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叩击肌腱时,刺激哪一种感受器引起牵张反射弧 刺激 强度

13.比较终板电位与EPSP的异同。
终板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对钠离子的内向驱动力远大于对钾离子的外向驱动力,因而跨膜的钠离子内流远大于钾离子外流,从而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略称为epp,是神经肌肉传递时在终板部位所看到的局部电位变化。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
去极化电位变化。它和骨骼肌终板电位一样,具有局部兴奋的性质。EPSP的形成机制是兴奋型机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是递质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且由于钠离子的内流大于钾离子的外流,故发生净内向电流,导致细胞膜的局部去极化。
14.比较突触前与突触后抑制的机理。
突触后抑制: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
由这一抑制性神经元发出的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能使所有与其发生突触联系的其他神经元都发生抑制,都产生IPSP。一个兴奋性神经元通过
突触联系能引起其他神经元产生兴奋,但不能直接引起其他神经元产生
突触后抑制。它必须首先兴奋一个抑制性神经元,转而抑制其他神经元。
突触前抑制: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结构基础:轴突-轴突突轴。
机制:突触前抑制产生的机制是:A纤维传入兴奋抵达末梢释放递质(GABA)→递质作用于B纤维末梢使其去极化→末梢跨膜静息电位变小→B纤维兴奋时其末梢的动作电位变小→进入末梢B的Ca2+数量减少→引起末梢B递质释放量减少→运动神经元C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减小。
特点:抑制发生的部位是突触前膜,电位为去极化而不是超极化,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
通过使来自突触前末梢的化学传递物质的分泌减少,而抑制其突触作用,这种类型的抑制称突触前抑制。
15.分析局部电位的总和与肌收缩总和的现象。
在骨骼肌的一次单收缩中,动作电位时程仅2~4ms,而收缩的过程却可达几十甚至几百毫秒,因而骨骼肌有可能在机械收缩过程中接收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新的收缩过程可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产生3~4倍于单收缩的强度。这是由于单收缩时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的持续时间太短,以至于被活化的收缩蛋白还未产生最大张力时,胞质Ca2+浓度就已经下降了。而持续的刺激下,收缩蛋白充分激活并有足够时间达到最大张力。
而局部电位的总和,包括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是其电紧张电位的电学特性之一。局部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相关且可以累加,这是由于少量Na+内流仍然受制于K+随后的外流,而没有进一步引发大规模的离子通道开放。
16.试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整合作用。
在脊髓的前角中,存在大量运动神经元(α和γ运动神经元),它们的
轴突经前根离开脊髓后直达所支配的肌肉。α运动神经元的大小不等,胞体直径从几十到150μm;大α运动神经元支配快肌纤维,小α运动神经地支配慢纤维。α运动神经元接受来自皮肤、肌肉和关节等外周传入的信息,也接受从脑干到大脑皮层等上位中枢下传的信息,产生一定的反射传出冲动。因此,α运动神经元是躯体骨骼肌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
*17.躯体反射的抑制与内脏反射的抑制有什么重要区别。
18.骨骼肌的双重交互神经支配与内脏的双重神经支配主要有什么区别?
19.解释脑电波产生的机制。
皮层表面的电位变化是由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因为锥体细胞在皮层排列整齐,其顶树突相互平行并垂直于皮层表面,因此其同步电活动易综合而形成强大电场,从而改变皮层表面的电位。大量皮层神经元的同步电活动则依赖于皮层与丘脑之间的交互作用,一定的同步节律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活动,可促进皮层电活动的同步化。
20.试述α与γ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的相互关系。
α运动神经元发出α传出纤维支配梭外肌纤维。γ运动神经元发出γ传出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当肌肉受外力牵拉时,梭内肌感受装置被动拉长,使螺旋形末梢发生变形,导致Ia类纤维传入冲动增加,冲动频率与肌梭被牵拉的程度成正比,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可引起支配同意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活动加强和梭外肌收缩,形成一次牵张反射。刺激γ传出纤维并不足以使整块肌肉缩短,但γ传出冲动增加可使梭内肌收缩,γ传出增加可加强肌梭的敏感性。
腱器官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其抑制作用。
21.何以证明“脊休克”产生的原因。
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脊休克的产生与恢复,说明脊髓能完成某些反射活动,但这些反射活动平时在高位中枢的控制下不易表现出来。脊休克恢复后,伸肌反射往往减弱,而屈肌反射往往增强,说明高位中枢平时具有易化伸肌反射和抑制屈肌反射的作用。
22.如何证明脑电节律的来源?
节律性的脑电波是许多神经元同时活动与同时抑制的结果,只有如此,波幅才能较大,否则就会相互抵消,甚至记不出电变化。这种同时放电和同时抑制的过程就是“同步化”。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而使脑细胞不能同时放电和同时抑制,就是“去同步化”。所谓同步化,包括频率相同与位相相同。否则,如果两个神经元发放的频率相同而位相相反,则仍不会出现大的波
幅。一般讲,同步化的程度越大,则波幅越大而频率越低;反之,去同步化的程度越大,则波幅越小而频率越高。
如果各神经元的排列方向不一致,则冲动传导的方向也不会一致,因而所产生的电场就会相互抵消,不能形成强大的电场。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排列十分整齐,其顶树突都伸向皮质表面,因此,脑电波的形成,极可能是由于许多锥体细胞产生的电位自细胞体传向皮质表面的结果。当这些细胞进行同步活动时就会产生强大的电场,才能在皮质表面记录出来。
24.感受器电位的特征有哪些?
感受器电位是指感受器由感觉刺激引起的渐变的非传导性的电位变化。是感受细胞群的群体反应。
先在感受器细胞或传入神经末梢产生一种过渡性的电位变化,在感受器细胞产生的膜电位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
25.痛觉与其它感觉相比有何不同?
痛觉是由体内外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有情绪活动和防卫反应。痛觉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感觉,是一种与其他感觉混杂在一起的一种复合感觉。痛觉的主观体验有生理成分也有心理成分。
26. “α-阻断”何以不是光刺激所致?
27.耳蜗何以能对声频进行初步分析?
对于每一个振动频率来说,在基底膜上都有一个特定的行波传播范围和最大振幅区,位于该区域的毛细胞受到的刺激就最强,与这部分毛细胞相联系的听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也就最多。起自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听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到听觉中枢的不同部位,就可产生不同的音调感觉。
28.什么是“腱反射”?
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腱反射的感受器为肌梭,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脊髓灰质后,直达前角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当叩击肌腱时,肌肉内所有的肌梭同时受到牵张,同时发动牵张反射。因此肌肉的收缩几乎是一次同步性收缩。腱反射主要发生于肌肉内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成份。
29.内脏反射弧有何结构与功能上的特征?
内脏反射弧在结构上的不同主要是具有两级传出神经元:从中枢发出的自主神经在抵达效应器官前必须先进入外周神经节,此纤维终止于节内神经元上,由节内神经元再发现纤维支配效应器官。由中枢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前纤维,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后纤维。节前纤维性有髓鞘B类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快;节后纤维性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慢。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远,因此节前纤维短而节后纤维长;副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近,有的神经节就在效应器官壁内,因此节前纤
欢迎转载:
推荐:    神经复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神经复习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
>> 2015临床助理医师考试专项练习试题三
2015临床助理医师考试专项练习试题三
来源:环球网校
  2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减弱的原因在于 ( C )?
  A.突触前神经元活动减弱?
  B.兴奋性突触释放递质量减少?
  C.后膜电位超极化?
  D.轴丘始段去极化?
  22.脊髓何处损伤可引起痛、温觉与触觉分离 ( A )?
  A.脊髓空洞症 B.完全横断?
  C.半离断 D.前根受损?
  23.脊髓半离断可致 ( B )?
  A.同侧痛觉障碍 B.对侧温度觉障碍?
  C.对侧深感觉障碍 D.以上都对?
  24.对感觉投射系统正确的叙述是 ( C )?
  A.感觉传导道都是由三级神经元接替实现?
  B.感觉接替核发出纤维直接到脊髓?
  C.非特异投射系统可改变大脑皮层细胞兴奋状态?
  D.特异投射系统传入冲动的作用在于维持动物的觉醒状态?
  25.对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不正确的叙述是 (D )?
  A.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B.受到破坏时,机体处于昏睡状态?
  C.是一个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
  D.不易受药物的影响?
  26.对丘脑功能错误的叙述是 ( D )?
  A.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
  B.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分为两大系统?
  C.也接受大脑皮层下行的纤维?
  D.丘脑能进行感觉的粗糙分析与综合,但与痛觉无关?
  27.躯体感觉的大脑皮层投射区主要分布在 ( B)?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枕叶皮层 D.皮层边缘?
  28.第二体感区的结构功能特点有 (D )?
  A.倒置分布 B.交叉投射?
  C.与深感觉产生有密切关系?
  D.与痛觉和内脏感觉关系较为密切?
  29.对痛觉叙述错误的是 ( D )?
  A.痛觉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卫反应?
  B.内脏病变可引起牵涉痛?
  C.内脏痛与快痛都是伤害性刺激作用的结果?
  D.内脏痛与慢痛不同,前者发生时没有情绪变化?
  30.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 ( D )?
  A.腱反射 B.屈肌反射?
  C.对侧伸肌反射 D.肌紧张?
  31.快速叩击肌腱时,刺激哪一种感受器引起牵张反射 (B )?
  A.腱器官 B.肌梭?
  C.游离神经末梢 D.皮肤触觉感受器?
  32.脊髓的最后通路为 ( A)?
  A.α运动神经元 B.?运动神经元?
  C.大脑皮层运动区大锥体细胞?
  D.小脑浦肯野细胞?
  33.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不直接涉及 ( D )?
  A.肌梭 B.Ⅰ、Ⅱ类传入纤维?
  C.快肌纤维 D.运动神经元?
  34.对肌梭正确的叙述为 ( C )?
  A.它是各种多突触反射的感受器?
  B.它只有感觉神经分布?
  C.它是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D.它的活动不受梭内肌主动收缩的影响?
  35.下列有关脊休克的论述错误的是 ( D )?
  A.是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暂时进入无反应的状态?
  B.脊髓反应逐步恢复?
  C.反射恢复后屈肌反射往往增强?
  D.反射恢复后发汗反射减弱?
  36.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可出现 ( D )?
  A.肢体痉挛麻痹 B.脊髓休克?
  C.去皮层僵直 D.去大脑僵直?
  37.人类新小脑损伤所特有的症状是 ( B )?
  A.静止性震颤 B.意向性震颤?
  C.肌张力增强 D.偏瘫?
  38.震颤麻痹主要是下列哪一通路受累的结果 ( D )?
  A.纹状体-黑质?-氨基丁酸能抑制通路?
  B.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易化通路?
  C.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抑制通路?
  D.黑质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
  39.躯体运动的大脑皮层代表区主要分布于 ( A )?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枕叶 D.皮层边缘叶?
  40.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是 ( C )?
  A.肌紧张增强 B.腱反射亢进?
  C.肌萎缩明显 D.巴彬斯基征阳性?
您现在的位置: &&
>> 2015临床助理医师考试专项练习试题三
网络辅导试听
临床助理医师最新资讯 ―>
临床助理医师试题专区 ―>
临床助理医师复习资料 ―>
临床助理医师辅导在线 ―>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培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肱二头肌肌腱反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