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极地低压带分别在什么位置时是二分日,地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冬至

使用次数:34
入库时间: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8~10题。
8.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①②& &&&&&&&&&& B.②③
C.③④& &&&&&&&&&& D.①④
9.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A.①& &&&&&&&&&&&& B.②
C.③& &&&&&&&&&&&& D.④
10.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 D.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第8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 &coo 组卷f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第9题,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第10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答案:8.A 9.C 10.B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图中①②③④4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地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2.关于①地判断可信的是A.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B.正午太阳高度:H6月1日>H6月10日C.夏至日时,标杆影长大于标杆长度D.冬至日时,早晨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3.曲线⑤所示昼长季节变化情况,与下列那一地最相近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4.关于②③两地比较分析,正确的是A.只考虑太阳辐射时,气温年较差:T③>T②B.植被、土壤类型相同C.降水:R②>R③D.②地作物一年三熟,③地作物两年三熟5.关于③④两地的判断,合乎实际的是A.③地在南半球,④地在北半球B.④地夏至日夜长和冬至日昼长均为18小时30分钟C.③地红旗经常飘向东北D.④地夏至日日出时间比冬至日早
&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知识点 & “图中①②③④4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图中①②③④4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地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2.关于①地判断可信的是A.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B.正午太阳高度:H6月1日>H6月10日C.夏至日时,标杆影长大于标杆长度D.冬至日时,早晨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3.曲线⑤所示昼长季节变化情况,与下列那一地最相近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4.关于②③两地比较分析,正确的是A.只考虑太阳辐射时,气温年较差:T③>T②B.植被、土壤类型相同C.降水:R②>R③D.②地作物一年三熟,③地作物两年三熟5.关于③④两地的判断,合乎实际的是A.③地在南半球,④地在北半球B.④地夏至日夜长和冬至日昼长均为18小时30分钟C.③地红旗经常飘向东北D.④地夏至日日出时间比冬至日早&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分析与解答
揭秘难题真相,上天天练!
习题“图中①②③④4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地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 D.④>...”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读图,根据图中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四条拆线的变化分析,①地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二至日达到最小值且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判断①地位于赤道。②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且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判断②地位于北回归线。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拆线与②相似,但是最大值小于②地,所以③位于北半球且纬度比②地高。④地正午太阳高度拆线与③地相反,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相同,说明④地位于南半球且纬度数值与③地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纬度低,线速度大,所以四地的线速度关系是①>②>③=④,A对。B、C、D错。2.结合上题分析,①地位于赤道,可以计算出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A错。6月1日比6月10日时①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H6月1日>H6月10日,B对。夏至日时, 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标杆影长小于标杆长度,C错。冬至日时,早晨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D错。3.读图,曲线⑤表示夏至达到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超过18小时,说明大约在3:00日出,21:00日落,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结合前面题的分析,③地位于北半球且纬度最高,与该地最相近,C对。①、②地纬度低,昼长小于14时,④位于南半球,所以A、B、D错。4.根据前面问题中的分析,②、③两地都在北半球,且②地比③地纬度低。只考虑太阳辐射时,纬度高气温年较差大,所以T③>T②,A对。纬度不同,热量不同,植被、土壤类型就有差异,B错。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②地位于北回归线,虽然纬度比③地纬度低,但降水量不一定大。C错。根据两地的大约纬度,②地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③地作物一年一熟,D错。5.结合前面分析,③地在北半球,④地在南半球,A错。读拆线图判断,④地纬度数值与③地相同,所以昼长、夜长时间相同,季节相反。③地夏至日昼长18小时30分钟,所以④地夏至日夜长和冬至日昼长均为18小时30分钟。B对。根据③地昼长判断,③地可能受副极地低压带、或极地东风带影响,红旗经常飘向西南方向。C错。④地夏至日当地是冬季(昼长小于夜长),日出时间比冬至日(当地是夏季,昼长大于夜长)晚,D错。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图中①②③④4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地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揭秘难题真相,上天天练!
经过分析,习题“图中①②③④4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地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 D.④>...”主要考察你对“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网上课堂。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找提分点,上天天练!
与“图中①②③④4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地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 D.④>...”相似的题目:
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据此回答题。1.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大多在秋冬季节实施,神舟九号飞船则选择夏季发射。面临的最大考验是&&&&A.交会对接&&&&&&&&&&&&&&&&&&&&&&&&&&&& B.太阳能帆板发电C.地质灾害&&&&&&&&&&&&&&&&&&&&&&&&&&&& D.雷电、温度、风力等天气条件2.神州九号飞船在太空运行期间,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无为的日出时刻先变早后变晚&&&&&&&&&&& B.无为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中(从北极上空看),正确的是&&&&
“图中①②③④4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题库,查看习题“图中①②③④4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地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2.关于①地判断可信的是A.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B.正午太阳高度:H6月1日>H6月10日C.夏至日时,标杆影长大于标杆长度D.冬至日时,早晨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3.曲线⑤所示昼长季节变化情况,与下列那一地最相近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4.关于②③两地比较分析,正确的是A.只考虑太阳辐射时,气温年较差:T③>T②B.植被、土壤类型相同C.降水:R②>R③D.②地作物一年三熟,③地作物两年三熟5.关于③④两地的判断,合乎实际的是A.③地在南半球,④地在北半球B.④地夏至日夜长和冬至日昼长均为18小时30分钟C.③地红旗经常飘向东北D.④地夏至日日出时间比冬至日早”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图中①②③④4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地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2.关于①地判断可信的是A.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B.正午太阳高度:H6月1日>H6月10日C.夏至日时,标杆影长大于标杆长度D.冬至日时,早晨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3.曲线⑤所示昼长季节变化情况,与下列那一地最相近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4.关于②③两地比较分析,正确的是A.只考虑太阳辐射时,气温年较差:T③>T②B.植被、土壤类型相同C.降水:R②>R③D.②地作物一年三熟,③地作物两年三熟5.关于③④两地的判断,合乎实际的是A.③地在南半球,④地在北半球B.④地夏至日夜长和冬至日昼长均为18小时30分钟C.③地红旗经常飘向东北D.④地夏至日日出时间比冬至日早”相似的习题。人大附中:高一《地理》(人教版)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人大附中:高一《地理》(人教版)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人大附中:高一《地理》(人教版)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晨昏线如何划分(包括二分日,夏冬至在南北极上空如何表现晨昏线)图片说明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在日照图上就是指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的分界线.二分日晨昏线通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夏至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且北半球北极圈以北都是极昼,南半球南极圈以南都是极夜.冬至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且北半球北极圈以北都是极夜,南半球南极圈以南都是极昼.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春秋分晨昏线是过极点,夏冬至都与极圈相切,夏至北极圈内都是白昼,冬至北极圈内都是黑夜
扫描下载二维码学年湘教版必修一 2.3大气环境 作业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年湘教版必修一 2.3大气环境 作业1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至冬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