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产业的主要农业产业发展有哪些

出自 MBA智库百科()
  农业产业链是指与农业密切相关的的和关联构成的,包括为生产做准备的科研、等前期产业部门,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等中间产业部门,以及以为原料的、、、等后期产业部门。
  农业产业链的理论基础是、市场经济理论和产业划分理论,并把的导入中,以利于农业产业化和的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应全方位拓展农业产业链。
  一是的长度,尽可能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实现;
  二是增加宽度,尽可能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使得各个产业环节和得到扩充;
  三是扩大产业链的厚度,壮大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增强。具体体现为农业由低效益行业向高效益行业配置,由低向高生产率转移。重点是大力培育,着力点是农业科技化,根本出路在,基础是高素质的新 型农民,切入点是龙头企业。
  荷兰是世界第三大和农业出口国,仅次美国和法国,其农产品的75%供出口,每年给荷兰带来大约390亿的,农业部门在国内总产值中的约占12%,生产总值大约为330亿欧元,基础农业为和就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和3.6%,观赏植物的栽培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达45亿欧元,近25%的荷兰物流属,在国内运输中每三辆车中就有一车运的是。荷兰政府多年来将定位为:持续、独立、具的行业。荷兰政府对整个农业即整个生产链都制定了标准,每个生产者都必须对其在整个链条管理中的作用负责任。
  荷兰农业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关键因素离不开农业产业链组织的作用。荷兰将成功的农业产业链组织概括为:研究、和、高质量常年供应稳定的、具有强烈国际视野的市场组织。就农业而言,荷兰农业的产业链管理在世界上是先进的,被公认为是世界上首先实施农业产业链的国家之一。荷兰享有国际声誉的农业关联企业的主要研究机构有KLICT(Chain
Network ,Clusters and
Inforrnation & Com-muninion
Technology,链网、链群和)和ACC(Agricultural
Competence
Center,农业产业链竞争能力中心)等。ACC在果蔬、、园艺业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由于对、、创新、、降低等问题的关注,产业链—和运作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近年来,荷兰利用约4500万的经费资助了60多个和试点项目。“链战略行动计划”在荷兰的实践以事实说明了企业价值链运作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上各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双赢的效果。
  加拿大农业和食品委员会在职1998年开始价值链研究,并成立了价值链行动小组,研究由加拿大农村改革和发展基金资助。他们研究表明,驱动产业链发展的主权力量是市场细分、和制度成本下降。加拿大农业和食品委员会在下列三个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一是通过教育,提高人们对价值链的意识和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通过,为及相关的产业链组织提供获取价值链管理和运作技能的;三是通过种子资助,为新的行业“链”开展试点项目研究并提供资助。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缺陷表现为:产业链断层,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小农户十分脆弱;产业链价值错位,是中间小,两头大,处于产业链中间的小农户处于无利可图的境地;产业链风险失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产业链松散,过低;产业链连接不恰,引起的环境污染严重,产业链监管乏力等等。归根结底就是整个产业链断裂,缺乏的保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产业链的双柠檬市场
  (The Lemons Market)也称次品市场,在农业产业链当中则存在着双柠檬市场0,首先是生产的,其次是消费的柠檬市场。这两个柠檬市场互为,其交集构成了农业产业链的困境。所谓柠檬市场其主要特征就是,即在交易过程中一方对事情的进展比另一方知道得多。因此,当没有信息的人有买到低质量产品的危险时,就出现了。逆向选择的结果会使市场萎缩,甚至消失。在当中,由于农资质量的隐蔽性、复杂性,显然千千万万的小农处于信息劣势地位,首先他们很难判断哪些质量合格,哪些农资的质量是不合格的。其次,合格的搜寻成本对于小农户来说相当高。因此成为农户选择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不管是大厂生产的,还是小厂生产的;不管是,还是非名牌,只要价格比其他低,农户就会选择购买。于是在就出现了逆向选择,此时,农资产量低于市场完全时的产量,价格低于市场完全时的价格。因此,在农资市场上就可能出现只有低质量的农资出售,质量高、名品牌反而在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现象。数量不降反增,竞争方式日趋恶劣。
  与此同时,实际上在消费市场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作为的农产品的质量很难辨别,食品或者是植物类产品,或者是动物类产品,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质量的隐蔽性。这种隐蔽性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者缺乏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形成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0。因此,造成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对整个农业产业链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农业产业链当中的这种双柠檬市场现象造成了农业产业链的恶性循环,产业链困境就形成了一个死结。
  2.农业产业链的低水平均衡
  和是影响的重要因素。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进入壁垒具有保护产业内已有的作用,也是成为现实进入者时必须首先克服的困难。退出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意欲退出该产业(市场),退出有两种,即破产时的退出(被动或强制)和向其他(主动或自觉)时的退出。
  在我国的农业产业链当中,一方面是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竞争力不强,不高。这些因素决定了农业企业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相对较低的状况。
  首先,这可能导致一些企业过度进入,竞争日益恶劣。其次产品质量不稳定,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出现。
  再次,资源转换频繁,低下。这不仅不利于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而且造成农业产业波动性大、竞争恶劣、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农户居住分散、经营规模小,据统计我国共有大约60多万个行政村,215亿个农户,7亿多农民,近两亿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普遍,因此,农户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同样很低。
  农业企业的双低现象,使得农业生产的波动性极大,农业企业的水平低且不稳定。以小农户为主的双低0现象则造成农户的收益也不稳定,农业低。和小农户是农业产业链的基础,而作为农业产业链基础的收益不稳定,导致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的低水平均衡
  3.农业产业链的力量不对等
  在整个农业产业链当中,有厂商、和农户,在所有的力量主体当中,他们的力量是不均衡的。首先是农业产业链当中小农户的力量最薄弱。中国农牧产业是一个小生产者的汪洋大海。无论是种植户还是养殖户,仍然非常小,属于小农业生产者的范围。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链中最具有实力的。首先,农业企业产值规模大,强。其次,农业企业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它们是在的洗礼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它们应对市场的经验要比单个农户丰富得多。处于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是经销商。对于经销商而言,的力量就是他们的力量,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小农社会,厂家如果自建营销体系,则成本高、覆盖面小,产品销量受限。因此,经销商就成为农业产业链当中承上启下的纽带,这样的作用也赋予了越来越大的力量。在产业链的市场主体当中,经销商的力量仅次于厂商,基本上可以和厂商抗衡。因此,在整个农业产业链当中农户的力量最薄弱,农业企业的力量最强,经销商处于二者之间。
  4.农业产业链的双失灵
  农业产业链不仅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市场主体地位不对称、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的现象,更面临着的,我们称之为双失灵。首先,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的定位不准、作用不清、发展前景不明,缺乏发展现代农业的和研究。其次,农业产业链的监管部门多,权责不清晰。农业产业链涉及地方政府、农业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部门、工商部门等各个部门,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各念各的经,难以形成统一的规划,难以农业产业链中的各种资源。最后,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的不断增加,现行的农业管理法规在中的局限性日渐明显,制度不够健全、监管仍有漏洞、惩处乏力等。
  中国农业产业链无法通过正常的市场竞争达到提高、引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是典型的市场失灵。市场竞争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生态问题。政府失灵不仅有市场原因,而且也有政府监管的原因。市场失灵再加上政府失灵,二者互相加强,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困境越来越深化。
  农业产业链其实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深化和有益补充。国外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对我们农业关联企业的发展有如下启示:
  1.农业关联企业进行农业产业链运作有利于加强其综合竞争力
  从和的角度看,农业产业链管理节约了,农业通过与产业链的结合产生了远远大于个体和的综合竞争力,进入农业产业链管理运作的农业关联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此外,“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业产业链管理,不仅加速了农业、专业化和,通过与产业链的结合还增加了其产品安全可信度。因此,农业加入农业产业链的运作与将有利于加强其综合竞争能力。
  2.有效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链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长期以来,政府在农业发展中采取了直接干预的方式,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或以保护价农产品等政策来扶持农业的发展。中国加入之后,和农产品逐渐取消,政府在农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对从农产品生产到的产业链进行管理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制定出完善的符合WTO要求的产业链运作法律和政策,指导农业产业链的行为主体,使个体户、专业协会、农业关联企业等不断提高企业产业链管理水平。
  3.提高农业关联企业的水平是农业产业链有效运作的关键
  由于供应链中信片段具有不对称性的特点,农业中各企业之间及时、、通畅的是提高农业关联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信息建设比较薄弱,特别是农业关联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手工处理信息的现象,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系统、(EDL)等信息管理手段。一些企业虽制作了网页,但企业在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上,网页涉及较多的是一些成员及其产品的介绍,活动少。为此,根据农业产业链的特点,农业关联企业应建立快带响应的现代化,以实现企业间的网络化、、灵活化、无纸化、使各节点企业之间得到及时、灵活、可操作的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4.吸纳更多农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组织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农业产业链运作效益的发挥依赖利益主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和真诚的合作,降低交易成本。然而,由于农产品市场的特殊性,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是冲突的。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几乎是以无序竞争的形式,将农产品销给或。农户在分散经营条件下,高昂,难以分享农业产业链运作带来的效益。农业关联企业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公司+农户+市场”、“公司+基地”等形式,将外部的“内部化”,节约交易费用。另外,农业关联企业应通过产销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加强农户经营的计划性,克服农户收集信息的盲目性以及决策的,使公司与农户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双赢局面。
张利庠,张喜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整合研究[J].教学与研究,2007.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4页& 2页& 3页& 9页& 6页& 3页& 5页& 2页& 1页& 7页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农业产业链"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ppt10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全球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成新华 扬州大学经济学专业主任、教授 国家职业经理、营销经理培训特聘教授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 江苏省经济学会理事 江苏民营经济研究会顾问 江苏农村青年创业辅导团导师 江苏新农村建设讲师团成员 扬州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扬州市人力资源信息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
主要内容 一、全球农业发展的总体特点和趋势 二、全球农产品贸易特点和趋势 三、全球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和趋势 四、全球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与趋势 五、典型农业
一、全球农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目前和未来的农业发展将面临艰巨的挑战。面对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威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将成为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以及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和农产品需求的主要手段,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
(一)传统农业正在快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就是将工业要素投入农业来替代传统要素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以机械作业替代畜力和手工作业; 以化肥等工业投入要素替代农家肥等来自农业自身的投入要素; 依靠科学知识和实验的农业替代依靠经验的农业; 以专业化的商品性农业替代产品自产自用为主的自给性农业。 发达国家改造传统农业起步阶段所选择的技术路线,主要由该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决定,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 一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化模式,首要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是以日本、荷兰、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化模式,首要目的是提高土地产出率; 三是以法国、德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与启示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我的图书馆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由“陆运式”向“空运式”发展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由“单向性”向“综台性”发展
转变之一: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农业生产中巧用各类作物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构成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高效生产系统。例如:高矮间作长短套种喜阴与喜光共生的农农式、农林式、农牧式、农牧渔式、农果蜂式等。又如:葡萄园内套种黄瓜并养蜂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因为黄瓜苗会分泌葫芦素等化学物质,对葡萄常见病虫害有抑制作用,而蜜蜂授粉则能显著提高产量。北方平原桐粮间作南方的立体种植模式
转变之二:由“自然式”向“车间式”发展现在多数农业依赖自然条件,“靠天吃饭”。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受自然变化的干扰。未来农业生产多在“车间”中进行,由现代化保护设施来武装。如:无土栽培、植物工厂、气候与灌溉自动测量装备等。现在已有相当部分的农作物由田间移到温室,再由温室转移到具有自控功能的环境室,这样农业就可以全年播种,全年收获了。大棚种植大田种植
转变之三:由“固定型”向“******型”发展在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农业的“手提箱和人行道农业”的农业经营方式,形成农民居住地与耕地相分离的格局。人分别在几个地方拥有土地,在耕作和收获季节往往都是一处干完了活,提上手提箱再到另二处去干,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具使用率并不误农时。&“手提箱和人行道农民”基本上以栽培谷类作物为主,谷类作物一般不需要经常性的田间管理,就能长得很好。再加之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工具,优良的农业机械促成了“手提箱和人行道农业”的发展。******型的农民优良的人居环境
转变之四: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即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各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一个复合型生产结构。如:匈牙利最大的“生态农业工厂”是一座玻璃屋顶的庞大建筑物,地上的作物郁郁葱葱,收获的产品被送进车间加工,其废渣转入饲料车间加工后再送到周围的牛栏、羊舍、猪圈和鸡棚,畜禽粪便则倾人沼气池。这家工厂的全部动力,都来自沼气和太阳能。它可为10万城镇人提供所需要的粮、禽、蛋、奶及菜。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 “十五”计划在肯定“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主要成绩的同时指出,“九五”期间农业农村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面临极大的困难。从全国情况来看,出现自改革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严峻局面。“九五”期间,有三年农业是绝对减收,1997年人均减少34元,1998年人均减少56元,1999年人均减少46元,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三年合计人均减少134元,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今年中央2号文件着重提到了农民收入问题,指出,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提高如果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来之不易的供求平衡局面就会发生逆转;农民购买力不提高,扩大内需的方针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农民生活不改善,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就会增加;农民的投入和积累能力不强,我国农业就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好形势就难以保持。
&&& “十五”计划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指标:
&&& 到“十五”期末,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降到13%以下。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增加值下降是个必然趋势,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会随之下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反而越来越大。今年一段时期面临的重要突出问题是,在农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过程中如何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 到“十五”期末,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要提高到35%以上。发展畜牧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扩大农业市场、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食物结构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十五”期间,再转移4000万农业剩余劳动力。前几个五年计划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靠乡镇企业的发展,而现在则主要通过农民流动进城解决就业。
&& “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要增长5%。
&&&& 这四个指标既论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强调了农业的结构调整,还论述了人口布局、劳动力布局、就业格局的变化,人民收入的增长问题,这四个指标涵盖量非常大,既让人感到振奋,难度也很大。
&&&& 关于农业现代化。现代化过程是个继续发展,继续演进的过程。农业现代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概念。学习国外的现代化不能照抄照搬其外在形式,而要把握内在实质,根据本国的国情展开。研究农业现代化一定要和当前所处的阶段紧密地结合起来,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而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的阶段。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既要利用工业化的直接成果,又要大规模地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在新形势下研究农业现代化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阶段的特点,瞄准国际市场,瞄准国际水平,根据各地农业发展不同的历史背景、自然条件来制定规划、纲要、指标。
&& 目前我国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技术路线方面,必须注意到我国农业技术结构的现状和农村经济的条件,技术路线的执行应能促进技术结构的优化。在技术结构上,我们应建立多元复合型的农业技术结构;在技术路线上,应选择以生物技术、有机技术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辅的综合型农业技术路线。在综合发展中突出重点,抓住农业技术创新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的突破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化。
(二)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采用精细形态生产方式的原因,首先是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日益医乏,为了经济地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只能采取四大密集:技术密集、劳力密集、资金密集和生态密集的手段。其次,运用精细形态的生产方式,可以在过去不能或很难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或空间进行生产。例如,干旱缺水、山地陡坡、盐渍滩涂乃至沼泽荒漠地区,都可以用水栽法转变为生产基地。水栽法不用土地,而是用营养液,在控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生产。这样,不但延长了生产季节,也扩大了生产的空间。中东一些炎热、干旱、缺水的地区,过去不能生产新鲜的蔬菜,目前已经用水栽法解决了问题。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如果采用精细形态的农业生产方式,创造出高科技、高收入的农业,就一定会吸引青年扎根农村,使农村成为真正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第四,精细形态的农业,在交通方便、风光秀丽的地区,只要稍加装备、经营,就可以成为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中心。这样,既可增加收入、促进农产品销售,又可以让城市居民领略田园风光;牧歌情调。
  (三)信息农业方兴未艾当代世界正在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通信卫星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同样,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形成信息农业。信息农业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信息农业又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农业信息化,二是农业信息产业化。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工具以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为基础到以知识技术和信息控制装备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农业信息化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农业信息技术在其他技术序列中优先发展;(2)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民更注意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3)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据某些预测标准,当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认为农业实现了信息化。
  所谓农业信息产业化,就是将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反馈、服务等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以信息咨询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它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中新兴的独立的第三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要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 农业生产条件的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最重要的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浙江省历来相当重视农业生产条件建设,最近,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环境、绿色食品,这确实把握住了市场变化的方向,这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和传统工具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
&&&&& 农业劳动对象的现代化。种子是农业科技的结晶,是大量科技成果的载体。为农民提供优良的种子,是给农民最大的实惠。农业劳动对象的现代化,关键是要采用先进育种技术使种子本身现代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
&&&&& 科学的栽培和技术。就是要抓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生产操作规范,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
&&&& 对农民的科技文化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要高度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培养现代化的农民。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网络体系,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 现代化的加工、贮运、保鲜技术。农产品加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要通过转化加工,把初级农产品的精华提取出来,生产出营养价值更高、经济价值更高、受消费者欢迎的食品,不断扩大销量。
&&&& 农民经营组织现代化。“公司+农户”是种好的形式,但存在着脱节的地方,资产量大的公司和规模较小的农户要建立一种平等的谈判地位不太可能。因此,公司与农户之间应建立一个农产品专业协会,由农户组成的专业协会与公司进行谈判,提高农户的谈判地位,并对农户的自身行为进行监督。同时,龙头企业也要逐步成立专业的行业协会,成为一个进行自我调控和行为自律的主体。
&&&&& 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现代化。近年来,现代的农产品市场建设硬件设施和制度法规都建立了不少,要重视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目前关键是为农民提供完整的、准确的信息。
&&&& 建立严格的农产品品质管理。过去人们主要是注重农产品的营养含量,现在更注重安全性。由于是现代农业,就会有大量的非传统投入,其中有一部分对食品的安全有破坏,需要引起注意。
&&&&& 现代农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手段应该根据WTO的规则进行调整。我们过去支持农业的政策,存在最大的两个问题是,农业补贴过多地补贴在价格上、补贴在流通环节上,这两点都被列为WTO的黄箱补贴,是受WTO限制的。加入WTO后,我国只允许有两类补贴政策,一类是政府的补贴旨在提高农业和农民的潜在素质,不直接扭曲价格,称为绿箱政策;另一类是有可能扭曲价格的补贴,称为黄箱政策。
浅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 一】 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按照当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农业最新发展的一种表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与农业现代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历史概念。人们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历史的角度,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指在现代、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指农业由原来落后的传统形态向先进的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农业要达到的现代水平程度。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我们国家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的新旋律。完成这个转变过程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一)科学化 现代科技正迅速地向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渗透,科技进步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只有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农业才有先进的装备设施、先进的生产管理,劳动者自身的技术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二)集约化 集约化主要是指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首先是由单纯地注重数量和速度增长,转到主要依靠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二是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三是改单纯注重物质、资金投入,为在物质、资金投入增加的同时,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物质和资金利用率来实现农业增长。
(三)商品化 商品化是指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即从以完全自给自足 (自我消费)为目标向完全形成商品(社会消费)为目标的逐步过渡。
(四)市场化 它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现代农业生产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要面向整个国际市场。
三、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
●都市农业
●城郊型农业
●无公害农业
●观光农业
●绿色农业
●精确农业
●持续农业
四、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
●生产供给
●生活休闲
●生态保护
五、现代农业追求的主要目标
●提高土地产出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产品商品率
●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三统一
【 二 】 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世界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出八个趋势:
一、农业生产日益科技化,高新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它是建立在全面应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高效农业,目前,现代农业科技正迅速地向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全面发展,由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科技革命正促进着农业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各国政府都把发展农业科技作为振兴农业的一项重要事业来抓。尽管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很小比重,但考虑到农业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各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很重视农业科技工作,鼓励和支持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建立各自庞大的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体系。如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建立了以国立农业科研机构为主导的科研体系,并与地方政府和全国“农协”的科研推广组织相配合,成为“科技立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运用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实行技术改造,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在作物栽培、畜禽和水产养殖的各个环节,包括土壤调查与环境控制、配方施肥和配合饲料、品种选用、栽培与饲养管理、病虫害与疫病防治以及产后处理等过程,都己实现了工厂化,并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调控;各种形式的设施农业,如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瓜果生产,无土栽培和植物快繁脱毒等密集型高新技术正开始在实际中应用。
四、农业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为主导技术的农业高新技术革命,正使未来农业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农业面临着观念更新、内涵深化、外延扩大的挑战。
五、农业日益走向商品化、国际化。世界农业正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各国都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经济循环。农业国际化趋势对各国农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各国只有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优先吸纳先进技术,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形势。农业日益商品化、国际化的趋势是农业采用高新技术的强大动力,它把各国的农业生产逐步推向世界市场。
六、农产品朝多品种、高品质、无公害方向发展。质量和品种成为农产品竞争的首要因素。未来农业不仅满足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能给人们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享受,“无公害”、“无污染”、“反季节”水果蔬菜以及工艺型、观光型、保健型农产品将会应运而生,为农业开发和科技应用展现了诱人的前景。
七、从专业化生产向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农业生产内部的许多环节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专业化农业部门,随之出现了市场竞争、商品流通、各专业化农业部门供求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农工综合体”、“农工商联合企业”应运而生,促使世界农业向农工商一体化发展。这一趋势50年代最先在美国兴起,60年代波及西欧各国,到70年代扩散到原苏联、东欧及世界各地。
八、世界农业的潮流——建立实现“高效、低耗、持续”的低碳环保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世界农业发展的新目标集中在全球农业低耗、持续发展这个主题上,许多国家的农业经济学家和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农业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短期产业,重视农业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的持续发展后劲,这是每一个国家在发展农业时都必须考虑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 】 农业高新技术的构成、及其转化模式特征
一、农业高新技术的概念
高新技术包括:高技术和新技术两个方面。
高技术是处于当代科技最前端的技术群,主要领域有:
●微电子与计算机
●信息技术
●自动化与机器人
●生物技术
●航空航天
●海洋开发
高技术的特点:
●高技术密集
●高知识密集
●高资金密集
新技术是指刚投入或尚未投入生产使用的开发研究技术或工程技术,是相对原有技术而言,是相对的、动态的概念。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产生的新发明、新发现和创新技术,是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首要是生物技术,其次是信息技术,此外,新材料与新能源、航空与航天以及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也加速了对农业的武装。
二、农业高新技术的内涵
从产业角度上看。农业高新技术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包括10个方面:
●动植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系列化工工程及蛋白资源开发和多样化食品、饲料、农产品精加工技术
●优良新品种
●生物环境工程及农业环境保护
●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农用遥感、核辐射和计算机
●现代农业机械及精细化工
●其他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从技术角度讲,主要有:
●生物工程技术
●计算机技术
●信息遥感技术
●化控技术
●激光技术
●等离子技术
●太空航天技术
三、农业高新技术的特征
●高度的创新性 ,如:植物组培技术
●高度的综合性, 如:农业生物工程技术 (酶技术)
●高度的渗透性, 如:计算机技术相良种选育技术
●高度的技术、人才聚集
●高度的资金投入
●高度的增值性
【四 】 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几种模式
一、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转化模式
这种方式是以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在农业科研力量较强、技术人才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郊区和沿海开放地区,划出一定区域,对农业高新技术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使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迅速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具体做法有:
创办农业高新技术园。由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单位联合创办经济实体。如福建省厦门市农业高新技术园。
建立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引进农业高新技术,进行连片开发,整体提高,如北京顺义。
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为特点的农业示范区。如浙江杭州余杭区、上海市嘉定区、北京市海淀区的农业示范园建设。
建立农业高新科技小区(科技示范园)。如山东从1992年开始,建立了10处农业高新技术小区。
二、科技与经济共生共长的转化模式
这是以计划项目为驱动的农业高新技术转化模式。如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综合开发。
三、“两头洋、中间土”的模式
指公司+农户的经济载体,围绕一个大宗农产品,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创办专业公司,如广东顺德建立的各种花卉种苗公司。
四、院地联营型科技转化模式
以实验基地为基础,由科研单位和地方合作开发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如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与山东禹城建立的农业科技园。
五、科研、生产、开发、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科技转化模式
这主要指现代农业科技型企业,它们围绕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科研开发、产品推广,如虎门金山实业公司、深圳农业科研中心、广州花卉所等。
【五 】 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远景目标
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和机遇,一是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大背景和正在全国推行的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上述的农业新技术革命浪潮。前者是向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化和创造良好的技术需求环境,后者是农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如不失机遇,把握得当,将有利于中国农业摆脱困境,取得发展上的新突破。
依靠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我国的“超级稻”培育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超高产小麦、特种玉米、抗虫棉和抗虫玉米、抗稻瘟病和稻飞虱水稻、抗黄矮病和白粉病小麦以及耐干旱和盐碱的小麦和玉米也可能取得较大进展。
在动物养殖及水产生产上,通过发展超数排卵、核移植、活体提取卵母细胞等动物胚胎工程技术,及“超级猪”计划的实施,将使我国畜牧业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幅度缩小,同时我国转基因鱼的研究及利用动物生物反应器技术生产医用蛋白和医用兽疫苗亦将取得重大进展。
通过速效无公害生物农药、新一代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将会有效地提高我国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并减轻各种化学药物对环境及食品卫生带来的威胁。
在水资源保护及利用方面,以提高农田水利用效率为中心的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滴灌渗灌技术、地面覆盖技术、蒸腾抑制技术和先进灌水制度等现代农业节水工程技术将在我国得到推广和普及。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农业资源紧缺问题十分突出,资源节约和高效的工厂化农业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在农业信息化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遥感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将在未来我国农业生产、市场信息传递、农业环境监测方面广泛运用。
现代农业,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总趋势。鉴于我国是一个资源薄弱、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都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点。在新一轮农业经济发展的竞争中,应当牢牢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总趋势,制定相应政策,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可靠保障,以研发、传播和运用科学技术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开路先导,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农业强国和经济强国。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 【时间:】 【稿源:八里村先锋网 】
“十五”计划的重要性在于这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将是我国加入WTO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更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以及人代会通过的《纲要》中,都把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真正实现“十五”计划的目标将很困难。
“十五”计划在肯定“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主要成绩的同时指出,“九五”期间农业农村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
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缓慢,对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困难。1999年末,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是30.9%,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城镇化的水平达到了36.1%。从历史看,“九五”比前几个五年计划,城镇化进程要慢,从1978年到1999年我国平均每年城镇化水平提高0.67个百分点,而到“九五”前四年,每年提高的城镇化率只有0.46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过低,造成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既妨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也阻碍了农民收入增长。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不足。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要占国土总面积的30%左右,并且每年还在扩大。每年由于水土流失,冲刷掉的地表土是50亿吨,含有的氮、磷、钾的有效成份达4000万吨,而每年全国施肥折合纯量也仅4100多万吨。水资源短缺比耕地面积短缺更严重,我国农业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由于缺水造成粮食损失400亿斤,棉花损失400万担。
农村科技进步缓慢,农村教育基础薄弱。从全国的平均水平看,“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40%左右,发达国家则在70%以上。
农民收入增长面临极大的困难。从全国情况来看,出现自改革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严峻局面。“九五”期间,有三年农业是绝对减收,1997年人均减少34元,1998年人均减少56元,1999年人均减少46元,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三年合计人均减少134元,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今年中央2号文件着重提到了农民收入问题,指出,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提高如果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来之不易的供求平衡局面就会发生逆转;农民购买力不提高,扩大内需的方针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农民生活不改善,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就会增加;农民的投入和积累能力不强,我国农业就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好形势就难以保持。
“十五”计划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指标:
到“十五”期末,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降到13%以下。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增加值下降是个必然趋势,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会随之下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反而越来越大。今年一段时期面临的重要突出问题是,在农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过程中如何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到“十五”期末,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要提高到35%以上。发展畜牧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扩大农业市场、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食物结构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五”期间,再转移4000万农业剩余劳动力。前几个五年计划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靠乡镇企业的发展,而现在则主要通过农民流动进城解决就业。
“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要增长5%。
这四个指标既论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强调了农业的结构调整,还论述了人口布局、劳动力布局、就业格局的变化,人民收入的增长问题,这四个指标涵盖量非常大,既让人感到振奋,难度也很大。
关于农业现代化。现代化过程是个继续发展,继续演进的过程。农业现代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概念。学习国外的现代化不能照抄照搬其外在形式,而要把握内在实质,根据本国的国情展开。研究农业现代化一定要和当前所处的阶段紧密地结合起来,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而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的阶段。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既要利用工业化的直接成果,又要大规模地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在新形势下研究农业现代化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阶段的特点,瞄准国际市场,瞄准国际水平,根据各地农业发展不同的历史背景、自然条件来制定规划、纲要、指标。
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要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农业生产条件的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最重要的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浙江省历来相当重视农业生产条件建设,最近,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环境、绿色食品,这确实把握住了市场变化的方向,这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和传统工具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
农业劳动对象的现代化。种子是农业科技的结晶,是大量科技成果的载体。为农民提供优良的种子,是给农民最大的实惠。农业劳动对象的现代化,关键是要采用先进育种技术使种子本身现代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
科学的栽培和技术。就是要抓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生产操作规范,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
对农民的科技文化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要高度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培养现代化的农民。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网络体系,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化的加工、贮运、保鲜技术。农产品加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要通过转化加工,把初级农产品的精华提取出来,生产出营养价值更高、经济价值更高、受消费者欢迎的食品,不断扩大销量。
农民经营组织现代化。“公司+农户”是种好的形式,但存在着脱节的地方,资产量大的公司和规模较小的农户要建立一种平等的谈判地位不太可能。因此,公司与农户之间应建立一个农产品专业协会,由农户组成的专业协会与公司进行谈判,提高农户的谈判地位,并对农户的自身行为进行监督。同时,龙头企业也要逐步成立专业的行业协会,成为一个进行自我调控和行为自律的主体。
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现代化。近年来,现代的农产品市场建设硬件设施和制度法规都建立了不少,要重视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目前关键是为农民提供完整的、准确的信息。
建立严格的农产品品质管理。过去人们主要是注重农产品的营养含量,现在更注重安全性。由于是现代农业,就会有大量的非传统投入,其中有一部分对食品的安全有破坏,需要引起注意。
现代农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手段应该根据WTO的规则进行调整。我们过去支持农业的政策,存在最大的两个问题是,农业补贴过多地补贴在价格上、补贴在流通环节上,这两点都被列为WTO的黄箱补贴,是受WTO限制的。加入WTO后,我国只允许有两类补贴政策,一类是政府的补贴旨在提高农业和农民的潜在素质,不直接扭曲价格,称为绿箱政策;另一类是有可能扭曲价格的补贴,称为黄箱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锡文
现代农业未来五大发展趋势
  ,日,在北京·金码大厦三层报告厅(海淀区学清路甲38号)举办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2013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后的中国农业发展展望。
  付文阁:中国农业将进入快速加速转型期
  付文阁:我想就是讲一些具体的微观层面的,关于中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题目,这个题目是我们和毛总合作进行研究,一个发展报告,这个报告是一部分,论坛结束以后我们会整理一下资料对感兴趣的人进行发放。
  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还有农业学院搭建一个平台,大家资料袋里面就有一个意见回馈单,我们要搞一个叫中国农业投资联合会,就是想把这些投资界、实业界、学界和政府界搭建交流平台,每年我们会举办比较大型活动,一个政策交流推进投资界实业界有钱人或缺钱人有一个交流,我们举办一些大型服务,将来我们还举办一些小型的沙龙,将来我们可能还会走出去和当地的政府、当地的企业来进行交流,有一个单子希望大家填一下。
  中国农业未来走势是什么?我想谈这几方面问题,我们有一个判断中国农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加速转型期。
  为什么会转型,其它国家怎么转,人家走的什么路径,我们中国什么情况,又会走什么路径,将来会带来什么样投资机会,对我们界带来哪些影响?
  今天我讲的主题,我们分析一些国家和地区,像、、日本、、台湾,总结一下,其实都围不开三个阶段:
  第一个以农养工,后面工农自养,后来就是以工补农,标志着农业现代化进入一个轨道。
  以农养工阶段其实有几个标志,第一个就是农产品(5.60,-0.08,-1.41%)商品化率上升,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最后门逐渐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这三个特点。
  我们看下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像英国早期的像圈地运动,就是从农民里面来拿出土地出来,然后发展工业,英国在历史上废除谷物条例,就是农产品价格比较低,从农业里面拿出来价格比较低。美国情况跟英国不一样,美国主要是通过市场手段逐渐降低农产品价格。
  台湾大家知道它区域面积比较小,农业发展是农民鼓励农民拿钱,从地主那里买出来,这样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农业主把钱拿到钱就有资本,就投资本金;第二方面土地改革也使台湾的农民进行一些转型,所以现在应该说解决他们土地的问题。
  苏联和我们中国走得路应该差不多,通过剪刀差,掠夺性剥夺农民劳动成果转移到城里面去,所以我们长时间农产品价格其实是剥夺农民收益的方式,支持工业发展。
  其实第一个阶段就是以农补工可以反映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给土地,土地是农业给工业。第二是原材料,欧盟工业化初级阶段,主要是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还有一个是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一个给产品一个给人还要给地,我想我们国家处在这样一个阶段。
  美国三个阶段,从工业化起步阶段和到工业反补农业阶段变化,我们看蓝色,工农业结构农业份额上,我们看工业化初期的时候美国农业整体占份额64%左右,到第三阶段的时候整个农业占整个工农业占20%,下降很多,看另外一面劳动力,在工业初期的时候美国其实也是64%人从事农业,到第三阶段下降25%,这是美国。
  日本在19世纪末的时候,工业化起步时农业占比是比较高的,人口占比也是比较高,城市人口比例当然这个统计数据,可能跟刚才陈主任讲在数据怎么统计趋势可以看出来,城市人口在增加,从事农业人口下降,农业份额在整个经济份额里面占比较小。
  台湾也是这样,我们做了一个横向比较,把中国2010年的数据与美国日本台湾不同时期相当的数据做一些比较,也就意味着目前的中国大陆和美国30年代、日本60年代,台湾70年代差不多。主要是一个是GDP占比15%以下,第二个是人口占比30%以下,第三城市化率50%以上,这是一个一槛。
  进入这个槛就进入现代农业转型期,其他国家和地区走过的路,我们国家可能也会,这是一般规律。
  也就是说从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他们从工业化初期到发展现代,没有绕开这三条路。
  我们看中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再一个农村就业人口下降,城市化率也在提升。
  第一部分我讲从现行国家经验来看所有国家都在走这条路,第一阶段就是农业进入工业,农工自养,最后专项以工补农,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加速趋势。
  它有几个驱动力:第一个就是成本,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它会促使整体转型加速,我们看到日本两边线一边是日本,1974年看到整体劳动力占GDP比重忽然就上来了,这边图我们可以看到农业部门最近工资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就说明农业部门工资水平如果增长率提高,他可能会推进整个国家的劳动力报酬水平提升,所以不转型不行,就是成本在提升。
  第二就是成本,就是土地,刚才陈主任讲,都在要土地,工业也要,居住也要,当然农业也要,你看这个价格,大家看价格。
  第一个我们看每亩成本在提升,就是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整体趋势土地成本在提升。
  第二个我们看居民工业和商业旅游用地也在价格提升,如果土地成本提升也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成本增加,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土地将来土地流转可能会是一个地缘方向,流转带来土地议价可能会成为常态,第一方面我们讲城镇,第二我们看消费,其实刚才陈主任讲到,这个就是城镇化率提升以后农民进城以后,劳动力提升以后带来总量变化第二是结构变化,人均收入提升会带来这个对农产品需求增加,这是需求对整体会带来一些影响,我讲稍微快一点。
  最后一点就是政策支持,应该说连续这面多年一号文件都是要支持农业发展。
  所以政策支持也推动整个农业转型,补贴力度也在加大,我们在座有很多是从事农业投资。从事农业企业经营,感觉到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在增加。
  其它国家就是、、美国人均土地比较多国家,它的补贴稍微少一些,挪威等他们补贴量比较大,补贴多少跟人均土地面有直接关系。
  我们看一下中国农业路径选择走什么样路,美国、日本一个是农业机械化,第二化学革命生物技术革命管理革命,日本大体差不多。
  我们看价格,美国整体农产品出口量占比应该说你看大豆是45%,棉花是79%出口,农产品出口占比量比较大。
  看一下价格,美国小麦玉米价格普遍要低得多,美国人劳动力成本要比中国劳动力成本要高很多,但是他们价格低很多。
  其实我们从这里面看到,这是日本,日本的价格比中国高,日本的苹果大米都比我们中国要高,而且日本自给率比我们稍微差一点,人均土地资源稀缺程度决定农产品价格。像日本韩国他们压力比较大。
  中国其实压力比较大,第一人口多,第二人均土地面积减少,我们看一下耕地面积农产品价格比价关系,就是土地在这里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土地多了这个国家价格就会低,如果土地少价格就会高,所以从这个分析上来讲我们国家处在一个人多地少,而且土地在减少这样趋势非常明显。
  所以中国肯定保证13亿人要端好自己饭碗,肯定对农产品进出口有很大限制,我们发展现代农业保证供给让我们13亿人口有饭吃,在现有土地状况下怎么能够保障,所以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现代农业未来五大发展趋势,我们觉得第一是规模。
  因为过去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
  我们再看一下2004年到2010年养猪成本,散养成本明显高于粮食成本,高1倍多,散养里面成本有很多没有计算,劳动力成本,有一些没有计算,原材料他自己汤汤水水,总体来讲散养比规模化养殖成本要高很多。
  2007年是一个转折,2007年养猪还挣钱,到2008年散养养猪比规模养猪挣钱不那么容易,从这里面看规模农业从未来发展来讲一个是效率比较高一成本比较低,整体效率比较好。
  这是饲料,这几年饲料生意挺好,饲料挺好其中有一个重大原因,商品饲料这几年量比较大,跟规模化养殖推进有关系。
  肉鸡,刚才讲生猪,最大是100万只以上养鸡,2003年和2010年做比较,2003年全国100万养殖占3.12%,到2010年为8.55%;一个是奶牛,到2003年的时候,上升为那个时候规模只有2.7%,1000头以上,%。
  现在规模化趋势非常明显。中国和美国之间比较更明显,50万只肉鸡以上美国占比67%,中国占比11.96%,中国大部分2000只到9万只这样之间,这就说明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规模养殖距离还有很大差距。
  第二个我们讲一下其实就是农业价格未来趋势肯定是高价,这个农产品价格未来持续上涨,人均土地面积和日本、韩国,人均土地1.24亩比日本要好一点,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3.05,农产品持续价格提升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的农产品种植成本相对来讲也是比较高,大豆种植成本为什么大豆进口这么多,没办法,你种植成本太高,我们成本比高一块多,比美国高一块多。怎么竞争?!
  从今年进口量来讲我们大多数农产品,像大米、玉米、小麦这些我们控制比较严,大豆控制没办法只能进口,白糖、棉花进口稍微多一点,
  第三大趋势就是品牌,市场安全的食品,什么是安全,什么人种的什么加工的,我觉得将来可能是趋势。
  现在就是说如果有一些有机企业做安全食品,持续做安全食品将来比较大,如果大企业都不想这样做可能是问题了,当然这个品牌农业未来机会比较多的,
  第四大趋势就是生物农业。日本基本上化肥不用了,每年他们都有一些严格要求,现在日本要求是比较高,欧洲要求比较高,比美国都要,因为美国是规模化农业,日本和欧洲对生物技术在肥料在农业上要求非常高,我想中国也是,其实食品安全包括粮食保障,生物技术运用将会加大,这是化肥和化肥使用,
  最后一个趋势就是装备。以色列是土地资源也非常匮乏,土地整体农作物生长环境比较恶劣国家,其实做很好,美国大规模农业生产也是靠装备,有一些区域里面仍然使用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农机,所以我觉得未来装备农业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大,现代农业里面是发展趋势。
  这五大趋势可能会对相关产业有哪些影响?
  将来投资农业装备业会有一个爆发式机会。
  第二生物技术,农资产业,例如,化肥、肥料、种子,包括养殖和种植生物技术广泛使用。
  第三农业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在澳大利亚一个农场一个农民可以养3000头牛,是由于他有很多都是通过专业化分工来解决,运输不用管,你的草专门打草公司,卖也有专门人经营解决,专业化服务体系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发展,现在目前中国在收割从北到南,这样专业化服务体系专业服务公司越来越多。
  第四农业一体化企业越来越多,过去做饲料、养殖、屠宰甚至食品,现在食品倒过来要做养殖、屠宰,农业产业化里面有问题,无论做不做必须面对融入。
  下一个趋势就是多业态农业经营模式出现,尤其大城市周边像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在城市周边这种趋势还是比较明显,尤其是有一些高效农业,多业态经营模式慢慢会出现。
  最后一个高科技服务发展,因为科技对现代农业推动力量非常关键,会有一大批高科技背景企业,应该涌现推进农业现代化。
  我想中国农业走现代化之路是必然趋势,而且中国目前这种趋势非常明显,速度在加快,这个速度加快过程当中带来一些挑战。
  这种挑战,过去我们从小农经济这样结构转型现代农业过程当中怎么办,很多企业面临转型问题。
  我们后面有两场讨论,其中有一场讨论农业产业一体化过程当中,企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怎么办?
  第二是什么,在中国农业转型过程当中有相当多的机会,刚才我们毛总也讲在投资里面,我们现在A股市场投资机会比较多,其实整个农业里面投资机会所有产业里面机会最多,在这样转型时期就会涌现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一些好的企业,一些新的行业甚至新的行业。
  给大家举个例子例如现在食品安全是问题,现在食品安全检测,很多企业专门做食品安全检测,而且农产品流通物流这里蕴藏巨大商业机会,我想在座有些是投资搞实业,这里面又有挑战又有机会,关键机会要懂,农业钱很多,但是钱很多钱在什么地方,什么样企业能真正挣到钱。
  我觉得还需要大家深入了解,深入分析,所以我相信农业大学MBA教研中心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能够找到破解办法,找到投资机会,也找到发展思路。
透过农交会看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
作者:&稿源:&网-甘肃日报&& 06:42
  新疆的甘甜瓜果、洪湖的肥美虾蟹、内蒙古的各种奶食、浙江的如碧绿茶……日前,在湖北武汉市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来自全国各地4000多家企业的优质农产品集中展示、交易。农交会上洋溢的丰收喜悦中,透露出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
  精品农产品受追捧
  在黑龙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展台前,展示着北大荒集团的各种有机杂粮、精品稻米、优质豆油、豆浆粉等产品,很多参观的普通消费者纷纷购买。
  南京北大荒绿色食品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丽告诉记者,由于黑土地肥沃、水质比较好,能够保证有机生产条件,虽然粮食产品售价比普通同类产品高15%左右,但销路一直很好。
  据了解,在本届农交会上,有机、绿色、营养、口味好的精品农产品普遍得到展商和消费者好评,交易量可观。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连增”,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都稳定发展。
  科技提供驱动力
  在江西省赣南脐橙展台前,色泽鲜艳、甜美多汁的脐橙令很多品尝的观众赞不绝口。据赣州市果业局市场科科长黄传龙介绍,赣州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加快脐橙品种选育和改良,推广应用高品质栽培技术,赣南脐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称号,2012年全市脐橙鲜果产值达40亿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交会上,各地展示的精品农产品的背后,体现了科技在优良品种选育、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科技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龙头企业成为主力军
  农交会上,湖北展团展示了名贵中草药杜仲的综合利用方式。杜仲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芸芳告诉记者,公司以杜仲叶为原料开发有机保健茶和自然醒酒保健品,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同时,提取杜仲胶作为重要工业原料,大大提升了杜仲产品附加值。
  杜仲产品开发的事例是近年来我国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的缩影。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自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后,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稳定增长,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经验
农业是主要生产粮食的部门,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000~210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从61亿增加到100亿左右,粮食需求总量将从21亿吨增加到50亿吨左右,肉食需求总量将从2.3亿吨增加到12亿吨左右。与此同时,世界的人均农业用地面积在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世界农业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300年里,农业现代化提高了人类的食物供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历史经验和基本原理。
一、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一般而言,农业是通过培育生物体(动物和植物等)生产食品、纤维和其他经济与生活用品的产业,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系统的现代化。
1.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首先,关于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总量变化较慢,但人均资源变化较快。人均资源与资源总量成正比,与人口成反比。20世纪,世界人均农业资源总体下降,人均资源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农业资源的国别差异非常大,人均耕地面积差距最大相差超过1万倍。21世纪人均农业资源会继续下降。
其次,关于农业投入。18世纪以来,农业劳动力总量从上升到下降;农业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比例在1%左右。19世纪以来,农业土地集约化程度提高,但国别差异比较大;农业资本投入持续增加,包括机械、化肥、农药和能源等;农业科技投入在增加,农业良种应用扩大,作物单产持续提高等。20世纪,农业劳动力比例与农业劳动生产率负相关,土地集约程度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正相关,农业资本投入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谷物单产正相关。21世纪,农业劳动力总量和比例会继续下降;农业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可能继续提高;农业资本投入继续增加,但结构发生变化,农药和化肥使用密度可能下降。
再次,关于农业生产效率和结构。18世纪以来,农业相对规模缩小,目前世界农业增加值比例约为3%,发达国家为1%左右;农业效率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距扩大,目前农业劳动生产率绝对差距为6万多美元,相对差距为900多倍。19世纪以来,农场平均规模扩大,规模经营比较普遍。20世纪以来,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较大,林业和渔业以及农业服务业比例较小;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比例为40%~80%,作物产值比例为20%~60%;农场多种经营,农民收入多元化。21世纪,农业增加值比例会继续下降,部分国家农业增加值总量下降;发达国家农业的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产值比例大致为1∶1;农业效率继续提高,农业效率的国际差距继续扩大;农业相对规模与农业效率的关系仍将是负相关。
2.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首先,关于农业供给。18世纪以来,农民人均供应人口缓慢上升,2008年发达国家农民人均供应61人,世界平均5人。20世纪以来,食物供应能力提高,但国家之间差别大,目前有30多个国家粮食完全自给,粮食自给率与人均可耕地面积和人均作物面积正相关。21世纪,农民人均供应人口会继续上升,食物供应能力会继续提高,国别差异很大;粮食自给率的国家差别非常大,只有部分国家能够完全自给。
其次,关于农业流通。19世纪以来,国际农业贸易不断增长,国际农业贸易存在很大国别差异和品种差异,农产品净出口国家比较少;农产品关税普遍下降,目前世界平均低于10%;农产品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国际农业贸易摩擦与农业补贴紧密相关,不同国家农业补贴差别很大。21世纪,国际农业贸易会继续增长,国别差异会扩大;农产品关税可能会继续下降;国际农业贸易摩擦会继续存在。
再次,关于农业需求和消费。人均消费需求有极限。目前发达国家每天人均的蛋白质需求约为100克,脂肪需求约为150克;每年人均谷物消费约为110公斤,肉食消费约为90公斤。20世纪以来,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人均营养供应有较大增长;发达国家的人均粮食消费和人均肉食消费数量逐步接近;发展中国家仍然以粮食消费为主,但肉食消费在增加;世界人均粮食消费下降,人均蔬菜、水果、肉食和奶类消费增加。21世纪,人均食物需求和消费会有极限,但食物需求和消费总量会不断增加;世界人均粮食消费将趋向合理水平,世界人均蔬菜、水果、肉食和奶类消费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食物供应将面临重大挑战。
3.世界农业要素的发展趋势
其一,关于农民。19世纪以来,农民素质提高,农民识字率提高和受教育年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长。20世纪农民收入多元化,收入来自农场的多种经营、对外务工和国家农业补贴等。21世纪,农民素质会继续提高,发达国家农民将普及高等教育;农民收入会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仍将是多元的。
其二,关于农村。18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劳动力比例下降,农村人口比例下降。19世纪以来,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如饮水、卫生、交通、电力、文化和通信设施改善等。20世纪以来,农村农业人口比例下降,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也有一些例外;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比例下降。21世纪,世界农村人口比例和农村农业人口比例会继续下降;农村基础设施会继续发展和完善。
其三,关于农业环境。18世纪以来,世界人口不断增长。19世纪以来,农业人口比例下降。由于农业占国民经济比例的持续下降,农业经济的相对地位下降。虽然农业经济的相对地位下降,但绝对地位没有变化,它仍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石。20世纪以来,农业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受到普遍关注;农民人均补贴收入增加,国家农业补贴政策与WTO的农业政策需要协调一致。21世纪,世界农业总需求持续增长,农业补贴、农业贸易和生态环境问题仍将存在。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尽管人均消费需求有极限,但世界农业总需求仍然会持续增长。在世界农业自然资源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如果世界人口继续增长,世界农业的需求压力会持续增长,爆发世界性农业危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其四,关于农业科技。农业科技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农业科技(18世纪以前)、现代农业科技(18世纪至20世纪70年代)和后现代农业科技(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们分别对应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其五,关于农业制度和农业观念。农业制度和农业观念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三大阶段: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农业制度和农业观念。目前,在发达国家,农业日益成为一个政治和环境议题;在发展中国家,农业更多是一个经济和社会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差异比较明显。
4.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在18~21世纪期间,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前沿过程包括两大阶段和六次浪潮。
第一次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的转型,大致时间是1763~1970年,主要特点包括农业的市场化、工业化、机械化和化学化,以及农业比例下降等。
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是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级现代农业的转型,大致时间是1970~2100年,主要特点包括农业的知识化、信息化、生态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等。
1960~2008年,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大致情况是:①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数量从7个上升到30个,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比例从6%上升到23%;②农业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5%~19%,农业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为81%~89%;③农业发达国家降级为发展中国家的概率为10%左右,农业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概率为2%左右;④农业现代化国家分组的变化,7个国家地位上升,27个国家地位下降。
(2)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客观现实
2008年,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前沿已进入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期;世界平均水平大约处于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的成熟期;低收入国家平均处于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期;世界农业现代化处于两次农业现代化并存的阶段。
目前,欧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是比较高的,其次是美洲和亚洲,非洲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2008年,30个国家已经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28个国家进入第二次农业现代化;94个国家处于第一次农业现代化,9个国家属于传统农业国家;美国等20个国家是农业发达国家,葡萄牙等28个国家是农业中等发达国家,中国等28个国家是农业初等发达国家,印度等55个国家是农业欠发达国家。
2008年,农业发达国家包括英国、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芬兰、荷兰、比利时、法国、美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西班牙、爱尔兰、新加坡等;传统农业国家包括塞拉利昂、马拉维、坦桑尼亚、尼日尔、中非、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布隆迪、卢旺达等。
(3)世界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前景
首先,世界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大体而言,2050年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指数的世界先进水平会比2008年提高约3倍,2100年会比2050年提高约5倍。目前,农业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16∶22∶22∶40。如果没有发生重大改变,21世纪国际农业体系将大致维持这种比例结构。
其次,世界农业三大方面现代化的水平。世界农业三大方面的世界先进水平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劳动力比例指标水平大约落后100年,农业机械化程度大约落后50年。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120亿,世界农业将面临巨大需求和压力。
再次,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水平。2050年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和进入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将达到80个左右;2100年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和进入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将超过100个。如果参照历史经验,21世纪有2~4个农业发达国家有可能降级为农业发展中国家,大约有2个农业发展中国家有可能晋级农业发达国家。
二、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世界农业现代化已经有大约300年历史,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其一,农业现代化是相对可以预期的。在一般情况下,20世纪世界农业变化是相对连续的和有规律可循的,大约67%的农业指标与国家经济水平显著相关。例如,农业效率上升,资源使用效率上升,农民收入增加,农业产业比例和农业就业比例下降,农业从“赋税产业”向“补贴产业”转变等。
其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包括从生存农业向商品农业、从工业化农业向知识化农业的转变,其中,第二个转变尚没有完成。
其三,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效率的提高,也包括农业结构、农业制度和农业观念的变化。其中,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结构、农业制度和农业形态的转变和更替,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其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不平衡的过程。在过去300年里,农业现代化是不同步的,表现为农业效率增长的不同步、农业结构变化的不同步、农业制度和观念变化的不同步和农业形态转变的不同步等;农业现代化成就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其五,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农业现代化不仅内涵是变化的,而且不同国家的表现也是变化的。农业现代化是一场国际竞争,犹如一场国际农业马拉松比赛,输家和赢家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农业中心是可变的,世界农业前沿是变化的,国际农业差距是变化的,国家农业地位是可变的。
其六,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可以出现停滞、中断或倒退现象等。整个世界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连续的和不可逆的,但是,某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就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可以出现停滞或中断,也可以出现暂时的倒退甚至长期的倒退。
其七,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在过去300年里,所有农业发达国家都是国际竞争的参与者,农业现代化逐步波及全球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未来100年里,所有国家或者参与农业国际化,或者受到农业国际化的影响。
其八,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际差距扩大的过程(农业效率趋异的过程)。1970~2008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平均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按2000年价格美元计算)的相对差距从26倍扩大到92倍。可以预计,21世纪农业效率的国际差距还会扩大。
其九,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过去300年的农业现代化过程,既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也是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的过程,同时是农民福利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过程。在未来100年里,没有理由怀疑这种趋势会中断或逆转。所以,农业现代化是进步的,尽管在进步过程中会发生种种问题甚至是灾难性问题。
其十,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农业现代化不是免费的,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随着产业转型和技术更替,老技术将失去其原有的价值,有些人群将受到损失。科学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风险始终存在,而且有扩大的可能。农业现代化过程要求进行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
其十一,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现代化过程是从农业税收向农业补贴转变的过程。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农业现代化是难以实现的。
其十二,科技和教育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知识普及,是农业现代化的两个重要基础。
三、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原理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客观现象和世界潮流,农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农业现代化理论包括经典农业现代化理论、两次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广义农业现代化理论等。
1.农业现代化的操作性定义
在现代化科学里,农业现代化没有统一定义,但有多种操作性定义。
定义一: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是现代农业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的前沿过程,是农业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复合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化等。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国家是农业发达国家,其他国家是农业发展中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转换,地位转移有一定概率。
定义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的世界前沿,以及达到世界前沿的行为和过程。
定义三: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农业发展、农业转型和国际农业互动的交集。
简而言之,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的世界先进水平,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行为和过程。它包括从传统农业(自给型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市场化农业)、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级现代农业(知识型农业)的两次转变,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农民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保持农产品供需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农业地位和国际农业体系的变化等。18~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前沿过程可以分为第一次农业现代化和第二次农业现代化,两次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农业现代化,综合农业现代化主要适合于发展中国家。
从农业变迁和农业转型角度看,每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会进步和有可能成功,但国家农业进步有快慢,农业水平有高低,成功时间有先后。
从世界前沿和国际竞争角度看,只有部分国家的农业能够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不同国家成功的概率有差异。在过去50年里,农业发达国家的比例不到20%,农业发展中国家的比例超过80%。
农业现代化的三个判断标准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提高,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和国家食品安全。
2.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一般而言,农业现代化过程大致分为两类:前沿过程和追赶过程。前沿过程是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追赶过程是农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18~21世纪,农业现代化前沿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22世纪农业还会有新变化。
1763~1970年,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前沿过程是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第一次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从自给型农业向市场化农业的转型。它的特点包括市场化、商业化、集约化、专业化、工业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化学化、良种化、水利化、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等,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增加值比例下降等。它的结果是农业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的形成,副作用为农业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
1970~2100年,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前沿过程是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是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级现代农业、从工业化农业向知识化农业的转型。目前它的特点包括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生态化、绿色化、自然化、多样化、订单化、立体化、工厂化、国际化和生物技术的普遍应用等,包括农业综合效益、农产品质量、国际竞争力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增加值比例继续下降等。它的结果是第二农业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的形成,副作用包括农业贸易冲突、食物风险等。
如果说,第一次农业现代化是初级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的转变,那么,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是高级农业现代化,是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级现代农业的转变。两次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农业现代化。综合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条基本路径,它包括两次农业转型(从自给型农业向市场化农业、从工业化农业向知识型农业的转型)的联动和持续向知识型农业转变,包括农业市场化、机械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协调发展,以及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福利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农业比例下降、国际农业竞争力和国际农业地位的提高等。
3.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包括农业现代性、特色性、多样性和副作用的形成,包括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业生态变化和农民全面发展,包括农业供求动态平衡、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比例下降,包括世界农业前沿、国际农业体系和国家农业状态的变化。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结果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的结果是农业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增加值比例下降,副作用包括农业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完成农业的市场化、机械化和专业化,农业效率、农业比例和农民收入达到市场化农业的先进水平(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结果是农业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包括农业综合效益、农产品品质、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增加值比例继续下降。副作用包括农业贸易冲突、食物风险等。完成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完成知识化和生态化,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综合素质达到知识型农业的先进水平(未来某个时间的)等。
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包括: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的转型;完成第二次农业现代化,实现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级现代农业的转型;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的先进水平,成为农业发达国家或缩小国际农业差距,同时确保粮食安全。前两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时间问题”,所有国家都有可能先后完成;第三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比例和概率问题”,只有部分国家能够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从政策角度看,国家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有两个: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生活质量,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发达国家的政策目标是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目标是追赶和达到世界农业先进水平。
一般而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包括农业效率、农民收入、农业结构、农业制度和农业观念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等。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的标准是:农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小于15%,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小于30%,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按2000年价格计算约4000美元)。进入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标准是:农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小于5%,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小于10%,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已经起步等。
4.农业现代化的动力
农业现代化的动力因素非常多,主要因素包括农业创新、农业竞争、农业适应、农业交流、国家利益和市场需求等。在农业发达国家,农业创新作用比较突出;在农业发展中国家,农业交流作用比较突出。
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模型包括:创新驱动模型、三新驱动模型、双轮驱动模型、联合作用模型、四步超循环模型、创新扩散模型、创新溢出模型、竞争驱动模型、经济和社会驱动模型、农业生产力函数等。农业生产率与农业技术、农业劳动力人均资本和人均技能成正比。
5.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具有时间跨度和发展路径。发展路径指在农业现代化的起点与终点(目标)之间的道路,它具有方向性、阶段性和结构特征。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素的一种组合,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农业现代化具有路径依赖性和资源依赖性。
农业现代化没有标准模式,没有最佳模式,只有合适模式。依据要素组合和资源禀赋,农业现代化有40多种模式。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更多受自身条件的影响。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更多受科技水平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6.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
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必须尊重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规律,必须适合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禀赋和现实条件。不同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需专门研究。
在21世纪,农业发达国家可以采用第二次农业现代化路径。农业发展中国家可以有三种选择:追赶农业现代化路径、综合农业现代化路径和第二次农业现代化路径。三条路径有不同内涵和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不同政策。
农业政策创新和措施选择,一般遵循五个原则: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农业供求平衡和食品安全;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民全面发展;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有利于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农业既是一种古老产业,又是一种现代产业。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和一种国际竞争。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发表评论:
馆藏&2709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产业化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