装什么溶液?B
;(4)在上述实验中观察到C瓶的现象为
,并请你设计实验验证C中发生反应时,新生成的阴离子,要求写出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1) CO2、SO2(2) 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在瓶B、C、D、E、F中出现气泡,熄灭酒精灯,瓶B、C、D、E、F中导管液面上升,证明该装置不漏气。(3) 品红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4) 溶液由棕黄色逐渐变为清一色淡浅绿色;勖实验结束后C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8.在实验室里制取乙烯时,常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副反应,部分乙醇跟浓H2SO4反应生成SO2,CO2,水蒸气和炭黑。(1)用编号为①→④ 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诀上述反应混合气体中含CO2,SO2和水蒸气。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璄流向):(2)实验的装置①中A瓶的现象是_____
___3结论?______
__ 。B瓶中的现象是___
_____;B瓶溶液作用为_____
___。若C瓶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可得到结论为_____
___。(3)装置 ③中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
____以验证混合气体中有________。装置②中盛的溶液是_____
___以验证混合气体中有________。(4)简述装置①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____
_。9.实验室制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副反应,部分乙醇跟浓硫酸反应生成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水蒸气。(1)写出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图装置④烧瓶中所装物质的加入顺序是
。(3)用下图编号①~④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混合气体中含有CO2、SO2和H2O(气)。用装置的编号表示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向右的流向):。A品红溶液
C品红溶液①
④(4)实验时装置①中A瓶的现象
;B瓶溶液的作用
;若C瓶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可得出结论
。(5)装置③中加的固体药品是
,以验证混合气体中有
。(6)装置②中盛的溶液是
,以验证混合气体中有
。(7)简述装置①在整套装置中应处的位置及理由
。实验室制取乙炔1.右图为实验室制取乙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2)写出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放出的乙炔经可观察到乙炔燃烧的火焰比乙烯燃烧的火焰
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
的缘故。(4)把纯净的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右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1)图中,A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炔发生了反应。(3)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
_ ,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
。⑴ A管的作用是调节水面的高度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2分),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3分)。⑵乙炔通入KMnO42分), 乙炔发生了
反应(1分)。⑶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溴的CCl溶液褪色
(2分), 乙炔发生了
反应(1分)。⑷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检查乙炔的纯度 ,(1分)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蒸馏水制取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