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年轻照片有孩子吗?

胡兰成之子:我父亲是一个归不了档的人
  向来提起胡兰成,一半因为张爱玲,一半因为他的“汉奸”嫌疑。花边新闻与稗官野史从来盛行,但直面一代才子胡兰成,其经历、才情、识见别开生面,并非“汉奸”二字可以概括。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曾评价胡兰成书法:“于书法今人远不如古人;日本人究竟不如中国人。当今如胡兰成的书法,日本人谁也比不上。”
若论学问、文章,胡兰成一无师承、二无学历,却通达《尚书》、《易经》等典籍、黄老之术、佛学禅宗、诗词歌赋乃至民间戏曲、通俗小说,笔下文章也自成一派,书法更不在话下。他说:“我于文学有自信,然而惟以文学惊动当世,流传千年,于心终有末甘。”晚年,他潜心于现代科学,亦有心得。
他这一生,还欠下许多风流债务,《今生今世》未尝讳言。多情未必薄情,只是他对人“一视同仁”,不免惹得其中心高气傲者怨恨。
  1981年,胡兰成客死日本,身后三子二女。幼子胡纪元7岁前生活在父亲身边,12岁时最后—次见父亲,后定居南京。退休以后,胡纪元开始整理父亲的著作和资料,视为—项使命。聊起父亲胡兰成,纪元先生有时风趣幽默,有时腼腆木讷,有时激动得磕磕巴巴,有时停下来思索良久——有这样—位父亲,他心底是自豪的。
“父亲是很有灵气的人”
--------------------------------------------------------------------------------
  记者:您父亲最喜欢阿启(胡兰成长子胡启),是不是因为阿启和他很像?
  胡纪元:阿启大哥喜欢诗文,多愁善感,一次对父亲说:“这样下去不是要亡国?”父亲很严肃地说:“20世纪的世界是不会有亡国的。”然后讲了一套理论。现在看来父亲当时对形势的分析是有远见的,20世纪已经不以占领国土为侵略目的,他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
  记者:据说当时您母亲全慧文和您父亲关系不好?
  胡纪元:有几次父亲正在写文章,母亲上前去纠缠他,他眼睛不离文稿,待母亲冲到身边,只用手一提,就把母亲摔到床上。母亲翻身起来又冲上去,又被摔到床上,反复多次。父亲像磐石一般,仍在专心写作,他有惊人的定力。其实父亲对母亲是很好的,我从未见他们吵过架。
  记者:您对您父亲的一生和学说有什么评价?
  胡纪元:父亲是很有灵气的人,意志特别坚强,有些人虽不理解他,但特别佩服他的定力,就是在流亡时、在生死边缘,他都能够静下心来写文章。
记者:您家人对您父亲有什么看法?
胡纪元:我爷爷对我父亲有个预言,说他是“在家呆不住,会漂流出
去的,像兰花一样香气从外面吹进来”。
记者:您也经常写文章,有为您父亲立传的打算吗?  
胡纪元:父亲不需要别人为他写传记,《今生今世》已经是他前半生最真实生动的自传,没人能超越得了。晚年也写了大量文章和书信,还有与他交往过的许多人物对他的记忆和文字。
“张爱玲像岛,胡兰成像海”
--------------------------------------------------------------------------------
  记者:您小时候有没有见过张爱玲?
  胡纪元:多次见过。记得我5岁的时候,父亲把我带到张爱玲静安寺附近的家。张爱玲看到我父亲后非常高兴,我父亲问她:“有没有东西给小孩吃”,她就拿出了花生酱和切好的面包,把花生酱涂在面包上给我吃。还有一次是张爱玲和我们一起逛静安寺庙会。庙会很热闹;父亲和张爱玲,一边一个牵着我的手,印象中,她对我们还是挺好的。
  记者:日本投降后您父亲藏到浙江去了,张爱玲来找过吗?
  胡纪元:抗战刚胜利时大人常不在家里,我父亲跑到温州藏起来了。那段时期我看见张爱玲来过几次。她一般比较严肃,不怎么和人说话,不过和我父亲话就特别多。在我印象中,父亲在张爱玲家像在自己家一样随便。我不怕她,但她也不会逗我玩。另外张爱玲穿戴很特别,服饰很讲究。
  记者:最近出版的《小团圆》您看了吧,有什么感受?
  胡纪元:《小团圆》出来前,有人说《今生今世》只是胡兰成自说自话,不可信,连张爱玲自己写给夏志清的信中,也说他是“夹缠不清”。但是《小团圆》中的主要情节,恰恰与《今生今世》非常相符,又有人说《小团圆》也不可信。但我要说,《小团圆》是可信的,其中说到我家当时的一些真实细节我是知道的,外人不可能知道。在《小团圆》中张爱玲讲到,有一次很晚了,她和父亲到美丽园家里来,住在3楼。父亲离开她—会,我母亲推开门与她见了一面。她的描写是真实的。
  记者:在才学上,对您父亲和张爱玲有什么评价?
胡纪元:打个比方说,我父亲就像大海,张爱玲是海中的岛屿。大海能容纳岛屿,有海有岛,才成风景。张爱玲的底子是贵族文化,我父亲的底子是更强大的平民文化。你看他抗战胜利后藏在温州,谁都发现不了他,“万人如海一身藏”,他有那个本事。做惯官的人装不像平民,一下子就会被周围人识别出来。我父亲本身就是民间出来的,本分本色,知道民间是个什么样子。他能躲过劫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最能得到女人的保护。所以胡兰成能学到张爱玲的好处,但是张爱玲难以学到胡兰成的好处。在一
定时期他们有互补的渴求,但最终各自发展。
“至死拿‘中华民国’护照”
--------------------------------------------------------------------------------
记者:日本人对您父亲很好,您怎么:看?
胡纪元:日本人很欣赏我父亲的学问。说他是“诤诤敢言之士”。1943年汪精卫下令把我父亲关起来,3天之内要杀他,有日本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营救他。
  记者:您父亲对日本人呢?
  胡纪元:父亲在日本人面前是很有骨气的,从来不卑不亢。一次汪精卫派他去日本,因为日本接待者级别太低,有损中国尊严,他当场拂袖而去;他还写文章说日本必败、汪政权必亡,汪精卫为此逮捕了他;晚年在日本他写文章对日本社会和各界要人叱责批评,这些都是事实。在日本期间他每年都要为居留办很多手续,非常麻烦,有人就劝他加入日本籍,他坚决拒绝,直到去世拿的都是“中华民国”的护照。
  记者:日本人为什么要救他?
  胡纪元:1943年时;我父亲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是整个的,现在还在抗战,南京当然不能代表中国……日本必败;南京国民政府必亡,唯一挽救之策,厥于日本立即实行昭和维新,断然自中国撤兵,而中国则如国父当年之召开国民会议,共商国事。”这篇文章经日本大使馆译呈东京,极获反战派人土重视,日本军部大量印发,规定少校以上军官一体传阅。我父亲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得罪了汪精卫,被捕入狱。
  记者:牵头营救的是日本人池田笃纪(当时任职于日本驻南京“大使馆”)?。
胡纪元:青芸姐知道我父亲出事,连夜赶往南京告诉池田,池田就开了一个三方救援会议,组织营救。但林柏生(时任汪伪政府宣传部长)一直拖延,最后池田以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逼迫林柏生,他才向汪精卫要手令释放了我父亲。父亲一共坐了48天的牢,第二天正好是大年初一,日本方面摆下酒席为他压惊,父亲在席间提出两项建议:开放内河航运封锁,取消城门口、火车站日本宪兵的检查。日方一口答应,很快就贴出了布告,城门口及火车站概由伪警维持秩序。这些对中国是有利的。
记者:日本人出手救胡兰成,是看重他的主张了?
胡纪元:这件事说明当时日本已积聚了强大的反战势力,否则也不可能付出如此代价营救我父亲。
记者:对您父亲在汪精卫政府中这段历史,您怎么看?
  胡纪元:我打一个比方:歹徒劫持了小学,逃走的大人组织力量来反攻,留下来的大人保护孩子。两方面—起努力,以最少的痛苦和损失,赶走了歹徒。这就是抗战史。大道理与小道理是相通的,不能与平实的小道理相通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胡兰成诗 (1)◎與池田篤記 初亡日本,池田為安排始定。性命託於一劍,我卻是性命......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今生今世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胡兰成 夏志清与“张学”一、1961年《中国现代小说史》 把.........
目前国内许多人因为张爱玲才认识胡兰成, 而我却是因为胡兰成才读张爱玲。 在张、 ......
胡兰成坚贞爱情的背后 汉奸胡兰成 “坚贞不渝爱情” 背后的肮脏黑幕 2010 年......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 “她见了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高兴的, 又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 ”这是初次见面时,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 话。 .........
无耻文人胡兰成_幼儿读物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无耻文人胡兰成 ——关于〈今生今世〉的批评 丰临 一 胡兰成,对于大陆上的中国人来说,是个重新的发现。 近年来, .........
我所认识的汉奸胡兰成 马骅(莫洛) 1948 年我在温州工业职业学校任国文教员兼......
胡兰成222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今生今世》 是胡兰成坎 坷一生的自 传,他到日 本后写成, 书名为张爱 玲所取。 胡兰成(),中国现代作家,原 .........
手机读书 在张爱玲的生活中, 如果不是胡兰成先于桑弧出现, 张爱玲的一生恐怕就不用经历那么 多的磨难吧,依桑弧的才能与人品,他完全有能力为张爱玲铺设一条坦荡的.........
落花流水两无情_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感情故事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83 落花流水两无情——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感情故事● 唐爱华拥有其精神, 却并不对其肉体有所.........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 “她见了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高兴的......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今生今世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情书_专业资料。爱玲:我坐在忘川里的湖边,看微风拂过,湖面浮着枯......
胡兰成如何搞定一代才女张爱玲?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胡兰成如何搞定一代才女张爱玲?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
http: 胡兰成如何搞定一代才女张爱玲?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他们的旷 世虐恋一直饱受争议。大.........
张爱玲对胡兰成说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张爱玲对胡兰成说:“你是我红尘.......
在《今生今世》的《良时燕婉》一节中,集中地讲述了胡兰成与他最后一任妻子佘爱珍的“爱情”故事。这一章节中的谎言不可不揭穿。 胡兰成早就与有夫之妇佘爱珍.........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今生今世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胡兰成 夏志清与“张学”一、1961年《中国现代小说史》 把.........
今生今世 张国荣,今生今世张杰,今生今世 电视剧,今生今世 胡兰成,今生今世歌词,佳期如梦之今生今世,今生今世txt,佘爱珍,今生今世在一起
7 (181人评论) .........
_今生今世_胡兰成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今生今世_胡兰成卷海钩沉[文章编号] 04)06-0100-02 图书馆建设 2 0 0 4 (6 ) “今生今世”.........
“胡张之恋’’——兼谈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刘 思 谦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
胡纪元:《小团圆》出来前,有人说《今生今世》只是胡兰成自说自话,不可信,连张爱玲......
乱世中的“今生今世”——胡兰成之子讲述父亲眼中的张爱玲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乱世中的“今生今世”——胡兰成之子讲述父亲.........
今生今世_高中作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读胡兰成今生今世有感今生今世,只在忘川 ---读胡兰成《今生今世》《我身在忘川》 , 初知胡兰成,是缘于张爱玲。特立.........
当胡兰成用一块砖头把张爱玲变成被砸晕了的快乐女孩的时候, 梁思成正在为林徽因清理前 面路上所有可能绊倒她的杂木乱石,有时候,还会被林徽因用砖头砸一个两眼发黑。.........
林徽因是上个世纪的传奇,最令人怀念的才女,她的名字和她的 人一样,传至今天,...所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卢隐嫁了有妇之 夫,高傲的张爱玲在胡兰成面前,低到了.........
忘了是谁曾经对比过林徽因和张爱玲的爱情,说女人当学林徽因,留一份爱给自己,...就如我从前一样,对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中张的不屑。一方卑微的放下自己的骄傲.........
沈从文和林徽因的友谊201314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远逝的出轨——记沈从文...在民国,另外一个名人也表达过,他就是令一位民国才女张爱玲又爱又恨的胡兰成。.........
行走于心灵,徊徉于红尘的林徽因便是如此。当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为你为你作出...曾经,她相信爱 情,相信胡兰成,然而情感与空间距离的愈来愈近,却将两人都撕扯.........
我想,林徽因最初遇徐志摩, 与张爱玲初遇胡兰成, 心中感受不会相差太多。 其实,林张的婚姻生活,谁更快乐,是很难分辨的。 张爱玲得了胡兰成,那种快乐宛如小儿得饼,.........
是的,正如她的这篇《爱》 ,1994 年四月,让她遇 见了他,当张爱玲遇见胡兰成...(林徽因) ,林虽然深爱于徐 (徐志摩)可是后来还是选择了和自己有婚约,但一生.........汉奸胡兰成子女是谁 - 武林网
>> > 汉奸胡兰成子女是谁
子女 胡兰成子女亲生的一共有五位,除了老大胡启是胡兰成遵照父母之命迎娶的唐玉凤生育的以外,其余的四个子女都是第二任夫人全慧文所生,分别是次子胡宁生,长女胡小芸,三子胡纪元,次女胡先知。另外胡兰成还在日本收养了一个女孩名字是胡晋明,胡兰成子女大多数选择了在南京定居,现在大多居住在南京市。胡兰成子女胡兰成的长子胡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因家庭出身不好在即将遭到全厂大会批斗的时候自杀身亡。胡兰成的次子胡宁生是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现在是中科院的研究员。胡兰成的三子胡纪元1959年从上海机电制造学校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四川德阳东方电机厂,是该厂的高级工程师,退休之后定居南京。胡兰成的长女胡小芸早在八十年代就去了香港,但是一有机会就会回到南京与自己的亲人相聚。胡兰成的次女胡先知曾经在南京的一个农校当农工,后来在中学任会计直至退休。退休之后一直生活在南京。胡兰成的养女胡晋明是胡兰成晚年收养的一位女孩子,1949 年五月三十一日,胡晋明出生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当时与中岛成子是狱中好友。佘爱珍后来被保释出狱,中岛成子将幼女托付给佘爱珍带出监狱,辗转至日本最终成为了胡兰成的养女。从胡兰成子女的情况可以看出胡兰成虽然逃往了日本,但是胡兰成子女除了养女之外一直都生活在中国的大陆,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原因受到迫害,只有长子胡启在文革中去世,可见共产党的政策是父亲有罪但是不会连累到子女的。 胡兰成简介 胡兰成1906年生于浙江绍兴,1981年死于日本,中国现代作家,原名是胡积蕊,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大汉奸,也是著名作家的第一任丈夫,曾经在燕京大学做旁听生,后来追随成为了大汉奸,为汪伪政权摇旗呐喊,并且在期间担任了汪伪政权的宣传部副部长,成为汪伪政权中的一位著名人物。胡兰成照片胡兰成是著名的汉奸,也是一位文人,曾经写作了大量的作品,相当一部分是为王伟政权摇旗呐喊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其在抗日最艰难的时间段内写成的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在政治上胡兰成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大汉奸,是人民的公敌。胡兰成之所以能够那么出名一方面是因为其是知名的汉奸,另一个原因就是胡兰成是近代著名的女作家才女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在1944年与张爱玲结婚,在与张爱玲结婚之前胡兰成有过两次婚姻,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在与张爱玲结合的时候并没有举行任何的婚礼,只是在张爱玲的好友炎樱的见证下结了婚。在后来胡兰成写成的《今生今世》中胡兰成自称与八位女子有恋情。张爱玲嫁给胡兰成后紧接着而来的就是日本战败投降,胡兰成因此也改名换姓逃亡在外,后来胡兰成又与范秀美搞到了一起,张爱玲于是在1947年给胡兰成写信结束了自己的婚姻。1950年胡兰成辗转香港逃去了日本,后来在日本学会了日语并且与大数学家冈洁和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相识相交,逐渐成就了胡兰成的学问体系。1974年胡兰成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在台湾开课教书,包括朱西宁、朱天文、朱在内的很多人受胡兰成的影响非常深,胡兰成在台湾的声誉可以说是毁誉参半。1981年胡兰成在日本的东京病逝,享年75岁。 胡兰成照片 胡兰成照片年轻时候的不是很多,老年的照片倒是不少,老年的照片已经是一个垂垂老者,但是却有着超脱的气质,文质彬彬。从下面这幅照片中,可以看出胡兰成是一个很帅气的人。这张胡兰成照片拍摄的时候胡兰成可能只有二三十岁,风华正茂的年纪,看起来非常的帅气,难怪很多女人愿意做飞蛾扑火之举。胡兰成照片胡兰成可谓是一代文豪,据说在民国初期可谓是风靡一时的,但是对于现代人而言胡兰成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人,很多人是因为民国时期的才女张爱玲而认识了胡兰成,因为要想说张爱玲不能绕开胡兰成,当年张爱玲以一个未婚女的才女身份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四岁之多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的胡兰成,胡兰成的魅力可见一斑。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之后自己说“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这样的妙语是认识胡兰成之后所写,可见张爱玲对胡兰成感情的真挚与深厚。胡兰成在其写作的《今生今世》中讲述了自己与八个女人的情缘,这八位女子与胡兰成在一起无不是倾心相托,而胡兰成却多是始乱终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女子的糊涂,也可以看到胡兰成是一位情场高手,可谓是花花心肠。胡兰成在情场上的得意虽然与其才学不可分,但是更多的我想与胡兰成的长相密不可分,看胡兰成照片上的模样确实是一个非常容易让女人动心的样子。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个思念父亲的孩子——记胡兰成之子胡纪元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一个奢侈品品牌,叫做欧米茄,卖着价格不菲的手表!但我却从未被它打动过,我天生对奢侈品就没有过多的欲望!然而如今,我却想郑重的去买一块欧米茄手表,为了怀念一个伤感的故事!
那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一天,我不知道那天的天气是否美丽,但我相信,那一定是美丽的一天!胡兰成先生在去日本的途中,途经香港,在那里买了一块手表,很名贵的手表----欧米茄!那时候的他绝对不会想到,这块手表会辗转漂泊60年,最后静静的躺在他的幼子胡纪元先生的手中,代替他完成那个无法兑现的诺言!人生的际遇,真是一场无法言说的感慨!原谅我来不及说的那声珍重,我的小儿子!
兰成,这或许真的是一语成谶。胡兰成先生的父亲仙风道骨,灵气逼人,早早的就预见了这个儿子的未来,说他“在家呆不住,会漂流出去的,像兰花一样,香气从外面吹进来”。
兰成先生,就真的这样背井离乡,离开了浙江嵊县,告别了祖祖辈辈的下北乡胡村。胡村土地的香味混合着自己的梦想,被兰成先生小心翼翼的装进行囊。
李鸿章于1865年创建的金陵机器制造局穿过时光的更迭,早已变成了晨光机械厂,又变为了艺术街区,旁边的大报恩寺正在施工,想要恢复那佛光普照的辉煌,在这明清建筑交相辉映的地方,还有着一个颇为风雅的地方——吴门琴禅会馆。老顽童第一次带我来这里就是专程带来看艺术品,听老桐的琴音。老顽童总是这样,每每发现了什么有意思的地方,总是要带我来游玩一番,每每见了有意思的人,也想着介绍给我认识。后来我便在此学习古琴,来了几次便和卖饮料的小店老板熟悉起来,他随口问到:“每次来陪你练琴的老先生,是你父亲还是爷爷啊?真疼你啊!这么大年纪了,还每次陪你来。”我听了这话,笑而不语。老顽童像是我的小伙伴,也像是我的爷爷。像爷爷不是因为年龄的原因,而是那份宠溺。当然,不仅仅是对我,老顽童对世间万物都欣赏的、宠溺的。在他的眼里,这世间美的不可方物,一花一草都是有灵性的,每个人都有着光辉的那一面。76岁的老顽童是个乐天派,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包里随身带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u盘、录音机,平时微信、qq以及各种软件更是玩的不亦乐乎,甚至三番四次邀请我去卧龙湖玩皮划艇,还撺掇着我,要我帮他说服他的妻子----批准他买一个独轮车回来。
老顽童是我见过的最快乐,最阳光的一个老头儿,就像太阳一样,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让人舍不得离开他。我总是对他说:“我想长命百岁,你既然比我大50岁,你就要活到150岁,因为你要陪我玩,要是没有你,这个南京城就少了许多温暖与欢乐。”老顽童信誓旦旦的答应我:“想到可以和你一直玩,我就不会让自己那么快老去的。”接着就又说,他百年之后的追悼会才不要人家念悼词呢!让大家哭哭啼啼都不开心,他要放他做的音乐,让大家都开开心心的送他走。于是我在一旁狠狠的瞪他,不许他说不吉利的事情,他却毫不在意,还回瞪我,跟我辩到,大家开开心心的接他来这个世界,当然也要欢欢乐乐的送他走。
1939年的1月1日,在香港,胡兰成先生一定是喜不自胜的,因为他迎来了小儿子的诞生,为了祝福这个元旦出生的胖小子,所以给他取名“纪元”,希望他能活在一个新的纪元里,一生无忧。
一个人要有着怎样快乐的童年,才能滋养出一生的童心未泯?童年时代那个肉乎乎的小纪元在父母的膝下甚是快活,听母亲唱儿歌,看父亲打太极。日复一日的徜徉在父母与堂姐的细心呵护中,是他们一家人眼中最惹人疼爱的小宝宝。
某日的午后,阳光和煦的笼罩着胡宅,庭前草长莺飞,蝴蝶翩翩。胡兰成先生伏案写着文稿,一走神,便瞥见了旁边小床里正熟睡的小纪元。那时候的纪元先生一定在梦中傻笑着流口水呢!小儿憨态竟让胡兰成先生看痴了,顿时内心柔柔,像一江春水,荡荡无极,满心都是对小儿子的欢喜,哪里还顾得上写什么文稿。提笔便写下了书法“婴儿梦中笑,庭前飞一蝶”。就这短短十个字,短的让人还来不及珍惜,便已成为过往,却精炼的记载下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柔情蜜意,也为儿子积攒了童年里的厚重幸福,足以让儿子日后的苦难都变的轻描淡写。
后来小纪元长成了纪元先生,他的一生便真的是这样,用童年美好的回忆,在困苦的岁月里浇灌出一朵飘逸幽香的兰花。直到他老年的时候,谈起自己这一生,总喜欢向人诉说着自己快乐的时光,不去提那些苦难,因为与这一生的幸福温暖相比,那些苦难,显得微不足道。
只是这童年春光和煦太匆匆。7岁的小纪元,挥手告别了父亲。母亲带着他和姐妹去了浙江,后又辗转去了上海,少了慈父宠爱的小纪元,第一次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冷冷的。这几年里,最能让他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每次父亲回来,陪他一起睡觉,带他出门玩耍,领着他去朋友家吃饭。当嘟着嘴撒娇的小纪元在时光里变成了白发苍苍的纪元老先生时,他仍然记得客气的张爱玲,以及让人害怕的嫫娣。父亲牵着他的小手缓缓走过了上海的繁华街道或僻静小巷,也走过了他一生见过的最美街市。
20652----这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胡宅的电话号码,尽管早已尘封多年,可这串数字浸染了小纪元童年时欢乐的香气,因而被他在心中铭记了整整一生。
前不久在一次饭局上,老顽童结交了一位新朋友——南大哲学系的教授,舒也先生。老顽童与舒教授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一会儿谈谈哲学终极问题,一会儿拉着舒教授听他新创作的歌曲。老顽童退休以前,是四川德阳东方电机厂的电机工程师,搞了一辈子的理工,退休后,压制不住的音乐梦,在心中熊熊燃烧,便开始了音乐创作之路,钢琴、吉他、小提琴、二胡,家里应有应有,编曲软件用起来也得心应手。老顽童丝毫没有介意过人生最光辉的时刻已经过去,薄暮的残红已在天空燃烧,他只看见了天空中最美的余晖,色彩万千,摄人心神。追梦,追梦,即使将近耄耋之年,他也不肯放弃自己的任何一个梦想。
就这样,音乐成了老顽童的生活里颇为重要的一部分,他总是希望自己的歌曲可以给亲朋好友带来欢乐,所以,结交新朋友的时候,他总少不了分享他的歌曲给朋友。这俨然成为了老顽童的交友惯例。
宴已阑珊,舒教授还沉浸在老顽童颇有民国风味的旋律中,又听了40多分钟,才想起来宴席早已散去,尴尬的告辞。老顽童遇见知音,便乐呵呵的从包里掏出本子,留下舒教授的联系方式。舒教授走后,老顽童郑重的在本子上记录下,某年某月某日某地,遇舒也,彼此畅谈。我在一旁见此,便假装狭促的说:“哼,我以后再也不理你了,咱们认识的时候,你都没有在我的联系方式旁边备注时间与地点,你单独给舒也备注,你偏心。”老顽童听后,紧张的说:“你的我也备注了,真的。”我假装生气的样子说,不信不信,你翻给我看。他只好一页一页的翻着通讯本,找着从前我留下的记录。可惜啊,当翻到我那页的时候,什么备注都没有。老顽童只得嘿嘿的傻笑,还假装疑惑的念叨着怎么没有了。
过了一会,当我扶着老顽童离开饭店的时候,老顽童拉着我说:“我真的给你备注了,我是那天晚上回家写在日记里的。”后来送老顽童回家的路上,他又说:“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交流的时间太少了,不然我肯定本子上,日记上都会写你的。”瞧瞧,这就是我可爱的小伙伴——老顽童。从这件事里,我大概看出了,老顽童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一个哄女孩子的高手。
说起老顽童的妻子谈阿姨,是个绝对开明的太太,纵容着老顽童的一切。用我师傅的话说,老顽童要是想上天,谈阿姨一定会跑去举梯子。老顽童创作的那些歌曲,也大多都是谈阿姨为他倾情演唱。我的好朋友失恋了,老顽童跑去这样安慰人家:“以前我失恋的时候,可难过了,但是现在想起来,幸好当时分手了,要不然哪来现在的好日子。”随后还露出一个大快人心的笑脸。如果悉数老顽童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我想排名前三的,一定有娶谈阿姨为妻。
三兄弟里最胖的小纪元长大了,长在红旗下,长成了一个帅小伙,很受女孩子的欢迎,女朋友一个接一个。当然,不是小纪元花心,而是所有女孩子在谈恋爱的时候,都喜欢这个善良诚恳,温柔博学的小帅哥。而谈婚论嫁的时候,她们都胆怯了,她们害怕小纪元“黑五类”的身份。害怕受到牵连,害怕提心吊胆的过一生。于是,小纪元成了大龄男青年。
那时候的小纪元,是孤僻的,不愿意与人交流,像河蚌一样,紧紧关着自己的门。日日只是埋头工作,怕稍有不慎,又成为批斗的对象。那在台上,被人死死的按着头,随意打骂,让他交待如何通敌的时候,孤独的他,是否把泪咽在了肚子里?当远处传来他大哥阿启自杀的消息时,他的麻木大过害怕。那年头,自杀的人太多了。他惶惶的度过每一天,怕下一个厄运,会降临在他的身上。那时候,纪元先生太疑惑了,为什么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这么大?为什么不能没有阶级的歧视安居乐业?父亲,让他在那十年受了太多的苦。可无法去怨恨父亲,纪元先生的回忆里,始终弥漫的都是父亲的疼爱。常常纪元先生会想起,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他也12岁了。父亲害怕邻居发现,牵连家人,奈何思子心切,于是在深夜,戴着礼帽,悄悄来到孩子的房间,在临行前再看看他挚爱的孩子。父亲来到小纪元的床边,仔细的给他掖好辈子,对他儒雅的微笑。那时他们谁也想不到,这竟是此生的诀别。一别如斯,我们总以为人生很长,可以去慢慢完成我们许下的承诺,但造化总是弄人,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一次再见会成为再也不见。
怀着曾经被父亲如此温柔对待过的点点滴滴,纪元先生逆来顺受,那十年里,他只是专研技术,别人不肯干,干不了的活,他总是加班加点,废寝忘食,默默完成。以至于十年后,很多人对他的技术赞叹不已,以为他出国深造过了。
时光晃啊晃,孤僻无助的纪元先生在30岁那年,经姐姐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先是做笔友,半年后,纪元先生被信中的人儿深深吸引,奔赴千里,来到南京欲求佳人一见!这个“黑五类”怀着忐忑的心情,坐在火车上,去追寻一场无法预料的爱情。路过西安时,他买了土特产西安大枣做见面礼。时间走的太慢,好不容易下了火车,到了南京住处,纪元先生备好饮料和酒,着急的等待着。
当46年以后,纪元先生给我讲这段故事的时候,这样形容到:“她走起路来像小鸟一样,连跳带飞的从门外飞了进来。”门外的阳光照射在这个22岁小姑娘的背后,带着仙女的光环,她不仅飞进了门里,也带着乐观与开朗飞进了纪元先生的生命里,伴随一生。“黑五类”又怎样?他只是她单纯又诚恳的“老胡”。
老顽童在家闲不住,总是喜欢与我一起出去玩,经常玩到深更半夜,我催他回家时,他就说“我和我老婆请过假了。”而谈阿姨,不等到她回家,又怎能放心的睡觉?这个老顽童,被谈阿姨惯了一辈子。
那日老顽童又与我出去疯玩,我们在吴门琴禅会馆杨姑娘的引荐下,去拜访了当代著名书画家林筱之老先生。八十七岁的林老宽厚客气,老顽童羡慕的看着林老写书法,上蹿下跳的换位置,换姿势,缠着我给他与林老合照。我们在林老的书画馆玩得不亦乐乎。
临别之时,老顽童略带羞涩,小心翼翼的问林老,可否给他写一副字。我好奇的看着老顽童落笔,他写下的是“婴儿梦中笑,庭前飞一蝶”。我的心顿时被针扎了一下,刺刺的痛,再也笑不出来了。
从12岁与父亲永别,到如今已经64年了。胖嘟嘟的小纪元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顽童,可在追寻父亲的道路上,他永远如一个孩童一般。他只想要他的父亲,只想努力留住父亲给的温暖。哪怕只是个替代品,也足以让他聊以自慰!
当年红卫兵抄家时,抄走了整箱整箱父亲留下的物品、信件。一个孩子,已经没有多少的东西,可以用来睹物思人。他只能一遍又一遍读着父亲的著作,试图在那一行行印刷的文字里,搜寻父亲的影子,想像着父亲的样子,回忆着父亲的温暖。
父亲食言了,说好的再见,纪元先生直到等来日本传来了噩耗,也没能等到再见的那一天。今年过年时,胡兰成先生台湾的弟子仙芝将胡兰成70年代末送给她做纪念的欧米茄手表,托人辗转带给小北哥哥,再由小北哥哥带给纪元先生。就这样,父亲没能回来再见,再见的只是父亲的遗物。
很多的时候,若不是别人刻意提起,我都忘了,老顽童是民国大文豪胡兰成的小公子,他在我心中,只不过是一个一生都在追寻着父亲的小孩,这无关乎他的父亲是名人,是文学家,是政客,是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无论他的父亲是胡兰成,张兰成,李兰成,都只是他的父亲。这只是一个思念父亲的孩子,思念了64年。每当老顽童纪元先生带着惆怅叙述起父亲的时候,在场所有人都会安静下来,默然叹息,这积淀了半个多世纪的离愁总让人黯然失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