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巨婴国 mobi》,对现在90%的人是巨婴有什么建议么

《巨婴国》
日 08:55:52 星期三  
1995年,作者在北大读心理学大二时立下心愿:我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此,踏上了探索之路。21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发出的大哉问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作者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
在本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作者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武志红,1974年生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硕士,资深心理咨询师,著有十多部心理学著作,一直致力于解读中国人的独特心理。
作 者:武志红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价 格:58.00元
编辑:黄晓强
浙新办[2004]42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号
临安市新闻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实名:临安网 临安新闻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巨婴国》作者:武志红
小说巨婴国简介:小说《巨婴国》武志红/著,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迄今为止的重要作品,作者思索21年,书写5年,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内容厚重、扎实、字字珠玑,走进当今社会人们的内心深处,跟每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休戚相关。以最大的真实、最深的洞见,细致入微地探讨中国式好人、控制狂、强迫症、被迫害妄想症、躁狂症、抑郁症、无安全感、公主病、玻璃心等种种心理问题的根源。毫不夸张地说,此书为每一位成年人的必读书。
◆书中含有多项内在婴儿觉察练习,具有超高实用性。作者用心声告诉每个人,拥抱内心被冷落的婴儿,活出更丰盛的人生。
1995年,作者在北大读心理学大二时立下心愿:我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此,踏上了探索之路。
21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发出的大哉问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作者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
在本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作者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本书以显微镜式的微细与精确呈现出了人性心理的角角落落,而作者优美的文笔、对痛苦的敏感及深深的关怀,又令本书散发出温暖的人性之光。作者用最大声来鼓励每个人看到自己内在的负面能量,活在流动之中,拥抱内心的婴儿,从而活出丰盛的自己。
通过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以转到《巨婴国》上一页或
《巨婴国》下一页,回车可返回《》目录
巨婴国 未分卷
【阅读提示】
①本小说作者:武志红的最新力作:巨婴国,88106网友提供上传!
②书友如发现本小说巨婴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或含有不健康和低俗内容,维护网络文明和谐发展需要您的帮助,请马上向网站举报
③武志红的小说巨婴国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有任何疑问,请直接联系作者。
④网友评论精选:巨婴国这本小说,开创了这类型小说的新思维,新流派,无论是文字的精炼,还是情节安排,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引人入胜,让读者有一种代入感,情节起迭,处处有伏笔,当你认为故事的结果是某个之后,却反其道而行,让我诧异无比,情不自禁的想看下去,为主人公时而担心,时而高兴,时而哀愁,时而兴奋,可以说,这本:巨婴国,是近来网络小说界中的精品,值得一看!
【书友阅读帮助】
键盘左移动上一页,键盘右移动下一页,回车回书目录。武志红:90%的成年人都是巨婴_参考网
武志红:90%的成年人都是巨婴
王皎1992年考入北大心理系,武志红就逐渐立下了这样的心愿,做一名心理医生,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和他早期的生活,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生在河北农村,我的爷爷奶奶是很‘奇葩的老人,大伯父早逝,大伯母被他们虐待而死,二伯父被送人,我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三,也是受尽折磨,他们只宠老四老五,也就是我的叔叔和姑姑。当时,我们整个家族都住在一片,我们家相对距离最远,距离他们200米。我上面还有哥哥姐姐,但在我出生那会,发生得最强烈的事情是,爷爷奶奶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广播,说我父母是不孝顺的孩子,那一年,我父亲的牙齿全掉了,我妈那会身体也非常差。所以那之后,我们就不太来往了。如再在一起生活,整个家庭都要完蛋了。直到我爷爷去世前,家人又重新恢复了联系,但你能感到里面的愤怒。”童年的经历,也使得武志红对孝道是抵触的,“因为这让我的父母都经历过痛苦。我前几年参加过一个心理学的课程,就是让我们想象成为父母,试着走进他们的身体,去感受他们,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30多岁的时候,居然想自杀,不想活了,我哥哥姐姐还遭受过爷爷奶奶的压制,所以他们的自我被撕碎被冲击地很厉害,我在生命早期没有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过,所以自我还得以保存。我出生前后,父母想要自杀的念头,对我这个灵魂有很深影响。好在父母是站在一起的,毕竟心理学上的共识就是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这也让我们的小家得以稳定。”武志红说,自己做心理医生的能力,与母亲从小对自己诉苦有关,他很容易和来访者链接得很深。在学问研究上,武志红说,自己喜欢科学的态度,但不喜欢科学主义,人性的研究不能做样本的简单量化。“我从大二就开始做心理热线,一直做到研究生一年级,后来在《广州日报》做心理专栏,收到过几万封读者来信。做心理医生之后,累积了300多个个案,有几十个是持续了三年以上的极深度的长程个案。有几万个故事,300多个深度故事,几十个极深度故事,而且我对所有的新闻热点都充满好奇,所以你能看到很多事件,我都在发声,很多问题都有共性。”比如,他提出的巨婴理论,他认为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他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有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他先形成了“中国式好人”的概念,也有如上对孝道的反思,但当巨婴的概念逐渐形成后,他发现,中国式好人和孝道的思考,都可以归到巨婴的系统思考上。“我们的文化强调——人活着都是为了别人。你会发现中国人活得很累,很压抑,所以我想真诚的说法是,99.99%的中国人都是巨婴,99.99%的中国人都需要找心理医生。在心理咨询中会强调,你要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认识自己需要毅力,你得愿意承认,我有问题,如果还活在原始自恋的状态,就不愿意承认这些,同时找了心理医生,也是让人承认,有人比我更高明。而且愿意让那个人更深入了解自己,这都是对自恋的颠覆。有些人觉得接受心理咨询的人只是在让心理医生陪自己聊天,其实不然,这是一个深度认识自己的过程。”武志红认为,在经典的中国式图景中,主角,都是像被抽掉了脊梁骨的人,比如岳敏君的作品,“我以前觉得很多当代艺术家都是审丑美学,后来逐渐发现了里面的意义——他的很多画都是闭着眼睛大笑的人,少数睁着眼睛的,眼中不是骷髅,就是魔鬼——我在咨询做到深处的时候,也能和来访者碰触到那种东西,所以说中国式好人是在抵御内心的恶魔。抽巴的人生,凝缩在抽巴的身体里,伴随一脸假笑,多么真实的写照。本我、自我、超我,这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放在国人身上,它可以具体表达为:全能自恋性的本我,绝对禁止性的超我和软塌塌的自我。全能自恋的本我,即我是神,世界应完全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绝对禁止性超我,即你的一切自发行为,都是不对的,两者冲突太猛,以至于作为协调者的自我没法协调,所以变得软塌塌的。”碰触内心的恐怖,武志红说自己曾是极其好脾气的人,偶尔失控,不爱人际交往。后来找他的心理医生做咨询,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惹的人,而且报复心很重,认识到这些之后,他的人际关系反而发生了改善,“反而容易控制内心的愤怒,我们需要把自己被压抑的那个活力,以人性的方式表达,这样它就是创造力,而不是以报复和破坏的方式展示。”武志红研究生毕业后,就给自己立了三个目标,很抽象。第一,和孤独达成一个默契,第二,在值得珍惜的人面前毫不犹豫地真诚,第三,在现世中疯狂穿行一遭。“本以为第三个不需要了,但从2014年开始,我不断踏足商业领域,见了商业领域的很多大牛,极大开阔了我的视野,并且,在做商业的过程中,也展开了我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让我对自己认识得更清楚。”近两年,他还准备构建一个全国性的心理咨询体系,同时也搭建一个移动互联的平台,2017年,打算做一个与大咖对话的节目,想和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不同牛人,探讨中国人的国民性,“也许是对我的观点的支持,也许是挑战,都没有关系。”他也说,一两年后,还是会继续回归写作,每两三年推出一本重量级的书,他想写一本很哲学的考试心理的书,也会有《巨婴国》的后续。还想写一本小说,写一个精神分析师穿越到宋朝,给岳飞做了一场深度的精神分析。“岳飞是我心目中的中华第一好男儿,他的冤案被我视为国人气质转变的一个里程碑,而我的各种梦中,也总有岳飞的影子在,所以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写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希望自己活得饱满而丰盛,会继续玩我的摄影,并到全世界到处走走,和自己心爱的人。”
武志红作品《巨婴国》大多数成年人,心理上是婴儿作者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 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在本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你就是答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要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愿我们每个人,能活出这种感觉。但怎样,才能活出这种感觉?自我实现、成为自己,这样的词汇听上去很美好,也因此深入人心。但我们必将深刻体验到,生命非常复杂,它总是如太极图一样给我们呈现非常矛盾的存在,黑与白并存,美好与暗黑并存,幸福与伤害并存,破碎与完整并存……生命从不会只给我们一个单纯的礼物,它总是要向我们展现完整的面向。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从自己的感觉出发,拥抱这份完整,更好地理解与悦纳自己。真实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身体知道答案》人们往往过于重视内心而忽略了身体,无意间做了心念的囚徒作者从一名心理学者的角度,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分析了身体与心灵、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指出了我们的心是如何构建了自己的世界的。我们身体的很多反应,其实都是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的,因而作者提倡回归身体,将身体与心灵链接起来,“成为真实的你自己”,做到这一点后,你将发现,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梦知道答案》梦是另一个自己梦是人类潜意识的表露,是人类情感、意念、欲求等内心活动的特殊表现形式。本书通过详尽的分析,帮你揭开潜意识中你所不知道的秘密。为什么我们会做各种奇怪的梦?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但梦很可能直接透露给我们答案。如果我们忽视梦的存在或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梦的深沉意义,我们也就失去了聆听自己内心声音的机会。梦是另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好好谈谈心吧。武志红老师说:你的解梦者,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为何家会伤人》家是港湾,爱是退路,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号称中国式家庭问题第1书,细致入微地揭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用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你的心,帮助为家所困的人们重新找到自由与幸福。如何明确家庭关系、家庭责任,认清病态家庭的前因后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本书为你娓娓道来,读者称本书为“极具思想性的家庭关系指导书”“内心成长的一本好书,和谐家庭的圣经”。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爱与自由是父母能给孩子的礼物。《为何爱会伤人》童年所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将在爱情中找回来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爱情的知识,多数其实是关于迷恋的。迷恋的爱,是虚假的你与幻想中的对象之恋爱。因而,我们发展出种种爱情的病来。《为何爱会伤人》,提出从“认识自己内心”的角度来看待爱情。爱情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对方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内心出了偏差。爱情是一个轮回,在爱情中,我们想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我们在童年所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将在爱情中找回来,童年时与异性父母的关系也决定了我们与爱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与爱人的关系,也要关注与孩子的关系,因为我们如何对孩子,将决定孩子的爱情结果。中国人集体停留在婴儿期Q: 什么是巨婴?谁是巨婴?A: 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和年龄上,是大人了,但心理与内在,却还是婴儿的发展水平。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一个概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一岁前的婴儿处于口欲期,他不仅好吃,而且用嘴来探索世界,他对任何一个事物好奇时,会用嘴去感受它。作为举世闻名的好吃国度,我们自然会推理到,中国社会集体上是处于口欲期,也即集体上是一个婴儿的国度,在一岁前—— 这在中国的精神分析界是被公认的。而我更激进一点,认为中国社会集体上没超过六个月大。六个月前的婴儿,处于一个特别的共生阶段:这时的婴儿会觉得,他和妈妈是一体的,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甚至是,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这种共生心理,其实是中国式的集体主义的源头,我们的大家庭,天下大同,追求某种程度的思想统一,在我看来,都来自婴儿的这种共生心理。婴儿还有另一个重要心理:全能自恋。即婴儿觉得,他一动念头,世界就该围绕着他的意志运转。全能自恋是婴儿和巨婴的最集中心理特点,可以说,我们社会的多数典型现象,都可以用全能自恋来解释。共生和全能自恋结合在一起,就成了这种可怕的玩意:我必须和你共生在一起,我不能独自生存,而你必须听我的。这就构成了共生绞杀,共生绞杀在一切中国式关系中都可以看到,譬如孝顺:父母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孩子必须听父母的。在婴儿身上,追求共生与全能自恋还不会构成问题,因为婴儿没有力量,而在巨婴身上,共生绞杀就会构成各种严重问题。Q: 您自己是否也是巨婴?A: 《巨婴国》是在解读中国人的国民性,我们社会多数人都是巨婴,也包括我自己。同时,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中国社会的绝大多数现象都可以用巨婴论去解释,它至少比利益论要靠谱。譬如说现在屡屡爆出这样的新闻:老人倒地,有人去扶助,结果老人却说,我就是你撞倒的。这种新闻,我们习惯上的解释是:这些老人人品太坏了,他们担心自己的医药费无处着落,或者就是想讹诈别人的钱,所以才会这么做,概括成一句即“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但如果用巨婴论来解释,就更准确,这些老人是巨婴,巨婴不能为自己的失控负责,他们发生失控后一定要找一个人去怪罪,用怪罪对方的方式,为自己的失控找到原因,也找到归罪对象。
还譬如洪秀全,就是在仕途屡屡受挫后,精神分裂进入幻觉和妄想状态,而觉得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再如黄巢,也是科举不利,而发誓要成为皇帝。皇帝就是全能自恋被充分满足的人,他一发号施令,整个世界就要围着他的意志运转。皇帝梦,则是充斥在多数国人心中。准确来说,中国的男人多有一个皇帝梦,而中国女人则多有皇太后梦——嫁给皇帝再生一个太子登上龙位,通过控制这个儿皇帝而控制世界。影视中的乾隆戏受欢迎,是因为在讲皇帝梦,而《甄嬛传》《芈月传》等受欢迎则是在讲皇太后梦。所以我们文化中,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名人,都极容易是巨婴。我也不例外。孤独,常常意味着干瘪的生命Q:如果绝大多数成人都是巨婴,又该如何塑造环境,让他们长大?A:有一个不报复的养育者,可以培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已经准备好接受我的本能喷涌而出。这是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对养育婴儿的一个概括性描绘。即,养育者要允许婴儿充分表达他的活力,而这常常被表现为攻击性。所以,调皮的熊孩子,比太懂事即压抑的孩子心理健康水准要高。要培养这样的孩子,需要两点,第一,爱,即婴儿的物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要得到回应和满足。第二,自由,婴儿在伸展他的攻击性时不被报复。如果婴儿持续地和一个养育者建立这样的关系,那么,婴儿的生命就与这个养育者的生命之间,产生了完整的链接感,这时他就变得既能享受孤独,也能与别人亲密相处。我们国家的父母,尽管总是夸赞自己说太溺爱孩子了,但以业内观察,我们国家的养育者面对婴儿时,常是各种忽略加惩罚报复,能与婴儿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养育者并不多。可以说,这是一切问题的源头。成年人之所以是巨婴,一个原因是,希望能有机会,再退行到婴儿状态,被好好满足。那该怎么疗愈呢?最简单的答案是,走出或孤独、或自我的状态,与另一个生命与社会建立起有充分链接的关系。一旦实现了这一点,意味着各种问题都得到了改善。其中有各种心理阻碍,这些阻碍都可以概括成这样的逻辑:婴儿向外界表达出一个渴望,当渴望受阻后,会产生失望、悲伤、愤怒乃至怨恨,然后害怕自己的愤怒与怨恨,于是用各种方式去处理它们,譬如,变成压抑的好人。我们需要去认识并化解这些阻碍,看到失望、悲伤、愤怒与怨恨,是渴望受阻后的各种变化。理解这些变化,让这些体验流动,最终重新可以对这个世界发出自己坚韧的渴望,持续地发出渴望,这样才有可能,与他人乃至世界建立起链接感来。成熟,经常被与独立、孤独联系在一起,但其实成熟的心智,是建立在饱满的关系之上。孤独,常常意味着干瘪的生命。守住界限,不再做滥好人Q:如何与巨婴相处?A:第一个关键是,懂得界限,即,你是你我是我,特别是,每个人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守住界限,是国人复杂的关系中第一难点,也是第一要素。那些不太重要的关系,如朋友、同事与同乡等,要守住界限。那些很重要但是不是必须住在一起的关系,也要学习守住界限。譬如最好不要是大家庭住在一起,已成家的孩子,如无非如此不可的必要,不要和父母等老人住在一个屋檐下。我见过的离婚案,六成是因为老人进入小家庭后想当家作主或争风吃醋而引起的。在最亲密的关系如夫妻关系中,要懂得这个基本——谁的感受谁负责。在人际关系中,亲密,很重要;界限,同等重要。中国家庭中,太多吞没,太强调做好人,也太强调晚辈要听话。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心理就会出问题。要知道,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一个常见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中的好人。第二个关键是,必须懂得:没有谁非得要听你的。你必须听我的按照我的来,是各种关系的头号杀手。如果在重要关系中有人有强烈的全能自恋,那该怎么办?有时一个提醒就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告诉对方:你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我听你的。关键的时候,就需要愤怒还击对方,我不是你自身的一部分,我不会按照你希望的去做。第三个关键,则是与你珍惜的巨婴,建立起饱满的关系,当你们有了深度链接后,共生和全能自恋,会消退大半。孝道是人性的逆转Q: 您认为孝道是反人性的?A: 孝道不是孝顺。孝顺,是被后人给曲解了。但孝的本义就是顺。孝字拆开来,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字源的意思是子承老。这个字,讲的是老和子共生在一起。但除了6个月前的共生属于正常外,以后的共生都是病态共生。而我们一直以来都是病态共生。本来母婴共同体的共生,是母亲要顺着婴儿的意志,因为婴儿没有能力解决他自己的需求,而在中国式的亲子共生中,是要孩子顺着父母的意志。所以说,孝道是人性的逆转。孝道的根本,即成年人都是巨婴,得找人共生,还有强烈的全能自恋。希望有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运转。孩子向父母磕头,这意味着,孩子不能有人格尊严,而这也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图景——强者打弱者耳光,而弱者向强者磕头。从这个视角看,当我们把孩子孝顺父母视为必需的道德后,也意味着我们将关系的不平等视为了必然,它是所有不平等关系的源头。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46期
北京青年周刊的其它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婴国 mob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