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要矛盾 名词解释释

党的思想路线名词解释-中华励志网
您现在的位置:>>
党的思想路线名词解释
思想路线基本解释: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中的体现。是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其本质要求是:解放思想。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党历史上自觉地提出并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出发,第一次阐述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最早提出党的思想路线是在《反对本本主义》一书中。抗日战争前期,他先后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为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供理论武器,并向全党提出解决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学习方法的任务。思想 :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路线 :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准则。从内容上分,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范围上分,有基本路线(总路线)和具体工作路线(如教育路线、文艺路线、军事路线等)。?
党建知识辞典相关文章1. 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D
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2. 百日维新: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日,光绪帝终于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
布变法。诏书明确表示了变法的决心。这一年是中国干支纪年的戊戌年,历史上被称为戊戌变法;从正式宣布变法开始,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止,光绪帝发出了100多件维新谕旨,推行新政共计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这是维新运动的高潮和集中表现。在此期间,根据维新派的建议,光绪颁发了数十道推行新政的诏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文教等各个方面。
3. 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它于日在东京正式成
立。同盟会在组织上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建设,孙中山为总理,下设三部,国内外分别建立支部,支部下设立分会。同盟会的章程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封建旧文学和文言文。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在客观上准备了思想条件,但是,它并未超出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彻底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成长起来,赋予了新文化运动以新的方向,把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到首要地位,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波澜壮阔的文化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这次运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4.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
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5.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
长的战役。日到日,在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统一指挥下八路军出动105个团,近四十万大军,向华北各主要交通沿线大小据点之敌同时出击。此战役通过交通总破击、攻坚、反“扫荡”三个阶段 ,取得了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人,振奋了人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威信。
6. 三条道路:或称中间路线。是指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和民主人士的政治主
张,幻想在国共两党之间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些人还企图通过合法的改良主义途径实现上述主张,不赞成中共领导的革命战争,不承认中共在反帝反封建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但由于坚持法西斯独裁的蒋介石集团的严厉打击以及中共的积极争取,最后,这条路宣告破产。
7. 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是在中共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8. 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成为三民主义。
9. 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日偕周恩来、王若飞
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是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0.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敌,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11.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于 1926 年 7 月开始,主力是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以推翻北
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目标。北伐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援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使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12. 南京临时政府: 1912 年 1 月 1 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 1912
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孙中山领导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3. 五卅运动 日上海日商纱厂日本职员枪杀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打伤工人十
余人激起全市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愤怒。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遭租界巡捕逮捕。随后群众万余人集中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者又遭英国巡捕开枪屠杀死十余人伤几十人造成“五卅惨案”。中国共产党立即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统一战线号召全市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抗议英帝国主义的暴行。工人坚持罢工三个多月在8月中旬先后复工。全国有数百个城镇、一千七百万人参加了集会、游行、“三罢”斗争和通电、募捐等活动表示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的反帝运动并得到了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援从而推动了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3 省港工人大罢工日香港工人为支援上海“
14. 整风运动: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共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其
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5. 《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全面的政治纲领。它是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主
要文件,强调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应以军事为中心,是继续推行&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主张,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而对当时处于抗日重要地位(特别是敌后战场)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则采取种种限制和消灭的手法。这条片面的抗战路线使国共两党的合作,时好时坏,矛盾冲突不断,对以后的抗战起了消极的作用。
16.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中
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维护农工利益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
有一致之处,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7.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日至25日中共洛川会议制定并通过的全面概括中国共
产党在抗战中的基本政治主张和争取抗战胜利的具体政策的一个纲领。基本内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实行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防;建立抗日的民族团结。纲领主张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是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指针,是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有力武器。
18. 八七会议
日,党中央在瞿秋白同志主持下于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批判纠正
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在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进了一大步。但是会议在反“右”倾时没有注意到“左”倾情绪的滋生,以至后来瞿秋白发展了“左”倾盲动主义
19. 中共一大 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派的代表
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等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和关于党的实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党纲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的各级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接受党中央的领导和监督,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参加党的组织,遵守党的纪律。《决议》规定,党在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提出了开展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和要求,决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全国性的工会领导机构,以便统一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大会还提出加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大会的最后一天,因帝国主义暗探的干扰而中断,次日转移到浙江嘉兴县南湖的游船上继续进行。大会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为组织主任。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有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名词解释专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名词解释专题
上传于||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原​理​名​词​解​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十八大报告名词解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十八大报告名词解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事求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