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ton 肠胃科五岛医生诊疗所2003所

主题:医学界 | 医源世界
主题:医学界
≡ 收起全部文章
■本报记者 彭科峰 通讯员 王泽锋
夜里10点抵天津,拎着行李奔病房;每早7点前查房,凌晨仍守在病床。
这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女院士近期的作息表。在抢救&8&12&天津滨海特大爆炸事故伤员的数个日夜,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吃饭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一颗心全系在伤者身上。
作为救治天津爆炸事故伤员的两名院士之一,她备受瞩目。事实上,在烧伤外科领域,这位女院士的名字已足够闪亮&&
她是国家烧伤医学界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院士;
她闻令冲锋在先,一次次意外事故召唤她和团队奔赴火线&临危受命&;
她遍施慈心仁术,无数个烈焰吞噬过的机体和心灵都被她赋予生之希望。
她叫夏照帆,解放军烧伤研究所所长,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科主任,天津&8&12&特大爆炸事故国家救治专家组成员。
军中院士 白衣女战士
查房、会诊、手术、陪护&&
此次赴天津救治爆炸伤员,日工作量高达14个小时以上,成为夏照帆敬业的真实写照。
身旁医务人员都劝她,用不着这么&拼&;作为院士,&在一旁指导就可以了&。可她就是不听,几乎什么都亲自上手。
在对几位重烧伤者做四肢扩创手术前,她柔声细语地挨床询问休息情况,特意叮嘱麻醉师放缓注射速度,甚至弯下身子亲自查看尿量。她用女性医者的细腻,温暖着每一名伤者。
运用&水刀&开展精准清创手术,则是夏照帆作为烧伤领域权威专家,为爆炸伤员带来的另一&福音&。在这种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下,她亲自负责的一个三度烧伤达75%的重伤员,借助高压水流对受损肌肤进行选择性清创,极大地减少了出血量,使交叉污染的几率最小化。不仅危及生命的病情趋于稳定,连烧伤的体表也开始逐渐恢复。
响应烧伤学界泰斗盛志勇院士的号召,夏照帆会同几位专家,共为爆炸事故伤者捐赠了价值400多万元的异种皮和烧伤纳米银敷科等烧伤医疗物资。不论什么情况下,她的心里,关爱永远排在第一位。
每逢要扛起救治重任,总部总是&钦&点夏照帆之名。这些年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年过六旬的她,常年像年轻人那样&冲&在一线。
2005年,&麦莎&台风袭击上海当天,她带团队连续作战,一刻不休地救治了118位化学烧伤人员。
2008年,上海市发生842公交车爆燃事件,她带着团队坚守在病房里20多个日夜,让10多位严重烧伤的市民&浴火重生&。
2009年,四川成都发生公交车燃烧事件,她带抢救小组赶赴当地,全力施救,硬生生地将3名脏器衰竭的伤员抢出死神之手。
2013年,昆山某企业发生金属粉尘爆炸事故,她从外地会场直接赶赴昆山事故一线,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先后抢救了6批共10名重度烧伤患者。
&现代生产安全事故和恐怖活动极易造成大批突发烧伤事件,任务来临那一刻院士就是战士,必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作为一名军龄40年的老兵,无论何时何地,战士般的&固执&早已铭刻在她心田。
医烧伤之殇 暖灼痛之心
时隔多年,谈及行医之初的那个故事,仍让夏照帆的心底泛起阵阵涟漪。
1976年,从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前夕,夏照帆到湖南某医院实习,当地煤矿瓦斯爆炸,一名18岁的花季少女面部烧焦。看到这位豆蔻年华的姑娘容颜尽毁、绝望啜泣,与她年纪相仿的夏照帆不禁心生怜悯,她跟着老师给病人换药、手术,只为女孩能好起来。&&那段陪着女孩找回青春的日子,也成为了她矢志投身烧伤医学的&青葱&岁月。
没想到,伴着这样的选择,夏照帆迎来的不仅是烧伤科大强度的工作、高难度的技术,更有一般女性难以吃得消的&苦脏累&。当年义无反顾地选择,如今坚定不移地付出,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30多年。
在上海&11&15&特大火灾抢救中,她废寝忘食,为19名重伤者悉心诊治,在病人经历&严重吸入性损伤&的&鬼门关&口,她更是不休不眠陪护到底,直至再无危险发生。她相信自己的医术,在她的辞典里,甚至不能容忍&死亡&二字出现。
那场火灾伤员中,年龄最小的靓靓才三岁,劫后余生给这个幼小心灵蒙上无尽阴影,揪心哭个不停。夏照帆把她搂在怀里,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陪在身边耐心地哄逗,和风细雨般安抚,最终迎来了小女孩欢笑着康复出院。
&那些被烧得貌似&狰狞&的表象下,都是工人、幼儿和老人这类弱势群体。&夏照帆坦言,&有些伤者的不幸经历,我已听了10多遍了,但仍要用心去倾听、用爱来开导。&为此,她与自己那些烧成&异形&的病人交朋友、解心结,不仅履行医者职责,更要当好&心灵导师&。这些年,夏照帆和团队使2万余名患者回归了健康生活,她既医伤又治心,用自己的光热为他们点亮了生命的春天。
&深水& 品科研&幽馨&
烧伤研究领域存在一个不解之谜:大多数死者并不是直接被火烧死,而是因休克导致脏器衰竭而死,个中奥秘尚待揭晓。
年轻的夏照帆求学之初就立志于破解这个谜团。她对烧伤休克的本质深入研究,从而发现了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等一系列披着烧伤&外衣&的内部&真凶&。
凭着坚韧不拔的狠劲儿,她涉入烧伤研究的&深水区&,探索出了能同时检测烧伤休克脏器细胞膜功能、离子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体内多核磁共振波普技术,揭示了烧伤休克的病理成因,这一成果大大提升了严重烧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她的研究论文登上了国际烧伤医学顶级期刊JBCR,并受聘成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外科第一位华人女客座教授。
威胁烧伤患者死亡的&休克&问题解决了,而另一块&巨石&却仍压在夏照帆心头&&那就是烧伤后遗症问题:看着从死亡边缘救回来的伤员被疤痕和残障困扰得痛苦不堪,她感同身受、坐立不安。
如何让烧得体无完肤的皮肤实现宛若新生?这成为夏照帆致力攻克的另一大难题。
她大胆探索可以替代人体真皮组织的&人造皮肤&。经过无数次艰辛实验,她和团队成功研制出微孔化异体无细胞真皮替代物,提高了移植物的存活率,这对治疗增生性瘢痕十分理想,首次用于大面积电烧伤者的皮肤修补即大获成功,被国际学界誉为又一大&创举&。
近5年,夏照帆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方面双管齐下,主持研发了一批烧伤修复新技术和康复器具,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新型实用专利2项,给患者送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
细数夏照帆获得琳琅满目的各种奖章,其中一个形似翻开&金箔书&的奖牌&&&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格外抢眼,这项军队教育的最高褒奖是对她30年来执鞭杏坛的肯定。
&她只会教诲,从不训斥,涓涓细流、润物无声般的启发引导,总是包含着对我的肯定。&学生马兵说。
夏照帆始终认为这么多年来,这个集体&合上书本叫学科,挽起手来是团队&,是大家的左膀右臂帮扶着她。国家重点学科、全军烧伤研究所、全军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烧伤急救中心&&一连串的名号&&她&激活&了团队,团队也成就了她。
《中国科学报》 ( 第7版 学人)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美国纽约和新泽西两个州日前宣布埃博拉强制隔离措施,规定从西非返回美国的医疗人员,必须接受21天的强制隔离。对此,美国政界与医学界见解出现分歧:疾病防治专家认为,强制隔离的做法非但没有必要,恐怕还会影响医疗人员投入防疫工作的意愿,对遏制埃博拉蔓延有害无益。
传染病学专家称,面对埃博拉,最根本的自保之道,就是从源头遏制,越多的医疗人员愿意站到抗疫第一线,对防疫工作越有利,如果回国后必须接受强制隔离,很多人可能会打退堂鼓。
纽约和新泽西实施强制隔离措施之后,第一个被强制隔离的护士痛批政客不以科学为根据,“盲从民意的决定,完全不负责任”。
纽约和新泽西州宣布对曾经接触埃博拉病患的医疗人员和航空旅客,实施21天强制隔离后,伊利诺伊州马上跟进,佛罗里达州则规定从埃博拉疫区返回美国的人必须接受为期21天的健康监管。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后,最长可以潜伏21天。
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院院长福西称,公共卫生决策应该以科学为依归。科学证明,埃博拉在出现症状前不具有传染力,就算出现症状,也要接触到病患的体液,才会感染。所以纽约和新泽西的作法是多余的。
福西认为,美国目前针对疫区回国医疗人员实施的健康管理办法已经足够。不分青红皂白的强制隔离,恐怕会让很多有意愿站上防疫前线的人打退堂鼓。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警告称,过犹不及、不必要的隔离,只会制造更多障碍,让需要救援的人,得不到帮助。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一项新的治疗方案帮助现年九岁、心脏只发育一半的亚莉克莎兰德生长出了完整的心脏。
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之中,医学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从一项激动人心的发现到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的诞生,这其中的过程往往要花上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然而,就在这时好时坏、时阴时晴、最终又拨开迷雾见日出的漫长过程中,孕育而生的是那些能够改变医学发展进程的深刻见解和科技进步。
11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的完成让人们看到曙光,彷佛衰竭性疾病(debilitating&disease)的治愈良方马上就能出现。如今,灵丹妙药依然难求,但我们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来绘制人类基因图谱,这种能力带来了关于基因在疾病产生中扮演何种角色的海量数据,而这些新知识正在持续地让一部分病人受益。在其他一些方面,科技进步赋予了病人更多的能力,研究人员正在学习如何调动人体自身的治疗和生长能力来抵抗各种疾病的侵扰。
科技进步也带来一些挑战,包括如何给新技术定价和支付等。与此同时,复杂的生物学也在从中作梗,给一些病人的治愈过程增加难度和变数,而这也为技术进步确立了新的目标。
下文列出了当今医学界最具变革潜力的六大趋势。
一、心脏生长术
波士顿儿童医院(Boston&Children's&Hospital)的外科医生已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自然愈合和生长能力,帮助出生时心脏只发育一半的婴儿生长出完整的心脏。
美国每年约有1,000个新生婴儿患有“左心发育不良综合症”(hypoplastic&left-heart&syndrome),一种因基因异常而导致的左心室功能缺失病症。左心室是心脏的主要供血单元,如果不进行外科修复,这种先天性缺陷会导致绝大多数患病婴儿死亡。
该病症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连续三次心内直视手术,重新布局血液循环路径,让右心室把血液泵向全身的器官和四肢。不过,负责新治疗方案的外科医生斯塔拉姆?艾玛尼(Sitaram&Emani)说,右心室的作用“原本在于向肺部输送低压的静脉血。现在,你要求它在未来很多年都要从事高压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最终它会出现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有30%以上的病人术后无法活到成年的原因之一。
艾玛尼博士和同事们设计出一套复杂的治疗方案,打开阻塞的心瓣膜,修复其他畸形部位,引导血液流向左心室而非绕道而行。这能激发人体的修复能力,促进心脏生长。
2012年11月,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医生们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发表研究报告,称其过去十年来精心挑选34名病人使用新方案进行治疗,现已有12名病人生长出能正常工作的左心室。其中包括九岁的亚莉克莎兰德(Alexa&Rand),来自纽约州金斯帕克(Kings&Park),至今依然很健康,对她的治疗早在她还在娘胎时就已开始。她母亲罗萨玛丽亚兰德(Rosamaria&Rand)说,亚莉克莎会唱歌跳舞,还能在跑步机上走很长距离,让医生都感到意外。
新方案的主要缺陷在于:需要比标准治疗方案平均多做一次手术,在医院的治疗时间也要长得多。艾玛尼博士表示,新方案的希望在于,其给病人带来的长期益处将大于住院时间延长所带来的不便。
-&Ron&Winslow
二、常规体检增加基因测序
在2012年11月的一次遗传学会议上,英国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公司宣布推出新一代的便携式基因组测序仪。很多人预测,这种设备最终将变得跟手机一样普及──至少从尺寸来说,它已经跟手机一样小了。
对人类基因组的第一次测序于2003年正式完成,花费的成本超过20亿美元。从那以后,该技术的速度、价格和准确性都已得到改善。美国基因测序公司Illumina&Inc.已将个人测序的价格降至5,000美元;2012年初,Life&Technologies公司推出一款测序仪,称其能以1,000美元的价格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目前最小的测序仪跟台式电脑一样大小。
而纳米孔(nanopore)测序仪的尺寸更小,价格也更低,有望使基因测序早日成为常规体检中的一个检查项目。DNA分子的结构很长,且极为复杂,因此很难解读。纳米孔技术能在一张薄膜上生成名为“纳米孔”的极小孔洞,以此将DNA分子单股串联起来,测量这些分子的电流变化。
目前,总部位于英国的Oxford&Nanopore公司已公布使用该技术对一个病毒基因组的测序结果,但还没有提供数据证明测序仪有能力分析长度远超病毒基因组的人类基因组。Oxford&Nanopore的发言人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争取早日能够销售设备,其中包括一款售价预计不到1,000美元的测序仪,但具体面市时间还未确定。
波士顿大学(Boston&University)的副教授艾米特?梅勒(Amit&Meller)是Oxford&Nanopore公司的科学顾问,也是Noblegen&Biosciences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说自己的公司在开发另一款纳米孔设备,能用荧光信号来解读DNA信息,但距离推出原型机还有好几年时间。不过,梅勒博士说,其研发目标是进一步加快基因测序速度──几小时内就能出结果,而不是现在的几天甚至几周,而且成本不到100美元。
-&Amy&Dockser&Marcus
三、有的放矢治疗恶性肿瘤
我们对人类基因组的运作方式愈加了解,一个新的挑战就愈加突出:如何使用这些信息来改变疾病的发展过程。以癌症为例,在基因测序仪的视角之下,有些恶性肿瘤是以至少十几种不同的基因疾病呈现出来的,其中一些已被验证只对特定的药物产生反应。那么,治疗癌症的医生如何快速地针对病人的肿瘤使用有效药物?
马萨诸塞州剑桥市(Cambridg)一家新创公司Foundation&Medicine&Inc.研究出一种测试方法。该公司的一个创始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负责人之一。这种方法于2011年6月正式推出,能让医生检测肿瘤样本,寻找280种不同的可能导致肿瘤生长的基因突变。
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市(Nashville)&Sarah&Cannon研究所(Sarah&Cannon&Research&Institute)的肺癌研究主任戴维?斯皮格尔(David&Spigel)说:“这完全改变了治疗癌症病人的方式。”他用这种方法测试了一名找不出明显治疗方案的晚期癌症病人,结果发现这名病人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而恰好有几种正在研发的新药专门针对这种突变,于是就为她申请了其中一项临床试验。斯皮格尔说,没过多久,“她就彷佛获得了新生。不用再吃止痛药,体重也回来了。”
Foundation&Medicine公司的首席执行长迈克尔?佩里尼(Michael&Pellini)表示,已有600多名肿瘤医师申请这项价格为5,800美元的测试,目前约有70%的病例被检测出存在至少一种能被市面上或临床试验的药物所针对治疗的基因突变。
佩里尼博士说,以最近一个病例为例,有个晚期胰腺癌女患者的肿瘤样本被检测出her2基因有突变,而其与某一种乳腺癌的关联性较强。鉴于此,医生对她使用抗乳腺癌药物“赫赛汀”(Herceptin),结果对她的恶性肿瘤确实产生治疗效果,而几乎没有肿瘤医师会想到,胰腺癌患者存在her2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Ron&Winslow
四、免疫疗法让癌症自愈
在癌症治疗领域,没有比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来抵御癌症更鼓舞人心的方法了。
汤姆?斯图茨(Tom&Stutz)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1年4月,这位72岁的退休律师被困在一张轮椅上苟延残喘,连进食这样的基本动作都不能自理。他被诊断患有皮肤癌,并已扩散到肺部和肝脏。斯图茨说:“说实话,我都准备见上帝去了。”
就在那个月,他开始服用一种名为MK3475的试验性药物。六周后,他开始觉得好起来。如今,斯图茨已经甩掉轮椅,定期围着他在洛杉矶的家走上3.5英里。斯图茨说:“我感觉好极了。”2012年秋,他做了一次体检,发现肿瘤已经缩小约65%。
几十年以来,癌症研究人员一直在奇怪为什么免疫系统通常都不把肿瘤细胞视为外来入侵者而加以攻击。最近,这一谜题得到了部分解答:肿瘤通过停止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来保护自己不受攻击。
默克公司(Merck&&&Co.)研发的MK3475是一种新药,能够重新激发免疫系统,派出一支免疫细胞大军来击溃恶性肿瘤。最近的一份临床报告称,在85名服用该药的病人中(斯图茨也是其中之一),51%的患者其肿瘤大幅萎缩,其中有八人的肿瘤已无法被成像仪器所发现。
不过,该药并非百试百灵。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也会伤及正常的人体细胞:在对MK3745和类似新药的临床研究中,一些病人出现严重的免疫系统不良反应,还有少数人死亡。
然而,人们对免疫疗法的兴趣十分浓厚。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Squibb&Corp.)的新药Yervoy于2011年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the&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的批准,成为第一款面市的此类药物。该公司还在研制其他一些新药。此外,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PLC)和阿斯利康制药(AstraZeneca)旗下的MedImmune公司也在研究激活免疫系统抵抗癌症的方法。
免疫疗法让人如此激动的原因之一在于,最“顽固”的癌症──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机制来躲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因此,阻碍这种机制可能会对一系列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广泛影响。
-&Ron&Winslow
五、指掌之间的保健医生
你很可能已经拥有一项普及范围最广的医疗创新:智能手机。2012年11月,FDA批准一款新的iPhone周边设备,让医生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为病人做心电图检查。还有一些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可以协助放射科医生解读医学成像,让病人跟踪身上的痣导致皮肤癌的迹象。
俄克拉荷马市(Oklahoma&City)的戴维?艾尔伯特(David&Albert)是刚刚获批的AliveCor心电图应用的发明者,他说:“我把智能手机视为控制医疗成本的一种手段。”
AliveCor的售价为199美元,包括一个可以直接装上iPhone的外壳,背面有电极。它能读取心率,并将记录传送到一个iPhone应用程序上,从而让医生读到心电图数据。艾尔伯特博士说,售价99美元的版本也很快就会面市,病人自己就可以做心电图,在身体不适时记录偶尔发生、转瞬即逝的心律不齐,或跟踪记录生活方式转变给心脏问题带来的积极作用。
医生们表示,主流的心电图仪能提供更多信息,但iPhone版的便携式心电图足以满足许多日常的诊断需求。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心血管系负责人莱斯利?萨克森(Leslie&Saxon)使用AliveCor的设备从事心率研究,她说:“我每次去诊所时,都用AliveCor来替代原先的心电图仪。”
FDA于2011年批准一款在iPad和iPhone上使用的医学成像读取仪,此后又批准了几种此类应用。CellScope公司首席执行长埃里克?道格拉斯(Erik&Douglas)说,智能手机让我们可以“把保健医生请进家门”。他的公司正在研发一款能在iPhone上使用的耳镜,如果孩子出现耳内感染迹象,父母可以给他们的内耳拍照,并将图像上传给医生看,避免不必要的就医。
-&Christopher&Weaver
六、调整你的基因
在多年的争议之后,基因疗法开始成为许多重症的可行性治疗方案,尤其是那些因某种基因缺陷所引发的疾病。2012年11月,欧盟批准了西方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Glybera,用于治疗一种罕见的基因疾病。如今,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基因疗法对许多病症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从罕见的眼盲病、血友病到心衰竭等等,不一而足。
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Rochester)梅奥诊所(Mayo&Clinic)的分子药学主任史蒂芬?罗素(Stephen&J.&Russell)说,虽然基因疗法还做不到药到病除,但“正开始成为一种受到认可的临床治疗方式”。
基因疗法无法阻挡的诱惑在于,其通过让正常基因取代有缺陷的基因,单枪匹马就有望治愈致命疾病。基因疗法是将一个功能正常的基因植入一个去活化的病毒,将基因移植到一个细胞的细胞核内,从而取代有缺陷的基因。
1999年,基因疗法遭受了重大挫折。当时,一名美国少年在一次基因临床试验中死亡,随后欧洲又有几个孩子在接受基因治疗后患上白血病。
这些事件引起公众一片哗然,批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走得太急。科学家们回到实验室,希望找到更好的基因载体,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基因治疗新创企业蓝鸟生物公司(Bluebird&Bio)预计将在2013年开始两种罕见基因疾病的临床研究:儿童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一种致命的遗传性神经障碍疾病)以及β地中海贫血(beta&thallasemia,会引起血红细胞死亡,导致危及生命的贫血症)。其治疗方案是抽取病人自身的骨髓细胞,将特定干细胞分离出来,进行基因植入,然后让这些细胞返回病人身体。
蓝鸟生物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长尼克?莱施利(Nick&Leschly)说,已有四名患有ALD的巴黎男孩成功接受这种治疗,其中两名是差不多六年前开始的。现在,这些孩子都十几岁了,而如果不接受治疗,他们可能不到十岁就会离开人世。
另一些公司也在推动基因治疗。诺华制药(Novartis&SA)正与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合作研发一种癌症的基因疗法。葛兰素史克公司与意大利科学家形成联盟,研究多种病症的基因治疗。Celedon&Corp.公司正在对晚期心衰竭病人进行一种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
-&Ron&Winslow&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马家宅院建于清康熙年间,传到第七代马蔚霞,在道光八年(1829)高中解元,从此马家声名鹊起。马家虽然是个大家族,可从来不出官僚,即便有职位,仍是因专业突出而任职的读书人。至九世祖马兰笙时马家书画传家已近二百年。马兰笙是位精通琴棋书画的文人,而且还懂得因材施教。因此马家五房中重点培养二房读书,出了马孟容、马公愚、马辅等书画名家。也印证了马家世代相传的一枚印章:“书画传家三百年”。
  书香门第出人才
  马一公,英文名字Averil&&Ma,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其祖父为著名书法家马公愚,其父是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东方部中文前负责人马大任。马一公出生在美国,成长于美国,学业也在美国完成。小学、中学在纽约和加州就读。本科就读于哈佛大学,并取得全额奖学金,1980年毕业时为哈佛大学特优毕业生。1984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亦为特等毕业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好的医院――麻省总医院任实习医生,1996年任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2000年为加州大学医学院终身副教授,2004年成为加州大学特等教授。现担任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肠炎和克罗恩病诊疗中心主任、肠胃科系主任,美国国家卫生院MSTP委员会主席等职。
  他研究的领域主要在人体细胞的信号传导、肿瘤、肠炎的微观发病机制。他的研究成果使得医学工作者对肿瘤和肠炎的发病机制认识有了重大革新,并直接影响了临床诊疗的方案和标准。他的学术成果曾经在世界最顶级的杂志上发表。日和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肿瘤坏死因子介导核因子kappaB失败和A20蛋白缺乏小鼠的细胞死亡反应》和《使用A20蛋白通过阻断泛肽酶复合物抑制核因子kappaB信号》论文,引起世界医学界注目。他的《转录因子T-bet缺失导致宿主-微生物共生障碍》和《失控的内质网压力导致肠炎》,发表在日和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而作为世界上最老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名列三大最权威杂志之首的《自然Nature》杂志,他也于在日发表一篇题为《ABIN-1因子是一个约束TNF介导的细胞死亡和维持胚胎发育的泛肽感受器》的论文。对此,有医学界人士说,在这三大杂志中共发表了5篇论文,这不仅在华人,甚至从整个美国、整个科学界来说,都是重大的成就,他是当之无愧的科学领军人物和时代的弄潮儿。
  今年开春以来,马亦钊杜门谢客,埋头黄卷,专心致志整理马氏家族资料。他联系了散布在美国及台湾、上海等地的马家后人,收集了马家后人的生活情况,目前马家后裔达百多人。
  马亦钊说,马家后人不仅传承了中国书画艺术,在其他领域也不乏有成就者,马一公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马家目前在世界医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在瀚若星河的学术杂志中,《自然》、《科学》和《细胞》是闻名世界、最权威的三大科学学术杂志。在全世界的科学家中,能够在这三大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也是凤毛麟角。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开始在这三个杂志上发表论文了,但仍是不可多得,不要说像马一公这样的数量了。马一公的成果的确为温州人、也为炎黄子孙赢得声誉。他是我们的骄傲。
  也是温州人
  马一公从小就知道自己也是温州人,还知道曾住在百里坊。父亲告诉他,故乡是温州,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水网密布,街道如棋盘,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听说在我家大宅的前面当年就有一条小河流过,还可以流到好远的乡村。温州有妩媚的山水,温暖的气候,冬天也不冷,比纽约暖和多了。马家有许多亲戚,他们中有满腹经纶的学者和天才的书画家。对,还有非常好吃的鱼丸汤和敲鱼汤,真叫人垂涎三尺,巴不得立马飞到家乡解谗……哈哈。自己也很想去看看去走走,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几年前我没有去参加纪念祖父110年诞辰活动,错过了一个机会。那是次非常有意义的纪念。为自己也是温州人感到自豪。
  身系家乡荣誉
  马一公认为自己只是个普通的炎黄子孙,但是他热爱中国,热爱家乡。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受影响比较大。父亲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布道研究图书馆任副馆长,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负责中日文图书,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东亚图书馆任馆长,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图书馆任馆长。1985年在荷兰退休后,还受邀担任纽约公共图书馆东方部中国和中文负责人。这几所大学都是名牌大学,所以一直居住在那些大学附近或校园里。念的学校也都是很好的学校,同学大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他们都有良好的教养,他们都很用功,学习成绩也很好,要在学习方面超过他们是不容易的,可以说是一种挑战。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因为成功地克服了挑战”,所以马一公必须战胜这个挑战,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保持马家的传统和温州人的声誉。因此,从小学起,不论是中学,大学,还是医学研究院,马一公的学习成绩都保持在全班第一名。
  月是故乡明
  从收入、职业的稳定性、社会地位和对人类的贡献等方面看,医学是美国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马一公在念高中的时候,就决定要念医学。自己也不清楚这是现实的原因还是家族传统的原因,反正是学医了,而且也是学有所成。
  目前,马一公在加州大学医学院肠炎和克罗恩病诊疗中心有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实验室,拥有一个团队,研究的成果也是集体创造的。虽然自己是实验室的负责人,也是研究工作的总指挥,但是]有大家的通力合作,研究是很难做成功的,可以说是难以想像的。
  然而,月是故乡明。马一公非常希望能到温州去探望自己的故乡和亲友。很感激温州亲友对自己的关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对温州有任何贡献。只知道父亲的“赠书中国计划”已经给温州大学和温州市图书馆送去了一些西文书。最近听说又有一批书到仓库了,也许不久就将起运。这是一个美好的计划,马一公也非常赞成这个计划。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智利《第三版时报》4月3日报道】题:2020年前将得到治愈的重大疾病(记者珍妮弗?阿巴特?克鲁塞斯)
&&&&&&&&医学界新的冲锋致力于在今后十年研制出新产品。全球医疗专家正在努力研制各类疫苗,目前的实验结果显示它们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
&&&&&&&&1.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和预防。西班牙阿拉克隆实验室研制出一套阿尔茨海默氏症诊断和预防的治疗方法,可在该神经退化疾病显示出症状之前通过血液检查早做诊断。通过血液分析测试存在于海马区和大脑皮层中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后者是导致大脑认知功能逐渐衰退的原因之一。
&&&&&&&&一旦阿尔茨海默氏症在早期得到诊断,疫苗就可以刺激病人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消除多余的β-淀粉样蛋白。这套治疗方法已经通过了动物试验,将于本月开始人体第一阶段的试验,可能会在2016年或2017年投入使用。
&&&&&&&&2.消除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表现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它的出现与遗传、种族、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高血压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
&&&&&&&&瑞士塞托斯生物技术实验室正在研制一种调节血流对血管内壁压的疫苗。实验疫苗旨在促使产生血管紧张素Ⅱ的抗体,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令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的肽。抗体应该能减少这类肽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达到降压效果。
&&&&&&&&工作人员表示,疫苗研制工作于2005年开始,现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预计可在5年内面世。
&&&&&&&&3.全能抗流感疫苗。仅在美国,流感每年都会造成7&&1&&0亿至16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变异能力很高,制药厂需要为每一次流行的病毒研制新的疫苗。现在英国科学家刚刚研制成功一种新产品,可以对抗所有已知流感病毒。
&&&&&&&&迄今所使用的流感治疗方法都是针对病毒外部的蛋白质发生作用,而牛津大学科学家研制的这种新疫苗与此不同,它旨在攻击病毒内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大多数病毒中性质相似,而且变异的可能性较小。在首次进行的人体试验中,注射某种流感病毒后,之前接受疫苗注射一组的大部分人最终没有患病。
&&&&&&&&4.乳腺癌的预防有可能实现。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免疫学专家文森特?图伊在乳腺癌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在已知肿瘤刚刚形成但无法诊断之时会释放一种叫做α-乳清蛋白的蛋白质,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也会产生同一种蛋白。但图伊发现,如果破坏这种蛋白,就可以消灭恶性细胞。
&&&&&&&&图伊现正全力研制能够预防乳腺癌的疫苗,“它就像一位警察,时刻警惕这种蛋白质的出现以及可能引发的肿瘤”。当然疫苗的副作用之一是无法哺乳,但是已知94%的乳腺癌是在40岁以后发生的。
&&&&&&&&5.别担心,很快就可以戒烟了。烟瘾是现代恶性疾病之一,目前戒烟的治疗方法五花八门,但效果都不明显。因此美国科学家希望能研制出一种戒烟疫苗,获得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通过,在2012年下半年投入生产,现在这个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专家认为,烟瘾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尼古丁分子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在那里与尼古丁受体结合,释放能够产生快感的多巴胺。而这个疫苗将在尼古丁还停留在血液中时产生与尼古丁分子结合的抗体,形成无法通过血脑屏障的大结合物。由于尼古丁无法到达大脑中,也就不能产生抽烟的快感。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本报讯 (记者海 霞)2月11日,向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王振义学习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卫生部部长陈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等近百人参加。陈竺曾经是王振义的学生,他在回顾了王振义的医学成就、治学精神和言传身教后说,我们要学习王振义敢于创新、坚韧沉着、勇攀医学高峰的精神;学习他把握国际医学发展趋势,开辟医学新领域,及时将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的长远眼光和务实精神;学习他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针对我国当前科技论文的发表,陈竺强调,要向王振义学习,医学界真正的论文应该写在人民群众的健康上,写在疾病的正确诊断率上,特别是治愈率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国务院授予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为进一步弘扬和学习王振义的高尚医德和先进事迹,按照“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向王振义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上,来自教育界、医药界、出版界的专家代表等纷纷表示,王振义是全国医药卫生战线的杰出代表,也是广大医务人员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深化医改需要弘扬王振义精神。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日是著名医学家、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流行病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英恺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当天,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厚德载物&医界楷模&吴英恺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胡大一、刘力生、胡盛寿、高润霖、洪昭光等我国著名心血管、胸心外科专家100余人出席纪念大会,共同追忆、缅怀了吴英恺教授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的杰出功绩,重温他治学、育人、治院的先进思想。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日前,一则来自美国的消息再次令中医药界兴奋不已。
&&& 第4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举行了中美中医药合作研讨会。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部长莱维特共同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美利坚合众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在整合医学与中医药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 据此备忘录,中美双方将组成中医药合作工作小组,鼓励双方的医疗机构、科学家之间开展针灸、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高级别盛会,中国中医药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主流医药市场展现了风采和魅力,中国古代这一杰出的文化和医学结晶,正被世界各国的医学界所认识和接受。
&&& 近年来,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明显加快,各国的接受度明显提高。除了东南亚及日韩等国早已将中医药纳入医药体系外,在该领域冰封已久的欧美等国也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去年9月,WHO的传统医学官员在于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表达了WHO对中医的认可。据了解,目前WHO已制定中医针灸治疗的标准、图表规范,并建议100多个成员国将其纳入公共卫生体系。与此同时,WHO正在与中国政府商讨明年在京召开世界传统医学大会的计划。
&&& 疗效是硬道理。中医药最终能被发达国家接纳,主要靠的是独特的疗效。在美居住近40年的华裔专家、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东西医学中心教授许家杰在出席上述大会时表示,“很多美国人不再单纯相信西医,而喜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替代疗法越来越受欢迎。”
&&& 尽管前景一片光明,但也不能盲目乐观。于中医药而言,如何在良好氛围中取得合法身份,仍是主要难题。传统中医药学有很好的理论体系,但其所含成分太多,验证所有成分的效果不太可行。而“中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惟一途径就是充分并严谨地研究证明药物疗效”。
&&& 此外,为中医药储备大量的国际化人才也是当务之急。令人欣慰的是,中医学已获得不少国家和政府的明确支持,主流教育界也热衷加入。目前,中国编写的多语种中医教材在海外十分畅销,中外中医院校的全面合作项目大幅增加,中医药界应充分利用这一难得契机,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中医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作者:陈国东)
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3 页,当前第 1 页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岛医生诊疗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