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公路测量坐标计算系统中坐标系统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如何选择公路测量中坐标系统
2012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坐标系统的合理选择对线路中线的定桩、隧道的贯通、桥梁的架设以及其它部分施工的精确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解决施工要求的精确度和不可避免的投影变形之间存在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选择合适的投影形式,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统。? 中国论文网 /2/view-1623176.htm  关键词:公路测量;坐标系统;选择      1 引言?    在公路测量中,选择公路测量项目的平面坐标系统是十分常见的测量应用问题, 目前多数的测量单位按照《公路勘测规范》中的有关条款,当测区每千米长度变形值超过±2.5 cm时,可依次采用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的平面坐标系统;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面可采用测区的平均高程面。但当在公路测量路线较长、测区地形高差起伏较大的情况下,测区通常需要选择两套以上的坐标系统,而对于相邻两套坐标系统变换处的同一个测量控制点来说其两套坐标数值相差较大,并且需通过转换关系来实现两套坐标系的变换,为后续的公路设计带来不便,因此,研究采用灵活的测量方法,在不同的测区现场巧妙地运用各类测量技术和计算手段将两套以上的坐标系统在公路测量中连接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测区的抵偿地带?    测量工作中是利用高程归化的长度改正值恒为负值,高斯投影的长度改正恒为正值而得到部分抵偿的特点,根据下式:?    H+hR=y?22R?2(1)?   式中:R一参考椭圆体面在测区内的平均曲率半径:?   H-表示边长两端点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平均高程;?   h-表示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参考椭圆体面的高程;?   y-表示边长两端点的高斯平面上的横坐标的平均值。?    即:H+h=y?22R?2 (2)?    对于不同的横坐标值,高斯长度改化正好和高程归化互相抵消的相应归化高程如表1所示。?    如果允许这两种改正不完全抵消而有一残余的差数Vs?   既:Vs=S*(H+h)R+S*y?22R?2(3)?   或 VsS=y?2-2R*(H+h)R+S*y?22R?2(4)?   2*R(H+h)+2*R?2*VsS?   以R= 6378(km) Vs/ = ±1/40000上式得到:?   y(km)=12740*(H+h)±2029?    上式可以计算高程归化和高斯投影抵偿后的长度变形小于1/40000的横坐标区间。这个横坐标区间可以称为某一平均归化高程地区长度变形的“抵偿地带”,对于不同的归化高度的抵偿地带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当测区平均归化高程H+h=lO0 m时,如果控制点离开中央子午线两侧不超过57 km,则长度变形不会超过1/40000;当H+h=300 m时,控制点离开中央子午线42~76 km的范围内,长度变形不会超过1/40000。?   3 两套以上坐标系统的确定?    根据上述基本原理,每一个公路测量项目总能够选择出适合测区的基本坐标系统,我们可称为“第一套坐标系统”,即选择好一条中央子午线和对应的高程归化改正面。?   4 相邻坐标系的连接方法?    而测区的基本坐标系统,不能够满足整个测量项目路线每千米长度变形小于1/40000时,就需要将测区分割成两段以上的区间来处理长度变形的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选择好基本的坐标系统后,在保持测区中央子午线不变的情况下,其它几套坐标系统由于公路测量中Y坐标的增大和减小、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总趋势等都是有规律可循这一特征,从而根据“抵偿地带”的计算,选择升高或降低高程投影面来确定其它几套坐标系统的办法,从而使不同的坐标系统的连接变得相对简单。?    根据测区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下列方法:?   (1)当选择两套坐标系统可以控制测区长度变形时,根据抵偿坐标系统的实质是将国家统一坐标系统的长度元素进行一次按一定比例的缩放, 使中心地区控制点之间的长度与实地相符,边缘地区的长度变形也减少至规范允许范围以内。?    选择测区中心某一个控制点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中的坐标(x0,y0), 以该点为中心进行缩放,该点在第一、第二套坐标系统中具有相同的坐标值。?    按下式变得出第一套坐标(X1 ,Y1)?    X1=X+q1*(X-x0)?    Y1=Y+q1*(Y-y0)?    同理按上式变换得出第二套坐标( X2,Y2)?    X2=Xq2*(X-x0)?    Y2=Y+q2*(Y-y0)?    这样两套坐标通过一个公共点(X0,Y0)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且距离公共点500 m左右的控制,两套坐标相差一般均小于±3 cm,公路测量中把这样的公共点选择在路基地段,避开桥梁和隧道地段。?   (2)当测区需要选择多套坐标系统来分段控制测区长度变形时,根据相邻坐标系的连接方法的原理,把第二套坐标控制的区间范围内的控制点相对于第一套坐标进行比例缩放,其第二套的坐标变换的比例缩放因子为:?   K=(H2一H1)/R?    按下式即可得出第二套坐标:?    X2=X1+K*(X1-x0) ?    Y2=Y1+K*(Y1-y0)?    此时的(x0,yO)同样是第一与第二套坐标控制区间变换处的某一个控制点,其坐标值为第一套坐标值,同理可以得出第2与第3及第3和第4等坐标系统的变换。变换后两套坐标系统连接处的同一控制点的两套坐标数值变化微小,可忽略不计从而实现了不同坐标系统的有机连接,为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和测绘单位内业人员提供方便。?   5 结束语?    在公路测量中,对于路线较长,地形高差起伏较大的情况下,选择两套以上的平面坐标系统时,进行简捷巧妙的有机连接,既满足测量精度指标,又方便后续相关工程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甩掉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为同类公路测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更多公众号:cq致力于自动化监测方案开发,国内第一家徕卡监测设备供应商,在大坝、水库、桥梁、地铁、煤炭、高层建筑、地质灾害领域,应用广泛。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工程测量中几种常用坐标系和坐标转换方法,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哪位大神有公路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系统?????_测量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223贴子:
哪位大神有公路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系统?????收藏
请教公路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系统的作用
????、哪位大神有公路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系统??可否给小弟发一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国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我国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我国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36|
上传日期: 11:14:0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国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官方公共微信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选择分析论文.doc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选择分析论文.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选择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工作经验,叙述了公路、铁路等工程测量时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要求及方法,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测量;坐标系统;投影面
  近30年来,经济的发展,公路、铁路等作为基础设施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便于公路优化设计和合理施工,测绘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是施工放样的基础,选择合适、正确的坐标系统才能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
  1、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选择要求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在公路、铁路、水域等带状区域进行施工放样时,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选择时,1km长度变形的相对误差应小于1/40000,即投影长度的变形值不大于2.5cm/km,这样的投影变形能满足工程建设施工放样中平面控制点间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2000的要求。为此,《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规定,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选择在满足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采用:
  1 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 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带或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抵偿高程面、测区平均高程面。
  2、计算投影长度变形
  观测边长归算至高斯平面上时,要经过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两项改正。
  观测边长D投影至某一高程面H0上时 即高程归化 ,其长度变形&DD可按下式计算:(1) 1 式中H为观测边长的平均高程面高程,R为观测边平均曲率半径,其计算公式为(2) 2 式中M为子午圈曲率半径,N为卯酉圈曲率半径,a为椭球长半轴,e2为椭球的第二偏心率,B为观测边的平均纬度,实际计算时B可取测区的平均纬度。
  由 1 式可以看出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路坐标计算系统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