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直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测压病人要做哪些准备?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姚一博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肛管直肠测压的应用机理及在肛肠疾病临床研究治疗中的概况
肛门内、外括约肌是构成肛管压力的解剖学基础。肛门直肠的解剖结构决定了肛门直肠测压能够为肛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原始,最科学的数据佐证,既能客观反映肛肠功能状态,又能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方法。肛门直肠的难治性疾病病理阶段肛管的压力及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肛管直肠测压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将肛管直肠的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检测和分析肛管直肠功能的方法,肛肠动力学是对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值则是客观评价肛门自制能力的重要参数。肛管直肠功能测定能从以下几个检测指标体现:肛管静息压、缩榨压、直肠肛管反射、直肠顺应性、直肠感觉等。(1) 肛管静息压(rectalrestpressure,RRP)为安静时肛管内的压力最大值。其主要代表内括约肌静息张力(1AS) 。RRP是反映直肠顺应性的重要指标,对人体在静息时维持肛门自制起着重要作用。如结肠肛管吻合术。肛管静息压大小是直接影响保肛手术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2) 缩榨压(anal& maximal
contraction)为受检者用力收缩肛管时的最大肛管压力, 主要源于肛管横纹肌的收缩张力(肛门外括约肌(EAS) 及耻骨直肠肌) 。AMCP在应激时对肛门自制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3) 直肠肛管排便反射(rectal& anal reflex,RAR)是检测直肠容积增加时肛管压力的变化。正常时,直肠充盈后可引起肛管内括约肌松弛, 管压力下降并持续一段时间, 又称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R是肛门自制的重要生理功能。(4) 肛管高压带一般指所测定的肛管压力大于最大静息压的一半或大于20 mmHg的长度。静息状态下相当于肛门内括约肌的长度, 其在控制排便中有重大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肛管高压力区因素对肛肠手术的影响是多元化的,肛门手术中过多地切除或损伤肛门括约肌,可造成肛管高压力区的减弱或消失,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发生肛门溢液,排气排便失控。(5) 直肠顺应性: 指引起直肠壁张力单位升高(mmHg) 所需注入的空气或水的体积, 反映直肠壁的弹性情况。顺应性越大提示直肠壁的弹性越大, 反之提示直肠壁的弹性越小。有关研究认为直肠顺应性是判断肛肠术后肠道功能的最佳指标。并且在炎症性肠道疾病中,顺应性可以反映出患者肠道内炎症变化和刺激,所引起的肠壁阈值的变化。&(6) 直肠感觉: 指以恒定速度向直肠气囊内注入空气或温度与体温相似的水时, 受检者对在不同程度充盈时的感觉阈值。(7)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nal longest contraction) ALCT 在应激时对肛门自制起着重要作用。肛门直肠测压能从多个方面显示,提供肛门直肠功能改变情况最科学的数据。基于肛瘘的复杂性,普遍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原则当从“微创”角度,以最小的创伤获取最好的疗效为要。但许多方法多少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肛门手术后括约功能降低,导致失禁,肛管皮肤的缺损,术后肠气或肠液的控制能力下降等, 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无论何种治疗方法的的改进均应以是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标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决于肛管直肠功能保留程度,传统的瘘管切开术、切除术已逐渐淘汰,而代之以各种各样的括约肌保留术。而人们也在探索中追求最理想的手术疗效:既能保护肛门组织功能,同时又能解除患者的病痛,不复发。近期随着各项新术式的广泛应用于肛瘘的治疗,已明显降低了肛门直肠难治性疾病的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肛管直肠测压则是判断肛管直肠功能的有效方法。二.&& 肛管直肠测压在肛门直肠难治性疾病治疗应用概况2.1对多种肛肠疾病的诊断南京丁义江用肛管直肠测压诊断盆地失缓综合征,对113例慢性便秘患者同期进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盆底肌电图、排粪造影检查。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根据排便时肛管压力曲线类型和排便指数(排便压/收缩压)将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分为轻中重三度。19例重度患者采用中医挂线治疗(治疗1组),20例轻中重度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2组),观察治疗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检测指标的变化。2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盆底肌电图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和排粪造影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span=&&&。治疗1组排便弛缓反射、排便压与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span=&&&肛管功能长度、肛管静息压与治疗后比较明显减低(P&0.01)& span=&&&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 span=&&&。治疗2组排便弛缓反射、排便压与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span=&&&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span=&&&上述指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span=&&&。结论: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是一种无创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好的检查方法。陈迪祥等研究肛管直肠测压对肛管损伤的定位诊断意义。方法:在杂种犬动物模型上,通过肛管直肠测压的方法,比较手术前后各导联的反映肛门括约肌复合体高压区的压力及间期变化情况,探讨肛管直肠测压在肛门外伤中的定位诊断价值。结论:在肛门外伤或手术后有局部的肛周括约肌损伤时对损伤部位的定位诊断有明确意义。对手术切口的选择有指导意义。骆 杰等研究将肛管直肠测压应用于内括约肌重建术后功能的评估,探讨自体肠平滑肌内括约肌重建术后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低位直肠癌自体肠平滑肌移植内括约肌重建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1~6个月,分别行肛肠测压。结果:术后肛管静息压明显降低(P&0.01),& span=&&&直肠静息压和重建内括约肌“静息压”无明显改变(P&0.05);肛门最大收缩压和最大耐受容积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 span=&&&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肛肠测压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客观检查技术,可对术前、术后肛肠功能细微和量化的评价,为术后肛肠功能恢复提供客观指标。吴鹃等应用肛管直肠测压于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评定中。利用该方法可测定以下内容:最大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直肠压,直肠容量感觉阈值:检测直肠牵张的感觉容量,反应直肠的存储功能。这些指标反映直肠的容受性和存储功能,是评价直肠功能健全与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测定,能进一步了解直肠肛门的基本病理生理,为患者直肠肛门功能的评定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治疗并检测治疗效果。易 斌等应用直肠肛门测压于肠神经发育不良患儿,探讨其与IND病理改变程度的关系及直肠肛门测压在IN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重型肠神经发育不良(SIND)和41例轻型肠神经发育不良(MIND)患儿及20例功能性便秘(FC)患儿同时作直肠肛门测压检查。结论 结合钡灌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检查,直肠肛门测压可协助诊断IND,并可作为反应IND病理类型的一项参考指标。刘玉兰,肖文斌等将直肠肛管测压引入腹泻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研究中,腹泻型IBS(n=18)、便秘型IBS(n=14)、功能性便秘(n=30)和健康对照组(n=18),通过定点牵拉法进行直肠肛管测压。各组20~50岁人群和50~80岁人群的各项压力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泻型IBS、便秘型IBS和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直肠肛管测压各项压力参数无助于这三型功能性肠病的鉴别诊断。耿学斯 赵 斌等采用自行设计的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治疗肛裂60例,测定手术前后肛门直肠压力,并与60例正常人肛压比较,评价新术式治疗 期肛裂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术后患者肛管静息压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span=&&&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及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能有效地解除内括约肌痉挛,从根本上消除高肛压,从而彻底治愈肛裂,而且不影响肛门功能。张连阳,黄显凯等对36例直肠粘摸脱垂和25例直肠全层套叠的患者进行肛管测压,并设计对照组,结果:RMP有静息压降低(P〈0.05〉,而FTRI静息压和咳嗽压均降低(P〈0.01〉。认为肛管咳嗽压可客观的量化盆底横纹肌的功能。2.2对多种肛肠疾病的治疗丁某将直肠肛管测压用于生物反馈治疗,肛管直肠测压外括约肌收缩曲线可对排便紊乱病人提供一个生物反馈曲线,可建立一套完备的涉及肛门外括约肌的物理疗法。Cerulli报告50例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36例完成外括约肌反馈者便失禁消失或发生率减少90%,治疗6-10个月后对便失禁有所改善。RAO等对25个梗阻性便秘的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后的主观和客观参数进行检查,60%的病人主观感觉到明显好转,症状缓解,排便次数增加,测压显示75%的患者纠正了病理生理紊乱,客观参数明显改善。目前相关报道用测压技术对肛门失禁和肛肠手术后的病人施行生物反馈治疗,可以促进肛门节排便功能的恢复,并可对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三、问题与展望综上所述,肛门直肠测压在肛肠疾病治疗与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并已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尤其是该方法安全、简便、无创、客观,是肛肠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检查和疾病诊断治疗的必备指标。于诊断,治疗,评估于一体,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肛管直肠测压可有机的同盆底肌电图,慢传输实验,及排粪造影等相应的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肛管直肠及盆底生理、病理研究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量化指标。随着对肛肠发病机制的认识深入和研究水平的提高,给难治性疾病整体研究带来了的很好的发展机遇,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肛门直肠测压应用研究应力求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发展和突破。1)加强对防治难治性肛肠疾病的中医文献的整理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文献理性创造性研究。2)运用循证医学观点,重视临床实践,进一步规范难治性肛肠疾病的中医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3)扩大对肛门直肠测压的应用范围,从深度及广度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扩大肛管直肠测压可适用的疾病谱范围,将其与全肠道动力学有机融合,并将其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形成一套系统的诊疗及手术标准,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增强手术术式的针对性,使其成为肛肠难治性疾病有效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将测压指标细化,不仅仅局限于静息压、收缩压等指标,加强对肛门直肠感觉阈值、舒张压,排便反射等指标的研究。这是一项富有创新与极具实用意义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拓展肛管直肠测压应用于临床的研究空间,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3:04
姚一博大夫的信息
姚一博大夫电话咨询
姚一博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姚一博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姚一博大夫提问
姚一博的咨询范围:
长期从事肛门直肠良性疾病混合痔、肛裂、复杂性肛瘘、克罗恩—肛瘘、直肠下端良性肿块等肛肠良性病的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良性病的手术微创治疗,如混合痔微创手术、复杂性肛瘘微创治疗(肛瘘镜)等;
从事功能性便秘及盆底相关疾病(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前凸、盆底失弛缓、功能性便失禁、肛门直肠痛以及结直肠术后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治,擅长运用中医医结合方法诊断和治疗。对于运用肛门直肠测压及肛门直肠肌电刺激、生物反馈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经验。
姚一博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肛肠科好评科室您的位置: &
功能性便秘患者肛管直肠测压不同检查体位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相似问答推荐
急性胃肠炎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哪些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发热恶寒
检查项目大便常规、血常规、电解质
并发疾病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发热恶寒
常用药物补液、腹可安片、黄连素片、山莨菪碱、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理中丸
相关医院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护士家园推荐文章
猜您可能关注的疾病
Copyright & 2011  
提示:本网站旨在提供医患咨询互动服务,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医生门诊时间也请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肛管直肠测压在女性盆底疾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常表现排便障碍,但临床对该类疾病患者肛管直肠的功能评估尚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肛管直肠测压(ARM)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测技术,可以了解肛管直肠压力、直肠壁的感觉功能和顺应性,系肛管直肠功能检查和疾病诊疗的必备指标之一.本文就国内外肛管直肠测压在女性盆底学领域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诊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