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院首例开颅手术视频案例

  前几天舅舅不小心摔伤头部。在我们县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可是现在人醒了,神经却很错乱,一天到晚叫疼,不睡觉,他说他不敢睡觉,现在全家看着就很揪心。所以想转市里好的医院做一下手术复查,并接受治疗。急求,谢谢各位涯友了。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更多
  心脑血管方面,第一:新桥。第二:西南!  
  @nbacba1974 1楼
00:13:00  心脑血管方面,第一:新桥。第二:西南!  -----------------------------  谢谢啊
  新桥 千万别去西南
  你有没有问医生关于手术后遗症??  脑部手术后有段时间人是不清楚的。必须要做复健和靠自己恢复。
  新桥医院好点
  @雾里寻帆 他一天叫痛多半是颅内出血,压迫神经了。  本人是90年做的开颅手术,(在重医)到现在还没得撒子不良反应。  可能以后老了有信天气的可能。  还有一个,现在医学发达了好象不用开颅了,直接在脑壳上打一个眼,  比开颅好得多了。  我靠。。当时我一个开颅手术住院完了才3000左右,现在看5-8万能不能搞定。
  重医一院神精外科.
  @一日就是一天DD
09:30:00  @雾里寻帆 他一天叫痛多半是颅内出血,压迫神经了。   本人是90年做的开颅手术,(在重医)到现在还没得撒子不良反应。   可能以后老了有信天气的可能。   还有一个,现在医学发达了好象不用开颅了,直接在脑壳上打一个眼,   比开颅好得多了。   我靠。。当时我一个开颅手术住院完了才3000左右,现在看5-8万能不能搞定。  —————————————————  嗯,就是贵呀,谢谢了,那天在西南医院去了。  
  @悲剧中的喜剧演员
01:45:00  新桥 千万别去西南  —————————————————  去的西南医院看的。  
  @一日就是一天DD
09:30:00  @雾里寻帆 他一天叫痛多半是颅内出血,压迫神经了。   本人是90年做的开颅手术,(在重医)到现在还没得撒子不良反应。   可能以后老了有信天气的可能。   还有一个,现在医学发达了好象不用开颅了,直接在脑壳上打一个眼,   比开颅好得多了。   我靠。。当时我一个开颅手术住院完了才3000左右,现在看5-8万能不能搞定。  —————————————————  医生就是说的出血压迫神经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健康界APP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世界首例!患者戴3-D眼镜做开颅手术
文/徐青/编译
来源:健康界
开颅手术中让患者保持清醒戴上3-D眼镜,这样医生就可以知道像语言、视觉和运动等一些重要生理功能是否受损。
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戴着做手术还是第一次听说。1月27日,法国昂热大学医院为一位患者清醒状态下摘除了恶性肿瘤,期间患者佩戴虚拟现实眼镜,为世界首例。到现在为止,患者恢复良好。“通过给患者制造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完全控制患者看到和听到的内容,我们可以定位到患者大脑中与某些功能相关的区域或神经连接,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法国神经外科医生菲利普·梅内(Philippe Menei)说。通过这种方法,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就可以知道像语言、视觉和运动等一些重要生理功能是否受损。而且在此过程中,患者并不会感受到脑部组织被打开,也不会感到疼痛。由于这位患者的一只眼睛已经因病失去了视力,所以需要特别保护患者的视力。手术过程中,梅内和他的团队为患者创造了一个中性的虚拟环境,没有明确的焦点。梅内说:“在这种空虚中,我们可以控制空间,让发光物体出现在患者的周边视觉中。”手术三周之后,虽然移除的肿瘤处于大脑中控制视觉的部位,但患者的视觉并未受到影响,已经可以接受化疗了。梅内称,在开颅手术中使用3-D眼镜还是第一次,它大大加强了手术的精确度,并且可以达到以前无法预想的部位,给医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梅内的团队计划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再次使用这一技术,为脑部肿瘤靠近视力区域的患者进行手术。法国的儿童中,脑肿瘤是第二常见的肿瘤疾病。他们还计划将3-D眼镜用于儿童脑肿瘤的治疗中,可能会在年底之前进行试验。本文编译自法新社,原文标题:Patient wears 3-D glasses during brain surgery
付费查看全文(0元)
付费查看全文(0元)
已发表0篇文章
已发表0篇文章
相关附件下载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扫描二维码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西南医院完成世界首例膜诱导技术结合生物活性骨手术
  重庆日报讯 (首席记者李珩)3月8日,6岁的君君(化名)在三军医大西南医院复诊后,终于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走路了。君君的康复,得益于该院骨科教授谢肇为其实施了膜诱导技术结合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手术——为其感染坏死的右大腿骨接上了一段长14厘米的新骨头(人工骨),从而避免了截肢。该手术为世界首例,标志着我市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君君是贵州人,2014年9月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右大腿开放性骨折,并引发骨感染坏死。由于感染的骨头长达14厘米,按之前的治疗手段,只能截肢。
  “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截肢太残忍了。”谢肇说,跟君君类似的患者还有很多。而按国际权威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出现的骨感染患者有近60万人。
  正因如此,多年来,谢肇及其团队将研究重点放在感染性骨缺损这一领域。“我们的设想是:既然骨头坏死了,我们就用新的骨头替换它。”
  但谢肇的研究遇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一般情况下,骨源有两种,一是病人自己的骨头,可骨源有限,一旦感染、缺损的骨头过多,就无计可施;二是他人的骨头,由于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必须对需要移植的骨头先行处理,这样一来,骨头的活性成分也会消失,无法与病人的骨头连接。为了解决骨头的活性问题,谢肇他们将人体内的干细胞抽出进行体外培养,先给干细胞注入营养液,让细胞分裂,再注入骨头内。“骨头就像海绵,干细胞就像塞进海绵孔里的一颗颗芝麻,赋予了骨头活性。”
  骨头的活性问题解决了,但新的这块骨头没有血管,无法供血。在反复思考后,谢肇决定创新性引入膜诱导技术,即在清除坏死骨头后,将俗称骨水泥的骨粘固剂放进坏死部分。8周后,骨水泥的周围会形成高度血管化的类骨膜组织。这些类骨膜组织里血管密度非常高,有大量的生长因子,正好解决了骨供血问题,随后,再用注入了病人干细胞的“新”骨头代替骨水泥。
  君君成为这项技术的首例受益者。2014年12月,君君接受了第一次手术,谢肇先将其坏死的14厘米骨头清除,放上骨水泥,并缝合。2015年3月进行第二次手术,类骨膜组织已形成,用注入了君君干细胞的“新”骨头替换了骨水泥,让骨头与骨膜组织紧密结合。目前,君君恢复良好。
  据介绍,该手术适用于骨感染、骨缺损患者及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并能快速、彻底地实现根治。
& & & & & &
西南医院完成世界首例膜诱导技术结合生物活性骨手术
3月8日,6岁的君君(化名)在三军医大西南医院复诊后,终于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走路了。据介绍,该手术适用于骨感染、骨缺损患者及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并能快速、彻底地实现根治。
  重庆日报讯 (首席记者李珩)3月8日,6岁的君君(化名)在三军医大西南医院复诊后,终于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走路了。君君的康复,得益于该院骨科教授谢肇为其实施了膜诱导技术结合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手术——为其感染坏死的右大腿骨接上了一段长14厘米的新骨头(人工骨),从而避免了截肢。该手术为世界首例,标志着我市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君君是贵州人,2014年9月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右大腿开放性骨折,并引发骨感染坏死。由于感染的骨头长达14厘米,按之前的治疗手段,只能截肢。
  “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截肢太残忍了。”谢肇说,跟君君类似的患者还有很多。而按国际权威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出现的骨感染患者有近60万人。
  正因如此,多年来,谢肇及其团队将研究重点放在感染性骨缺损这一领域。“我们的设想是:既然骨头坏死了,我们就用新的骨头替换它。”
  但谢肇的研究遇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一般情况下,骨源有两种,一是病人自己的骨头,可骨源有限,一旦感染、缺损的骨头过多,就无计可施;二是他人的骨头,由于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必须对需要移植的骨头先行处理,这样一来,骨头的活性成分也会消失,无法与病人的骨头连接。为了解决骨头的活性问题,谢肇他们将人体内的干细胞抽出进行体外培养,先给干细胞注入营养液,让细胞分裂,再注入骨头内。“骨头就像海绵,干细胞就像塞进海绵孔里的一颗颗芝麻,赋予了骨头活性。”
  骨头的活性问题解决了,但新的这块骨头没有血管,无法供血。在反复思考后,谢肇决定创新性引入膜诱导技术,即在清除坏死骨头后,将俗称骨水泥的骨粘固剂放进坏死部分。8周后,骨水泥的周围会形成高度血管化的类骨膜组织。这些类骨膜组织里血管密度非常高,有大量的生长因子,正好解决了骨供血问题,随后,再用注入了病人干细胞的“新”骨头代替骨水泥。
  君君成为这项技术的首例受益者。2014年12月,君君接受了第一次手术,谢肇先将其坏死的14厘米骨头清除,放上骨水泥,并缝合。2015年3月进行第二次手术,类骨膜组织已形成,用注入了君君干细胞的“新”骨头替换了骨水泥,让骨头与骨膜组织紧密结合。目前,君君恢复良好。
  据介绍,该手术适用于骨感染、骨缺损患者及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并能快速、彻底地实现根治。
[责任编辑:
热线:023-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患者聊天时开颅 西南医院昨成功进行“麻醉唤醒手术”
患者聊天时开颅 西南医院昨成功进行“麻醉唤醒手术”
.cn 日02:53 重庆晨报
  本报讯(通讯员杨兴云冯琳王伟)“头痛不痛?”“有一点痛。”“右手活动一下。”患者照做了,样子显得有一点吃力。“有什么地方不舒服?”“有,我想……想小便。”患者的话把手术室里的12名医护人员都逗笑了。
  这是昨天上午在西南医院外科大楼3号手术室进行的开颅切除脑肿瘤手术。这是一次不寻常的“麻醉唤醒手术”,脑壳开了“天窗”的患者在一旁的医师的指引下,与正切除脑肿
瘤的医生进行对话(如图)。
  患者艾泽贵,今年60岁,脑部长肿瘤已有10年的历史,常常出现头疼头晕,到最后甚至半侧麻木,说话也含糊不清。
  本台手术的主刀医生吴南介绍说,以前医生在作同等的手术时以全凭个人经验,无法精确的给肿瘤定位。这样就造成肿瘤难以得到彻底切除,手术后易复发;切除脑肿瘤时容易损害到大脑的功能区,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而使用“唤醒手术”,可在医患交流中精确定位出大脑功能区,避免误切错切,使脑肿瘤彻底切除,复发率降低。因为脑部本身没有疼痛神经,患者虽然清醒但感觉不到疼痛。
  据了解,“唤醒手术”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十分先进,在停止麻药后的2~3分钟内患者就会苏醒。
  经过5个小时,老艾轻松走出手术室,依然清醒如初,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数码新品热卖
市场最新动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西南医院完成西南地区首例经鼻孔微创切除巨大脑膜瘤手术_凤凰资讯
西南医院完成西南地区首例经鼻孔微创切除巨大脑膜瘤手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央广网重庆11月15日消息(记者陈鹏)近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在国内率先尝试新的手术方式切除巨大颅底肿瘤——神经导航内镜辅助下,经鼻孔在颅底打孔开窗,微创切除颅内肿瘤。“患者大脑内肿瘤压迫视神经3年以上,致左眼失明3个月,手术后患者视神经功能恢复迅速,第二天即有光感,第三天已能模糊看见医生伸出了几个手指。”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国家973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冯华教授说,新的尝试为脑肿瘤切除提供了新思路,今后脑肿瘤切除手术有望进一步避免破坏正常脑组织和神经系统。
原标题:西南医院完成西南地区首例经鼻孔微创切除巨大脑膜瘤手术央广网重庆11月15日消息(记者陈鹏)近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在国内率先尝试新的手术方式切除巨大颅底肿瘤——神经导航内镜辅助下,经鼻孔在颅底打孔开窗,微创切除颅内肿瘤。“患者大脑内肿瘤压迫视神经3年以上,致左眼失明3个月,手术后患者视神经功能恢复迅速,第二天即有光感,第三天已能模糊看见医生伸出了几个手指。”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国家973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冯华教授说,新的尝试为脑肿瘤切除提供了新思路,今后脑肿瘤切除手术有望进一步避免破坏正常脑组织和神经系统。视力逐渐下降直至失明 原是脑内肿瘤逐渐长大压迫视神经引起3年前,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46岁的女性患者秦某左眼视力逐渐下降、视物不清,但未引起重视。2016年5月起,秦某开始出现头痛症状并伴有头昏,因症状不重且休息后可缓解,仍未引起重视及时就医。7月份前后,秦某头痛逐渐加重,并出现左眼视力急剧下降,7月底开始左眼仅有微弱针尖样光感,几乎完全失明。10月底,为进一步明确诊治,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西南医院就诊。“经检查,秦某被确诊为鞍结节脑膜瘤,她左眼失明和长期头痛的根源在大脑内,而不是在眼部。”手术主刀医生、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吴南教授说,由于大部分脑膜瘤长在中线部位,脑肿瘤逐渐长大后很容易压迫视神经,造成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但除偶发头部疼痛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所以脑部肿瘤引起的视力下降或失明容易被误诊为眼部疾病。吴南表示:“由于秦某几乎失明已近3个月,左眼视神经已经被肿瘤压迫得非常‘脆弱’。如果仍然用常规开颅或锁孔手术切除大脑内肿瘤,肯定会在手术中触碰正常脑组织和视神经,有可能很轻微的触碰,就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的破坏。”“大开脑洞” 内镜经鼻孔到颅底打孔切肿瘤“前段时间,有部在重庆拍摄的电影,就是讲几个年青人意外挖了一条隧道,直达银行金库下,釜底抽薪式的偷走现金。”吴南说,最新采用的手术方式就是考虑用类似这样“挖地道小偷”模式——不用走到里面去,我们从楼下进入,只要拆掉一块“天花板”,我们就能取出肿瘤了。手术中,通过同步影像定位技术,经鼻孔,在内镜系统下显露出肿瘤依附生长的颅骨,使用微型磨钻去除部分颅骨,暴露并切除颅内肿瘤,最后补好颅骨“缺口”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不仅创伤极小,也可最大程度避免触碰患者脑内正常组织、神经与血管。“切除肿瘤后,我们在内镜系统下终于看见秦某的视神经了,已经被压迫得很细很白,很庆幸没去触碰它,可能碰一下就会断吧。”吴南说,因为秦某已经失明三个月,患者及家属已做好无法恢复视力心理准备,但作为医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他觉得尝试一下新方法是非常值得的。幸运的是,手术切除脑内肿瘤后一天左右,秦某的视力开始逐渐恢复,第二天即有光感,第三天已能模糊看见医生伸出了几个手指。经检查确认,秦某左眼的视神经功能恢复迅速。“以前我们认为,已经失明较长时间患者,视神经通常已逐渐萎缩、很难恢复功能,为切除肿瘤触碰甚至破坏‘已死’视神经是不得已但可接受的行为。”冯华教授说,这次手术的成功也对神经外科同行有借鉴意义——在颅内手术中,能尽量不触碰、不破坏大脑内正常脑组织对患者术后恢复意义重大;在切除肿瘤时,神经外科医生应尽全力保护好患者大脑内那些看似已经丧失了功能的组织和神经系统。经鼻内镜完成颅内肿瘤切除手术技术已逐渐成熟据介绍,长期以来颅内肿瘤手术切除为开颅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对风险对颅脑内正常组织造成破坏,这些风险对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技术要求极高。为避免较大的开口和颅内组织暴露,近年来,颅骨锁孔微创技术也逐渐流行,但由于开口位置仍然在“头上”,切除通常长在颅底的肿瘤,手术设备仍然要经过大脑组织,稍有失误就会造成不可估量后果。“大脑内的手术要求很精细,我们的工作类似在瓷器店里打老鼠,老鼠要打到,瓷器不能碰。”冯华说,由于医生并不是绝不犯错的神,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尽力避免失误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目前看来,垂体瘤、脑膜瘤等部分颅类肿瘤很多依附生长在颅中线底部位置,经鼻孔内镜手术切除这一片区域的颅内肿瘤,对于患者的恢复和安全确有积极意义。”吴南说,西南医院神经外科经过近3年的经鼻内镜技术研究和创新,目前已能逐渐开展较为复杂的此类手术。他认为,随着器械设备的逐渐提升和神经外科同行的不断研究、学习,此类技术有望在颅内疾病手术方面得到更大范围应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43085
播放数:757316
播放数:200400
播放数:1097250
灯谜猜猜猜,“元旦过生日”,打一城市名称?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颅手术后最怕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