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C60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错了

常温下C60,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
飞羽无痕0874
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是一种很稳定的分子,主要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足球烯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为什么
它们的化学结构稳定~~原子处于稳定状态
所以不活泼~~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继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C60分子后,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管状的碳单质--碳纳米管.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常温下C60分子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简要说明理由.(2)设计一个方案,证明C60分子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1)在常温下C60分子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为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个,即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设计实验方案:取一定质量的C60和碳纳米管分别在纯净的氧气充分燃烧,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说明C60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可以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分析C60分子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根据课本实验合理设计实验探究C60分子和碳纳米管的元素组成.
本题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考点点评:
解答本题要结合原子的结构方面的知识,并且把元素原子的性质和核外电子的排布充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扫描下载二维码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学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知道碳在常温与高温下,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并能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熟悉碳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产物。& 4.了解木炭与活性炭的吸附性,及与此相关的一些用途。5.通过对金刚石、石墨、C60的了解,体会物质的多样性。学习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的重要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碳在常温与高温下,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并能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学习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碳的单质有&&&&&&&&& 、&&&&&&&& 和&&&&& 等,由于它们的&&&&&&&&&&&&&&&&&&&&& 不同,导致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2.金刚石和石墨的比较名称&金刚石&石墨外观&&导电性& 硬度&&导热性&&用途&&3.木炭和活性碳木炭和活性碳具有&&&&&&&&& 性,可以用作吸附剂,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 ,消除异味和吸收有毒气体。4.C60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中有&&&& 个原子,它形似&&&&& ,故称为足球烯,性质很&&&&&&&&&&& ,它应用于&&&&&&&&&&& 、&&&&&&& 等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温馨提示:(1)“碳”与“炭”的区别:“碳”是指碳元素、碳原子,并不是指具体的某种物质;常在书写碳元素的单质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名称时使用。如碳元素、碳-6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氢化合物等。“炭”仅在书写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的名称时使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2) 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吸附过程是物理变化。课内导学【引入】 多媒体展示金刚石、石墨以及C60样品。【图片展示】& 【提问】& 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它们有哪些重要的用途?指导学生订正课前预习1、2【讲述】& 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提问】(1)燃烧产物是什么?(2)它们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设问】 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但它们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为什么?用视频演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并加以说明。【演示实验】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课本P105实验6-1)【提问】木炭、活性炭为什么能除去有色气体、色素或异味气体?指导学生订正课前预习3有效训练1.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C.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中混有杂质就呈现不同颜色,蓝宝石和红宝石用来制作戒指&&&& 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 C. 铅粉和少量石墨粉制作铅笔芯&&&&& D.活性炭可作冰箱的去味剂3. 以下四种型号的铅笔中,石墨含量最大的是(&& ),粘土含量最高的是(&& )。A.4B&&&&&&&&& B.HB&&&&&&&&&&&& C.4H&&&&&&&&& D.2B4.防毒面具滤毒罐内盛放的物质是(&& )A.石墨&&&&&&&&& B.活性炭&&&&&&&&&&& C.焦炭&&&&&&&&& D.生石灰5.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由多个五边形和六边形组成的形似足球的笼状分子,称为“足球烯”(如右图示),化学式为C60。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单质&&&&& B.属于混合物&&&&& C.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足球烯是实心的课后延伸1.化学中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CO2 和CO&&&&&&&&&&& B.金刚石和石墨&&&&&&&& C.冰和水&&&&&&&&&& D.液氧和氧气2.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3.“轻轨列车”是近年来新兴的交通工具,具有无污染的优点。当轻轨列车开动时,在轻轨列车跟架电线的接触点上,由于高温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选用该接触点上的材料,较为合适的物质是(&& )A.金刚石&&&&&&&&&&& B.石墨&&&&&&&&&&& C.铝&&&&&&&&&&&& D.铁4.4.8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13.2gCO2 和 10.8gH2O,该物质的组成为(&& )A 一定含有C、H、O&&& B 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 C 只含C、H&&&&& D 只含C5.生锈的铁锁难以打开,把少许铅笔芯粉末放进锁眼,钥匙转动几下即可打开,高温下工作的机器,常用石墨粉末作&&&&&&& ,这与它具有层状结构有关。课前预习1.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但随着&&&&&& 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具有&&&&&& 性和&&&&&&& 性。2.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碳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充分);碳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不充分);木炭还原氧化铜&&&&&&&&&&&&&&&&&&&&&&&&&&&&&&&&&&&&&&& ;木炭还原氧化铁&&&&&&&&&&&&&&&&&&&&&&&&&&&&&&&&&&&&&&& 。& 第二课时课内导学一、碳的化学性质阅读课本P107并观察图6-6学习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1.可燃性:提问: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讲述:木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如氧气不足时,则会生成一氧化碳&&&&&&&&&&&&&&&&&&&&&&&&&&&&& 。【复习提问】请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2.还原性【演示实验6-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1)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现象&分析&(2)焦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用途: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 工业。有效训练1.古代的字画经久不变色,其原因是(&&& )A.颜料质量好&&&&&&&&&&&&&&&&&&&&&&&&&&&&& B.字画保存得好&&&&& C.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 D.因为是黑色的2.下列关于碳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碳和氧气反应时,产物只能是二氧化碳&&&&&&&& B.碳和氧气反应无论生成物是什么,都要放出热量C.炽热的碳能还原二氧化碳&&&&&&&&&&&&&&&&&&&& D.碳和氧化铜反应中,碳有还原性3.以下四种型号的铅笔中,石墨含量最大的是(&& ),粘土含量最高的是(&& )A.4B&&&&&&&&&&&&& B.HB&&&&&&&&&& C.4H&&&&&&&&&&&& D.2B4.据报道,科学家己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一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如图所示,这种碳膜片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下列有关碳膜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膜片属于单质&&&&&&&&&&&&&&&& B.碳膜片与C60是同一种物质C.碳膜片属于化合物&&&&&&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5.某黑色粉末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红色物质和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可能是(&&& )A. 氧化铜和木炭& B.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C. 木炭粉&& D. 四氧化三铁和木炭课后延伸1.电子技术离不开高纯硅,硅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工业制硅的原理是SiO2+2C =Si+2CO↑,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A.SiO2&&&&&&&&&&&& B.C&&&&&&&& C.CO&&&&&&&& D.Si2.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1)人和动物的呼吸& (2)植物的光合作用& (3)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森林遭到破坏& (4)畜牧业A.(1)&&&&&&&&&& B.(2)&&&&&&& C.(3)&&&& D.(4)3.埋木桩前,要把埋入地下一段的表面用火微微烧焦,这是利用碳在常温(&& )A.化学性质不活泼&&&&&&&&&&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吸水性&&&& D.具有吸附性4.右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⑴在此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⑵实验时,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⑶此反应说明木炭具有&&&&&&&&&&& 性,可用来&&&&&&&&&&&&&&&&&&& 。5.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红,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几块活性炭振荡,会&&&&&&&&&&&&&&&&&&&&&&& ,原因是活性炭有&&&&&&& 性,这和明矾净水时的吸附原理&&&&&& 。& 6.继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C60分子后,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管状的碳单质――碳纳米管。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常温下C60分子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简要说明理由。(2)设计一个方案,证明C60分子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学习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和反应原理。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和收集方法。3.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学习重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学习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比较。课前预习1.实验室里制取CO2的药品是&&&&&&&&& 和&&&&&&&&&& 。&实验室里制取CO2的原理是&&&&&&&&&&&&&&&&&&&&&&&&&&&&& 。收集CO2的方法是&&&&&&&&&&&&&&&&&&&&&&&&&&&&&&&&&&&&& 。检验CO2的方法是&&&&&&&&&&&&&&&&&&&&&&&&&&&&&&&&&&&&& 。验满CO2的方法是&&&&&&&&&&&&&&&&&&&&&&&&&&&&&&&&&&&&&& 。2.实验室里制取气 体的装置包括____ _______和______&&& ___两部分。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 _& ____和&&&&&&&&&&&&&&&&& ,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等。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的状态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反应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简称为固液不加热型;又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发生反应, 所以选择的收集方法只能是_______&&&& _ _。课内导学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阅读课本P109完成下列学习(1)药品是&&&&&&&& 和&&&&&&&&& &(2)实验室里制取CO2的原理是&&&&&&&&&&&&&&&&&&&&&&&&&&&&&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①发生装置选择图中的&&&& ②收集装置选择图中的&&&&
&1.确定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1)反应物的状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发生的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定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 (1)二氧化碳的密度&& ――& ___________________(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 ___________________三、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4)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验满方法:&&&&&&&&&&&&&&&&&&&&&&&&&&&&&&&&&&&&&&&&&&&&&&&&&&&&&&&&&&&&& 。四、操作步骤
给上图各步骤进行命名(1)&&&&&&&&&&&&&&& (2)&&&&&&&&&&&&&&&& (3)&&&&&&&&&&&&&&&& (4)&&&&&&&&&&&&&&&& (5)&&&&&&&&&&&&&&&& 四、[比较归纳]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实验室制O2&实验室制CO2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检& 验&&验& 满&&【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3.验证所制得的气体有效训练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大理石跟浓盐酸反应C.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D.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仪器是(&& )A.漏斗、集气瓶、水槽、导管&&&&&&&&&&&& B.酒精灯、试管、导管、集气瓶C.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管&&&& D.大试管、单孔塞、集气瓶、导管3.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                                 &&&&&&&&&&&&&&&&&&&&&&&&&& 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②&&&&&&&&&&&&&&&&&&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②&&&&&&&&&&&&&&&&&&&&&&&&&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 (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 通入。课后延伸1.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1)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用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共热制取氧气;(3)电解水制取氧气;(4)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设计合理的是(&&&& )A.只有(2)& B.(1)(2)&& C.(2)(3)&& D.全部2.两份质量相等的碳酸钙,第一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充分煅烧,两个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A.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多&&&&&&&&&&&&&&& B煅烧生成的CO2C.两个反应生成的CO2一样多&&&&&&&&&&&&& D.无法判断 3.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 )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 )装置。4. 将洗净的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放在一个玻璃杯中,往杯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杯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1)&&&&&&&&&&&&&&&&&&&&&&&& (2)&&&&&&&&&&&&&&&&&&&&&&&&&&&&&&&&&&& 。5. 将100g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问产生CO2的质量是多少?
6.现有A、B两个塑料瓶,A瓶内盛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B瓶内装有纯净的CO2气体。某同学为了验证CO与CO2的某些性质,从野外捉来两只健康的蝗虫,分别放入两个塑料瓶中,拧紧瓶盖。观察,两只蝗虫都很快死亡。请你根据该实验现象,帮该同学写出相应的结论:A瓶实验说明:&&&&&&&&&&&&&&&&&&&&&&&&&&&&&&&&&&&&&&&&&&&&&&& B瓶实验说明:&&&&&&&&&&&&&&&&&&&&&&&&&&&&&&&&&&&&&&&&&&&&&&&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习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2.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污染。&3.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能供给呼吸。(2)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放有两层蜡烛(已点燃)的烧杯中,&&&& 层蜡烛先熄灭,&&&& 层蜡烛后熄灭。这一实验证明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H2CO3,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碳酸很不稳定,会分解生成&&&&&& 和&&&&&&&& ,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 ,是因为它与&&&&&&&& 反应生成了&&&&&&&&&& ,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的用途(1)&&&&&&&&&&&&&&&&&&&&&&&&&&&&& 。& (2)&&&&&&&&&&&&&&&&&&&&&&&&&&& 。(3)&&&&&&&&&&&&&&&&&&&&&&&&&&&&& 。& (4)&&&&&&&&&&&&&&&&&&&&&&&&&&& 。课内导学(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实验6-3】学生利用课本P113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观察它的颜色、气味、状态2.【实验6-4】向有两支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现象&分析&3.【实验6-5】向一瓶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M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CO2&&&&&【思考】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4.【演示实验6-6】根据四朵浸在石蕊试液的小花在不同条件下颜色的变化,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Ⅰ&Ⅱ&Ⅲ&Ⅳ现象&&&&分析&结论&5.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原因是(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CO2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1)由于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 ;(2) CO2可促进植物进行&&&&&& 作用;用作&&&&&& 肥料。(3) CO2可用作化工产品原料;(4) CO2能溶于水,可制&&&&&&&&&&&&&&& ;(5)固体 CO2叫“&&&&& ”,易&&&&&& ;可用于人工降雨、作制冷剂等。2.CO2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1)概念:大气中的&&&&&&&&&&& 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2)产生的原因:Ⅰ.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大气中的&&&&&&& 的含量不断上升;Ⅱ.人类乱砍滥伐,&&&& 遭到破坏,能够消耗大量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减少。(3)危害: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 ,释放大量有害气体,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 、农业减产等。(4)预防措施:Ⅰ.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Ⅱ.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Ⅲ.大力&&&&&&&&&&&&& ,严禁&&&&&&&&&&&&&&& 森林等。有效训练1.下列关于C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窖中常聚集着较多的CO2&&&&&& B.CO2可做气体肥料C.CO2可用于制汽水&&&&&&&&&&&&&& D.CO2有毒,人体不能吸入2.干冰的粉末常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A.干冰发出大量的水蒸汽&&&&&&&&&& B.干冰能产生大量的白色的CO2气体& C.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D.CO2可溶于水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4.长期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会有一层白膜,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课后延伸1.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2.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B.将燃烧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C.向瓶内倒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D.放入一只小动物,观察小动物能否存活3.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 ) 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③都易溶于水;④都能跟碳反应;⑤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⑦都可用于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A.①④⑤⑧&&&&&&&&&& B.①③④⑤⑥⑧&&&& C.②④⑤⑧&&&&&&& D.①④⑤⑦⑧4.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5.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气体越来越多,气候也在不断变化,我国已经历了多个“暖冬”。(1)造成气温变暖的主要物质是&&&&&&&& 。(2)请举出防止“暖冬”现象进一步加剧的两项具体措施&&&&&&&&&&&&&&&&&&&&&& ;&&&&&&&&&&&&&&&&&&&&&&&&&&&& 。&&&&&&&&&&&&&&&&&&&&&&&&&&&&&&&&&&&&&&&&&&&&&&&&&&&&&&&&&&&&&&&&&&&&&&&&&&&&&&&&&&&&& 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强把学到的化学知识用于生活中,进行下列探究。(1)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 。(2)小强同学在家里做了右图所示的小实验,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①(I)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由此得出有关CO2性质的结论是&&&&&&&&&&&&&&&&&&&&&&&&&&&&&&&&& 。并依此性质确定的一个主要用途是&&&&&&&&&&&&&&&&&&&&&&&&&&&&& 。②当蜡烛熄灭后,在玻璃杯口迅速盖―块蘸有石灰水的玻璃片(见Ⅱ)。观察到的现象是&&&&&&&&&&&&&&&&&&&&&&&&&&&&& 。根据Ⅱ中实验,&&&&&&& (“能”、“否”)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原因是&&&&&&&&&&&&&&&&&&&&&&&&&&&&&&&&&&&&&&&&&&&&&&&&&&&&& 。(3)新鲜的鸡蛋是有生命的(通过气孔进行生命活动,同时细菌也易从气孔进入),小强用石灰水浸泡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鲜,试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原理&&&&&&&&&&&&&&&&&&&&&&& 。(4)小强把含碳酸钙95%的鸡蛋壳20g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已知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1.977g/L)(保留二位小数)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一氧化碳是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2.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_&&& 色火焰,同时__&&&&&&& __,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 。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___&&&&&&& _。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__,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__。4.一氧化碳化学性质有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它的主要用途是作_________和在冶金工业中作_________剂。5.一氧 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_________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________结合,致使人体缺少________。6.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课内导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生阅读课本P117总结CO的物理性质,并与二氧化碳进行对比。&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CO2&&&&&CO&&&&&二、&CO的化学性质 & 1.CO的可燃性现象&方程式&用途&2.还原性现象&方程式&用途&3.毒性三、填空:写出煤炉里炉层中的三层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上方&&&&&&&&&&&&&&&&&&&&&&&&&&&&&&&&&& ;中 方&&&&&&&&&&&&&&&&&&&&&&&&&&&&&&&&&& ;下方&&&&&&&&&&&&&&&&&&&&&&&&&&&&&&&&&& 。提出讨论问题: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2.用煤火取暖时,应该怎样防止煤气中毒?3.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很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4.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有效训练1.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2.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而且是化合物的是(&& )A.氢气&&&&&& B.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3.CO和 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4.有A、B、C、D四种气体,A和B、B和D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点燃都会爆炸;A和B化合生成C,C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和D化合生成 E;C溶解在E里生成F,F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C&&&&&& ,D&&&&&& ,E&&&&&&& ,F&&&&&&& 。写出相关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 ;&&&&&&&&&&&&&&&&&&&&&&&&&&&&&&&&&&& 。5.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课后延伸1.欲将二氧化碳气体里混入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除去,可让气体通过(&& )A.石灰水&&&&&&&&& B.水&&&&&&&&&&& C.炽热的炭层&&&&&&&&&&&&& D.灼热的氧化铜2.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是(&& )A.N2&&&&&&&&& B.CO2和N2&&&&&&&&&& C.CO2和CO&&&&&&&&&&& D.N2和CO3.可区别CO、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看颜色&&&& B.用石灰水鉴别&&&& C.闻气味&&& D.看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4. 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5.要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6. 右图是实验室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1)&&&&&&&&&&&&&&&&&&&&&&&&&&& ,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学习目的:1.了解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 2.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3.掌握二氧化碳的制法、性质和用途学习重点: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制法学习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课前预习一、碳的几种单质1、刚石(C)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 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有优良的&&&& ,润滑性。可用于制&&&& 、干电池的&&& 、电车的滑块等3.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4.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其中&&&& 、&&&& 具有吸附性。5.C60分子有&&& 个碳原子构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其原因是&&&&&&&&&&&&&&&&&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3、还原性:(1)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 ,&&&&&&&&&&&&&&&&&&&&&&&&&&&&&&& 化学反应方程式&&&&&&&&&&&&&&&&&&&&&&&&&&&&&&&&&&&&& 应用:&&&&&&&&&&&&&&& &&&&&&& (2)木炭还原氧化铁,现象&&&&&&&&&&&&&&&&&&&&&& ,&&&&&&&&&&&&&&&&&&&&&& 化学反应方程式&&&&&&&&&&&&&&&&&&&&&&&&&&&&&&&&&&&&& 应用:&&&&&&&&&&&&&&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发生装置:&&&&&&&&&&&&& 选用与实验室用&&&&&&&&&& 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3)收集方法:O2即能用&&&&&& 法收集,有可用&&&&&&& 法收集。CO2只能用&&&&& 法收集。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 ,则是&&&&&&&&&&& 。&& 验满方法:&&&&&&&&&&&&&&&&&&&&&&&&&&&&&&&&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化学方程式为&&&&&&&&&&&&&&&&&&&&&& ,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用途:(1)灭火: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中的&&&&&&&&& ,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中的&&&&&&&&&&&&&&&&&&&&&&&&&&&&&& &&&&&&&&&&&&&&&&&&&&&&&&&&&&&&&&& 。(2)干冰用于&&&&&&&&&&&&&&& 、制冷剂。&&&&&&&& (3)温室肥料&&&&&&&&&&&&& (4)化工原料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会引起&&&&&&&&& 。五、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 ,&&&&& 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3.化学性质: 1)可燃性,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前一定要检验&&&&&&&&&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 的火焰,应用&&&&&&&&&&&&&&&&&&&&& 2)还原性,化学方程式为&&&&&&&&&&&&&&&&&&&&&&&&&&&&&&&&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 。课内导学一、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碳的单质&金刚石&&
&石墨&&&&C60&&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物质&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图&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氧气&&&&二氧化碳&&&&三、&本单元知识间的联系可用右图来表示。写出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效训练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同点是(&& )&A.密度都比空气大&&&& B.都可用于灭火&&&& C.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都是氧化物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气中毒&&&&&& B.活性炭吸附毒气&&&&& C.实验室制氧气&&&&&& D.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3.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时,最简便的方法(&& )&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测定3种气体在标准情况下的密度&C.将3种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比较3种气体的溶解度4.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元素是 (&& )&&&&&&&&&&&&&&&&&&&&&&&&&&&&&&&&&&&&&&&&&&&&&& &A.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B.一定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下列各组气体中,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H2O、CO2&&&&&&&&&& B.H2、CO&&&&&&&& C.CO、O2&&&&&&&&&& D.H2、O2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课后延伸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碳单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干电池里的碳棒是用石墨制成的②电冰箱除味剂是活性炭③防毒面具用焦炭吸附有毒气体④制糖工业用石墨来吸附有色物质⑤金刚石不仅能划玻璃,还能装在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CO2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D.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3.下列物质的四种用途中,有一种使用的原理不相同的是(&& )A.冰箱中放入去味剂&&&&&&&&&&&&&&&&&&& B.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C.用石墨做铅笔时加粘土&&&&&&&&&&&&& D.滤毒罐中加入活性炭4.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账本应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 )A.碳能被氧化成稳定的物质&&&&&&&&&&&    B.碳能被还原成稳定的物质C.碳能与纸的成分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 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5.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可燃物的燃烧&&&&&&& B.动植物的呼吸&&&&&&& C.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烧6.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 &&&&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7.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易溶)。当二氧化碳持续不断的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沉淀质量的变化符合图中的& (&&& )8.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1)观察气球变化现象是(&& ) A.没有明显变化&&&& B.膨胀变大&&&&&& C.膨胀后又瘪下去&& D.比原来更瘪了(2)打开止水夹,U形管左右的水位(&& )&&& &A.左高右低&&&&&&& B.右高左低&&&&& C.左右水位不变&&& D.水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9.实验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A.纯净物&&&&&&&&&&&&& B.化合物&&&&&&&&&&&& C.单质&&&&&&&&&&& D.混合物10.下列关于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的硬度最大B.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热11.C0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灭火&&&&&&& B.做化工原料&&&&& C.制干冰&&&&&&& D.温室中用做肥料12.试管时盛有黑色粉末,加热后有红色固体生成,同时产生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种黑色粉末是(&  )A.氧化铜 & B.木炭粉和铜的混合物&&&&& C.木炭粉 && D.氧化铜跟木炭的混合物13.在区别下列各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CO和CO2  分别通入Ca(OH)2溶液,观察现象B.O2和CO2  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现象C.H2和CO2  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D.CO和O2  分别通入灼热的铜网,观察现象二、填空题14.按题意从O2、N2、H2、CO2、CO中选择适宜的化学式,填入下列横线上(1)有剧毒的气体_________&& (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________&&& (3)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_______(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6)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_(7)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_(8)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 15.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证明气体中混有CO2的装置内应盛_____。(2)贮气: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装置___端通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时,___端通入。②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装置____端通入③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端通入。16.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应用题17.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棉花 及以下仪器: & (1)利用上述药品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是&&&&&&&&&&&&& (填序号);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将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图画入方框内,并与A装置连接:实验过程中A装置内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18.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完成下列问题:(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________和_______ (2)若用装置C检验二氧化碳,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装置B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4)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②&&&&&&&&&&&&&&&&&&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②&&&&&&&&&&&&&&&&&&&&&&&&&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 (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 通入。20.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的拓展小光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实验验证:(1)当点然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小光同学判断是正确的。实验反思:(4)小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②原因二:反应C+2CuO 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③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纳米管的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