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实验如何提高硬盘读写速度了学生的哪些能力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
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分享到:分享到:
【背景】读和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在阅读中,不仅要教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必须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所运用的方式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本身就应该包括写作教学的因素。固然,两者各有各的重点,但不可能截然分开。其中,仿写是重要的方式之一。【案例】《火烧云》是篇散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霞光、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由于以时间顺序来写,突出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而快的特点,在写形状变化时,以出现──样子──变化这种顺序来写,很有特点,于是,以这篇文章中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为仿写点,我设计了教学。在教学颜色变化一节时,我让学生找出颜色变化多和快的,并圈出有关的。学生在交流时,都找到了“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等句子。有学生说:“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四个词语我知道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之快,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说明了火烧云了颜色的多。通过划句子,圈词语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快写具体的,为仿写作好铺垫。在教学形状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又运用划句子,圈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先学“马”的一节,按照“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它的样子怎样──它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顺序,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内容,学习课文。学生通过自学,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发现这一节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写法。另外几节由于结构相似,我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学。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段内容的写作特点。掌握了写作特点,就为仿写作好了铺垫。在学生清楚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之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仿写“变幻的云彩”,让他们把他们眼睛中看见的千变万化的云,通过描写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写作的方法,老师从扶到放,放手让学生写,学生写得得心应手,兴趣盎然。在交流中,同学们眼中的云果真变化莫测,颜色、形状的变化之神奇让我赞叹,而且,根据自己的喜好,有些学生仿写了颜色和形状,有些学生对云的形状情有独钟。但是,无论是哪种仿写,学生都能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反思】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读了课文的句、段,或多或少领悟到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奥妙。再通过仿写把领悟到的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运用到另一结构相似的词句或片段中去。在《变幻的云彩》仿写中,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研究,发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为自己的仿写打下了写作的框架,而课文中对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描写,从出现到样子如何,接着是怎样变化的,作者是怎样动态和静态结合的,都了然于胸,为自己的仿写做好了铺垫。在学生写好的文章中,有的按照整篇课文的结构,仿写他们眼中的云彩变化,有的抓住课文第三部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来进行仿写,写得都非常的美。因此,我觉得阅读时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能轻轻地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惟有这样,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含,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揣摩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构句的生动性,是仿写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善于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点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地钻研好教材,把握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作用,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能把握这条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抓住颜色和形状变化的两小节,通过让学生划句子,圈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仿写的点,然后让学生来仿写,由课内到课外,由简单到复杂,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训练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全集本资源课文:《火烧云》上一课:下一课:
你可能会喜欢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小语吧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小语吧",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小语吧"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小语吧联系,邮箱:
火烧云最新更新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 zhangxiao788的博客 - 连云港教育博客
zhangxiao788的博客
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崔峦同志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教学策略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背景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年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课标》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课文越来越长,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2、词语学非致用。强调理解,忽视运用,使词语教学处于半程状态。3、学生虽然已经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丰富的词句,可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愁眉苦脸、语言生涩,甚至是无话可说。反思我们平时的阅读和习作教学,语文教师大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说、思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动笔的机会却不是很多,对重点词句及课文中一些好的段、篇强调理解,忽视运用,使语文教学处于半程状态。每一单元只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较少,致使阅读教学与习作脱节,导致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较慢。
阅读与写作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本人认为,如果所有的阅读课仅让学生读读课文,谈谈对课文的理解,那收获将是片面的、局部的。相反,如果在讲读课文时,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找到某个写作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填补课文的空白,效果就不同了。一方面,从学生写的片段,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反馈方式;另一方面,这种片段练习,让学生从小处着眼,联系上下文来写,学生不会无从着手,畏难情绪较小。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觉得写作不是件难事。为此,本人制定了《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方案。
二、课题概念及课题的界定
语文课程中的阅读不是目的,写作才是目的。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结合”是相辅相成的,有效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有所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相关政策依据。
就读写结合而言,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了大量的史料,比较有名的有:丁有宽的读写结合;黑龙江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广东省的生本教材“八岁能读会写”。先说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他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法。读写结合导练的教学思想是,要持以发展语言为中心,体现练语言、练思想、育感情三者统一的教学思想。做到文道交融,读写结合。再看“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它比较好的解决了识字、阅读、写作三者同步发展的问题,使其三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又说“八岁能读会写”,它是继“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后的又一实验成果,主要的特点是,应用了电脑打字,帮助学生解决了作文中的写字问题。而我们“快乐读写,享受语文”的课题提出,主要是针对“快乐”而言的,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使学生从读中学会写作,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就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而言, “重基础轻读写”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拿语文测试来说,学生基础知识失分较少,阅读和写作失分较多。在实际教学中,阅读与作文成了“两张皮”。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单单只靠一个月几课时的习作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功夫应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以读助写,利用课堂锤炼学生的语言,让学生乐于表达,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另外,我校特别注重教学教研活动,始终以“科研兴校”作为办学方针。尤其重视教研开发建设,在教学科研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组织和经济保障。我校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藏书条件都为课题的研究实施创造了可靠的保障。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为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个疑难问题。因此,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训练。这样,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个好段、每个佳句、每个好词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习作训练的着力点和最佳范例,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当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训练课,当作文教学无处不在时,学生就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和感受”了。同时,根据三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课堂上应尽力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习作的初始阶级应淡化形式,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享受想象与表达的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学生没有束缚,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作文信心得以培养,写作兴趣得以激发,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这样,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2.理论价值
本课题吸收国外作文教学理论和新课标要求,借鉴广东省丁有宽老师“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实验、福安市重点课题《读中悟写读中导写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以及叶圣陶老先生的有关精辟阐述,从读到写,以读促写,实现读写的结合,我们力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从思维的另一个角度看到一片新的天地,获得一种新的感受,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收到举一反三,旧中求新,同中求异的教学效果。这样,我们的课题研究将进一步补充和拓展了“读写结合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习作水平,根据学生习作与阅读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新教材的一篇篇美文,从字、词、句、篇中寻求读与写的契机,从仿写入手,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方式方法,真正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准确把握有价值的教材资源,经过随文小练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本课题的研究将为学生主动、自由、富有创造性的习作总结实践经验,对于促进习作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2.在研究实践中探索和积累小学三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个性化运用教材的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更新课程观念,以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指导实践,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使教师树立“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教学设计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教学观。
4.通过课题研究,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能运用准确地语言表达真情实感,我笔写我心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丁有宽与读写导练》、《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对应的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习作练习,课堂小练笔,了解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情况,制定有效的指导计划。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中优秀的语言文字,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练笔紧密联系起来,多方寻求培养写作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3.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提高学生立意、布局谋篇、和书写成文等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4. 在阅读教学中时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认真指导本班学生学习写作的各种方法,力求学生能运用自如,能提笔成文。
5.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在班级内开展各种写作竞赛,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为主,以情景教学、行为观察、文献研等方法为辅,具体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经验材料,为开展课题研究寻找理论帮助,奠定理论基础。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读写互动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通过指导、训练探索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指导策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读写结合的实践经验,将每个阶段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不断总结、验证、提高,形成成果。
八、课题的成员构成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张晓
分工:由个人单独完成资料搜集、分析整理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找到研究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检验效果,不断丰富和完善。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语言和表达方式,还可以学到文本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而这些知识要是在作文课中直接讲解,易引起学生的厌倦,而通过学习范文,学生能自然领悟写作手法,此时写作,等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趁热打铁,减少了习作的困难度。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文本解读,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习作训练。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切实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的需要”,进而舒畅表达,乐此不疲。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从而实现三年级学生的读写结合。
十、已经开展的研究及存在的疑惑
搜集分析各个班级学生写作能力的情况,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
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三年级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丁有宽与读写导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王崧舟 2005年7月 山西教育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zhangxiao788发表于 21:27:03 阅读全文(2873)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长乐水韵——杨朝青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上传: 郭翠 &&&&更新时间: 12:26:06
&&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曾听一位教师说过:“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只要基础知识抓扎实一些,作文不写离题就可以了。”所谓抓基础知识,其实就是在大量机械的抄抄写写中得以落实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了一台机器,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写什么、背什么,没有自己的个性思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应付考试,而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好书。一个不会读书的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靠做习题考好的,没出息。”  反过来说,一个会读书的学生,他的基础知识又能差到哪里去呢?当然,该记的还是要记的。比如字、词的掌握,一些解题方法的指导,这些还是要说的。但是如果一道题早上做了,晚上还做,昨天练了,今天还练,甚至一模一样的题目反复出现,其结果是累了学生又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学生在似乎永无出头之日的题海中,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慢慢消失殆尽。这一点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讲更令人担忧。如果一个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对学校充满了憧憬,他们兴致勃勃地背着书包,对学习充满了期待。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学习就是整天沉浸在那些枯燥无味的作业堆中,好像永远没有尽头,稚嫩的手磨起了泡,当初的憧憬被厌倦甚至恐惧替代。如果说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是堪忧的,那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后,从长远来讲则是可怕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老师和语文教育的失败。  所以,学习语文反对搞题海战术。笔者认为,想要提升语文  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就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读写能力的提高,需要以大量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  一、多读  这里的“读”不仅指读教材上的课文,更指大量课外书的阅读。  一篇课文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例子,那么一组课文代表着一种思想:爱国的、热爱生命的、保护环境的、呼唤和平的……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完本单元课文,再向课外延伸,找一些表达同一思想的文章来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是诗歌、儿童文学经典、国学等,也就是“整合”。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联合功能的教学“块”。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使文本知识得以在头脑中融会贯通,提高阅读效率。除此之外,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习领域,开阔了学生视野,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  课外阅读,低年级以阅读绘本为主,中高年级以童话和儿童小说为主。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共同阅读,亲子阅读。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不同。课内阅读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要适当难点,要有智力的挑战,要对学生有智力吸引。在尊重学生个性理解的同时,在教师高屋建瓴的指导下,往深处走一走,获得更加丰厚的进步与发展,形成阅读期待。课外阅读大多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其内容可以有趣一点,丰富一点,吸引人一点,简单一点。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就能读懂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含义,从而获得阅读需要和心理发展的满足,逐步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有句话说得好:“一旦引导孩子走上阅读的金光大道,养成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已成功一大半了。”  二、多背  语文学习提倡“死去活来”,也就是先“死记硬背”,后“自有源头活水来”。现在,在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许多教师对“死记硬背”避之唯恐不及,好像让学生背了,就违背了新课标,就会被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其实不然,关键是背什么的问题。这里的“背”不是背答案,背练习,而是背诗书,背名篇,背名著。在古代,人们就崇尚多读多背。近代的许多大作家,年幼时都背过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甚至对四大名著倒背如流。如果没有背一些优美句子、片段和一些名篇、名著,“腹中无墨”,又怎能“下笔如有神”呢?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腹有诗书”就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  三、多写  这里的“写”不是写作业、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是写日记、随笔、读书笔记、反思等。  中高年级可以在读书、背书过程中,随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想:可以对文章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可以针对文章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沿着文章的事件续写;可以对文章的好词好句圈圈点点画画,或是在这些好词好句旁写下自己的感受,也就是作批注。于永正老师在《语文老师要有目标意识、过关意识》的讲座中说过:“给文章加批注、做记号是最好的读书方法。”因为这是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发展的过程。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容易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文章、事物容易产生独特的见解。那么,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血有肉,不会人云亦云。  对于低年级的写话练习,可以这样训练:1.仿写课文。如课文中写道: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我们可以设计:春天到了,( ),( );也可以设计:( )到了,( )。2.听记训练。注意听别人说话,然后把听到的记下来,写一句话;3.观记训练。仔细观察别人的动作、神态,然后把看到的记下来,写成一句话。  四、读写结合  有人说,学好语文的唯一秘诀是多读多写,仅此而已!此话指出了语文的读写能力是在读写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也遮蔽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与生活中“读与写”的诸多不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说过:“假如我们一味地让学生多读,而不讲读书的方法,学生很可能读了很多书,却依然只会注意那些紧张的情节,不会去深入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假如我们只顾让学生多写,而不讲写作的方法、要领,学生哪怕是天天写,也未必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阅读文章的过程,不仅仅关注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带着写作的目的去看书,将阅读的目光聚焦在“写”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想,要注重综合、内化,避免落入俗套而走向模式化。  总之,“读”与“写”是一个整体,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是一种最自然的读写状态,只有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切实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系统分类:&>>&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读《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有感 - 利用语文教材留白促进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利用语文教材留白促进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读《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有感
19:23:20 | By: 11柳秀云
阅读全文(227)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英语读写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