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园门票海拔有多少米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原始森林公园二晚二日游
线路编号:146876|
本产品的内容及本旅行社资质已由80天环游网严格审核
| 关注:109587
签约方式:
传真签约:双方在合同上签字盖章后,通过传真进行签约。
上门签约:可以与旅行社协商,为您提供上门签约收团款收出境材料服务。
门市签约: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景兰国际商贸城
市场价格:¥860元起
80天价格:
¥580 - 610元
交通工具:汽车去 汽车回
适合人群:
选择月份:
正在加载数据,请稍候...
选择日期:
预订人数:
咨询电话:
在线预订即可享受西双版纳锦源旅行社旅行社网上优惠价格,您可以通过,等待客服主动与您联系
早上7:30左右出发参观热带植物园(AAAAA级):热带植物园系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之一。该园位于东经101°25′,北纬21°41′,海拔570米,年平均气温21.4℃;该园地处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座落在澜沧江(湄公河)重要支流罗梭江环绕所形成的葫芦岛上,占地1100余公顷,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设有分部;在版纳植物园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数次的体制调整;1996年9月,为了建设我国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版纳植物园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划出,与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合并组建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该园目前设有保护生物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资源植物学三个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下设二十四个研究组和标本馆、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科普信息中心、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GIS实验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等科研支撑部门;园内还设有园林园艺部、旅游服务部等部门,从事植物引种保存、园区景观建设、科普教育和旅游服务等工作。目前已建有棕榈园、榕树园、龙血树园、苏铁园、民族文化植物区、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等35个专类园区,收集保存植物种类达10000多种;目前,数字化植物园工作在中国植物园中处于领先地位。
下午14:30左右参观傣族园(AAAA级):傣族园是西双版纳之魂,是西双版纳唯一集中展示傣族历史、文化、宗教、体育、建筑、生活习俗、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等为一体的民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景区由五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生态村寨群落组成,园内五寨连珠,绿树掩映,竹楼环抱,梵音缭绕,浑然天成,千年不变的村寨群落,千年积淀的民俗风情,旖旎的亚热带庭院风光,神奇的佛教文化,花果飘香的世外桃源,素有孔雀羽翎之美称,是傣家人的“勐巴拉娜西—人间天堂”。傣族园浓缩了傣民族文化的精华,可谓:“一日作客橄榄坝,夜夜梦回傣族园”。
  傣族园景区内的五个傣族村寨,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同属于勐罕镇(橄榄坝)曼听办事处,距州府景洪市28公里。五个村寨共有309户和1487人。世世代代,这里的傣族村民都以农耕为业,用勤劳、智慧创造和丰富了灿烂的贝叶文化。这里的杆栏式竹楼群古朴、雅致、壮观;这里的村民纯情、朴实、好客;这里的民风民俗独特而浓烈;这里的热带田园风光旖旎迷人;这里的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完美融合,仿佛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当今中国,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村落群,实属罕见,把西双版纳傣族园称为中国第一自然生态村,并无丝毫夸大之处;傣族园南临热情奔放的澜沧江,北依宁静、秀丽的龙得湖。自古以来,环绕的江湖孕育了园内村寨壮观而又极尽秀丽的孔雀的尾巴,而傣族园则是孔雀尾巴上最靓丽、最夺目的羽翎。
准三星,住景洪
原始森林公园一日游
早上9点左右出发参观原始森林公园(AAAA级):景区景洪以东、澜沧江以北,距州府所在地8公里处,是全州离景洪城最近的一块原始森林。该园占地225亩,海拔762一1355米;在这片原始森林里,有一条水质明净的莱阳河,河谷两岸生长着莽莽苍苍的原始热上雨林,雨林里有高耸入云的望天树,有十多人合围的巨大板根,有两棵树在一起的绞杀树,还有繁衍了一百多万年的天料木;公园里还西息着上千种动物:在密林深处,你可以看到悠然亭立的鹤,自然觅食的鹿,在古藤上顽皮荡悠的猴,偶尔还能看见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牛和犀牛的身影;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这里还有独具特色的风情节目;傣族头领如片领登基仪式的宏大场面,辉煌的傣族宫殿建筑,精湛的民族歌舞,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定能使您大开眼界,从中领略到傣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有哈尼族原始守猎活动,采用原始的强弓硬弩,打到的猎物可以在烧烤场上自己动手烧烤,游人在参与中既能体验到哈尼族风情,又能感受到亲身的乐趣。
  原始森林公园中还建有占地50余亩的孔雀园,园内栖息着100多只绿孔雀,被称为“孔雀的故乡”。每当身着艳丽服装的姑娘们从这里走过,园内成群的孔雀便会展开美丽的尾屏,与之争艳媲美。在这里,游人可以自由地与这些美丽的孔雀一起嬉戏,拍照。
  原始森林公园有保存最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沿途尽赏板根、绞杀、老茎生花、古藤等奇异景观;公园里还栖息数千只孔雀和各种野生动物,您能观赏到数百只孔雀放飞的壮观场面;除了自然景观外,热情的爱伲山寨让您体会西双版纳另一少数民族爱伲人的魅力, “ 爱伲欢歌嘎汤帕 ” 的节庆活动亦会令你流连忘返。
中午12点用餐,下午16:00左右返回景洪,晚餐后送机或送车结束愉快行程。
准三星,住景洪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一日游
早上7:30左右出发参观热带植物园(AAAAA级):热带植物园系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之一。该园位于东经101°25′,北纬21°41′,海拔570米,年平均气温21.4℃;该园地处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座落在澜沧江(湄公河)重要支流罗梭江环绕所形成的葫芦岛上,占地1100余公顷,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设有分部;在版纳植物园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数次的体制调整;1996年9月,为了建设我国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版纳植物园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划出,与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合并组建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该园目前设有保护生物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资源植物学三个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下设二十四个研究组和标本馆、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科普信息中心、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GIS实验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等科研支撑部门;园内还设有园林园艺部、旅游服务部等部门,从事植物引种保存、园区景观建设、科普教育和旅游服务等工作。目前已建有棕榈园、榕树园、龙血树园、苏铁园、民族文化植物区、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等35个专类园区,收集保存植物种类达10000多种;目前,数字化植物园工作在中国植物园中处于领先地位。
下午14:30左右参观傣族园(AAAA级):傣族园是西双版纳之魂,是西双版纳唯一集中展示傣族历史、文化、宗教、体育、建筑、生活习俗、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等为一体的民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景区由五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生态村寨群落组成,园内五寨连珠,绿树掩映,竹楼环抱,梵音缭绕,浑然天成,千年不变的村寨群落,千年积淀的民俗风情,旖旎的亚热带庭院风光,神奇的佛教文化,花果飘香的世外桃源,素有孔雀羽翎之美称,是傣家人的“勐巴拉娜西—人间天堂”。傣族园浓缩了傣民族文化的精华,可谓:“一日作客橄榄坝,夜夜梦回傣族园”。
  傣族园景区内的五个傣族村寨,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同属于勐罕镇(橄榄坝)曼听办事处,距州府景洪市28公里。五个村寨共有309户和1487人。世世代代,这里的傣族村民都以农耕为业,用勤劳、智慧创造和丰富了灿烂的贝叶文化。这里的杆栏式竹楼群古朴、雅致、壮观;这里的村民纯情、朴实、好客;这里的民风民俗独特而浓烈;这里的热带田园风光旖旎迷人;这里的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完美融合,仿佛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当今中国,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村落群,实属罕见,把西双版纳傣族园称为中国第一自然生态村,并无丝毫夸大之处;傣族园南临热情奔放的澜沧江,北依宁静、秀丽的龙得湖。自古以来,环绕的江湖孕育了园内村寨壮观而又极尽秀丽的孔雀的尾巴,而傣族园则是孔雀尾巴上最靓丽、最夺目的羽翎。
准三星,住景洪
原始森林公园一日游
早上9点左右出发参观原始森林公园(AAAA级):景区景洪以东、澜沧江以北,距州府所在地8公里处,是全州离景洪城最近的一块原始森林。该园占地225亩,海拔762一1355米;在这片原始森林里,有一条水质明净的莱阳河,河谷两岸生长着莽莽苍苍的原始热上雨林,雨林里有高耸入云的望天树,有十多人合围的巨大板根,有两棵树在一起的绞杀树,还有繁衍了一百多万年的天料木;公园里还西息着上千种动物:在密林深处,你可以看到悠然亭立的鹤,自然觅食的鹿,在古藤上顽皮荡悠的猴,偶尔还能看见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牛和犀牛的身影;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这里还有独具特色的风情节目;傣族头领如片领登基仪式的宏大场面,辉煌的傣族宫殿建筑,精湛的民族歌舞,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定能使您大开眼界,从中领略到傣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有哈尼族原始守猎活动,采用原始的强弓硬弩,打到的猎物可以在烧烤场上自己动手烧烤,游人在参与中既能体验到哈尼族风情,又能感受到亲身的乐趣。
  原始森林公园中还建有占地50余亩的孔雀园,园内栖息着100多只绿孔雀,被称为“孔雀的故乡”。每当身着艳丽服装的姑娘们从这里走过,园内成群的孔雀便会展开美丽的尾屏,与之争艳媲美。在这里,游人可以自由地与这些美丽的孔雀一起嬉戏,拍照。
  原始森林公园有保存最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沿途尽赏板根、绞杀、老茎生花、古藤等奇异景观;公园里还栖息数千只孔雀和各种野生动物,您能观赏到数百只孔雀放飞的壮观场面;除了自然景观外,热情的爱伲山寨让您体会西双版纳另一少数民族爱伲人的魅力, “ 爱伲欢歌嘎汤帕 ” 的节庆活动亦会令你流连忘返。
中午12点用餐,下午16:00左右返回景洪,晚餐后送机或送车结束愉快行程。
准三星,住景洪
价格包含:
空调旅游车费、景区门票费、2天早中晚餐、优秀导游费、三星住宿费2晚、旅行社责任险、接送机车费
价格不包含:
景区内电瓶车40元/人、购物娱乐自愿自理
-------对不起,旅行社没告诉小天,小天也不晓得!------
-------对不起,旅行社没告诉小天,小天也不晓得!------
本社其它线路
本站只为旅游行业提供旅游信息展示,提高游客出游信息搜索。所展示的内容信息均由西双版纳州西双版纳锦源旅行社自行提供,80天默认用户享有此类素材图片或文字的版权,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80天环游网作为旅游服务平台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您发现本站涉及虚假违规信息,请立即向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咨询内容:
添加成功,本社客服会尽快与您联系!您也可以拨打咨询电话与我们取得联系。
添加失败,请重新添加
您已经咨询过了,请您等待旅行社给您联系.
联系电话:
*投诉类型:
旅行社建议
*投诉内容:
感谢您的反馈!
添加失败,请重新添加
预定线路流程:
旅行社信息:
旅行社名称:
联系电话:
旅行社地址:
产品信息:
游客信息:
*联系电话:
*游客人员信息:
【游客信息】示例:
游客姓名:小明 / 证件类别:身份证 / 证件号码:000000 / 手机号:
网店访问量:
快速导航:
本站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80天环游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您发现本网店涉及虚假违规,请立即向80天举报! 投诉电话:400-611-5280
温馨提示:
我是居中对齐
温馨提示:
我是左对齐
温馨提示:
我是带确定和关闭按钮的弹出层
在80天可以查找旅游产品,分享旅行,结识朋友
请输入密码
我还不是会员,我要注册
预定线路流程:
旅行社信息:
旅行社名称:
联系电话:
旅行社地址:
产品信息:
游客信息:
联系电话:
请输入支付价格:
我已和旅行社联系&&&&
我未和旅行社联系
* 请您务必详细浏览以下说明:
温馨提示:亲爱的游客,请您务必和旅行社联系确认该条线路出团日期、人数和价格后再进行确定支付,一经支付,将视同您已与旅行社达成一致,如不能成团则由您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选择支付方式: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讷乡的等高线地图:
搜索其他地方的海拔
海拔相关知识当前位置:
>>>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A.800-1000米之间B.1800-2..
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B.米之间C.米之间D.米之间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广东省高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A.800-1000米之间B.1800-2..”主要考查你对&&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一、北方、南方地区
二、西北、青藏地区
三、北京1、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2、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40°N,116°E);(2)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华北地区);(3)地形区及行政区域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北经河北省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东北经河北省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平原,向东经天津达渤海,距渤海仅150千米,向南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西经河北省出太行山进入黄土高原。3、气候:(1)处于暖温带;(2)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旱。4、建设现代化大都市:(1)北京市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许多新区和卫星城;(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地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3)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城市快速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三个特别行政区:
六、台湾省 1、位置: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弯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2、台湾自然地理: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山是玉山,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最长河是浊水溪,最大湖是日月潭,气侯是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侯,温暖湿润。3、资源:(1)台湾岛是美丽而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2)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之称;(3)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之海”的美誉,樟树世界闻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4)旅游资源:我国东部最高峰玉山,日月潭等;(5)台湾岛其他的美称:“东南盐库(海上盐仓)”。 4、经济:(1)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产品以工业产品为主。有利因素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海岛多港口;大量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2)台湾最大的城市和省会是台北,最大的海港是高雄港,台湾的城市分布在西部。&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地位和位置: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邻国最多的省区。省会是乌鲁木齐。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它们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3、气候特征: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4、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1)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众多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3)修建引水渠、灌渠、尤其是著名的坎儿井引水工程;(4)小麦、玉米和高粱是主要农作物,基于新疆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新疆的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绿洲地区。 5、能源、资源开发:(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2)西气东输工程路线:起点轮南——终点上海,经新、陇、宁、陕、晋、豫、皖、苏、沪影响: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迅速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由于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所以西气东输可以改善东部环境;此外还会改善沿线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压力。 八、珠江三角洲 1、地位和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紧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位于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为主。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南部地区。本区有两条南北大动脉京广线和京九线。2、经济:(1)本区是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和珠海)、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2)本区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是全国著名的侨乡。(3)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区利用其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大量外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外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地区,与他们的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厂”。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九、西双版纳 1、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境内,横断山脉最南端,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和与泰国、越南水路相连,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于热带季风气侯,地形属于云贵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位于南部地区。 2、丰富的旅游资源:(1)热带雨林景观(植物、动物):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热带动物王国”: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少数民族风情:本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傣族的泼水节、佛教建筑群、竹楼、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菠萝饭和竹筒饭;(3)旅游业: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作用、问题和对策 十、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自然状况:(1)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位于第二级阶梯,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2)黄土物质来源——“风成说”占主导地位,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3)其他:它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产地,其中山西省最多。3、水土流失原因:(1)自然:黄土土质疏松的特性;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2)人为: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危害:(1)带走地表肥沃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3)向黄河下游输送泥沙,使下游形成“地上河”,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都位于第二级阶梯。4、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和塌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所以这里的环境特别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后不易恢复。本区的人地关系是恶性循环。
&5、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1)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2)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十一、长江沿江地带1、地理位置:以长江为生命线的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的攀枝花。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 2、自然条件:(1)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2)气侯是亚热带季风气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四季分明;(3)属于湿润地区,地理区域属于南部地区;(4)流经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5)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宜宾以下河段四季通航。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1)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一个“H”型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和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2)沿江地带的城市:①依托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其他资源及相应产业,形成四大城市密集区:上游是重庆、中游是武汉、下游是南京和上海。各个城市都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②上海是“龙头”城市并是全国最大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的最大港口,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最大的商业中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③中下游地区城镇分布密集,上游地区沿江城市较少。(3)沿江地带的工业: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①四个工业基地,自上游到下游: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沪宁杭等城市组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②两个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的“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的“汽车工业走廊”。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相互协作:西电东送和产业转移。4、生态环境问题:(1)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危害: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造成水库淤积,降低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洪水灾害。(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3)沿岸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严重。酸雨区广布:西南酸雨区、华中酸雨区和华东酸雨区,其中华中酸雨区是全国最大、强度最高的酸雨区。(图8.33p85)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现象,会导致水体和土壤酸化,对植物和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4)治理长江: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上中游建水库,调节河流季节水量变化;下游退耕还湖,清理河道,增加蓄洪能力。 四大高原区域特征:
四大盆地:四大平原:
发现相似题
与“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A.800-1000米之间B.1800-2..”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99449702784497950999558587020历史沿革/傣族
名称傣族傣族的自称从古至今都未发生过大的变化,自称均介于“Dai”与“Tai”之间的发音,但周边民族对傣族的称呼却是多种多样,并随着他们对傣族认识的改变而改变。最早有傣族先民记载的民族是汉族,在两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哀牢”、“掸”;隋朝、唐朝(南诏)、五代十国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哀牢”、“乌蛮”、“白蛮”;宋朝(大理)、元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白衣”、“金齿”、“黑齿”;明朝、清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白夷”、“僰夷”、“摆夷”。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族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命名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命名为“佬族(Lao)”,在缅甸被命名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命名为“阿洪族(Ahom)”,在中国则被分别命名为“僰族(Bo)”和“泰族(Tai)”,1953年以后才合并命名为“傣族(Dai)”。
此外,跟傣族往来比较多的缅族(缅甸第一大民族),称呼傣族为“shan”,国际上因此也把傣族称作“shan”,中国音译过来为“掸”。起源傣族源于怒江、的哀牢人。哀牢人是云贵高原的古人类之一。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哀牢人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创立了达光等部落联盟国家。公元前二世纪末,达光王国开始与汉朝接触,因当时的达光王叫“哀牢”,汉朝开始把达光王国称作“哀牢国”。在这之前,汉朝只能通过滇国居民了解到哀牢人,因哀牢人善骑大象,生活环境又与汉朝南方的“百越”诸民族相似,被汉朝草率地归为“百越”一类的民族,把达光王国称作“滇越乘象国”。
公元一世纪开始,位于达光王国东面的滇国与其宗主国(汉朝)冲突不断,大量滇国居民涌入哀牢境内,哀牢人吸收融合了滇人及滇文化后,初步形成当今傣族的雏形。简史傣族傣族先民(哀牢人、滇人)自古就生活在上,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居住在、中上游地区的傣族先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部落联盟,这些部落联盟中以达光王国势力最大。
公元前二世纪末期,汉朝占领了达光王国(又译“哀牢国”)东面的滇国,将滇人逼入达光境内,其势力也延伸到达光王国,傣族先民也由此受到汉朝文化的影响。哀牢人不仅吸收融合了大量逃难而来的滇人,还吸收了大量汉朝文化,语言中吸收了相当部分的汉朝官话,还在汉朝农历的基础上创制了“大傣历”。
公元一世纪中后期,达光王国受到汉朝的挤压,被迫将都城由怒江东面迁到怒江西面,怒江东面的领土被汉朝占领。傣族先民被怒江一分为二,怒江西面的傣族先民忠于达光政权,怒江东面的傣族先民成为汉朝的属民。而后几年,西迁的不断向南伸展,再次崛起并称雄于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区。为避免汉朝(东汉)的进一步打压,达光王国(此时已被汉朝称作“掸国”)选择与汉朝交好,汉朝也作出友善的回应,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关系。
公元三世纪初期,达光王国为抵抗骠人的进犯,将王城南移至伊洛瓦底江中游的蒲甘姆一带。此后数百年,傣族势力不断向南伸展,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区的很多部族被达光王国兼并。
公元六世纪中期,达光都城被骠国大军攻陷,达光政权土崩瓦解,达光北部的混鲁、混赖兄弟在勐卯(瑞丽)组织傣族军民抵抗骠人进犯的同时统一了傣族各部,开创了另一个傣族政权——前果占璧王国。
公元七世纪时期,怒江西面的傣族在前果占璧政权的统治下日益强大;怒江东面的傣族也在中原汉族势力退出后形成了蒙舍(南诏)、蒙嶲等大大小小数十个邦国。公元八世纪时期,洱海南部的傣族小邦蒙舍(南诏)通过战争兼并了洱海地区的其他小邦,之后吞并怒江西面的前果占璧王国及云贵高原上大大小小的部族,建立了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傣族势力开始延伸至云贵高原每一个角落。强大起来的南诏与唐朝、吐蕃战战合合数百年,客观上促进了傣族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
公元十世纪以后,傣族先民失去蒙舍(南诏)政权,傣族各部分崩离析。离洱海较近的傣族先民被河蛮人(白族先民)建立的大理政权纳入统治;远离洱海的傣族先民犹如一盘散沙,不断受到外族的侵扰,怒江、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傣族不断被缅人侵扰,澜沧江中下游的傣族则陷入孟人的统治。
公元十世纪中期,伊洛瓦底江、怒江流域地区的傣族在前果占璧王族的主导下,组建了后果占壁王国(实际上是松散的联盟)。
公元十二世纪初期,蒙舍的傣族首领率傣族军民南下抗击孟人,统一了澜沧江流域地区的傣族各部,并脱离大理王国在景洪建立勐泐王国。
公元十三世纪中期,入侵傣族地区,后果占壁王国及勐泐王国先后被蒙古大军占领,导致傣族大量南迁西徙,间接增强了南部、西部傣族小邦的实力。阿洪王国统治了今印度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兰纳王国统治了今泰国西北部、缅甸东北部地区,素可泰王国统治了今泰国中部、北部地区,缅甸北部的傣族也控制了缅族创立的蒲甘王国,成为今缅甸中部及北部实际统治者。
公元十四世纪时期,勐卯的傣族脱离蒙古人建立麓川王国,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逐渐占据优势,统一了今云南西部、西南部及缅甸西北部等广大地区;琅勃拉邦的傣族王子借助高棉人势力统一了今老挝大部分地区;控制蒲甘王国的傣族分裂后又再次统一,建立阿瓦王国统治着今缅甸中部及北部地区;勐泐王国也在蒙古人衰败后,恢复对云南南部及老挝北部、缅甸东北部的统治。
公元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各地傣族政权开始走向衰弱。明帝国三次出兵麓川王国,缅族东吁王国吞并了傣族的阿瓦王国、兰纳王国、澜沧王国、勐泐王国、阿瑜陀耶王国,阿洪王国开始了印度化进程。
公元十六世纪中至十八世纪中,北部傣族完全被汉族明帝国控制,之后又被满族清帝国控制;南部的阿瑜陀耶王国则脱离缅族东吁王国再次崛起,兰纳、澜沧成了的属国。
公元十八世纪中后期,缅族贡榜王国兴兵入侵阿瑜陀耶王国,占领兰纳、澜沧,南部傣族又陷入缅人的奴役统治。1767年,披耶郑信将军赶走缅军,在吞武里建立“吞武里王国”,兰纳、澜沧也趁机脱离缅族独立。1782年,披耶却克里推翻吞武里政权,在曼谷建立“暹罗王国”,统一了吞武里王国、兰纳王国、澜沧王国等南部傣族政权。
公元十九世纪,傣族的阿洪王国因宗教冲突元气大伤,逐渐衰弱。1822年,缅人趁机出兵攻占阿洪王国,两年后,英国人又将缅人赶走,将阿洪王国收为自己的殖民地。1885年,英国征服缅人后,占领缅北的傣族地区。1893年,法国强占了暹罗的属国澜沧(此时已分裂为琅勃拉邦、万象、占巴塞三国)。
掸邦军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企图统一傣族地区的暹罗与日本结盟,出兵占领缅甸北部的傣族地区。原澜沧琅勃拉邦王也利用日本势力,宣布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治下的傣族独立,建立老挝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缅甸北部的傣族与缅甸南部的缅族联合组建了“缅甸联邦”,并由傣族贵族苏瑞泰出任缅甸联邦第一任总统;地区(印度东北)的傣族被独立后的印度统治;原勐泐、麓川的傣族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成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各级地方自治政府;老挝因世界冷战爆发,成为东西两大阵营角力的场地,在1975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已改名为“泰王国”的暹罗成了美国最主要的盟友,君主立宪制得到巩固和发展。
人口分布/傣族
全球分布全球有傣族人口约6600万。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越南西北部、柬埔寨西北部、缅甸中北部、老挝、泰国等地区和国家。另外,欧美地区也有傣族社区。中国分布傣族中国境内有傣族人口126万(2006年数据)。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支流域、怒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等几大江河流域的热带河谷及高原盆地中。傣族或傣族参与的中国地方自治政府有: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厅级)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厅级)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县处级)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县处级)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县处级)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县处级)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处级)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处级)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县处级)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原潞江傣族乡、道街乡、潞江农场、新城农场&(县处级)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荷花镇&原荷花傣族佤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镇&原湾甸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栗树彝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幸福彝族拉祜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糯洒彝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平村彝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龙潭彝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高大傣族彝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勐龙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新庄傈僳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船房傈僳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石龙坝彝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湾碧傈僳族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万马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永兴傣族乡(乡科级)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东坡傣族乡(乡科级)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新安傣族乡(乡科级)
语言文字/傣族
傣语傣语学习傣族语言属于东亚语系。
傣语分为暹罗方言(泰国大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兰纳方言(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大泰方言(缅甸北部、中国云南西部、印度东北部)等三大方言。这三大方言中又含有若干个地区方言,如大泰方言中又含泰勒、泰德、泰阿洪等次方言,兰纳方言中又含泰泐、泰痕、泰阮等次方言。
傣语各大方言都有共同的语法结构,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发音差距也拉大,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傣文傣族文字源于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婆罗米文的变体巴利文伴随佛教经斯里兰卡传到东南亚各地,被东南亚各民族所吸收后,傣族先民又集东南亚各种文字之所长创制了各种泰文。
傣文有暹罗体(泰文)、澜沧体(老挝文)、兰纳体(兰纳文/泰泐文)、端体(泰端文)、绷体(泰绷文/掸文)、哪体(泰哪文/泰勒文)、阿洪体(泰阿洪文)等七种字体。这七种字体只在形体结构上有所差异,都是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
暹罗方言区的泰国大部、西北部使用暹罗体(泰文),南部使用澜沧体(老挝文);兰纳方言区的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南部使用兰纳体(兰纳文/泰泐文),老挝北部使用澜沧体(老挝文),越南西北部使用端体(泰端文);大泰方言区的缅甸北部使用绷体(泰绷文/掸文),中国云南西部使用哪体(泰哪文/泰勒文),印度东北部使用阿洪体(泰阿洪文)。
傣泐文书法
中国境内有四种傣文字体,大泰方言区的德宏(除瑞丽)、临沧(除耿马)、保山等地使用哪体(泰哪文/泰勒文),大泰方言区的德宏瑞丽﹑临沧耿马、普洱孟连等地使用绷体(泰绷文/掸文),兰纳方言区的西双版纳、普洱(除孟连)等地使用兰纳体(兰纳文/泰泐文),兰纳方言区的红河金平使用端体(泰端文)。
现今,由于现代国家概念的形成,泰国全境使用素可体(泰国文),老挝全境使用澜沧体(老挝文),其他地区的傣族使用所在国文字,只有少数人还在使用属于自己的文字。
信仰观念/傣族
宗教信仰傣族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
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区傣族民众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影响比较深,一般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也有一些比较封闭的地方仍然信仰原始崇拜宗教;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但基本保持了傣族最古老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信仰印度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泰北地区的“披恩”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为主,也兼信原始崇拜宗教;丽江、大理、楚雄、、红河、文山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原始崇拜宗教为主,也崇尚儒教文化。
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60岁以上都会参加受戒修行,不再杀生,参加每年三个月的“豪沙”(关门节),到佛寺安居,诵经赕佛,直到过世。
在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傣族小和尚在佛寺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在这些地方只有入寺当过和尚,才算有教化。因此,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现今,因九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十分辛苦。也有的人读完中学,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然后再请一周或一个月的假,入寺学习。回家后仍然算是“康朗”,即还俗的僧人。
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的傣族还没有入寺为僧后又还俗的普遍情况。家庭观念傣族由于分布地区比较广,各地傣族在社会发展上也有所不同,因而在思想观念上也略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婚姻与家庭的观念上。
滇南地区的傣族,解放前还保留着较多对偶婚的残余,表现为家庭和婚姻关系不是很稳定,结婚、离婚比较自由。但由于家族和村社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关系他们对家族和村社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需要家族长和村社头人的同意。
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男方即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亲。这时,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发言,由家族长和本村社头人答话,询问“上门”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经族长头人认可即可结婚。婚后男方必须如约到女家劳动数年才能把妻子接回。另立家庭时,由村社分给“份地”。假若双方意见不合,征得头人同意,互递一对蜡条就算办了离婚手续;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一方死去,不管年纪多大,也要办离婚手续,即以蜡条一对放在死者棺上,将馆材送至楼口,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滇西地区的傣族,家庭婚姻具有更为鲜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完全建立在买卖和包办的基础上。一般彩礼合三百元,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要负担“开门钱”、“关门钱”、“拜堂钱”、“佛爷费”、“认亲费”、“媒人费”等,达十几种。这实质上成了妇女的身价。
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年男子,由于无法负担这一笔费用,便采取了偷亲、捡婚的形式,即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后,确定“抢婚”日期。男青年陪其伙伴,身带砍刀、铜钱,到预定地点埋伏,待姑娘走来,“抢”着就跑。姑娘假意呼喊通知家人,男方将铜钱撤下逃去。既成事实便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邀请头人、亲友会商解决,聘礼定后,才正式过门成亲。
此外,在滇西地区的傣族,入赘的现象也较普遍,但在性质上和滇南地区的傣族已完全不同,它不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而是封建婚姻的产物。入赘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子女没有财产继承权。
滇西南地区
滇西南地区的傣族,以临沧耿马、普洱孟连为代表,家庭婚姻形态既有对偶婚的残余,又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应该是滇南地区傣族与滇西地区傣族婚俗观念的有效结合。
饮食习惯/傣族
日常食俗傣族 傣家宴席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宗教食俗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浴佛节(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入夏节(傣历9月15日)、出夏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节庆食俗傣族在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元江大平乡新娘过门后要与新郎端坐在长凳上,吃四个鸡蛋拌的糯米饭,并喝两杯酒;元江江边的傣族新娘过门,由男方分给每个送亲者肉4片、排骨4根、丸子4个、酥肉4块,然后方可吃正餐。祭祀食俗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特色食品/傣族
酸肉傣族传统风味菜肴,用牛肉经过腌制,而后炒制而成。特点是酸香味浓,可帮助消化。制法是将新鲜的黄牛肉用淘米水洗净,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鲜花椒叶、盐、米饭拌匀,装入瓦罐,淋入白酒压实,上盖,用草木灰与泥巴合泥密封罐口,腌渍一个月即成。将腌好的黄牛肉切成丝,与青蒜苗炒熟。火烧鱼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特点是软嫩鲜甜,原汁原味。制法是将鲜鱼去鳃和内脏,洗净,将葱花、姜末、蒜末、青椒末、青姜叶末、芫荽末、野花椒叶末、薄荷、茴香叶末、香茅草叶末、草果粉、味精、盐、料酒拌制成馅,装入鱼腹,头尾折拢,再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外面包以芭蕉叶,埋入木柴烧后的炭或热灰中烧熟,取出去掉芭蕉叶和香茅草,装盘即成。腌牛头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其制法是将牛头、牛脚去毛、去蹄壳,砍成块煮烂,去骨,切成肉条,入盆加入淘米水浸泡3—4小时,取出改用冷水洗净,再将野花椒叶、红辣椒粉、生姜和蒜泥放入牛肉盆内,加盐、白酒拌匀入味,装入瓦罐压实,盖上盖密封,半月后即成。食时可蒸、可炒,是佐酒凉菜,脆嫩酸香、麻辣清凉。酸角冬春两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走进的傣家村寨&,很容易见到一种当地人们特别喜爱的果树——酸角,它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荚果。酸角又称酸豆、罗望子、罗晃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语)、甜目坎、通血图,为苏木科酸角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该属仅含酸角1种,有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酸角喜欢炎热气候,在年均气温18oC—24o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区都能正常生长。虫类食品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去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十足。特色饮品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
服饰特点/傣族
女性服饰傣族服饰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一个个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如花似玉。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嫩粉、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男性服饰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男女老幼均喜欢赤脚穿拖鞋。
建筑风格/傣族
建筑风格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民居傣族民居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作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
如今,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始以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竹木结构,但还保留“干栏”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因而仍习惯称呼它为“竹楼”。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围墙”,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佛寺佛寺建筑是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的特色建筑,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山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坡面进行一至二次跌落后有两层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五面坡,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级别有关。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使庞大威严的屋面呈现出优美起伏的曲线。
天文历法/傣族
傣族历法有两种,分别是大傣历和小傣历。大傣历大傣旗大傣历是傣族最早使用的历法,是傣族先民在汉族农历的基础上创造的历法,现今只有民族意识比较浓厚的大傣人(大泰人)仍然坚持使用这种历法,因而被称作“大傣历”。
大傣历以公元前94年为纪元元年,一年的回归长度为365天6小时12分36秒(365.258日),与现代标准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有一定误差,朔望月为29.530583日(按:现代标准朔望月为29.53059日),每年分冷、热、雨3季,月序一般比汉族农历早&3&个月,如傣历日相当于公历日,农历壬辰年十一月初二日,当年农历闰四月,所以早两个月。
大傣历单月为大月30天,双月为小月29天,&隔4~5年有一次八月大月(在8月29日后加一闰日,称“八月满月”)则一年355日平年。每月又分“月出”与“月下”两个半月,望日(十五日)之后称“月下一日”,顺序数至晦日,并使用七曜(日、月加上火、水、木、金、土五星)纪日的周日法。19年置7个闰月,皆置闰于九月,闰九月也是大月(30天),傣语称闰年为双九月之年,闰年384天。置闰之年比农历早一年。由于采用早朔,月出一日(初一)不一定是日月合朔的日子,故与农历日序有时有一日之差。大傣历又吸收汉族农历中干支纪时的方法,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得60个数首尾循环,用以纪年和纪日,用十二地支纪月,并使用十二属相纪年岁。小傣历小傣历实际就是缅历,由缅甸传入傣族地区,小傣人(小泰人)是最早接受这种历法的傣族,因而被称为“小傣历”。
缅历以公元639年为纪元元年,是由缅族族源之一的骠人创立,公元640年(缅历2年)被骠国的室利差呾罗王朝正式推广。832年,骠国亡于傣族的南诏王朝,骠人逐渐融入由青藏高原南下的氐羌系民族形成缅族,缅族继承了由骠人创立的历法。十六世纪中期以后,缅族的东吁王朝先后征服傣族的阿瓦王朝、兰纳王朝、澜沧王朝、阿瑜陀耶王朝,臣服于汉族大明王朝的傣族土司也相继臣服缅族东吁王朝,缅历开始使用到傣族地区。至今,仍有很多傣族地区在使用缅历,中国德宏、缅甸掸邦等地将传统傣历(大傣历)与缅历并行使用,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等地也是佛历与缅历并行使用。享誉世界的泼水节就是通过缅历确定的。
缅历的年以回归年为基准,月以恒星月为基准。缅历大部分是以老的印度历为基础,与之不同的是,缅历引入了默冬章的概念。因此,缅历会不定期地以添加闰月和闰日来消除由于印度历中的年和默冬章中的回归年时间不同而积累起来的时间差。
缅历全年分为12个月,每月以月相为准,分上弦月及下弦月,各有十四或大五天,单月29天,双月则30天,因此一年有354天,每三年一个闰月。638年3月22日建元,是为缅历0年。缅历和公历相差三个多月,缅历一月上弦一日约在公历四月初,一月下弦一日就是泼水节。
缅历以日、月、火、水、木、金、土来代表一周中的每一天,星期三则分成两半,上半日为水曜日,下半日为罗睺曜日。这8个星相日各对应一种生肖,分别是:星期一属虎,星期二属狮,星期三上午属象,星期三下午属无牙象,星期四属鼠,星期五属天竺鼠,星期六属龙,星期天属妙翅鸟。
戏剧文学/傣族
民间文学傣族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说、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
著名的《傣族古歌谣》共收30首傣族古歌,反映了原始时期傣族先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天地起源神话有《英叭开天辟地》、《古老的荷花》、《费梅嘎帕》(《大火烧天》)等,人类起源神话有《葫芦人》、《葫芦生蛋》、《人类果》、《污垢泥人》等,洪水神话有《葫芦传人种》等,图腾神话有《鸟姑娘》、《象的女儿》、《神牛之女》等。史诗有《巴塔麻嘎捧尚罗》、《变扎贡帕》(《古老的荷花》)、《细木过》、《天地万物的来历》。英雄史诗有《厘俸》。歌谣主要是情歌、习俗歌、劳动歌、童谣等。
傣族人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述长诗。佛教的传入,傣文的创制,都对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傣族民间艺人接受、翻译和传播外来的佛经文学,同时还把傣族民间故事吸纳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据研究,仅阿銮叙事诗(即以佛本生经为核心内容的佛祖轮回转世的修行故事)的数目就多达550部。
总的来说,常见的傣族叙事诗有《金蛙阿銮》、《口袋阿銮》、《大叶子阿銮》、《金羚羊阿銮》、《香谷阿銮》、《酸鱼阿銮》、《十二位王妃的眼珠》、《朗兑罕》、《兰嘎西贺》、《相勐》、《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金皇冠》、《三牙象》、《七头七尾象》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傣剧傣剧是傣族特有艺术,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临沧市耿马县、普洱市孟连县等地。傣戏表演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1960年是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
传统舞蹈/傣族
孔雀舞傣族传统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傣族聚居地。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每逢佳节,傣族民众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性的舞蹈。如根据神话故事《魔鬼与孔雀》而编演的孔雀舞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舞蹈表现了魔鬼欲霸占孔雀为妻,人面鸟身的,奋力抖动自己美丽的羽毛,那绚丽、灿烂的光芒使魔鬼兄弟双目失明,孔雀取得了胜利。
关于孔雀舞的由来在傣族民众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的一个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四千人去寻找幸福,到了“来少勐”后,听到了水果掉进水中的声音和鱼吃水的声音,看到孔雀随着这动听的声音跳起优美的舞蹈,他们回来后,就模仿这些声音和孔雀的动作。以鼓、镲来伴奏,跳起孔雀舞。在一些古老的缅寺壁画和雕刻中,可以看到不少栩栩如生的人面鸟身的孔雀形象,这与头戴尖塔盔和假面具、身着孔雀服的孔雀舞十分相似。明代《南诏野史》中也有关于孔雀舞的记载:“婚取长幼跳蹈,吹芦笙为孔雀舞……”,可见孔雀舞的历史源远流长。
孔雀舞一般由一、二人或三人表演。每当舞者跳到高兴时,众人就喝彩“吾——吾”,“水&——水”,气氛十分热烈。孔雀舞有较固定的表演程式,多为模仿孔雀飞出窝巢、灵敏视探&、安然漫步、寻水、饮水、戏水、洗澡、抖翅、晒翅、展翅与万物比美、自由幸福的飞翔等。
孔雀舞的动作异常丰富,最常见的手式有掌式、孔雀手式”(拇指稍向里扣,食指屈回,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眼式”(食指与拇指稍靠拢,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等。步伐有踮步、“起伏步”(动力腿由脚跟带动向臀部踢起后全脚掌落地,主力腿随之屈、伸)等。傣族孔雀舞动作有着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每个动作之前有起式,完了后有收式;有固定的步法、位置图及固定的动作组合;每个动作组合又有固定的鼓点伴奏。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
傣族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系傣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从舞蹈风格上可归纳如下三类:第一为雄孔雀舞。民间多跳此舞。膝部起伏刚韧。舞姿有明显的“三道弯”特点。第二为雌孔雀舞。在民间多由男子表演。膝部起伏柔韧缓慢,舞姿优美动作细腻,并常有拱胸和肩的转动,体现其含蓄、妩媚的形态,鼓点轻盈缓慢。第三为小孔雀舞。常采用快速的小颤和保持半蹲状态的矮步,小腿灵活轻巧,常用连续的小耸肩,鼓点快速而轻巧。象脚鼓舞傣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跳舞为“戛”)。“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
关于象脚鼓及其舞蹈的民间传说很多,据传:古时有一对夫妻,劳动后在水潭边小憩,突然风把熟透了的芒果从树上吹落水中,发出“嘣——嘣”的响声,这声音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他们回家后,便依照大象的脚将树镂空,蒙上牛皮制成鼓。在赶摆时,他们背着鼓去跳舞,不久象脚鼓舞就传开了。又说:在很早以前,有两个驯养大象的小伙子依照大象的脚做成了象脚鼓。在《明史·百夷传》中也有:“大小长皮鼓以手拊之”的记载。
表演时,舞者以左肩背象脚鼓,鼓面对前,鼓尾向下,以右手击鼓为主,左手配合。一般用拳、掌、指敲打鼓面,有时也用肘、膝、足跟、脚趾等敲打。象脚鼓舞矫健、粗犷。双膝的起伏和敲鼓的动作配合紧密,用手敲鼓时,膝部就弯曲。而抬手时膝部立直。舞蹈步伐很丰富,有“前点步半蹲”、“后点步半蹲”、“踏步全蹲”、“&八字步半蹲”,还有以一腿为主力,另一腿做悠腿、抬腿、踢脚等姿态的动作,以及吸腿跳&、踢腿跳、弹腿跳、跨腿跳等。
象脚鼓有长、中、小三种鼓形,根据鼓的形状有三种不同的跳法。
第一种,长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耿马的孟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和孟连一带。鼓身长二米左右,由于鼓身比较沉重,多为舞蹈伴奏用。舞时步伐缓慢、稳重,膝部起伏有力。鼓点最为丰富,已形成了一定的鼓语,能表达傣族人民喜、怒、哀、乐的心情。
第二种,中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潞西县、盈江县、耿马县、景谷县、勐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鼓身长约1.5米较轻便。其主要特点是舞时要将鼓尾摆起来、甩起来。由于在鼓尾上束有一簇簇的孔雀羽毛,摆动起来十分好看。摆鼓就是让鼓尾左右晃动,甩鼓就是将鼓首向下压,使鼓尾向上甩。中象脚鼓舞不只是在节日跳,每年还有专门的赛鼓日子,以鼓音长短、音色好坏和鼓尾摆动大小为取胜标准。
第三种,小象脚鼓舞。仅流行于西双版纳一带。鼓身长不到一米,动作丰富,经常被用作孔雀舞的伴舞。动作幅度较大,有吸腿跳、弹腿跳、撩腿等步伐。戛伴光舞“戛伴光”就是大家围着鼓转圈跳舞的意思,它是傣族民众最普及最盛行的集体舞,它不限地点时间,几十人几百人均可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起舞,节日时通宵达旦欢舞不息。
舞蹈朴实热情,特点突出,妇女膝部的颤动较均匀,多顺手顺脚的舞动。一般以“蹉步”、&“起伏步”、“点步”、“弓箭步”等步伐为主。手的动作较简单,一般以自然手式在胸前交替向下绕腕或从腋下向上掏手。
大嫂们与老年人在里圈起舞,老人的动作缓慢,膝部起伏明显,常以大幅度的前俯后仰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他们的动作任意自由发挥,而在圈外的年轻人,则要求动作统一整齐。戛伴光的鼓点非常丰富。双面鼓舞傣语叫“光邦”、“光两”、“光双腊”、“光宏”、“光勐央”等,流传于傣族聚居地区,是傣族最古老的一种鼓舞。此种鼓一头大、一头小,两面均蒙有皮。小双面鼓长一尺半左右,可横挂在身上,舞时右手用手掌敲鼓,左手用竹片击鼓,动作起伏大,常用深蹲等舞姿&,三道弯造型较突出。大双面鼓身筐米,直径六十七公分。需要两人用竹杆扛起来,舞者双手抡槌,做云手转身,吸腿、跪蹲等动作打鼓。有的鼓则放在地上打,鼓声铿锵有力。众人围成圈,手持鲜花或手巾载歌载舞,同戛伴光舞的表演形式相似。鱼舞傣语叫“戛巴”。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解放后才逐渐流传到其它地区。
据说在傣族发现了鱼并学会捕鱼的时候起,就跳起模仿鱼儿的舞蹈。鱼舞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舞者身上套鱼形道具起舞。鱼舞比其它傣族民间舞更为柔和、细腻,灵巧而活泼。主要表现于起伏、柔和的屈膝半脚掌碎步动作上,小跳敏捷活泼,表现鱼儿在风平浪静的水中漫游时,常采用全脚或半脚掌屈膝碎步行走,没有起伏,双手和上身只向左右摆动。在表现鱼儿戏水或与急流搏斗时,常采用小跳、小蹦子、小翻身等跳跃性动作,形象生动逼真。
鱼舞多采用鱼形手式(一手以手心盖于另一手的手背之上,大拇指伸展),或以双手向外划圆和双臂在后摆动为典型动作。鱼舞的鼓点比较缓慢、轻盈,丰富的鼓语不亚于孔雀舞。大鹏鸟舞傣语叫“戛伦”。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节日里跳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主要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一带。
相传很久以前雨神跑了,傣族地区不下雨,大地一片枯焦,大鹏鸟置抱蛋的妻子于不顾,和雨神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数日后,大鹏击败了雨神害使其降了雨,但大鹏鸟的妻儿早已饿死。傣族人民为了表达对大鹏的敬意,遂产生了大鹏鸟舞,流传至今。
大鹏鸟舞矫健、粗犷,动作大而有力。舞蹈主要表现大鹏鸟与雨神搏斗的动作和不畏强暴的气质。动作变换快速有力,造型时间较长“三道弯”舞姿棱角突出。如:出场动作一般是大跳接一个大的舞姿造型,表现大鹏鸟从空中迅猛疾下的气魄。多用爪式手型(手指张开成扇形)和掌式手型,这些手式加强了动作的力度。大鹏鸟舞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过去舞蹈时带大鹏鸟型道具和面具,现多已弃之不用,使舞蹈动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鼓点异常丰富,鼓声深厚有力。鹭鸶舞傣语叫“戛央”、“戛洛央”。是青年人在喜庆佳节时跳的集体舞蹈。主要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芒市、盈江一带。
过去,舞者要身着雪白的衣裳,双肩披上两条鲜红的绸带起舞,已不多见。在傣家村寨附近的竹林里或水田中,常见到雪白的鹭鸶鸟。关于鹭鸶舞的来源民间传说不一,有一种讲:古时有一个很穷的小伙子,每天劳动不止。鹭鸶非常喜爱他,为他跳起优雅的舞蹈,以后小伙子就与鹭鸶亲切地对舞起来。后来,人们把这一舞蹈编成了青年人的对舞。又说:一种叫“央”的民族曾到过德宏一带,此种舞是表现他们在田间劳动的过程。
鹭鸶舞一般以对舞为主,动作相对,队形多是两横排分左右出场,相遇后变成两竖排、四排、两个圈等。常由一人指挥变换各种动作和图形。鹭鸶舞的动作简单、优雅。舞步的节奏处理与其它傣族民间舞不同,弱拍时双膝快速弯曲,动力腿敏捷地抬起,重拍时双膝韧性伸直,动力腿同时轻盈地全脚掌落地,形象地模仿了鹭鸶行走的动作。有双手在胸前拍掌及拱胸等特殊动作。鼓点轻盈简单。花环舞傣族傣语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体舞蹈。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一些地区。如今只在盛大的节日时才跳,已变成一种有组织的舞蹈表演。
从很早的年代起,每当泼水节和其它宗教节日来临时,小伙子和姑娘们就成群结队到深山密林和江边采集最鲜艳最美丽的花,然后打着象脚鼓载歌载舞把鲜花送到缅寺搭成花亭,这一古老的习俗至今流传在傣家村寨。
关于花环舞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穷苦的青年,去坝子赶摆时,觉得自己的衣服破烂不堪,就摘来许多花扎成花环套在身上,下山后随着欢乐的象脚鼓声跳起了舞,一个姑娘爱上了他,随着他的舞唱起了歌,花环舞由此产生。
花环是在长二米左右的竹篦上扎上鲜艳的花朵做成,舞时双手握住花环的两端,在移动步伐的同时,着重于花环的变化。并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花环舞跳到极乐时,由一人指挥,舞者一起由慢板转入快板,有踮步、“顿错步小跳”等动作。
傣语称刀舞和棍、拳、棒这类舞为“烦整”、“戛整”、“令整”。是男性的舞蹈。流传于广大的傣族地区,与汉族的武术类似。
风景秀丽的傣乡,傣族男子都佩戴着一把精制的利刀,标志着他们的勇敢威武,同时刀也是生产劳动的有利工具。刀舞傣语叫“戛拉”或“烦拉”。动作有力、刚健,多采用“大八字跺步”、“弹腿”、“踢腿蹭跳”和“深蹲滑行”等步伐,这些动作在傣族民间舞中很少出现。
刀舞有单刀、双刀、短刀和长刀(类似剑)等种类及本地、内地、缅甸等不同的流派,各种流派有自己严格的表演程式和动作。可由一人至十几人表演,舞时无伴奏,或以象脚鼓伴奏。棍、棒、拳术与刀舞基本相似。
亦称“烦朵”,是一种道具舞。此舞过去在盛大的宗教节日才跳,至今仅流行于耿马县孟定和孟连县一带。
“朵”是一种神化了的动物,据说有狮子头、狗嘴、鹿角、长颈、细毛。汉语把此舞称为“马鹿舞”。戛朵至今仍带道具跳,道具身长一丈,颈长八尺,用竹篦编成四十五公分的圆圈,外面用布包起来,剪碎的白纸粘在上面作为羽毛。一般由俩人合作扮一只马鹿,前面的舞者饰马鹿头和前半身,用棍支撑颈部做划字动作,后面的舞者掌握尾部,向两边做敏捷的小跳及跌扑、腾转等动作。舞步、鼓点均与孔雀舞相似。依拉贺舞也称“烦依贺”。流行于傣族自治州一带。
在“浴佛节”、&“入夏节”等喜庆的日子,傣族民众都要欢跳此舞,因每段唱词后面都有“依拉贺”做衬词而得名。依拉贺舞的特点和戛伴光舞相似。蝴蝶舞傣语称“戛吆”。流行于孟定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一带。
据说蝴蝶舞是为了赛舞时别开生面而创作的。表演时舞者将蝴蝶形的道具套系在身上模仿蝴蝶飞舞的形态,其动作和鼓点都与小孔雀舞的跳法有相似之处。斗笠舞流行于金平县一带。那里炎热而多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都离不开斗笠。因而有了斗笠舞。
笠帽的动作有“扛帽”、“体前滚帽”、“滚肩帽”、“摆帽”等,舞时膝部起伏柔和,略呈三道弯造型,但不明显。腊条舞傣语称“戛甸”。是一种表演性的仪式舞蹈,主要流行于西双版纳一带。
舞蹈柔婉、含蓄,常用坐、立、跪及起伏步、抬前旁、后屈腿等步伐,双手托住点燃的腊条,做掏手、向外划圆等动作。鸡舞傣语称“戛该”。是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儿童舞蹈。
舞蹈主要模仿鸡觅食、相斗等动作,以跳的时间长、速度快为胜。没有乐器伴奏,一般由孩子们数数而舞。十二马舞傣语称“马西双”,是由十二个人表演的歌舞,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芒市等地。
表演者腰间套系马形状的道具,一手拉缰绳,一手拿扇,以半脚掌碎颤跑步为主,变化各种队形。一般演唱十二个月的劳动,有时也表演一定的故事情节。戛喃燕意思是“小公主或小姐的舞蹈。”过去只在宗教节日或土司结婚、继位时才跳,主要流行于临沧市的沧源县。以唱为主,内容有唱结婚、爱情及十二个月的生产劳动等。舞时男的在前打拳,女的手持扇子或手巾,动作与戛伴光舞相似。
此外在红河州的金平县还流传有表现劳动生活的“划船舞”、“摘花舞”、“捞鱼舞”、“走路舞”&等。流传在金平县的扇子舞据说是一种打鬼时跳的仪式舞蹈。流传在耿马县孟定地区的“大象舞”傣语称“戛张”。由俩人套系大象形状的道具,模仿大象走步、敬礼等动作,由一人持红手帕引象而舞。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妇女舞”,轻盈柔和。流行于瑞丽县的“戛洛响”,是一种模仿小鸟跳的舞,与小孔雀舞相同。
主要节日/傣族
浴佛节浴佛节(傣语“栓兰”),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浴佛节一般在大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被政府宣传为“泼水节”,每年都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德宏地区,浴佛节仍然只是一个宗教节日。入夏节入夏节(傣语“豪洼”),又称“关门节”,源于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居习俗,随南传传入傣族地区。
入夏也是雨季的开始,也就是稻作农业社会进入农事繁忙的季节,古代佛教僧侣们为配合信徒们的农事生产活动,停止了到处传教扰民的活动,集中到寺庙或某处修行,逐渐形成惯例。而佛教信徒们也在僧侣集中修行期间,停止了到寺庙佛屋的一切活动,集中精力搞农事生产,并形成一种习惯。后来,僧侣和信徒形成的这种默契关系被上部座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固定下来,这种宗教形式随上部座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举行入夏仪式,入夏仪式这天就是“入夏节”,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佛爷们集中到佛寺念经,信众们准备食物、鲜花、纸币等到寺庙“赕佛”。而后,便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结夏”。结夏期间,禁止僧侣外出讲经,禁止信众远行不归,禁止男女谈情娶嫁,禁止大型庆祝活动,僧侣要安心学习、民众要专心生产。出夏节出夏节(傣语“昂洼”),又称“”,与“入夏节”相对应。
“出夏节”一般在大傣历12月15日(农历9月中旬)举行,象征着三个月的“结夏”期结束,可以解除“入夏节”以来的一切忌禁,僧侣可以出寺传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谈情娶嫁。出夏节这天,傣族民众们都会身着盛装,带着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等到佛寺拜佛听经,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燃放烟花、点孔明灯、跳象脚鼓舞等各种娱乐活动。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1次
参与编辑人数:2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16:24
扫码免费获得此书, 新用户手机专享特权。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傣族园旅游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