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着装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
//|//|//|//|//|
【征集】各种学术会议的心得体会
为了促进学术会议交流,会议与招聘信息版征集:各种学术会议的心得体会。请参与讨论的战友按照下面的格式发贴。内容尽量详尽。对于好的帖子,版主将给予积分鼓励。
发贴格式会议名称/类型: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参与成员:会议主要内容: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 目前已经收录的会议点击下列标题(超链接)进入各个会议主题贴: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四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辽宁省医学会第12次骨科学术会议※※※第一界华东骨科会议※※※第十一次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会议※※※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北京理工大学与北美学校交流会(高血压)
ISCTS THE 14TH WORLD CONGRESS
第十届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国际会议(10th ICORD)
2005国际胃肠病学会议(1)※※※2005国际胃肠病学会议(2)※※※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会议(1) ※※※第12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2) ※※※ 中华医学会第一次艾滋病、丙型肝炎学术会议 ※※※第六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会议(IDAC6) ※※※第二届国际轮状病毒疫苗研讨会
第十三界国际宫腹腔镜会议
第四届中国急危重症学术会议※※※第七届亚太地区灾害医学学术会议、第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会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ICU学会)成立大会※※※ 首届冷冻医学临床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5年上海市麻醉学学术年会第三界东北亚国际眼科学术会议及吉林省第六次眼科学术会议※※※2005年眼科会议汇总 第五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口腔正畸大会第八届整形外科学术会议首届北京国际癫痫论坛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第十二届国际生物流变学大会(12thICB)暨第五届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大会(5thICCH)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九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栓止血与血管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 ※※※第七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05年CSCO学术年会 2005’北京国际生药学学术研讨会※※※第八界中日药品安全评价研讨会※※※32nd Annual Meeting & Exposition of the Controlled Release Society ※※※广州国际生物医药论坛※※※第八届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南地区解剖学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会议 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第七届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 第三届现代生态学讲座暨学术讨论会 循证医学与医学杂志编辑高级研修班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2005年上半年工作报告会会议 2005年医学远程教育教学研讨会上周在上海由长海医院主办胸部肿瘤及介入国际论坛结束.许多方面有参加,主办者邀请了十二位国外知名学者,包括TBNA的发明人王国本教授.主要内容介绍肺癌治疗进展,及气管镜介入技术的发展,内容丰富,大家收获丰盛,发现气管镜内容大大发展了,不久可将资料整理后,提供给大家.司马主任已经开这个帖子有两天了,可是应者寥寥,为什么?会议版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会议帖子,DXY的站友中参加会议的应该不在少数,会后大家可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了。其实会后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不会占用大家多少时间,简单三言两语,只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写的详细些。其实每次参加会议都应该有所收获的,有的单位要求会后回到单位要汇报的,这样才达到了出去交流的目的了。否则单位派人出去开会,岂不是拿钱打了水漂儿了?当然,出去欣赏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同时把旅游的见闻写出来也可以拿来交流嘛(但会议的收获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欢迎广大站友积极参加交流和讨论!下面我把2003年参加会议的体会帖出来,每年的会议我都写了参会的体会,我会陆续帖上来。会议名称/类型: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四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会议时间:2003年10月会议地点:重庆参与成员:会议特邀卫生部法监司苏司长、程天民院士、军科院、CDC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的领导做专题报告,主要参加人员为全国放射医学的专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会议主要内容:现代战争和核恐怖活动;医疗辐射的剂量与防护;我国放射医学进展;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辐射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有关放射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
重 庆 会 议 总 结在短短三天的重庆会议中,聆听了放射医学界著名院士、专家、教授的精彩报告,自觉受益匪浅。同时,通过在会议上的交流,肯定了自己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对以后的工作会大有裨益。首先,作为一个放射医学临床工作者,我们能够通过对急性放射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抓住重点,着重总结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另外,我们在对急性放射病极期诊治到远期随访,注重连续性的观察,保持临床资料的连续性,为急性放射病宝贵资料的积累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次,在和与会代表的交流中,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以往的临床工作中,对患者实验指标观察较局限,某些特殊指标在救治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检查,失去了远期观察对比的机会,对急性放射病资料的积累也是一个损失。这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对病人的管理要细化,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留基础指标,以便远期对比。化验指标要尽量深化,不能局限于常用的陈旧项目,可以考虑新指标,突出自己的特色。二、&&临床与基础的结合明显不足。临床工作中结合相关的基础研究,对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都具有很好指导作用,临床医生不搞基础研究的观念要转变,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目前来说还很薄弱,以后有待加强。三、&&就我个人来讲,由于登台做报告的机会有限,这次报告中,明显暴露出演讲经验不足的缺点,报告过程中比较紧张,节奏掌握不好,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以至于有关教授提出表述性问题。另外,报告过程中读的成分明显多于讲的成分,主要是按照幻灯片宣读,比较死板,缺乏亲和力,这也是经验不足造成的,以后还要注意抓住每一次演讲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希望所里尽量为我们创造锻炼的条件和机会。
再把重庆会议期间的一些观感帖上来:本人文笔拙劣,见笑了。山
象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名城。因穿城而过的嘉陵江古称“渝水”,故而重庆简称“渝”。重庆还有几个非常好听的别称。市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四面环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市傍水依山,江水回绕,气候湿热多雾,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更有“雾都”之美誉。再加上它拥有独具特色的三峡旅游资源,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带着对山城美景的些许憧憬和向往,双脚一踏上这块巴渝大地,就感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城市气息和诱人的魅力,旅途的疲惫早就抛之脑后了。
初到山城,给人印象最深的要数它的路了。首先,整个市区倚山而筑,建筑层叠耸起,故道路盘旋而上,蜿蜒起伏。汽车随道路忽上忽下,坐在车里更有一种坐轿的感觉,这对我们习惯平路的人来说简直再美不过了。其次,就是它的“窄”了,在山城没有找到一条令人豁然开朗的道路,难怪“重庆十八怪歌谣”中有“坐车没得走路快”的句子。因城区依山而建,可以利用的土地很有限,所以其楼宇间距和道路多很狭窄,这也体现出山城人的精明所在。远望山城,起伏有致,层叠而上,立体感强。然而最具特色的,还要数山城的夜色。  黄昏时分,待落霞散尽,暮色降临,街市朦胧,华灯初上。先是星星点点,淡如萤火闪现;倏忽之间,万家灯火通明:桔红、银白、碧绿、橙黄、湛蓝五彩缤纷。抛撒如礼花绽放,纷繁如钢花飞溅。入夜的山城,以民居灯火为背景,以繁华区灯饰为中心,以主干道的街灯为纽带。普通民居的星光闪烁;高楼大厦的灯火辉煌;霓虹灯的五彩斑斓;错落有致,相映成趣,构成灯的海洋。车辆船舶的流光,不停穿梭于茫茫灯海之中,再加上依稀飘起悠远的汽笛声,给夜山城平添无限动感与生机。凭高远眺,万家灯火起伏错落;两江波光粼粼,浪卷金花;满天星斗似人间灯火,遍地华灯若天海繁星,上下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其景奇丽迷人,身临其境,顿觉心旷神怡,虚幻缥缈,浮想联翩,如梦如幻, 如诗如歌,令人如痴如醉。好个“火树银花不夜天”山城美景!来到山城,不能不提的当然是这里的小吃了。重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发达,物源充足,加上巴人后裔特有的勤劳聪慧,使得这里的饮食文化特别发达,风味小吃誉满华夏。重庆小吃之中最为著名要数重庆火锅。重庆火锅历史悠久,其基本特点是麻、辣、烫、鲜。听说重庆火锅不分季节,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盛夏,火锅店里照样生意兴隆。辣到你汗流浃背,麻得你口唇毫无知觉,即使这样,也阻止不了你的牙齿,还要高喊着“爽”!吃不了辣味的朋友只能抱撼终生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都说山城辣妹子有火一样的热情,我终于明白,这要从历史悠久的重庆火锅说起。说到这,我不禁有一个疑问,令人垂涎欲滴的小吃“麻辣烫”是否也源于重庆火锅呢?如果真是这样,我就不得不为山城人民的智慧所折服了。重庆的另一特色就是“雾”。遗憾的是,在重庆的几天中,虽几日不见阳光,也没有看到它的“雾”。听当地人讲,清早江上雾鞯模碇幸甲胖厍焓械挠白印4拥赝忌峡矗厍焓心媳倍潭鞒ぃ箍聪褚环让嫔系纳剿?梢韵胂螅斫ソハ⒘耍鞘新掷ソハ韵至耍让嫔献帕搜丈踩灰桓被岫纳剿>菟瞪匠堑拇笪硎强掌廴镜慕峁孀趴掌肪车牟欢细纳疲匠堑拇笪硖炱步弦郧吧偌恕山城那独特的城市气息、人文气息、悠远的巴渝文化和风土人情,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不为之感叹,为之震撼。会议名称/类型:第一界华东骨科会议会议时间:2005年5月会议地点:江苏.南京参与成员:华东地区各医院骨科同仁会议主要内容:交流心得体会,报告骨科最新进展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 主要谈谈我的教训和收获吧.教训:因为在南京读书,自认为到会场很方便,开始时没怎么做充分的准备.会议进行了两天,第一天我迟到了(堵车及会议地点不熟悉造成),很多精彩的内容都没听到.这是第一点教训.第二点教训是,参加这种会议一定靠前坐,最好靠近放映幻灯处,这样不管是拷资料还是拍照片都方便,而且可以仔细看看一些知名人士.第三点教训是,要善于抓住这种场合认识结交一些学术上的朋友,可以由某个问题提出探讨,然后就互相认识了,我就没抓住这个机会,现在很后悔.收获:收获很多,首先弄到了一些极好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我的帮助很大.其次,通过这次会议,了解了一些骨科的新近展,新方向,因为大家的报告涉及各个方面,自己的知识也长进了不少.(还是学生,第一次参加这种学术会议,总体感觉就是像这样的学术会议对提高专业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会议名称/类型:第五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口腔正畸大会会议时间:2005年3月31日―4月2日会议地点:北京友谊宾馆参与成员:亚太地区口腔正畸学会会长 亚太地区口腔正畸学会副会长三谷英夫 第五届亚太正畸大会组委会共同主席傅民魁中华口腔医学会 第五届亚太正畸大会组委会共同主席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U.Hegg(中国香港)林久祥会议主要内容:1.新技术进展(1)正畸种植体支抗 (2)舌侧矫正技术 (3)无托槽矫正技术2.正畸临床疑难错牙合研究(1)Ⅱ类错牙合 (2)Ⅲ类错牙合 (3)开牙合 (4)特殊病例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本次年会是国际系列口腔正畸学术年会第一次进入中国因此机会非常难得本人虽然囊中羞涩但是还是前往参加了本次大会主要还是以正畸临床内容为主对于自己的临床操作及对于新技术的了解有非常大的帮助近年深受瞩目的恒牙期严重骨性III类牙颌畸形的非手术矫正、骨牵引技术、无托槽矫正技术,舌侧矫正技术 等都有精彩的大会发言虽然有些知名专家还在炒冷饭,把几年来的东西反复在讲但是大多数专业的讲座还是十分精彩的所覆盖口腔正畸学术领域的广度、深度、新颖性和代表性都十分读出我认为这次会议的效果非常好希望以后还可以参加此类盛会会议名称/类型:辽宁省医学会第12次骨科学术会议会议时间:2005年5月会议地点:辽宁沈阳参与成员:候树勋,吕厚山,王沛,姜保国,钱本文(台湾),范广宇等知名专家与省内骨科同行会议主要内容:交流心得体会,探讨骨科最新进展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 因为是主场的原因,所以没有在行程上或其他方面出现各种麻烦,但是还是提醒各位,如果是外地的朋友还是要控制好时间,因为有时会议地点还是很偏的。收获当然很多,因为尚未毕业,对骨科知识还是一知半解,听每一位专家讲课都是收获,更何况还见到了几位久闻大名的知名教授,深受鼓舞。候教授讲的是脊柱畸形翻修术,台湾的钱本文讲的是21世纪人工关节趋势,提出无柄髋关节,姜保国教授讲课内容为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策略,另外,省内的其他专家也进行了精彩的讲演。会议名称/类型:第七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会议会议时间:2005年6月会议地点:四川成都参与成员:肿瘤转移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的海内外学者医生会议主要内容:交流心得体会,探讨肿瘤转移最新进展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 因为本人就在成都,因此不存在路程的问题,但是会场在金牛宾馆并不在成都的市中心,所以从学校到金牛宾馆还是要坐上1个小时的公共汽车。收获:由于学的是基础相关专业,因此对基础方面的交流比较感兴趣。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肿瘤转移专委会主任,北大医学部的方教授的关于肿瘤信号转导进展的报告,他讲的深入浅出,非常易于理解。还有就是周清华教授的手术录像,也看得非常过瘾。还有就是一些专家介绍的一些抗癌药物的临床实验进展,深深感到从基础到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会议名称/类型: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会议时间:日-11日会议地点:上海参与成员:包括陆道培院士、阮长耿院士在内的从事血液专业的人员会议主要内容: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新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 会议日程安排的比较紧,每天早8点开始,晚上还有卫星会议,全部结束要到晚8点。会议地点的交通倒是很便捷,因为就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两家酒店。由于我没有住在酒店,而是住在同学家,所以开会的这几天比较受罪。由于距离会场较远,所以每天早6点就要在同学家吃饭、准备出发,先乘汽车,再乘地铁,全程大约需要1.5个小时。而晚上到家则大约要到晚10点。在上海呆的这一周几乎没有去哪里玩,因为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去的,所以几乎每场讲座都听了,感觉确实收获挺大。见到了许多早有耳闻、大名鼎鼎的血液病专家,聆听他们的讲座收获颇多,同时有和专家们有了进一步的接触,看到他们其实也是很平易近人的。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长海医院协办的,所以大会期间还安排了一次去长海医院参观学习的机会。会议名称/类型:第七届亚太地区灾害医学学术会议
第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会学术交流会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上海参与成员:国内外从事院前急救、急诊医学、灾害医学和危重病医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和专家Honorary President: Yitang Wang
S. William Gunn (Switzerland)Co-Presidents:
Guanyu Jiang
Zhengguo Wang
Yasuhiro Yamamoto (Japan)
Vice Presidents:
Xunmei Fan
Caijing Lin
Nobuo Kaku (Japan)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Gennady Kipor (Russia)
Guanyu Jiang(China)
Herman Delooz(Belgium)
Knut Ole Sundnes(Norway) Leo Klein(Czech Republic)
Marija Trop(Australia) Max Harry Wail(U.S.A.) Nobuo Kaku. (Japan)Per Kulling(Sweden) Wayne Greene (Canada) Wolfgang Friesdorf(Germany) Zhengguo Wang(China)
Zhongmin Liu (China)会议主要内容:1、&&急诊医学、灾害医学和危重病急救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动物试验的新发现、新成果。2、&&心肺脑复苏、ALI/ARDS、MODS/MOF、创伤、高危手术、重症胰腺炎、严重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纸条、休克、急性冠脉综合症、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象重症哮喘、消化道出血、各类中毒的临床研究、诊断救治及护理的经验总结和个案报道。3、&&急危重症和ICU诊疗方面的新技术、新疗法及中西医结合开展的研究。4、&&灾难性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水灾、海啸、空难、战争瘟疫等方面的急救与经验总结5、&&院前急救方面的经验总结6、&&院内急救医学、急诊医学和ICU一体化管理体制的经验与探讨。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 作为一名急诊专业的新兵,有机会参与这样一次大会是十分荣幸的,参与这次大会对我而言收获颇丰,近距离与本专业的海内外知名专家接触,聆听他们的教诲,一来与其中一些专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十分难得,二来他们的讲课介绍的都是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几场报告听下来学到很多东西;同时认识了许多同道,共同探讨交流学术问题,希望以后还能多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会议名称: 第四届中国急危重症学术会议时间:2004年05月地点:北京市参与成员:急诊医学;心血管病学;呼吸病学;卫生及医学管理学;胃肠外科学;烧伤外科学;呼吸病学;感染与传染病学;麻醉学;消化病学;肾脏病学;神经外科学;胸外科学;普通外科学;护理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移植学方面专家学者内容:1.有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与经验总结;2.急危重症与ICU诊疗的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法及中西医结合的新进展;3.心肺脑复苏、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心脑血管急症、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急性中毒、高危手术、急性冠脉综合征、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危象、急腹症、严重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营养支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多脏器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重症哮喘等各方面的临床研究、诊断、救治及护理的经验总结或个案报道;?4.急危重症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动物试验的新发现、新成果;5.院前急救与灾难医学的经验总结;6.ICU与急诊科建设、管理的经验与探讨;7.医疗纠纷防范与医疗责任保险等方面的探讨;8.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的探讨。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 这次学术总体感觉学了很多东西,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本人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 很多消化系统危重急症问题在本次会议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比如,强酸强碱中毒,该不该洗胃.原则上不洗,但一些专家认为要洗,因为长期强酸强碱留在胃肠很容易穿孔,并且穿孔后, 很难缝合. 我们在临床上到底洗还是不洗, 我在这次会议上咨询了相关专家,但没有得到比较明确的答复.经验方面来说,对于参加学术会议,应该提前收集相关自己不能解决问题,遇到相关专家好请教.会议名称: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 时间:日~25日地点:中山医科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参与成员:康复、神经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的海内外学者及医师会议主要内容:1.专题报告:邀请著名的康复科专家和神经科专家做专题报告。如卓大宏、黄如训等国内顶级专家。大陆之外的主要为德国、香港。2.专题讨论讨论共同感兴趣的热点话题。3.大会交流;各地的学者和医师进行学术交流。4.技术讲座。德国专家讲解功能电刺激。5.其他:参观几个康复中心,香港参观。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 1学习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新技术,对开拓视野很有帮助。2认识了一些久闻大名,而无缘相见的专家。亲耳了聆听一些海内外知名专家的教诲,见识了大家的风采。3最大的教训是以为要进行开幕式,误以为正式讲座要较晚。因此去得较晚。结果前面的一个精彩讲座就漏掉了。真是可惜。以后决不能想当然,一定要去早。尤其前面的讲座往往是很不错的。4因为去看同学的试验,没有时间向这些专家当面请教,这也是遗憾之一。5在参加会议之前,最好能了解一下主要专家的信息和专长。以便有机会进行交流。会议名称/类型:第十届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国际会议(10th ICORD)会议时间:日-22日会议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参与成员:会议特邀WHO、国际职业卫生协会和国际劳工组织的高级官员及知名专家、卫生部苏志司长、CDC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专家领导等做专题报告,主要参加人员为世界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研究人员;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职业病防治、研究、管理和宣教人员,包括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防疫站、职业卫生所、职业病防治院、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呼吸科、职工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议主要内容:
1、预防和消除矽肺
2、职业性哮喘和呼吸系统过敏症
3、天然及人造纤维致癌性证据的新进展
4、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影象学进展
5、职业性呼吸性危险的评价与控制
6、预防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基础职业卫生安全服务
7、职业性肺癌新进展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
这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一次职业卫生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会议。我也是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十分荣幸,有震撼性的收获和刺激,见到了很多传说中的卓绝人物,深受鼓舞。
经验:1、硬件最好有录音笔、数码相机、有DV更好,
录音笔的用途:因为来自美国、加拿大的学者发音纯正,是绝好的专业英语的听力练习教材;
数码相机:可以用来照幻灯片和墙报交流资料,以及你心仪的专家偶像。
2、抓住机会与老外及同行交流,可以由某个问题提出探讨,然后就互相认识了,在交流中可能会碰出火花,有利于今后的合作。
教训:事先的功课做的远不够,其一应该提前收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遇到相关专家好请教,其二对自己感兴趣的专家应深入了解其研究领域,这样在交流中有的放矢,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会议名称/类型:第六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会议(IDAC6)会议时间:日-7月2日会议地点:上海参与成员:AAC前主编Jacoby等国外专家及众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感染专家会议主要内容:感染的控制及各种细菌耐药的机制新进展,抗生素的进展及抗生素的合理应有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 这是本人第一次参与这类的学术会议,不胜荣幸而且能够见到Jacoby这样的知名专家,并近距离求救,收获颇丰。经验就是要多做准备,争取与国内外的专家进行交流,DC是获得资料的最方便的方法:)教训就是此次会议前准备不够,没有对自己的一些疑问做准备,以至于交流时问题问的没有深度会议名称/类型:北京理工大学与北美学校交流会会议时间:日会议地点:北京理工大学参与成员:学术带头人会议主要内容:介绍高血压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聆听世界高水平大师的讲座,大师幽默风趣讲座令我觉得焕然一新,而且ppt做的既有内容又有形式,讲的内容逻辑性相当强,实验设计相当完美,无可挑剔,尤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显大师风范,你问的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个人的结构知识体系的完整和对科研的严谨性,不想有的学者爱吹嘘和往下结论,还有就是他个人魅力,特别平易近人,不想许多国内的年轻教师,问个问题,不阴不阳的,不知道他是会还是不会,反正问了还不如不问。国内国外老师差距真大啊!会议名称/类型:2005国际胃肠病学会议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参与成员:来自世界各地的消化界的医生会议主要内容:1、Barrett's esophages2、IBD 3、hepatocelluler casinoma 4、endoscopy live workshop demonstration5、chronic liver disease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这次会议我又一个最大的感想,其实就是中国人的讨论实在是不行啊。在多数的会场里提问的都是外国人,有几次竟然为了某一个问题争论得很厉害,而在中国代表里,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大多数的时间里,大家听完了就下一个演讲者上台,而且演讲的时间很紧张,有时没有时间提问。我想,差距不是一点点,我们的学术界要超过别人,一定要学学别人。会议名称/类型:保持党员先进
系列活动(***类)会议时间:号会议地点:新乡医学院参与成员:新乡医学院全体党员会议主要内容:学习党章、三讲、三个代表等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通过对党章三讲和三个代表等内容的复习以及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等重要论文的学习,我热情高涨,将会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只是觉得标题不好,有歧义!会议名称/类型:第十二届国际生物流变学大会(12thICB)暨第五届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大会(5thICCH) 会议时间:日―6月3日   会议地点:中国重庆金源大酒店参与成员:(国外学者300人左右,国内100人左右)大会顾问委员会主席:Y-C.Fung(USA)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S.Chien(USA)、廖福龙(China)秘书长:蔡绍皙(China)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吴云鹏(China)、K-L.P.Sung(USA)会议主要内容:1、生物流体流变学和力学;2、生物固体流变学和力学;3、流变方法学;4、血管流变学和生物学;5、临床血液流变学;6、微循环;7、血液流变学药物和传统医学;8、细胞流变学和细胞工程;9、分子流变学和力学;10、力学响应及应力与生长的关系;11、组织工程流变学;12、组织损伤和修复流变学;13、干细胞生物流变学;14、生物流变学在其他领域的新的开拓。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4年举办一次的ICB&ICCH在中国的召开给中国乃至世界生物与血液流变领域带来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他代表着国际生物流变和血液流变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此次大会几乎吸引国内外此领域所有的优秀学者,我参加这次会议虽然很多没有听懂,但觉得收获很大,特别是认识了很多国内外学者,在会议期间与他们一起探讨学术方向,让本人对该学科的研究动态有了新的认识.觉得学工科的学者素质比医学的强很多,学术水平好不说,而且英语交流和娱乐能力都很在行.实在是开了眼界.教训就是:没有准备好中英文对照的名片(有 时和国外学者交流不便).再来一个会议名称/类型:2005’北京国际生药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日(星期五)~14日会议地点: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参与成员:名誉主席: 肖培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富山医科药科大学 药用资源研究国际合作中心名誉主任)姚新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周 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于德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国雄 (美国北卡大学医药化学系主任、教授)赵玉英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主任、教授)史录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主 席: 蔡少青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富山医科药科大学 药用资源研究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林俊清 (高雄医学大学药学系教授)(台湾)服部征雄(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所长、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会议主要内容:包括生药学(广义)的全部领域,可以涉及生药(中草药)的原动植物(来源)、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复方研究、体内代谢、生物转化、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诸方面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以及对研究现状的评述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可以说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的生药水平,从院士宏观预测到各个大师级的人物微观论述,都应有尽有,还特邀国外已故难波先生的太太莅临,为会议增光不少,而且还有台湾的林先生,他们的个人魅力显露无疑,确实有大师的风范,他们所做的报告也包括很多方面,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动物水平,色谱方面,包括最传统的TLC,到最先进的HPLC-MS NMR等等都有,而且工作非常漂亮.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这种交流所带来的收益,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多平时想不到的启示,总之,一定要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科研中.这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啊会议名称/类型:首届冷冻医学临床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日-4月23日会议地点:北京河南大厦参与成员:国际冷冻外科学会主席梅万教授,国际冷冻外科学会名誉主席日本苏密达(Sumida)教授,国际冷冻外科学会副主席赵凤瑞教授,北大人民医院王俊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周乃康教授等,各地胸外科,普外科,妇科医生会议主要内容:Principles of Cryodistruction in Cryosurgery,冷冻外科在国内外进展,冷冻治疗在冷冻肋间神经止痛应用,大气道肿瘤的冷冻治疗,冷冻治疗宫颈糜烂,超声导向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冷冻治疗肝癌。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冷冻技术的热潮虽然在80年代后逐渐退去,局限于皮肤等体表的治疗,但是随着冷冻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冷冻设备的改进,冷冻治疗出现了新的应用。苏密达(Sumida)教授详细介绍了冷冻治疗的原理。国外的冷冻治疗在各个学科应用都比较广泛,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局限,胸外科的冷冻肋间神经止痛比较成熟,对于大气道堵塞也在个别医院开始应用。对于以前冷冻治疗肝癌,目前的探针已经做的非常细,效果有所提高。开完会后,对冷冻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可以在更多科室来探索。会议名称/类型:第八届整形外科学术会议会议时间:-5.9会议地点:广州华泰宾馆参与成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第八届主任委员李森恺,第九届主任委员cao谊林,副主任委员李世荣,高建华,全国业内知名人士基本均到会。唯一院士张涤生因天气原因航班误了没来。会议主要内容:基本囊括整形修复外科,组织工程各领域内容。全面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因为到会的以前的老师比较多,朋友比较多,会场听了一部分就和他们叙旧聊天去了,有些精彩报告没听到。教训是开会要见想见的人玩想玩的地方,也要记得开会的真正目的。到会人数很多,上千人,分会场也很多,但报告的内容面广不深,有不少演讲其实没什么意义,听得浪费。教训是全国性会议多方面照顾,有些无意义的演讲也是存在的,要有选择性地吸收。会议名称/类型:2005年上海市麻醉学学术年会(CHINA/CVT-CAS Cardic Anesthesia Symposium 2005)会议时间:日――7月10日会议地点:上海市瑞金医院科教楼1楼和2楼参与成员:上海市及江浙一带部分医院的麻醉科各级医生会议主要内容:分A、B两个会场A会场:9号上午 知识更新讲座
主持人:陈锡明,李明星,陈武荣,余大松1、胸科手术麻醉的若干问题及进展
徐美英 胸科医院麻醉科主任2、b-受体阻滞剂心肌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陈杰 仁济医院3、a2b肾上腺素受体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瑞金医院4、小儿手术室外麻醉
新华医院5、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市九医院6、对最新脓毒症治疗指南的理解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7、呼吸支持治疗ARDS研究的新进展
仁济医院9号下午 病例讨论,卫星会议病例一
术后心跳骤停病例分析主持人 庄心良 李士通 孔宁 梁为民病例二
椎管内麻醉致下肢运动、感觉障碍病例讨论主持人 薛张纲 江伟 陈俊峰
费森尤斯,卡比卫星会议10号上午 专题讨论一、静脉阵痛与硬膜外阵痛利弊分析主持人
于不为 薛张纲 俞卫锋 徐晖二、ICU病人呼吸功能不全主持人
邓小明 周明 诸杜明 皋源B会场
9号上午 主持人 傅舒昆 汪春英1、异丙酚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瑞金医院2、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
中山医院3、肝移植围术期凝血紊乱的治疗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4、肝脏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及其干预策略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5、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极力、影响因素和预防 张瑞东 新华医院6、COX2选择性抑制剂的争论与研究进展 江伟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7、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系统的改变
长征医院9号下午病例三
围术期肺栓塞病例分析主持人 杭燕南
王祥瑞 徐美英 江伟 病例四
慢性顽固性疼痛病例分析主持人
杜东萍 陈蕾
张光明通用电器
卫星会议10号
专题讨论一
围术期气道管理主持人 朱也森 王新华尤新民 杨旅军二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主持人
彭章龙 朱彪 个人经验/教训/收获:整个上海麻醉年会共收录文章180篇,其中知识更新56篇,临床麻醉98篇,疼痛治疗7篇,重症治疗5篇,病例报道9篇,病例讨论1篇,其他4篇。整个年会有一千余人参加,会场气氛非常热烈,尤其是在病例讨论时,大家都争相发言,热情很高,两个会场都坐无虚席,好多人是站着听完了正个病例讨论。应该说,会议开展的非常成功。会议名称/类型: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会议会议时间:日~17日会议地点:北京参与成员:会议主要内容:1.大会专题报告(1)中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庄辉院士); (2)病毒性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闻玉梅院士); (3)肝脏细菌、结核、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的处置(翁心华教授); (4)病毒性肝炎生物技术新进展(陈智教授); (5)乙型肝炎病毒cccDN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缪晓辉教授); (6)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变异(侯金林教授); (7)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诊治(姚光弼教授); (8)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王宝恩教授); (9)中药所致的肝损害(刘平教授); (10)肝脏移植术的内科问题(郑树森教授); (11)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治(陈成伟教授); (12)肝癌的规范化治疗问题(叶胜龙教授)。 2.热点问题讨论和解读 (1)《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指南》:由成军、魏来、贾继东和王贵强4位教授就已经草拟的《指南》的内容分项进行解读和说明; 2)重型肝炎(肝衰竭)分类和统一命名(王宇明教授); (3)人工肝治疗以及适应症的标准的修订(李兰娟教授); (4)《丙型肝炎诊治指南》解读(斯崇文和张玲霞教授)。 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乙肝方面:乙肝病毒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危害。慢性乙肝可导致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全球每年因乙肝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高达100多万,因此治疗乙肝刻不容缓。   乙肝病毒分(A、B、C、D、E、F、G)7型,中国以B、C型最为常见。根据乙肝病毒的特性,慢性乙肝分为HBeAg阳性乙肝和HBeAg阴性乙肝。和HBeAg阳性乙肝相比,HBeAg阴性的乙肝危害更大。HBeAg阴性乙肝是乙肝感染的晚期,很快进展至肝硬化阶段,临床结局差;很少发生自发的病毒清除,并且各种抗病毒药物疗效较差,被认为是难治性乙肝,因此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主要在地中海地区流行,但是现在发现它在全球的流行正在增加,中国目前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的发生率已经达到了30-40%。   对11,893名台湾男性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感染乙肝病毒(HBV-DNA阳性)者发生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危险是未感染乙肝病毒(HBV-DNA阴性)者的3.9倍;并且体内病毒水平越高,发生HCC的危险性越强。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分组研究发现,HBeAg阳性患者较HBeAg阴性患者发生HCC的危险性更高(分别是对照组的60.2倍和9.6倍)。这两项结果提示抑制乙肝病毒和HBeAg转阴能够有效降低肝病进展和HCC的发生。有研究表明HBeAg转阴的慢性乙肝患者,10年后约50%能够发生HBsAg消失。因此慢性乙肝的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取得HBeAg转换及病毒抑制。   目前美国批准用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但仅有约50%患者体内的病毒能被这三种药物有效抑制一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介绍   干扰素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它疗程固定,治疗获得的病毒学应答持续时间长,并且不会导致病毒耐药;但是注射给药及众多的不良事件限制了它的使用。 拉米夫定是第一个批准用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口服药物,它不良事件少,相同疗程情况下花费较干扰素少。但是拉米夫定治疗HBeAg转换率低,疗程不确定,并且长期后病毒突变发生率高(大约每年20%)。   阿德福韦是最新批准的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口服药物,它能有效抑制耐拉米夫定病毒株,并且本身很少引起病毒耐药性(2年时~2%,3年~4%);但是此药需要长期治疗并且有潜在的肾毒性,需要长期监测。   目前有两种治疗乙肝的策略:一种是短期治疗以获得持续应答和长期缓解,以普通干扰素α为代表;另一种是长期维持治疗,以拉米夫定、阿德福韦为代表。合适的短期治疗方案应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疗程确定,并且治疗缓解率高;而合适的长期治疗方案除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以外,不应导致产生病毒耐药性。   目前各种指南都以HBeAg转换作为慢性乙肝的治疗终点,而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治疗终点则是HBV-DNA的持续抑制和ALT的正常化。由于普通干扰素α治疗的持续应答率高,EASL对HBeAg阳性和阴性的慢性乙肝都推荐首选干扰素α治疗;而由于考虑到核苷类似物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AASLD推荐三种药物都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正在发展的乙肝治疗药物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terferon)、恩替卡韦(Enticavir)、克立夫定(Clevudine)、恩曲他滨(Entricitabine)、瑞莫夫韦(Remofovir)、替比夫定(Telbivudine)。 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治疗   Peginterferon α-2a的II期临床试验表明Peginterferon α-2a各剂量组(90μg、180μg、270μg)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27%、28%、19%)显著高于Interferon α-2a治疗(12%)。Peginterferon α-2a的HBeAg转阴率也优于Interferon α-2a(180μg 35%,Interferon α-2a 25%)。Peginterferon 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的III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结果显示Peginterferon α-2a单药治疗获得32%的HBeAg转换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治疗(19%),而两者联合治疗并不能提高HBeAg转换率(27%)。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Peginterferon α-2a治疗合适人群(ALT&5ULN、HBV-DNA≤9.07log10copies/mL)可以获得(41%-53%)的HBeAg转换率。   虽然Peginterferon α-2b(Pegintron)的临床试验显示了和Peginterferon α-2a(Pegasys&)治疗相似的结果,但是两者在试验设计和试验对象上有着较大的区别。Pegasys临床试验中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亚洲人,以基因B、C型为主,用Pegasys治疗48周(180μg/每周)而后随访24周;而Pegintron临床试验中的研究对象仅20%为东方人,基因型也以A、D为主,用Pegintron治疗52周(32周后减量)随访26周。因此两组试验的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并且亚洲人,基因B、C型的患者大多属于难治性乙肝患者,Pegasys的疗效可能优于Pegintron,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恩替卡韦(Entecavir)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III期临床试验(ETV-022试验)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有强大的抗病毒活性。在组织学改善、HBV-DNA的抑制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织学改善分别为72%vs62%;HBV-DNA&400copies/mL分别为69%vs38%)。并且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HBeAg阳性乙肝患者(ETV-026)研究发现,恩替卡韦(1mg/天)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能取得55%的组织学改善,纤维化减轻分别为34%,ALT正常化率分别为75%,明显优于拉米夫定治疗(分别为28%、16%、23%);但两者的HBeAg转换率仍较低(8%,3%)。 二、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治疗   Peginterferon 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Peginterferon α-2a治疗能够获得59%的ALT正常化率和43%的HBV DNA抑制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的疗效(分别为44%、29%),而Peginterferon α-2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疗效无明显提高。随访一年的结果显示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与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时相似,持续病毒学反应率达42%,这是目前HBeAg阴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取得的最好疗效。   恩替卡韦(Enticarvir)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III期临床试验(ETV-027)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治疗所获得的HBV-DNA抑制率(&400copies/mL)、ALT正常化率和组织学改善率(91%、86%、70%)明显优于拉米夫定治疗(分别为73%、81%、61%)。 克立夫定(Clavudine)是胞嘧啶的类似物,离体表明克立夫定有抗病毒作用。剂量确定试验表明50mg治疗有效率最高,但随访期末30mg组的HBV-DNA抑制率最高。II期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剂量治疗有效率相似,但是在随访期末(36周)30mg组的ALT正常化率高于50mg组(71%和63%)。进一步的试验表明克立夫定(30mg/天)治疗24周的疗效较12周明显提高,HBV-DNA抑制率(&300copies/mL)分别为57.1%、19%,ALT正常化率分别为66.7%、47.6%,HBeAg消失率分别为23.8%、10%,HBeAg转换率分别为9.5%、5%。研究表明克立夫定30mg/天治疗有强大的抗病毒活性,ALT正常化率高、安全性佳。 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好帖!  会议名称/类型:循证医学与医学杂志编辑高级研修班会议时间:-24日会议地点:成都参与成员: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幼平主任、David Moher(系统评价和Meta分 析方法学的国际权威)、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张玉华研究员以及参加培训的医生、医学生、研究人员、管理干部和其他医疗卫生人员会议主要内容: 循证医学中的方法与问题,如临床试验方法发展趋势、临床试验中的统计学方法问题、 CONSORT如何提高RCT的报道质量、 系统评价中的常见问题、 当前国际系统评价的方法学等19个问题。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第一、参加完才深刻体会到会议的目的 之一(“为中国一流医学杂志编辑提供医学论文的方法学研究和编辑学国际标准的最新发展动态,以提高中国医学期刊论文的质量”)的深远意义,当然也感到了差距。第二、会议的内容丰富,从19个问题学习,收获很大。李幼平主任的讲解生动精妙,印象深刻。第三、很难为情的说我能参会是一个师兄出差,临时让我替他听课做笔记,所以事前无准备,在加上我还算是个刚入门者,不少问题听起来很困难。由此感到这种会议最好能事前有个基础知识的准备,听起来效果好些。一、会议名称/类型:第八界中日药品安全评价研讨会――中日韩GLP学术研讨会及项目报告会二、会议时间:-24日三、会议地点:北京四、参与成员:中日韩三国专家及相关官员及全国医药行业与会人员邵明立、王军志、姜小平、边振甲、宫岩华、李波、彭健、刑瑞昌、赵慕力、王秀文、李石浩、金子丰藏、西川隆久、远藤和也、藤谷浩志、井上达、长尾拓等五、会议主要内容:1、JICA中日友好技术合作项目终期报告2、中日官方人员报告3、中日韩三方专家就GLP方面相关报告4、国家安评中心相关人员就GLP具体实验方面相关报告六、个人经验/教训/收获:本次会议收获颇丰,通过国家官方人员的汇报,对全国医药行业的现状及GLP的建设与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1、通过宫岩华处长报告了解到,通过OECD第19次GLP工作会议接纳中国作为OECD-GLP观察员,并争取在三年时间加入OECD。2、通过桑国卫院士(由李波代讲)的《中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GLP)进展》了解到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包括快速致癌试验、快速毒性检测体系、显微激光切割技术、中药体外毒性筛选方法、安全药理遥测技术。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其中包括了对实验室力争进行ISO17025认可几国际互认(OECD多边条约双边互认)等等。3、通过SFDA国家审评中心彭健的报告,了解到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性,药理作用应严进,毒理作用应宽进。他指出,对于指导原则不要照搬,只要合理可采用替代手段。4、通过长尾拓先生的《Toxicogenomics Project in Japan》了解到毒性基因组学的相关实验方法及在日本的发展。5、通过韩国李石浩先生的介绍,了解到韩国新药研发的现状及展望,韩国的KFDA与中国的SFDA相似。6、通过国家安评中心相关人员的的报告,了解到国家中心相关具体试验的方法。会议名称/类型: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会议会议时间:~6日会议地点:济南参与成员:病理界知名人士张乃鑫主任委员,陈杰,郑杰,来茂德,李甘地,李维华,黄高升,范啷娣,孙耘田,阚秀,廖松林,朱雄增等,马童丽丽(香港大学医学院),Foster,Wotherspoon(英国皇家病理医师学院),觉道健一(日本和歌山医科大学),500余名病理工作者会议主要内容:中华医学会病理委员会的换届,肿瘤外科病理学的进展及新分类,SARS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多项专科病理的诊断问题;国外病理医师的培训,与临床医师的关系,如何在冰冻切片中避免重大失误等;大会就医院病理科工作进行了研讨,对《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进行了释义和行业自律意义的阐述等:进行了外科病理讨论,有140余篇学术论文进行了会议分级交流。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会议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许多参会代表都认为有损于健康,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虽然很累,但收获很大。除了系统理论方面的提高外,还对自己所在的病理科的发展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对医院病理科的现状有所了解,对今后病理科的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目标,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打铁要靠自身硬,病理医师要不断提高病理诊断水平,规范操作技术,提高制片水平,开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高科研成果工作能力,帮助临床提高诊治水平。
要加强病理与临床的交流与沟通
在工作中要争取领导者的支持济南有感
开会期间,济南正在为迎接七月的“世界杯”分赛场做准备,济南市的旧城改造比较迟,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才修了两座立交桥,交通阻塞比较严重,每个十字路口都有四五个交警在维持秩序,可还是一团混乱。这给我的感觉不大好,现在一定面貌一新,大不一样了。看来一个城市的形象很重要。不过山东人特别豪爽好客,饮食也很独特,每个济南人都特别有自豪感。山东的人文历史渊源流长,济南是个适合人居住的城市,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看看那儿的变化的。华东地区脑血管病会议 会议时间 2005 4地点 山东济南 参加人员 华东地区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介入放射科 及全国的知名学者 主要内容 脑学管病的诊断 外科治疗 介入治疗 收获 聆听了国内有关专业大家的报告 分析 及并发症的预防 特别是疑难病例讨论获益匪浅 值得提倡 有国外专家的参与可以了解国外的动态
教顺 学好外语 可以提高参与性 经验 多提问 多思考 积极参与交流watson100 wrote:会议名称/类型:循证医学与医学杂志编辑高级研修班会议时间:-24日会议地点:成都参与成员: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幼平主任、David Moher(系统评价和Meta分 析方法学的国际权威)、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张玉华研究员以及参加培训的医生、医学生、研究人员、管理干部和其他医疗卫生人员会议主要内容: 循证医学中的方法与问题,如临床试验方法发展趋势、临床试验中的统计学方法问题、 CONSORT如何提高RCT的报道质量、 系统评价中的常见问题、 当前国际系统评价的方法学等19个问题。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第一、参加完才深刻体会到会议的目的 之一(“为中国一流医学杂志编辑提供医学论文的方法学研究和编辑学国际标准的最新发展动态,以提高中国医学期刊论文的质量”)的深远意义,当然也感到了差距。第二、会议的内容丰富,从19个问题学习,收获很大。李幼平主任的讲解生动精妙,印象深刻。第三、很难为情的说我能参会是一个师兄出差,临时让我替他听课做笔记,所以事前无准备,在加上我还算是个刚入门者,不少问题听起来很困难。由此感到这种会议最好能事前有个基础知识的准备,听起来效果好些。什么时候还有这样的学习班,本人很想参加.我最近正在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很想结交一些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同行.谢谢!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有感 (请原谅不拘格式和批评为主的内容)在过去几年中, 笔者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等地参加过国内血液病, 肿瘤学会年会,和临床肿瘤学年会.收益不浅. 但与国外会议比较,总觉得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1.内容安排太拥挤,甚至杂乱 会务组服务欠佳(因为是兼职和义务的)2. 控制时间不够铁腕,以致后期讲演者时间被无情占用3. 因为时间紧,讨论交流不够 墙报的功能未得到很好发挥4. 听众席的秩序也许是最大的问题,大声讲话,随便进出, 手机声不断, 热衷于追索厂商礼品, 到后半场或会议后期,听众寥寥无几,出走游山玩水者多多凡此种种, 让好端端的会议失去很多光彩和与会交流的目的, 不仅对讲演者是莫大的不尊重, 让国外学者和友人也颇为尴尬: 中国的学术会议怎么这样..............? 我们每位与会者能否从我做起, 帮助改一改会风, 让我们所花出的时间和金钱更"物有所值",
当然会议的组织者也需要严格把关,以身作则,提高会议的质量和效率我参加的一个会议会议名称/类型: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2nd Beijing International Digestive Disease Forum, BIDDF)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共同承办,地点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参与成员:大会执行主席 张澍田 贾继东 张忠涛 田利国
参会者包括:于中麟 王宝恩
林三仁 李兆申 等消化学界的名人会议主要内容:大会分三个部分胃肠及肝病部分,消化外科部分,内镜操作演示部分.因为只参加了胃肠及肝病部分所以重点介绍这一部分内容.王宝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李兆申 胆胰疾病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侯金林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的进展;汪鸿志 慢性胃炎治疗; 刘新光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贾继东 循证医学在肝病中的应用; 杨云生 小肠疾病诊治进展
魏 来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生物学特征和治疗;马大庆 消化系统艾滋病的影像学诊断.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这是友谊医院举办的第二届大会,相对第一届来说更加完善了.个人感觉收获还是比较多的.这次大会增加了短信互动平台,听众可以发送手机短信来参与讨论并提问,这些问题由主持会议的主席来现场给出回答,这个形式很好.另外,消化学界每一次大会,内镜演示都是不能缺少的,这次也不例外,有很多专家都作了非常精彩的操作演示,但是有时候一些外国专家的演示并不是很好,因为助手配合的问题,语言交流的问题都会影响操作,单就说ERCP这个操作来说,操作者和助手的配合就至关重要.还有一点感受,大会发言完之后,讨论太少,为了不冷场,一般都是主持人象征性的问一两个问题,没有真正到达论坛的目的.会议名称/类型: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报告团科技报告会会议会议时间:日星期三下午3点30分会议地点: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住院部大楼裙楼2楼大学术厅参与成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青年联合会常委委员、博士生导师高福教授主讲;广西科技厅、广西医科大学工作人员以及研究生会议主要内容:微生物与21世纪社会可持续发展个人经验/教训/收获(请尽量详细):高福教授围绕“微生物是把双刃剑”这个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微生物的利弊!微生物带来的“利”在于微生物是生命科学实验的最理想的材料;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主角;微生物是高科技产业的源头。微生物的“弊”表现在微生物的致病方面:HIV、SARS、禽流感病毒等,还介绍了他最新在SCI发表的论文(关于青海禽流感方面)的情况。最后接受听众的提问。他回答问题游刃有余,不愧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会议名称/类型:32nd Annual Meeting & Exposition of the Controlled Release Society会议时间:June 18-22, 2005会议地点:Miami Beach, Florida, U.S.A. 参与成员:来自全世界的近千名药学研究人员及一些参展公司会议主要内容:与会者进行了多种形似的学术交流, 包括Plenary Presentation, minisymposia, workshops及posters.个人经验/教训/收获Thanks to the Travel Grant 2005 of a non-profit foundation, I took part in the 32nd Annual Meeting & Exposition of the Controlled Release Society, which was held at Miami Beach, Florida, U.S.A. in June 18-22 2005. Hundreds of researchers and representatives from companies attended this meeting. It was my first time to go abroad and to attend such a great international meeting. I earned a lot of academic knowledge and also a lot of life experiences from this trip.The 32nd Annual Meeting & Exposition of CRS offer me great chances to share in the latest innovations and developments in my areas of interest. For example, our research group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noparticles and liposomes. Therefore, particle size determin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our research. Before this meeting, I just know two brands of particle analyzer, which can not satisfy all of our determination requirements. To my surprise, I found other kind of particle analyzers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 had never heard about those brands before. I communicate with representatives from those companies and hope these equipments will benefit ou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I also found some newly developed lipid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s for our liposome research. As all we know,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researchers to publish their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academic journals. However, we can only get very limited categories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Several publishing companies took part in the exposition. I am very glad to find some pharmaceutical journals that I had never seen before. I got some free copies of these journals and brought them back to China. As samples, I believe these journals will benefit the publishing of academic papers for our research group.Research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municated and exchanged their academic opinions by plenary presentation, minisymposia, workshops and posters. Since devoted myself in the research of particulate delivery system for non-viral gene delivery in the past 5 years, I was very glad to learn what my counterparts were investigating by their presentations and posters. I also consult some technical method to assay the in vivo gene expression with some scientists. Afterwards, I got some new ideas for my further research. My poster was arranged in Poster section 2, Nanotechnology section. I was supposed to present in 8:30-9:30 on Wednesday, June 22. Several people were quite interested in my poster. We discussed a lot about how to synthesize the biodegradable polymer and what kind of function this polymer can offer to nanoparticles, compared with the non-Peglated polymer. Some other people were interested how to encapsulate plasmid DNA into nanoparticles without influencing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Unfortunately, I was too busy to prepare copies of my poster. So I just got their email address and sent the copy to each on them when I was back in China. It was said just 5 people from main land of China attended this meeting. However, I met many Chinese people in the meeting, who are studying or working in other countries. I made a few friends there. Since I will go to Philadelphia as a post doctor in September, they gave me a lot of suggestions of how to prepare my life in USA. I also enjoy sharing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living abroa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have been developing very fast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for Chinese scientists to go to catch up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level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s a matter of fact, Chinese scientists are working very hard. But 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the latest innovations and developments all around would to improve our research levels.我参加的一个会议。会议名称:第三界东北亚国际眼科学术会议及吉林省第六次眼科学术会议会议时间:日-----日会议地点:吉林市中心医院承办
地点:吉林市皇家花园酒店主持人:吴雅臻
韩萍参与人员:NoriyoshiMinami,MD9(日本)ToshinoriMurata MD(日本)陈有信(北京协和)
赵明威(北京人民大学)还有北京同仁医院医院及东三省眼科界专家学者会议主要内容;国内外眼科新动态,以及已有成果交流。日本专家关于白内障手术精彩阐述了自己的成果就是主张不用水分离。北京人民医院的赵明威精彩演讲了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诊断与治疗等等。各位专家就自己临床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成果都做了精彩诠释,涉及到眼科的各个方面。个人感触:北京同仁医院的黄斑裂孔手术的确是做的不错,全国就一家,其中原因是借助于他们医院的血液病研究所,所以说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越强各科的发展就越有后劲。另外,黑龙江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崔浩研究的各种中药的眼内分布研究很具有现实意义,大致意思是他发现大多说药物的眼内浓度并不可观,所以对目前市面上的一些药物应用和广告有待考虑,能够为国家药品审批部门提供详实的课题资料。还有其他专家的个案报道等等都是比较新鲜,大会环境幽雅,气氛很好,对于参会者彼此都有长进。
您的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