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您现在的位置:&&>>&&>>& >>
>> 浏览文章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绘画创作为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许是各国美术教师都关心的问题。一味临摹、简笔画、单一的评价标准都有碍创造力的培养。有的老师在让学生赏析一些示范作品之后,就提出创作的题目,让学生创作,结果很多学生仍然抓耳挠腮或一筹莫展,最终还是临摹示范作品;有的教师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启发、指导,但最终学生作品并无创造性。所以,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值得研究的教学难点。
一、关于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在美术活动中,创造力可表现为不同的层次。
1.无意识的创造。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画想入非非,似乎很有创造力,其实却是“童话式幻想心理”的表现,他们怎么想就怎么画,其内心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创造”,属“无意识的创造”。但是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他们慢慢意识到童年画中想法的错误和幼稚,就不再那样表现,这本是成熟的表现,却被误认为是创造力的下降。
2.无目的的创造。有的美术教师为使学生大胆创作,强调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却无实质性的讲解、启发与指导,有的学生束手无策,干脆乱搞一气,居然歪打正着得到教师的表扬,可谓“无目的的创造”。
3.恶意的创造。受社会负面思潮的影响和学生心理压力加剧,可能在美术作品中暴露出色情、暴力等情节,即使美术技能再好,也应予以干涉或制止,因为真正的创造活动总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
4.有目的的创造。即有意识地根据某一目的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就是用美术的方式,确定主题、收集素材、形成小稿、放大与充实,最终完成作品的活动。
二、培养美术创造力美术的创造力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
1.美术知识与技能。美术知识有美术语言(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美术史的知识、不同流派的创作理论与方法等;美术技能包括观察能力、各种美术表现技能和实践经验。
2.创造性思维。通过观察获得丰富的记忆表象;表象的运作就是想象和思维。美术创作需要运用丰富的表象进行构思、构图、调整和完善等思考。
3.创造人格。即发现的意识、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韧顽强的意志、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或创造的精神等。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眼、脑、手的协作。
1.眼——观察现实生活,见多识广,积累丰富的记忆表象,这是想象和思维的素材;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增加美术形式的积累,这是学生把生活素材变成美术作品重要经验。
2.脑——教师要运用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深入细致地启发与引导,鼓励学生发扬个性,大胆想象,激发发散性思维、形象思维、非线性思维、反逻辑思维等各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无标准答案”的艺术思维态度。
3.手——通过临摹大师的作品学习和继承美术形式,通过写生生活中的对象,学会观察和特定的美术技法;运用美术材料、工具和技能进行创作。
三、美术教师要有创造力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自己必须在美术和教学两方面都更有创造力。
1.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美术素养。即一般美术创作构思、构图、造型和表现等技能技巧,并了解不同艺术流派(比如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等;中国的工笔、写意等)的创作思想和方法,能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不同的艺术流派及形式进行有目的的创作。
2.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的能力。设计系统的教学目标和有趣的创作主题、安排有序的创作进程、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方法、组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自主、合作或探究)、提出明确而略带挑战性的作业要求、根据艺术流派的特点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支架”帮助学生解决思维障碍(讲授与讨论)和操作难点(示范)、利用有效的评价机制(如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等)等,活泼、民主、严谨有效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按美术创作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应明确地围绕创作目标开展创作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名作,赏析、体验该艺术样式的形式特点和创作思想;通过必要的临摹或练习了解该艺术的形式或技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兴趣和其他学科知识寻找素材,模仿名作进行大胆想象、构思、构图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写出(或表达)创作体会;通过展示作品、创作档案袋和交流,以及多元评价的标准,发现学生的个性和优点,使学生体验成功。
本文谨以绘画创作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样适用于“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等学习领域。这往往需要通过多课时的“单元化研究性学习”才能完成,以培养在一定条件制约(美术要求)的、有目的的创造力。而且,倘若长期坚持,创造力将日益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论文 - gnwangcui的博客 - 连云港教育博客
《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论文
作者:gnwangcui 日期: 5:53:02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类别】&&中小美术&&&&&&【编号】
【摘要】&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也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活跃的气氛,更应追求高效。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利用愉悦的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美术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
【关键词】&&&兴趣&&&&情景&&&&设问&&
&&&&一直以来,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初中阶段的一些副科都不那么重视,尤其对美术课的兴趣也日趋冷淡。他们大多在乎的只是孩子的升学率,对语数外物化等科目青睐有佳,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想运用学生自己的意志力去学习美术,可能性是非常小的。那么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成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美术教学也愈来愈被重视。那么,美术教师如何走进高效的美术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实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其中呢?成为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以下几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我在教《夸张有趣的脸》这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家找找家里有没有一些自己家人的照片、自己的照片或者自己喜爱的明星照等等;也可以自己做一个有趣的表情,让父母帮忙拍下来。第二天上课了,我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或是收集来的关于人物的照片,图片等,拿出来放在讲台前给同学们观察;先让小画家们自己介绍这个人物,在让同学们一起观察一起分析下这些人物都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或者是人物特有的表情、动作、习惯等等,与大家一起观察,一起分析,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好奇的感觉。记得武艺这个刚进娱乐圈的人物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喜爱,同学们非常的积极想为他创作一幅有趣的脸,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同学们分小组,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创作就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白板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体现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如我在教《让画动起来》这课时,我走进课堂一言不发,先在黑板上画了几片高低不一的树叶形象,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我打开flash软件并问:“同学们你们说春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秋天到了叶儿都落了,看我们黑板上的几片落叶老师是如何让他们飘落下来的呢?课件展示,利用flash软件制作落叶小视屏,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各抒已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画动起来》这一课。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教与学都容易了很多。
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落实。
如我在教《又画又做又印》一课时,我以小小的版画藏书票为例讲解版画的制作过程,讲过之后拿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告诉同学老师忘记藏书票该怎么制作了!同学们能告诉我吗?同学们被问的一愣一愣的,但没多久他们自己就开始讨论起来了!纷纷举手,他们被我的言语和举动所激励,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于是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以“为自己心爱的书”为原型创作一幅藏书票版画,我和学生们一起为自己喜爱的书制作藏书票,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活动,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人人投入,并学会了抓住藏书票的特点来作画。
四、分组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自尊心很强,爱表现自己。我们当教师的要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
如我在教《物品上的花廊》一课时,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约六个同学为一组,共分九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队的其中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他们这组制作的主题,不许重复。这样一来,大家情绪高昂,都想争第一;都想争优胜,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苦思冥想,寻找材料之间的搭配,进一层说这样学生对生活将更加细心,通过竞赛,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五、鼓励参与,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身边的物品》这节课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造型、色彩、制作工艺等方面),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如这节课重点讲解了素面的三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素描作品的不同点,总结归纳,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在深入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只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并能恰当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美术课堂必然会活跃起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努力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必定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这样才能让初中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迸发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在美术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在美术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浅谈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王芳美术的blog
正在载入数据...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王芳美术 日期: 14:33:00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 &&&&&&&&&&&王&芳
经常听到其他学科的老师们说:学生特别喜欢上美术课。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中就会有一种喜悦感,然而喜悦之后便是思考:学生是真的喜欢美术课吗?面对这些正处于心理、人格转型期的初中学生们,我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因为他们喜欢的更有可能是那四十五分钟的毫无负担的轻松时刻吧。我汗颜!
古罗马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就提出“寓教于乐”理论,该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乐”中,“乐”为“教”存。这难道对我们的文化教育没有启迪吗?周恩来总理在谈到关于文化教育时,就曾经强调过“寓教于乐”,要求将深刻的教化蕴含在无穷的乐趣中,以期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兴趣是美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习兴趣。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真挚坦诚的亲友感情,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现在的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不再是金口玉言,不能够高高在上。而应该作学生的知识的偶像,更要作学生心目中的思想、品德、人格的楷模。那么,教师如何树立良好形象呢?
首先,教师应博学、精通、文雅,热情、爽快、积极、健康,平易近人,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进而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谐愉快的氛围,以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课堂上,教师可以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他们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愉快的情绪去学习、去感受、去体验。   一般情况下,课堂快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最大收获;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应该如何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设计。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会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气氛可想而知。学生还会因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而教师则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启示,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他的课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2、&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娱乐性,培养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选择教材上,我采取了三种做法。
(1)拓宽原教材主要形式――临摹的内涵,使临摹教材内容由刻板机械模仿而转化为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在传统美术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临摹,临摹是一种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膀上楼的好方法,确实能帮助初学画者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思维受束缚,画面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传统临摹概念,应以原作为基础,可以取舍,可以变化。在形式、内容、构图、表现手法基本相象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这样能给学生一个极大的创造空间,加强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造思维、使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情感有表现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补充生动有趣的情境画,增添教材内容。
单纯的教材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一些内容,达到完善课本的目的。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如《环境设计》《春天的畅想》等,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情节,都可以变成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得到情绪感染,并激发他们地创作的意图。每个少年朋友的想法各异,通过互相之间的讨论、交流,可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给与必要的指导,给学生以一定的表象,最后以创作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境画,我在启发学生作想象画的时候,启发学生做到:范围往“广”处想;题材往“新”处想;构思往“妙”处想:构图往“巧”处想。
(3)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其乐融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学生总是整整齐齐的面对教师,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少有交流的机会,遇到难题,不敢与他人研究,不敢寻根问底,否则会被视为违纪行为。久而久之,兴趣在规矩中悄然逝去,创造性不知如何体现。无论其形式与结果都是一池死水。   针对这一现状,我是这样做的:打破以往的固定座位;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学生可以调动座位。具体作法是这样的:课堂上先安排好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并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兴趣小组,以三至五人为宜。自己分工,集体完成学习任务。   课上,当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快速转成学习小组形式,开始作品的制作过程。他们可以以个人形式完成作品,也可以合作形式共同完成一幅作品。然后,共同到前面展示、讲解。最后再以比赛形式进行讲评,并选出优秀作品。这样每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由与民主,每次学习都能体验到合作与竞争的乐趣。
三、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美术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内容出发,根据现有条件,给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有引发力。
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我一般是这样做的:
1、教室里多张贴教师作品和学生作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知道这是美术课,有一种强烈地表达的欲望。教师以情景的角色,朋友的身份,诚恳的态度进行教学指导,为学生创作服务。在每一个班级里,学生作画的水平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采取不同教学要求。对成绩好的学生,鼓励独立创新,要好上加好;对中等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尽快提高;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迎合”的态度,鼓励积极参与。
2、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使学生作画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一致,更高地提高学习效果。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得以感染,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自由想象,于无形中受到某种启发,有利于技能的表现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学生的作品质量越高。
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积极的认识和创造倾向,就是一种兴趣,。艺术本来就是无规则的,教师职责就是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能。
发表评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