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乡村中学教育中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题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安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夏远群  安徽省萧县王寨中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加快了农村课程改革的步伐,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多数英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应试需求,教学资源的使用也只局限于教材的配套参考资料和一些自制教具,多数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相关技术缺乏了解。此外,由于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材城市题材较多,使农村英语教师在教材使用和处理上也遇到一些困难。为此,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的在岗培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适当改革现有教材等措施将会进一步促进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中学;新课程标准;教学资源;英语教学  1.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农村中学外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步伐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城乡差别,广大农村地区的外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安徽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以寻找农村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新途径。为确保本次调查的全面、真实,选取了安徽省农村中学的一线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这些英语教师分别来自皖北8 个城市的乡镇中学。采取了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0 份,收回有效问卷122 份。又分别对4 个地区进行随机抽样,在每个地区选取10 名英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以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问卷设计以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帮助农村英语教师解决教学实际困难的对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新课标”为准绳。问卷中的问题紧紧围绕新课标中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选择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评价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1]的基本理念设计而成。  问卷采用的是封闭性的选择题和开放性的问答题,共分为3 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是对英语教师、学校所在地基本情况的调查,力求了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收入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及层次、师资需求现状等问题。  问卷的第二部分采用李克特(Liket)问卷变量理论标准进行设计,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着重了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与手段、教材和教法等问题。  问卷的第三部分是开放性的问答题,是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今后教改、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高英语教师英语语言文化素质途径方面的调查,以了解农村英语教师的需求,以便为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提供客观依据。调查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对封闭式问题运用SPSS 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对开放式问题采用总结评价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2.皖北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理念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4 个方面的问题:教师教学导向、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令人可喜的是,现有的农村中学中有近80%的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 这些教师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0%的教师重视教学反馈,针对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然而,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到安徽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所在。  由于受我国现行高考和中考考试制度的影响,安徽省大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受中、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制约,保留着知识、技能本位的语言教学观念,缺乏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2]对学生进行英语素质培养的新教学理念。  2.2教学资源和手段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  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3]  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辅助材料严重不足。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为农村中学配备了部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农村中学中能够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为数不多,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据统计,安徽省农村中学中84%以上的英语教师只能选用现有使用教材的配套参考资料和一些自制的教具作为辅助教材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能够经常利用网上资源或购买其他参考书目作辅助教材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34%左右。而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条件下自行编写辅助教材的教师人数几乎为零。  就教学手段而言,安徽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调查显示,安徽省农村中学中只有14%的英语教师可经常通过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进行授课,而他们运用和开发多媒体资源为教学服务的技术能力较差。40%的英语教师表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多媒体的应用,他们急需这方面的技术培训。绝大多数教师仍在使用录音机这样陈旧的教学辅助工具授课,至于利用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是一种奢望。  2.3教材、教法与教师  众所周知,当前农村中学使用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新教材为板块组合,其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练习设计灵活、口语训练充分、知识背景广博,确实是一套较好的英语教材。但是,在访谈中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现行教材内容不适应农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现行教材多数内容涉及城市生活,导致农村中学生理解难度增大,教师在教材的驾驭和教法的使用上也存在很多问题。课程标准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初中英语教材是在小学阶段学满四年英语课程基础上编写的。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严重缺乏,多数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不能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开始学习英语,起点如此之高的教材对农村中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农村英语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比相对滞后,也严重影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英语知识内容为本(content based)的结构体例,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为本(competency based)的多样化(能力、内容、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识有机结合)[2]的结构体例。为确保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但在安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47%的英语教师第一学历为专科,学历偏低。由于经济薄弱、专业教师缺编等实际情况,农村中学教师缺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从而导致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和知识结构相对落后,专业素质不全面[3]。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安徽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主持和参与教材及辅助教材编写的人数极少,而能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者更是凤毛麟角。  3.皖北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致因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资源与手段相对落后、业务素质及教学能力亟待提高。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现行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仍就是农村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现阶段农村中学的教改只是迫于形势,多数教师仍然走“传统教学法”的老路,我行我素,唯恐新课改会影响他们的中、高考升学率。  3.1虽然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基本达标,但专业知识和技能存在很大欠缺。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和制约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步伐缓慢,教师驾驭教材能力偏低势必扩大英语教育的城乡差别,影响英语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平稳过渡与衔接。  3.2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手段严重滞后、与英语教学相匹配的硬件设施严重匮乏等问题也制约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尽管每年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很多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和设备得到改善,但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大多数农村中学硬件设施仍然严重缺乏。这也是农村英语教学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教师由于自身原因,教学只能采取“现炒现卖”的方式应付。此外,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实践。  4.解决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在调查中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广大农村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可贵的敬业精神。尽管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待遇不是很高,教学环境和设备与城市中学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但他们爱岗敬业、  认真备课,为农村中学的义务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1加强英语师资培养,抓好农村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  进一步深化高师和师专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为农村中学输送合格的英语教师,是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高师和师专要加强与中学的联系,把研究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教材教法列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进一步的调整,以适应农村教学的需要。动员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去、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施展才华,为安徽省农村教育输送新鲜血液。与此同时,还要为在岗教师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的机会,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如利用寒暑假对在岗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4.2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  在关注农村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改变的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要加大对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 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丰富教学资源、增加设备,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教学硬件的改变可能会受到国家政策和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要做长期的规划。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学校软环境的建设,为教师营造积极向上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3加强教材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中我们看到,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材知识系统形式新颖,但教材对农村中学的教与学适应性很差。建议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尽可能地在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 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同时,更希望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教材编写的专家和机构,面对教材起点高、教学内容不适应农村实际生活的现实,进一步调整和改革现有的教材,以调动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86、87、127.  [3]杨玲.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之问题现状及改进措施[J].科教文汇,2007,(11).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您现在的位置:
解决偏远山区农村教育问题势在必行
日 10:10:13&&&&来源:晋城在线
】&&【】&&【】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农村教育特别是部分偏远山区乡村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是广大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当前,农村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逐渐萎缩,城镇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优质学校班容量越来越膨胀,这种愈来愈强的马太效应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当“城市学校挤破头、乡村学校无人读”的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时,消除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实现教育的相对均等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社会课题摆在面前亟须解决。针对当前农村教育特别是部分偏远山区乡村的教育问题,近期我们对沁水县的张村乡、郑村镇和泽州县山河镇的部分乡村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农村教育特别是部分偏远山区农村教育问题势在必行。
&&& 一、当前农村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学生生源逐年减少,招收困难。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和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现在乡村学校学生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一届比一届少。张村乡距沁水县城20公里,辖8个行政村,4700多口人,在沁水属于中等人口以上的乡镇,但张村乡现在只有一所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共146个学生,班均20余个;另外还有一所冯村小学,现只有3个一年级和5个二年级共8个学生。最近三年,张村中心小学每年升学加上离校的有35-38个,而每年招收的只有22-26个。张村乡初级中学原来是一所两轨制学校,而现在只有5个班共126个学生。2009年时有学生180人,人,人,以平均每年20-35人左右的速度在递减。
教学点较多且分散,学生人数少。教学点较多且分散是偏远山区乡村教育典型的特征。郑庄镇下辖28个行政村,共16000多口人。现有初中1所,中心小学3所,小学分校8所。3所中心小学分别是郑庄村中心小学,现有学生240人;东大村中心小学,现有学生81人;中乡村中心小学,现有学生44人。8所分校情况分别是:河头村小学一年级2个,二年级3个;玉沟村小学一年级4个,二年级1个;郎必村小学一年级1个,二年级3个;杨树庄村小学一年级1个,二年级5个;孔必村小学一年级2个,二年级6个。
&&& 生源流出现象比较严重。
当年给村校带来强势冲击的中心小学,而今强烈感受到辖区内生源不断涌向镇上、县里甚至市里学校所带来的生存危机。山河镇土河片(原土河乡)13个行政村,现有东土河、西土河、万欠、西黄头四所中心小学,土河中学一所初中。东土河中心小校:92人;
西土河中心小学:25人;万欠学校:26人;西黄头学校:22人。以西土河中心小学来说,全校一至六年级,每个班级平均不到5个学生,多则5-6个,少则2-3个。年五年间,学生人数从100多人减少到了现在的20余人,以每年20%的速度在递减。除了越来越少的人口出生率和随父母在外就读的因素外,城乡教育越来越大的差距加剧了乡村学校学生的不断流失。&&&
教师方面:一是教师总量不足。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学校虽然学生人数不断减少,但年级不少、班级不少、科目不少,相对师生人数比例来说,农村学校教师超编,但实际在使用上仍存在很大的短缺,不少学校不得不雇佣临时代课教师。比如,郑村镇现共有教师60多名,除去每年退休与因病在家休养的之外,实际正常工作的只有40余名,有临时雇佣的代课教师9名。
二是教师严重老化。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40-5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占到了80%以上,有些甚至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其语言、知识结构、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很难让学生适应,无法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教师流动性较大,缺乏补充机制。这几年沁水县大力实施了大中专毕业生储备机制,每年都有一批新招聘教师充实到各个乡村中学,但好景不长,刚分下的年轻教师在基层呆上一至两年就通过各种关系返回县城。郑庄中学教职员工49名,教师44人,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到了教师总量的60%。由于该镇距县城较近,流动性较大,每年都有教师流出现象,对学生在连续性学习上有较大影响。
四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农村学校同科目的代课教师人数较少,特别是在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教师更是缺乏。一方面是原有编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这些大中专学生毕业后返回原籍人数也十分有限。
五是教学理念较为陈旧。现在在农村教育中,由于缺乏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沿用的还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有相当差距。
六是素质教育流于形式。由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学校只注重主科的成绩而缺乏丰富多彩的其它课程,使学校素质教育很容易流于空谈。
设备方面:设备设施落后,数量有限,使用率低。随着近几年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乡村学校在教学楼等硬件设施上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相对县城来说,这些乡村中小学校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调研情况看,这些学校没有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虽有图书室,但里面的图书大多年代久远,没有及时更新和引进新的图书;体育器械不足,开展体育健身的场所也寥寥无几;与教学配套的软件资料,由于管理不善而残缺不全,就是这些有限的仪器设备,由于各种原因真正使用的效率也非常低。
&&& 二、农村学校的发展困境
&&& 教育经费不足与继续保持运作的矛盾
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困难,严重制约农村的教育发展。我省现行的学校经费划拨规定是基于学校规模处于理想状态设置的。农村学校由于学生逐渐减少,每年的经费也随之减少,导致学校在各项事务的运转上捉襟见肘。这种不足同时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且难以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郑庄镇两所学校为例,东大村中心小学81人,中乡村中心小学44人,按生均划拨经费560元每学期计算,东大村中心小学每学期有公用经费45360元,中乡村中心小学每学期有公用经费24640元。中乡村中心小学得到的经费是东大村中心小学的二分之一,而实际上两所小学所支出的费用基本是相同的:学校办公、教师办公、教研活动、冬季教师和学生取暖、学校维修、教职员工相关的福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教育器材的购置以及电费、电话费、网络通讯费、报刊费、接待费等等。这样一来,像中乡村中心小学这样的人数较少的学校,由于许多支出项目的经费并没有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而减少,费用总量就显得严重不足。如果说东大村中心小学能保持正常运作的话,像中乡村中心小学这样学生人数少的小规模学校则无法保持正常运作。&&&
教师数量不足与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矛盾
我省农村学校基本按照21:1的师生比确定教师编制。这一编制标准是假设学校规模普遍基于标准状态规定的,而事实上并非所有学校都在标准规模,以城市学校的现状推论乡村学校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特别是超小规模学校来说,存在着学生少但年级不少、教师不少但教师不够用的结构性矛盾。按照这样的编制配置教师往往难以开展教学工作。按学生数量算,现有教师完全够用,但实际上要想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这些在校教师根本不够用。如一所小学有学生150人,一至六年级每级一班,班均25人,按编制算只能配6名教师,刚好每位教师平均承担一个年级的教学工作。而一、二年级分别设置有7门课程,每周安排25节课;三至六年级设置了9门课程,每周安排30节课。即使学校实行教师跨级、跨科授课,教师的课程表还是排得满满的。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实现开齐、开足课程,每位教师必须要承担7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而音、体、美、英等学科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教授。学校既要实现开齐、开足课程,又要实现学科的教学质量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教师只能选择教学考试科目而放弃非考试科目的教学。即使如此,老师的上班时间都用来上课了,备课、批改等工作只能用休息时间进行,学科的教学质量还是难以保证。
&&&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出路与发展方向
坚持教育资源均衡化原则,统筹布局农村教育资源,推进农村学校向重点区域、人口集中地、工矿聚集区集中,促进优质中小学资源相对均衡,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差距。近年来,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农村学龄儿童的逐渐减少,一些学校规模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学校生存发展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已经不适应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同时,随着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农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客观上要求打破原有的以行政区域界限办学的模式,进一步统筹发展规划,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达到使学校布局更合理、教育结构更优化、教育经费使用更高效、办学条件和规模标准化的效果。根据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内人口状况、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应采取不同的推进策略和不同的建设模式。一是集中办学模式。全乡(镇)集中办一所寄宿制学校,中、小学一体,资源共享。这种办学方式适合于规模适中、靠近县城、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二是联合办学模式。几个村就近就便,以地缘为纽带联合举办寄宿制学校,这种办学方式适合于规模较大、村与村距离较近、人口密度较大的乡镇。三是交叉办学模式。即分散办低小、集中办高小,一、二、三年级在本村办,四、五、六年级联合办,实行集中寄宿制办学。这种办学方式适合于乡镇规模较大、村与村距离较远的乡镇。四是合办模式,即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邻近乡镇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适合于两个或以上距离较近、生源重叠的乡镇。五是改扩建模式,即依托一所原有学校,进行寄宿制改建和扩建,为学校增建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增大学校容纳学生的能力。这种模式在实践中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很多农村地区都有乡镇中心校,中心校一般有相对较好的教学设施、学校位置也比较理想,对中心校的寄宿制改建和扩建会节省学校的建设经费,也更容易让村民接受。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建立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教育经费划拨制度。经费投入不足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要想把农村教育办好,必须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其办学条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经济条件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打破按学生数量核拨教育经费的惯例,从多层面核算和拨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经费,设计更系统、更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教育经费划拨制度。同时还要加强经费的管理,防治经费投入的盲目性,务使所投经费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
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学校教师任用和补充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知识培训和考核。应从经费和制度上,保证农村教师等得到有效培训,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学的骨干。二是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检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教师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评价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三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的调动和补充机制以及促进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长效机制。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师加入教育行列,以充实壮大教育队伍,做到新陈代谢;切实控制农村教师流动的“流向”、“流速”和“流量”,建议实施教师定期交换制度,推动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建设;政府应积极引导鼓励和组织大中专学生特别是毕业还未就业的师范生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相关部门要为他们搭建平台,从政策和生活待遇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呆在农村;对于长期在农村基层和山村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在工资、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对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将符合条件的教师住房纳入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根据需要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 四、在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充分认识到让学校和孩子一起进入城镇不是解决农村教育难题的惟一出路。城市化、工业化与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决定了农村学校合并与布局调整必然是个长期的、表现不同阶段性特征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个足以解决农村教育困难与问题的、一劳永逸的政策,而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长期的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而且需结合各地现实情况具体分析。有的通过撤并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效果,而有的并校后由于山区农村居住分散、路途较远、道路难行、学生年龄小等问题,给好多学生上学带来不便。为此,在山区整合教育资源,中小学撤并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控制以“撤点并校”为主要特征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保留一定数量的乡村学校是完全必要的。解决农村教育难题,不能简单地一刀撤掉乡村学校,关键要遵循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在农村发展中确保教育公平,以兼顾希望就近求学学生的利益。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倾向于让孩子到城镇入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他们希望在乡村保留一定数量的学校,让孩子能就近入学,避免早上上学和晚上回家“两头黑”。为确保教育公平,使当地保留小规模的学校,探索通过共享服务和远程教育等手段,让偏远地区的学生接收到更好的教育,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只有充分考虑到农村学校发展的各种问题,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才有实质意义。一旦二者脱节,农村学校的集体沦落将不可阻挡,农村孩子上学难、上学费用攀升、青少年独自求学导致的生活和心理问题、乡村教育资源被闲置浪费与城市教育资源不堪重负的矛盾加剧等其他问题也将逐步显现出来。此外,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导致许多孩子不得不远离父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脱节,将对农村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认真关注农村教育的现状和未来,保留农村学校的必要数量,不要让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被城市学校拉得太大,一旦城乡学校的剪刀差得以有效消减,农村学校学生大量外流的现象就会缓解。
建立与完善乡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利益受损者的补偿机制。乡村学校大量撤并,致使偏远山区的中小学生上学可能要到更远的地方,对于有些难以承受去镇上、县城读书经济负担的家庭来说,车费、住宿费、伙食费,成为农民很大一项负担。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在布局调整中利益受损者的补偿机制尤为必要,对实现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效益,推动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布局调整既要尊重农村教育发展的规律,也要反映当地村民的利益和意愿,把好事办好、办实。
推进标准化建设,要尊重乡村学校的发展实际。农村学校的撤并应与标准化的寄宿制建设同步发展。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意义在于让乡村学校不至于在竞争起点上输得太远。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实验设备等的建设都要逐步完善,不求高档,但求实用,实现最大教育效益。建设寄宿制学校,是应对学校减少、很多孩子离校远问题的现实选择,能解决农村学生上学的安全隐患,保证学生有充裕的在校学习时间,同时能保证正常的生活和作息。乡村学校在学生宿舍、学生用床等硬件投入方面,与客观需要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开水房、浴室和食堂方面的建设需求更为急切。另外,寄宿制学校需要加强文化体育设施配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需要更多的生活方面的用人来照顾学生,建议增加中小学寄宿制工勤人员编制。
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布局应与统筹城乡教育、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必须与公路交通的完善、教育改革、行政区划改革、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坚持协调、可持续的乡村学校布局与发展模式,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这一行为,采用完全合并式、兼并式、交叉式和集中分散式,不断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安全、卫生、管理和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凸显出来的问题,实现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供稿:晋城市委政研室)
责编:李桂萍
【】&&&【】&&&【】&&&【
】&&&【】&&&【】
&&相关链接
  您还要浏览: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高中学生问题及解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