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海棠花的优美句子善举的句子

>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一个人的善举是微小的,但是善举的n次方则是无穷的,①&&&&&&&&&&&&&&&&。自己先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会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才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更多的人就可能会改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② &&&&&&&&&&&&&&&&&&&&&&&。
①所以不要觉得自己微小 ②先改变自己,就可能改变世界。(3分。第一处1分,第二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关键要扣住语境中的关键词语。如(1)处,扣住“善举、微小、无穷”即可,补写的句子为“所以不要觉得自己微小”;(2)处,扣住“自己改变、身边的人改变”即可,补写的句子为“先改变自己,就可能改变世界”。
考点:本题考查...
考点分析:
考点1:句式衔接
语言衔接,
& & 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衔接自然、连贯,合乎人们的思维规律。语句的连贯是中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由于它能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经常在中考语文中出现。要做好语言衔接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句子衔接题的解题方法
1: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原则制定选项
2:根据落脚点和后语境的衔接关系来判定选项
3:根据语脉判定选项
4:根据事物的事理逻辑判定选项
5:据关联词语判定选项
6:看题干和选项的意境是否吻合
7:根据选项的异点判定
8:根据题干的叙述角度判定选项
9:根据语意判断,考虑背景因素的客观表意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填空(3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北风江上寒。
3.挥手自兹去,&&&&&&&&&&&&&&&&&。
4.出淤泥而不染,&&&&&&&&&&&&&&&&&。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细看这妇女,不过三十二三岁,头发散乱,微长的面孔有些憔悴。
B.谈到怎样教育下一代?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C.吸取父亲的教训后,他自己发明了一种“自动晒收衣架”,其科技含量明显高出父亲一筹,真是“后生可畏啊!”
D.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还没有能力改变异常气候的情况下,能否作出准确预报,对减小极端天气危害起着巨大作用。
B.人们迷恋网上快速阅读的现象,也是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体现,但随着人们对慢节奏生活的追求,使传统阅读方式必将受到大众的钟爱。
C.近年来,杭州积极弘扬南宋文化,加快启动了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改善杭州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D.“辽宁舰”已经成为中国海军的显著符号,其正式服役将加强中国海军实力,帮助中国有效地保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行星,&&&&&&&&&&&&&&&&&&&。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赠予我一次祝福。&&&&&&&&&&&&&&&&&&&&&&&&&&&&&,我的眼睛湿润了。
①天幕上几颗明星我抬头便可以望见
②我抬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几颗明星
③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④它们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像一个人的眼睛
⑤无数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星子被我望着
⑥望着蓝空里眼睛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子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3分)
A.为了人民的利益,面对大火,他们奋不顾身忘乎所以地救火,直到把火扑灭为止。
B.当前情况下,中国经济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向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变已经是燃眉之急。
C.假使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难,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D.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够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灵刻画得惟妙惟肖。
题型:其他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善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善的名言864条
从善如流。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从:跟随。善:正确的。如流:如顺流而下,比喻快。本句大意是: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这句已成习见的成语,在生活中使用率高,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成公八年》
惩恶而劝善。 善名言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幸福就是至善。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美是善的象征。法国美学家 米盖尔?杜夫海纳
无伐善,无施劳。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伐:炫耀。施:夸张。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要吹嘘自己的功劳。这些道理,都从“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而来。“伐善”、“施劳”,都是骄傲自满的表现,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谦虚谨慎的人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成就事业。为人处世,可引以为戒。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公冶长》
善恶不可以同道。 关于善的名言唐?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本句大意是:善良与邪恶如同水火,不可以和平共处。作者认为:“忠邪不可以并立,~”,表现出作者耿直公正嫉恶如仇的性格。在柳宗元看来,善恶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从原则上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决不能和平共处。可以此二句说明善恶的对立。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听其言,约而尽。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约:简练。尽:周详。这两句大意是:听他所说的话,简练而周详。说话是一种艺术,若能做到语言简练而表意周详,达到要言不烦的地步,那是须要认真下工夫的。这两句可用来形容某些人善于言谈。唐代文学家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
善之端而止之也。宋?王安石《礼乐论》。迁怒:指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隶者己:指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诸,之于。贰(èr二)过;同样的错误犯第二次。端:开头。这几句大意是:不转移怒气,就要在自己身上寻找原音;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要在错误开始的时候就制止它。“不迁怒,不贰过”本是孔子赞扬颜回的话,认为这是~种难得的修养,王安石在这里进一步作了阐发。他认为,要做到“不迁怒”,就要勇于反躬自省,在自已身上寻找致怒的原因;要做到“不贰过”,就要将错误克服在发端之时。前者要求人们善于自我检查,后者要求人们勇于及时改过,可引以自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礼乐论》
善用兵者以形固。宋?苏洵《心术》。本句大意是:善于指挥打仗的将领,知道凭借各种形势来巩固自己。作者认为,善用兵者要使自己的军队无所顾忌而有所仗恃。无所顾忌,置生死于度外,可以奋力杀敌;有所仗恃,知道我军必然不尝失利,就可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懂得利用形势巩固自己,就有旺盛的士气和战斗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北宋散文家 苏洵 《心术》
善学者其如海乎。 善名言清?袁枚《随园诗话》。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就像吸纳百川的大海样啊!这是袁枚的经验之谈。他说:做学问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自高自大和见识浅薄。他打比喻说:“自高者如峭璧,时雨过之,须臾溜散(指雨水从峭壁表面流散),不能分润(不能浸透滋润到内里):自狭者如瓮盎受水(像大腹小口的陶器盛水一样),容担容斗,过其量则溢矣。~!旱九年而不枯(遭受多年干旱也不枯竭),受八洲而不满(吸纳整个大地的流水也不满足)。无他,善为之而已矣(没有其他奥秘,只因为他们善于广泛深入地学习罢了)”。~比喻贴切,说理透辟,容易被人接受。清代诗人 袁枚 《随园诗话》
饶舌的人多虚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公其心,万善出。明代文学家 方孝孺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关于善的名言战国?荀况《荀子?不苟》。养心:指自我修养。本句大意是:君子的自我修养以真诚为最好。“诚”是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之一,有真诚、忠诚、诚恳、诚实等多方面的含义。撇开当时的封建内涵,那与奸诈、虚伪相对的“诚”,仍是当代应该提倡的一种精神文明,在讲为人处事的准则时可以化用。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不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浩然之气:指浩荡博大.耿直刚强的正气。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可引用“善养路然之气”形容某些杰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刚强的意志,坚贞的气节等。也可用于表现某些人能坚持正义.决不动摇,面临严峻的考验仍胸怀正气,不可侵犯。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
善滑稽,巧发微中。宋?苏轼《石氏画苑记》。滑稽(gǔjī古机):指语言诙谐风趣。微:精妙,精探。中:符合,切合。这两句大意是:善于说幽默风趣的话,发言巧妙精到,切合事态。说话幽默风趣,以巧妙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是一种艺术。可化用以形容喜剧演员、相声演员或其他语言风趣的人。北宋文学家 苏轼 《石氏画苑记》
善学者通一经而足。宋?陆游《万卷楼记》。经:指懦家经典。本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当以一种经书为中心,把一种经书真正读通,就一通百通了。这是陆游著名的治学主张,谈的是读书精与博的辩证关系。读书宜精不宜滥,为了使“一经”达到“精通”的程度,又必须博览,这个“博”并非泛滥无归,而是以约御博,博中有精,紧紧围绕要“通”的“一经”去博览。如要读通《诗经》,就必须训诂名物,通古今异音,不能不读《尔雅》;必须明了礼制服饰,不能不读《礼记》;必须清楚《诗经》中引用的历史典故,不能不读《春秋》。如此等等,旁征博学,目的是为了读通《诗经》。这样把《诗经》读熟了,精通了,你也获得了丰富而广博的学问。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很值得学习。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万卷楼记》
君子受言以达聪明。 善名言清?魏源《默觚?治篇十二》。受言:接受别人的意见。本句大意是:君子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虚怀若谷,善纳人言,可以增进人的聪明才智;而自以为是,闭目塞听,将使自已成为孤陋寡闻的庸人。~之言值得采纳。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魏源 《默觚?治篇十二》
不以不善而废其善。见宋?王安石《临川文集》。废:否定。本句大意是:不要用他不好的行为来否定他好的行为。这句明确指出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人的言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以好而废其不好,也不能以不好废其好。只有实事求是,全面分析,才能正确地认识一个人。可借以批评那些攻击一点,不及其余的作法。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临川文集》
闪光的不全是黄金。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彬彬有礼是假善行。英国作家 塞?约翰逊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关于善的名言宋代理学家 杨时
虚荣是伪善的产物。苏格兰作家、历史学家 托?卡莱尔
善较之美价值更高。 阿尔拉
投身慈善乐在其中。企业家,慈善家 陈光标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善名言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大乎:大于。与:偕同,跟别人一起。为善:行善,做好事。本句大意是:君子最高的德行莫大于跟别人一起做好事。要“与人为善”,不要“与人为恶”,已成为现在人们的习常口语和道德规范。但现在所说的“与人为善”通常指善意助人,“善”的含义也已和孟子所说的“善”有所不同。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贾(gu古):经商,做买卖。这两句大意是:袖子长了好跳舞,钱财多了好经商。原文中韩非引用这两句俗语,是为了说明条件越好就越容易办好事情。现在可用于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得具备一定的条件,可资凭借的条件越齐备,事情越容易办好。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五蠹》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王诖语。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激浊扬清:比喻除去坏人.奖励好人。这两句大意是:除去坏人.奖励好人;憎恨坏事,好施善行。现在常以“激浊扬清”比喻发扬一切好的,清除一切坏的,敢于抵制邪恶,勇于匡扶正义。嫉恶好善,即韩愈所说的“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的意思。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彰墓瘅恶,王教之端。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状》。彰:显扬。瘅(dan淡):憎恨。端:发端。这两句大意是:表彰显扬美善,憎恨邪恶.是王道教化的开始。此二句点出惩恶扬善与王道教化的关系,在作者看来,要实行王道教化,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必须从惩恶扬善着手。不惩恶,坏事成风,恶人气焰嚣张,社会必然混乱不扬善,正义得不到伸张,好人得不到鼓励,社会就谈不上治理,自然也谈不上王教。此名句可借以说明治理社会环境,改善社会风尚的重要性。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关于善的名言宋?苏轼《上皇帝书》。吝:吝惜。从善:指听从别人的好意见。如流:像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比喻迅速而自然。这两句大意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改过不吝”最早见于《尚书》,“从善如流”出于《左传》。苏轼把这两条古训合而为一,在《上皇帝书》中说:“~,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所绝无面仅有”,可见他是作为一项很高的道德修养来提的。“改过”而“不吝”,“从善”而“如流”,确实不易做到。这两句对当今的思想教育仍有积极意义,执政者更可作为借鉴。“从善如流”现已成为成语,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上皇帝书》
扬下屠刀,立地成佛。宋?普济《五灯会元》。扬(yáng扬):抛弃,丢下。这两句大意是:只要放下屠刀,立刻就能变成佛。《五灯会元》是一部宣扬佛教教义的书,~两句劝人改恶从善,比喻恶人只要决心悔改.就会立刻变成好人。后常引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般来说,要使恶人“~”是很困难的,我们不能对手持凶器的作恶者抱太多的幻想。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进行政策攻心)也可引用,至于对方是否真能“放下屠刀”,是要认认真真加以考察的。宋代诗人 普济 《五灯会元》
闻善而慕,知过而惧。宋?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慕:仰慕.敬仰思幕。这两句大意是:听到别人有美德,就对他仰幕;知道自己有过错,就感到害怕。仰慕别人的美德,就会向他学习;害怕自己有过错,就会惊惧面悔改。这两句是化用了《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句意。可引用以自勉或赞扬那些从善如流,知过而改的人。南宋哲学家 陆九渊 《陆象山集?语录》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缘:由。庆:奖赏。这两句大意是:灾祸是因为坏事做得多而积累起的,幸福是由于作好事而得的奖赏。做一件坏事,积一分仇怨,多一分灾祸,坏事的积累,最终会导致灾祸加身;做一件好事,积一分恩德,多一分福气,好事的积累,最终会导致幸福的来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两句可用于教育人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南朝梁学者 周兴嗣 《千字文》
知人善察,难眩以伪。 善名言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察:洞察。眩:使目迷。伪:假象。这两句大意是:了解人并善于洞察事物,就很少被假象所迷惑。了解人的才能、性格和为人,就能对人的所作所为傲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加上善于洞察事物,如果所了解的人制造了假象,或者他人为所了解的人身上蒙上了一层假象,就难以被迷惑,而易于看透事物的客观本质。这两句用于说明知人善察,就易于看穿伪装。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两句大意是多作好事,广积善行的人,一定能顺利昌盛;多行不义,广积怨恨的人,一定要失败灭亡。俗语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侯一到,一切都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作此二句的注解。~虽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还是有道理的。可以此劝诫那些行为不法者弃恶从善。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采贞观元年》,这两句大意是: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其长处而使用。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来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据各人的长处来使用。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如果看不到人的优点,只看到人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可用的人了。唐太宗能成为一代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出现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与他的开明的人才观和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不无关系。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唐太采贞观元年》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见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置:任用。涂地:指肝脑流在地上,形容惨败。这两句大意是:任用将领不当,便会导致肝脑涂地,一败不可收拾。常言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周为将领是军队的首脑,是灵魂,“将失一令而军破身亡”,因而择将必须慎之又慎。战国时赵孝成王拜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淡兵,毫无实际经验,与秦兵交战时,中计被围,自己被射杀,四十余万将士降后被坑杀,从此赵国一蹶不振。可见择将必须小心谨慎。此二句说明择将的重要性。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高祖本纪》
振穷救急,倾家无爱。 关于善的名言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振:同“赈”,救济。爱:吝啬。这两句大意是:行侠好义,无偿地救济穷人;急人之难,不惜倾家荡产,毫无吝惜之心。此句通过几件典型事例的罗列,表现一位侠义之士的品行。“振穷”与“救急”,“倾家”与“无爱”是两组近义词。这种近义词反复使用的写法,其妙处在于起刊强化作用,看似文繁,实则笔墨经济,形象突出。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见《荀子?议兵》。兵要:用兵的要领。善附民:善于使人民靠拢自己。本句大意是:用兵的要领在于能使人民归附于自己,能取得民心。能否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于能否取得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道理在《左传》中就已讲得十分清楚。例如庄公十年齐鲁长勺之战,僖公廿八年晋楚城濮之战,僖公卅三年秦晋般之战等,都说明了这一道理。此句可用以说明用兵之道在于争取民心。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议兵》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长(zhǎng涨):发展。这两句大意是: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二句告诉人们:为人应耿直、正振,好的传统和品质应保持下去,坏的习惯,恶的东西则不能叫它滋长。简言之,为人之道,应为善击恶,不然的话,“长恶不棱,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隐公六年》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春秋?老聃《老子》第七十九章注。天道:天理,即自然的规律。亲:亲近。与:给与。善人:好人。这两句大意是:天理公道,无亲昵,不偏私,常常使善良的人得福。这是一种不足为训的天道观,但人们常借它来说明善人总会得到善报,因为天理是最公道的,以此来安慰、劝勉那些受委屈,遭挫折,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好人。这句名言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名言一样,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也从宏观上、总体上说明了具有规律性的社会现象。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
一为不善,众美皆亡。 善名言陈寿《三国志》卷59,吴主五子传一旦做了一件坏事,做过的所有好事将化为乌有。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迁:迁移;古称改恶从善为“迁善”,这里有跟从、追随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见了善行就追随,有了过错就改正。这是我国最早的古训之一,今天听来仍非常亲切,可引作座右铭。 《周易》 《周易?益》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大雅?荡》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为山:堆土为山。九仞(rèn任):形容极高。仞,古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亏:缺,欠。篑(kuì愧):竹制的容器,此指一筐土。这两句大意是:堆造九仞之高的高山,因只欠一筐土而不能完成。这是比喻做一件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努力就不能完成。从劝世来说,是告诫人们要善始善终,切莫虎头蛇尾;某些事情接近成功,最后的一步也许是困难最大的。如攀登珠峰,未能作最后一步的坚持,登不上峰顶,就会功败垂成。从哲学角度看,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积累限度才会引起质变,产生飞跃,如达不到其限度,突变是不可能产生的。 《尚书》 《尚书?旅獒》
美是善良和诚挚之母。 关于善的名言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清代学者 王永彬
最强之邦,由法善也。太平天国主要领导者 洪仁轩
政善于内,兵强于外。唐代政治家 魏征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善名言 《尚书》 《尚书》
一言之善,贵于千金。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业大易骄,善始难终。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代诗人 李白
求教受劝,向善进德。 关于善的名言清代学者 王永彬
请提防善忍者的愤怒。 特莱顿
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古希腊抒情诗人 彼翁
美高于善,善胜过丑。英国作家 王尔德
兼取从长,以为己善。 善名言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谗言伤善,青蝇污白。东汉哲学家 王充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关于善的名言 《孝经》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宋?林逋《省心录》。孩提:也作“提孩”,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可提抱的幼儿,这里泛指幼儿。这两句大意是:善于教育儿女的父(母),在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就开始教育。古人已知幼儿教育的重要,现代人自不必言,不仅要“教于孩提”,而且要开始于胎教。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省心录》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见《孟子?尽心下》。指:旨,意义。本句大意是:所说的话虽然很浅近,但意旨深远,这叫做“善言”。言谈、著文,首先要语言通俗浅近,令人易懂。在此基础上又能做到含意丰富深远,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后来人们多用“言近指远”称赞人们善于言谈。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汉?王充《论衡?佚文篇》。这两句大意是:文人的笔,是用来劝人为善,惩戒恶行的。王充在这里说的是一种写作目的,认为文人应该用自己的笔来“劝善惩恶”。这里的“善”、“恶”,自然是以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但王充已经认识到文学的社会性,指明了文人的社会责任,这是应该肯定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文学家,应该用自己的笔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倡好人好事,惩戒恶行劣迹,爱憎分明,褒贬得当。从这个意义来看,~两句对当前的写作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东汉哲学家 王充 《论衡?佚文篇》
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善名言汉?桓宽《盐铁论?贫富》。治:管理。这两句大意是:善于管理别人的人,首先能管理好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在治理别人的时候,才能口服心服。如果自己放纵恣肆,任意胡为,反而严格要求别人,自然会招致不满与抵制,“有令不从”。这句名言可供论述以身作则或严于律己的道理时引用。汉代文学家 桓宽 《盐铁论?贫富》
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崇:崇尚。这两句大意是:弃绝道德,崇尚奸诈,就要酿成大祸啊!为人要讲究道德,与人为善,如果内心奸诈,积怨太多,就会受到报复,酿成大祸,那就悔之晚矣。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讲求道德,弃绝奸诈。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国语?楚语下》。悛(quān):悔改。这两句大意是:有了过错一定痛改前非,干了坏事一定觉得害怕。干了坏事而能够惧怕,犯了错误而能够改过,这样的人就能改邪归正,“回头是岸”。两个“必”字,强调了告诫的语气。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楚语下》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 麦克莱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关于善的名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为富不仁,行善则不富。 泽庵
善待那些具有爱心的人。 善名言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 M?梅特林克
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战国?列子《列子?说符》。响:反响。这两句大意是:言谈美好,那么反应也美好;言论恶劣,那么反响也恶劣。言谈及反响如影随身,身长影亦长,身短影亦短。要想得到好的反响,就要有美的言谈。这两句可用来说明对某些人反响的美恶是其言谈美恶的必然结果,也可用来强调人要注重言谈美,不可口出恶语。战国思想家 列子 《列子?说符》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假如。济代:济世,救世。独善:保持个人的节操。这两句大意是:假如没有济世的心意,保恃个人的节操卫有什么益处!个人活着要有济世为民的志向,努力为大众做一些有益的事,这样活着才有意义。假若活着不能有益干百姓,即使保持了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节操,卫有什么益处?这两句可看出李白以经世济民为已任,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的宏大志向。可用于自勉或勉人。唐代诗人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关于善的名言唐?韩愈《送张道士》。寻:八尺,喻大材。尺:十寸,比喻小材。施:用。这两句大意是:在手艺高超的匠人手中没有可抛弃的材料,无论大材小材都会各有用处。高明的匠人,善于用材,高明的领导者,善于用人。这两句是用比喻的方法说明善于用人者像能工巧匠量材而用一样,使手下的人个个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喻贴切形象,说理透辟深刻。唐代文学家 韩愈 《送张道士》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嫉:痛恨,仇雠(chóu酬):仇敌。这两句大意是:憎恨坏人恶事,像对待仇敌一样;见到好人善事,像饥饿求食、口渴思饮一样。此二句是作者歌颂张正甫品德高尚的赞美之辞。作者说他为人耿直,嫉恶如仇;心地善良,广施仁义。“仇雠”二字.将其对坏人恶事的敌视态度,恨不得将他们都消灭掉的心情表现无余,“饥渴”二字貌似平常,实则高度赞扬了张正甫热切为民效力的行为。试想,还有什么比饥者求食、渴者欲饮更为迫切?~表现出张正甫鲜明的爱憎,可以此二句赞美那些品德高尚、为人正直的人。唐代文学家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
欲收禾黍善,先去蒿莱恶。宋?王安石《钱博》。黍:泛指各种粮食。善,好收成。蒿(hao)莱:泛指杂草。这两句大意是:要想获得谷物的好收成,必须先除去危害庄稼生长的杂草。两句既可仅用字面上的意思,说明农业生产中田间管理之一――锄草的重要性,也可用引申义,表现除恶扶善的重要性,或说明做任何事,要想达到目的,必须先除去不利因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钱博》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宋?林逋《省心录》。这两句大意是:听到规劝自己的善言就拜谢,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这两句原出于孟子:“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忠言往往是逆耳的,古往今来,不听忠告者比比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孟子本是把它作为圣人的品德来提的。现在我们以人民利益为重,没有什么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思想言行舍不得丢弃,因此应该学习古人~的品格。可化用以自勉。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省心录》
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善名言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遗(wèi未):赠送。若:如。善言:有益的话。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与其赠送人钱财,倒不如给人留下有益的话。儒家古训,重义而轻利。因此,赠人以钱财,远不如赠人以合乎儒家之道的善言贵重。钱财再多是有限的,而善言使人得益则是无穷的,这就是~的原因。这句话今天仍有启迪作:赠送同志、亲朋以金钱,不如给他以忠告,促使他努力奋进为好。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六本》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清?唐甄。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通晓民情,通晓民情的人,必定亲近人民。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见宋?苏轼《策别十六》。养:养护,调养。逸:安闲,休养。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养护自己身体的人,使自己既能够得到休养,又能够经常劳动。身体常安逸,则易怠惰失神,血脉不畅;劳动过度,则又会神形疲惫,这些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正确的作法应是有逸有劳,劳逸结合,使身体一张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锻炼,如此调济,方能身体康健。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必须劳逸结合,劳逸适度,人才能健康长寿。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策别十六》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汉?李延年《佳人歌》。一作《李夫人歌》。独立:喻超群不凡。这两句大意是:北方有位美人,色绝当世,艳压群芳。据《汉书?外戚列传》记载,李延年因能歌善舞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主管乐府的协律都尉。他根据自己妹妹的相貌编了这首歌唱给武帝听。原文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听完叹息不已,后招延年妹做了夫人,捧为掌上明珠。李夫人死后,追尊号为孝武皇后。此诗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人物肖象,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很为后人称道。现在这首原诗除文学史以外很少被人原文引用,但由此演化而成的典故“倾国倾城”,却仍然是文学与口语中表现女子美貌的常用语。汉代音乐家 李延年 《佳人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关于善的名言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工:工匠。善:做好。事:指工匠所干的活。利:使锋利。器:干活用的工具。这两句大意是:工匠想要把活干好,就必须先准备好干活所用的工具。~原是孔子回答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时所打的比喻,它生动地说明了“条件”对做好一件事的重要性。缺乏良好条件,不仅会事倍功半,有些事情就无法进行。~已成为格言被广泛引用,告诫人们先准备好精良工具,才能把活干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善用兵着无沟垒而有耳目。春秋?管仲《管子?制分》。淘垒:指用于抵御敌人进攻的战壕和堡垒。这两句大意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宁可没有坚固的工事,也必须有了解敌情的谍报人员。《史记?李将军列传》载:“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可见古来善战者,宁可取消防御工事的修筑,也必须要有部队的耳目――债察兵。当然,有条件时,二者应都有才好。可以此说明作战中侦察人员的重要性。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制分》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头。评书表演艺术大师 单田芳
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清代学者 王永彬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善名言唐代政治家 魏徵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李觏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关于善的名言 葛彷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德国哲学家 天文学家 康德
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19世纪初英国政治家 两度出任英国首相 小威廉?皮特
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唐代僧人 王梵志
积书须善学,隙土可深耕。 善名言清代学者 朱霞
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唐代僧人 王梵志
多闻善择焉,所以明智也。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清代学者 王永彬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关于善的名言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假:借。本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取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此句直陈其事,以简单描述的方法说理。它通过一个善于取长补短的特征,描绘出一个理想的“善学者”的形象,在这一形象的刻划过程中表述了自己的治学观,陈述了自己衷心赞许的学习方法,意蕴丰赡,表述简练,颇有画龙点睛之妙。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西汉?戴圣《礼记?学记》。长(zhang掌):增长。这里是发扬的意思。救:补救。本句大意是:教师,就是发扬人们的优点,并且补救他们各自缺点的人。《札记?学记》说:“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意思是:人们的学习,有的缺点在于贪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太少.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太容曷,有的缺点在干遇到困难就停止。这四种却点,是由于各人心理因素的不同而造成的。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补救他们的缺点。所以文章接着说:“~。“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心理,故能发扬学生的长处而补救其缺点。这一段话充分肯定了教师在育人方面的特殊作用。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学记》
刑赏之本,在乎助善而惩罚。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这两句大意是:惩罚与奖赏的根本,在于奖威人们作好事,惩处那些作恶事的人。此二句点出刑赏的本质同题是劝善惩怒。因为“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见荀悦《申鉴?政体》).而“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因而必须注重刑赏。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
善于抓时机是最有力的武器。 善名言英国作家 约?尤德尔 《致埃塞克斯伯爵的信》
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波斯诗人 萨迪
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梭
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 关于善的名言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
所有成功者都是善于阅读者。作家,演说家,企业家 陈安之
我通过循循善诱得到了一切。德国元首 纳粹党党魁 希特勒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善在美的后面,是美的本原。 善名言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哲学家 普洛丁
善良之心,就是最好的法律。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 麦考莱
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 塞涅卡
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 关于善的名言19世纪美国作家,哲学家 梭罗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战国?韩非《韩非子?有度》。刑过:惩罚罪过。匹夫:泛指平民百姓。这两句大意是: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遗忘,主张以法治国曲韩非。认为法律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和有秩序的社会所必须的条件,因此,必须明确立法制度和执法的统一性.即赏罚对官对民都应一样,不论上下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该赏就赏,该罚就罚,赏罚得当,公正严明,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使百姓乐于奉公守法。论述法不阿赏、赏罚严明时常引用此名句。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有度》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克终:坚持到最后。这两句大意是:有良好开端的实在很多,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却十分少。这是贞观十一年魏征向唐太宗上的奏章中的两句话。魏征说:国君开创基业时,没有哪一个不是深切忧虑、谨慎行事而且德行显著的;当大功告成之后,德行就开始衰减,可见~。此二句点出生活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善始者未必能善终,善始者多,善终者少。为什么呢?国君创业时处在深切忧虑之中,能竭尽诚意对待下属,同心同德;一旦得志,就放情纵欲傲视他人,连亲兄弟也疏远得如路人一样,下属为苟免祸患,就虚假应付,离心离德,所以“能克终者盖寡”。这里讲的虽是“君道”,它揭示的道理却有普遍的警示意义。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君道》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被社会感动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