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科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学科教学中学生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初探
摘 要:中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可见,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7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体会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体会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摘要】:
教育具有两种价值维度:人文价值和工具价值,英语教育也不例外。教育的本质是对人文价值的学习。基于教学的教育性目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即学科德育,也就成了应有的命题,这也包括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渗透。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教学的过程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英语教学和任何语言教学一样,它既有语言结构和内容的学习,同时英语也是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在对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受到多元的思想影响,而且英语教材的设计和内容本身也含有很多德育因素。但是目前的德育方法多是局限于德育本身,没有找到合适的学科德育的方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更是笼统。
本文在对英语教学与德育结合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英语教学与德育的整合要在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有意无痕原则,有序分层原则,有机自然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等方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新的形势下,英语教师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英语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把英语学科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渗透德育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H319【目录】:
Abstract6-10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5
1.1 Introduction to moral education10-11
1.1.1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10
1.1.2 Mor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10-11
1.2 The Purpos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ent Study11-13
1.2.1 Requirements of English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11
1.2.2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nglish Teaching11-12
1.2.3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reform12-13
1.2.4 The decline in moral standards13
1.2.5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ducation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3
1.3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5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1
2.1 Related studies on Moral education15-16
2.1.1 Piaget's Theory15
2.1.2 Kohi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15-16
2.2 The contents of moral edu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16-20
2.2.1 Moral education on courtesy and manners in English teaching16-18
2.2.2 Moral education on traffic rules in English teaching18
2.2.3 Moral educ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habits of study in English teaching18-19
2.2.4 Moral education on social ethics in English teaching19
2.2.5 Moral education on patriotism in English teaching19-20
2.3 Summary20-21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Design21-25
3.1 Hypothesis of the study21
3.2 Experiment design21-22
3.2.1 Subject and selection of participants21-22
3.2.2 Research Methods22
3.3 Data collection22-23
3.4 Procedures of study23-25
3.4.1 The first stage:Preparation Phase23-24
3.4.2 The second stage:The Research Phase24-25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Major findings25-42
4.1 Data on the environment25
4.1.1 Data 125
4.1.2 Data analysis25
4.2 Data and analysis on textbooks25-29
4.2.1 Data 225-26
4.2.2 Data326
4.2.3 Data 426-28
4.2.4 Data Analysis28-29
4.3 Data and analysis on situational events29-31
4.3.1 Data 630-31
4.3.2 Data analysis31
4.4 Data and analysis on identifying opportunities for integration31-32
4.4.1 Data731
4.4.2 Data 831-32
4.4.3 Data 932
4.4.4 Data analysis32
4.5 Data and analysis 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32-34
4.5.1 Data 1032-33
4.5.2 Data 1133
4.5.3 Data 1233
4.5.4 Data1333
4.5.5 Data 1433-34
4.5.6 Data analysis34
4.6 Major findings:The ways of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34-37
4.6.1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of moral education34-35
4.6.2 Excavating materials with moral factors35-36
4.6.3 Putting moral education bot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36
4.6.4 Carrying out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moral practice36-37
4.7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English teaching37-40
4.7.1 The principle of seamless intention37-38
4.7.2 The principle of orderly stratification38-39
4.7.3 The principle of natural integration39-40
4.8 English teachers' role in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English teaching40-42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nd Limitations42-46
5.1 Conclusion42-45
5.1.1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the integration43
5.1.2 Moral education must be planned in the integration43-44
5.1.3 Moral education must have practicality in the integration44
5.1.4 The moral education must focus on target in the integration44-45
5.2 Limitations45-46
References46-48
Appendix 148-49
Appendix 249-51
Appendix 351-52
Acknowledgements5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忠辉;[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杜德栎;[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许书枝;;[J];沧桑;2005年06期
梁敬阳;[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1年04期
檀传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但武刚;[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许春清;[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林润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段鸿,高正玲;[J];固原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陈泽龙;;[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兆林;;[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徐永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汪小洋;王亚囡;;[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叶增编;侯怨水;;[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宇文;[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魏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孙阳春;[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巨瑛梅;[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吴明海;[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张美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金龙;[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余嘉云;[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贾高建;[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刘万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漠琳;[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彭波;[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郝明君;[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陈玉玲;[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王子仲;[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李会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狄俊;[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刘亚军;[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刘爱君;[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赵丽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永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庆祥;[J];辽宁体育科技;1998年05期
李健;[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8年06期
王民康;[J];青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张晓艳;[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张国庆;[J];云南教育;1993年02期
王起然;[J];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04期
游洁,代飙;[J];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张玲波,刘相林;[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符娅芳;[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王朝瑞;[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志强;;[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黄杰藩;;[A];仁厚笃实的一生——王仁先生纪念文集[C];2002年
童傅;;[A];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冯爱奎;;[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杨美英;;[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卢芳国;谢雪娇;杨胜辉;;[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孙爱群;;[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张忠伦;;[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梁历;;[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邭霞;;[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焦新;[N];中国教育报;2011年
刘延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余潇;[N];福建日报;2010年
王超群 通讯员
王恩江;[N];中国教育报;2010年
吴瑛瑛 记者
董国勋;[N];大连日报;2010年
何莹娟;[N];深圳特区报;2011年
聂楠;[N];焦作日报;2011年
徐敏 实习生 陈灵;[N];解放日报;2004年
史伟轩 陈丽
小于;[N];宜兴日报;2010年
姚颖盈 特约通讯员
韦晓明;[N];柳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屠火明;[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娟;[D];武汉大学;2004年
曾维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李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饶玉梅;[D];西南大学;2008年
杨鑫;[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宋文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朱海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赵冰;[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杨慧林;[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周勤;[D];中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