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加c这个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式干什么用的

2Fe2O3+3C→3CO2+4Fe中,为什么是两个Fe2O3加三个C?2Fe2O3+3C→3CO2+4Fe中,为什么是两个Fe2O3加三个碳?是铁从赤铁矿里提取的化学式,想问为什么是2个Fe2O3加3个C?还原了后为什么会变成加4Fe+3CO2?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一开始为什么是2个Fe2O3加3个C才能氧化还原?什么是配平?想问的是,氧化铁(III)+炭→铁+二氧化碳中,最开始需要用到的氧化铁和炭的数量如果不看结果(3CO2+4Fe)是不是不能推断的?那是不是要背下来?不好意思啊我化学很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元素守恒来看这是必然结果,也就是,左右两侧的元素必须同时出现且个数相等.根据这一原则去配平即可.观察发现,氧元素在反应物中只有Fe2O3有,生成物中只有CO2有.那么可以想象必须是2Fe2O3,3CO2.因为只有这样左右氧才一样多.剩下同理,Fe前必定是4,C前必定是3欢迎追问 在线回答“左右两侧的元素必须同时出现且个数相等”这是一条化学定则,因此方程式必须遵守.在各个物质前面添加系数,使方程式符合这一定则的过程就是配平.不用,对于方程式背过反应物、产物就行了,系数不用背.怎么配平,我上面的答案说的已经十分清楚了,使用最小公倍的方法很容易确定Fe2O3、CO2前面的系数,然后确定别的系数.有可能书上没有是老师补充的,但是这是个很重要的方程式必须背过.能完成这一过程(让金属氧化物变成金属)的,记住C、CO、H2就行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这个是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不变!
很简单,C真正夺取的是O元素,只需与o元素以适当数目(化合价比例)匹配即可释放化学能,还原铁。
根据化学反应平衡反应前与反应后原子数量要相同,因为生成的物质是固定的所以需要调整分子或单质的个数来使反应前与反应后的原子数目相同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下列关于化学式CO2所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A.表示二氧化碳这种..
下列关于化学式CO2所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  )A.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B.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表示1个二氧化碳由2个氧元素和1个碳元素的构成D.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由化学式CO2可知,可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化学式CO2可知,可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化学式CO2可知,可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式CO2可知,可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关于化学式CO2所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A.表示二氧化碳这种..”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可用O2,H2O,MgO分别表示氧气、水、氧化镁的化学式。 对概念的理解: (1)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 (2)每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但一个化学式有可能用来表示不同的物质。如氧气的化学式是O2,没有别的式子再能表示氧气;P既是红磷的化学式,也是白磷的化学式。(3)纯净物的化学式不能臆造,化学式可通过以下途径确定:①科学家通过进行精确的定量实验,测定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再经计算得出。②已经确定存在的物质可根据化合价写出。书写规则: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正前负后的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通常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如“CuO”叫氧化铜。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指出一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叫五氧化二磷。有带酸的原子团要读成“某酸某”如“CuSO4”叫硫酸铜,还有的要读“氢氧化某”,如“NaOH”叫氢氧化钠。“氢氧化某”是碱类物质,电离出来的负电荷只有氢氧根离子。化学式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Cu为例) 宏观:表示该物质:铜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一个铜原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1)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①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合价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标出已知、未知化合价:列出式子求解:(+1)×2+x×1+(-2)×3=0 x=+4②根据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如判断化学式KCO3是否正确标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计算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1)×1+(-2)×1=-1≠0,所以给出的化学式是错误的,正确的为K2CO3。③根据化合价原则,计算原子团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如计算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和H2PO4-(磷酸二氢根)中磷元素的化合价。由于NH4+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多,而是等于+1.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x+(+1)×4=+1 x=-3 所以在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同理H2PO4-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而是-1. 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y(+1)×2+y+(-2)×4=-1 y=+5 所以在H2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④根据化合价原则,确定物质按化合价的排序。如H2S,S,SO2,H2SO4四种物质中均含有硫元素,并且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四种物质中分别为:-2,0, +4,+6,故这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的原则,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主要方法有两种:①最小公倍数法
确定化学式的几种方法:1. 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化学式例1:若A元素的化合价为+m,B元素的化合价为-n,已知m与n都为质数,求A,B两元素化合后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由题意知正、负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为m ·n,A的原子个数为(m·n)/m=n,B的原子个数为 (m·n)/n=m 答案:所求化学式为AnBm.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例2:根据反应方程式2XY+Y2==2Z,确定Z 的化学式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反应前有两个X原子,四个Y原子,则两个Z分子含有两个X原子和四个Y原子。 答案:z的化学式为XY2 3. 利用原子结构特征确定化学式例3: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求X、Y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X原子易得1个电子,Y原子易失2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可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2 4.利用元素质量比确定化学式:例4:有一氮的氧化物,氮、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 4,求此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根据xN:yO =7:4 得14x:16y=7:4,即x:y=2:1。答案:所求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 5. 利用化学式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确定化学式例5:某氮氧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23个电子,求此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x+y=37x+8y=23解得x=1,y=2答案:所求化学式NO2。利用化学式的变形比较元素的原子个数:例:质量相等的SO2和SO3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解析: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二者的最小公倍数是320,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物质的质量相同,转化为分子个数SO2 为320/64=5,SO3为320/80=4,即5SO2与4SO3质量相同,所以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2):(4×3)=10:12=5:6。四、利用守恒法进行化学式计算:例:由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解析:在Na2S,Na2SO3,Na2SO4中,钠原子与硫原子的个数比是恒定的,都是2:1,因而混合物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或质量分数比)也是恒定的。设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可建立如下关系式。 Na ——S46  32x   32%46/32=x/32%解得x=46%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2%-46%=22%。利用平均值法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找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平均值(包括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质量、平均质量分数等),再根据数学上的平均值原理,此平均值总是介于组成中对应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由此对混合物的组分进行推理判断。例:某气休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C,O两种元素,其质量比为3:8,则该气体可能是?解析:由题给条件知,该气体只含C,O两种元素,而这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可能是CO2、CO,O2。C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CO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4,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0 (因C的质量为0)。题中给出该气体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故符合题意的气体组成为:CO2或 CO,O2或CO,O2,CO2。 利用关系式法解题技巧: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式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例: 多少克(NH4)2SO4与42.4g尿素CO(NH2)2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设与42.4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的(NH4)2SO4的质量为x(NH4)2SO4——2N——CO(NH2)2  132         60   x         42.4g132/x=60/42.4gx=93.28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①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原子、分子)数目;②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③化学式石一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粒子中对应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电荷数。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关于化学式CO2所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A.表示二氧化碳这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3243228122233227187670162914154953高中化学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CCO2↑+2H2O+2SO2↑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现提供浓H2SO4、木炭和酸性KMnO4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连接和固定仪器用的玻璃管、胶管、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将所选的仪器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解析:本题以“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为载体,考查中学化学中常见仪器的使用,进行简单实验的能力及SO2性质。考虑问题要全面,思维要严密。尤其注意检验产物的先后顺序。观察A、B、C,可作反应发生装置的只有C。木炭与浓硫酸反应产物有H2O、CO2及SO2。为避免相互干扰,尤其是SO2对CO2的干扰,确定三种气体检验顺序为:H2O——SO2——CO2。其中,H2O用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用B装置。检验SO2用品红溶液,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由于SO2也能使之变混浊,故对CO2有干扰,因此需要将SO2除净,故用酸性KMnO4溶液将其彻底除去,再检验CO2,以上均用到洗气瓶,“长进短出”。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试题答案和解析,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搜索功能。百万题库任你搜索。搜索成功率80%C+O2CO2;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2C+O22CO.
分析:碳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解答: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不完全燃烧&.&2CO.故填:C+O2&点燃&.&CO2;2C+O2&不完全燃烧&.&2CO.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三是写上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有“↑”或“↓”.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自然界的碳氧循环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①④所指过程的含义:①工厂和汽车燃烧化石燃料,生成二氧化碳;④动物呼吸需要氧气(2)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CO2,放出氧气,另一层含义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O2,放出二氧化碳(3)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O2.臭氧是淡蓝色气体,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①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3O22O33O2;②请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两个角度,分析氧气和臭氧的相同点、不同点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4)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二: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反应为:6CO2+6H2O&&C6H12O6(葡萄糖)+3O2,生成的葡萄糖供植物生长.则光合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的元素有C、H、O.②二氧化碳消耗的另一个途径是被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对比上述两种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不难发现同样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反应条件不同(5)科学家研究发现,如今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于百万年前的水平.①请你根据上述循环图说出两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②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B(填字母序号)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D.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③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B;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④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不要使电视机长时间待机&⑤下列反应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ABC(填序号).A.C+O2CO2B.CH4+2O2CO2+2H2O&&&&&&&&&&&&&&&&&&C.石油+氧气二氧化碳+水D.2NaHCO3Na&2CO3+H2O+CO2↑⑥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B&&&&(填序号).A.CO2+2NaOH═Na2CO3+H2OB.6CO2+6H2OC6H12O6+6O2(光合作用)&&C.CO2+H2O=H2CO3(6)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光能、热能等的变化.①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②目前家用汽车主要燃料是汽油,汽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③为使汽油在内燃机的汽缸中充分燃烧,采取的措施有:通过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汽缸.其目的是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通过汽缸的进风口吸入足量的空气.其目的是增大氧气的浓度.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解答题
自然界的碳氧循环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①④所指过程的含义:①______;④______(2)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CO2,放出氧气,另一层含义是______(3)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O2.臭氧是淡蓝色气体,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①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②请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两个角度,分析氧气和臭氧的相同点、不同点______(4)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二: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反应为:6CO2+6H2O
C6H12O6(葡萄糖)+3O2,生成的葡萄糖供植物生长.则光合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的元素有______.②二氧化碳消耗的另一个途径是被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对比上述两种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不难发现同样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______(5)科学家研究发现,如今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于百万年前的水平.①请你根据上述循环图说出两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②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D.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③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_;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④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______ ⑤下列反应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______(填序号).A.C+O2CO2B.CH4+2O2CO2+2H2O         C.石油+氧气二氧化碳+水D.2NaHCO3Na 2CO3+H2O+CO2↑⑥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___  (填序号).A.CO2+2NaOH═Na2CO3+H2OB.6CO2+6H2OC6H12O6+6O2(光合作用) C.CO2+H2O=H2CO3(6)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光能、热能等的变化.①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②目前家用汽车主要燃料是汽油,汽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是______.③为使汽油在内燃机的汽缸中充分燃烧,采取的措施有:通过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汽缸.其目的是______;通过汽缸的进风口吸入足量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aoh co2离子方程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