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止,人类能观测到的离地球离太阳最远的恒星一颗恒星是哪颗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现在人类发现的最远的星球是哪一个 离地球有多远拜托各位了 3Q
截止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发现的离地球最远的一颗星星是代号为LK,它距离地球大约137亿光年,它是一颗恒星,星等:13.65、黄经137度,它是太阳的2300万倍,它是人类现在能观测到的最远天体,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人类地球和宇宙
我们现在的地球,半径大约为6371公里,赤道的周长约40000公里,如果驾驶一辆汽车,以平均时速100公里计算,在毫无阻塞的情况下,环绕地球一周,约需400小时。
2太空中的地球和月球.
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离我们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000公里,这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或赤道周长的9.5倍,而月球只不过是被看作地球的家门。
地球是太阳系的其中一颗行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亿公里,是月地距离的390倍。把日地距离作为一个“天文单位”,那么目前太阳系的范围超过40天文单位,相当于60亿公里,以光速飞行走完全程也需5.5小时。
10太阳在银河系的位置
而太阳只是其所在的银河系中的一颗极普通的恒星,目前所知,银河系至少包含1500亿颗各类恒星,银河系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光年是天文学中的一个常用单位,1光年约为10万亿公里)。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运转,速度高达250公里/秒,但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圈,却需花上2.5亿年。
12宇宙中还有1000亿个以上和银河系一样的星系
在宇宙中,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最少会有1000亿个以上。而每个星系之间的距离,更是相当惊人,所以我们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想象一下宇宙的规模,据估计,今天所知的整个宇宙的范围达到150~200亿光年。
13宇宙的深处
15 已知最大的星体有银河系大吗?
人类的天文史发展表明:宇宙并非是无限大的。。恩格斯说过:“时间上的永恒、空间上的无限性这只是简单的字义而已。并非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如果宇宙也是球形那么,不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最终还会回到出发点(
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了有限宇宙模型,他提出:“应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在空间尺度方面是有限的闭合的连续区”。并从宇宙物质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在数学上建筑了一个“无界而有限”,“有限而闭合”的四维连续体。即宇宙是封闭的“宇宙球”。根据此观点,在宇宙上任意一点上发出的光线,将会沿着时空曲面在100亿年后返回到它的出发点。这样奇妙的学说,至今人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时空曲率是正还是负?还是零(爱氏本人趋于同意正曲率存在)?人们还无法确切回答。)
  地球对于人说来,可算得是十分巨大的了,它的平均半径有6371.2公里,但比起太阳来,它只有太阳半径的一百零九分之一。如果把地球一样大小的球体一个挨一个排起队来,大约需要50万个地球,才能从太阳排到太阳系最远的行星冥王星。但太阳是仅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庞大的银河系里,大约有2000多亿颗象太阳这样的恒星,有的恒星的直径甚至比太阳还大几千倍以上。从银河系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就连速度最快的光也要走上10亿年(另一种说法是8.5亿年)。可想,银河系是多么庞大了。银河系还不算最大,今天已经发现了数10亿多个和银河系同样庞大的天体系统,名叫“河外星系”,何况还有更多更遥远的河外星系没有发现哩!所有这些星系,我们将它称为“总星系”,这些系统都包括在这个“总星系”里面(现在很多资料将“总星系”解说成是宇宙是错误的)。
  尽管现代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已经能看到远离我们数百万万光年的天体,但是仍然还没有超出总星系范围。因为我们到现在甚至连总星系有多大,它的边缘在哪里,中心在哪里都还不知道!(我们认为它根本就不存在边缘和中心。)
  所以有些人宁愿相信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大的,是无穷无尽的,无边无际的。
  也你宁愿相信“寿命”也是无始无终的,没有开始的一刻,没有灭亡的一刻。
到底宇宙的范围有多大,年龄有多大。这个问题所谈论的是可见的宇宙,也就是以我们所在的地球为一个球体,其半径是自大爆炸以来,即宇宙作为一个点诞生,开始向外迅速膨胀以来光所通过的空间。从整体上看,宇宙很可能比这个可见的宇宙大得多。
就测定所能提供的东西来说,天文学家们显然并不知道,至少不是确切地知道大爆炸是何时发生的。他们只是非常笼统地说,大爆炸可能发生在100亿年前,也可能发生在200亿年前,或者是发生在100亿年前到200亿年前之间的某个时刻。
对我们常人来说,浩瀚无垠的宇宙几乎是不可度量的。而对天文学家来说,精确地测绘宇宙天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天文学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里所走的距离。光的前进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一光年大约是
9.7万亿公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别的星系,距离我们有数十亿光年。最新发现的类星体位于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边缘,与地球相隔约100亿~200亿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遥远的天体。
如此遥远的距离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要测量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或附近的恒星的距离,可以采用由古希腊人发明的视差计算法。所谓视差,是指从两个观察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两道视线所形成的夹角。在天文学中,测定视差的方法就是把两个观测点与被观测的天体构成一个三角形,已知两个观测点连线(即基线)的长度,再从这两个观测点测出天体的方位(即三角形的顶角),就能求出天体与地球的距离。基线越长,求得的结果就越精确。通常,在测量离地球较近的天体如月亮的距离时,可以用地球的半径作基线,所测定的视差则称为“周日视差”。如果要测定太阳系以外天体的距离,一般都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基线,所测定的视差称为“周年视差”。用这种视差法测量相距8.6光年以内的天体非常准确,测量远至1000光年的天体也能做到大体准确。
另一种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是亮度测定法。一颗恒星可能因体积大、运动活跃或距离地球较近而显得很光亮。只要分清星球的实际亮度和视觉亮度,就能从光亮度上准确测出恒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本世纪初,天文学家按波长区分星球光亮,制成了光谱。他们发现,不同的恒星有不同的光谱特性。用分光镜研究恒星的光谱,就能判断该星的冷热程度。这有助于天文学家辨别貌似暗淡的小星是否遥远的活跃的巨星。只要把一颗星的光与另一颗已知距离、活跃程度相似的星进行比较,就能测量出这颗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80多年前,大多数天文学家都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银河系之外什么也没有。可是,当精确度更高的天文望远镜诞生以后,这种看法便被证明是错误的。过去观测到的那些暗淡模糊的斑点,其实是其他的星系,有的与银河系不相上下,有的则更庞大。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威尔逊山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远镜研究银河系外星系,他分析了这些星系的光谱,发现各种谱线的波长都移向红色一端。这种现象叫做红移,说明那些星系正在向远处飞离。波长的改变是多普勒效应的作用,与疾驶而去的汽车喇叭声调的变化同样道理。由于宇宙在不断膨胀,星系距我们越远,红移就越大。换而言之,越远的星系,其飞离我们的速度也越快。哈勃据此提出了“哈勃定律”,确定了计算行星运行速度的天文学计量单位——“哈勃常数”。但是,用哈勃常数作为测量尺度存在一个问题,即无人知道它有多长。
关于宇宙膨胀的速率,天文学家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最保守的估计是,距离增加百万光年,则速度每秒钟约增加16公里,即一个距我们5亿光年的星系将以每秒约8047公里的速度远离地球。有些天文学家估计的速率比这个数字还要大一倍。按照第一种估计,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约有100亿光年。而按第二种速率计算,则宇宙边缘距离地球达200亿光年之遥。
“哈勃常数”只能在太阳系以外的太空里测定。在那里,膨胀速度非常大,任何局部影响都变得微不足道。
如果天文学家能够找到一支“标准蜡烛”,即某个类星体,其亮度稳定,非常明亮,横跨半个宇宙都可以看到,那么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但是迄今为止,大家公认可通用于整个宇宙的“标准蜡烛”尚未找到。因此,天文学家运用这一基本方法时往往采取一种分步方式,这就是设立一系列“标准蜡烛”,每一步只起测,定下一步的作用。
近年来,3种不同的“标准蜡烛”,即近红外线观测造父变星、行星状星云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托里的成片星系,都使人趋向于认为宇宙很年轻,有110亿~120亿年。
但是,还不能说这便是标准答案,至少有另外3个天文学家小组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其中的一个小组是以哈佛大学天文学系主任罗伯特·柯什纳为首,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宇宙并不是那么年轻,可能有150亿年。
而杰奎琳·休特和她的学生们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埃德·特纳则测定宇宙有240亿年。
总而言之,时至今日,宇宙有多大这个问题还远远未能解决。
近年来,在宇宙观测上有不少新发现。首先,用高性能的太空天文望远镜已能看到170亿光年之外的宇宙世界,发现在银河系之外,有很多河外星系。已被观察到的河外星系已达上万个。在各河外星系之间具有广阔的空间,这就是说这些河处星系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宇宙空间。这种宇宙结构有点像肥皂泡一般,在泡的中间是广阔的真空空间,而在泡的的壁上分布着各个星系。另一发现是在宇宙深处存在着“宇宙长城”。这种呈带状的星系如同长城一般,长约5亿光年,宽约2亿光年,厚约0.15亿光年。这是观测6000个星系后得到的结果。它离地球约有2亿至3亿光年之遥的距离。
来自2001年5月份的最新报道说明天文学家通过日本的Sabaru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中的一个区域,观测到了迄今为止穿透最远的星系“边缘”。科学家们认为Subaru几乎看到了宇宙可观察到的部分的边缘,几乎再没有其它的更远光线更弱的星系能够被观测到了。但是,尽管Subaru天文台能够观测到宇宙中几乎所有星系发出的光线,但是从卫星上的测量结果显示,宇宙中分布的背景光线的总量要比Subaru观测到的大三倍。
这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处于婴儿阶段,要想破译宇宙的秘密,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离地球最远的恒星是哪颗星星?
银河系中就有上亿颗行星 我们所知的宇宙更有无数个银河系这样的东西 加上未知区域 就人类现在的科技不可能知道离地球最远的恒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范文十篇】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范文一:最近的恒星——太阳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能量和表面活动。 2.了解太阳与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3.了解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和发展。
【方法与过程】学生收集有关太阳文字、图片、动画、影视材料。鼓励学生试写科幻故事,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阳活动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太阳活动的物理现象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辅助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探讨
范文二: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5%。太阳也是太阳系里惟一自己发光的天体,它给地球带 来光和热。如果没有太阳光的照射,地面的温度将会很快地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地面平均温度才会保持在14℃左右,形成了 类和绝大部分生物生存的条件。除了原子能、地热和火山爆发的能量外,地面上大部分能源均直接或间接同太阳有关。
太阳是一个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的炽热的气体火球,半径为6.96×105km(是地球半径的109倍),质量约为1.99×1027t(是地球质量的 33万倍),平均密度约为地球的1/4。太阳表面的有效温度为5762K,而内部中心区域的温度则高达几千万度。太阳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氢聚变成氦 聚变反应,每秒有6.57×1011kg的氢聚合生成6.53×1011kg的氦,连续产生3.90×1023kW能量。这些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以3×105km/s的速度 穿越太空射向四面八方。地球只接受到太阳总辐射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即有1.77×1014kW达到地球大气层上边缘(“上界”),由于穿越大气层时 的衰减,最后约8.5×1013kW到达地球表面,这个数量相当于全世界发电量的几十万倍。
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储量足够维持600亿年,而地球内部组织因热核反应聚合成氦,它的寿命约为50亿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太阳的结构和能量传递方式简要说明如下。
太阳的质量很大,在太阳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太阳物质向核心聚集,核心中心的密度和温度很高,使得能够发生原子核反应。这些核 应是太阳的能源,所产生的能量连续不断地向空间辐射,并且控制着太阳的活动。根据各种间接和直接的资料,认为太阳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 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
(1)核反应区
太阳半径25%(即0.25R)的区域内,是太阳的核心,集中了太阳一半以上的质量。此处温度大约1500万度(K),压力约为2500亿大气 压(1atm=101325Pa),密度接近158g/cm3。这部分产生的能量占太阳产生的总能量的99%,并以对流和辐射方式向外辐射。氢聚合时放出伽玛射线 种射线通过较冷区域时,消耗能量,增加波长,变成X射线或紫外线及可见光。
在核反应区的外面是辐射区,所属范围从0.25~0.8R,温度下降到13万度,密度下降为0.079g/cm3。在太阳核心产生的能量通过这个 区域由辐射传输出去。 (3)对流区
在辐射区的外面是对流区(对流层),所属范围从0.8~1.0R,温度下降为5000K,密度为10-8g/cm3。在对流区内,能量主要靠对流传 播。对流区及其里面的部分是看不见的,它们的性质只能靠同观测相符合的理论计算来确定。 (4)太阳大气
大致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等层次,各层次的物理性质有明显区别。太阳大气的最底层称为光球,太阳的全部光能几乎全从这 个层次发出。太阳的连续光谱基本上就是光球的光谱,太阳光谱内的吸收线基本上也是在这一层内形成的。光球的厚度约为500km。色球是太阳
大气的中层,是光球向外的延伸,一直可延伸到几千公里的高度。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称为日冕,是冕是极端稀薄的气体壳,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 径之远。严格说来,上述太阳大气的分层仅有形式的意义,实际上各层之间并不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它们的温度、密度随着高度是连续地改变的。 可见,太阳并不是一个一定温度的黑体,而是许多层不同放射、吸收的辐射体。不过,在描述太阳时,通常将太阳看作温度4为 K、波长为0.3~3.0的黑色辐射体。四(3)班陈嘉乐
范文三: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
在茫茫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造的太阳风延伸到100天文单位远的日球层顶。这个太阳风形成的“气泡”称为太阳圈,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连续结构。
运行轨道:太阳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0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 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周期大概是2.5亿年,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
太阳目前正在穿越银河系内部边缘猎户臂的本地泡区中的本星际云。在距离地球17光年的距离内有50颗最邻近的恒星系(最接近的一颗是红矮星,被称为比邻星,距太阳大约4.2光年),太阳的质量在这些恒星中排在第四。 太阳在距离银河中心2光年的距离上绕着银河公转,从银河北极鸟瞰,太阳沿顺时针轨道运行,大约2亿2500万至2亿5000万年绕行一周。由于银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长蛇座的方向运动,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阳相对于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狮子座的方向运动。
颜色:太阳是一颗蓝绿色恒星。太阳辐射的峰值波长(500纳米)介于光谱中蓝光和绿光的过渡区域。恒星的温度与其辐射中占主要地位的波长有密切关系。就太阳来说,其表面的温度大约在5800K。然而,由于人的眼睛对峰值波长周围的其它颜色更敏感,所以太阳看起来呈现出白色或是黄白色。
太阳构造: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3%、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开。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的模型。
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层和对流层。
太阳的核心区域半径是太阳半径的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到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太阳中心区的物质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可达160克。太阳在自身强大重力吸引下,太阳中心区处于高密度、高温和高压状态。是太阳巨大能量的发源地。 太阳中心区产生的能量的传递主要靠辐射形式。太阳中心区之外就是辐射层,辐射层的范围是从热核中心区顶部的0.25个太阳半径向外到0.71个太阳半径,这里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是从内向外递减。从体积来说,辐射层占整个太阳体积的绝大部分。 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播除辐射,还有对流过程。即从太阳0.71个太阳半径向外到达太阳大气层的底部,这一区间叫对流层。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很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
太阳剧烈活动:太阳看起来很平静,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剧烈的活动。太阳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表面和大气层中的活动现象,诸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发(日珥)等,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造成许多地球物理现象──例如极光增多、大气电离层和地磁的变化。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增强还会严重干扰地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卫星上的精密电子仪器遭受损害,地面通讯网络、电力控制网络发生混乱,甚至可能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监测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强度,适时作出“空间气象”预报,越来越显得重要。
太阳光地球上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潮汐以外,太阳能和其它一些恒星散发的能量是一切能量的总源泉。 太阳风: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200-800km/s的速度运动的等离子体流。这种物质虽然与地球上的空气不同,不是由气体的分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所以称它为太阳风
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公转周期是224.71地球日。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它有时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外最亮的星,亮度为-3.3至-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还要亮14倍,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美神。在圣经里,金星象征黎明代表路西法。金星和水星一样,是太阳系中仅有的两个没有天然卫星的大行星。因此金星上的夜空中没有“月亮”,最亮的“星星”是地球。由于离太阳比较近,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阳,太阳的大小比地球上看到的大1.5倍。
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确实,从结构上看,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金星的半径约为6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径小300公里,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虽说如此,但两者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金星的表面温度很高,不存在液态水,加上极高的大气压力和严重缺氧等残酷的自然条件,金星有极少的可能有生命的存在。由此看来,金星和地球只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
金星周围有浓密的大气和云层。只有借助于射电望远镜才能穿过这层大气,看到金星表面的本来面目。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最多,占97%以上。同时还有一层厚达20到30公里的由浓硫酸组成的浓云。金星表面温度高达摄氏465至摄氏485度,大气压约为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900米深海中的压力)。
金星自转方向跟天王星一样与其它行星相反,是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金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很接近正圆的椭圆形,偏差不超过1°且与黄道面接近重合,其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5公里,公转周期约为224.70天。但其自转周期却为243日,也就是说,金星的自转恒星日一天比一年还长。不过按照地球标准,以一次日出到下一次日出算一天的话,则金星上的一天要远远小于243天。这是因为金星是逆向自转的缘故;在金星上看日出是在西方,日落在东方;一个日出到下一个日出的昼夜交替只是地球上的116.75天。在地球上看金星与太阳的最大视角不超过48°,因此金星不会整夜出现在夜空中。我国民间称黎明时分的金星为启明星,傍晚时分的金星为长庚星。
金星逆向自转现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金星与其它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但是现在还无法证明。除了这种不寻常的逆行自转以外,金星还有一点不寻常。金星的自转周期和轨道是同步的,这么一来,当两颗行星距离最近时,金星总是以同一个面来面对地球(每5.001个金星日发生一次)。这可能是潮汐锁定作用的结果--当两颗行星靠得足够近时,潮汐力就会影响金星自转。当然,也有可能仅仅是一种巧合。
范文五:1.3最近的恒星——太阳
主备:鲁映妃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可以描述太阳的大小、质量、温度,并与地球比较,知道日地距离。
(2)给一张太阳表面图片,能说出各部分结构(光球、色球、日冕)以及它们的位置和
(3)熟悉日珥、太阳黑子等太阳活动,了解太阳黑子周期。
(4)能具体说出出生活中运用太阳能的例子。
(5)简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与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现象,学习理论知识,利用知识解释现象。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索,因为太阳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关注宇宙并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锻炼学生注意观察日常实例,并利用课本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太阳的大小、温度、能量、表面活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太阳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过程
引入:课件展示“后羿射日”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讲吗? 学生听故事并思考:后羿为什么要留下一个太阳呢?
提问:你对太阳了解多少?你能提出一些关于太阳的问题吗?
。。。。。。
1、 太阳的概况: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第二段)了解太阳的质量、体积、半径及日地距离等并作出回答,教师同时结合PPT图片:地球与太阳的对照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兴趣思考:这样的日地距离,夸父若以5KM/S的速度追日,至少多少年才能追上?他能上太阳去吗?为什么?
给学生计算,感受日地距离。
(引出太阳是个发光发热的星球,是个火球)
2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阅读教材第42页资料了解:太阳能(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来源)、太阳每秒向周围发出的总能量(相当于每秒爆炸910亿个氢弹)及发射到达地球的能量值(相当于全世界发电总量的86000倍),并用括号中的对比数据(PPT辅助),来体验感受太阳释放能量之巨大。 思考:太阳为什么能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呢?
(展示太阳的结构图)了解太阳的基本结构,并介绍太阳外部结构由内及外依次:光球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的表面,其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色球层及日冕层,及热核反应。 让学生观察PPT展示的太阳照片(有太阳活动的表现)并思考:你认为这些太阳的照片跟你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吗?
学生回答:喷火焰、中间发黑、发亮等
引出太阳活动
3、太阳活动
介绍:日珥——发生于色球层
太阳黑子——光球层:太阳表面温度并不处处相等,有些地方的温度比周围问题低
2000摄氏度左右,看上去比较暗,好象小黑点,从而称为太阳黑子。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标志。
耀斑:发生与色球层
还可以补充关于太阳风、极光等太阳活动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太阳活动较强时上述各种现象会频繁出现,而太阳活动较弱时则基本不出现。
思考探究:太阳活动对地球会有什么影响呢?(指导阅读教材第46页“太阳活动与人类”) 归纳:1、干扰地球无线电通讯
2、 干扰地磁场——磁暴现象
3、 影响地球上的气候
4、 影响人类健康
讨论:太阳活动能给我们人类带来如此大的影响,那么“后羿射日”留下这个太阳是幸运还是遗憾呢?若不留这个太阳会怎么样呢?
课后小结:1、学生谈收获
2、PPT填空练习的形式进行巩固。
布置作业:1、思考: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天体?
2、作业本中相关作业
板书:太阳系
一、太阳的概况
1、体积大、质量大
2、日地平均距离(一天文单位)
3、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二 太阳的结构
三、太阳活动:日饵、太阳黑子、耀斑等
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引入巧妙,利用"后羿社日"的图片故事引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步入新课. 2 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较好.
3 创设不同的场景,各种平台,给学生猜想、体验、、思维、观察、认知及分析的机会,使学生从多角度提升自己.
4 把控不好时间仓促,使课不具备完整性.
5 教学设计拘泥在教材安排的框架中, 有待进一步的创新。
范文六:1、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1、 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
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
断是必要的。
2、 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 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
师: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你回答的很好 月球自古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诗歌。
生:《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真好。课间操中好像有一首?你们注意了吗?你真是个有心人。我们就是该这样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敢于第一个举手的人,还是个勇敢者。还有吗?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这句诗介绍了月球的什么特点。
生:《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举酒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个学生开了头,全班齐背起这首诗词来。
师:(看他们背得这么起劲,我微笑地看着他们,偶尔也一起背上几句。)
师:背得很有表情哦!月球上真的有宫阙吗?月球上真的
有?。。。。。。关于月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嫦娥奔月”学生齐声喊。 传说(学生说:月宫里住着吴刚、嫦娥和月兔。)你们的知识真丰富。
(关于月球还有很多故事。如:
生:《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
师: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最想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知识。
2、师: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观看下面的图片,思考一下然后说一说图片的主要内容。
生: 古人观月
最早的时候,人类就发现月相的变化,他们用木炭、用石头记录月相的变化,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制成古历历法的。只要看月亮的形状就知道是这个月的什么时候了。
伽利略和他的望眼镜
人类利用观测工具观察月球,开始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天文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倍数不断扩大,月球表面也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探测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探索月球的巨大进步
人类的登月
3、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然后总结一下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视频播放
师:视频播完后,小组快速讨论一下然后用几个字概括。
生汇报:小组长汇报(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4、师: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你知道了什么?
生:人类探索工具不断进步。
5、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生:
6、师:视频中说道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探索月球,这一愿望实现了吗?
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思考一下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的进步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观看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汇报:嫦娥一号:北京时间日,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二号:于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发射成功。
师:这一个历时几千年的过程,不仅仅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学不断推进,人类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精神的写照。
我们和发达国家对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是(请学生补充)随着我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相信在不久的明天一定会完成人类的夙愿。 (这里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中国的探月情况和发达国家对比,了解差距,激发斗志。)
(这些资料中有发达国家的,也有中国的。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中国的探月工程,我补充“嫦娥探月”的部分视频。)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然后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1、师:根据刚刚的学习和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进行交流、分类、整理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我们通过抽签形式选择交流的主
题。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请组内分工。有交流的、有记录的。每人都发言。
如何分组。是根据特长?:文学组、
博学组、‘科学考察组、展示组、最勇敢组、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
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
来,然后分类整理。)
师: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记录的信息。其他
同学可以作为评价者或小老师。或点评或补充。如果老师图片配合。
要求:(学生的集中交流,分成各个主题的好。比如,以月球数据为主题的,先让一个学生汇报,其他的同学补充或质疑,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重复交流。)
生开始汇报。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运行。
B、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C、月球表面没有水,没有生命存在。
D、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最热时,温度可达127摄氏度,夜间最冷时,温度可降到零下183摄氏度。
E、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学生交流所了解的知识,听的同学有些惊讶,因为他们对月球知识知道得很少。安排交流很有必要,可以让介绍者有自豪感,让倾听者激起兴趣。)
师:我们所了解的月球知识,是我们的前人通过不断地观测和探索积累起
来的。向往上天,向往征服月球,是人类的梦想。
生:最早的时候,人类就发现月相的变化,他们用木炭、用石头记录月相的变化,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制成古历历法的。只要看月亮的形状就知道是这个月的什么时候了。
人类利用观测工具观察月球,开始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天文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倍数不断扩大,月球表面也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登上月球成为现实。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第一个把人类的脚印留在月球上。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这是人类的骄傲。
2004年我们国家也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它分“绕、落、回”三个阶段。 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计划在距离月球表面200公里的轨道上绕月飞行一年左右时间,它的任务主要是为月球拍摄三维的立体影像图、探测月球表面14种有用元素的分布、探测月壤的特性以及地球到月球之间的空间环境变化等。 在绕月飞行之后,我国还计划将向月球发射一个软着陆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在着陆取附近进行现场探测。这就是第二步“落月”的设想。 探月计划的第三步是发射一个无人探测器对月球表面样品进行采样,并将样品带回地球进行分析研究,获取更详尽的月球信息。整个计划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中国人想登上月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通过交流,你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问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找找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引起学生思考。同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解决一些分歧性的问题。)
5、给学生播放一段月球的知识的视频。插播视频
6、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制作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制作 “月球卡”实际也是整理信息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以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
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后记:
昨天,我在六(2)班上完了《月球——地球的卫星》这一课。在两个班的课上完后,我发现还是课前老师的“勤”换来了课堂上的“懒”。在六(2)班上课的时候,我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当月球表面的图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他们对月球产生了兴趣,对浩瀚的宇宙充满着向往。在课堂上赵子晴就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对于月球上的地形地貌,在六(4)班上的时候,由于我的讲解过多,使学生学得费劲,听得是云里雾里。对于宇宙,学生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多媒体的使用,拉近了我们与月球的距离。看完一些有关月亮的视频短篇,我提问学生:“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了哪些月球的知识?”学生结合视频短片,把自己看
到的、听到的有关月亮的知识讲的是头头是道。一节课,我要讲的话很少,我只是一个“主持人”,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学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不断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更需要学习、操作先进的教学媒体,因为有许多的科学课需要多媒体的参与。
范文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于北京时间7月24日凌晨零点,举办媒体电话会议宣布了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最新发现。天文学家表示,发现迄今为止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该行星名称为Kepler 452b。开普勒452b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但还没有证据证明上面是否有生命。它与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是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
开普勒452b直径比地球大60%,在距离地球大约1400光年得天鹅座。根据凌星出现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开普勒452b的公转周期,那里的一年相当于地球上的385天。开普勒452b围绕着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旋转,且位置恰好在所谓的“宜居带”内。这颗被开普勒452b围绕着的恒星仅比太阳重4%,大10%,亮20%,表面温度与太阳一模一样。这颗恒星的年龄比45亿年的太阳还要老15亿年,而开普勒452b也是差不多的年龄。这是否意味着这颗行星可以让我们有机会预览未来地球可能会变成的模样。也许再过大约10亿年后,随着太阳逐渐衰老,我们的地球或许也将经历开普勒452b现在正在经历的一切。
为了我们可以更好的生存,为了地球能够更为长久的存在,我们要唤起社会公众绿色生活观念和行为,选择绿色产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品供销平台--鲁泰物矿网表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范文八: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1章第3节
最近的恒星——太阳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能量和表面活动。 2.了解太阳与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3.了解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和发展。
【方法与过程】学生收集有关太阳文字、图片、动画、影视材料。鼓励学生试写科幻故事,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阳活动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太阳活动的物理现象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辅助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探讨
范文九:最近的恒星-----太阳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要了解以下问题
1、 太阳有多大?离地球多远?太阳为什么会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呢?
2、 它的表面结构怎样?它的表面如何活动?
3、 要是失去了太阳,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呢?
4、 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
一、听音乐,欣赏太阳!
二、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是一个燃烧着的庞大球(填“气体”或“固体”或“液体”),每秒放出
焦耳能量,这种能量叫
,但到达地球的只有
(填“一小部分”或“大部分”或“一半”),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
2、自编后羿射日的故事。
3、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倍,它的半径将近,体积是地球的 事实上,太阳系99.8%的质量都集中在太阳上
4、日地之间相距约,算一算太阳光到达地球需秒钟?(光在宇宙中每秒可以走3×105Km)。若乘坐350 Km/h的宇宙飞船日夜不停的向太阳飞去,至少需
年才能到达。
5、想一想:太阳能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三、太阳活动的方式
1、太阳表面结构从内到外依此为、色球层、日冕层。我们平时看到的就是 ℃。另外两层在日食时可以看到。
2、太阳表面活动方式
(1)日珥:发生在
(2)太阳黑子:发生在
层,黑子的多少,标志太阳活动的强弱
3、听有关太阳黑子的录像,回答下列问题。
可以清楚的看到太阳黑子。
(2)黑子数出现最多的年份称为黑子
(或峰年)。
(3)太阳黑子周期平均为
四、想一想:太阳在恒星世界里,不论亮度、大小都是那么的普通,但是,由于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因此,对于地球和人类而言,太阳的重要性是其他恒星无法比拟的,想一想,若没有了太阳,地球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五、自学:比较两大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告诉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科学观?
2、比较两大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告诉我们科学发展的道路是 的(填“曲折”或“笔直”) 科学的发展变化是
(填“无止境的”或“有止境的”)
六、作业:作业本和方法丛书中相应的练习。
范文十:第六章
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
1.太阳常数亦即太阳辐射在离地球距离处太阳辐射流量密度是1390Wm-2。
求太阳表面的流量密度,当时太阳的视角直径为32′。
2.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9.8km/s ,求太阳的质量是多少?
3.设太阳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f=1.36×103J/m2,求太阳的光度L⊙=?
4.太阳的角直径为32′,求太阳的线直径?
5.什么是太阳风? 它的结构与速度如何? 对行星际空间有何影响?
6.太阳光球光谱如何观测到? 由光谱我们可以测定太阳的那些物理参量?
7.总结太阳各大气层的太阳活动现象和特征?
8.利用Stefan 定律计算在一个温度为4500K的太阳黑子和它周围光球温度为5800K所发射的每单位面积的能量之比。
9.为什么说太阳活动的本质是磁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有那些影响?你了解有那些方法可以预报太阳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恒星观测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