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老师讲课视频都爱用ppt

陈卡 糜漫天 朱俊东(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重庆市医学营养研究中心/ 重庆市营养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38)
【摘要】PPT(Powerpoint)教学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然而,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PPT 依赖问题,如盲目使用PPT、照屏宣科、过分看重技术而本末倒置等,本文就如何从PPT 依赖转化为驾驭PPT、更好地对课堂进行掌控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关键词】PPT 教学 高等教育 青年教师
&&&&&&&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P owe rPoint(PPT)多媒体课件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得以普及、推广和应用。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相比,P P T 教学具有图文并茂、表现手法丰富、易于使用以及便于保存和修改等优势。然而,由于并未经过传统模式的教学训练,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运用P P T 进行专业教学时表现为过分依赖PPT,把PPT 这种辅助教学手段错误的当作教学核心,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造成&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瞪着眼睛看&的现象。因此,如何从&PP T 依赖者&转变为&PP T 驾驭者&,怎样借助P P T 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青年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一项调查表明,高校教师使用P P T 课件占90% 以上[1]。但近年来,针对PPT 教学的问题不断涌现,如高校中、老年教师由于对电脑及PPT 软件并不太擅长、课件制作水平和质量不高,为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而与中、老年教师不同的是,青年教师是伴随着电脑普及而成长的一代,电脑大多应用自如,尤其是PPT 作为一种最基本和常用的办公软件,青年教师制作P P T 并非难事,但在P P T 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PPT 依赖&尤为严重:
&&&&&&& 1. 错误的教学导向,滥用P P T: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把P P T 教学&神圣化&、&标杆化&,片面夸大P P T 教学作用,认为P P T 教学是高质量教学的标志。实际上,并非所有的课都适合用P P T教学,如逻辑推理较强的医学基础学科、偏重于认知和实践的临床医学课程等。PPT 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使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盲目使用、滥用PPT 会带来负面效应。
&&&&&&& 2. 缺乏教学设计,照屏宣科:有些青年教师备课不充分,甚至不进行教学设计,P P T 课件仅仅是对文字教材简单&翻版&,缺乏引导性、启发性,而且,一些教师一旦没有PPT 课件则完全不能正常授课。还有部分青年教师使用PPT 教学后,俨然沦为&PPT 宣讲者&、&PPT放映员&,只顾坐在电脑后面,埋头操作计算机,演示P P T,忽略与学生互动,不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师生情感淡漠,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
&&&&&&& 3. 过分看重技术,喧宾夺主:P P T 课件的优点在于可结合多种多样的媒体形式,如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表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然而,有些青年教师却过分看重多媒体技术,甚至迷信技术,把多媒体技术看成是教学的灵丹妙药,一味地为了增加花样,追求新异性,在多媒体课件中滥用音响、动画及特技效果,不仅淹没了教学内容本身,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 &P P T 依赖&是当前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问题,如何更加合理的运用P P T 教学、怎样才能借助P P T 提高教学质量、尽快从&PPT 依赖者&转变为 &PPT 的驾驭者&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此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 1.认真分析课程特点,实行PPT 教学与其它教学方式结合:青年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P P T 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使用PPT 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选择PPT 教学还是传统的黑板教学,或者情景体验式教学等,避免盲目使用P P T。教师在利用P P T 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吸收传统黑板教学的优点,使传统黑板教学和PPT 教学有机结合,同时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如医学基础学科中的重点、难点可利用黑板板书推演;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重点概念、发病机制等可利用板书教学加深印象,还应结合见习、实习进行现场教学;再如营养学课程与生活密切相关,实物展示、学生食堂现场教学等均可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迷信PPT 教学,尽量做到各种教学方式&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 2. 注重教学设计,切实提高PPT 课件质量:PPT 课件主要用于课堂辅助呈现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协调好课件和其他教学因素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详细分析教学内容以合理安排学生活动、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组织、引导和控制作用。同时,优秀的P P T课件应该是教师在深入专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以及自身对PPT 软件的熟悉程度设计而成的。
&&&&&&& (1)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强化教学设计:当前大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都不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较为欠缺,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往往关注了教学内容、却忽略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如心理学研究发现[2],学生在课堂40 分钟内注意力是有一定变化规律的,在讲课开始时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师在教学安排上要有张有弛,避免&满堂灌&,在时间流程上要注意重难点内容讲解时间,将一节课分成几个&小课&,适当停顿并安排学生交流反馈时间,从而有效防止学习中的心理疲劳。
&&&&&&& (2)加强平时积累,PPT 课件与时俱进:好的课件少不了精心设计。P P T 课件内容应随教材和知识的更新换代而不断推陈出新,不能长期不更新课件内容,也不能照搬课本内容,应密切结合生活实际以及研究进展不断完善课件。因此,青年教师在平时浏览网页时应注重积累,多准备与课程相关的资料,通过收集与实事相关的录像资料、FLASH 动画、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可作为导课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通过备受关注的&三聚氰胺&问题入手,回放事件相关新闻资料,更生动、自然地引入蛋白质功能、蛋白质含量测定、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法等知识点。
&&&&&&& 青年教师是当前高校教学力量的生力军,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使PPT教学成为最主流的教学方式,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直接体现在P P T教学中,我们青年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反思与创新,努力完善自我,改善教学绩效。
[1].徐宝兴。大学PPT 教学的调查与反思。中国电力教育,-63
[2].刘跃军。教师制作P P T 课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教育信息化,-28
[3].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PPT 与课堂教学&课题组。PPT 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调查。软件导刊? 教育研究,-46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网曝成都一高校教师课堂放脏话PPT:你妈卖xx(图)_新浪四川_新浪网
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疑似含有人身攻击文字的PPT(图据@四川高校新鲜事儿)
网友私信向博主报料,称老师的PPT内容疑似含有人身攻击词汇(图据@四川高校新鲜事儿)
校方回应(图据@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6日讯(记者 雷兹)今日上午,新浪微博@四川高校新鲜事儿 发布题为“高校师生激发矛盾:老师针锋相对反遭学生维权”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关注。消息中称,有学生报料成都某高校2014级电商系数学思维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导致取消全系平时成绩,要求单独进行闭卷考。学生信中提及: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含有疑似人身攻击文字的PPT。今日上午11时21分,该高校通过官方微博就此事作出回应,并附言“考试月里大家还是多用点心思在复习功课上吧”。
  微博报料:纪律问题引发矛盾 教师PPT发脏话
  从“四川高校新鲜事儿”的微博配图中可以发现,文中所述事件对象为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大二电子商务系,及该系数学思维课任课教师的郭老师。
引用此数据请注明新浪四川
  推荐阅读:
01-07 09:35|分享
01-07 07:11|分享
01-07 07:09|分享
01-07 06:55|分享
01-05 06:30|分享
01-03 08:30|分享
01-03 07:15|分享
01-01 08:15|分享
12-29 06:29|分享
12-28 09:31|分享
新浪地方站登录四川在线通行证
新闻24小时排行大学好课寥寥PPT常年不换 教师:科研讲课难两全
来源:澎湃
原标题:大学被指好课寥寥PPT常年不换,教师回应:科研讲课难两全
  这个时代老师存在的意义:学生在网上可能看到一点、两点,涉猎的整体是比较新颖、个别和孤立的知识,而老师是去弥补这种网络学习的不连续性和不系统性
  学生认为:一堂好课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受益;其次是带给学生的感觉,和蔼可亲,表达准确利索;最后则是课堂的趣味性
  教授认为:讲授一门能收获学生“好评”和“点赞”的课,老师最起码要做到三点:全面掌握这门课的“学问”;切中社会新的脉搏;讲“需要讲的东西”,同时还得“打到点子上”
  现在的许多大学,课堂都有着不小的容量,甚至,三四百人同时就坐的大课也并不“新鲜”。
  “大二的课件,老师现在又拿出来讲一遍。其实好好备一次课也挺省事的。”就读于某985高校新闻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章林忍不住在朋友圈“吐了槽”。
  从本科“直升”同校同院读研,章林在课堂上邂逅的老师多是熟悉面孔。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在研一下学期一门与大二名称相近的课上,曾教过章林的老师直接“甩”出了原版课件,他只得硬着头皮又听了一遍。“那些案例早都过时了。”章林说。
  在大学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江湖”里,学生对老师的反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还可以,一般般”,是最为平常但也勉强及格的答案;“精彩绝伦,学到了很多东西”实属可遇而不可求;而另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老师的科研能力和知识水平也许很高,但一讲起课,却遭到学生的频频拍砖――“讲得太烂了”。
  很多老师也有这种焦虑。“大学老师如何才能讲好一门课?”这个问题被写在了知乎上,吸引了8400多人关注,最高票数的答案已经达到2.1万个赞。
  “你就是个小锁匠,你的工作就是打开一扇门,孩子们自己会选择的:进去晃悠晃悠,或安心坐在门口。”作者梁边妖在这个最高赞同的答案里说道。
  讲好课怎么成了老师的噩梦
  告别讲台已好几年的april li,在知乎的问题下坦承,她时不时就做噩梦:“学生在梦中严肃地说,老师你讲的我们在网上都查得到,为啥要来上你的课?”
  这样“提心吊胆”的经历,不少老师都有过。在大学的课堂上,老师往往面临着多重压力:教务要对自己考核,有了评教系统之后,学生意见权重增加。除了正规“打分”以外,其他“显而易见”的反馈也不少――比如,选课的人是爆满还是寥寥无几;教室空出的位子前排多还是后排多;学生选择抬头听讲还是更愿意齐刷刷地埋头玩手机?
  即使在中国的顶尖学府北京大学,肖炎每学期都会遇到这样的老师――几个学期开同一门课,PPT常年不换,照本宣科地朗读,没有太多板书,所出的试题里甚至经常“照搬”往年原题。
  每当身临这样的课,肖炎和许多同学一样选择不听讲。
  “虽说大学主要靠个人的自觉性,但一个课讲得好又能教给学生生活技巧和生活体验的老师更重要。”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本科生林曦表示。吉林大学政治学专业的研究生陈哲也说,“很多课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老师的魅力和情怀”。
  “课越来越难讲反映的是老师的一种心态,因为现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副院长王济军,目前还在坚持做一线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新闻摄影课程的这些年,他体会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变化。
  学生喜欢的好课首先是老师有魅力
  王济军认为,在这个时代老师存在的意义是:学生在网上可能看到一点、两点,涉猎的多是比较新颖、个别和孤立的知识。而老师去弥补这种网络学习的不连续性和不系统性。
  “老师要通过穿针引线,把学生那儿的&珍珠&系统化地整合起来。”王济军说。
  在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征看来,“成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的确很不容易,综合素质要非常高。”
  多数的思政课理论条目多,教学起来相对僵化,课程本身就给李征带来不小的挑战。她记得,有一天,同学们甚至为此和她争执起来:他们不喜欢马克思恩格斯,讨厌书本上各种僵硬的理论,“他们起劲地商量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对付这门&无聊&的课程”。
  有同学甚至对她说:“若不是看老师的面子,我们早就像其他班那样爱去不去了。”但李征却无法为这种“特别的面子”高兴。“这一刻我突然明白,光动之以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晓之以理。”
  为了这个“理”,李征开始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不“高高在上”,不是心中只揣着“阶级斗争”和“人类解放”。她讲到了马克思下跳棋,恩格斯会马术,讲到他们的文艺品位等等。
  “如果我们能从简单化的脸谱转向丰富生动的历史面庞,就会使革命导师及其科学理论走下神坛,走进我们的生活。”李征说。
  目前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读博五的蒋梦颖,与大学课堂“打交道”已经快10个年头了。在学校,她最怕的就是“课本身没意思,老师又讲得昏昏欲睡”。
  但求学这几年,蒋梦颖还是遇见了几位好老师。本科时,一个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老师让她对这门课的态度“反转”。“本来以为自己不感兴趣,但这个老师说话特别犀利、特别逗,只要老师讲得好我还是乐意去上的。”
  蒋梦颖对“好课”还有更多的认知:“当然不是每门课都能追求趣味性的,我大学时高等数学的老师都挺棒的,那类课谁也不会说有意思,但是不排除它是一门好课。”
  蒋梦颖觉得,对大学老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受益;其次是带给学生的感觉,和蔼可亲,表达准确利索;最后则是趣味性。
  让肖炎念念不忘的,则是大二上学期选修的一门新制度经济学。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是中国顶尖的经济学家周其仁,在课上,周其仁总是不断启发学生“问出点儿名堂来”。
  周其仁要求学生课下把自己思考的问题发邮件给他。每周,他都会挑出最有意思的几封,邀请发送者共进午餐。
  肖炎第一次被选中参加这个大名鼎鼎的“学术午餐”时,激动而惶恐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要和周老师一起吃饭啦。”当如约坐在周其仁身边时,肖炎的心立马落地了。“周老师很亲切,文章他都很认真地看了,他会把你写的内容大致跟其他几位同学介绍,让大家一起参与讨论。”这顿“学术午餐”,通常会吃3到4个小时。
  肖炎发现,周其仁每学期都会更新讲课的内容,有时候还会推翻去年讲的东西。“周老师衣着很整洁,从细节上就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可遇不可求?
  现在的许多大学,课堂都有着不小的容量,甚至,三四百人同时就坐的大课也并不“新鲜”。
  一个好的大学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首先,人数不能“超负荷”。“如果让我回忆最喜欢的课,我最先想到的是你能参与其中的,只是老师在上面讲、我在下面听的课,我一定回忆不到。”蒋梦颖说。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庄永志,现在开设了“非虚构写作训练”的课程。最初,他只想招10名学生,后来选课的人数“翻了倍”。他只好在课上明确地告诉同学:“想写长作品的可以选,如果只是为了分数,最好别选。”
  “一门优秀的课首先是能够让所有人参与,寓教于乐更佳。”林曦表示,在她曾经选修的一门志愿服务类的课上,每次老师都会设计小游戏,“看似普通的游戏,其实都有对应的点。”
  王济军进一步提出,“好的课应该是教学相长的课”。同时带两个新闻班的摄影课,王济军看着学生们上交的片子,好几次都不禁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也受到了很多新的触动。“学生们是在用心观察,很多被我忽略的东西,在他们的片子里能看到,这对我也是一种启发。”
  为什么好课总是寥寥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阮齐林看来,讲授一门能收获学生“好评”和“点赞”的课程,老师最起码要做到三点:全面掌握这门课的“学问”;切中社会新的脉搏;讲“需要讲的东西”,同时还得“打到点子上”。
  对于大学老师而言,教学和科研是绕不开的话题。这也就产生了部分人的“尴尬”――“教学好的老师可能科研不太强,科研强的老师有些真讲起了课又不太像回事儿”。
  个性签名为“非典型大学老师”的常子冠在知乎上表示,自己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琢磨教学上。“应该说,课堂上获得的成就感绝不是拿什么比赛的奖,发表几篇没人看的论文能相提并论的。”
  但这个让他能产生成就感的课堂,也存在着一些烦恼。相比于科研成果能为评职称和年终考核加分,这个教学的产出却总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具象化,“能量化的只有时间,把课时数填在年终总结里而已。”
  复旦大学哲学系青年讲师郁傣猎诮邮鼙颈ú煞檬彼担蒲醒沽ζ仁骨嗄杲淌υ谑奔浞峙渖弦钥蒲形龋白魑幻咝=淌Γ磕甓急匦肷瓯ㄑ芯肯钅浚诠诟咝F毡&重研轻教&的背景下,青年教师着力课堂教学缺乏制度性的保障。”
  “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中,偶尔会有单兵作战的孤独。尽管不是刻意为之,但仍感觉自己就是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常子冠在知乎上这样写道。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盛钱 UN649)
&&&&&&</div
韩流要为中国男生“娘化”负责吗?[]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牛的大学老师讲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