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故国神游游是什么句式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1)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月饼57454谑城
(1)倒装句,即“神游故国”,状语提至主语前。?(2)倒装句,即“应笑我多情”,宾语前置。?(3)省略句,即“(公瑾)雄姿英发”。?(4)省略句,即“(公瑾)羽扇纶巾”。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国神游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国神游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特殊文言句式。A.状语后置;BCD 均为宾语前置。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倒装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求人可使报秦者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B.吾实为之,其又何尤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单选题
下面句子划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4月20日,天崩地裂,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特大地震。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等公益机构马上开通了为雅安地震捐赠的网络平台,网友只要登录就可以冠冕堂皇地为灾区捐款。壹基金创始人在微博上呼吁网友积极捐款:“你的一块,就是关爱;你的绵力,爱心传递。”A.天崩地裂 B.千钧一发 C.冠冕堂皇 D.绵力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4分)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________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有时________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让人以超乎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只能模仿人的感受而不能取代人的感受。【小题1】请在下列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横线上。(2分)从而 进而 甚至 也许【小题2】请概括网络的优点和局限性。(2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若属皆且为所虏燕王拜送于庭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语言表达
下面一段文字中,在词语色彩﹑语法﹑标点等方面有错误,请指出并改正。(5分)①人类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力图战胜自然﹑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子的历史。②这种历史记忆使得人类到现在也还是一片灿然的主子心态。③对于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东西,人类觉得天经地义无可怀疑。④如果自然之物不是为人类而存在的,那还有什么意义!⑤人向大自然要东西是不用经过思考的,他只要说:“我需要”,就足够了。⑥今天,原本丰美和谐的大自然呈现出支离破碎千疮百孔的面貌,就是由于人类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和行为造成的。⑦就说眼前这条蜥蜴吧,它的生活与人何干?⑧它的天敌本是另一种生物,可是现在必须加上人类了,而且看来最危险的天敌就是人。⑴&&&&&&&&&&&&&&&&&&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默写
解释下列加点词。(每小题0.5分,共18分)【小题1】越国以鄙远:&&&&&&&&&&【小题2】师必退:&&&&&&&&&&&&&&&【小题3】吾其还也:&&&&&&&&&&&&【小题4】秦王购之金千斤&&&&&&&&【小题5】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小题6】群臣怪之&&&&&&&&&&&&&&&&&&&&&&&&【小题7】使使以闻大王&&&&&&&&&&【小题8】图穷而匕首见&&&&&&&&&&&【小题9】卒惶急无以击轲&&&&&&&&【小题10】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小题1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小题1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小题13】范增数目项王:&&&&&&&【小题14】道芷阳间行&&&&&&&&&&&&&&&&&&&&【小题15】吾得兄事之:&&&&&&&&&【小题1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小题1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小题18】今者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小题19】朝济而夕设版焉&&&&&&&【小题20】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小题21】又欲肆其西封&&&&&&&&&【小题2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小题2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小题2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小题25】荆轲取图奉之,发图&&&【小题26】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小题27】素善留侯张良&&&&&&&&&【小题2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小题29】荆轲顾笑武阳&&&&&&&&&【小题30】再拜献大王足下【小题31】沛公居山东时&&&&&&&&&【小题3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小题33】因人之力而敝之&&&&&&&【小题3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小题35】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小题36】旦日飨士卒: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单选题
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没有颠倒的一项是(&&)(3分)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巧笑东邻女伴      D.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句式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句式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句式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
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句式
&&&&诗是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要欣赏诗,首先必须读懂诗句,了解“诗家语”省略与倒装的特点。古人认为“实字多则意简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于是介词、代词、连词以及各种表复句关系的关联词大多成了省略的对象。省略最多的是介词,如“洛城一别四千里”(杜甫)就省略了“自、在、之外”。还有表比喻的关联词也往往省略,如“浮云游子意”
“浮云一别后”,“浮云”后面就省略了“如”,可翻译成“游子如浮云” “别后如浮云”。
&&& 一、省略现象
&&&&动词也会省略,如在静态物体(名词)后面的动词就往往省略,如“风”“雨”“日”“月”后面常常省略“吹”“下”“晒”“落”,翻译时译成什么动词则要视上下诗句内容而定。表示人与景、人与物的关系或行为的动词也往往省略,如“人迹板桥霜”(温庭筠),人的行为“足迹”与物体“板桥、霜”之间就省略了动词“踏”和“印”。
&&&&省略还有互文省略,即在上下文中两个事物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一是词的省略,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上句省略了“皎皎”,下句省略了“迢迢”。二是句子的省略,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在意象并置的诗句中省略往往最多。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全联大多由名词构成,省去了表方位、处所、关系的虚词和人物活动的动词,做到没有一个“闲”字。
&&&&二、“倒装”现象
在古典诗歌时,如果遇到按字面语序读不通,读不懂,就应考虑是否倒装。倒装的形式有:
&&&&主谓倒装:如“城阙辅三秦”,正常语序应为“三秦辅城阙”,“客心洗流水”应为“流水洗客心”。
&&&&动宾倒装:如“故国神游”应为“神游故国”,“清辉玉臂寒”应为“清辉寒玉臂”。
&&&&因果倒装:为了强调渲染主观感受,往往把实景放在后面写,即果在前,因在后。如“空山新雨后”是因为下了一场雨,所以山才显得空旷。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因为平野辽阔,所以才感受到星星显得格外低垂;是因为大江奔流,才觉得月亮也随江流在涌动。有时为了突出景物或色彩往往也把景物和色彩放在前面写。如“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杜甫),实际语序应是“知湖外草碧,见海东云红”。
&&&&状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状语往往后置,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句式,如“僧敲月下门”应为“僧月下敲门”,“双燕归来细雨中”应为“双燕细雨中归来”。
还有定语后置:如“停车坐爱枫林晚”应为“停车坐爱晚枫林”,“碧玉妆成一树高”,“树高”就是“高树”。
&&&&古诗的倒装尽管复杂,但有的可借助语法分析来理解。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我们就可以通过找出句中的主谓宾来帮助理解,可译为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再就是按时间、地点、人或物的活动来调整理解。如“东篱把酒黄昏后”,可调整为“黄昏后东篱把酒”。
倒装还需注意的是既有当句倒装,还有跨句倒装。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都应该看作是跨句倒装。
&&&&诗句中省略和倒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即一个诗句中既有省略也有倒装。如“水郭山村酒旗风”,省略了主语“江南”和谓语“卷”,同时“酒旗风”又是“风酒旗”的倒装(春风翻卷着酒旗)。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文言文特殊句式——高考必备知识
我的图书馆
文言文特殊句式——高考必备知识
有同学表示文言文部分在高一高二上课文时都睡过去了……问怎么办!文言文学习当以透彻掌握课本知识为主,要知道常用字词就那么一点,如果能熟练掌握二十篇文章,剩下的就是触类旁通了。在学习课文时,除了记忆字词意思外,还要关注文言文特殊句式,下面这篇资料整理得较为完整,有理论有实践,转来给高中文言文学得不够好的同学。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一. 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2. 此帝王之资也。(……也)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4. 刘备天下枭雄。(……,……)(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练习:一 、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信陵君窃符救赵》)(5)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战》)(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列传》)(16)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17)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19)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屈原列传》)二.被动句(9种类型)1.而君幸于赵王。(……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4.受制于人。(……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练习:二 、被动句(1)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5)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列传》)(7)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活板》)(8)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10)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1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1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有四种情况: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④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练习:五、倒装句1.宾语前置(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3) 自比于管佟⒗忠悖 比四 硪病#ā堵≈卸浴罚?(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6)沛公安在?(《鸿门宴》)(7)客何为者?(《鸿门宴》)(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9)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10)宋何罪之有?(《公输》)(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12)何陋之有?(《陋室铭》)(13)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14)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5)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16)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2.定语后置(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之战》)(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3.介词短语倒装句(1)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3) 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采草药》)(4)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崤之战》)4.主谓倒装(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六.省略句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②蒙后省③不规则省略)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承前省)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不规则省略)2.省略谓语(包括承前省和蒙后省)例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承前省)②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蒙后省)3.省略宾语(①省略动词后的宾语②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③省略兼语)例如:①可烧()而走()也。(动宾)②竖子,不足与()谋!(介宾)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省兼语)4.省略介词例如:故久立公子()车骑中。又试之()鸡,果如成言。练习:六 、省略句1. 主语的省略(1)儿俱,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促织》)(2)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鹊见蔡桓公》)(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2. 谓语的省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浪淘沙》)(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3. 宾语的省略(1)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2)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3)具告以事。(《鸿门宴》)(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5)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9)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0)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陈涉世家》)(1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12)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4.介词的省略(1)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2)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廉颇蔺相如列传》)(3)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赤壁之战》)(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七.固定结构1.不亦……乎?表示反问,“亦”没有实在意义,加强语气。翻译为“不是……吗?”2.是以……“以是”的倒装句。翻译为“因此……”3.奈……何,如……何,若……何。表示疑问(询问办法)。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么样”4.得无……乎(耶)?表示推测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5.无乃……乎?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翻译为“恐怕……吧?”6.得无……乎?表示某种情况的推测。翻译为“莫非……吧?”7.其……其……表示选择关系。翻译为“是……还是……”。8.……孰与……表示比较选择。翻译为“与……相比”9. 何……为?表示询问或反问。翻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10. 然则表示连贯关系。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11.“何其”“一何”表示感叹。翻译为: “何其”(多么)、“一何”(这么)。练习:七.固定格式(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题解]一、与众不同的判断句是A、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C、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列传》)D、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哪个判断句与例句相同?例句: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崤之战》)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D、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采草药》)三、 与众不同的倒装句是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B、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C、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四、与例句相同的省略句是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B、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织》)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D、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总练习]一、与众不同的判断句是A、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列传》)B、\"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C、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D、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治平篇》)二、全是倒装句的一项是(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3)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4)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卖炭翁》)(5)宋何罪之有?(《公输》)(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7)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8)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A、(2)(3)(5)(7) B、(2)(3)(5)(8)C、(3)(5)(7)(8) D、(3)(4)(6)(7)三、与例句相同的省略句是例句: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陈涉世家》)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B、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崤之战》)C、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D、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四、与众不同的被动句是A、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列传》)B、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活板》)C、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D、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屈原列传》)五、 与众不同的倒装句是A、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赤壁》)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C、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涉江》)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发表评论:
馆藏&2013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国神游 句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