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本幽默有趣的句子又能学到东西的书籍

2015总结|这样有趣的10本书,或许你也想看看 - 简书
2015总结|这样有趣的10本书,或许你也想看看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这一年来我看过的书中最喜欢的十本。
介绍好书大概是一件时间成本比较高的事。推荐一个APP,你顺手在App Store里下载下来,把玩也不过几分钟;推荐一部电影,你沉浸在两小时的荧幕世界里或笑或哭(快去看和推荐的电影,都超超超棒!)。但是推荐一本书呢…从感兴趣到购买,再从购买到阅读,每一步都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不过我还是愿意跟你们介绍这些有趣的书们。它们既不沉重晦涩,翻上两页就治好了失眠症;也不轻浮讨巧,灌满鸡汤冲向畅销榜单。它们类型各异,涉及科幻、随笔、理财、家居、哲学和情感(瞎归类),也投射着我个人的喜好与思考。
红着脸告诉大家,我去年读的书不多,一共44本,没有达到预期的50本。不过最让我满意的,是在这些看过的书中,被我评了四星以上的好书占了70%。以前读书不分好坏,不喜欢也硬着头皮要读完。现在终于越来越任性,挑书慎而又慎,拿出了在淘宝买衣服的货比三家精神。大概一是没有了大学时最爱的图书馆,买书对于金牛女而言也要追求最优性价比,二是也没有了大学时挥霍不尽的闲余时间,以往宅图书馆里两三小时就能看完的书,现在说不定一周下来也没有翻动几页,哪能不把这稀少的机会留给好书呢?
今年的阅读愿望,就是读完去年买的新书们,和今年即将买的新书们。好书会继续跟你分享,也希望你跟我分享哦。
希望这份好书list,能让你的“想读”清单更丰富一点。(眨半边眼~)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英] 吉米·哈利(James Herriot)
“万物”系列的书名都是美而动听,代表作是《万物有灵且美》。与名字散发的幽谷兰香相比,书中的文字倒是更加朴实而富有生活气息,讲述了作者自己作为一个英国乡村兽医,为他稀奇古怪的顾客们治疗牲口(……)的有趣故事。可以在这本书里体会到淋漓尽致的英国式幽默,我最喜欢在上下班坐地铁时掏出来看,看着看着就笑裂了嘴。这本书里的每个小故事都非常迷人,就是那种,你愿意靠在火炉边喝着热酒,听他说上一天一夜,时不时会心一笑的冬日暖洋洋读物。
这本书常常让我想起李娟(我最爱的作家之一),他们都是居住在远离现代都市的偏僻乡村,因为工作环境或生活经历的独特而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不“日常”。他们写自己倒霉的遭遇,譬如兽医在给一条倔强的壮牛做绝育时被一蹄子踢飞,譬如李娟在下雨时被帐篷里接漏水的塑料袋直接砸到头上,平铺直述却能把人逗得笑出眼泪。并没有粉饰生活,他们的生活实实在在,却与自然、动物和人情世故紧密联结,对我们而言因为稀罕而珍贵,对他们而言因为常见却懂得稀罕而更珍贵。
《猎人们》
提到关于猫的书,我一定会摇旗呐喊举起两本,一本是顾湘的《好小猫》,另一本就是《猎人们》。前者是一猫一人的绵长静谧,后者是一大家子猫与人的热闹喧嚣。朱天文家里的猫多是散养的流浪者,来来往往,每只都颇有一番个性,从第一篇起就把我逗笑。最喜欢的猫是李家宝,却也是最伤心的一只。尤是这句:「现在是什么样的世情,能让我全心而终相待的人实没几个,何况是猫儿更妄想奢求,你若真是之聪明的猫儿就该早明白才是。」
朱天心笔下的猫多是还保有着野性与野心的,大约由于不是家中从小圈养,领养后依然不变习性,行踪无影,做地盘老大的几只猫经常负伤而归,包扎好后又昂着头颅出门巡视疆土。大约又由于家中猫狗众多,猫猫与猫狗之间也有着社会关系与阶层等级,故事的焦点聚集在四脚兽们的互动与社交上,两脚兽只作为故事的观察者与记录者存在,不再是与猫发生联系的唯一种族。拥有作为独立象征的自由,拥有作为身份象征的社交,这些猫们终于在一本写猫的书里摆脱了宠物的桎梏,宣示猫格主权归己所有了。
《万物的签名》
[美]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
这是《美食、祈祷与恋爱》作者的第二本长篇小说。故事的前半段细致详尽得像一本家族传记,女孩在富裕的庄园里出生,和她父亲一样对植物充满探寻的好奇与热情,沉浸在自家庞大的植物园里。她对苔藓产生了研究兴趣,一年一年,像上帝俯视地球研究人类社会一样,俯视着每一块石头背面潮湿的苔藓如何扩充边界,如何吞噬其他种族的苔藓———当然小说里是有爱情故事的,但是比这更让我着迷的,是一个女性在当时的庄园时代,没有按照固有路线去做那些如参加舞会、挑选夫婿等一系列“女性应该做的事”,而是纯纯粹粹地投入在自己的兴趣志向中。
与《美食、祈祷与恋爱》内核一致的,是女性作为个体也在寻求自我的认可与定位。她本来无忧无虑,在父母收养了一个妹妹后开始了同性间的比较,在某些对比项上产生自卑(比如外貌、比如男性更关注她妹妹而不是她),也在某些对比项上自豪(比如学识,比如在宴会聚餐上她比妹妹更善言辞)。这本书跨幅很长,刻画了女孩(包括她父亲)一生的故事,她的成长、成熟与衰老。故事的最后,她也是孤零一人,那又如何呢?“你的一生真是多姿多彩!”华莱士也是这么说。
《电车难题》
[美] 托马斯o卡思卡特
这个难题你一定也听过:一辆电车失去了控制,前方的轨道上有五个人,如果电车继续直行就会把这五个人撞死;也可以将电车转向开到另一条岔道上,但是会撞死另一个人。如果你站在电车的道岔开关旁边,你会不会扳动开关?
这种伦理问题听着就让人兴奋地起鸡皮疙瘩呀。不同于呆板无趣的说教,书中将这个伦理问题作为了一个法庭案件进行审理,各路人等(如警方、检察官、辩方和路人甲们)轮流上场发表见解。可能你刚刚认同了一个教授的观点,觉得扳动电车虽然撞死了一个人但也是无罪的,马上又被接下来的心理学家给说服,投给了有罪一票。这些各路人等的观点,也是根源于古往今来各大哲学派系的核心思想。最后真正说服我并给予醍醐灌顶大启示的观点是天主教会的双效原则,因为太掉书袋就不在这里展开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比答案重要”,或许这本书中纷呈上演的辩论也会让你深深地感叹这一点。
《家的模样》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家居设计画册,每页都是装修完美的样板间。我可以乐此不疲看其中的某页纸看上几小时,幻想自己居住在这个美好的房间里,这大概就是我最早的家居启蒙了。父母辈的装修风格总是千篇一律,但是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一个真正符合自己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的家会是什么样子。
我关注了一个叫“好好住”的公众号,每一个介绍装修经验的房主们,都会在文章末尾苦口婆心地说:“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向父母和装修队妥协,因为最后住在这里的人是你。”而这本书的作者叶怡兰,就是非常彻底地坚持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她详尽分享了自己96㎡的私宅装修经验,大到每个区域的布局,小到每个抽屉的收纳,都是基于家人的实际生活习惯与场景来设定。有很多处的小细节小亮点,会让你忍不住也想立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譬如我这个体寒患者就深深地爱上了地暖和壁炉…)
《破茧成蝶》
刘津 / 李月
对于一个喜爱APP的人而言,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可以设计自己的产品吧。原本以为可能要再过好几年才能实现的愿望——在AppStore上有自己的APP,今年却意外地成真了。和团队小伙伴们从无到有地创作出一个产品,细细地打磨、完善、迭代、更新,走入正轨。好的产品,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让用户产生黏性,并有良好的体验。这也是我希望在2016年继续努力的方向。
看过一些产品设计相关的书籍,这本书我最为推荐,非常适合刚入互联网行业的产品汪和设计湿们。里面介绍的都是作者在设计网易系产品的实践经验,方法论实用而接地气,理论体系也搭建得比较完善。比起《结网》和《人人都是产品汪》,这本书更具有实操性,也不瞎哔哔。交互体验是件多么好玩的事情啊,其实画原型是我最喜欢的工作呢(BOSS你看到了吗?新的一年请继续给我涨工资好嘛!)
《姑娘,欢迎降落在这残酷世界》
即使这书名散发着浓浓的鸡汤味,也不能阻止我把这本书安利给身边所有受感情困扰的女盆友们。不要被这个白莲花一样的书名迷糊到,其实它内里的三观正到不行,犀利地戳破了所有笼罩在女性头上的紧箍咒一般的执念。记得好小气同学曾在里夸奖爷是个谈恋爱一点也不拧巴的姑娘。不拧巴多难啊,这本书里有20个拧巴的恋爱故事,黄佟佟都能用她手术刀一样精密的文字剖析得淋漓尽致。
恋爱中的很多问题,是来自于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受武志红的影响很深(推荐他的《为何爱会伤人》和《为何家会伤人》),黄佟佟在分析问题时也会追溯回当事人的父母辈家庭关系。我们在成年后如何与过去达成和解,如何从中解脱,这本书或许也会给你一些参考。当然最值得一说的是,我爱的姑娘们,如果你现在正因为单身而被父母/社会逼着相亲找对象,请一定要看这本书。2016年我们会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和我们有没有男朋友无关。
《下乡养儿》
在大学时,我就开始忧心忡忡地担忧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一个坚定的晚婚晚育者(国家还我假!还我假!),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具备更为成熟的精神状态和物质条件时,再去考虑这两件事(尤其是后者)。中国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还很稚嫩,从我的童年回忆与成长经历而言,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小孩。(恩,这句话很大逆不道,把这句话说出口也很艰难,但治疗心病的第一步是要承认它,不是吗?)它也在警醒我,我们都想做一个好父母,但这件事并不容易。
市面上有很多如何成功教育子女的书籍,但《下乡养儿》太特别了,它就是一本反成功学。一对略显得怯懦的父母,和他们敏感、同样怯懦的女儿。女儿无法适应小学生活,最后只能辍学在家,每晚噩梦连连,要玩到第二天天亮才肯睡,导致全家的生活都黑白颠倒一片混乱。他们后来搬到了乡下,在一位乔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另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也是奇特的,女儿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放羊,像农村老妇一样干着家务活。母亲冯丽丽用流水账的平淡口吻记述了这段日子,真实而不加修饰。故事的结尾自然是好的,但它更重要的,是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抛开成功的标准,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的父母。
《家庭日记》
[日] 森友治
温情脉脉的治愈系摄影集,森友治用照片记录了家庭的故事。场景变化不多,基本都是在原木色家具围绕的家里,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如果你看完《下乡养儿》后内心有些阴郁,那么一定要看看这本。大概也是受这本书的影响,让我非常执着地想要把以后的家装修成原木色……
直接甩一张截图,来表达这本书的气质吧!
日(星期五)“阿森,先给你看看我的绝技!”小海说完之后,便一本正经地表演了这个节目。还真是了不起啊!
日(星期五)绝技表演完毕,小海一脸安心的表情。
《你一生的故事》
[美] 特德·姜
一个伪科幻迷的最大遗憾就是,在看完三体后,很难再找到一本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的科幻小说了。不过这本短篇科幻小说集倒也非常值得一读,每篇故事都脑洞大开。忘了谁说过,写短篇小说需要更强的情节把控与文字精简能力,在有限的字数里引申无限的遐思。这本书绝对做到了。第一篇故事是最迷人也最悲伤的,理论架构也很烧脑,因为我还没有彻底读懂,也就不好意思瞎哔哔什么了。
读科幻小说带来的幻觉,就是:天哪,亿万年不过一瞬,人类终将消亡为星尘,为嘛还要担心明天吃啥?
恢弘巨作上下篇终于完结,撒花。
或许你还想重温一遍。
如果你也想统计自己的阅读数据,推荐网站:
▲它会提供一份很详尽的数据表
豆瓣读书也推出了一份,我粗粗翻了一下,还是很符合口味的~
新年第一天快乐。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有趣又有料的生物书,想学好生物,你不可错过的10本书
查看: 1015|
摘要: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后,人类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的信念彻底崩塌。生物作为一门蕴藏巨大能量的社会学科,无论是高精端的医学医药:青霉素的发明挽救了二战战场上无数士兵的生命,还是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精准医疗:为 ...
微信获取书单,关注公众号,搜索:推荐书(tuijianshu-net)
以下推荐图书,如未有购买链接,可直接点击以下各大知名网上书店进行购买: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后,人类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的信念彻底崩塌。生物作为一门蕴藏巨大能量的社会学科,无论是高精端的医学医药:青霉素的发明挽救了二战战场上无数士兵的生命,还是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精准医疗:为每一个人量身打造针对自身基因谱的治疗方案,每一次的突破都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生物的力量,无处不在。所以,小伙伴们!我们这些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代——生物的时代!放眼望去,生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绚烂姿态迅速地与其他学科交融,汇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推荐书小编特地精选了十本有趣又有料的生物书,扩展你的阅读量,让你好好学习之余,轻轻松松侃翻其他同学。《生命的未来》克雷格·文特尔 著世界上的生命多姿多彩,常常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精巧构思。尤其是细胞,虽然只有10-100微米,但却可以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生生不息,人类可以构建复杂精巧地机械去完成各种各样复杂的任务,却无法制造一个细胞,直到文特尔的“辛西娅”问世~《生命的未来》是一本详细阐述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的接触着作,从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天文学角度全景展示了分子生物学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人类正在经历一个重大转折点,一旦过了这个“奇点”,生命、社会甚至我们关心的一切都会发生令人震惊的变化,而这本书,正是讲述了“奇点”到来之时DNA信息和计算机相结合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人类能够合成生命,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不但震撼力十足,也极具说服力。本书作者文特尔也有“测序狂人”“科学狂人”的称号,他曾参与到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但中途退出,1998年创立“赛莱拉公司”,一人单挑6国科学家,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计划组不得不与塞莱拉公司合作,采用文特尔更为先进的测序技术,并与他共同分享成果。这本书的联袂推荐人的名单也很长: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长青、著名科幻小说作家 畅销书《三体》作者刘慈欣,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传播教授李大光,“社会生物学之父”爱德华·威尔逊,奇点大学校长 《人工智能的未来》作者,雷·库兹韦尔 畅销书《》作者彼得·蒂尔。《魔鬼的牧师》理查德·道金斯 著厌倦了喋喋不休且毫无感情的长篇理论?那试试这本!本书中每一篇都是精美小品,而且,文笔儒雅清晰、内容知性真诚,且富有真知和勇气,兼具散文的优美隽雅和议论文的雄辩有力,作者超凡的科学学识与独特的经验,坚决主张从真凭实据中追求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流淌在字里行间。“魔鬼的牧师”最先由达尔文于1856年提出,意指:为进化和自然选择辩护,反对上帝创始论,坚决主张无神论的人。本书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理查德·道金斯25年来唯一自选集,32篇精彩科学美文,涉及涉及基因、宗教、道德、教育、公平、正义等重大公共话题,科学与理性兼具,犀利与温情并存,风格亲切幽默,通俗易懂,是一本绝佳的科普经典读物。没饭吃的非洲儿童VS濒临灭绝的黑猩猩,你给谁捐款?Gay是天生的?“同性恋基因”真的存在吗?12个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PK 1名法官,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占星、看风水、通灵、水晶球,这些伪科学,相信你就错了!基因、克隆、占星、陪审团、创世说、进化论……满满当当的科学干货,针针见血的真知灼见,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生活智慧,你准备好和作者一起大开脑洞,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了吗?《疾病图文史》玛丽·道布森 著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疾病,人类的世界历史会不会重写?艰难晦涩的医学专业术语让你心生惧意,但是又怕被某些江湖术士忽悠灌输了不正确的史料?别怕,这本《疾病图文史》的作者玛丽·道布森是牛津大学博士,医学史专家,牛津大学威康医学史研究部前主任,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研究员,权威专家大牛,充分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更难能可贵的是,翻译由北京大学医学史博士担纲翻译,保证权威、通俗、有趣。《疾病图文史》以30类典型疾病为主线,讲述了它们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和幕后故事,分析了原因、影响和结果,论述了疾病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诸多鲜活的历史细节,随处可见:①疾病影响战争史:鼠疫加速古罗马帝国灭亡;美军在美西战争中遭受黄热病侵袭;虱子如何大闹两次世界大战等。②公共卫生的发展:19世纪,因传染病而掀起大扫除运动;20世纪初,疗养运动兴起;21世纪初前后,多国颁布禁烟令等。③治疗手段之演变:从古代的放血、催吐疗法,发展到19世纪时麻醉剂引入外科手术,再到20世纪的心脏移植手术等。④伟大的科技进步:1883年,霍乱致病菌首次被确认;1948年,氯霉素可治愈伤寒; 1972年,诊断癌症的CT扫描仪被发明等。······本书还收录了30张大事表、80种知识小百科、200幅特色图片、300份专业文献,附有常用词汇表和诺贝尔医学奖总表,系统刻画了人类7000年的疾病抗争史,有图有真相。(尽在:) LSD:我那惹是生非的孩子阿尔伯特·霍夫曼 著谍战片里,被抓到的间谍往往会被五花大绑,被敌人拷问机密,这时候,一种叫做诚实药的东西就会粉墨登场。那么,这种诚实药真的存在吗?事实上,还真的存在的,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嘛。诚实药的成分主要是LSD,若按质量而言,这绝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烈的精神药品之一,但是若论效果而言,服用LSD的人,所招供的内容十有八九不是真的。LSD之父——艾伯特·霍夫曼博士是一位瑞士化学家,于1938年巴塞尔的山德士实验室进行一个有关麦角碱类复合物的大型研究计划时,第一次合成出来的。之后无意间他发现了这种成分的强烈致幻作用。本书中,作者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LSD发现、推广的历史,一些类似LSD的其他迷幻药物,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LSD体验纪录。作为60年代的“主流”,LSD的致幻效果经过蒂莫西(原为哈弗教授,后被开除)大力提倡,LSD变成了社会文化乃至整个时代观念的颠覆者,最先是一批文学家的介入和痴迷,如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等,后来又有流行音乐届的代表人物对它的依赖和信奉,他们来自披头士、滚石、感恩而死等著名乐队,及至后嬉皮时代部分人试图摆脱药物,开始寻求LSD之外的精神指导。本书中,作者甚至以自体实验比较了几个不同致幻剂之间的幻觉区别,在他看来,LSD的效果链接了物质与精神的世界,模糊了二者之间如水火一般的界限,因此才会在过份追求物质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引起强烈的震动。果然还是社会主义好啊~~~《无尽深蓝》西尔维亚·A.厄尔 著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面对蔚蓝色的辽阔海洋,壮观的鱼群,人们内心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对海洋的敬畏之心,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维持这份平和与生机。西尔维亚·A.厄尔正是这样一位坚定的海洋保护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常驻海洋探险家,被《纽约客》和《纽约时报》称为“深海女王”,美国国会图书馆称她为“的传奇”,《时代》杂志称她为“这个星球的英雄”。《无尽深蓝》记录了从珊瑚海到太平洋,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辽阔海域的一百多幅全彩摄影珍贵画面,是西尔维亚携手一百多位国际顶级摄影师精心打造而成,这本厚达240页的海洋之书,配以西尔维亚具有启发性而饱含深情的解说、及很多海洋保护者、知名文化工作者对海洋的多角度理解。丝丝入扣的海洋研究者的理性分析,充满说服力的数据、地图,描述海洋的优美文学作品,全书读来,一无说教味道,能感受到作者发自内心地热爱和对海洋现状的担忧。无论你是热爱海洋、自然,还是对海洋一无所知,这本书将带你认识一个全新的蓝色世界。《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杰里·A.科因 著关于这本书,湛庐君觉得很有必要先引用一下理查德·道金斯老爷子的话:我曾说过,不相信演化的人要么愚蠢,要么疯狂,要么无知。……现在,我得更新自己的言论了:不相信演化的人一定要么愚蠢,要么疯狂,要么就是还没读过杰里·科因的这本书。《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把遗传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分子生物学及解剖学现代研究结果的许多线索编织在一起,严谨而优雅地证明了为什么说演化论不止是一项正确的理论,更是一个事实。关于这点,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那些出土的化石:长着羽毛的恐龙和拥有四肢的鱼等等。生物在不断发展,虽然方向不一,但我们可以观察到自然选择对动物、植物的改造事实。同时,书中也提到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让人兴趣盎然。人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三十只杀人蜂为什么能在一两个小时内把一个蜜蜂巢变成三万只蜜蜂的坟场?作为哺乳动物,鲸鱼与哪一种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亲缘关系最近?为什么有一种恐龙的学名会叫做中文的“寐龙”?在寄生虫控制之下的动物真的会像科幻电影里那样做出恐怖的诡异行为吗?为什么看起来极其细微的差别就能令植物被划分成不同的物种,而外观体形迥异的各类宠物犬在生物学家看来却是一个物种?杰里·A.科因是世界顶尖的演化生物学家之一,也是演化界最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为《新共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固定撰稿人。过去二十年中他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生态与演化学系教授,从事演化遗传学的研究。《万物身刻》卡尔·齐默 著还记得05年大热的《越狱》中男主身上逆天的纹身(逃跑路线图)吗?纹身的神秘和实用发挥的淋漓尽致。虽然,在大部分小伙伴眼里,纹身跟严谨的科学家风马牛不相及,但湛庐君想说,这本书,将重新定义你眼中的科学家和生物学符号。文身都是部落成员的身份证明,在部落的语言符号系统中,纹身的作用之一就是交流、表达价值观,还有什么比纹身能更让科学由皮肤直击灵魂?《万物身刻》中就描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爱科学爱到了骨子里,还流淌着艺术的血液,于是决定把自己所钟情的科学元素刻在身上——你能想到的任何部位,这些图案有趣又多样:DNA双螺旋结构、质能公式、圆周率……无论你爱的是物理、化学,还是数学、生物,你都能在本书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符号,了解符号最初的意义,探寻每一个符号背后的价值。理科生独有的浪漫和信念~卡尔·齐默是美国耶鲁大学讲师,教授科学和环境写作,且经常在《纽约时报》、《科学人》、《探索》、《时代周刊》、《科学》、《大众科学》和《国家地理》等期刊杂志发表文章。目前,齐默的作品已经被收入“美国最佳科学写作”和“美国最佳科学与自然写作”系列。他在《探索》上有一个每月专栏,专门讨论各种大脑问题。《DNA:生命的》詹姆斯·沃森,安德鲁·贝瑞着 著你知道希特勒臭名昭着的种族主义起源于科学家多为的“优生学”吗?你认为,在辛普森杀妻案中,DNA技术到底是在公平执法还是放走了罪犯?当多利羊问世的时候,是不是就意味着克隆人已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了?不不,这不是一本八卦历史杂志,这是一本关于遗传学的书,那些或深刻,或尖锐的社会问题正是起源于遗传学。《DNA:生命的秘密》是一部以历史视角写遗传学的简单历史,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为开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再到最终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这过程堪称跌宕起伏。其中不乏合纵连横,斗财斗智,充满完美合作同时也充斥相互拆台的故事,甚至有时一项科学研究的完成似乎全看运气。基因的故事永远不会枯燥,它比你已知的历史更真实,比你身处的现实更残酷。这是一本关于科学天才的有趣故事,虽然信仰、宗教、国籍、爱好、价值观各不相同,却似乎一起掌握了人类的整个未来。詹姆斯·杜威·沃森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学说,沃森和克里克及M.H.F.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外,他还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1988年至1993年曾担任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持人。《先天,后天》马特·里德利 著我们常说,内因是根本,那么,一个个体的人,他是由先天内在的基因决定还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这个问题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很简单的:先天和后天协同。所有的经验结论都是经由前人反反复复推理实验得出来的,这个答案也不例外。《先天、后天》一书中涉及到了基因与达尔文的普遍,高尔顿的遗传,詹姆斯的本能,德弗里斯的基因,巴甫洛夫的反射,华生的联想,克莱普林的历史,弗洛伊德的塑性经验,博厄斯的文化,杜尔凯姆的劳动分工和社会力量,皮亚杰的发展和洛伦兹的印刻。本书旁征博引却不落窠臼,究竟是什么定义了人性?基因还是经验?“如果人们的专长不能在财富、性和权利等方面带来回报,那么所谓的精英统治就没有什么意义”有时候,本性就是这么坦诚或者赤裸裸。但人们却更善于表达,善于思考,善于获得情感上的认同,从而把不那么光彩的本能升华为梦想或者价值。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同样是表达需求,动物会强硬地直奔主题,而我们,却懂得如何委婉一点。马特·里德利著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曾任《经济学人》专栏编辑。着有多部获奖作品,包括《人类基因组》、《灵敏基因》、《红色皇后》等。湛庐君在这里透露一个小细节:自1993年出版第一本科普《红色皇后》以来,2010年为止,马特总共写了6本科普,也就是说,平均3年才出一本,慢工出细活总是有道理的。《进化的大脑》戴维·J·林登 著湛庐君敢打赌,大多数人对于人类的头脑还是非常自豪的,因为,它让我们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爬上生物链顶端。但读完这本书,你恐怕会有被打脸的感觉:“人脑是效能极其低下的器官”作者在一开始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从感觉、情感、爱情、性、睡眠、宗教等等方面论证,他的观点猛一看有点怪辟,但仔细想想,又觉得逻辑上说的通。甚至在人类为何维持一夫一妻的关系问题上,作者也归结为人类那“巨大又低效的大脑”。众所周知,人类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金华过程,所以,人类的大脑并不是先天就被设计好脱颖而出,而是不断在低级的基础上发展出更高级的功能,也就是说,和小白鼠相比,我们只是多了一些功能,同样,和小白鼠一样的功能,我们也还保存着。《进化的大脑》中,作者把人类的大脑比作可以叠加新成分的甜筒冰激淋,并以这一思路为主线,介绍了大脑的构成、基本发育、感觉和感情,进而描述脑如何支配学习、记忆和个性,如何决定性行为和性倾向,以及脑在睡眠和梦中的活动机制。作者还尝试解释脑功能和宗教的关系。书中也穿插了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和将近50幅插图。作者林登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但这并不是一本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教科书,而是面对公众的科普读物,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助林登对大脑发育和思维的长期思索的结晶打开一扇新的窗,重新认识自己的大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我们一直在努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我们给您推荐好书!
推荐书书友QQ群:书友①群: (已满)推荐书书友QQ群:书友②群:
欢迎进入本站板块一起交流!
微 信: 推荐书(tuijianshu-net),扫描左侧二维码或公众号搜索推荐书
上一篇:下一篇:
过年为什么要送礼?一份关于过节送礼的书单
忙碌一年回到家中,到了年关,…
费天王和纳豆的对决点燃了这个寒假 电影、纪录片、赛事直播 对于体育的热爱…
中国舞蹈史书单:古人如何跳舞? 中国舞蹈史的研究离不开中国史研究,又与…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幽默有趣的问题及回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