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g碳酸钙d3片和碳酸氢钾固体中碳酸根是多少

(2007o江宁区二模)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因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想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知识准备:(1)氢氧化钠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①:②.(2)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向样品中加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溶于水,再向样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设计方案:甲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放入足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乙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解决问题:(1)乙组同学判断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2)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交流与反思: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设计方案: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16.4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51.40g,再把175.00g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76.40
101.40
126.40
151.40
174.20
197.00
222.00解决问题: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2007o江宁区二模)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因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想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知识准备:(1)氢氧化钠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①:②.(2)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向样品中加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溶于水,再向样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设计方案:甲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放入足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乙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解决问题:(1)乙组同学判断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2)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交流与反思: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设计方案: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16.4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51.40g,再把175.00g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76.40
101.40
126.40
151.40
174.20
197.00
222.00解决问题: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不要求写计算过程)(2007o江宁区二模)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因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想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知识准备:(1)氢氧化钠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①:②.(2)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向样品中加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溶于水,再向样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设计方案:甲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放入足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乙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解决问题:(1)乙组同学判断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2)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交流与反思: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设计方案: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16.4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51.40g,再把175.00g&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76.40
101.40
126.40
151.40
174.20
197.00
222.00解决问题: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不要求写计算过程)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解:(1)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因为是强碱,所以能与酸性物质或气体发生反应而变质,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应密封保存.故答案为:①防止氢氧化钠吸水而潮解;②防止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因为变质产物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因此检验是否发生变质时就是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因此可采用滴加盐酸试剂的方法,若变质则有气泡产生.因为是在碱性溶液中,酸和碱同时要发生中和反应,因此答案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3)检验碳酸根离子存在的方法除上述之外,还可能滴加氢氧化钙溶液的方法,因为碳酸根离子能与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而出现白色沉淀.所以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4)(1)钙离子的检验同样可以用含碳酸根离子的溶液,如碳酸钠来进行检验.因此本题答案为: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看是否变浑浊;(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a(OH)2═CaCO3↓+2NaOH106&&&&&&&&&&&&& 100x&&&&&&&&&&&&&&& 10.00g解得x=10.60g所以:×100%=64.6%,所以答案为:64.6%.并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样品中有水,无法测出样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所以以上数据不能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所以答案为:样品中有水,无法测出样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由(1)可知,在加入的盐酸中,一部分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另一部分与变质的碳酸钠反应,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整个过程前后质量的变化实际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51.40g+175.00g)-222.0g=4.4g;由第五次、第六次都是产生2.2g的质量差可知本两次都是加入的算完全反应,且对应的二氧化碳都是2.2g.所以前四次的酸都是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的.设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以第五次的数据求算盐酸的质量分数.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25gx&&&&&&&&&&& 2.2g=x=14.6%.这样违背了给出的盐酸的质量分数7.3%的说明,所以在反应中,在生成二氧化碳之前,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这样导致不能前四次没有气体产生.Na2CO3+HCl=NaHCO3+NaCl.但是消耗酸的总量与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还是成正比的.设碳酸钠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整个过程消耗的盐酸溶液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7.3%z&&&&&&&&&&& 4.4g=z=100g.由于前四次的盐酸中,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只有100g-50g=50g.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 36.5y&&&& 50g×7.3%=y=4g(16.4g中另外的1.8g是水)所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4.4%.所以答案为24.4%.解析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且有腐蚀性,因此在称量此类药品时应使用小烧杯,又因为是强碱,能与酸性物质或气体发生反应而变质,因此应密封保存.检验杂质实际就是检验碳酸根离子,对于碳酸根离子的检验一可用盐酸,能够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因反应生成难溶性碳酸钙,因此会有白色沉淀产生.杂质中某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则可用求得.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初中化学试题 |
初中化学试题
初三化学题生石灰碳酸钙3燃烧固体原
初三化学题生石灰碳酸钙3燃烧固体原:
2 9.下列各组中的俗名和化学名称均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生石灰&&氢氧化钙 & & & & & & & & &B.酒精&&乙醇&
C.火碱&&碳酸氢钠 & & & & & & & & & &D.食盐&&氯化钾 10.根据右图R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推测m的值为 &
A.10 & & & & & & & & & B.16 & & & & & & & C.18 & & & & & & & & & D.20 11.下列解释错误..
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石油气经压缩后存放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关于碳元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 & & & B.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6 & & &C.含有该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 & & D.C60是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 & & & & & & & & & & & & & &&
A.水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通入二氧化碳的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C.为了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处理硬水&
& &D.配制100 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14.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来证明是否砒霜中毒,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 + 8HCl + 4Zn = 4ZnCl2+ 3H2O + 2As + H2&,则砒霜(R)的化学式为 A.As2O2 & & & & & &B.As2O & & & & & C.AsO & & & & D.As2O3 &1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 &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雾&
C.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有热量放出 & & & & &D.点燃棉花和羊毛都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16.下列对燃烧和爆炸的认识错误..
的是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 & & & & 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D.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5 B 硼 10.81&
7 N 氮 14.01 &
3 17.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错误..
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一定相等 & & B.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总数相等 C.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 & D.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18.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铝、铜均为银白色&
B.生铁炼成钢就是把生铁变为纯铁 &
C.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 & D.在自行车支架上喷油漆既美观又防锈 19.下列对知识的整理错误..
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能源&
多吃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制蔬菜&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 风能、太阳能等属于新能源&
C.化学与应用 D.化学与安全&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灯火试验&&
2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0℃时,甲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 B.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
C.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30 g D.2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加热&
到4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21.有以下说法:①烧碱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②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会增大;③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增加;④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⑤久置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会增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⑤ & & & & &B.①②④ & & & & &C.①④⑤ & & & & &D.①③④⑤ &22.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坚固且不易燃烧。它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
乙烯塑料和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石头纸的普遍应用不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 C.用稀盐酸和石灰水可检验出石头纸中是否含碳酸根 D.石头纸和普通纸都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更多与文本相关内容,请查看 【
】 栏目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化工资讯 >
化工数据资源库
化工基础数据库
化工产品及用途数据库
化工商业和贸易数据库
饲料级 轻质碳酸钙
/  14:57:27
本标准是对化工行业标准HG 《饲料级 轻质碳酸钙》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了《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
本标准与HG (1997)比较,钡含量指标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HG (1997)。
本标准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政策法规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浙江菱化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都江堰钙品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锦娟、时洁、孙晓东、王良金。
本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为国家标准GB 8257——年调整为化工行业标准,编号改为HG (1997)。
本标准委托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负责解释。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化 工 行 业 标 准
代替HG (1997)
轻 质 碳 酸 钙
Feed grade
light calcium carbonate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级轻质碳酸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碳化法制得的轻质碳酸钙,在饲料加工中作钙的补充剂。
分之式:CaCO3
相对分子质量:100.09.(按199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01—1988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2—1988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1988 化学试剂 实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 ISO )
GB/T 1 饲料标签
3.1 外观:白色粉末。
32 饲料级轻质碳酸钙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要求 %
项&&&&&&&&& 目
&碳酸钙(CaCO3)含量(以干基计)&&& ≥
&碳(Ca)含量(以干基计)&&&&&&&&&&& ≥
&水分含量&&&&&&&&&&&&&&&&&&&&&&&&&&& ≤
&盐酸不溶物含量&&&&&&&&&&&&&&&&&&&&& ≤
&重金属(以Pb计)含量&&&&&&&&&&&&&& ≤
&砷(As)含量&&&&&&&&&&&&&&&&&&&&&&& ≤
&钡盐(以Ba计)含量&&&&&&&&&&&&&&&& ≤
4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有标准滴定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规定制备。
安全提示:本标准所用强酸、强碱均具有腐蚀性,使用者应小心操作;万一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严重者立即治疗。
4.1 鉴别试验
4.1.1 碳酸根离子的鉴别
取试样少许,加(1+2)盐酸溶液后即产生二氧化碳气,并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通入3g/L氢氧化钙溶液中,即产生白色沉淀。
4.1.2 钙离子的鉴别
取上述试液,加酚酞指示液,用(1+3)氨水调至中性,加入35g/L草酸铵溶液,即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能在盐酸溶液中溶解,而在冰醋酸中不溶解。
取铂丝,用盐酸润湿后在无色火焰中燃烧至无色,蘸取试样再烧,火焰即成砖红色。
4.2 碳酸钙含量和钙含量的测定
4.2.1 方法提要
在pH值大于12的介质中,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的Fe3+、AI3+、Mn2+等离子,以钙试剂羟酸钠盐指示剂指示终点,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Ca2+,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夺取与指示剂络合的Ca2+,游离出指示剂,根据颜色变化判断反映的终点。
4.2.2 试剂和材料
4.2.2.1 盐酸溶液:1+1。
4.2.2.2 氢氧化钠溶液:100g/T。
4.2.2.3 三乙醇胺溶液:1+3。
4.2.2.4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约为0.02mol/L。
4.2.2.5 钙试剂羟酸溶液指示剂。
称取10g于105~100℃烘干2h氯化钠,置于研钵内研细,加入0.1g钙试剂羟酸钠盐,研细,混匀。置于称量瓶中,于干燥器中保存。
4.2.3 分析步骤
称取0.6g预先在105~100℃干燥至恒重的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少许水润湿,盖上表面皿,滴加盐酸溶液至试样全部溶解,全部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只刻度,摇匀。用移液管移取25mL试验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mL三乙醇胺溶液、25mL水和少量钙试剂羟酸钠盐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成酒红色称取,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纯蓝色为终点。
4.2.4 分析结果的表述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碳酸钙(CaCO3)含量(X1)按式(1)计算:
--------------------(1)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碳酸钙(Ca)含量(X2)按式(2)计算:
--------------------(2)
式中: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的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0.1001—与1.0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碳酸钙的质量;
0.04008—与1.0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钙的质量。
4.2.5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碳酸钙含量不大于0.2%;钙含量不大于0.1%。
4.3 水分的测定
4.3.1 方法提要
将试样在105~100℃烘至恒温,根据加热前后的减量却定水分含量。
4.3.2 仪器、设备
称量瓶: 60mm 30mm。.
4.3.3 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以入电热恒温干燥箱内,在05~100℃下干燥至恒重。
4.3.4 分析结果的表述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水分含量(X3)按式(3)计算:
--------------------(3)
式中:m1—称量瓶和试样干燥前的质量,g;
m2—称量瓶和试样干燥后的质量,g;
m—试样的质量,g。
4.3.5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2%。
4.4 盐酸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4.4.1 方法提要
用盐酸溶解试样,过滤,洗涤。将不溶物于(875±25)℃灼烧至恒重。
4.4.2 试剂和材料
4.4.2.1 盐酸溶液:1+1。
4.4.2.1 硝酸银溶液:10g/L。
4.4.2.3 甲基橙指示液:1g/L。
4.4.3 仪器、设备
高温炉:能控制温度在 (875±25)℃。
4.4.4 分析步骤
称取1g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高型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2d滴甲基橙指示液,盖上表面皿,徐徐加入盐酸溶液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再过量5mL,加热至沸,趁热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沉淀至滤液无氯离子(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将滤纸连同不溶物移入已恒重的瓷坩埚中,灰化,在(875±25)℃灼烧至恒重。
4.4.5 分析结果的表述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盐酸不溶物含量(X4)按式(4)计算:
--------------------(4)
式中:m1—灼烧后坩埚和不溶物的质量,g;
m2—坩埚的质量,g;
m—试样的质量,g。
4.4.6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2%。
4.5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4.5.1 方法提要
在微酸性介质中,重金属离子与S2-反应,产生稳定的棕色悬浮液,和标准比对溶液比较。
4.5.2 试剂和材料
4.5.2.1 抗坏血酸。
4.5.2.2 盐酸溶液:1+1。
4.5.2.3 冰醋酸溶液:1+16。
4.5.2.4 氨水溶液:1+1。
4.5.2.5 饱和硫化氨水:现用现配。
4.5.2.6 铅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0.01mg Pb,按GB/T 602配置后准确稀释10倍。
4.5.2.7 酚酞指示液:10g/L乙醇溶液。
4.5.3 仪器、设备
比色管:50mL。
4.5.4 分析步骤
称取(1±0.01)g试样,置于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缓缓加入盐酸溶液至试样全部溶解,加热至沸,冷却。全部移入比色管中,加20mL水和1滴酚酞指示液,用氨水溶液中和至微红色,加0.5mL冰醋酸溶液和0.5g抗坏血酸,加入10mL饱和硫化氢水,摇匀。在暗处放置10min,其颜色不深于标准比色溶液。
标准比色溶液是用移液管移取3mL铅标准溶液作为标准,除不加试样外,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4.6 砷含量的测定
4.6.1 方法提要
试样经处理后,用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由于金属锌和酸反应产生的新生态氢作用生成砷化氢,砷化氢在溴化汞试纸上形成砷斑,与标准砷斑进行比较,确定试样中的砷含量。
4.6.2 试剂和材料
4.6.2.1 无砷锌粒。
4.6.2.2 盐酸溶液:1+1。
4.6.2.3 碘化钾溶液:150g/L。
4.6.2.4 氯化亚锡溶液:400g/L。
4.6.2.5 乙酸铅棉花。
4.6.2.6 溴化汞试纸。
4.6.2.7 砷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0.001mg As。
配制: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GB/T 602配制的砷标准溶液,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6.3 仪器、设备
4.6.4 分析步骤
称取(1±0.01)g试样,置于测砷瓶中,加30mL水,加10mL:盐酸溶液,摇匀。加2mL碘化钾溶液、1mL氯化亚锡溶液,摇匀,放置15min。加3g无砷锌粒,立即装好装置,置于25~40℃暗处放置1~1.5h。溴化汞试纸所呈棕黄色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用移液管移取2mL的砷标准溶液,除不加试样外,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4.7 钡含量的测定
4.7.1 方法提要
在pH值为5~6的试液中,加入铬酸钾,生成铬酸钡沉淀,与标准比浊溶液比较。
4.7.2 试剂和材料
4.7.2.1 无水乙酸钠。
4.7.2.2 盐酸溶液:1+4。
4.7.2.3 冰醋酸溶液:1+5。
4.7.2.4 铬酸钾溶液:100g/L。
4.7.2.5 氨水溶液:1+1。
4.7.2.6 钡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0.1mgBa。
4.7.3 仪器、设备
比色管:50mL。
4.7.4 分析步骤
称取(1±0.01)g试样,置于烧杯中,加10mL水,盖上表面皿,缓缓加入8mL盐酸溶液,使其全部溶解,加热煮沸1min,滴加氨水溶液至pH值约为8(用pH试纸试验)再加热至沸,冷却,用慢速滤纸过滤于比色管中,用少量水洗涤,加2g无水乙酸钠、1mL冰醋酸溶液、1mL铬酸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放置15min进行比浊,试样所呈浊度不得深于标准比浊溶液。
标准比浊溶液是取3mL钡标准溶液,加3mL盐酸溶液,以下操作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5 检验规格
5.1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项目为出厂检验项目。
5.2 饲料级轻质碳酸钙每批产品不超过5t。
5.3 按GB/T 的6.6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采样时,将采样器自包装的中心垂直插入料层深度的3/4处采样。将采得的样品混匀,按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500g,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具塞广口瓶中,密封。瓶上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一瓶作为实验室样品,另一瓶保存三个月备查。
6.4 饲料级轻质碳酸钙应有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按照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的饲料级轻质碳酸钙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6.5 使用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所收到的饲料级轻质碳酸钙进行验收,验收时间在货到一个月内进行。
6.6 检验结果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的包装中采样进行复检。复检的结果即使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
6 标志、标签
6.1 饲料级轻质碳酸钙包装容器上应有坚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商标、“饲料级”字样、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本标准编号及GB 191中规定的“怕湿”标志。
6.2 每批出厂的饲料级轻质碳酸钙都应附有按GB 10648要求印刷的牢固清晰的标签。
7 包装、运输、储存
7.1 饲料级轻质碳酸钙内衬食品级聚乙烯薄膜袋外套塑料编织袋包装。每袋净含量50kg。如果用户对包装另有要求,协商解决。
7.2 饲料级轻质碳酸钙包装时内包装使用尼龙绳或两次扎紧,或用与其相当的其他方法封口;外袋在距袋边不小于15mm处用维尼龙线与其他质量相当的线缝口。缝线整齐,针距均匀。无漏缝和跳线现象。
7.3 饲料级轻质碳酸钙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日晒、雨淋、受潮,严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运。
7.4 饲料级轻质碳酸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处,防止雨淋、受潮,严禁与有毒、有害物质共存。
&&文章关键词: 
站内支持: -
合作媒体: -
兄弟站点: -
中国化工网 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  行情合作热线: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酸钙0.3g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