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它的价电子层层数和最外层价电子层数有关吗?是价电子层层数决定性更大还是最外层价电子层数?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元素周期表的氧化性我从网上看到这样的结论:首先得明确元素金属性即为元素还原性,非金属性即为氧化性 这可以根据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的比值来做判断! 当比值小于1时,则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像Na)且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等于1时,该元素仍为金属元素(像Al)但具有两性(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 大于1时,那么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O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的比值(6/2=3)大于Cl的(7/3),所以O的非金属性强于Cl的. 即O的氧化性强于Cl的.请问: 这种小方法是否可行
是否能推广到 整个周期表 当中?
首先,“元素金属性即为元素还原性,非金属性即为氧化性”说不通,是指元素原子还是单质的氧化/还原性?比如N和N2的性质有显著差别。看样子是指原子。那样还不如直接比较电负性,起码有现成的数据,而参与反应的单质不一定能表现原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其次,“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的比值来做判断”大概漏了“原子”两字。LZ说的方法仅对某些主族元素适用。对副族、0族、Ⅷ族元素不适用,因此不能推广至整个周期表。
为您推荐:
看金属与非金属分解线 满足的
非金属性即为氧化性,这句话就有问题。
非金属性的比较应该基于电子亲合能数据判断,通常我们说的是电负性的强弱,这实际上说是电负性的强弱是不准确的,电负性包括电子亲合能和电离能,起决定作用的是电子亲合能。一般情况下,非金属性越强,①它与氢气化合时越容易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③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④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如酸性:氢氟酸...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1),最外层电子数为(2n-1).下列有..
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1),最外层电子数为(2n-1).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元素X&可能是金属元素 ②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极易溶于水 ③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④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分子间一定不能形成氢键.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可知,2n-1≤8,则n≤4.5,讨论:n=1,电子层数为1-1=0,不符合题意;n=2,电子层数为2-1=1,最外层电子数为2×2-1=3,不存在;n=3时,电子层数为3-1=2,最外层电子数为2×3-1=5,为N元素;n=4时,电子层数为4-1=3,最外层电子数为2×4-1=7,为Cl元素.①X为N或Cl,故①错误;②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或氯化氢,都极易溶于水,故②正确;③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硝酸或高氯酸,为强酸,故③正确;④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④错误.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1),最外层电子数为(2n-1).下列有..”主要考查你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因而分布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内做高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
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存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或K、L、 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对元素的化学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得失电子能力)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 2),已达稳定结构,既不易失电子也小易得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其单质表现还原性。 (3)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获得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其单质多表现氧化性。 2.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显正价还是显负价及其数值大小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其一般规律可归纳如下表: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超过2个,L层为次外层时不超过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4)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K层,当K层排满后,冉排L层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层数相同而位置不同的电子层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小一定相同,如N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N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而不是32个电子(2×42=32)。
发现相似题
与“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1),最外层电子数为(2n-1).下列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583578499137998140160189355139679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最外层电子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最外层电子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 质子 中子 与元素性质 元素种类什么的之间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与什么有关 电子层数 得电子 失电子 稳定结构 特别是元素周期 族之间的规律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 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质子数中子数关系 就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化学课本p45~48页的整理 p45~46页 几乎不怎么懂
°爆儿°摃
最外层电子也就是核外电子,核外电子和谁都没关不过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层数与原子的质子数有关,这是要背的至于失电子,得电子是关于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离子是当最外层电子失去了,或得到了来决定的,失去的叫阳离子,大部分为金属元素(也就是带“金”字旁的文字),得到的叫阴离子,大部分为非金属元素.稳定结构是说最外层是8的,因为最外层电子数规定不能超过8.打比方铝原子,它质子数是13,第一层为2,第二层为8,第三层自然就是3,他是金属元素,所以失电子,最外层丢掉,就剩8而八最外层最多是8,所以他就成了稳定结构.族是竖着的,没什么规律,不过最后一族都是稀有气体只要是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是同种元素至于原子质量不用特意记,高考,中考都会给你写上的你应该记一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于中子没关系,地点都没有不过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这是可以推出来的加油学!我也是初三的呦,不过我是新疆的,人教版,不过不用担心,知识是一样的努力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 约等于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与 1.66乘十的负27次方 的比值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与中子数不是质子与中子的质量,而是它们的相对质量。 原子质量指的是1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也可以叫原子的绝对质量。按照国际单位制的规定,质量单位是“千克”。例如: l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 1个铁原...
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的最大正价(除了F之外,F氧化性最强,不显正价)
用8减去最外层电子数得到的是最小负价
电子层数=周期数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
金属元素周期越大还原性越好
非金属元素周期越大,非金属性(氧化性越强,电负性越强)!
原子质量的近似值=质子+中子...
扫描下载二维码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4025381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更新日期: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和W的原子序数相差8,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Z、W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B.元素Z、M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M的差D.元素X和Y形成的化合物只有一种
难易度:中等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因而分布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内做高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
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存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或K、L、 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对元素的化学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得失电子能力)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 2),已达稳定结构,既不易失电子也小易得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其单质表现还原性。 (3)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获得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其单质多表现氧化性。 2.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显正价还是显负价及其数值大小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其一般规律可归纳如下表: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超过2个,L层为次外层时不超过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4)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K层,当K层排满后,冉排L层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层数相同而位置不同的电子层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小一定相同,如N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N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而不是32个电子(2×42=32)。
相关试题推荐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