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周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区多发节结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胃癌的淋巴结分组
NO.1-贲门右淋巴结。
NO.2-贲门左淋巴结。
NO.3-胃小弯淋巴结。
NO.4sa-胃短血管淋巴结。
NO.4sb-胃网膜左血管淋巴结。
NO.4d-胃网膜右血管淋巴结。
NO.5-幽门上淋巴结。
NO.6-幽门下淋巴结。
NO.7-胃左动脉淋巴结。
NO.8a-肝总动脉前淋巴结。
NO.8p-肝总动脉后淋巴结。
NO.9-腹腔干淋巴结。
NO.10-脾门淋巴结。
NO.11p-脾动脉近端淋巴结。
NO.11d-脾动脉远端淋巴结。
NO.12a-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动脉淋巴结。
NO.12b-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胆管淋巴结。
NO.12p-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门静脉后淋巴结。
NO.13-胰头后淋巴结。
NO.14v-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
NO.14a-肠系膜上动脉淋巴结。
NO.15-结肠中血管淋巴结。
NO.16a1-主动脉裂孔淋巴结。
NO.16a2-腹腔干上缘至左肾静脉下缘之间腹主动周围脉淋巴结。
NO.16b1-左肾静脉下缘至肠系膜下动脉上缘之间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NO.16b2-肠系膜下动脉上缘至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NO.17-胰头前淋巴结。
NO.18-胰腺下缘淋巴结。
NO.19-膈下淋巴结。
NO.20-膈肌食管裂孔淋巴结。
NO.110-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
NO.111-膈上淋巴结。
NO.112-中纵膈后淋巴结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一篇:腹膜后肿瘤腹膜后肿瘤的诊断
人民医院影像科 2011.11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
腹膜后间隙:是后腹膜与腹横筋膜解剖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 总称。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前方 ,介于腹膜壁层与腹内筋膜间,上 到隔肌,下达骶骨岬及髂嵴,向下与盆腔腹膜外间隙相通。在此间隙内含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并经腰肋三角与纵隔结 缔组织相连,间隙内的感染可向上蔓延至纵隔。该间隙内有肾、肾上腺、胰腺、大部分十二指肠、输尿管、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腔神经丛及交感神经干、淋巴等重 要结构。
? 肾旁前间隙:指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区域;外侧受限 于圆锥侧筋膜。其中包含升、降结肠,十二指肠降段、水 平段和升段以及胰腺。即肠道的腹膜外部分基本上都位于 此间隙内。? 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后方与腹横筋膜之间的区域, 内侧止于肾后筋膜与腰肌筋膜相融合处,外侧与腹侧壁的 脂肪外脂层相连,下方与盆外筋膜间隙相通在髂嵴平面以 下,同时也潜在地与肾旁前间隙和肾周间隙相通。
? 肾周间隙:是指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的区域,包括肾、 肾上腺及周围的脂肪囊。肾旁前间隙、肾旁后间隙、肾周间隙、桥隔、圆锥侧筋膜 等都是腹膜后结构,所以位于腹膜后间隙内的胰腺、肾脏、 肾上腺等病变常常累及以上区域;相反,胆囊窝,肝前上 间隙、结肠旁沟、膀胱直肠窝等都是腹膜腔的范畴,往往 在腹膜腔内脏器病变时表现比较明显。
腹膜后肿瘤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系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 内的肿瘤
脏器结构如十二指肠、胰腺、脾脏、肾脏、肾 上腺、输尿管等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 瘤。
? 诊断思路:
腹膜后肿瘤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各种肿瘤的表现很相似,诊断较困 难。依据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变的主要部位、大小、形态、密 度(是否均匀、有无坏死、液化、钙化)、增强形式等方面对诊断帮 助较大。首先大致区分良恶性肿瘤(尽管有时比较困难),部分肿瘤内可有钙 化。腹膜后恶性肿瘤较多。? 良性肿瘤:边缘较光整,形态较规则,一般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强化 较均匀。一般没有恶性肿瘤大、发展快! ? 恶性肿瘤: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周围组织侵犯,骨骼破坏等, 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坏死液化囊变等。增强后强化不均匀。通常肿瘤 较大。诊断主要考虑肿瘤来自哪个组织基本就可以了:如脂肪源性的、肌源 性的、神经源性的等等。
? 下面按照部位列出常见的肿瘤 ? 左肾前间隙 胰尾肿瘤 脂肪肉瘤(好发部位:肾周脂肪囊;第一常见) 右肾前间隙 胰头肿瘤 肝肿瘤 肾周 平滑肌肉瘤 ? 肾肿瘤 肾上腺肿瘤 肝外肿瘤肾脏侵犯 肾脏肿瘤侵犯肝脏
肾后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纤维肉瘤 畸胎瘤 恶性淋巴瘤(平均50余岁,少见)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又称 Castleman病(罕见) 腹膜后横纹肌肉瘤(主要见于儿童及婴儿) 神经母细胞瘤(主要见于儿童及婴儿) 囊状淋巴管瘤(罕见,多在2岁内,男患多)
? 一、间叶组织肿瘤(脂肪源性) 腹膜后脂肪源性肿瘤指源于脂肪组织的肿 瘤。最常见,多数为恶性腹膜后脂肪肉瘤, 小部分是良性脂肪瘤。
? 恶性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脂肪肉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 15%,肾周脂肪囊是脂肪肉瘤的好发部位, 常见脂肪肉瘤包绕、挤压一侧肾脏和(或)输 尿管。
? 一、间叶组织肿瘤(肌源性)
? 起源于平滑肌组织和横纹肌组织。平滑肌肿瘤指发生于机体任何部位、来自于间叶组织的、具有完全平 滑肌分化特征的肿瘤,多见于胃肠道及子宫,包括良性的平滑肌瘤及 恶性的平滑肌肉瘤。还有一类具有不完全平滑肌分化且伴有神经、自 主神经/节细胞性、甚至混合性分化特征的肿瘤称为上皮样平滑肌瘤, 绝大多数见于胃肠道,现把发生于胃肠道的上皮样平滑肌瘤称为胃肠 道间质瘤。
软组织平滑肌肿瘤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少数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 腹膜后、纵隔等。平滑肌瘤多位于软组织表浅部位,而平滑肌肉瘤好 发于软组织深部。
目前按发病部位不同将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分为三类: (1)深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此类型最常见,主要发生于后腹膜, 其次是网膜和肠系膜,较少发生于四肢深部。(2)血管源性平滑肌肉瘤:罕见,通常起源于大及中等静脉,多发 生于下腔静脉和下肢深静脉。(3)皮肤及皮下组织平滑肌肉瘤:多发生于四肢,此类型预后最好。
?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占腹膜后平滑肌肿瘤的80-90%,占机体软组织平 滑肌肉瘤的一半左右。大约2/3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和3/4的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发生于女性, 发现肿瘤的中位年龄为 60 岁。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发病率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第二位,低于 腹膜后脂肪肉瘤。起源于软组织和血管的平滑肌。? 腹膜后平滑肌瘤 属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比皮肤平滑肌瘤及血管平滑肌瘤罕见。该病 可发生于除儿童外的任何年龄。肿瘤常较大,与其不易早期发现有关。许多肿瘤有钙化。当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考虑平滑肌瘤: ? (1)一个大的(大于 5cm),边界清楚的,规则的腹部肿块,而症 状很少。? (2)超声检查示不均匀低回声。? (3)CT示增强的软组织密度。? (4)血管造影无动脉包裹、A-V分流或静脉浸润。
? 一、间叶组织肿瘤(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肿瘤系发生于成纤维细胞的肿瘤, 这类肿瘤在腹膜后及肠系膜罕见。
? 侵袭性纤维瘤亦称硬纤维瘤,
自1832年描述此病以来,文献已报道1000 余例。全身侵袭性纤维瘤占软组织肿瘤3% 以下,发病率低。侵袭性纤维瘤约2/3发生 于腹壁,其次多发于颈部及肩胛部。
? 腹膜后纤维肉瘤
也比较少见,坚硬、质地均匀,为圆形或 梭形肿块,有包膜。切面通常为淡灰白色, 局部可见出血及坏死。
? 一、间叶组织肿瘤(组织细胞)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简称恶纤组)是继 脂肪肉瘤之后最多见的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恶性 肿瘤主要包括平滑肌肉瘤、恶性周围神经 鞘膜瘤和纤维肉瘤。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女性,63岁。平时易疲劳并体重下降
? 一、间叶组织肿瘤(淋巴源性)
腹膜后淋巴肿瘤包括腹膜后血管滤泡性淋 巴结增生及恶性淋巴瘤
? 腹膜后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又称 Castleman病,是一 种罕见的瘤样病变。过去曾认为该病系对炎症或 错构瘤的淋巴增殖性反应。? 该病 70%发生于纵隔,20%发生于颈部、腋部、 腹股沟、肩部及外阴部等处浅组淋巴结,极少数 病例发生于肠系膜或腹膜后。? 有人总结 Castleman 病发生于腹膜后者占 7 %。? Castleman 病病因不明,有人认为系错构瘤所致, 另有认为其系一炎症过程。Castleman病局部少 有表现,全身表现可有:发烧、贫血、血沉升高, 免疫球蛋白在浆细胞型者常升高。
? Castleman病CT检查示实性均质增强团块,可有钙化。? 中央性分支状钙化和病灶显著均匀强化是局限性 Castleman 病定性诊断的重要特征。? CT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 形态:呈孤立的圆柱形巨大肿物。? 边缘:不规则,呈小分叶状。? 密度:多为均匀密度,坏死、液化和出血较少。? 病灶增强特征:多为显著均匀强化,动态CT扫描显示病变增 强呈由周边向中央渐进性方式,少数病例表现为中央区无 坏死的周边环状强化特征。多数局限性肿块表现为动脉期 强化,门脉期和平衡期持续强化。? 钙化的形态和分布:少数病例可见多个分支状和点状钙化, 呈簇状分布于病灶中央区。
?Castleman 病。在本病例中,病灶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显著均 匀强化, 动态CT扫描显示病变由周边向中央渐进性强化,无明确钙 化,对周围组织压迫移位明显,肝脾肿大,符合Castleman病影像 学表现。
? 腹膜后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可发生于机体任何部位, 包括淋巴外及淋巴结区域者,原发于腹膜后者少 见。? 何杰金氏淋巴瘤累及腹膜后者极为罕见。? 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平均年龄为52岁。疼痛、触及 肿块为腹膜后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腹膜后淋巴 瘤尚可引起胰管梗阻。本病尚可引起高钙血症。如非单纯腹膜后淋巴瘤,则可有淋巴瘤的全身症 状,如发烧、盗汗或体重下降 。
? 一、间叶组织肿瘤(淋巴管来源)
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统的良性肿瘤,含淋巴腔及管状成分, 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及囊状淋巴管瘤。
约 1/3 淋巴管瘤发生于颈部,称为囊状水瘤,发生于腹膜 后者罕见。
腹膜后淋巴管瘤仅见海绵状及囊状两种类型,其中腹膜后 海绵状淋巴管瘤仅有数例报道,多数病例还是腹膜后囊状 淋巴管瘤。腹膜后淋巴管瘤通常为良性,恶性者称为淋巴管肉瘤,罕 见。腹膜后淋巴管瘤通常在幼童出现, 65 %在出生时即 已显著, 90 %见于 2 岁以内,但高达 80 岁亦可发病。本病男性占优势。左右腹部发病相似,最常见于腰部并引 起肾脏移位,多无泌尿系梗阻。
? 一、间叶组织肿瘤(血管来源)
腹膜后血管来源的肿瘤罕见,包括起源于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肉瘤,及起源于 毛细血管外皮细胞的血管外皮细胞瘤。
? 二、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neurogenous neopbusms)在原发 性腹膜后肿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间叶组织来源 肿瘤。临床常见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有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神经鞘瘤、副神 经节瘤、恶性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神经节 细胞瘤等。神经源性肿瘤多起源于脊柱两旁、盆腔骶前,发 病隐蔽,早期出现不规则的疼痛症状,无特异性。
?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鉴别 ? 软组织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于T1WI上均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 上为较高信号。神经纤维瘤有时可见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即于T2WI上出现 “靶征” 。组织学上,靶缘区为结构较疏松的黏液样基质,于 T2WI上为高信号,靶心则为肿瘤实质区,含有大量紧密排列的 肿瘤细胞及少许纤维和脂肪,故于T2WI呈等信号;注射GdDTPA增强后,靶中心呈显著强化,信号高于靶缘区。靶征虽 可见于神经鞘瘤,但极少见于恶性肿瘤。
神经纤维瘤可出现多个肿瘤灶,即神经纤维瘤病。神经鞘瘤于T2WI上信号通常较高,且不均匀;组织学上,其排 列整齐且紧密的细胞区与排列疏松的黏液样基质区的分布不如 神经纤维瘤那样规则,而且中央区信号常高于周围部,这是因 为中央区常存在坏死及组织液化导致的囊变,这也是神经鞘瘤 与神经纤维瘤的重要区别;增强后,中央区无明显强化,这一 表现可用于鉴别诊断。
? 恶性神经源性肿瘤信号常不均匀,且少数情况下 因肿瘤内出血于T1WI可出现高信号,T2WI上肿 瘤为不均匀高信号。但是单纯依靠肿瘤信号特点 尚难以鉴别良、恶性,必须结合肿瘤的其它特点 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如肿瘤 直径大于5cm,肿瘤边界欠清,神经血管束受侵 等征象提示恶性肿瘤,而境界较清晰,肿瘤直径 小于5cm,信号较均匀者提示为良性肿瘤。MRI 增强扫描时,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均见显著的强 化。
? 神经纤维瘤
腹膜后神经纤维瘤与全身其他部位神经纤 维瘤相似,多见于青年人,男女发生率相 等。肿瘤包膜完整、界限清楚、质地坚韧, 根据肿瘤好发部位,包膜完整,界限清楚, 应考虑此病。
? 女,34岁,上腹部不 适一月余,CT示腹 主动脉周围低密度影;
?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
? 神经鞘瘤
腹膜后神经鞘瘤(retroperitoneal schwannoma) 是来源于腹膜后神经鞘膜的包裹性肿瘤,良性神 经鞘瘤较恶性神经鞘瘤少见,良恶性比例约1:7, 良性神经鞘瘤可以生于任何年龄,20~50岁多见, 男女发生率相等。良性神经鞘瘤体积一般不超过 5cm,位于神经鞘内,外面围以神经外膜构成的 包膜,肿瘤切面灰白带黄,可显编织状。若肿瘤 巨大可见瘤内出血、囊变和钙化。
? 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
起源于 Schwann细胞,故又称Schwann细胞瘤,此瘤多 由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恶变而来,但神经鞘瘤恶变较少 见,临床往往难以区分原发或恶变。? 肿瘤好发部位多见脊柱两侧,盆腔骶前等神经组织丰富部 位。肿瘤大小根据发现早晚,10―40cm不等,肿瘤是结 节分叶状,切面灰白,可有粘液胶冻样物质。肿瘤边界清, 有假包膜,肿瘤可将神经干包绕其中。? 临床表现:好发年龄20―50岁,以腹部包块、疼痛为主要 症状,肿块生长到一定程度,出现腹痛,腰背痛及下肢放 射痛。位于盆腔的肿瘤可同时压近直肠和尿道,引起排便、 排尿困难。
? 神经母细胞( neuroblastoma)
是起源于胚胎嵴的交感神经原细胞的恶性肿瘤, 可发生在交感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多见于婴 幼儿。? 此肿瘤最常见于腹膜后,其次为胸腔、盆腔、 颈部、颅内等部位。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排第4 位。? 检测病人血或尿中儿茶酚胺或儿茶酚胺代谢产 物 VMA有助神经母细胞瘤诊断。
? 节细胞神经瘤 比较少见。本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大部分患 者在10岁以上,而不同于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 于后纵隔、腹膜后、少数发生于肾上腺、腰椎及 骶椎旁、胃肠道和下肢。? 临床表现为纵隔或腹膜后较大肿物及其相关症状。一般病史较长,最长可达20年。患者可出现腹泻、 多汗、高血压,个别女性患者表现男性化和重症 肌无力。腹泻的出现与肿瘤释放血管活性肠肽有 关。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又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
常位于腹主动脉与髂动脉分叉处上下或肠系膜动脉分叉处, 常与腹主动脉相连。肿瘤包膜完整或有部分包膜,切面灰 红或棕红,常有出血、坏死和囊变。腹膜后恶性副神经节瘤很罕见,诊断标准上仍有争议。有 认为出现转移是诊断恶性的确切标准。恶性副神经节瘤可 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如骨骼、肝脏、肺脏转 移。少数恶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可伴发头颈部副神经节瘤 和家族史。若为有功能性的副神经节瘤,可以检测血液或尿中儿茶酚 胺或其代谢产物协助诊断。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发病年龄 5―72岁,平均37岁,发病无 性别差异。而恶性副神经节瘤平均年龄39岁(12―68 岁),男性占69%,在症状体征常见腹部包块,腹痛。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应与腹膜后其他软组织肉瘤鉴别,应除 外肾脏、肾上腺皮质、肝脏来源的肿瘤。当类癌和胰岛细 胞瘤肿瘤体积大而活检组织有限时,鉴别诊断上也可能遇 到麻烦。
CT表现:①肿块较大,多位于腹主动脉旁或分叉处,边 缘较清楚;②呈有明显包膜的混合密度肿块,通常部分呈 软组织密度或混杂密度,中心部位常有囊变,有时表现为 厚壁的囊性肿块;③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等至明显强化。影像上无论形态、密度及临床表现与嗜铬细胞瘤十分相似, 鉴别有一定难度。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 患者 男 47岁,反复阵发性头痛14年,Bp:200/130mmHg (发作性)
? 三、泌尿生殖峭肿瘤 来源于泌尿生殖峭胚胎残余组织的肿瘤类型较多。良性常见囊肿、畸胎瘤、良性脊索瘤。恶性见于恶性畸胎瘤、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恶性脊索 瘤等。这些肿瘤中畸胎瘤较多见并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其中 骶尾部、纵隔、腹膜后、卵巢及睾丸是主要发生部位,
? 三、泌尿生殖峭肿瘤(畸胎瘤) 腹膜后畸胎瘤以小儿多见,多为良性,恶性约占 25%。一般而言随年龄 增加恶性概率也会增大。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展异。瘤体供血较少,供血血 管多来源于肾动脉。
腹膜后畸胎瘤多在腹膜后间隙上部,相当于脊柱旁,左侧多于右侧。在肾 脏上方。部分病例瘤体跨越脊柱。因此腹膜后畸胎瘤常与胰腺、结肠、胃 后壁及肠系膜上血管关系密切。少数瘤体超源于脊柱正中线,可将腹主动 脉及腔静脉推向前外侧。位于肾下方或髂部区域的腹膜后畸胎瘤也能见到。
骶尾部是畸胎瘤发生率最多的部位。许多学者将发生于盆底腹膜后的畸胎 瘤归为骶尾部畸胎瘤的一种类型。由于骶尾部显性及混合性畸胎瘤部位位 于骶尾部下方,常婴幼儿时期被发现,故小儿该部位畸胎瘤以良性居多, 其中新生儿该部位畸胎瘤良性率达90%。而隐匿型骶尾部畸胎瘤位于骶尾部前方,加之肿瘤早期无任何症状,难以 发现。成人该部位的畸胎瘤多为恶性。恶性畸胎瘤可经淋巴管及血运转移。对外周血AFP及HCG的检测将有利于畸胎瘤的诊断。但并非所有畸胎瘤 患者AFP及HCG均升高,只有当畸胎瘤中含卵黄囊瘤、胚胎癌或绒毛膜 癌时上述指标才升高。AFP及HCG阳性常提示畸胎瘤为恶性。
? 病例:右肾上腺囊肿合并出血。来源:70岁女性,右上胁 肋部疼痛不适1月余。
? 病例:十二指肠间质瘤。
? 病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男性,60岁,最近体重下降。
病例:胰母细胞瘤, 女,6.5月。生后发现腹正中部手拳大小实性包块,表面光画,活动性差,质 硬,无触痛,患儿一般状可,近半月来包块未见明显增大。
? 病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患者女,35岁,主诉“发现腹部包块4个月”。病人无发热,无腹痛
? 病例:起源于肝脏左叶的婴儿型血管内皮瘤。? 18个月女孩,上腹发现包块10个月,体检:上腹部可触及一较硬性的 包块,大小约8cm,无触痛,无波动,未听到杂音,局部皮温不高。
? 病例:精原细胞瘤伴片状出血、坏死,并侵及结肠肠壁(粘膜下层至 浆膜层),来源: 男性,53岁。因下腹部不适1.5年入院。间断性锐痛。无发热、黄疸、 血尿及其他不适。
? 病例:腹膜后间质肿瘤(低度恶性),排除平滑肌及神经源性肿瘤, ? 主诉:黑便10余天。2002年3月、8月及2003年4月先后3次出现黑便, 均于外院止血治疗后缓解。
? 病例:小肠浆膜下低度恶性间质瘤。
? 病例:实性-囊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Gruber-Frantz瘤)。女性, 23岁。体检发现右上腹包块20天。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少见,不易诊断。难点在于如 何精确定位、如何确定受侵范围、如何定性。首 先定位,了解腹膜后间隙的正常解剖非常重要, 其次确定肿瘤起源的器官,特殊征象如: ? 鸟嘴征(beak sign)、 ? 器官包埋征(embedded organ sign)、 ? 器官无形征phantom (invisible) organ sign、 ? 重要供血动脉征(prominent feeding artery sign)是有意义的。? 特殊的生长类型、特殊的肿瘤成分以及肿瘤血管 构造有利于定性。
腹膜后间隙的特征
? 腹膜后器官(如:肾脏、肾上腺、输尿管、 升降结肠、胰腺、部分十二指肠)向前移 位强烈提示肿瘤起源于腹膜后间隙。腹膜后间隙的主要血管及其分支移位有助 于诊断。
? Figure 1.升结肠向前移位,CT扫描显示一个巨大的肿块,初看难以 定位,但升结肠向前移位提示肿块位于腹膜后间隙。? 证实为:腹膜后脂肪肉
? Figure 2.腹主动脉向前移位,轴位T2WI MRI显示腹主动脉周围一个 均匀低信号肿块。证实为: 腹膜后淋巴瘤。
? Figure 3a.肠系膜下静脉向前移位。(a )CT增强显示胰腺后方一个边 界清楚的强化肿块,但未压迫临近器官; CT显示肠系膜下静脉向前 移位(箭头),肿块位于腹膜后间隙。证实为:腹膜后毛细血管瘤
? 在确定肿块原发于腹膜后之前,首先得排 除起源于腹膜后器官的可能。? 一些影像学征象如鸟嘴征、器官包埋征、 器官无形征、重要供血动脉征有助于确定 肿块来源。如果没有确定的征象,原发性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变得是是而非。
? 鸟嘴征:当肿块破坏一个器官的边缘呈鸟 嘴状,这个肿块可能起源于此器官。? 另一方面,临近的器官有一个钝性的边缘, 说明肿块压迫器官而不是起源于它。
? 鸟嘴征:(a, b)草图说明鸟嘴征阳性 , 肿块 A 起源 于器官B. ? CT增强显示一个与胰腺的接触面具有鸟嘴征的 巨大的囊性肿块(箭头)。证实为:胰腺黏液样 囊腺癌。
? 器官无形征:当一个大肿块起源于一个小 器官,这个器官有时不能观测,即“器官 无形征”。可是,同样存在假阳性(比如 巨大的腹膜后肉瘤侵犯肾上腺)。
? 器官包埋征:当肿块压迫临近的弹性器官(如胃肠道、下 腔静脉),器官变形呈新月形(Fig 5a);相反,当器官的 部分出现被肿瘤包埋(器官包埋征阳性)(Fig 5b, 5c), 肿块与临近的器官紧密接触,接触面由于促结缔组织生成 反应而出现硬化,偶而,接触面出现溃疡。当“器官包埋 征”出现,提示肿块起源于被侵犯的器官。
(十二指肠间质瘤)
? 重要供血动脉征:CT 和 MR可以显示富血 管肿块的供血动脉,这一发现提供了肿块 起源的重要线索。
有鉴别意义的影像特征
? 熟悉不同腹膜后肿瘤的典型征象有助于精确的组织学定性 和建议适当的处理。1、特殊的生长类型
一些腹膜后肿瘤有特殊的生长及扩散类型,这有助于缩小 鉴别诊断的范围。
在正常结构间扩散的病灶:淋巴管瘤(Lymphangiomas ) 和 神经节瘤(ganglioneuromas)
? 淋巴管瘤:占1%,2岁后发现,在年龄稍大者表现为巨大、无症状肿 块。影像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含液的囊性肿块,少有强化。
? 淋巴瘤:侵犯周围血管,表现CT血管征或血管漂浮征
2、特征性的肿瘤成分
? 某些肿瘤成分可以被CT 和 MR显示并可以 提供强大的线索以帮助缩小鉴别诊断的范 围。
(1)脂肪:由于CT密度(CT值-40~-120Hu) 及MRI信号的特征性(T1-weighted高信号, 压脂序列信号降低),有助于鉴别诊断。
? 脂肪瘤:密度(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含有脂肪成分 (Fig 8)
? 当肿块不规则、边界不清但含有脂肪成分, 应考虑脂肪肉瘤。脂肪肉瘤是腹膜后最常 见的肉瘤,常发生于50~60岁,女性稍多, 病理上分为: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多形 性脂肪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未分化型 脂肪肉瘤。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通常含有 相当数量的脂肪(Fig 9),然而,恶性程度高 的脂肪肉瘤可能没有能显示的脂肪成分, 表现与其他肉瘤相似。
? 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 ? 女,49岁
? 黏液型脂肪肉瘤:中度恶性,CT值较肌肉低,T1WI均匀低信号, T2WI显著高信号。平扫时象囊性,但注射对比剂后可有一定的强化, 黏液型脂肪肉瘤可以与其他亚型并存。
? 畸胎瘤:显示脂肪成分也是其特征(Fig 10),成熟的畸胎瘤表现有液 体密度或信号,脂-液平面及钙化。
Cor T1WI (女婴的成熟囊性畸胎瘤).
? (2)黏液基质:少数肿瘤含有黏液基质,黏液基质的出现助于缩小鉴 别诊断的范围。黏液基质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含有黏 液基质包括神经源性肿瘤、黏液型脂肪肉瘤和黏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 胞瘤。? 在神经源性肿瘤中,雪旺氏瘤是最常见的外周神经肿瘤,包裹紧密并 含有Schwann细胞,MR表现与其组织学类型有关,黏液组织T2WI 为高信号(Fig 11b, 11c),Schwann细胞组织在T1WI、T2WI均为低 信号,实性纤维组织可有强化。
? 神经纤维瘤T2WI为高信号,病灶多发,与神经纤维瘤病有关(Fig 12)
? 神经节瘤(Ganglioneuromas)沿交感链分布,较大、 较圆、常有钙化(Fig 13),发病年龄较小。
? 通常较少含有黏液基质的肿瘤包括:硬纤 维瘤、血管上皮细胞瘤、平滑肌瘤、平滑 肌肉瘤、恶性上皮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 恶性间质瘤。
? (3)坏死:肿瘤内的坏死成分CT上密度较低、无强化, MRI上T2WI呈高信号,常见于高度恶性肿瘤(如:平滑 肌肉瘤),当平滑肌肉瘤发生于腹膜后,表现为巨大囊变 肿块,比其他肉瘤更易产生中心坏死。
平滑肌肉瘤,女,48岁。
? 嗜铬细胞瘤
? (4)囊变:一些肿瘤表现为完全囊性,包括淋巴管瘤、囊 性黏液瘤(Fig 17),实性肿瘤部分囊变以神经源性肿瘤 (neurogenic tumors)为多。
(囊性黏液瘤)
? (5)小圆细胞:在T2WI含有小圆细胞的肿瘤经常表现为均 匀低信号肿块(代表包裹紧密的细胞成分),淋巴瘤是最 通常的含有小圆细胞的肿瘤,CT上密度均匀,少有对比 增强,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Fig 18),原始神经内胚层肿 瘤(PNET)是一个例外,MRI信号常不均匀(Fig 19)。
(Fig 18) (淋巴瘤) 女,64岁
(Fig 19) PNET 男,16岁
3. 血管结构
? 血管结构:是腹膜后肿瘤另一个重要的特征, ? 高度的富血管肿瘤包括嗜铬细胞瘤、血管上皮细 胞瘤, ? 中度的富血管肿瘤包括黏液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 瘤、平滑肌肉瘤及其他肉瘤; ? 乏血管肿瘤包括低度恶性的脂肪肉瘤、淋巴瘤和 其他良性肿瘤。
? (恶性嗜铬细胞瘤)男,57岁
第一篇:腹膜后肿瘤腹膜后肿瘤超声诊断 与鉴别诊断
天津市医科大学肿瘤附属医院 李秀英
腹膜后肿瘤是指原发于腹膜后间 隙内,非器官来源的各种组织肿瘤, 腹膜后肿瘤也包括腹膜后区淋巴结、 淋巴瘤,以及继发于其它部位的转 移瘤 。
腹膜后间隙作为一个解剖部位,即有解 剖学基础,又需有一定的想象力来了解它。
上界为第十二胸椎及第十二肋骨膈肌附 着处,下界为骨盆下缘提肛肌、尾骨肌及 盆底筋膜处两侧界为腰方肌外缘,在下为 髂骨肌。此间隙之前覆盖物有腹膜壁层,肝后裸
区、升结肠、降结肠、直肠肌、十二指肠各一部 分。腹膜后间隙是一个广阔且辽阔迂曲的间隙。
内容:位于腹膜后间隙之内包括的组织
器官有: 1. 脏器: 胰腺 、十二指肠 、肾上腺 、 肾及输尿管; 2.大血管: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门静 脉 、较大的血管分支,如肾动脉、脾 血管、腹腔动脉静脉、肠系膜上下脉 管、髂动脉及分支.
3. 神经组织:交感神经干、腹腔神经丛、 腹下部神经丛及分支等. 4.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脂肪、肌肉、筋膜、 胚胎残留组织填充于各组织构造之间及 周围. 5.淋巴结及与血管伴行的淋巴管.
一、腹膜后间隙上部分为三个解剖区
1、肾旁前间隙:位于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 内有胰腺、十二指肠降部,升结肠,降结肠在 此间隙,此间隙可延至肝脏裸区。2、肾周间隙:由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围绕而成, 两层筋膜间充满脂肪组织包裹肾脏,故又称肾 周脂肪囊。肾后筋膜向后附着于腰椎体,此间 隙内有肾脏、输尿管、肾上腺。3. 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覆盖腰大肌和 腰方肌前面的髂腰肌筋膜之间,此间隙内有交 感神经干、乳糜池、淋巴结等。
二、腹膜后瘤的组织发生学和种类
组织发生学:腹膜后肿瘤乃指发自此间隙脏器 (如肾脏、肾上腺、胸骨等)以外的原发性 肿瘤(转移瘤除外)。组织来源: 腹膜后间隙肿瘤可来自脂肪,峰窝 结缔组织、肌膜、肌肉、血管、淋巴结、淋 巴管、神经、及其它可少见的畸胎瘤、胚胎 瘤、各种囊肿,及可能来自胚胎期原始生殖 器组织的残留剩件。组织学类别: 腹膜后肿瘤在临床以恶性多见, 约占70-80%,在恶性肿瘤中,各种肉瘤占 大多数,其中以脂肪肉瘤最多,其次为恶性 淋巴类肿瘤、纤维肉瘤,神经原性肿瘤等。良性肿瘤中,神经源性肿瘤占大多数。
三、腹膜后肿瘤按组织学类型分五大类 (一)间叶组织肿瘤:约占47% 1.脂肪肉瘤及脂肪瘤 脂肪肉瘤及脂肪瘤是腹膜后最常见肿 瘤,好发于肾周脂肪组织,无完整包膜, 肿瘤常有黏液性变,组织学分五个亚型 (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硬化脂肪肉瘤、 性炎症性脂肪肉瘤、黏液型及分化差的 圆形细胞脂肪肉瘤)。一般瘤体较大, 大者达数十厘米,小者也在10cm以上, 多为分叶状。
粘液性脂 肪肉瘤
(宋玺明)
粘液性脂肪肉瘤(宋玺明)
混合型脂肪肉瘤(刘万福)
炎性脂肪肉瘤 高相平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孙红菊)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孙红菊)
2.恶性纤维组织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肉瘤可发生任何年龄,好 发于四肢及腹膜后,瘤体较小时边缘光整, 瘤体增大时形状不规则,分叶状,内可出 现较大片液化坏死区,及钙化。
左肾上腺恶性纤维组织肉瘤 王明军
恶性纤维组织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肉瘤 薛云华 1
3.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好发于中老年人, 近半数发生在腹膜后及腹腔, 瘤体常较大,形状不规则,常 向周围组织脏器浸润,瘤内常 伴有液化坏死区及钙化等。
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 崔凤金
4、恶性间质瘤 肿瘤内含多种成分,包括骨软 骨、脂肪肌肉等,瘤内回声不均匀。
恶性间质瘤 兰树春
恶性血管淋巴管瘤
恶性血管淋巴管瘤
(二)神经组织起源肿瘤
神经组织起源肿瘤仅现于间叶组织 腹膜后,如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节 神经组织肿瘤等,肿瘤好发于脊柱或腰 大肌附近,神经组织来源不同,声像图 有所差异,其特点是常有出血坏死、液 化,囊性变等。神经母细胞肉瘤常见于 儿童,瘤体大,回声杂乱不均。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郝林宇
神经母细胞瘤 李秋萍
嗜铬母细胞瘤 张华维
嗜铬母细胞瘤 张华维
嗜铬细胞瘤 孙玉芝
嗜铬细胞瘤 孙玉芝
嗜铬细胞瘤
腹膜后侵袭性纤维瘤病 孙庆利
腹膜后节神经细胞瘤
腹膜后肾上腺神经鞘瘤
(三)来源于生殖系统肿瘤
主要来源于泌尿生殖、胚胎残留组 织,原发于腹膜后很少,如畸胎类肿瘤, 内胚窦瘤等,多发生于底骨及尾骨前方。
精原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
腹膜后畸胎瘤 李媛媛
腹膜后畸胎瘤 李媛媛
(四)来源于淋巴系统肿瘤
来源于淋巴系统淋巴肉瘤可发生任何年 龄,常为多发,相互融合,边界清楚,瘤 体较小时回声均匀,较大时回声不均匀可 互相融合。肿瘤多不与周围组织粘连,腋 下,颈部,腹股沟及腹膜后处可同时发生, 晚期可累及肝、脾。
淋巴肉瘤 马慧敏
淋巴肉瘤 马慧敏穿刺
睾丸淋巴肉瘤
腹膜后淋巴肉瘤
胰腺淋巴肉瘤
(五)来源不明不能分类肿瘤及转 移瘤
病理组织只能证实为恶性,但分析不 出组织来源。以及其他脏器转移到腹膜 后肿瘤。
腹膜后肿物 岳春阳
肾癌腹膜后转移
前列腺癌腹膜后转移
四、腹膜后肿物超声诊断特征
(一)、 瘤体大由于腹膜后腔隙大,起病隐匿发 现肿瘤时,体积均较大,多呈巨块型。(二)、肿瘤形状不规则,圆形、椭圆型分叶状 或不规则型,多数为良性肿瘤有包膜回声,界限 清楚,恶性肿物呈浸润性生长,肿物可累及周围 组织脏器。(三)、回声不均匀,根据肿瘤组织来源不同而 表现不一,较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 肉瘤等)内部长出现液化、坏死、出血等。恶性 淋巴瘤常为低回声反射,瘤体较小时,回声均匀, &5cm肿瘤回声不均匀,常伴有散在点状回声,另 伴有脾肿大,多发性肿瘤可沿主动脉至髂脉管 弥 漫分布,聚积成团,呈融合状,边界清楚,对周 围组织无浸润。
脂肪肉瘤浸犯右肾
腹膜后神经纤维瘤病 赵茹惠
(四)、腹膜后肿瘤生长在后腹腔间隙,肿 瘤分布区域广泛,位置深在,活动度小, 位置较固定,不随呼吸,体位改变而移动 。(五)、肿瘤挤压周围邻近器官,易造成肝 肾及脾肾分离,使周围组织受压变形移位 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五、腹膜后肿瘤与腹腔肿瘤鉴别诊断
(一)部位:腹膜后肿瘤位置深在,距前腹壁较 远,肿块与前腹壁之间带有肠管气体回声反射, 或浮动肠管回声,后方紧贴脊柱前缘,而腹腔 肿块距腹壁较近。(二)活动度:腹膜后肿瘤不随呼吸运动活动用 探头及手推动肿瘤位置不变,可与腹腔肿瘤鉴 别,肠道后随呼吸活动。
胃恶性间质瘤 外凸生长
淋巴结核病
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
(三)挤压周围脏器 位于左右上腹的腹膜后肿瘤可使中常 肝肾、脾肾距离增大,表现肝肾、脾肾分 离征,并常压迫输尿管造成肾盂积水而腹 腔肿瘤肾盂积水少见。位于腔静脉前方使腔静脉受压的常为 胰腺肿瘤,位于脾静脉后方的SPV抬高,IVC 和主动脉间距增宽为腹膜后肿瘤。
淋巴管肌瘤
淋巴管肌瘤
小细胞肺癌转移瘤
小细胞肺癌转移瘤
脂肪平滑肌瘤增生活跃 肖玉花
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临床意义重大,肿瘤容 易发现,但鉴别较为困难,检查者经验有 一定的重要性,但也要观察认真仔细,则 是十分重要因素。
第一篇:腹膜后肿瘤儿童腹膜后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 朱杰明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放射科 乔中伟 帕米尔
腹膜后肿瘤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狭义的腹膜后肿瘤是指除胰腺、肾脏、肾上腺和十 二指肠等腹膜后脏器之外非脏器起源的肿瘤。
广义的腹膜后肿瘤包括脏器和非脏器起源的肿瘤这 两部分。
除了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畸胎瘤、嗜铬细胞瘤、脂肪 瘤和淋巴管瘤之外,其他非脏器起源的腹膜后肿瘤在儿童 中相当少见;若干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既 可为非脏器起源,又可为脏器起源。非脏器起源的恶性腹 膜后肿瘤侵犯脏器后常需与脏器起源的肿瘤相鉴别。
组织来源 神经组织 良性 恶性 神经节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 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恶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性神经鞘瘤、神经纤维肉瘤 良性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卵黄囊瘤、绒 毛膜上皮细胞癌、精原细胞 瘤、胚胎癌 淋巴瘤
生殖细胞源性
脂肪瘤、淋巴管瘤、纤维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纤 血管瘤、血管外皮瘤、平滑 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 肌瘤、横纹肌瘤、 内皮肉瘤、血管外皮肉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一、神经母细胞瘤
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质性肿瘤 分布
65%腹膜后、40%肾上腺髓质,其余在椎旁交感神经 链、主动脉旁体、盆腔等
诊断时年龄
90%在5岁以下,平均2岁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一、神经母细胞瘤
发病部位:主动脉旁体、盆腔、多发性、腹外神经 母细胞瘤预后较好。分期:I期肿瘤具90%以上生存率 IV期预后差 诊断时病人年龄:1岁以下预后良好(约75%生存 率),尽管达IV期但肿瘤不太具侵袭性,为与一般 IV期肿瘤相区别,分期为IV-S期。若干肿瘤可以自 发性消退或肿瘤成熟成为良性的神经节细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神经母细胞瘤。女性,出生。扫描日期(4个月)
神经母细胞瘤。女性,出生。扫描日期(2岁)
一、神经母细胞瘤
形态:大而不规则的肾外肿块,常呈分叶状,肿 瘤没有包膜,边界不锐利 钙化:90%颗粒、细点、环状、不定形 强化:不均匀,出血坏死不强化低密度区与肿瘤 强化区域混杂所致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神经母细胞瘤。男,1岁。
一、神经母细胞瘤
形态:大而不规则的肾外肿块,常呈分叶状,肿 瘤没有包膜,边界不锐利 钙化:90%颗粒、细点、环状、不定形 强化:不均匀,出血坏死不强化低密度区与肿瘤 强化区域混杂所致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神经母细胞瘤。男,1岁。
一、神经母细胞瘤
与大血管关系:超中线的神经母细胞瘤沿椎体前缘扩展,肿瘤包绕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动静脉(单侧或双侧)、腹腔动脉干和肠 系膜上动脉,脾静脉前移或包绕。与周围脏器关系:压迫还是直接侵犯肝、肾有时在CT横断面扫描 上不能正确判断,以多平面MR显示更佳,同时需与肝、肾原发肿 瘤鉴别。围绕肾侵犯。
向椎管内扩展:MRI冠扫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经椎间孔进入椎管。
淋巴扩展:90%有肾门、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大,增大淋巴结常不 易与原发肿瘤区分开来,还可以有远处淋巴结转移,特别是左颈淋 巴结的发现可避免巨大不可切除肿瘤的剖腹活检。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神经母细胞瘤。男,1岁。
一、神经母细胞瘤
与大血管关系:超中线的神经母细胞瘤沿椎体前缘扩展,肿瘤包绕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动静脉(单侧或双侧)、腹腔动脉干和肠 系膜上动脉,脾静脉前移或包绕。与周围脏器关系:压迫还是直接侵犯肝、肾有时在CT横断面扫描 上不能正确判断,以多平面MR显示更佳,同时需与肝、肾原发肿 瘤鉴别。围绕肾侵犯。
向椎管内扩展:MRI冠扫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经椎间孔进入椎管。
淋巴扩展:90%有肾门、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大,增大淋巴结常不 易与原发肿瘤区分开来,还可以有远处淋巴结转移,特别是左颈淋 巴结的发现可避免巨大不可切除肿瘤的剖腹活检。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神经母细胞瘤膈脚侵犯。男,3岁。
一、神经母细胞瘤
与大血管关系:超中线的神经母细胞瘤沿椎体前缘扩展,肿瘤包绕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动静脉(单侧或双侧)、腹腔动脉干和肠 系膜上动脉,脾静脉前移或包绕。与周围脏器关系:压迫还是直接侵犯肝、肾有时在CT横断面扫描 上不能正确判断,以多平面MR显示更佳,同时需与肝、肾原发肿 瘤鉴别。围绕肾侵犯。
向椎管内扩展:MRI冠扫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经椎间孔进入椎管。
淋巴扩展:90%有肾门、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大,增大淋巴结常不 易与原发肿瘤区分开来,还可以有远处淋巴结转移,特别是左颈淋 巴结的发现可避免巨大不可切除肿瘤的剖腹活检。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交感链神经母细胞瘤。男,1岁。
一、神经母细胞瘤
与大血管关系:超中线的神经母细胞瘤沿椎体前缘扩展,肿瘤包绕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动静脉(单侧或双侧)、腹腔动脉干和肠 系膜上动脉,脾静脉前移或包绕。与周围脏器关系:压迫还是直接侵犯肝、肾有时在CT横断面扫描 上不能正确判断,以多平面MR显示更佳,同时需与肝、肾原发肿 瘤鉴别。围绕肾侵犯。
向椎管内扩展:MRI冠扫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经椎间孔进入椎管。
淋巴扩展:90%有肾门、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大,增大淋巴结常不 易与原发肿瘤区分开来,还可以有远处淋巴结转移,特别是左颈淋 巴结的发现可避免巨大不可切除肿瘤的剖腹活检。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神经母细胞瘤。男,1岁。
一、神经母细胞瘤
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具有发生出血、坏死和变性倾 向,中央坏死极其广泛,形成类似于囊肿的表现, 囊性肿瘤中钙化少见。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囊性神经母细胞瘤
二、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节母细胞瘤
神经节细胞瘤
由成熟的神经节细胞发展而来,代表了神经 节肿瘤中最为成熟的类型 含有恶性神经母细胞和良性的神经节细胞瘤 的成分
神经节母细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一)神经节细胞瘤
年龄:任何年龄,往往在20岁以下,常见于儿童时期和青少年 性别:女性多见 组织病理学:肿瘤由丰富数量的粘液物质和数目相对少的神经 节细胞组成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肿瘤呈低密度,边界尚清,肿瘤内钙化呈播散细小 斑点状,与神经母细胞瘤钙化呈粗糙颗粒状、不定形者不同 增强扫描―根据粘液物质的所少而定,肿瘤往往无明显强化 或稍有或适度强化,也可向椎管内扩展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神经节细胞瘤。女,7岁。
神经节细胞瘤。男,5岁。
(二)神经节母细胞瘤
很难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可能的区别是临床发展缓慢,病程更长,肿瘤边界较
神经母细胞瘤更清楚,强化程度稍低于神经母细胞瘤,
也常不易与神经节细胞瘤区别。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神经节母细胞瘤。男,8岁。
神经节母细胞瘤。女,2岁。
三、周围神经肿瘤
包括良、恶性的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青春期比儿童 时期更常见,通常为良性,少数可发生恶变。影像表现 通常为位于椎旁孤立性病变,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软组织 密度肿块,其中可含有囊变,含脂肪的黄瘤性成分或少
细胞性区域所形成的低密度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三、周围神经肿瘤
特殊类型-丛状神经纤维瘤(PN) ? 病理:丛状神经纤维瘤显示在粘多糖和胶原的细胞 外物质中有排列紊乱之呈波浪状有病变的Schwann 细胞。? 影像学表现:位于腹膜后,在典型情况下呈双侧对 称性,PN沿交感神经链和迷走神经分布,弥漫浸润 腹腔和腹膜后间隙,包绕在这些间隙内的血管结构, 并沿此间隙向肝内、肠系膜内扩展。增强后仍为均 匀低密度肿块,很少呈蜿蜒状或周围性强化。? PN必然发生于NF-I型患者中。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丛状神经纤维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嗜铬细胞瘤
可发生于肾上腺,也可发生于肾上腺外沿腹主动脉分布、 颈部、纵隔和膀胱。临床:
是功能性肿瘤,产生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动过速、 排尿晕厥等。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嗜铬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肿瘤直径往往大于2cm,最大超过10cm,呈圆形或椭圆形; 较小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较大肿瘤因有坏死灶,密度 往往不均匀,15%有钙化; 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肿瘤往往显示中等至明显强化; 肿瘤明显强化和囊变是嗜铬细胞瘤的特征;
30%~70%嗜铬细胞瘤为双侧性;
儿童嗜铬细胞瘤大多数为良性,10%为恶性, 恶性征象:局部浸润、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肿瘤直径往往大于2cm,最大超过10cm,呈圆形或椭圆形; 较小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较大肿瘤因有坏死灶,密度 往往不均匀,15%有钙化; 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肿瘤往往显示中等至明显强化; 肿瘤明显强化和囊变是嗜铬细胞瘤的特征;
30%~70%嗜铬细胞瘤为双侧性;
儿童嗜铬细胞瘤大多数为良性,10%为恶性, 恶性征象:局部浸润、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多发嗜铬细胞瘤伴下腔静脉异位。男,12岁。
嗜铬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肿瘤直径往往大于2cm,最大超过10cm,呈圆形或椭圆形; 较小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较大肿瘤因有坏死灶,密度 往往不均匀,15%有钙化; 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肿瘤往往显示中等至明显强化; 肿瘤明显强化和囊变是嗜铬细胞瘤的特征;
30%~70%嗜铬细胞瘤为双侧性;
儿童嗜铬细胞瘤大多数为良性,10%为恶性, 恶性征象:局部浸润、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双侧嗜铬细胞瘤伴后腹膜淋巴结转移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Wilms瘤(WT)是原始胚胎组织持续存在的一种恶性 肿瘤,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年龄:约80%发生于1~5岁,高峰3~4岁。部位:大多位于肾周围部分,75%~95%可摸及肿块。少数起自肾盂肾盏呈息肉状,25%有血尿,表明肿瘤
起自于肾盂或对集合系统的侵犯。
其他:25%有高血压,肿瘤可直接产生肾素。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右肾盂内肾母细胞瘤。男,1岁。
WT表现为一个大的实质性肿块,由肾实质所形成 的假包膜围绕,肿瘤中通常能发现出血坏死和囊肿 形成。典型WT由三种成分所组成:上皮性(肾小管肾小 球)、胚基性(小圆细胞)和基质性(梭形的、粘 液性)细胞以不同成分所组成,分化程度高度可变, 约90%组织学分化良好,仅少数有间变,预后极差。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影像学表现
实质性肿瘤的CT表现
平扫―肿瘤特征性地呈球形肿块,位于肾实质内和包膜内 时肿块边界清楚。当肿瘤呈外突性生长以及轮廓变得不规 则时提示包膜侵犯。约15%以下肿瘤含有钙化。增强―残留的正常强化的肾实质呈新月形或包膜状围绕肿 瘤,是确定肿瘤为肾源性的CT表现。肿瘤实质部分强化, 程度不及正常肾实质,出血坏死囊变区不强化,肿瘤呈不 均匀强化。伴大的出血坏死区和囊肿形成是肾母细胞瘤的 特征性表现。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肾母细胞瘤。男,1岁。
肾母细胞瘤。女,8个月。
影像学表现
肿瘤扩展的CT表现
淋巴结扩展:20%患儿有肾门、腔静脉和主动脉旁、腹膜 后淋巴结大。大血管侵犯:5%~15%肿瘤扩展至肾静脉、下腔静脉, 其中30%至左房。肿瘤越中线扩展往往是推移大血管而不 是包绕。血行转移:肝和肺。肝转移在腹部CT扫描中往往就能估计, 为确定肺转移术前常需胸部CT平扫。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肾母细胞瘤。男,1岁。
影像学表现
肿瘤扩展的CT表现
淋巴结扩展:20%患儿有肾门、腔静脉和主动脉旁、腹膜 后淋巴结大。大血管侵犯:5%~15%肿瘤扩展至肾静脉、下腔静脉, 其中30%至左房。肿瘤越中线扩展往往是推移大血管而不 是包绕。血行转移:肝和肺。肝转移在腹部CT扫描中往往就能估计, 为确定肺转移术前常需胸部CT平扫。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肾母细胞瘤。男,9岁。下腔静脉癌栓。
肾母细胞瘤。男,4岁。
肾母细胞瘤。女,18个月。跨中线生长推移大血管。
影像学表现
肿瘤扩展的CT表现
淋巴结扩展:20%患儿有肾门、腔静脉和主动脉旁、腹膜 后淋巴结大。大血管侵犯:5%~15%肿瘤扩展至肾静脉、下腔静脉, 其中30%至左房。肿瘤越中线扩展往往是推移大血管而不 是包绕。血行转移:肝和肺。肝转移在腹部CT扫描中往往就能估计, 为确定肺转移术前常需胸部CT平扫。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肾母细胞瘤孤立性肺转移。男,6岁。
肾细胞癌(RCC)
主要是成人时期的肿瘤,儿童仅占所有RCC病例的0.3%~1.3 %,但它可以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中,平均就诊年龄为9岁;可 以发生坏死囊变,可以出现钙化,受侵犯的肾实质形成假包膜, 肿瘤侵犯使肾结构破坏,有邻近淋巴结大,诊断时20%有肺、 肝、脑或骨骼转移。儿童RCC骨转移是双侧性的。单纯根据影像很难与WT相鉴别,病灶相对较小、骨转移比WT 常见,而且可以是双侧性的,结合年龄稍大于WT应想到RCC 的可能。确诊需组织学检查。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肾细胞癌。男,4岁。
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 ? 过去认为是高度侵袭性WT的一种亚型,根据临床和组织学目 前认为是一种独立性疾病,占所有肾新生物的4%; ? 年龄高峰3~5岁,与WT相同,或稍更低; ? 病 理 : 显 示 一 种 间 隔 均 匀 的 纤 维 血 管 网 ( evenly-spaced fibrovascular network),肿瘤没有假包膜,往往浸润邻近肾实 质; ? 影像:肿瘤与正常肾实质分界处边缘模糊不规则,肿瘤内毛细 血管丰富,在增强扫描时有中度强化;肿瘤易发生骨转移,往 往在初诊时就能发现。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透明细胞肉瘤。男,1岁。
杆状细胞瘤(RTK) ? 又称横纹肌样瘤。过去曾归类于WT中,目前认为它并非是起 自于肾胚基原始细胞的肿瘤,发病年龄低,大多数病例在生后 第一年期间内被诊断。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成活率低, 是儿童中侵袭性最高的恶性肾新生物。? 与WT不同,RTK更常发生于肾的中央部分,通过肾实质扩展, 可扩展至整个肾实质中。肿瘤达肾实质边缘部时常形成包膜下 血肿。肿瘤钙化呈点状或细线状,细线状钙化可勾画肿瘤分叶 状轮廓。? RTK可以与原发脑肿瘤同时存在。原发脑肿瘤大多数在后颅窝 中,包括髓母细胞瘤、PNET、室管膜瘤、小脑和脑干星形细 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恶性杆状细胞瘤。男,10个月。
恶性杆状细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是一种少见的肾上腺皮质高度恶性的肿瘤 年龄:1~17岁,平均8.1岁,极大多数儿童病例在10岁以下 性别:女孩多见(8/10) 临床表现:
大多为功能性肿瘤(7/10)
雄激素-男性化(女孩),性早熟(男孩) 多见 皮质醇-Cushing综合征 雌激素-女性化 少见 可合并或单独存在高血压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极大多数肿块边缘清楚,肿瘤可以钙化; 增强扫描:可有薄层包膜强化,肿瘤不均匀强化 (较小肿瘤除外),常伴中央出血坏死,形态不规 则呈星形疤痕状,上腔静脉受压、血栓形成或形成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肾上腺癌。男,2岁。
肾上腺癌。男,3岁
与肾上腺腺瘤的鉴别:
病理:单纯在细胞形态尚两者不易鉴别,肾上腺癌有包膜和
血管侵犯。
临床:10岁以下Cushing综合征大多数由癌引起,少数由腺瘤
引起。在较大儿童中通常由垂体瘤或肾上腺腺瘤所引起。
影像: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直径往
往小于5cm,对侧肾上腺萎缩,偶为双侧形呈软组织密度。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直径常小于2cm,类脂质含 量高,密度低,接近于水,需薄层扫描才能发现。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男,16岁。
临床资料 年龄 肾母 细胞瘤 神经母 细胞瘤 肾上 腺癌 80% 1~5岁 90% 5岁以下 大多10 岁以下 临床表现 肿块,少 数伴血尿 腹块, VMA升高 性早熟 女性化, Cushing等 阵发性高 血压、心 动过速、 排尿晕厥 形态 球形 不规则 分叶状 圆形 椭圆形
平扫CT表现 界限 与肾分界清楚, 突破肾边缘时 界限不规则 欠清 钙化 15%以下
90%颗粒、细 点、环状不定形 7/10 细的局部沉积 广泛分布线条状
嗜铬 细胞瘤
圆形 椭圆形
增强CT扫描表现 强化形态 跨中线扩展 下腔静 脉癌栓 淋巴结扩展 肾影变化
肾母 细胞瘤
膨胀性生长, 推移大血管, 出血坏死区, 肿瘤与脊柱 有囊肿形成 间间隙有软 组织 出血坏死致 密度不均 沿脊柱前缘 生长,包绕 大血管
20%区域性, 以肾门为主
肾影缺损, 伴肾轴线增 大
神经母 细胞瘤
90%区域性肿大淋巴 肾侵犯致肾 结与瘤体不易区分, 局限性缺损, 伴远处淋巴结(如颈 肾轴线不变 部)常有膈脚侵犯 区域性 一般不侵犯
肾上 腺癌 嗜铬细 胞瘤
不均匀强化, 中央坏死腔呈 星形,周边薄 层包膜强化
明显强化之厚 壁囊状改变, 内腔不规则
一般不侵犯
肾母细胞瘤。男,1岁。
肾母细胞瘤。女,8个月。
肾母细胞瘤。男,4岁。
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膈脚侵犯。男,3岁。
肾上腺癌。男,2岁。
肾上腺癌。男,2岁。
神经节母细胞瘤。男,8岁。
嗜铬细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包括: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卵黄 囊(内胚窦)瘤、绒毛膜上皮癌、胚胎癌。
? 90%以上为畸胎瘤,包括成熟的和未成熟的(畸胎
癌),后者可合并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10%生殖细胞源性肿瘤为恶性的(包括畸胎癌)。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1、成熟的畸胎瘤表现为囊性的,并含有脂肪、软骨、软 组织以及骨和钙化,在成分复杂的肿块中识别钙化和 脂肪就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畸胎瘤。男,15个月。
畸胎瘤。男,17个月。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2、未成熟的组织常存在于畸胎瘤的实质性部分中; 根据软组织成分的多少常可以判断畸胎瘤的良恶性。软组织成分超过50%要警惕恶性的可能性;
恶性畸胎瘤可能常伴有分化不良的肿瘤性脂肪组织, 其密度可低于一般肿瘤性软组织密度,加上肿瘤的坏 死液化和钙化,常形成密度极不均匀的混杂性肿瘤, 见此表现应考虑恶性畸胎瘤的可能。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恶性畸胎瘤。男,1岁。
恶性畸胎瘤。女,10个月。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3、单纯根据影像对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作出特异性诊 断是困难的。精原细胞瘤表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而大多数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是坏死 性肿瘤,低密度的形态极不规则,需要密切结合实验 室检查,若AFP增高提示卵黄囊瘤,而HCG增高考虑 绒毛膜上皮癌。
在实践经验中除畸胎瘤之外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中 卵 黄 囊 瘤 最 为 多 见 , 干 氏 报 道 位 于 腹 膜 后 为 3/21 (14%)。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内胚窦瘤。男,3岁。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4、鉴别诊断
在婴儿腹部中含有成形的但发育不全的胎儿。
在CT上也可以见到骨骼和脂肪。
在畸胎瘤中软组织成分越多恶性可能性越大。寄生胎中以软组织成分为主,但没有恶性倾向,两者的鉴别 有一定临床意义。
在影像学上若在腹部肿块中能识别胎儿身体的某一部分,尤 其是脊柱即可作出寄生胎的诊断,但由于椎管严重的发育不 全,不是每个寄生胎中均能见到。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寄生胎。女,3个月。箭示室间隔影。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1、在儿童中应该经常想到的其他腹膜后肿瘤有淋巴瘤和 横纹肌肉瘤。
淋巴瘤可表现为腹膜后散在肿大淋巴结,或融合成团块 的分叶状腹膜后肿块,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和脏器 的侵犯。增强扫描仅轻度强化,往往无明显的坏死腔灶。横纹肌肉瘤可呈相似的团块状肿块,常有明显的肿瘤坏 死,肿瘤强化较淋巴瘤明显。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淋巴瘤。男,6岁。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1、在儿童中应该经常想到的其他腹膜后肿瘤有淋巴瘤和 横纹肌肉瘤。
淋巴瘤可表现为腹膜后散在肿大淋巴结,或融合成团块 的分叶状腹膜后肿块,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和脏器 的侵犯。增强扫描仅轻度强化,往往无明显的坏死腔灶。横纹肌肉瘤可呈相似的团块状肿块,常有明显的肿瘤坏 死,肿瘤强化较淋巴瘤明显。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横纹肌肉瘤。女,3岁。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2、脂肪性肿瘤
脂肪瘤:有典型的CT表现,呈脂肪密度的肿块。脂肪肉瘤:脂肪内存在不均匀间隔或软组织成分并有强 化表现,应考虑脂肪肉瘤的可能。根据瘤内脂肪细胞程 度以及纤维和粘液组织的多少可分为三种类型:
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CT和MRI均含有脂肪特有的密度和 信号,脂肪肉瘤有强化; 粘液样脂肪肉瘤:CT值近似水样密度,在-20~20Hu之间, 密度均匀似囊肿病变; 混合性脂肪肉瘤:以纤维组织为主,伴散在的脂肪组织。
? 含脂肪肿块的鉴别诊断包括畸胎瘤、错构瘤髓样脂肪症 及脂膜炎。
脂肪瘤。男,3.5岁。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脂肪母细胞瘤。女,20个月。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2、脂肪性肿瘤
脂肪瘤:有典型的CT表现,呈脂肪密度的肿块。脂肪肉瘤:脂肪内存在不均匀间隔或软组织成分并有强 化表现,应考虑脂肪肉瘤的可能。根据瘤内脂肪细胞程 度以及纤维和粘液组织的多少可分为三种类型:
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CT和MRI均含有脂肪特有的密度和 信号,脂肪肉瘤有强化; 粘液样脂肪肉瘤:CT值近似水样密度,在-20~20Hu之间, 密度均匀似囊肿病变; 混合性脂肪肉瘤:以纤维组织为主,伴散在的脂肪组织。
? 含脂肪肿块的鉴别诊断包括畸胎瘤、错构瘤、髓样脂肪 症及脂膜炎。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促纤维增生性小细胞肿瘤。女,7岁。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3、有显著强化的肿瘤
依次应考虑以下肿瘤:
血管源性肿瘤
平滑肌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血管外皮瘤。女,7岁。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3、有显著强化的肿瘤
依次应考虑以下肿瘤:
血管源性肿瘤
平滑肌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平滑肌肉瘤。男,3岁。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3、有显著强化的肿瘤
依次应考虑以下肿瘤:
血管源性肿瘤
平滑肌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4、囊性占位的鉴别
淋巴管瘤:壁不明显,可有纤细的间隔,随腹膜后间隙 生长,形态不规则。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4、囊性占位的鉴别
假囊肿:常有胰腺炎和胰腺损伤史,囊肿可有纤维性囊 壁。
胰腺假囊肿。男,10岁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急性胰腺炎后假囊肿形成伴囊内出血。男,5岁。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4、囊性占位的鉴别
血肿:外伤或出血性因素所致,新生儿期肾上腺出血通 常继发于围产期窒息。肾上腺出血需与先天性肾上腺囊性母细胞瘤相鉴别,随 访中血肿缩小快,而囊性神经母细胞瘤随访变化慢,由 于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预后相对较好,诊断延迟对病儿 无明显危害性。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后腹膜血肿。男,8岁。
右肾上腺出血。女,11天。
胰头部血肿。女,10岁。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4、囊性占位的鉴别
肠重复畸形:后腹膜肠重复畸形与十二指肠相连,发生 于十二指肠与胰头之间,囊性病变有囊壁,囊壁的强化 应相当于肠壁,囊壁内见粘膜皱褶对诊断有帮助。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肠重复畸形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腹膜后脓肿常发生于急性胰腺炎后,腹膜后炎性渗出继发 感染之后,范围可以局限也可以广泛。胰外脓肿的形态常 与其所在间隙原有形态一致,或呈不规则形态,脓肿壁有 强化。
? 与胰腺假囊肿的鉴别,后者也有壁强化,但壁较薄,形态 呈圆形或椭圆形,临床表现在两者的鉴别中有较大意义。? 腰大肌脓肿由邻近脏器(阑尾、肠道、肾、椎体)感染扩 展而来,脓肿内见气影对诊断有价值。应注意观察邻近结 构有无病变,追踪脓肿的原因。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脓肿。男,5个月。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腹膜后脓肿常发生于急性胰腺炎后,腹膜后炎性渗出继发 感染之后,范围可以局限也可以广泛。胰外脓肿的形态常 与其所在间隙原有形态一致,或呈不规则形态,脓肿壁有 强化。
? 与胰腺假囊肿的鉴别,后者也有壁强化,但壁较薄,形态 呈圆形或椭圆形,临床表现在两者的鉴别中有较大意义。? 腰大肌脓肿由邻近脏器(阑尾、肠道、肾、椎体)感染扩 展而来,脓肿内见气影对诊断有价值。应注意观察邻近结 构有无病变,追踪脓肿的原因。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L2-L3结核伴两侧腰大肌脓肿。男,3岁。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6、巨输尿管
一侧为主的多囊样改变,若全输尿管扩张可从上腹一直延 伸至盆腔,伴同侧肾囊状积水,肾实质可强化或不强化。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出自:链接地址:/show/zMaoWKy1gKcLHn0u.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腹膜多发结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