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茶种在变温恒温箱里无芒雀麦种子发芽温度最低需多少温度?最高是多少温度?

小明利用实验室的电磁继电器、热敏电阻R1、可变电阻器R2等器件设计了一个恒温箱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交流电源”是恒温箱加热器的电源(加热器在恒温箱内,图中未画出);R1处于恒温箱内,图2是小明通过实验测得的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电磁继电器的电源两端电压U=6V,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可不计,通过实验测得当电流为4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恒温箱内的加热器停止加热,此时可变电阻R2=0Ω,恒温箱可保持60℃恒温.(1)应该把恒温箱的加热器接在A、B端(添A、B端&或&C、D端)(2)当恒温箱保持恒温6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是多少?(3)如果图中的“交流电源”的额定功率是1500W,则它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每天加热50次,每次加热10min,则“交流电源”每天消耗电能多少kwoh?(4)如果要使恒温箱内的温度保持100℃,可变电阻R2的阻值应调为多少?
解:(1)根据题意,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时,恒温箱加热器停止加热,因此,应将加热器连接在A、B端;(2)当恒温箱保持恒温60℃时,热敏电阻R1===150Ω;(3)每天消耗的电能W=Pt=1.5kW×50×h=12.5kwoh;(4)当t=100℃时,由图象可知,R1=90Ω,则R2=150Ω-90Ω=60Ω.答:(1)A、B;(2)R1的阻值为150欧姆;(3)“交流电源”每天消耗电能12.5kw.h;(4)可变电阻的阻值应调为60欧姆.(1)分析题意,明确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时,恒温箱加热器是否工作,可确定其连接的位置;(2)热敏电阻的阻值可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出;(3)每天消耗的电能可利用公式W=Pt求出;(4)根据图象,可读出R1的阻值,再通过计算,得出R2的阻值.温度的变化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请根据下图与同伴讨论某地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1)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到达的?最低温度呢?(2)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多长时间?(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1)根据图象可以看出: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37℃,是在15时到达的,最低温度是23℃,是在3时达到的;(2)温差为:37-23=14(℃),经过的时间为:15-3=12(时);(3)从3时到15时温度在上升,在0时到3时、15时到24时温度在下降.
为您推荐:
(1)观察图象,可知最高温度为37℃,时间为15时,最低温度是23℃;(2)由(1)中得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即可求出温差,也可求得经过的时间;(3)观察图象可求解.
本题考点:
函数的图象.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属于基础题,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图象能力,能从图象中获取解题需要的信息.
扫描下载二维码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直径90mm),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实验过程: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②挑选600粒小麦种子并随机分成六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组别ABCDEF温度(℃)101520253035发芽率(%)487482948675请分析回答:(1)上述步骤&②中“挑选600粒小麦种子并随机分成六份”不符合实验要求,应该改为挑选600粒大小相同、饱满的小麦种子并随机分成六等份.(2)6只培养皿均不能密封,小麦种子不能浸泡在水中的原因是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3)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温度是怎样影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25℃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4)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还应该将实验进行重复实验,即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1次或多次分组实验;.(5)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简要说出操作方法)在20~30℃之间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
解:(1)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的变量应该是温度,其它量应该都相同,包括小麦种子的大小、饱满程度等.因此上述步骤&②中“挑选600粒小麦种子并随机分成六份”不符合实验要求,应该改为挑选600粒大小相同、饱满的小麦种子并随机分成六等份.(2)6只培养皿均不能密封,小麦种子不能浸泡在水中的原因是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若密封或浸泡在水中由于缺乏空气种子不能萌发.(3)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种子的发芽率先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了25度后,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25℃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94%;(4)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减少实验误差,还应该将实验进行重复实验,即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1次或多次分组实验,然后取平均值;(5)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在20~30℃之间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简要说出操作方法).故答案为:(1)挑选600粒大小相同、饱满的小麦种子并随机分成六等份;(2)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3)25℃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4)进行重复实验,即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1次或多次分组实验;(5)在20~30℃之间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此题考查的是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是活的,不在休眠期.实验中注意变量的唯一性.(2013o沈阳)培养菌种需要在恒温下进行.如图所示为探究小组设计的恒温箱的简易图.他们将一段阻值为72Ω的电热丝接入电源电压为36V的电路中(假设电热丝阻值不随温度变化),请解答下列问题:
(1)电路工作时通过电热丝的电流是多少安?
(2)电热丝工作1h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耳?
(3)为了保证某种菌种的培养,恒温箱的发热功率应调整为12W.在不改变电源电压和原电热丝的情况下,需在箱内串联一个阻值为多大的电热丝?
(1)已知电源电压和电热丝阻值,利用欧姆定律得到电路电流;
(2)已知电热丝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可以得到其功率;已知功率和工作时间,利用W=Pt计算消耗的电能;
(3)已知调整后的功率和电源电压,利用公式R=U2P&&得到电路总电阻;已知电路总电阻和电热丝的电阻,可以得到串联电阻阻值.
已知:R=72Ω &U=36V &t=1h=3600s &P总=12W
求:(1)I=?(2)W=?(3)R串=?
(1)电路工作时通过电热丝的电流是I=$\frac{U}{R}=\frac{36V}{72Ω}$=0.5A;
(2)∵P=$\frac{W}{t}$ =UI
∴电热丝工作1h所消耗的电能是W=Pt=UIt=36V×0.5A×J;
(3)∵P=$\frac{U^{2}}{r}$
∴调整后电路的总电阻为&
R总=$\frac{U^{2}}{P_{总}}=\frac{(36V)^{2}}{12W}$==108Ω
∴需要串联的电阻为R串=R总﹣R=108Ω﹣72Ω=36Ω.
答:(1)电路工作时通过电热丝的电流是0.5A;
(2)电热丝工作1h所消耗的电能是64800J;
(3)需要串联的电阻为36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韭菜发芽温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