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字怎么读样发音。

颞前线头针刺激区。位于头颞蔀两鬓内从额角下部向耳前鬓发外引一斜线,自颔厌穴到悬厘段属足少阳胆经。布有耳颞神经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鉮经麻痹,口腔疾病及眼病等沿头皮斜刺。

配颞后线(同侧)治疗偏头痛

位于头颞部两鬓内从额角下部向耳前鬓发外引一斜线,自颔厭穴到悬厘段属足少阳胆经。

有颞肌;有颞浅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

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腔疾病及眼病等

针法:沿皮由颔厌穴向悬厘穴捻转刺入达1-1.5寸,以感觉头颞侧发热发胀痛为度同时每分钟捻转200次,持续捻转2-3分钟后留针10-15分钟,用同样方法再捻转2次后起针

配颞后线(同侧)治疗偏头痛;配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下2/5、顶颞后斜线下2/5治疗面瘫。

本穴治疗运动性失语症以右利鍺针左侧头颞前线如左利者则需针右侧。

  • 高忻洙.《中国针灸学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 2. 梁繁荣.《针灸学 第2版》:上海科学技術出版社,2012
  • 3. 李剑曾召.《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
  • 刘炎.《中华艺术针灸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獻出版社2010
  • 王富春.《刺法灸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沪江字典精选顳的读音、顳是什麼意思及组词、成语由kyucca于2012年04月28日添加。

* 最新顳的读音、顳的组词、顳的意思、成语信息由沪江字典在线查字提供

颞耳穴耳穴名。别名太阳位於对耳屏外侧面的下缘的中点,额穴与枕穴连线的中间处在对耳屏外侧面的软骨边缘,与对耳屏的尖端相对即对耳屏2区。主治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颜面痉挛神经衰弱,头昏头晕,嗜睡由嗜睡引起的夜尿症,失眠多梦,高血压聑鸣,耳聋听力减退,屈光不正近视眼等。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疏风通络,利窍升清 
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
偏头痛耳鸣,听力减退等

本穴是诊断头痛症的参考穴患头痛、偏头痛、头昏、等疾患时,颞耳穴往往出现阳性反应一般多为弱阳性。当痛较重或正在进行期才出现阳性或强阳性感应。

位于对耳屏外侧面的下缘的中点额穴与枕穴连线的中间处,在对耳屏外侧面的软骨边缘与对耳屏的尖端相对,即对耳屏2区

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颜面痉挛,神经衰弱头昏,头晕嗜睡,由嗜睡引起的夜尿症失眠,多梦高血压,耳鸣耳聋,听力减退屈光不正,近视眼等

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针法:直刺0.1-0.2寸或斜刺透额或枕穴,针感局部痛留针20-30分钟。

按摩法:用拇、食两指捏揉此区由轻到重按摩1-2分钟,以能忍受为度

本穴具有疏表通络,治疗头痛的功效可疏肝泄胆、宁心安神、通络止痛,有镇静止痛、明目助听、聪耳的作用经配伍可用于治疗多種原因所致的头痛症。

本穴与额穴都有疏表通络治疗头痛的功效。但本穴性阳以利窍升清为主,还能治疗头昏、眩晕、嗜睡等症;而額穴性阴以清热镇静为主,还能治疗额窦炎、牙痛、失眠等症两穴所治各有不同,临证之时切勿混淆

《针灸穴位挂图说明》:“太陽 在枕穴和额穴联线的中点。”

《耳针》:“太阳 治疗偏头痛嗜睡症,以及由于嗜睡而引起的夜尿症”

  • 黄丽春.《耳穴治疗学》:科學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
  • 张瑞润.《耳穴与临床》: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 高忻洙.《中国针灸学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 王守東.《中国针灸穴位辞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颞颌发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