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案例上实现生本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生本课堂教学举例(小学语文)
继3月21日郧县小学语文生本教育培训之后,各学校生本课堂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当下,为了拓宽老师们的视界,多一点启发。本人采撷了两篇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例子供老师们欣赏借鉴。这两篇教例与我们的导学练案虽然格式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的都是升本教育的精髓。
附:教例一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和街小学夏秀文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1课,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多年来,我校一直在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生本以来,在努力打造生本课堂的同时,又把信息技术引进了生本的课堂,进行网络环境下生本课堂的研究。所以,本课的设计理念有:
1.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充分发挥常用ppt软件和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利用百度网络平台搜集资料,在习网在线教育这个开放式网络教育平台上交流、讨论,提高。
2.充分让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3.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好一个&牧者&,适时&收&&放&&引&。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准备:
前置性作业
1.查找爱因斯坦的资料。(利用百度网络平台)
2.读熟课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四人小组在习网在线教育平台上进行交流。(学生会在交流中统一认识,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的过程中选择一个话题继续讨论,并达成一致的建议,充分体现自主和合作。)
3.每个小组制作ppt作品,内容包括1.读了课文,我们小组读懂了什么?(读后感悟)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走进文中去)我们还联想到爱因斯坦的什么事迹?(任思绪飞扬)还有哪里读不懂?(思考成习惯)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恰当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了思考的习惯,又能把在网络平台查找到的资料和自身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坚持下来,就能很好地把大阅读引进课堂,这样,信息技术很好地辅助了生本课堂。
教师准备:
收集学生的ppt作品,进行加工整理,加上教师抓点提升时使用的幻灯片,制成一个ppt作品。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爱因斯坦是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1921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可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却和一个普通的12岁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耐人寻味的故事,接下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哪位同学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读了课文上,查找了资料,每个小组都制作好了ppt作品,接下来请四人小组回顾ppt作品的内容,每个小组都做好展示汇报的准备。
二、小组上台展示。
根据每个小组交上来的ppt作品,教师已经对每个小组汇报的内容有了了解。这时教师应做的是,估计小组汇报完毕后,小组间还会产生什么样的互动,做好点拨的准备。不过此时还不能完全预料课上发生的事情及学生发言的情况,课堂上还要看教师的教育机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此仅设想一个小组的汇报情况与其他小组互动的情况。
生一: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小组读懂了爱因斯坦是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潜心科学研究的人。
生二&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小姑娘跟着爱因斯坦走进了他的工作室。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生三:我们小组联想到的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的事迹。
读小学时,由于他性格孤僻,同学们都歧视他,老师也不喜欢他,老师向他提问题时,他好像听不见一样,总是默默地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于是老师便喊到:&爱因斯坦,站起来,站到大厅里去,等到中午放学回家!&小爱因斯坦便默默地走到大厅,站上两个钟头,老师还说&这孩子真笨,什么功课都不好!&
&在大学学习中,爱因斯坦表现了自己的特点:他集中精力在能够导致深邃知识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问题上面,而把其他东西撇下不管,以便不因负担过重而离开研究的要点。就这样,他以自己独特的思考问题方法,发明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生四:我们小组的问题是:明明是小女孩撞的爱因斯坦,为什么爱因斯坦却要说对不起呢?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有什么意见?
这时,其他同学可能会补充,还可以从这里读出爱因斯坦的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其他同学还可能有其他的评价,质疑等,这时教师要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
如果说教师抛出的问题如同花儿的一粒种子的话,那么小组在讨论制作ppt的过程中,这花儿就已经悄悄地成长起来,小组展示的过程让花儿悄然开放,如何让花儿越开越艳,这就须要抓点提升。
三、抓点提升
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学就能懂得那么多,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读了这篇课文以后,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让我们再来走进这个故事,再次听一听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声音。
幻灯片出示(应用信息技术ppt软件)
&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先生,你好!&
&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这还不简单?&
&能记住吗?&
&也许能。&
&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是吗?太好了!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做客。&
&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这些话,讨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然后四人合作,做好上台展示的准备。读后请其他同学做评价,评价要具体。
最后,师生合作读一读这些话。爱因斯坦的话男生读,小女孩的话女生读,小女孩妈妈的话老师来说。
(这样,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走进了爱因斯坦的内心,进一步体会到他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四、我要倾诉
此时此刻,老师相信,爱因斯坦的形象在你的心目中一定越来越高大起来,想对爱因斯担说些什么呢?赶紧写下来吧!
五、布置作业
你认为爱斯坦是伟人吗?为什么?请同学们在习网教育在线的班级网页上进行交流。(利用网络学习平台)
遵循生本教育的理念,全面依靠学生,把板书权交给学生。板书的内容有课题,每个小组在汇报的过程中提炼出的能表现爱因斯坦品格的中心词语。这样的板书做到了整体性、概括性、条理性和启发性的统一。
附:教例二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堂实录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和街小学夏秀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父子情深。
3.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教学理念:1.全面依靠学生。2.高度尊重学生。
教学主要方法:1.小组合作。2.小组互动。
前置性作业:
1. 读熟读好课文。
2. 借助工具书理解&姹紫嫣红&的意思。
3. 查找高尔基的资料。
4. 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1. 查找有关&爱&和&奉献&的资料。
2. 小组在习网上或qq群里交流读书收获,并制作小组展示所用的ppt课件。
(1.读懂了什么?2.是从哪里读懂的?3.是怎么读懂的?4.想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简要)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先小组里检查,后全班检查)
二、汇报高尔基的资料。(先在小组里交流,后全班汇报)
三、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先在小组里交流,后全班检查)
四、再读课文。
一、课前。欣赏《海燕之歌》。
二、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谁来板书课题?
师:好,王智慧同学。(其他同学书空)
师:同学们,她写得怎么样?
师:掌声表扬。(掌声响起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再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他的儿子前来探望他,在他的院子里栽下了花草,春天,花开了,高尔基在院子里赏花,心里非常高兴,就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教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好,孩子,请你把你刚才说的提炼成几个字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师:写得怎么样?
生:好,掌声表扬。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去,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小组交流。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在习网-开放式网络教育平台上或qq群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交流,并且做好了汇报用的课件,下面请同学们把昨天交流的成果在小组里回顾,做好展示的准备。 (小组交流、讨论)
四、小组展示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请一个小组到前台来展示,孟磊小组。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高尔基的儿子很爱他的爸爸。
生: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高尔基的儿子只有十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生:我们小组是从&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读懂的,你想高尔基的儿子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意大利,一定很累,可是他顾不上休息,而是忙着种花,为爸爸留下美好的东西,可见他很爱他的爸爸。
生:我们小组还联想到有关奉献的名言:
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泰戈尔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陶铸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各种各样&读出高尔基的儿子很细心。
师:你也是个细心的好孩子,掌声。
生:我还能从上一个自然中的&探望&这个词读出来儿子很爱他的爸爸。
师:说得好。
生:我给你们小组提个建议,你们小组在汇报名言应该这样汇报:泰戈尔曾经说过: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
生:谢谢你的提醒。
师:同学们,儿子的这种行为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师:说得好,还可以用哪个字?
师:对,那么同学们,&爱&和&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说不出)。
师:同学们,可不可以这们说,&爱&就是&拿&。
生:可以。
师:好的,这个小组表现如何?
师:掌声,接着小组展示,益文琪小组。
生:我们小组读出了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生: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生:我们小组是从&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读出来的。
生:我们小组还联想到一首写父母之爱的小诗:
是一杯浓浓的茶
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才能明白
其中的甘美
似一片浩瀚的大海
给予我们一个温馨的港湾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欣赏&这个词读出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师:体会得真好,掌声。
扈家祯:我还能从这儿读出来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师:孩子,让老师把话说完,等一等你再说好吗?
师:同学们,这个自然段写道: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可不可以说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像像盛开的花朵?
生:可以。
师:同学们,我们通常把什么比做花?
生:一个人美好的心灵。
师:对,说得好。还把什么比做花?
生:(说不出)
师:我记得咱们班的刘子豪同学在一次作文的时候把一个女人比做花。
生:夏老师。
师:对,他说夏老师貌美如花。我想问问刘子豪同学,你真的觉得夏老师貌美如花吗?
豪:是的。
师:夏老师觉得我的容貌没有花美,你觉得还因为什么?
豪:(说不出)。
师:找个同学帮帮你。
生:因为夏老师心灵美。
师:还因为什么?
生:(说不出)。
师:是因为爱!同学们,夏老师也要告诉你,告诉所有的同学,夏老师也爱你们,看到你们的脸庞,夏老师也能想起那美丽的花。好的,扈家祯来汇报,你们小组要补充是吗?是一个同学补充,还是整个组补充?(观察后)你们小组来吧!
扈:我们小组也读懂了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生: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我们小组是从&多么愉快&&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读出来的。
生:我们小组还联想到高尔基的名言: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爱孩子,这是母亲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当你感到一切人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你们小组找到的这两个自然段读出:高尔基教育他的儿子。
师:教育他的儿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做一个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师:对,爱是什么?
生:爱是关心、呵护。
师:说得好,发言真精彩。
生:掌声响起来。
师:掌声响起来,
生:发言更精彩。
师:爱还是什么?
生:老师我想写到黑板上。
师:好啊,孩子,来吧。他去写,我们继续交流。
生:我能读出来崇高之爱。
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高尔其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奉献的人。
师:好,掌声。你来说。
生:我能从这两段读出来,人间的亲情的崇高的爱。
师:夏老师觉得你是动了脑筋的,掌声响起来。
生:我想问你们小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生:答不出。
师:请其他同学帮他回答。
生:美好的东西指的是关心、付出、给予。
师:说得好,掌声送给她。噢,黑板上的这位同学们写完了,我们一起看他写的什么?请你来读一读。
生: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所以他写信教子,他教育儿子,爱就是奉献。
师:写得好,说得也好。孩子,我从你的话语中读出了爱就是教育,掌声表扬他。
五、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刚才龙开心同学由高尔基的信读出了高尔基对儿子的崇高之爱,让我们再次走进高尔基的信中,细细体会这种崇高的爱。好,找个同学来读一下课文。好,吴梦齐,你来读。
师:夏老师在认真地听,我能听得出你读得非常用心。孩子,让我们静静地想,细细地品,你有没有新的思考或发现?
生:(沉默)。
师:请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在&岛上&&人们&&所有人&,静静地想,细细地品,能不能有新的思考和发现,先在二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谁有发现?
生:我能读出高尔基对儿子的那种崇高的爱。
师:孩子,怎么读出来的?
生:高尔基教育儿子为奉献,为所有人奉献,为整个社会奉献。
师:说得真好,热烈的掌声响起来。同学们,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的爱更多的表现在对儿子的教育,教育儿子,一起读(屏幕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同学们,读了高尔基的信,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给高尔基写封信,好吗?
生:好,开始写信。
师:请同学们抓紧时间。(过了一会儿)哪位同学写完了?
生:我写完了。
师:好,你来读一读你写的信。
生:高尔基先生,看到您的信,我知道您很爱您的儿子,并且注意对儿子的教育,告诉他:&给&,永远比&拿&愉快!我从你的信中受到教育,今后也要为整个社会奉献。
师:孩子,你写得真好,如果高尔基看到你写的信,他出会由衷地高兴,因为你是如此地理解他对儿子的爱,也明白了他想对儿子说,也想对我们所有人说的这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屏幕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最后,老师向同学们推荐阅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好,这节课说上到这儿,下课。
生:老师再见。
主办单位:郧阳区教育局
技术支持:郧阳区教育技术装备站
Copyright (C) 2010 郧阳教育信息网 鄂ICP备号-3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暂无简介
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摘要】:生本教育,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这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呼唤,[1]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以小学语文为例,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谈个人的几点看法和意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2【正文快照】: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着种种问题,如教师对课文进行无序的剖析,导致学生的思维散乱,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丧失,使学生对课文内涵理解不到位,进行枯燥抽象的理论说教,学生在心灵上缺少震撼……种种原因,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状态。所以,将生本理念贯穿于小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良朝;[J];教育评论;2000年01期
李爱华;[J];教育评论;2000年03期
欧阳燕秀;[J];教育评论;2000年05期
许刘英;[J];教育评论;2000年06期
尤一致;[J];教育评论;2000年06期
赵美珠,潘如意;[J];教育评论;2000年06期
马丽平,刘畅;[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敬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8期
吕凤霞;[J];辽宁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田本娜;[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先国;詹晓云;;[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付常荣;;[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杨秀芬;;[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张月梅;;[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高春霞;;[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杨春燕;;[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梁为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王海秋;王海冬;;[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刘立凤;;[A];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第二届优秀论文评比活动”论文集[C];2004年
尤志华;;[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姜堰市行知实验小学
朱桂云;[N];江苏教育报;2012年
射阳县实验小学
蔡万琴;[N];江苏教育报;2013年
兴仁县新龙场镇新龙场小学
陈显梅;[N];贵州民族报;2013年
宿迁青华学校
戴芳;[N];江苏教育报;2013年
巴中市平昌县华严小学
李曲东;[N];四川科技报;2013年
普定县鸡场坡乡肖家小学
戴正华;[N];贵州民族报;2014年
;[N];本溪日报;2008年
浮山县城关小学
陕小珩;[N];科学导报;2010年
席健 地区第二小学教师;[N];林芝报;2010年
王庆祥;[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敏;[D];西南大学;2015年
李莹莹;[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丁白龙;[D];延边大学;2015年
杨慧丽;[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金旭英;[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吴立华;[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张爱琴;[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赵竹青;[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赵颖;[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李赵云;[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