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服装纤维含量不合格成分标注错误 要不要判不合格

您当前位置:
纤维成分不合格是2015年进口服装最大质量安全问题
14:09:39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记者 朱祝何)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实施进口服装检验共计7.49万批,同比增长6.32%,货物总计22.43亿件及3446吨童装,货值12.89亿美元。记者5月17日从质检总局新闻发布会上获得上述信息。
  2015年全国抽样检测进口服装3.13万批,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1839批、货物总计113.29万件、货值1038万美元,质量安全不合格率为5.87%, 同比下降1.62%。
  在质量安全项目检测中,纤维成分项目不合格1045例,占总体不合格批次的54.37%,在所有质量安全项目中所占比重最大。检验检疫机构对发现的涉及安全卫生环保项目不合格的产品,均已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附:2015年度全国进口服装产品质量状况
  2015年,全国各检验检疫局围绕总局“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和“抓质量要上新水平、保安全要加新力度、促发展要有新作为、强质检要树新形象”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检验监管模式改革,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进口商品监管模式,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在严格把关的同时,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确保了进口服装在新形势下的检验监管,全面提升消费品安全水平,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2015年进口服装质量整体情况
  进口服装自2011年纳入法检目录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次出台扩大进口政策,进口服装检验批次和金额连续5年增长。2015年,全国共有22个直属局有进口服装业务,实施进口服装检验共计74877批,同比增长6.32%,货物总计24396.95万件及3446吨,货值12.89亿美元。其中抽样检测检测进口服装31312批,检测抽检率为41.82%,比去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货物1839批,货物总计113.29万件,货值1038万美元。全国检测抽检进口服装质量安全不合格率为5.87%, 同比下降1.62个百分点。
  进口服装的检验包括外观检验和质量安全检验,不合格情况主要为纤维成分含量、色牢度、pH值和中文标识标签等。对于中文标签和纤维含量不合格的产品,可经整改合格后进口;对于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的产品,均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一)进口服装原产地不合格情况
  对于质量安全不合格的货物批次,按照原产地和地区来统计, 2015年度进口服装质量问题最多的是孟加拉,为122批,占不合格总批次13.35%,取代了去年的意大利跃居榜首;第二为意大利,107批,占11.71%;第三为印度,100批,占10.94%;第四为土耳其,99批,占10.83%;第五是中国,占10.61%;第六印为度尼西亚,占7.44%,此外,韩国、越南、葡萄牙和柬埔寨等国家的进口服装质量安全不合格也比较突出。
  从批次不合格率来看,最严重的国家与2014年相同仍然是美国,不合格率高达10.28%,其次是韩国、中国和意大利,分别为7.55%,5.17%和4.93%,其他国家的不合格率见图1。
  (二)进口服装类别不合格情况
  从进口服装类别来看,抽样检测的31312批进口服装产品中,主要分为婴幼儿服装、儿童服装、成人服装及其他服装。这三大类的批次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为成人服装7.62%,儿童服装7.30%,婴幼儿服装6.59%。2015年儿童服装不合格率有大幅度的降低,同比降低了28.74个百分点,婴幼儿服装的不合格率也下降了1.19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015年进出口婴幼儿和儿童服装的质量有明显的改善(详见图2),质检总局加强监管初显成效。
  (三)进口服装检验项目不合格情况
  在质量安全项目检测中,纤维成分项目不合格1045例,占总体不合格批次的54.37%,在所有质量安全项目中所占比重最大,同比上升了11.72%。其次为色牢度和pH值,分别占比为23.36%,15.82%,甲醛项目不合格占比为5.83%,可分解芳香胺染料项目不合格占0.52%,异味不合格项目占比最小,为0.10%(详见图5)。安全项目不合格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隐患,其中甲醛超标可能引发呼吸道和皮肤炎症等,而受禁偶氮染料与皮肤长期接触后会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
  二、进口服装产品安全质量问题分析
  (一)纤维含量与检测结果不符的情况较严重。
  纤维含量属于消费者比较关注的一个项目,也是服装企业向消费者传达产品部分价值的直接方式,如果服装面料的实际纤维成分含量与标注的内容不符,则构成欺诈行为。纤维成分是2015年进口服装质量安全项目中不合格率最高的项目,主要是申报纤维种类及含量与检测值不符,存在以次充好、纤维名称不规范等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贸易中的商业欺诈行为,以次充好、谎报、虚报现象。使用低性能、低价值的纤维却标为高性能、高价值的纤维,或者故意将高性能、高价值纤维含量标高,提高产品档次,误导和欺骗消费者。二、在标识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误,或是与其它产品的吊牌搞混,出现吊牌与耐久性标签上成分标注不一致的情况;三、翻译不专业,或过于随意导致的不规范;四、纤维含量的标注不符合GB 5296.4的规定,未能充分理解我国相关标准的具体内容。
  (二)安全项目不合格率仍较高。
  从质量安全检测情况来看,色牢度的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占不合格项目批次的23.4%,批次不合格率为1.72%,主要出现在色彩较为鲜艳的服装上。在婴儿服装中,也存在浅色面料的耐唾液色牢度不合格的情况。此外,涂层/植绒印花面料、牛仔布等织物在耐干摩擦色牢度上容易不合格。这些情况在“快时尚”品牌中尤为严重。不合格的内在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品牌商更注重产品的外观、手感、风格等特性,面料供应商为满足这些要求,可能通过降低染色温度、缩短染色时间或缩短水洗程序等方法降低染整加工对面料的伤害,这些工序的偷工减料导致色牢度不合格;二是这些品牌的服装及面料有些来自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为了满足当地严苛的环保、能耗要求,面料生产商为了减少排放,降低成本,容易使成品面料残留大量浮色,导致色牢度不合格。另外企业对我国检验标准要求、检验方法的差别、判定的差别不熟悉,全球采购在质量控制把关上有所放松。
  其次为pH值和甲醛,在进口服装的检测中,气温较高的春夏季是甲醛含量和pH不合格的高发期,这是因为春夏季气温较高,消费者偏好选择较轻薄亮丽的服装,尤其是吸水性能较好的棉质轻薄服装,由于面料的平万米克重较低,需要较重的抗皱处理及漂白处理,由此添加甲醛或是碱性调整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导致pH和甲醛值超标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纺织企业大量转向东南亚国家,但当地人才素质低、质量把控不完善等问题也带来不少隐忧,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三)标签标识问题较大。
  进口服装中文标识不合格情况严重,2015年标签标识不合格现象虽经宣贯引起了企业的重视有所好转,不合格批次的比例仍接近50%。主要问题存在于信息不全或标注错误。产品标识虽不属于“安、卫、环”项目,但其成分含量、执行标准、号型规格、洗涤方法等信息标注错误或者不全,不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穿着使用,有时还会引发索赔纠纷,对服装企业或者品牌造成名誉或者经济上的影响和损失,因此,标识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造成中文标识不合格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与大多数进口服装品牌的全球生产、统一采购、集中发货的经营模式有关。由于语言和标准的地域性差异,一来外国发货方在国外制作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GB 5296.4的中文标识上存在部分困难,国内经销商或代理商缺乏与外方的良好沟通和交流;二来一些在国内加工洗水和合格证的一些经销商或代理商对我国的标准和法规也不够重视和了解,从而导致标识不合格问题的出现情况较多。
  近年来,全国各检验检疫机构不断加强对进口服装安全、卫生、环保等质量安全项目的检验监管,进口服装检验不合格率逐年下降。但是,进口服装的质量安全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还存在差距,安全质量问题依然存在。检验检疫机构将进一步提高监管效力,加强风险监测,做好风险预警和通报工作,形成企业、行业、消费者、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的闭环管理机制,更好的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羽飞)
(责任编辑:羽飞)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故乡的标点新闻爆料:finance@ 电话:(010)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支持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方向,但中国这么大、百姓金融意识有待提高,激进改革风险大。
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而解决方案是全球基础设施投资。
适度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有利于灵活应对离岸市场汇率波动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生态保护红线不但要划在图上、落在地上,更体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有规矩。
中科招商联席总裁敖勇冰表示,新三板估值偏低,未来存较大投资套利空间。
程晓明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优先股并不适合新三板的挂牌公司。”
撮合中介这个看似生疏的名词,却摆着无比娴熟的姿势,隐秘又堂皇地站在新三板交投的舞台。
券商推荐挂牌或者做市业务不活跃的原因各有不同,实力强弱是核心原因。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81166
传真:81900
邮箱:finance@解读 ▏纤维成分含量
我的图书馆
解读 ▏纤维成分含量
  合格率:90%(2015年国家监督抽查数据)
  不合格项目:纤维成分含量
  解读专家:张玉莲(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检中心(广州)工程师)
  新浪网日报道,质检总局开展的针织内衣国抽合格率为72.8%。其中纤维含量不合格问题严重。
  华商报日报道,西安市质监局抽检大型超市内销售的针织内衣合格率仅为23.53%。纤维含量和pH值是主要不合格项目。
  深圳新闻网日报道,广东省质监局对针织内衣产品抽查结果显示,22种问题产品中有17种纤维含量存在虚标问题。
  中国经济网日报道,上海市质监局抽检市售针织(保暖)内衣结果显示,多批次产品纤维含量不合格。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日前,质检总局公布了2015年第1季度针织内衣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成为此次抽查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之一。纤维成分有何作用?其不合格会对消费者产生哪些影响?中国质量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检中心(广州)张玉莲工程师。
  “几乎所有类型的纺织品都可能存在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的情况。”采访刚开始,张玉莲便语出惊人。“但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没有那么严重。”话锋一转,她解释道,按照标准规定,产品用了什么材料是要明示的,如果明示内容和检测结果不一致或者有差异,就可判定为不合格。
  “最直观的就是买到价高质次的产品。”张玉莲说,比如,若产品标示的是纯棉而实际上是纯涤纶的产品,舒适度和纯棉产品相比会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小孩穿着时,由于不吸汗、闷热、摩擦刺激皮肤等,有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发红的情况。
  据专业人士介绍,服装面料中棉、羊毛等原料含量减少10%或者更多,消费者一般难以辨别,穿着舒适度差别也不大,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生产成本区别则很大。纤维含量不合格主要有实测的纤维含量与标注值不相符、实测的纤维与标注的纤维成分名称不相符、产品无纤维成分含量标识3种表现。
  “整体来说,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是一个多发的现象。”张玉莲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导致这个项目不合格有多种原因,有些厂家以次充好,以劣充优,这属于主观故意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因为企业生产工艺上的变化和波动导致出现微小的不合格。比如当氨纶和锦纶交织的时候,氨纶因为弹性特别大,延伸性很好,在制作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张力的微小变动而导致氨纶的含量不足或者过多。单从检测数据上看,这些产品应该被判定为不合格,“但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种情况不应该算以次充好。”她说。
  张玉莲表示,这种非主观不合格还和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淡薄有关。若企业每一批次的原料生产出来后都进行相应的检测,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非主观不合格情况。“目前来说,大企业对质量把控相对比较好,但整体情况还很严峻。”张玉莲说,质量把关能力和企业的规模、品牌的知名度、企业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直接相关。一般来说,一些大型企业的质量把关还是比较严格的。但内衣产业门槛低,产业集中度也很低,很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根本没有质量把关的能力或意识。
  记者查阅近几年的国家抽查数据发现,从2009年到2014年,针织内衣产品国抽合格率分别为90.3%(2009年)、95%(2010年)、92.7%(2011年)、90%(2014年)。针织内衣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涉及纤维成分含量、pH值和耐洗色牢度等项目。而综合其他各级监管部门多年来的监督抽查数据不难发现,纤维含量不合格已然成为针织内衣产品的“顽疾”,包括不少品牌服装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一些生产集中地的内衣企业像蚂蚁一样,遍地都是。”谈及我国目前的针织内衣产业现状时,张玉莲这样表述。据她介绍,整个行业目前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特别多。在部分内衣生产企业集中地,绝大多数企业规模都很小,连标准是什么或生产过程大致有什么要求都不知道,就更无法谈及按照标准来生产。这也是目前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从标准上来讲,没有规定某种内衣必须要使用何种纤维,但是企业必须要标明使用的材料。其次标准对于纤维含量也有一个允许偏差的数值。”张玉莲举例说,若产品标明50%的棉和50%的涤纶,而实际检测中棉的含量是在45%~55%之间,则是允许的,这也就是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如果允差超过±5%,就会被判定为不合格。“只要能进行相应的质量把关,我相信产品都是能合格的,但有些企业不根据自身实际,仅根据原料提供方提供的信息随便打一个标识,生产出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就会很普遍。”张玉莲说。
  安全选购
  纤维成分含量是服装产品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也是决定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往往依据明示纤维成分含量来选购产品。因此,掌握必要的选购常识非常重要。
  ●首选大牌企业和知名品牌,相对来说,大企业自我管理能力较强,抽查率较高,标示内容可信度比较高。
  ●看标签内容,产品名称、厂名厂址、纤维含量、洗涤保养方法等是否正确合规。
  ●在选购时,留意产品是否有发酸、刺鼻等不正常或刺激性气味。若有,则尽量不选购该产品。
  ●检查缝线部位是否有针洞或缝线开裂破损的迹象,因为生产中缝针若出现问题后,某些部位的纱线会被扎断,导致后续出现线圈脱套的现象,属于比较严重的缺陷。
  ●不要一味追求高价产品。因为针织内衣产品属于价格开放的产品,其产品定价更多是根据目标消费群来进行,因此大品牌和小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质量差距。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报
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本报记者 李秀政  据市工商部门有关人员介绍,本次抽查秋冬童装的不合格率高达36%,从不合格项目来看,本次监测发现重要安全项目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存在不合格的情况,此外,色牢度、纤维成分含量、pH值、标识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格情况。  有关专家分析,1款商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检测指标,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服装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如果染料被皮肤吸收,会在人体内扩散,可能会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作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这几年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强制性标准GB规定,致癌芳香胺的检出限量值20mg/kg。本次监测有1款商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标称商标为“辰尔衣多”牌的儿童长裤检出3,3"-二甲氧基联苯胺146 mg/kg,超过标准允许的限量值20mg/kg。该商品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产品面料染色时使用了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染料。  有4款商品pH值超出标准允许范围。pH值是反映酸碱度的一个指标,由于人体皮肤表面呈弱酸性或中性,服装产品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破坏人体皮肤酸碱度平衡,引起皮肤过敏或感染,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根据GB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类纺织产品的pH值要求为4.0~8.5,婴幼儿用品则要求为4.0~7.5;而某些产品标准(如FZ/T )则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类纺织产品pH值要求为4.0~7.5。本次监测有4款商品pH值不合格。如标称商标为“BABY BIGI小小比其”的中童梭织长袖棉衣袖子里料pH值检测结果为9.1,偏碱性。标称商标为“GUMMYSTAR”的夹里长裤(水洗产品)检测结果为3.7,偏酸性,均超出标准允许范围。pH值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面料加工过程中对酸碱中和处理不充分,或未进行中和处理,从而导致pH值偏酸性或者偏碱性;而服装企业采购面料时,对面料质量把关不严,未对面料pH值采取有效的检验措施,导致服装成品最终不合格。  有9款商品色牢度不符合标准要求。色牢度是指经过染色的纺织品在加工和服用过程中,纺织品上的染料经各种因素作用(如日晒、水洗、汗浸、摩擦等)而在不同程度上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色牢度差的纺织产品碰到水、汗渍、日晒或物理摩擦时,染料容易脱落和褪色,影响美观,且脱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健康。本次监测有9款商品色牢度不合格,其中有7款商品的耐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1款商品耐洗、耐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还有1款商品耐洗、耐汗渍、耐水、耐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色牢度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服装面料染色时使用了劣质染料、染色后水洗不充分或者后整理不到位等,而服装企业采购面料时也未对色牢度按相应标准考核所采购面料的色牢度,导致最终成品色牢度不合格。  有30款商品纤维成分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纤维成分含量是服装产品的主要品质指标,产品原料成分的优劣,是决定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消费者在选购服装商品时往往是依据明示纤维成分含量进行选购,纤维成分含量标注错误或未标注将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次监测有30款秋冬季童装商品纤维成分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该项目不合格的情况主要三种:一是实测的纤维名称与标注不符,如标注“锦纶100%”,实测结果为“聚酯纤维100%”;二是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超出标准允差范围,如标注“棉96%,氨纶4%(允差±1.2%)”,实测结果为“棉98.9%,氨纶1.1%”;三是部分商品未标注纤维成分含量。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质量意识淡薄,未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把关,部分送检或者根本不送检而随意标注,或者只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而盲目标注;第二,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对于不同批次的同款面料只检验其中某一批次,以偏概全,造成标称值与实测值不相符;此外,不排除有部分企业用低价的纤维代替价格昂贵性能优越的纤维,以次充好。  有3款商品标识不符合标准要求。标识是消费者了解产品性能的主要窗口,如果标识错误或无标识就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影响消费者判断而购买不适用产品。本次监测有3款商品标识不符合标准GB 8的要求。标识不合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品号型、采用的原料成分和含量、洗涤方法、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类别未标注或标注不正确;二是产品质量等级标注不正确;三是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四是吊牌与耐久标签标注的内容不一致。标识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部分生产者、经销者对标注要求认识模糊不清、领会不深、理解不透,以致造成有意或无意漏标、错标。来源番禺日报)纤维成分不合格成2015年进口服装最大质量安全问题
新闻爆料:finance@ 电话:(010)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
6.8%,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木制家具等3种产品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介于10%至20%之间,为最高不合格率产品种类。 质检总局,对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处理,督促抽查不合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将抽查结果情况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进行
通知显示,2016年将适度扩大日用消费品降税范围,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相对较高、进口需求弹性较大的箱包、服装、围巾、毯子、真空保温杯、太阳镜等商品的进口关税。 从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来看,与出口相比,箱包、服装、鞋类进口量并不大。今年前11个月,箱包及类似容器累计出口1579.8亿
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需求,2016年将适度扩大日用消费品降税范围,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相对较高、进口需求弹性较大的箱包、服装、围巾、毯子、真空保温杯、太阳镜等商品的进口关税。 ——为充分发挥关税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作用,根据国内生产满足需求情况,2016年将对自动络筒机
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去年共抽样检测进口服装3.13万批,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1839批,货物总计113.29万件。进口服装质量安全不合格率为5.87%,同比下降1.62个百分点。 纤维成分是2015年进口服装质量安全项目中不合格率最高的项目,主要是申报纤维种类及含量与检测值不符,存在以次充好、纤维名称不规范等问题。 从质量安全检测情况来看,进口服装色牢度的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批次不合格率为1.72%,主要出现在色彩较为鲜艳...
然而,进口服装的质量安全与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还有差距,质量安全亟待提高。 白皮书显示,2015年,全国抽样检测进口服装31312批,送检率为41.82%,比去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货物1839批,货物总计113.29万件,货值1038万美元。进口服装质量安全不合格率为5.87%, 较去年下降1.62个百分点。
记者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5年中国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1.68万批,货值约7.37亿美元,进口批次同比增长2.47%,进口货值同比降低3.04%。 2015年中国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品种主要包括:婴儿纸尿裤、婴儿湿纸巾、妇女卫生巾、卫生护垫、成人纸尿布、餐巾纸、面巾纸、湿纸巾、卫生纸原纸、厨用擦拭纸等产品。进口地区主要有:。
不合格产品主要来自于德国、波兰、法国等国家。 记者从当天的发布会上了解到,日起,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开始实施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2015年度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实施现场检验1109批次,发现不合格219批,批次不合格率为19.7%;抽样送实验室检测92批,发现质量安全不合格4批。
,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率49.7%;出口商品方面:节日灯串不合格率62.9%,LED灯不合格率75.8%,家用电器不合格率44.7%,服装不合格率16.8%。 按商品类别划分,机电类不合格率47.2%,轻纺类不合格率34.3%,资化类不合格率31.8%。其中,机电类的进口电子坐便器不合格率相对较高
点击查看更多
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而解决方案是全球基础设施投资。
适度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有利于灵活应对离岸市场汇率波动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生态保护红线不但要划在图上、落在地上,更体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有规矩。
中科招商联席总裁敖勇冰表示,新三板估值偏低,未来存较大投资套利空间。
程晓明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优先股并不适合新三板的挂牌公司。”
撮合中介这个看似生疏的名词,却摆着无比娴熟的姿势,隐秘又堂皇地站在新三板交投的舞台。
券商推荐挂牌或者做市业务不活跃的原因各有不同,实力强弱是核心原因。
24小时点击排行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泡要不要弄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