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好这篇高一材料作文怎么写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材料作文怎样写好?给出一段材料,你是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好
材料作文的话 还是议论文好写 记叙文需要一定的功底和文笔要好 所以写得好会很高分议论文只要抓住其中一点就好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审题,明确材料中心,一般是最后一句比较有哲理的为切入点2。立意,可以从正面,也可以另辟蹊径,重要的是要合乎当代价值导向3。议论文就可以找素材支持论点了,记叙文比较难把握,就不说了4。拟开头,要点明观点5。论据之间的衔接也很重要,过渡,递进式、并列式、转折式6。结尾最好和开头、标题照应,有种回环美。PS:重要的是 多接触素材、时事,培养...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这篇材料作文该怎么写公鸡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了个不亦乐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它来填饱肚子.咱们庭院里的鸡鸭羊猪,都喜欢吃麦粒,要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类去把它当作宝贝吧!”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1.珍珠可贵但对公鸡来说并无价值,当珍珠处于不同的状况时有不同的价值.对于人来说应【找准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更有价值2.【学会选择】,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选择做珍珠也可以选择做麦粒,但要让自己更有价值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材料作文怎么写 【范文十篇】
材料作文怎么写
范文一:摘 要:近年来,在中考、高考中时常见到材料作文的身影。有些学生吃不透材料的含义,最终导致失分较多。因此,就材料作文的审题构思谈了看法。   关键词:材料作文;角度;中心   近年来,材料作文时常出现在中考、高考中。有些学生吃不透材料的含义,难以掌握写作的重心,对材料不能充分地理解,最终导致离题或偏题。通过近些年的调查了解,笔者就材料作文的审题构思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全面提取材料的要点   1.整体扫描   当我们一看到作文题时,不要急于下判断,要把材料连同要求整体地扫描一次。其目的在于不遗漏材料和要求中的任何一项,从而准确地把握住材料的内容及形式方面的限制,获取一个完整的印象。例如:“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我乡,我乡文章数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就此人的论证方法发表意见,写一篇议论文。”   对这则材料,审题时如不从整体上把握,忽略了“就此人的论证方法发表意见”,就会写成反对骄傲自满的文章,结果会糊里糊涂地跑题,写完了还发现不了问题,从而造成考场作文的失误。   2.逐句研读   材料作文是阅读与写作、理解与表达的结合,只有读得懂,才能写得好,研读应该逐字逐句去读,从每个字词、每个句子到句子间的联系,乃至全文内容,要几经反复,才能把握其精神实质。例如: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树皮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请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   怎样去具体描写呢?我们就要逐句研读了。老树皮的爆裂声是“细微而清晰的”,这就规定了这个环境必须是静谧的;新树皮“露出鲜嫩”的颜色又需是有月光的;女儿、儿子的话是赞叹,就必须用抒情的笔调,饱蘸感情,写出新老树皮的崇高精神;父亲的话“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很明显,省略的话应该是对女儿、儿子语言的总结,又必须由树皮引向“人世间”,与现实人生相联系。   总之,整体扫描是前提,逐句研读是基础,只有从此出发,才能全面提取材料的要点。   二、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   1.掌握确认材料多角度的要领   要达到最佳角度,首先掌握确认材料多角度的要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例如: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审视薛潭的角度可立论――学无止境,自满是学习的敌人;从审视秦青的角度可立论――言教不如身教,或者教者贵在启发诱导。   2.掌握选择最佳角度的要领   一则材料往往可从多角度看问题,但不一定每一角度都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哪个才算最佳角度呢?我认为,“写作要求”里限定的、“有话可说”的、能看到事物间关系的、能触及材料核心的又具有新颖性的角度是最佳角度。   三、确定明确的中心   材料作文有多种形式,而不同的形式又有不同的确立中心的方法,我们要快速为这类作文确立明确的中心,就需要根据不同形式采用相应的措施。   1.因果推论法   很多材料都是叙事性的,既然是叙事,事件必有经过和结果,而每个结果的形式都有它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便是文章要确定的“中心”。例如:   老鼠是令人厌恶的家伙,可是因为它身体小,嗅觉敏锐,动作灵活,上蹿下跳如履平地,人们就可以训练它代替警犬做侦察工作。经过专门训练的老鼠叫“警鼠”,它能在机场或飞机上检查旅行者的包裹是否藏有违禁品。   这则材料的要素是:有害老鼠―有自身优势―专门训练―能有益工作。   联系社会生活,它的对应点是:有害犯人―也有所长―经过改造―能做有益工作。或:有害“三废”―含有利分子―经过提炼―成为对人有益的物体。   经过对应,我们就明白“变害为利”是这则材料的内核,就能从一个小的事实反映大的主题。   2.比较异同   面对组合材料,必须先将它们进行对照比较,提取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将异同点加以综合,就可得出要确立的“中心”。例如:   (1)南宋爱国名将文天祥考中状元,出任后有所建树。   (2)南开大学创办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少年时代以第一名考入北洋水师学堂。   (3)著名话剧导演黄佐临,年轻时考试竟得28分。   (4)明朝医学家李时珍三次落榜,后弃文从医,写出了《本草纲目》。   (5)北京外国语学院冯大兴,求学期间为尖子学生,后来竟成了盗窃杀人犯。   这五则材料,通过对照比较,其相同点是分数、品德、成就;不相同的是有的人分数高、品德好、贡献大,有的人分数低、品德好、贡献大,有的人分数高、品德坏、危害人。结论:品德好坏是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主要条件,因此“重视品德培养,不能片面追求分数”是这则材料的中心。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抓住了要点,选好了角度,明确了中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难题就可以突破了,作文就有了好的开端,也就有了必胜的信心。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   编辑 韩 晓
范文二: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怎么写?  高考作文,从近几年看,可总为三类:一为材料作文,二为命题作文,三为话题作文。本次模拟测试卷的作文,从提供的材料及要求来看,当属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有材料作文的写法,它不同于命题作文的题目固定,也不同于话题作文的主旨灵活,材料作文自有其相对的规律性。  1、关于审题。  在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有一项基本要求:符合题意。为此,就必须过好审题关。审题就是审读作文试题的每一个字,力求对给定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准确理解,做到 “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⑴主题哪里来?  材料作文的题旨必须来自于试卷所提供的材料,观点来自材料,材料提炼观点,故材料必须用在作文中。一般来说,材料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出现于作文第一段为宜,紧随其后的就是由材料提炼出的鲜明的论点。  ⑵如何审。试卷提供的材料往往都比较丰富。尤其是寓言类的材料,更是如此。因此,审题就成了决定“生死”的大事。怎么审?要从具体的现象到抽象的本质,从芜杂的材料到思辨的观点,从动植物的对话到人类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这是一个辛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过程要慎重,结论要辩证,抓关键词,抓关键句。以此次试卷材料为例,现象是什么?蝴蝶蜻蜓分别因追逐鲜花和捉虫子而误触蛛网即将丧命。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产生了问题怨天尤人,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蜘蛛的话,提示了寓意所在:“要怪只能怪自己”。关键词是什么?是“怪”字。蝴蝶“怪鲜艳的花朵”,蜻蜓“怪眩目的阳光”,“花朵”和“阳光”都是触蛛网的外因,不知通往“玩赏鲜花”“捉虫子”的前路中存在凶险和陷阱,这种对前途的过度乐观是触网的内因。“触网”后却不知反省,委过于他人是令人感到的最可悲最痛心的事。“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蜘蛛的这句话,才是关键之所在,才是我们审题时应该抓住的关键句。到这里,就算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材料的审题,再下笔也就不难了。  2、关于立意。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有①思想健康②中心明确的要求;在发展等级中提出了①深刻②有创新的要求。这四点都关乎文章立意。分析如下:  ⑴思想健康。这是立意的大前提,包括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鲜明的是非观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倾向等,论点即可见立意之健康与否;  ⑵中心明确。“文题善,佳篇成一半”,“中心明确”始发于作文题目,只有先明确作文题目所蕴涵的“中心”,而后在此基础上为所要写的文章立意,才能做到“中心明确”。  ⑶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存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这就文章深刻性的基本要求。  记叙文固然不乏思想深刻之作,但这里的“深刻”主要是就议论文的思想内容而言的,首先应该有深透的见解,论点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其次考生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否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居高临下审察事物,辩证思维剖析问题;能否从现象中挖根源说危害讲办法;能否抓住规律、理清关系、对比曲直、驳斥谬论,击中要害。  ⑷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这都是“有创新”的表现。  高考作文提出创新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特征、时代精神。首先,构思要有创意,这是最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要构思“精妙”,就得把握整体进行创造性劳动,求得与众不同的文思。如这次的作文,有学生以从美国产生的国际金融风暴和美国贸易逆差这两件时事为材料,有理有据地批驳美国将金融危机暴发的原因和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全部归罪于中国的市场不开放和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人为操控,这就让阅读老师眼前一量,情不自禁地给他高分。为什么?因为这位考生以时事为论据,体现了时代精神,以时事为论据,准确地揭示了材料主旨,体现了构思的新颖,用料的新颖,而这些,都是一般考生的作文所没有的。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创新作文的好处。  3、关于文体。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有“符合文体”之基本要求。这有两个含义:一是符合作文试题的文体要求,二是写出该文体的要求。若试题要求中没有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写一篇议论文”,而是“文体不限”,那么考生就要注意了,这并不是真的“不限文体”,只不过是,写成什么样的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高考作文中没有出现过要求写说明文的情况),要由你选择。一旦你选定了“文体”,那就要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要求。若写记叙文,就要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写议论文,就要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虽说为了创新,可以大胆尝试突破性的写法,但决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任何淡化文体特征的写法都不是真正的创新,其危害性,教师和考生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4、关于结构。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明确要求“结构完整”。这就要求用清晰的思路来安排写作的内容。如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点题恰当好处。前面说过题好一半文,还有一句 “头好一半文”,写好开头至关重要!有力的开头,直奔主题的开头,开门见山亮明观点的开头,富有文采和哲理的开头,都最能迎合阅卷老师的强烈心理需求—— 短短的二三十秒就要阅完一篇作文且还要给出合理的分数,这就逼迫老师用最“高效的时间”来完成这一不可能的事。他除了认真看“凤头”看“豹尾”,他还能有多少时间来看“猪肚”呢?这是高考阅卷中的“潜规则”,考生应该理解,应该明白。所以,拟好题,开好头,结好尾,是我们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因此,文章结构,真的不可等闲视之!
范文三:给材料作文如何写 一、单项材料
  1、查原因
  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第一范文网整理)  [示例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事情的结果是小孩子切苹果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难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苹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颗好奇心。小孩的好奇心是发现果核而成无角星图案的原因。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引申就能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
  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示例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敬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3、抓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示例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教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不足为怪了。
  4、辨是非
  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示例4]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骛”,“好事之徒”“趋之若骛”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以上仅仅是分析单项文字材料提炼观点的四中方法,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还可以总结出其他方法。同时,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可以采用几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
  二、多项材料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示例 5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 6]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异中辨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7]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 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 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 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8]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第一范文网整理)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
范文四:记得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也有一个著名的“雾海航行”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在大雾出现的时候,忘却自身的危险,转而欣赏海上大雾的朦胧景色,你会领略到一种恬静的超然感觉。 此例就地取材,丰富了行文,值得称道。四、受材料的启发、触动,换一个视觉,切进新的思考 如下面一个话题: 物换星移,冬去春来,这是大自然的风景;霓虹闪烁,大厦摩天,这是都市的风景;亮丽青春,琅琅书声,这是校园的风景。诗人卞之琳《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情境,有人认为堪称最美的风景。但也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总是不能到达的地方;还有人说,在善于发现的眼里,到处都有风景。请以“最美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中提到一些自然的风景,但我们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紧扣“在善于发现的眼里,到处都有风景”一语,你兴许会“剪辑”出一帧帧最美的人文风景:落日余辉中老两口相互搀扶、蹒跚前行的身影;冒着霏霏细雨辛勤劳作的父亲的背影;冬夜里守着一盏孤灯为儿女缝补衣裳的母亲的面容;夏日里顶着骄阳检修路灯的电力工人的身姿;病房里互相关爱的场景;领奖台上充盈着温馨气息的微笑、眼神以及手势……一旦将它们摄入眼帘,再倾注于笔端,这种种风景不就有了特别韵味么?五、化用材料,设计开头、结尾或过渡 如下面一道作文题:一首小诗写道:“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助你成长的人。请以“我成长中的感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化用作开头:“成长的历程离不开感激。我读过这样一首小诗……” 可化用作结尾:“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正是学会了感激,我才渐渐成长。” 可化用作过渡:即先叙写一件“绊倒自己”或“遭遇欺骗”的事,再化用诗句作为过渡语,使前后紧密衔接起来。二、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XX年全国卷(乙卷)]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范文五:记得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也有一个著名的“雾海航行”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在大雾出现的时候,忘却自身的危险,转而欣赏海上大雾的朦胧景色,你会领略到一种恬静的超然感觉。 此例就地取材,丰富了行文,值得称道。四、受材料的启发、触动,换一个视觉,切进新的思考 如下面一个话题: 物换星移,冬去春来,这是大自然的风景;霓虹闪烁,大厦摩天,这是都市的风景;亮丽青春,琅琅书声,这是校园的风景。诗人卞之琳《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情境,有人认为堪称最美的风景。但也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总是不能到达的地方;还有人说,在善于发现的眼里,到处都有风景。请以“最美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中提到一些自然的风景,但我们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紧扣“在善于发现的眼里,到处都有风景”一语,你兴许会“剪辑”出一帧帧最美的人文风景:落日余辉中老两口相互搀扶、蹒跚前行的身影;冒着霏霏细雨辛勤劳作的父亲的背影;冬夜里守着一盏孤灯为儿女缝补衣裳的母亲的面容;夏日里顶着骄阳检修路灯的电力工人的身姿;病房里互相关爱的场景;领奖台上充盈着温馨气息的微笑、眼神以及手势……一旦将它们摄入眼帘,再倾注于笔端,这种种风景不就有了特别韵味么?五、化用材料,设计开头、结尾或过渡 如下面一道作文题:一首小诗写道:“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助你成长的人。请以“我成长中的感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化用作开头:“成长的历程离不开感激。我读过这样一首小诗……” 可化用作结尾:“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正是学会了感激,我才渐渐成长。” 可化用作过渡:即先叙写一件“绊倒自己”或“遭遇欺骗”的事,再化用诗句作为过渡语,使前后紧密衔接起来。二、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06年全国卷(乙卷)]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三、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四、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范文六:材料作文,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其写作能力的自由空间。更由于“材料”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以及极高的抗拒“猜题”的优势,因此材料作文一直受到一些地方命题老师的青睐。材料作文在考查考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中的难点。   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材料作文所占比重,2007年约6%,2008年约8%,显然其处于相对弱势。材料作文曾火爆一时,但随着命题作文的出现,它几乎淡出了命题人的视线。然而,中考作文题每一年又都少不了材料作文。随机抽查2009年全国60个考区的中考作文试题,有4个考区是纯材料作文,2个考区选用了材料作文作为其中的备选项,约占总数的10%,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如湖北武汉2008年以“简单的一句话”为材料,2009年以“跳高+石缝小松树”为材料,连续两年都是材料作文;2009年黑龙江哈尔滨以“两粒种子”“盲人小时候为了自己的缺陷而烦恼沮丧”为材料;2009年广西柳州、北海以“铅笔”为材料;2009年湖北黄冈以“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字”为材料……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材中有不少写作任务都是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的,这给今后中考打破以往命题格局带来了可能。而一些地方中考近三年来都是命题作文,今后说不定会突然杀出个材料作文,其概率还是较高的。因此,建议同学们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当下的热点话题,还有课文拓展阅读里面的一些材料,以备将来考场上遇到材料作文时能够胸有成竹。   难点攻坚   现今的材料作文吸取了话题作文的优点,它打破了审题的唯一性、立意的限制性、表达的单一性,给考生适度的写作自由,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写作话题即可展开行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把握材料寓义。   审题立意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所给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制约性。很多考生往往把握不了材料揭示的中心,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2009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材料:   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让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说。   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够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从小姑娘和橘子、苹果的对话中,我们看到都与“奉献”二字有关。命题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让我们拿这两种对奉献的看法作比较,去批判某一方,肯定另一方。我们可以从分享的角度,也可以从奉献的角度,还可以把二者糅合在一起来立意构思,像苹果那样完全地奉献,像橘子那样让每一个人分享你的奉献。也可以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立意构思:当东西多时与人分享,当东西少时全让给别人,这是一种可贵的美德。同学们要切记,准确把握主题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2、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我们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2009年四川绵阳中考作文题:   有人说,爱你的人,常常用你不喜欢的方式关心你。比如:躺在床上看书——“你还要不要眼睛?”期末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写出深刻反思!”邀好友上网——“网吧不是好地方,别去。”你可能真的不喜欢这些方式,可是你能说这些不是爱吗?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这则材料要求我们写的是生活中体验到的“自己不喜欢甚至是反感的特殊的爱”。主题表达的是“爱”,但这种“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在同学们眼里显得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爱,是一种存在心理反差的爱,但最终又是一种符合人类普遍价值取向的爱。如果把亲人的爱完全写成暴力式的,把自己的反感推向极致,这样的立意必将会出现严重偏差。   3、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发散思维,思路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易于下笔了。下面以2009年湖北武汉中考作文题为例:   镜头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1。5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过1。2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在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棵小松树。同学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两则材料在收尾时,借老师之口两次点明故事的主旨,然后在提示语中再强化一遍,我们可从材料中直接获得作文的主题。两个镜头取材不同,但其寓含的意义却有共通之处:尽管环境恶劣,或自身客观条件不足,但主观的积极努力却是必不可少的,“尽力”就可为改变不利的现状带来希望。为什么“尽力而为就好”?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能否讲清“为什么”,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分析“为什么”时,既分析主观原因,又分析客观原因的文章,是最切题的文章。但如果把“尽力而为就好”中的“好”理解成“成功”,便与材料主旨明显相悖了。考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的。写这篇作文时,可以有不同的思维,如果以“尽力而为就好”作为中心,肯定是对的,切题的;从反面切入,写“不尽力而为就不好”,也是可以的;对“尽力而为就好”这个观点质疑反思同样可以:我们奋斗拼搏时,真的只问耕耘,不问结果吗?不讲方式,不看对象,不顾现实,只是埋头“尽力而为”,这种做法是不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而适当的放弃、重新选择是不是更明智一点呢?新题演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首诗——《天真的预言》: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掌上/永恒在那一刹那里收藏。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导航: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用心捕捉的这份感动是“永恒”的,是含而不露的,是内敛的。这是写作的切入点。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珍藏”的蕴意,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就是符合要求的。内容上,既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凡人的小事,还可以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所写的这些都必须是令你感动的,值得你将其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写法上,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文章中的材料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生厌。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一条大蟒蛇和一条小毒蛇是朋友。   这天他们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   蛇兄弟想,这么大的个儿,可是一顿美餐啊。   蟒蛇说:我来对付他。   于是蟒蛇施展自己的绝技,用身体将大乌龟牢牢地缠住。而乌龟早已将身体缩进了壳里,任凭蟒蛇怎么缠绕,也无法伤害到大乌龟。泄气的蟒蛇,气喘吁吁地爬到了一边。   乌龟谨慎地露出脑袋,在他露出脑袋的一瞬间,小毒蛇闪电般地在乌龟脑袋上咬了一口,乌龟又急忙缩回壳中。几分钟后,乌龟因为中毒而死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提炼其主旨,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导航:故事意味深长,我们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每一个人必须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有能力,更要有方法,要抓住事情的关键。   3、做事要有头脑,对不同人不同事要具体对待,用最恰当的方法方能事半功倍。
范文七:第一讲
巧用作文题,确保“双扣题”
材料作文如何“双扣题”呢?我的主张是,让作文题自己帮你双扣题。
这个说法有点抽象,且听我分三步解说:
第一步:拿到作文题先浏览一遍;
第二步:先看材料后面的命题、话题、提示语,不管是哪一种,他们对作文主题都会有一些提示,命题、话题有可能直接就把主题告诉你了。明确命题、话题、提示语中的关键点后,不妨围绕这个关键点,提出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其中,“是什么”问的是本质、“为什么”问的是原因、“怎么样”问的是效果、“怎么办”问的是解决办法;
第三步:这一步十分关键。你或许会奇怪,上一步,我们对自己提出了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答案呢?这里我要强调两个原则:一是答案不要随便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要用材料中的线索来回答,换句话说,你是代表命题、话题、提示语提出了这四个问题,让材料本身来回答,这样最保险。二是只有在材料本身完全无法回答这四个问题(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或你认为不充分、不够用时,你再尝试着用你的思维和语言来回答一两个答案,再与材料本身提供的答案共同构建成行文思路。
下面,我们实际操作几个例子:
第一道题,是去年初三四月调考的作文题:
去年,澳大利亚16岁少女杰茜卡o沃森历时7个月完成独自驾船环球航行的壮举,当总理陆克文盛赞她是英雄时,她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个相信梦想的普通女孩。想做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不必是一个特殊的人,只需一个梦想,坚信它,还要为它努力奋斗。”过去的210天里,她独自与12米高海浪抗争,独自忍受思乡之苦,独自承受批评者对她的质疑。但沃森父母支持女儿,他们认为自8岁起开始海上航行的女儿已经做好准备。看到女儿的帆船驶过终点线,沃森的母亲朱莉o沃森含泪告诉媒体记者:“她说过要环球航行,她做到了。她回家了。”驾船航行过程中,沃森还在自己的互联网博客中撰文记录沿途美景:海上日出令人赞叹,偶遇蓝鲸令人心动,夜空划过的流星令人心跳不已……梦想原是易碎的,而沃森的经历却给了我们守护梦想的勇气。
请以“我曾有梦”或“守护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第一步:浏览作文题,题目的大意是:澳大利亚少女杰茜卡成功守护了自己的梦想;
第二步:先看材料后面的命题、话题、提示语——请以“我曾有梦”或“守护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基于议论文写作的需要,我们选择以“守护梦想”为题,然后提出四个问题:①守护梦想是什么?②为什么要守护梦想?③守护梦想怎么样(有什么好处)?④怎么办才
能守护梦想?
第三步:用材料来回答上述四个问题。
①对于“守护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材料似乎没有直接线索可以回答。
②对于“为什么要守护梦想”这个问题,材料似乎似乎只有一句话可以回答:“梦想原来是易碎的”。
③ 对于“守护梦想怎么样(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材料相关的只有两处,一个是总理陆克文称赞杰西卡是英雄,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个观点:“守护梦想,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成为英雄”。另一处,是材料末端说“驾船航行过程中,沃森还在自己的互联网博客中撰文记录沿途美景”, 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个观点:“守护梦想,可以让一个人收获与众不同的人生体验”。
④ 对于“怎么办才能守护梦想”这个问题,材料的关联处就比较多了,凡是我标红得地方都是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根据上面的分析,再来进行写作,应该就不难了。
第二道题,是本届外校初三十月月考作文题:
生活中,阴风冷雨会不时袭来,常常黯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我们要拿出勇气去改变,拿出智慧去改变,拿出意志去改变……相信五彩斑斓的天空终会属于大家。
请以《改变》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戏
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第一步:浏览作文题,题目的大意是:改变,将阴风冷雨的天空变得五彩斑斓;
第二步:先看材料后面的命题、话题、提示语——“请以《改变》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围绕“改变”,然后提出四个问题:①改变是什么?②为什么要改变?③改变后怎么样(有什么好处)?④怎么办才能改变?
第三步:用材料来回答上述四个问题。
①对于“改变是什么”这个问题,材料似乎没有直接线索可以回答。
②对于“为什么要改变”这个问题,材料似乎似乎只有一句话可以回答:“生活中,阴风冷雨会不时袭来,常常黯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当然,这句话具有明显的隐喻色彩。
③ 对于“守护梦想怎么样(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材料相关的也只有一处,即:“相信五彩斑斓的天空终会属于大家”。这句话也有十分明显的隐喻色彩,喻指改变的结果自然是很好的。
④ 对于“怎么办才能守护梦想”这个问题,材料的关联处就比较多了,如:“拿出勇气去改变,拿出智慧去改变,拿出意志去改变”。
根据上面的分析,再来进行写作,应该就不难了。
第三道题,是本届二中周练作文题:
街头来来往往的行人,身边朝夕相伴的伙伴,校园匆匆流转的四季……这些,你留意了吗?这些习以为常的生活也许会让我们感动,也许会给我们感悟。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处处留心皆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表达理解和感悟。
第一步:浏览作文题,题目的大意是: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但是被忽略了;
第二步:先看材料后面的命题、话题、提示语——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处处留心皆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围绕“处处留心皆风景”,然后提出四个问题:①处处留心皆风景是什么?②为什么要处处留心皆风景?③处处留心皆风景怎么样(有什么好处)?④怎么办才能处处留心皆风景?
第三步:用材料来回答上述四个问题。
①对于“处处留心皆风景是什么”这个问题,材料似乎没有直接线索可以回答。
②对于“为什么要处处留心皆风景”这个问题,材料似乎关联不多。
③ 对于“处处留心皆风景怎么样(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材料相关的点较多,如“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感悟”。
④ 对于“怎么办才能处处留心皆风景”这个问题,材料的关联处只有
一处,即:“你留意了吗?”显然,是要求你要留意,才能看到身边的风景。
根据上面的分析,再来进行写作,应该就不难了。“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感悟”这两点,作为“处处留心皆风景”的好处,是比较明显的。关键是要解决“留心”一词,这是你从忽略身边的风景到发现身边的风景的一个重要转点。
总之,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记住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审题要尽力做到双扣题;
二、让自己站在命题、话题、提示语的立场上,代表它们提出四个问题:是什么(问本质)、为什么(问原因)、怎么样(问效果)、怎么办(问解决方案)。
三、回到作文题材料,尽可能有材料中的线索问答上述四个问题,看哪个问题回答得最充分,就用哪个角度来进行写作。
范文八:给材料作文怎么写
给材料作文怎么写(一)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给材料作文怎么写(二)
一、单项材料
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示例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事情的结果是小孩子切苹果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难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苹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颗好奇心。小孩的好奇心是发现果核而成无角星图案的原因。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引申就能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示例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敬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示例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教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不足为怪了。
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示例4]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骛”,“好事之徒”“趋之若骛”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以上仅仅是分析单项文字材料提炼观点的四中方法,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还可以总结出其他方法。同时,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可以采用几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
二、多项材料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示例 5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着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 6]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异中辨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7]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 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 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 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8]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
范文九:如何写材料作文
作者:龙莲明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11期
摘 要:近年来,在中考、高考中时常见到材料作文的身影。有些学生吃不透材料的含义,最终导致失分较多。因此,就材料作文的审题构思谈了看法。
关键词:材料作文;角度;中心
近年来,材料作文时常出现在中考、高考中。有些学生吃不透材料的含义,难以掌握写作的重心,对材料不能充分地理解,最终导致离题或偏题。通过近些年的调查了解,笔者就材料作文的审题构思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全面提取材料的要点
1.整体扫描
当我们一看到作文题时,不要急于下判断,要把材料连同要求整体地扫描一次。其目的在于不遗漏材料和要求中的任何一项,从而准确地把握住材料的内容及形式方面的限制,获取一个完整的印象。例如:“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我乡,我乡文章数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就此人的论证方法发表意见,写一篇议论文。”
对这则材料,审题时如不从整体上把握,忽略了“就此人的论证方法发表意见”,就会写成反对骄傲自满的文章,结果会糊里糊涂地跑题,写完了还发现不了问题,从而造成考场作文的失误。
2.逐句研读
材料作文是阅读与写作、理解与表达的结合,只有读得懂,才能写得好,研读应该逐字逐句去读,从每个字词、每个句子到句子间的联系,乃至全文内容,要几经反复,才能把握其精神实质。例如: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树皮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请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
怎样去具体描写呢?我们就要逐句研读了。老树皮的爆裂声是“细微而清晰的”,这就规定了这个环境必须是静谧的;新树皮“露出鲜嫩”的颜色又需是有月光的;女儿、儿子的话是赞叹,就必须用抒情的笔调,饱蘸感情,写出新老树皮的崇高精神;父亲的话“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很明显,省略的话应该是对女儿、儿子语言的总结,又必须由树皮引向“人世间”,与现实人生相联系。
总之,整体扫描是前提,逐句研读是基础,只有从此出发,才能全面提取材料的要点。
二、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
1.掌握确认材料多角度的要领
要达到最佳角度,首先掌握确认材料多角度的要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例如: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审视薛潭的角度可立论——学无止境,自满是学习的敌人;从审视秦青的角度可立论——言教不如身教,或者教者贵在启发诱导。
2.掌握选择最佳角度的要领
一则材料往往可从多角度看问题,但不一定每一角度都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哪个才算最佳角度呢?我认为,“写作要求”里限定的、“有话可说”的、能看到事物间关系的、能触及材料核心的又具有新颖性的角度是最佳角度。
三、确定明确的中心
材料作文有多种形式,而不同的形式又有不同的确立中心的方法,我们要快速为这类作文确立明确的中心,就需要根据不同形式采用相应的措施。
1.因果推论法
很多材料都是叙事性的,既然是叙事,事件必有经过和结果,而每个结果的形式都有它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便是文章要确定的“中心”。例如:
老鼠是令人厌恶的家伙,可是因为它身体小,嗅觉敏锐,动作灵活,上蹿下跳如履平地,人们就可以训练它代替警犬做侦察工作。经过专门训练的老鼠叫“警鼠”,它能在机场或飞机上检查旅行者的包裹是否藏有违禁品。
这则材料的要素是:有害老鼠—有自身优势—专门训练—能有益工作。
联系社会生活,它的对应点是:有害犯人—也有所长—经过改造—能做有益工作。或:有害“三废”—含有利分子—经过提炼—成为对人有益的物体。
经过对应,我们就明白“变害为利”是这则材料的内核,就能从一个小的事实反映大的主题。
2.比较异同
面对组合材料,必须先将它们进行对照比较,提取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将异同点加以综合,就可得出要确立的“中心”。例如:
(1)南宋爱国名将文天祥考中状元,出任后有所建树。
(2)南开大学创办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少年时代以第一名考入北洋水师学堂。
(3)著名话剧导演黄佐临,年轻时考试竟得28分。
(4)明朝医学家李时珍三次落榜,后弃文从医,写出了《本草纲目》。
(5)北京外国语学院冯大兴,求学期间为尖子学生,后来竟成了盗窃杀人犯。
这五则材料,通过对照比较,其相同点是分数、品德、成就;不相同的是有的人分数高、品德好、贡献大,有的人分数低、品德好、贡献大,有的人分数高、品德坏、危害人。结论:品德好坏是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主要条件,因此“重视品德培养,不能片面追求分数”是这则材料的中心。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抓住了要点,选好了角度,明确了中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难题就可以突破了,作文就有了好的开端,也就有了必胜的信心。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
编辑 韩 晓
范文十:怎么写好材料作文
中考场上,考生要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写好给料作文,时间上、心理上均有沉重的压力,因此教师必须对给材料作文授之以法,使其掌握规律,得心应手地完成作文.下面就淡谈给材料作文的要领.
一、读懂材料,明确要求读懂材料是写作的基矗不能抓住材料立意,就会偏题,甚至“谬以千里”.所谓读懂材料,就是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看材料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方法是抓住材的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迅速抽象出这段材料的中心或这一现象的本质,理解材料的命意,把它做为自己写作的立意中心。需注意的是,抽象事物本质时,对于寄寓性材料,材的主人公往往是动植物,要把它们当作有同样品性的人来看,这样才能透过材料表象,挖掘出内涵,从而根据寓意去议论,发表见解.
所谓明确要求,就是要遵循命题者对文体、字数、要自己命题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千万不要出轨.选好角度,定好题目给材料怍文往往可以多角度立意,可从材料的群体现象、个体现象、群体和个体关系的正反两面立意.先要不歪曲材料的命意,然后迅速从自己最拿手的角度去构思立意。命题的宽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应根据材料的主旨和作文要求,直言事理,揭示中心,切忌平淡、过大或概念模糊。题目要新颖,命题范围要窄,内容要集中,从一个侧面展开议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是命题立意的策略,因为笔力有限,时间有限,泛泛而谈会什么也谈不透.
二、材料缘起,转入正题给材料作文一般都以引述材料为开头语,这是作文的缘由,也是下文议论的话题.否则,不但违反了给材料作文的规矩,也失去了给材料作文的意义.对于原材料,一般用“摘引”或“意引”法处理,也可自己组文表达,千万不要照抄.
“转入正题”是指在引述材料开头后用一二句话直接过渡到自己的论题或论点,用以作为自己立论的中心.“转”接之处,一定要注意与概述原材料的衔接,且要做到语言简洁。
三、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这是论证过程,也是文章的主体和重点。要求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个人的经验、教训,或引理论,或概叙事实,从正反两面论证.在引叙事实后,要注意对事实加以议论,点明材料的意义,使之与论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四、深化主题,归结全文给材料作文,大都不是阐析事理后即可收束全文的,需要在结尾部分站在更高层次去深化主题,赋予主题更深刻的含义。
五、归结全文要做到语言简洁,有力度,或概括内容,点明主题,或照应材料,再次强化论点.当然,也可发号召,提出希望.
以上五项前两项是立意要领,后三项为谋篇要领.可以这样说,给材料论文除“引”、“转”两项和行文中要注意引用原材料作论据外,其余和写作一般议论文相同.只要平时多练,掌握其规律,就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如,取得优异成绩.
【扩展阅读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语言和字数考试作文语言要规范准确,具有个性和活力。不要文白夹杂;不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真正让语言亮起来。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考试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去做。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如果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否则,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
6、书写和卷面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7、检查与修改考试作文试题和其他试题一样,做完后也需要认真检查,看有没有笔误的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内容。审查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一定要修改过来,对于句段该删的要删掉,该增的要增补,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使人一目了然。不能因为修改而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材料作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