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自己的教学风格描述

上述两位教师的教法虽不同,但效果都很好,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想,成功的一节课,是教师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更是教师艺术才华和不同教学风格的体现。
通过听周辉兵老师和高凌老师的课,我对教学风格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粗浅思考:到底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怎么去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呢?我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像我省社会科教研员说的那样,每个人都要先打好基础,从最基础的教学要领开始,等到一切都扎实了,巩固了,再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我对教学风格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粗浅思考的相关内容日期:如何处理孕期中一些孕妇的常见症状 1、消化不良 可口服维生素b1片及酵母片2-3片,每日3次;也可服用健脾中药。 2、下肢肌肉痉挛 多见于妊娠中后期,常于夜间发生。可口服钙片2片,鱼肝油丸1丸,维生素e1片...日期:计划怀孕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当一个新家庭准备迎接一位小公民的时候,当你渴望做父母的心愿即将实现的时候,优育优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即将为人父母们的共同愿望。如何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影响孕育健康宝宝的因素都有那些,计划做爸爸、妈妈的人们,你们知道吗?让摇日期:多吃鱼的孕妇生出的孩子个头大一些 关于孕妇食用鱼类的安全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的争议。目前英国的研究人员在一份报告中称,鱼类似乎可以促进胎儿体重的增长,这又就给这个争议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 以前的研究认为,鱼油可以延长妊娠时间,但是不会增加婴儿体重。而日期:有这样一些人不宜生孩子 我们已经知道:在人类染色体上,有数量众多的基因。基因是成对存在的,一份来自父方,一份来自母方,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一定的位置,称为位点。同一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基区称为等位基因...日期:小儿禁用的一些药物 小儿肝肾功能尚不成熟,肝脏解毒功能弱,肾脏的排毒功能也差,在药物使用上,小婴儿不同于年长儿,儿童更不同于成年人。大多数的成人用药,都不能用于小儿,有的家长认为小儿就是比成人的体重小,成人吃的药只要减量就行了,这是不对...日期:一些关于早产儿的问题DD陆 权回答 时间:日 21:18D21:28 提问:林下风致 回答:陆权(上海儿童医院副院长、教授、呼吸道疾病专家) 林下风致:别的孩子现在眼睛能很明显的随物体来回动,可我孩子还却还不大明显能来回动,但她对光很敏感,请问:她的眼睛...日期:引起宝宝黄疸的一些原因DD谢晓恬回答 时间:日 21:28D21:46 提问:思雨 回答:谢晓恬(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血液、肿瘤专家教授) 思雨:为什么孩子吃母乳会造成黄疸?(21:28:05) 谢晓恬:母乳当中含有一种促进孩子肠道中的结合胆红素还原成非结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我的教学风格”:参考范例4
&“轻快疏放”
我的教学风格的主题是“轻快疏放”。全文以《神奇的饮料》一课为实例,进行各角度解读,共包括六个部分:
【探索历程】追寻理想的语文课——我的语文教学教研之路
【风格解析】轻快疏放
【】还原写作的本真——熊生贵《神奇的饮料》欣赏
五、【一线感悟】巧设计,促满树绚烂花开
&&&&&&&&&&&&&
【探索历程】
追寻理想的语文课——我的语文教学教研之路
我教书,起源于对教学的假想。读中学时,总对一些课不大满意,于是幼稚地想,假如我来上某课将如何处理。假想是导致我选报师范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教语文,完全是阴差阳错的结果。毕业后到机关周折了一年,然后到小学,强烈地要求上数学课,因为读书时数学最好,兴趣亦浓。然而却领到了自然、美术、音乐等课的教材教参。
也许是因为努力、肯干,仅一年后,校长说,打算推荐并提我到领导岗位,我在惊愕、无措之中,惶恐地当上副教导主任。我再次要求教数学,却因为一语文老师退休,学校安排我顶上去。只半年后,上级又任命我为副校长。时为1983年底,那一年我21岁。
教语文,教好语文,便成了我的梦。
初上语文,可谓一片茫然,只记得好在备课有“教案参考”,于是在课堂上是“背”书(教案)。那段时日,真不知自己在干什么。每每听课后听别人讨论,或别人对自己的课提点看法,我只是瞪大双眼,不知所云,云里雾里地点点头。那两年,可谓认识的“空洞期”。
但自己不甘心教学及认识上的“昏昏然”。一方面,加入了刚刚开创的自修大学考试,报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另一方面,拼命攻读一些教育家关于教学的书,以及教育、心理理论专著。在交往中结识了几位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同行,大家认为,可以组合起来学习、研讨,尽快进步。于是组建了一个学习研习小组性质的协会,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青年教育工作者协作研究会(简称青年教协,当初只有4人,现已达300多人)。通过组织内的协作、激励、竞争,每个人真的提高好快。渐渐地,我觉得自己是在“教”书了,而且明白教书不在于教学生会读一篇篇文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并且,还要培养非智力的一些因素。能力也好,非智力也好,似乎都是通过讲解、问答(认为这是启发)等来实现的。1986年前后,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理论认识,可谓“朦胧期”。这一时期,吸纳的同时,也尝试写作,一些学习体会式的东西偶有发表。如1987年第一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朱自清论阅读教学一斑》(载《小学语文教学》1987年7—8期)可堪称代表作。
紧接着,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各种改革与思潮(包括一些西方理论的引入)扑面而来,无论情境教学,还是整体改革,不管美育研究,还是“三论”引入,不胜枚举,应接不暇。于是进入了一个“迷惘期”。那时似乎认为,好的语文课仅是讲得精彩(靠灌)是不够的,还应靠浸润、感染。因而在课中十分重视美育,也写了一些美育实施经验体会的文章,发表也较多。同时,拼命吸纳仍是自己的特点,偶有触动,便写些东西,时有见解略带新意的文章见刊。那时,似乎进入了一个写作的高产期,我记得一周写两篇论文也成为平常事。
1990年到我离开基层学校的那段时间,姑且算作过渡期。那时日,喜亦有,忧亦有。喜的是,青年教协得到四川教育报刊社的垂青与扶助,而我,从此受到一些前辈行家的牵引。青年教协被推向全省,学会有许多会员亦开始有文章在省内外刊物发表,而我,如在1991年似乎到了成果面世的一个小高潮,仅在四川教育报刊社刊物上便发表了7篇文章。我成为全省100名青年优秀、骨干教师之一,参加了全省青年优秀教师夏令营,及全省青年教师培养经验交流会等。忧的是,上级要我当一把手,从此不得不丢开语文课堂教学了。实践的停滞,加上事务的繁忙,使自己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进步不快。
1992年接近年底,我调到区教研部门,从事语文教研及分管全区文科教研及各类教改科研工作。贯彻落实1992年版小语大纲起,加上吸取全国各种理论探索讨论和实践经验,几乎认定,理想的语文课就是训练扎实的课。及至1995年受全国小语学会会刊主编特邀,到山西太原参加全国小语教改热点难点研讨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切磋,激烈的思想碰撞之后,对自己的认识作了修订,语文课训练不应是其好课的全部,应归结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上对各科教学所定论的“训练为主线”,言外之意还应兼及其他,不能偏颇。于是,认为自己的认识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可谓“清晰期”。这段时期,自己对小语教学的研究几乎集中火力研究“训练”及涉及的种种相关问题,发表了较多的篇什,自以为可成体系。如对小语全部教材的训练体系的系统研究,连续在《四川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差一点汇集出版一本专著“语言训练纵横论”。再如对小学生口才训练研究,在报刊上连续刊载,后已汇成一本专著《小学生口才训练法》,教程性质的,交由一出版社拟出版。这一时期,自己深感对语文教学有了主意,也对课堂教学艺术有些思考和经验,于是,广大语文教师愿意让我帮他们策划课,自认为有相当多的策划作品,如青优教师周健(时任实验小学副校长)的《小珊迪》,再如青优教师梁多珉(时任广营路小学教导主任)的《曼谷的小象》,都是面对市内外1000多人献课,还有专家莅临,受到广泛好评。还策划了若干的省、市、区一二等奖优质赛课。那些得意作品自认为是自己追寻多年的理想的小学语文课。
但是,认识与探索永无止境,理想亦在不断发展与延伸。随着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对小语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小语课堂以训练为主线固然重要,但亦难免偏颇,如以教师为中心的牵制性过强的训练,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中让学主动发展的要求的。训练一不小心会变得程式化,呆板而枯燥,无视学生本性,有违学习的一些规律,不合乎素质教育理论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要求的,刻板可能就难以创新。还有,学生语文基本功与能力的习得,乃至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不是非得有赖于组织严密,层层推进的训练课,显然是不一定的。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训练意识也没实施训练,就靠读,积累,自悟,却造就了大量的文学家及各种人才。因此,我拓宽了认识,熔入了新的观念。姑妄把这一时期乃至今后称为“升华期”。
现在,仅仅是现在,我认为合乎真正意义上的立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课,要把握住一些基本的东西:要追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要通过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组织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与运用中,感悟与积淀语感,语言积累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习活动中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全方位发展,其中创造力的培育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等。这些基本的认识,在2000年新小语大纲颁布后,我从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但在实践中,我还没有看到太多符合我自己这些理念的语文课,于是我要追寻,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帮助老师们实现。这是我的理想。
如果说十余年来自己在小语教学、教研方面有点收获的话,主要是向书本学习,受前辈牵引,有朋友扶助,更得益于一线教师。但我亦深深明白,自己不过是教学、教研上年轻的新手,谈不上有何高深的理论,顶多是经验的汇萃。还愿读者朋友予以批评、指正,无论你怎么说,都是对我好。
&&&&&&&&&&&&&&&&&&&&&&&&&&&&&&&&&&&&&&&&&&&&
【风格解析】
——熊生贵老师课堂教学风格解析
在中国当代名师中,熊生贵以对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而渐次让人瞩目。除主要承担四川省级课程改革培训外,还先后被许多省、市邀请作培训授课或主讲。可以这样说,他联结着课程研究的理论高端和最基层的实践一线,这使得他有别于一线名师的是,对课程改革更多一份理想的成分和坚实的理论;有别于学院派课程专家的是,他的讲座和著作多了许多鲜活生动的案例。正是基于此,熊生贵的课堂个性鲜明,表现出新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的较为完美的结合:以高度的尊重为基础,他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生命的运动;从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出发,他在课堂上充分注意学生语言的个性化建构;把充分的参与作为指标,他的课堂表现出轻松活泼的课堂特质。“轻快疏放”似可表征其课堂教学的艺术特色。
“轻快疏放”之境,似呼朋踏春,阳光熹熹,谈笑风生,或“春风得意马蹄急”,惬意滋生于情景的谐和;或“自在娇莺恰恰啼”,生命享受于无边的自然;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风度翩翩于真正的举重若轻。
观熊生贵的课,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含笑春花暗结果”的艺术境界。
课堂是生命享受的乐园
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什么?或许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图景。有人把它描述为生产智力的工厂,有人把它解析为激扬文化的舞台,也有人把它视为传道授业的教堂……熊生贵的描述是:课堂是生命享受的乐园。
描述这一理想图景,熊生贵是从“紧张的学习”这一习惯性说法的批判开始的。他说:“我们常说‘紧张的学习’,其实,学习应该是轻松的。首先,这种轻松来自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伙伴的关系,对学生的宽容就像对自己的宽容。其次,这种紧张不应该是师生关系的紧张,而是学习节奏的有机控制和学习结果的高效率,师生精神是放松的、心情是愉悦的,即使是紧张与疲劳也应该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是‘一种良好的情绪感觉,即从学习中得到的满足感、从掌握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健康的疲劳感。’”换句话说,课堂上即便有“紧张”,那也是生命机体的节奏性调节,而学习氛围、人际关系、个体体验是轻松谐和的。基于此,熊生贵描述了他的课堂理想图景:“让课堂呈现快乐、和谐的气氛;教师应顺应生命的本性,让快乐的形式承载学习的内容;激赏,‘必使其趋向鼓舞,或衷心喜悦’(王守仁语)……而重要的是使生命主体获得学习、成长的自主、自信之乐,感悟心灵自由,这是根本。同时,在交流、合作中让彼此认同,快乐共享,展示生命价值。”
熊生贵的课堂是生命享受的乐园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三个关于课堂的关键词:生命、享受、乐园。同时让我们叩问三个关于教学的本质问题:第一,什么是生命,课堂上有哪些生命?第二,什么是享受,主体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是享受?第三,课堂是乐园,该承载什么?
熊生贵在其《新课程:生命课堂的诞生》一书的开头,就提出“教育教学究其本质应该是‘人‘学’”,那么,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最基础的工作就应该研究“人”,研究人的物质生命体、人的意识存在,研究人的成长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即便在相对固定的时段,生命机能和意识都在作高速运动,一个低沉的声音、一粒细小的纤尘都会影响它们的运动走向。因此,课堂上,教师绝不能目中无人,绝不能只顾自己的表演与惬意。
享受是生命体因需要得到满足而感到快乐和充实,因此,让学生如何认识学习是一种生命的需要,并由此而获得学习的持续快感,是熊生贵所倡导的“生命享受的乐园”的教学的根本。课堂上,师生生命机体因关系的和谐而诉诸感官,因人格的相互尊重而滋生生命存在的美好,因共同的智力指向而获得效率,因个体心智而突受启发……这些,无不是课堂教学的享受。
课堂教学,必定有其特殊的负载,比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要让这些负载有机于“乐园”,达成的有效途径是什么?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少年鲁迅的乐园,是因为那里是他的儿童生活世界,有有趣的小动物、令人神往的传说,有任意攀沿的自由……熊生贵认为,引进儿童生活世界,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课堂就该是生命享受的乐园。
正是这样的认识,熊生贵始终以轻松快乐来构建课堂。
教学的主要构件——情景与活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性的、动态的系统,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环境不断地发生作用的发展和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靠什么来统摄四因素,靠什么来作动力引擎,靠什么来集约无序的状态指向有序?
熊生贵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视点定为情景与活动。他从建构主义教学观出发,深入分析了小学生如何实现最有效的学习,认定只有置身于真切、生动、利于体验的情景和活动中才能实现。
为此,熊生贵提出,课堂教学要在情景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
熊生贵认为:“教学情景应该具有真实性、情节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特点。”《世纪宝鼎》一课他作了这样的情景创设:在学生研读文章后,教师激情谈话:“让时光回到1995年,中国将派一个小学生代表团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并展示中华文化及小学生的创造力。现在这个任务就交到我们班了,今天我们将通过以下活动选出一个小组。下面请大家分组学习,时间是十分钟。先阅读文章,再准备各自的展示方式,可以是演讲、图文说明、模拟交接仪式、故事表演等。故事表演式又可分三种,想象铸造经历而编故事,想象运送过程的曲折,设想未来50年世纪宝鼎的命运。好!聪明的孩子,大显身手的时机到了!我们班只有两种学生,一是聪明的学生,二是非常聪明的学生。我们的口号是——”学生齐答:“我自信,我成功!”这个情景创设,通过教师的描述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化繁为简,真实、生动、开放,并且极具挑战性,产生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超过了教师的预期。
我们知道,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活动过程,教师的组织活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共同组成教学事件。然而,什么样的活动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该有怎样的组织过程呢?熊生贵的习作课《神奇的饮料》能够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富含动作化、游戏化,具备趣味性、探究性,充满生活味、人情味,这样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的质性规定;同时,活动的认识性演进,是活动推进的关键,或由感性到理性,或由想象到抽象,或由动作到思维,或由集合兴趣点到指向教学目标。总之,活动的创设,是学生构建语文素养的凭借,是课堂演进的载体。
训练和建构相结合是儿童语言生成的途径
似乎课改后的语文教育怕谈训练。训练的确有就某方面进行重复演练的意思,然而,语言的习得怎么也离不开训练,婴儿学语言是最好的例证。熊生贵强调语文教学不能回避训练,“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发展。”那么,怎样的训练才不违背新课程理念,才不单调、机械而落入形式训练的窠臼呢?
熊生贵这样描述他理想的训练:“教师有训练意识,但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训练过程……诗意语文追寻的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是一种在整体语境和课境中的‘有效训练’。”
尽管这段描述有理想的成分,但仔细想想,包括熊生贵在内的许多著名教师的确让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训练。比如他所举的王菘舟老师的《荷花》一课,就紧紧围绕“有滋有味”、“如痴如醉”等词语,具体落实了语言训练。
熊生贵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倡导者。儿童语言的真正形成途径还在于建构,熊生贵深知此理。他说,“语文学习的建构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形成以语感积淀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并且把达成途径归结为“训练、熏染与积累、感悟”的集合。
在教学韩愈的古诗《早春》时,围绕“草色遥看近却无”,熊生贵引领学生进行了精彩的语言建构: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诗句的意思。一个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学生回答出诗意后,教师追问,“明明远看有,走近看又没有,怎么会有这样矛盾的现象呢,你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于是,农村孩子描述的是田野里的芽苗,城市生活的孩子描述的是大街上电子屏幕,乡镇生活经验的孩子描述的是赶集市的人群。
语言训练与语言建构相结合,实际上是真正确保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特点。
全面开放与幽默风趣组合成愉悦轻松的学习事件
如果说以上分析能够说明熊生贵轻快疏放的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内在性,那么,无论是为培训教师做课或者是亲自给学生上课,熊生贵的课堂表现出的全面开放和风趣幽默,则从外在形式上体现了轻松疏放的境界。
全面开放的课堂,表现在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与信任,表现在学习氛围的民主与和谐,表现在学习过程的帮扶与鼓励。
风趣幽默的课堂,表现在话题的轻松,师生语言的幽默,夸张的板书和媒体,放大具有幽默效果的细节或事件等等。
全面开放与风趣幽默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提升无意记忆,使学习轻松牢固,也能启迪学生自发思考,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发展智力,让学生笑一笑,智生根。
在熊生贵的课堂上,教者多以轻松的、充满儿童趣味的话题展开,体态与动作配合幽默风趣的语言,或使用反语,或夸大描述对象,或语义双关,或变形比喻,或化用成语,或近说远指,或绕口令,或脑筋急转弯……构成有趣的情景,引领轻快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超越了方法与技术的层面。
在熊生贵的课堂上,学生自然受到教者的感染,精神高度集中且放松,兴奋、快乐溢于言表,思维与语言自然滋生。积极的参与,全员的注意,充分的体验,使学习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神奇的饮料》一课,能够比较集中地体现熊生贵的课堂艺术特色。开课的关于打鸟的话题,变体的板书,故作高深的饮水活动等等,都使课堂充满趣味与轻松。
精心的预设催生生成的精彩
新课程带来了教师对课堂生成的向往,然而,课堂生成像天外来客,并非时常伴随着我们的课堂,所谓“不曾预约的精彩”总让许多教师可望而不可及。观熊生贵的课,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催生生成的精彩。
关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熊生贵有这样的表述:“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教师要为生成而预设,大多数的精彩都是精心预设的结果;可以在课堂的动态演进中调整预设,彰显生命的灵动与课堂的灵性;要有终身为之准备的‘大预设’,才能随机应变地‘意外’生成精彩。”熊生贵特别强调教师专业基本功对预设的作用,“如果将生成教学、生命课堂看成是一株充满生机活力的大树的话,那教师的功底是根,课前的预设为干,在师生交互中达成的效果是枝叶,而其中显现的师生生命的灵动、创生出的如约而至或未曾预约的精彩则是亮丽的花。”所以,他强调教师用一生来备“这一课”,即“大预设”。
《神奇的饮料》既体现了熊生贵注重课前的预设,也较好地体现了他所谓的“大预设”。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跑楼梯前后饮水是熊生贵课前的精心预设,并且充分考虑了学生可能出现的身体疲惫、饮水的不同体验,否则便不会有学生在前后的体验中比较、在比较中不断的生成。而课前因学生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而临时安排的关于打鸟的脑筋急转弯,则是他机智的发挥,是所谓的“大预设”。
当我们看到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文本在碰撞、情感在沟通、心智在交汇、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新的信息、新的学习需求不断涌动产生,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深入,情感不断升华,这,不就是我们期待的课堂生成吗?
熊生贵的课堂教学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消化、吸收和融合,呈现了对过往教学的本质纠偏。他以新课程理念作为理论参照,吸取传统教学中扎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实效,建构了具备革命性的独特的语文课堂教学及教师教育范式,呈现出一种坚实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自觉意识。
【教学实例】
《神奇的的饮料》课堂教学实录
&&&&&&&&&&&&&&&&
泸州市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 熊生贵
一、有趣开课,活跃思维。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上一节作文课。(环视学生,发现学生有点紧张。)我们先来个轻松的话题,好不?(学生投来赞同的目光,情绪明显放松了。)树上有十只鸟,一枪打去,还有多少只鸟?
(学生兴奋了,几乎没多加思索,齐唰唰举起了小手。)
师:别急哦,我还有要求,谁能说出五种以上的答案。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答案很多,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可以。同学们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做好记录,然后回答。
(学生自动分成若干小组,讨论热烈,气氛活跃。)
师:好,请把你的答案说给大家听。
生1:我们讨论出了五种答案:一是剩十只,因为都是假鸟;二是剩八只,原来一枪打过去得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三是零只,都被吓跑了;四是剩九只,因为它们都是聋鸟;五是剩一只,九只都跑了,那一只是惊弓之鸟,被吓昏在树上。(众笑,掌声。)
生2:我们也有五种答案:一是十只全飞走了,因为那猎枪是假枪,只发出了声音;二是全死了,那枪的威力无穷;三是全昏死在树上,那枪声音太大,但没有打死谁;四是有两只,其余都吓跑了,那两只心理素质差,被吓得脚软跑不了啦(众笑);五是剩下一只,九只小鸟睡在一起,猎人一枪打去刚好打着那九只,而那一只去偷吃东西了,恰好逃了命……(教室里气氛热烈,学生的思维明显活跃起来。)
二、诱发感悟,着力体验。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我看出同学们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作文就需要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变体板书:神奇的饮料)我做你们看,而且要认真看哟!
(师拿出38个一次性纸杯,一一摆好,再从课桌下提出一个水瓶放在课桌上,然后拿出一红一白两个小纸包,揭开,神秘地将其中的“粉末”倒入水瓶中,师再用耳贴近水瓶将其摇一摇,最后倒水到每个纸杯中。学生睁大了眼睛,边看边小声议论。)
师:为了使大家放心,我先喝一杯。(端起一杯一饮而尽)请先想一想,说一说到目前为此,你都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
生1:我看到老师拿出很多纸杯放在课桌上,然后端出一个大水瓶,打开两个小纸包,一个红的,一个白的,往水瓶里放东西,再摇摇水瓶,最后往那些水杯里倒饮料。
生2:我在想,老师往里面放了些什么呢?
生3:我迫切想喝那饮料,会是什么味道呢?
师:现在我要发杯子给每个同学,拿到以后先不忙喝,观察观察,如嗅一嗅或者用手来感觉杯子等。
师(环视整个教室):感觉得差不多了吧,想喝了吗?可以喝了,但不能一饮而尽,要慢慢地品尝,找找感觉。(生津津有味地品尝着)
师:写文章贵在“有自己”,体现自我的标志就是要有自己的感觉、体验和思想。你品尝了老师发的饮料,有什么感觉?同时你推想一下,饮料里包含有什么成份或者老师往里面放了些什么?
生1:我感觉到这饮料有一点甜。
生2:我觉得没有什么味道。
生3:我感觉里面有5%的白糖,3%的味精,5%的盐,其余都是水。
师:你们真了不起!分析得这样具体。
生4:我认为水里面根本就没什么,就是一杯白开水。
生5:我也认为就是白开水,给我平时喝的没有什么两样。(一片哗然,生议论纷纷。)
师:有不同的意见啊,概括起来是两种:一是白开水,一是饮料,里面放了一些东西。这样吧,我们来表决一下,赞成是白开水的举手!(学生举手表决)约占50%。再来,认为里面加了东西的举手!(学生举手表决)还是约占50%。想知道正确答案吗?
生(异常活跃、急切地):想!
师:答案就是——一杯白开水!
生(齐):哇!(紧接着全场议论纷纷)
师:听到这个答案,你有什么感觉?
生1:我觉得一杯白开水,搞得这么神秘兮兮的。
生2:我还以为真是什么神奇的饮料,喝白开水有什么意思。
师:可不要小看这杯白开水,在不同的情况下,喝它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学生都疑惑地望着老师)现在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秋季的一天,就像今天这样阴雨绵绵的,有丝丝冷意。假如你放学回家,还没有放下书包,妈妈就给你端来了一大杯不热不凉的白开水,对你说:“经常喝水对身体有好处。”然后叫你全部喝了。想想,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妈妈是不是有问题呀。水喝得太多,没什么好处呀!
生2:矛盾得很,喝还是不喝?
师:是否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你不想喝,对吧?
生(齐):对。
师:好。我们现在暂时不说这个话题。我看大家有点累了,我们来活动一下。起立!(学生疑惑地站起来)请大家到教室门口排好队,我们去跑楼梯,当然我带领大家跑。(学生惊讶,欢呼。)
师(笑笑):跟我来吧!(师带头跑出教室。队伍从七楼教室跑下底楼。稍等,都齐了,马上又一起从底楼冲向顶楼九楼。再从九楼冲下底楼。底楼集合。师生都喘粗气。)
师:原想和大家一起跑三趟(生“哇”地叫起来,有的开始抱怨了)。现在只有一趟半。我尊重大家的意见,你们说还跑吗?
生(纷纷叫苦了,多数说):不想跑了……
师:那好吧,回教室!
三、引导写作,共享成果。
(回到教室,学生都气喘吁吁了,有的已大汗淋漓。坐在位置上,纷纷将只剩下半杯的白开水一饮而尽。还有的叫起来:“老师,我还要喝水!”)
师:这水瓶里还有一些,来倒吧,不够就到教室后面的饮水机那里去倒。(生纷纷去倒开水,几乎是在“抢”水喝。)
生(惊呼):老师,太热太累不宜马上喝水,不卫生的!
师:是吗?那大家别急于喝,稍微休息一下再喝。(仍有同学迫不急待地要喝,师招呼大家在座位上坐好。)你刚才跑回来以后,有什么感觉?
生1:我回到教室已口干舌燥。
生2:我感到呼吸紧张,好热、好渴,特别想喝水。
师:那你喝到水是什么感觉?
生1:甜丝丝的,解渴。
生2:喝下一杯水后,浑身特别爽。
师:好好想想你的感觉,待会儿写出来就是好作文。作文没有自己的“感觉”,就不是你“自己的”作文,就不是好作文。再回过头去想想,在跑楼梯前你们都是不想喝水的,但现在呢,感觉完全不同了吧?(生纷纷点头)我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荒凉的高原山村,火一般的太阳烤得光秃秃的黄土山坡发烫。几个徒步旅行者四处找水几乎绝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孤独的农家。他们上前讨水喝,出来一个老奶奶,知道客人来意后,转身回到里屋端来一碗黄泥浑浊的水。旅行者之一接过来,心想这位老奶奶太抠门了,用这种水来招待客人。他闭眼喝了一口就再也无法喝下去了,将它“啪”一声泼倒在地上。老奶奶先是愣住了,接着便破口大骂起来,然后愤然地拉着这位旅行者的手让他们进屋看,再到院子里。旅行者们看到的情景,让他们都惊呆了……
师:好,现在请你们发挥想象,他们看到了什么?
生1:这一家人已经没有水喝了。
生2:院子里的花草快枯死了,树苗已奄奄一息了。
师:你们都想象得很好。但那一碗黄泥浑浊的水是怎么回事?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吗?
师:连日的干旱,家中的水缸早已干了。院子里的一口井只剩下一点点浑浊的黄泥汤,但它是维系这一家人生命的唯一的一点水。假如你是其中一个旅行者,会有什么感受?
生1:我无地自容,深深地自责。
生2:我要是个魔法师,会变一口装满水的井给老奶奶。
师:这山村里的一家人或者旅行者,如果能像我们这样喝到一杯不冷不热的白开水,会是什么感受?这种感受留待你们在文章中去写吧。你可以写整堂课的内容,也可以续写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也可以选今天课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写。
(学生写作、交流、评议略)
【名师评课】
还原写作的本真
——熊生贵《神奇的饮料》欣赏
特级教师& 吕& 谦
其实,小学的写作教学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新课程对写作做了这样的分段: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学段、第三学段为习作,第四学段为写作。小学中高段主要是习作,这不只是一个称谓,而是一个定向。习作,就字面看,就是学习写作。因此,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明白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小学阶段就是学习写作,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用笔说话”。
从这样的视角来体会熊生贵的《神奇的饮料》,我们就不难发现当中的精妙之处。
这次习作的内容,不是教科书上规定的。但这样的选择,第一,符合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日常生活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第二,这样的源于学生生活的写作材料,是与我们的写作本质紧密联系的。写作的一切材料都来自社会生活,写作的目的就是表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这是写作的本真。第三,习作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在课堂上处于十足的兴奋状态之中,真正在享受课堂,享受学习,享受写作。
熊生贵的《神奇的饮料》,课堂是舒展的。围绕“饮料”的“神奇”,他将学生情绪逐渐引向高涨。从“想喝了吗”到“急切地想”,又从“喝白开水有什么意思”到“几乎是在抢水喝”,学生的感觉是从生活当中慢慢品尝到的。这样的习作课堂是流畅的,是舒展的。它的流畅在于精心的预设,所有的活动一环扣一环;它的舒展在于每一个环节的扩充性,在于学生情绪的凝固与溶化的交互生成。看看学生最后的成果,《水的滋味》:“结果揭晓了,果然是一杯白开水。但是我品尝起来,特别是细细地品味,有一种甜甜的感觉”。这种感觉,这种滋味,绝不仅仅是对于“水”,更是对着熊生贵精心设计的生活氛围与写作氛围。《泥水的滋味》:“人呀,有的时候不知道没有的滋味,唉……”一个故事引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略有一点儿哲思味道的结论;而这一个故事是由这样一个课堂感觉引发的。
熊生贵的《神奇的饮料》,是生命课堂比较完美的体现,因此是深沉的。无论怎么诠释生命课堂,无论多少大家对生命课堂做出怎么的宏论,我始终认为,关注生命,关注生命成长,关注生命发展,首先是关注一个要害词语:“享受”。生命课堂,就是师生享受课堂,在享受着的课堂上享受学习、享受交流、享受生命。学生对于作文的惊恐,内核是缺乏“享受”。熊生贵的课堂,让学生有一个享受学习的快乐流程,学生与老师一道跑啊、说啊、动啊、笑啊、写啊,进入一种“课堂无痕”的境界,这就是一种享受。当课堂成为享受的场所时,当学习成为享受的追求时,当写作成为享受的必需时,你说,这不是生命课堂又是什么?“现在请大家到教室门口排好队,我们去跑楼梯,当然是我带领大家跑。”师生一起跑,在楼梯上跑,在一梯一梯向上;在生命的旅程上跑,在一段一段向前。
对于习作课的评价,肯定要思考学段目标,特别要注意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所谓重视学生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其实显性状态就是两条:一是写作的兴趣与良好的习惯,二是表达真情实感。《神奇的饮料》其写作素材来自生活,来自教师有意识地“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兴致盎然。由于还原了写作的本真,学生的作文自然天成,不愁无话可说,不愁有话说不清楚。这样的习作课堂,真正在努力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当然,除了这种创造生活环境的作文课,我们还得解决大量的“不创设环境”的习作课,这就要把学生引到平常生活中,还原生活,还原写作内容。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据熊生贵讲,他和我的认识,是在十多年以前。那时,他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帅小伙。十几年的功夫,他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迈出了生命享受的理想境界。因此我要说:
好一堂习作课,好一个《神奇的饮料》,好一个熊生贵。让我们记住饮料的神奇,记住生命课堂的神奇,记住年轻的、有教育理想并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着理想奋进的熊生贵!
【一线感悟】
巧设计,促满树绚烂花开
简阳市实验小学&
《神奇的饮料》以精心预设的情景激发学生想说想写的欲望,再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推进课堂的展开,让学生不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还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怎么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参与、自主感悟,写真情、抒真意,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一、巧置情景,激发参与热情。
心里学家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是自主的。熊老师在开课之初便有意设置悬念,在一系列“故弄玄虚”中,学生的注意力渐次集中起来,兴趣被激发出来。这种“请君入瓮”的设计使课堂情起趣生,文情、师情、学情融为一体。学生内心深处因之而产生了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们常说“课堂因意外的生成而美丽”。当熊老师走进教室、环视学生、发现学生有点紧张时,临时选择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问题:树上有十只鸟,一枪打去,还有多少只鸟?学生立刻兴奋起来,瞬间的议论后齐唰唰举起了小手。熊老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谁能说出五种以上答案,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做好记录。由于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答案很多,所以学生非常感兴趣,愿意动脑筋,自动地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了讨论。在教师创设出的趣味横溢的情境中,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课堂也因这小小的意外而精彩。
二、层层设活动,构建作文教学新路径。
为了让学生有米可炊,熊老师首先设计了一个“尝开水”活动。由于老师的故弄玄虚,学生竟尝到了不同的味道。紧接着设计了第二个活动——议开水。学生由于有了各自不同的体验,所以有话可说。接着又推出了第三个活动——想象在冬日不想喝水时妈妈强迫自己喝水的感受。这虽不是真实的生活,却是生活的真实,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使我们的教学走向了生活化。然后,熊老师又出人意料地设计了一个“跑楼梯”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难受,需要水。再接着熊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续编故事”的活动,让学生编、说。最后,老师再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体验,选择性地写作文、读作文、评作文。
熊老师在一系列有序的循序渐进的活动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利用了现实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优化学习环境,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新路子,让学生动手操作、做中练说、做中练写、说写结合、学思结合,广泛参与学习全过程。构建出一种活动式、情景式作文教学的新路径。
三、倡导个性体验,抒发真情实感。
在首届冰心杯作文大赛中,一篇只有107个字的三年级作文从海内外5万多篇作文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文章如下: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是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会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评委们对它的评价是:句句都是真心话!一篇好文章,不是看写得长不长,而是看它有没有说真言,表真情。
这个案例说明了真情实感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熊老师在这堂课中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最大限度地贴近了学生生活。特别是在跑步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生才有了各自的真切感受,什么“口干舌燥”,什么“呼吸紧张,好热、好渴”,什么“特别想喝水,甜丝丝,解渴”……学生有了个性化的感悟,也就产生了自己的思想,也就有了自己的作文内容,作文也就有血有肉,富有了灵性。
熊老师这节课,给我们许多启示,那就是,如何化解学生的拘束,设置出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如何组织活动并让课堂在活动中推进?我想,只有真正把学生摆在首位,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我们的课堂才会因为学生生命之花的绽放而精彩纷呈。
熊生贵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培训者,省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讲师团成员,省“国培计划”专家组成员,市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成都大学特聘教师继续教育授课专家。2007年中国小学语文年度人物,省首批(1991年)青年骨干教师,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市知名教师。在国内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400余篇,出版论著二十余本,学生学习用书十几本,代表作有《新课程:生命课堂的诞生》《新课程:教学创新新视点》《新课程:做行动研究者》《理想的语文课》《小学语文教学法新编》《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实施指南》《新课程怎么教》《奇妙的创新作文》《创新教室》《新途径作文》等。参与主研多项教育科研课题分获国家、省、市大奖。成功指导过大量的参赛课、公开课、研究课,培养出大量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名师、骨干教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的教学特点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