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历是本科学位是硕士是学历还是学位

“学历断档”: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 | 北晚新视觉
“学历断档”: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
日讯, 又到招聘季,最近网上一个词儿很热,学历断档——特指本科、硕士、博士不在同一所高校就读的经历,多用在外校考入本校硕士或博士身上。这也许会成为帅哥妹纸不和你玩的真实原因,也会在某些招聘环境中,成为莫名其妙落选的理由之一,堪称隐形评价标准的典范。新瓶装旧酒,年年问题年年有。大家到底在纠结什么?斟酌什么?来看看去年五月观点对此现象的报道——
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
已是五月中旬,高校毕业生正处在“最后一搏”的关键时期。不少顶着名校光环的高学历人才,却因用人单位层层“拷问”、翻查“第一文凭”而败下阵来。
千辛万苦进入名校深造,只盼雪洗“不够辉煌”的过去,却没料到,“曲线救国”没这么容易——求职者们失望地发现,对于尚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而言,本科“出身”依然是道绕不开的坎。
求职者说——
“每次面试一被问到本科,基本上就宣告前功尽弃”
周玲(化名,中国人民大学2013届硕士,本科为湖南省内非211院校):
我本来希望能够继续读博,毕业了进高校当老师。但听说高校招聘特别看重本科学历,如果不是211院校,直接就会在第一轮被刷掉,顶多去一些位置比较偏的三本或者民办高校,所以最终还是决定先找工作。
我明白,我的本科学校没有优势,甚至会拖后腿,只能采用“早下手、广撒网”的策略,比别的同学更主动。去年9月初,我就开始了网申,上学期投了八九十家,可只获得了七八家单位的笔试机会,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而身边那些成绩跟我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我的同学,因为本科是名校,机会明显多很多。
后来我也认了,想着“海投”没戏,就把希望寄托在现场招聘和内部推荐上。学校的招聘会,我带了几十份简历参加,结果许多单位一问本科学校,就把我的简历放在了旁边。
去年底学校内部组织小范围针对性招聘,我总算拿到了笔试资格,熬到了面试。过程都很顺畅,眼看快结束了,考官突然问我本科是哪儿的。我当时心里一沉,无奈地回答了这个最不想回答的问题。考官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没再说什么,面试匆匆结束,后来也杳无音信了。类似的经历不止一次。可以说,每次面试一被问到本科,基本上就宣告前功尽弃。
其实高考那年,我因为2分之差跟第一志愿——中国人民大学失之交臂。当时我安慰自己,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一定还有机会。本科四年我的成绩保持在本专业前三名,修了双学位,在各种国家级、省级比赛中拿了大大小小差不多二十项荣誉奖励。
后来终于通过考研圆梦人大,收到通知书时我激动地哭了!因为机会来之不易,读研时我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来用。积极参加研究课题,坚持看书自习,绩点保持在全班前五,从研一开始就主动实习,到毕业时已经有了三份很有分量的实习经历……可是,我没想到,这么多的努力到头来还是无法摆脱本科带来的影响,为什么连个机会都不能给我?
“高考反映的绝不止应试能力,愿赌服输”
小吴(清华大学2010届法律硕士,本科为山东二本院校):
其实学历“查出身”这种现象,三年前我毕业的时候就深有体会了,自己也遭遇过。那是学校举办的一场招聘会,我现场递了一份简历给航天科工集团,但是对方看了一眼没有收。负责招聘的人说,我本科和硕士的学历“不连续”。这是啥意思呢?并非指本科和硕士之间有空当,其实就是说学校“不连续”,说我的本科学校不好啦。要是本科北大,研究生清华,就没有“连续不连续”的问题了。
在我那一届的同学中,本科学校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特别是大型国企,比如国家电网、五矿集团等等,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一起参加招聘、报名,只要专业对口,本科学校好的同学,至少都能给笔试面试的机会。
但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挺想得开的,愿赌服输吧。相对来说,高考反映的绝不止应试能力。一个教室,同样的老师,都学到晚上11点。有人考400分,有人考700分……我是山东的,当初高考分数比周围考上清华的低100多分,就说明能力不如人家呗!
本科教育对人的影响远比研究生阶段大,基本能力的培养、眼界的开阔、对知识学问的态度……都不一样。四年本科教育后,这种差距会更明显。我的研究生同学,本科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从总体上看确实更优秀。如果我是企业负责人,也会偏好本科是这些学校的学生。
招聘方说——
“高考相对公平,硕博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影响”
河南商报社社长李蓬,上周在微博发布河南商报招收“特训生”的通知。第一条就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211、985高校,省内重点院校(河大)”,明晃晃的“出身限制”遭到一众网友拍砖。
李蓬随后坦然表态:“每次招人,都会遭到非985、211学生的责骂。其实,我们讲学历,又不惟学历,重在看能力。但如今大学扩招几乎到了谁都是大学生的程度,短时间内要作出判断,只能先看学历。”
事实上,李蓬的考虑在用人单位方面极为普遍,负责人事工作的姜小姐将其形容为“简单粗暴又有效”。
这家位于上海的合资企业,每年招聘季收到的简历都能“从地面一直堆到办公桌”,姜小姐会吩咐助理先“过滤”一遍。“告诉她们一些硬指标,比如专业、学校、英语六级证书。等我看的时候,再选出实践突出,考的证书有含金量的,给部门领导选择。”
虽然招聘条件里并不注明对本科院校的要求,但姜小姐透露,不写是为了避免争议,不等于不看。“没到非得985、211那么严,但确实不能是我们不熟悉的学校。”
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董尚雯看来,没有办法干预招聘的学历要求。“很难界定这种要求是属于歧视还是任职资格,对方完全可以把学历解释成这个职位的必备资格。”
董尚雯曾在一家上市IT企业做人事工作,她坦言招聘时肯定会注重本科的学校。“好学校的机会确实更多一些,有时我们的招聘条件设置为硕士学历,有来自非常好的本科学校的简历,我会愿意约来见一见。”
“大学扩招,但好学校考起来仍然很难,通过含金量最高的本科来筛选,是降低成本的方法。”董尚雯说,“有工作经验的人可以判断,应届生怎么判断呢?不能蒙啊!高考相对公平,硕士博士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面试占比很大,还有关系可以左右,并非全凭个人能力。硕士要花去一年写论文找工作,实际学习的时间很短,还不如选一个在好学校里认真学了四年的人。”
若本科“出身”不佳,继续深造岂非全无意义?董尚雯认为,这种理解过于消极,要客观看待,横向比较。“考到一个好学校深造,比起本来就从这个学校考上来的学生而言可能还是有差距,但和以原来的学校、学历毕业的人相比,无疑是有更多更好的机会的。”
查本科,实质是相信中学教学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用人单位不约而同看重“第一文凭”,恐怕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经过对员工的分析,用人单位可能会得到“本科出身名校者,能力和素质还是要强一些”的结论,考虑到招聘成本,就定了“第一文凭”指标。
其二,用人单位对名校的博士、硕士教育质量,甚至是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都不信任。查“第一文凭”,也不是相信这些学校的本科质量就不错,而是觉得被遴选进这些学校的学生素质相对较高。或者说,他们更相信的是中学教学。
有种说法是“读书读到高中毕业就结束”。用人单位关注“第一文凭”,实际是在关注学生中学而非大学的学业表现。在功利影响下,高校办学严重同质化(学校没有办学个性)甚至空心化(学生在大学中无法获得多少教育)。所以对于学历歧视,不能只看表面现象。高等教育同质化、空心化,给受教育者回报低的问题不得到解决,今后的“第一文凭”或许还会再向前推,变为查“四代”,即高中的文凭。
重视高等教育质量,鼓励高校平等竞争,在每个层次、类型中都办出特色,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就无法让大学生就业走出困境。用人单位应当倡导一种健康的人才观,引导办学者、受教育者重视教育质量。学生自身也应当做好长期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提高自身素质,向用人单位展示出他们所需要的能力。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
已是五月中旬,高校毕业生正处在“最后一搏”的关键时期。不少顶着名校光环的高学历人才,却因用人单位层层“拷问”、翻查“第一文凭”而败下阵来。
千辛万苦进入名校深造,只盼雪洗“不够辉煌”的过去,却没料到,“曲线救国”没这么容易——求职者们失望地发现,对于尚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而言,本科“出身”依然是道绕不开的坎。
求职者说——
“每次面试一被问到本科,基本上就宣告前功尽弃”
周玲(化名,中国人民大学2013届硕士,本科为湖南省内非211院校):
我本来希望能够继续读博,毕业了进高校当老师。但听说高校招聘特别看重本科学历,如果不是211院校,直接就会在第一轮被刷掉,顶多去一些位置比较偏的三本或者民办高校,所以最终还是决定先找工作。
我明白,我的本科学校没有优势,甚至会拖后腿,只能采用“早下手、广撒网”的策略,比别的同学更主动。去年9月初,我就开始了网申,上学期投了八九十家,可只获得了七八家单位的笔试机会,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而身边那些成绩跟我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我的同学,因为本科是名校,机会明显多很多。
后来我也认了,想着“海投”没戏,就把希望寄托在现场招聘和内部推荐上。学校的招聘会,我带了几十份简历参加,结果许多单位一问本科学校,就把我的简历放在了旁边。
去年底学校内部组织小范围针对性招聘,我总算拿到了笔试资格,熬到了面试。过程都很顺畅,眼看快结束了,考官突然问我本科是哪儿的。我当时心里一沉,无奈地回答了这个最不想回答的问题。考官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没再说什么,面试匆匆结束,后来也杳无音信了。类似的经历不止一次。可以说,每次面试一被问到本科,基本上就宣告前功尽弃。
其实高考那年,我因为2分之差跟第一志愿——中国人民大学失之交臂。当时我安慰自己,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一定还有机会。本科四年我的成绩保持在本专业前三名,修了双学位,在各种国家级、省级比赛中拿了大大小小差不多二十项荣誉奖励。
后来终于通过考研圆梦人大,收到通知书时我激动地哭了!因为机会来之不易,读研时我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来用。积极参加研究课题,坚持看书自习,绩点保持在全班前五,从研一开始就主动实习,到毕业时已经有了三份很有分量的实习经历……可是,我没想到,这么多的努力到头来还是无法摆脱本科带来的影响,为什么连个机会都不能给我?
“高考反映的绝不止应试能力,愿赌服输”
小吴(清华大学2010届法律硕士,本科为山东二本院校):
其实学历“查出身”这种现象,三年前我毕业的时候就深有体会了,自己也遭遇过。那是学校举办的一场招聘会,我现场递了一份简历给航天科工集团,但是对方看了一眼没有收。负责招聘的人说,我本科和硕士的学历“不连续”。这是啥意思呢?并非指本科和硕士之间有空当,其实就是说学校“不连续”,说我的本科学校不好啦。要是本科北大,研究生清华,就没有“连续不连续”的问题了。
在我那一届的同学中,本科学校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特别是大型国企,比如国家电网、五矿集团等等,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一起参加招聘、报名,只要专业对口,本科学校好的同学,至少都能给笔试面试的机会。
但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挺想得开的,愿赌服输吧。相对来说,高考反映的绝不止应试能力。一个教室,同样的老师,都学到晚上11点。有人考400分,有人考700分……我是山东的,当初高考分数比周围考上清华的低100多分,就说明能力不如人家呗!
本科教育对人的影响远比研究生阶段大,基本能力的培养、眼界的开阔、对知识学问的态度……都不一样。四年本科教育后,这种差距会更明显。我的研究生同学,本科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从总体上看确实更优秀。如果我是企业负责人,也会偏好本科是这些学校的学生。
招聘方说——
“高考相对公平,硕博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影响”
河南商报社社长李蓬,上周在微博发布河南商报招收“特训生”的通知。第一条就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211、985高校,省内重点院校(河大)”,明晃晃的“出身限制”遭到一众网友拍砖。
李蓬随后坦然表态:“每次招人,都会遭到非985、211学生的责骂。其实,我们讲学历,又不惟学历,重在看能力。但如今大学扩招几乎到了谁都是大学生的程度,短时间内要作出判断,只能先看学历。”
事实上,李蓬的考虑在用人单位方面极为普遍,负责人事工作的姜小姐将其形容为“简单粗暴又有效”。
这家位于上海的合资企业,每年招聘季收到的简历都能“从地面一直堆到办公桌”,姜小姐会吩咐助理先“过滤”一遍。“告诉她们一些硬指标,比如专业、学校、英语六级证书。等我看的时候,再选出实践突出,考的证书有含金量的,给部门领导选择。”
虽然招聘条件里并不注明对本科院校的要求,但姜小姐透露,不写是为了避免争议,不等于不看。“没到非得985、211那么严,但确实不能是我们不熟悉的学校。”
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董尚雯看来,没有办法干预招聘的学历要求。“很难界定这种要求是属于歧视还是任职资格,对方完全可以把学历解释成这个职位的必备资格。”
董尚雯曾在一家上市IT企业做人事工作,她坦言招聘时肯定会注重本科的学校。“好学校的机会确实更多一些,有时我们的招聘条件设置为硕士学历,有来自非常好的本科学校的简历,我会愿意约来见一见。”
“大学扩招,但好学校考起来仍然很难,通过含金量最高的本科来筛选,是降低成本的方法。”董尚雯说,“有工作经验的人可以判断,应届生怎么判断呢?不能蒙啊!高考相对公平,硕士博士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面试占比很大,还有关系可以左右,并非全凭个人能力。硕士要花去一年写论文找工作,实际学习的时间很短,还不如选一个在好学校里认真学了四年的人。”
若本科“出身”不佳,继续深造岂非全无意义?董尚雯认为,这种理解过于消极,要客观看待,横向比较。“考到一个好学校深造,比起本来就从这个学校考上来的学生而言可能还是有差距,但和以原来的学校、学历毕业的人相比,无疑是有更多更好的机会的。”
查本科,实质是相信中学教学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用人单位不约而同看重“第一文凭”,恐怕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经过对员工的分析,用人单位可能会得到“本科出身名校者,能力和素质还是要强一些”的结论,考虑到招聘成本,就定了“第一文凭”指标。
其二,用人单位对名校的博士、硕士教育质量,甚至是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都不信任。查“第一文凭”,也不是相信这些学校的本科质量就不错,而是觉得被遴选进这些学校的学生素质相对较高。或者说,他们更相信的是中学教学。
有种说法是“读书读到高中毕业就结束”。用人单位关注“第一文凭”,实际是在关注学生中学而非大学的学业表现。在功利影响下,高校办学严重同质化(学校没有办学个性)甚至空心化(学生在大学中无法获得多少教育)。所以对于学历歧视,不能只看表面现象。高等教育同质化、空心化,给受教育者回报低的问题不得到解决,今后的“第一文凭”或许还会再向前推,变为查“四代”,即高中的文凭。
重视高等教育质量,鼓励高校平等竞争,在每个层次、类型中都办出特色,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就无法让大学生就业走出困境。用人单位应当倡导一种健康的人才观,引导办学者、受教育者重视教育质量。学生自身也应当做好长期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提高自身素质,向用人单位展示出他们所需要的能力。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为什么国外本科生比研究生更容易就业?
老查话留学
[摘要]近年来海归不断增多,国外真的是越来越难留下来了吗?许多留学生想先在国外积累一段工作经验,很多学生去读研究生也是想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研究生真的比本科容易就业吗?近年来,海归不断增多,尽管有中国近十年的飞速发展让一些留学生主动选择回国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群体中想留下的还是占大多数,十之八九的学生在出国之前,都期望毕业后能留下来先工作一段时间,即使不打算在国外打拼出来自己的天地,也会希望在国外先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再回去,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海归,国外真的是越来越难留下来了吗?很多学生去读研究生也是想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研究生真的比本科容易就业吗?今天我们以留学主流国家美国为例,共同探讨一下。目前美国就业形势?破坏力强大、波及范围广大的经济危机使得在美就业显得更加的僧多粥少,失业率的上涨使得更多的美国本国人也加入到找工作的行列中,中国留学生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美国目前就业看,学历与就业呈现学历倒增长,学历越高,找工作的难度就越大。因为美国政府规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有固定的起薪标准,因此本科生就业的时候更倾向于先留下来再谈论薪资,而研究生或者博士,心里价位会高于本科毕业生,尤其是博士,除非这个职位的人员离职或者空缺了才会招收博士学历的人。所以总的来说在美国本科生更容易就业。在美国,研究生就业为什么不如本科生?1.课程属性。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相对轻松,不需要经常写很长的Essay,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美国大学本科阶段许多学生会参与co-op计划,提前接触到实习和本专业的实操,无论是对以后的实习还是就业都大有裨益。而研究生的课业压力远远大于本科生。许多国内毕业的本科生去到美国念硕士,光是完成作业就要每天看书到凌晨,更别说找时间去融入美国社会了,结果往往只能匆匆应付完学业。而如果学生研读的课程不是STEM(计算机,工程学,生物技术等)学科,只能获得12个月的实习时间。这个时候,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人脉远远不如在美国念本科的学生广。这样又增加了找实习和工作的难度。如果12个月之内没有在美国找到合适的工作,就要在两个月之内打道回府了。2.雇主要求。美国的文化跟中国有所区别,美国没有对学历盲目崇拜,更多注重的是个人能力,只要你能表现出你的价值, 那么你就可以被录用。而硕士或博士就业不如本科的最重要一点是,大部分的工作并不需要技术含量那么高的人员去从事,仅仅有本科的知识就足以胜任。而顶级跨国公司、投资银行、咨询巨头等公司招聘时,相比与研究生学历问得更多的是本科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他们在招聘时更看重员工在全球化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意识。从这样不同的定位教育目的来说, 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就业的一些端倪。高级的、技术型人才(重点在高级的),在大部分公司里,所占的员工比例比较低,所以在应聘相应的职位的时候机会也相应的并不多。而做研究的博士的话,职位就少之更少了。所以为什么在坊间一直流传博士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我们就找到了,因为真正需要博士去应聘的职位太少了。老查的建议1.选校不可忽视的因素:• 带薪实习 在美国大学提供给学生的带薪实习的机会分为两种:CPT(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和 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我们不能简单的把CPT看作是打工,它的本质是算学分的课程,OPT则是毕业后的带薪实习。并且有很多CPT会付工资。然而CPT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很多时候并不是工资那么简单, 很多同学通过CPT的机会最终拿到这个公司的OPT。而OPT是拿到工作签证(H1B)最重要的一步。• 地理位置 有的学生认为选择一个中国人少的地方会有利于未来的就业,因为中国人在一起会产生恶性的竞争,这样的想法肯定是不对的!其实越是中国人多的地方才好,为什么?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地方中国人很少, 或者说外国人很少,那么他们看待外国人的眼光是怎样的呢?虽然这里谈不上种族歧视,但是他们毕竟是不了解外国人的,不知道外国人的能力是怎样的,不知道外国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所以肯定在使用外国雇员的时候会更非常谨慎。而反观中国人多的地区,外国人多的地区, 那边的雇主对外国人很熟悉了, 对外国人没有太多的疑虑,所以在使用外国人的时候,就跟使用本土人一样自然。而在这些国际学生非常多的学校里, 通常会有很多的活动, 就是那些你的师哥师姐找到工作之后的经验分享, 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去立足于美国,而一般这些学校的中国学生学生会都人数众多,资源也众多。反观那些中国学生少的地方,本身就两个半人,还有什么可分享的呢?还有什么资源呢?2.选专业需避免盲目跟风•一般来说中国人容易在美就业的专业都是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比如说理工科;或者数理含量比较高的专业。这大概是因为美国人数学差,他们也也不愿意从事枯燥的重复的技术性的工作。他们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他们在技术领域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文科和商科是美国人优势之所在。以商科为例,美国人的那种外向的性格让他们在这个行业当中更容易立足。而中国人,哪怕性格再好,放在美国人堆里也很难出类拔萃。文科类专业也是如此,比如说,作为中国人,你的母语不是英文,你要跟美国人咬文嚼字,那需要多大的能耐啊。放眼望去,在中国的老美越来越多,可是像大山这样能用中国话挣钱的有几个?•美国移民政策规定,每年只有一定数量的工作签证发放给外国人,而且仅限于一些特定的行业。目前这些行业集中在科学技术和金融两个方面。科学技术当中以生化和计算机两个为主。生化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制药公司工作,计算机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程序员。金融方面的话主要是以trading和咨询为主。3.课外不可忽视的活动:在美国读大学,不仅要学习,更要学会生活,有些中国学生到美国后拼命学习,几年的课程恨不得一年就读完。实际上,国际学生只要每学期不低于规定的学分就可以,不要把课程定得太紧,抽一点时间结交朋友、找找实习机会或者假期打打工等。其实这些和学习一样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你多接触美国社会,你才能更好的吸收美国教育的精华。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美国,其他国家,例如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也都如此。所以,老查我特别推荐在国内完成本科前2年,然后转学去国外,因为这样不仅体验了国内的高等教育和同学资源,也可以获得国外的本科学士学位,方便在国外就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laineyli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哪个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解聘员工?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楼主是大三学生,马上大四了。本来打算的是毕业找工作的,但是很多亲戚知道我毕业就找工作之后,就各种打电话来劝导我,说都读到这个份儿上了,为什么不继续读研呢?  研究生毕业后和本科生不是一个档次的啊!入职的单位层次,升职的机会以及薪资等,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啊!  我想问问大家,学历在我们这个社会上真的有这么强大的作用和魔力吗?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读研难道只是为了一个学历?  只为一学历读研,值得不呢?
  @鱼忘浆糊   呵呵。看你混 哪里了。国企里面,研究生刚毕业是助理工程师(副科级)待遇,而本科生是技术员待遇,晋升也是研究生优先,不过前提是你这个本科生混 不开。。
  专科的路过。。。。学历不代表一切。
  亲,在家、在学校或下班打开电脑觉得无聊么?别虚度时光了,利用空闲的时间,做一份小小的工作,每月800-2000元不等,虽然不多,但也是一份额外收入哦!  淘宝店主想安全快速提高信誉也可以找我!  认为是骗子的别来,想挣大钱的去找骗子!  真心想兼职的加我QQ:
  混国企的话学历比较重要
但是实际上有能力的人参加工作到等别人研究生毕业时都已经混到科长了吧
  不一定啊。现在形势在变化。工作期间照样可以在职研究生啊。如果只是为了一纸文凭,那么相比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和你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你觉得哪个优势大一点呢?
  @乾竹 2楼
20:44:19  @鱼忘浆糊  呵呵。看你混 哪里了。国企里面,研究生刚毕业是助理工程师(副科级)待遇,而本科生是技术员待遇,晋升也是研究生优先,不过前提是你这个本科生混 不开。。  -----------------------------  那如果在职读研呢?
  @烟花易冷XI 5楼
22:23:57  混国企的话学历比较重要
但是实际上有能力的人参加工作到等别人研究生毕业时都已经混到科长了吧  -----------------------------  可是要如何鉴定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呢?都不知道混国企要些神马必备技能啊……
  @chentki 6楼
22:26:01  不一定啊。现在形势在变化。工作期间照样可以在职研究生啊。如果只是为了一纸文凭,那么相比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和你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你觉得哪个优势大一点呢?  -----------------------------  就是对外面的形式不是很了解啊。。。。。
  @wadYv 3楼
21:39:34  专科的路过。。。。学历不代表一切。  -----------------------------  专科的学了技术啊。。。。有技术就可以混的不错吧
  @烟花易冷XI
22:23:57  混国企的话学历比较重要
但是实际上有能力的人参加工作到等别人研究生毕业时都已经混到科长了吧  -----------------------------  @鱼忘浆糊 8楼
23:08:54  可是要如何鉴定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呢?都不知道混国企要些神马必备技能啊……  -----------------------------  做事之前先做人吧 一个良好人格的人 才能被大家所青睐
  回复第7楼(作者:@鱼忘浆糊 于
23:07)   @乾竹 2楼
20:44:19   @鱼忘浆糊   呵呵。看你混 哪里了。…… ==========  
  大师兄说的对啊。              
  @chentki
22:26:01  不一定啊。现在形势在变化。工作期间照样可以在职研究生啊。如果只是为了一纸文凭,那么相比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和你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你觉得哪个优势大一点呢?  -----------------------------  @鱼忘浆糊 9楼
23:10:16  就是对外面的形式不是很了解啊。。。。。  -----------------------------  呵呵,所以只能看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只是想要文凭的话,我还是觉得先找工作比较实在。而且读研的机会太多了。
20:44:19  @鱼忘浆糊  呵呵。看你混 哪里了。国企里面,研究生刚毕业是助理工程师(副科级)待遇,而本科生是技术员待遇,晋升也是研究生优先,不过前提是你这个本科生混 不开。。  -----------------------------  @鱼忘浆糊 7楼
23:07:18  那如果在职读研呢?  -----------------------------  现在大部分都是在职读研,怎么读,过不过,那就是社会人的事情了,你懂的。从我这个角度来说,研究生,和本科生,没什么区别,你混 不开,就算你是一个博士,那么你也只是一个博士,如果你混 得开。那么,去哪都一样。研究生在工作中能会的,你一个本科生也可以会,就看你能不能用心,况且,现在国家的研究生,大部分不怎么样(当然有牛的,这些我个人是相当佩服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有硕士学位没有学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