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017高考语文样卷怎么考

2017年与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之 比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2017年与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之 比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考语文:2017年考试大纲与2016年考试大纲的变化
语文备课大师――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伴您成长!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考语文:2017年考试大纲与2016年考试大纲的变化
  1.原来的“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改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并划定了论述类文本(时政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的范畴和考查重点(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    2.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原来的选考变为必考。都在原来的能力层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解B”,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点。    3.古诗文阅读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4.语言文字运用“表达应用E”将原来的内容顺序进行了调整,部分内容作了合并处理。调整后如下:    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4)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写作部分删除了“(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这一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2017年高考语文怎么考?
今年全国高考已降下帷幕,广东回归全国统考模式,归入全国课标卷乙卷考查行列。高考是高中教育的指挥棒,试题是教学的风向标,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掀起,高中教育需要“如何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么考”,高中教育改革可以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透过并卷后的这一份试题,我们可以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思路,依稀可找到未来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2016年全国课标卷乙卷试题,基本保持了这些年来所形成的试卷结构,在题型的设计上有所创新,在能力要求的考查上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拉开考生的差距,有利于对高素质人才的选拔。笔者试图通过观察这份试题,寻获当中蕴含的一些信息,对我们往后的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一些参考。
这份试题依然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包含论述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六道大题)。这说明高中学生语文的素养主要还是通过阅读正确获取文本传递出来的信息,通过语言表达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效地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
一、现代文阅读
这道大题为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的重要概念和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为商代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的影响,文章内容虽然涉及史学及文字学范畴,好像专家学者才会研究讨论的学术性课题,但是与国人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史也有密切关系,文字流畅,总体思路较为清晰。全文字数约1070字,估计命题者为适应命题需要,编摘时作了一些修改。论述文阅读材料的设置有利于引导高中学生关注高质量的阅读,提升阅读的层次。
在题干的表述上,第1、2小题与去年的题目完全一致,第3小题题干的表述略有不同,由以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改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在题干的表述上,提示考生在各题选项中选出“不正确”、“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从选项来看,论述文阅读特别侧重考查考生对逻辑关系的把握,这跟高中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况是密切相关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这道大题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部分构成。
(一)文言文阅读
&&&&试题选择的依然是二十四史里面的人物传记,这次选的是《宋史·曾公亮传》,继续在唐宋时期里面选择命题的材料,体现考纲里面考查“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要求。全文约580字,估计也是命题者对原材料作了一些删改。从整体看,这段人物传记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有较强的故事性,文中共选了主人公曾公亮的六件事情,另外与以往略有不同的是,增加了人物评价。
&&&&从题型来看,依然与去年考查的点保持一致,即考查了断句、古代文化常识、对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翻译。各题考查的文章段落没有重复,文字覆盖全面,考查效能高。
&&&&断句题。延续了前两年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在2014、2015年考题分析里面,命题组明示了这道题的考法,即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两处断句错误,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另一个无错误。从今年选项的设置来看,命题者言而有信。
&&&&古代文化常识题。这道题由于与近年国家倡导的“弘扬传统文化”这一理念是一致的,今年继续保留。但是从选项的设置来看,考查的却是政治领域的术语,如“首相”“储君”“有司”“契丹”。三个选项为职位,一个为少数民族的建国历史,命题虽然是文中的词语,但考查范围比较狭窄,个人认为不利于真正让考生了解广阔的古代文化常识,这些知识点的考查起不到应有的引导学生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作用。
对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选项的表述规范,延续了课标卷一直以来的考查方式,即在拟制时,命题者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并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对原文进行分析和概括。这道题的命制,有利于考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有降低试题难度的意味。
翻译题。保持了一贯的考法,2道小题。要翻译的句子,侧重于实词的理解、句式的把握,今年将判断句、省略句都考查了,并选择了一句评论让考生翻译,把握其他人的评价,更好地了解他人的观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选取了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金陵望汉江》作为命题材料,这是熟悉的诗人不熟悉的文本。课标卷以往这道题的命题材料主要出自唐诗或宋词,没有出现过元曲,努力体现考纲中对古诗文阅读“浅显”的要求。不过即使这样,也可以看出命题的一些微妙的变化。
变化首先体现在选材上。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但又不能仅仅看成写景诗。与一般的写景诗有所不同,一般的写景诗,大多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要么因离乡别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要么是送别朋友表达对友人离去依依不舍的情感,又或者是因仕途的不顺产生情怀。因为考生对诗人是熟悉的,对诗人所生活的朝代也是熟悉的,看上去应该容易回答,但如果不结合注解,不能从注解中获取提示,恐怕也难回答后面的问题。这首诗写的不是个体的情感,而是展示了盛唐的大国风采,因而从选材上大大突破了此前的题材。用这样的题材来考查考生,会不会是呼应国家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需要呢?
变化还表现在设问上。去年的这道题,选用的是岑参的边塞诗,展现了西域荒漠的奇异风光和人情风习,并且与同诗人的另一首考生熟悉的诗歌进行写法上的比较。去年的这个命题的变化,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今年的备考过程中,不少练习都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结合起来考查考生。但是今年的命题没有延续去年的做法,以往第8题多数是考诗歌手法,第9题多数考查思想感情(属于内容范畴)。今年这两道题,考查的都是内容:一个是考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一个是考查了“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还问考生“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试题的难度是增大了。在诗歌的前四句,“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字面上是较难理解的,估计考倒不少考生了,尤其是没有仔细审读后面诗人引用任公子的典故的用意的话。可以预见,广东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回答情况将会比较糟糕。
由此看来,在诗歌鉴赏题上,今年所有的模拟题都是高度神似罢了,欠缺创新。如何进行备考?个人认为以往“手法+感情”的鉴赏思路不可忽视,不要因为今年这么考了就一窝蜂地只训练对内容的把握,或对写法用意的探索,这样备考只能被人牵着牛鼻子走罢了,还是应该尊重诗歌鉴赏的规律,把握设问的多种角度,通过扎扎实实的训练提高诗歌语言感悟能力,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这才是诗歌备考的万全之策。
(三)名篇名句默写
这道题延续了前两年的考查方式,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分别出自《荀子·劝学》、诸葛亮《出师表》和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从题材的选择来看,两散文一诗歌;从考查的来源看,两高中一初中;从考查的方式来看,两连贯一分句,这一点,也属于考查方式的创新。
按照命题组的说法,题目“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不再只是简单地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去填写,而是给出了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事实上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优秀诗文的理解,取代过往死记硬背的做法,在引导语文教学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今年的这道题,显得相对简易。选的背诵篇目确实是经典名篇,没有故弄玄虚。由于今年多省份加入这份题的测试,各省的高中自编教材要求又不统一,为显示公平,命题者在默写材料的选择上显得更为谨慎。在语境的提示上更加明确具体,例如考查《出师表》,命题者还提示所默句子就出现在文章的“开头”,这就进一步降低了考查的难度,减轻了考生的备考负担。考题简易,但是考起来灵活,考生必须弄清里面的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才能准确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做题
这道题的阅读文本《锄》是山西当代著名作家李锐的小说,改编后的文本约1620字。李锐曾出版过小说集《厚土》、《红房子》等作品,这些作品在文艺界和读者中都曾产生过强烈反响。他是被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看中的少数几个可能问鼎诺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
中国自古就是农耕社会,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人们对农耕有着很深的情感。小说选取的主人公“六安爷”即是对农耕有着深厚情感的典型人物。小说以“锄”为标题,明显具有双关意义,即它既是六安爷手中的劳动工具,又是六安爷的精神寄托;同时象征在农耕文明与“城镇化”这样的工业文明的冲突中,农耕文明渐失的社会现状。这篇小说表面写农业耕地被工业生产挤占的现状,实则表达了人们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眷恋与不舍,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工业化社会到来的深沉思考。命题组立足当代现实,选取了这样的文本进行考查,时代感非常强,用意是明显的,引导考生关注社会。
从问题的设置上看,问题表述扼要、清晰且明确,确实有利于引导考生作答。考生作答是否理性,在评卷时是容易拉开分数差距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题
这道题的阅读文本应该是命题者摘编而成、重新组合的文本,文本后面提示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组合后的文本适合用来考查考生,体裁依然属于人物传记,正文文本连同“相关链接”,字数共约1620字,与文学类阅读文本字数相当。文本后面的“相关链接”,是他人对陈忠实作品和陈忠实本人的评价。“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句话本来出自海明威,后来成为了陈忠实借以阐释个人创作历程的形象概括。陈忠实认为,作家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是一种独立的声音,是把个性蕴藏在文字里边的能力。而作家之所以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靠的就是独立的体验、独立的发现、独立的文学形式。他曾说:“遵循寻找——发现——探索的循环途径,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挖掘人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的句子,才称得上属于自己的句子。”
陈忠实是四月底刚刚离世的陕西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其代表作《白鹿原》曾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当代文学作品,用意也非常明显。命题者在考查考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时候,至少做了两方面的调整:一是在文本的选取上,改变了以单一往选取某个作家写的名人传记这一做法,整合了多个文本;二是在问题的设置上,有意增加了答题的难度,尤其是第四小题所问“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问题显得非常抽象,估计这道小题的得分情况极不乐观。
考生向来在选考题方面,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作答的居多,皆因传记文本的事实清楚,问题明确且清晰,较文学类阅读文本的问题容易作答,且得分较高。过往的评卷证实了考生这种做法的合理性,但是考生这样的选择却偏离了命题者的原意,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设置几乎成为了摆设。高考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指挥棒,命题的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学校直接放弃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毋庸置疑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很不利。有见及此,今年命题组在文本的选择上、问题的设置上颇花心思,除了选好阅读的文本外,还努力平衡两道选做题问题的难度,在考题的设置上尽可能做到公平,这一点变化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五、语言文字运用
词语题。继续考查考生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虽然还是选择题,但是题型有所改变。2013年及之前,课标卷在题干里面明确要求考查成语的使用,四个选项为四个包含易混成语的独立句子,成语间的语义没有相似性,这也是2016年《考试说明》中的示例题型;2014、2015两年,提供了三个独立句子,选项为三个相近成语的辩别选用,填入三个句子当中;2016年,结合了前面的两种题型的优点,提供六个包含易混成语的独立句子,设置包含三个句子的选项,要求考生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选出“全都正确的一项”。
今年的这种题型,扩大了考查的容量,是命题推陈出新的表现。我们除了要注意形式上的变化外,还要注意题干中“词语”一词的表述。展望以后,这道题不一定只考成语了,还可以考查双音节词语。回想这一年的备考,大家都将注意点放在语义相近成语的比较运用上,较少注意易混成语的使用。这抓住了备考的重点,但是不全面。词语题的备考,中心应该是常见且容易误解的成语的使用,强调的是词语积累。
病句题。这道题为常规必考题型,与之前课标卷的命题一脉相承,变化不大。今年的考查重点依然落在语法类的病句类型上,没有考查修辞类的病句,大抵是其它题目已经较深入考查考生逻辑思维的缘故。这道题有点新意的是,句子的内容时代性非常强,紧扣生活,诸如“创业大赛”“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新媒体”“传统文化”等等。但毕竟是新瓶装旧酒,语病的诊断才是关键。
连贯题。今年的这道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连贯、准确的能力,但是题型较往年有所改变。2014年及之前的课标卷,这道题是一个语段内空出连续的若干短句,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几个句子进行排序嵌入;2015年的课标卷,这道题是一个语段内空出一个句子,要求考生从所提供的四个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由选项可知,基本上是句子语序、逻辑上的选择。2016年,是一个语段内空出六处地方,要求考生选出“最恰当的一组”。这六个空位中,有无须填词的,有根据句意选填关联词的,也有选填其它虚词的。跟以往的考查比较,这应该不是一种新题型,2008年的课标卷曾出现过,今年的《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里面,就有这么一道题,只是大家都没有注意罢了。
补写语句题。这道题为主观题,要求考生在语段空出的三个地方中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有字数限制。本题需要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是与文段内容的推导、呼应所必须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文段的语意发展推演关系。课标卷自2010年以来,除了2011年是“长句变短句”题型外,其它各年均为补写语句题,这道题的考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显得较为稳定。去年的两份题,谈的是“阅读的类型”和“电子商务”,跟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今年该段文字所讲的“花青素”,是植物色素,植物颜色的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选择这则材料,有利于引导我们观察自然,回归自然。
读图题。这道题从2009年至2012年,考的都是仿写句子,考查考生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2013年起改为读图题,其中2013、2015两年考的都是徽标,要求考生写出构图要素,说明图形的寓意。2014年考的是构思框架图,要求将活动的构思写成一段话,做到准确、连贯、简明。2016年按照2014年的方式进行命题。2014年的试题分析里,命题组指出:“简明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简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题用图文转写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做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二是将所给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这说明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学生读图能力要增强,这是时代趋势,图文转换是高中学生一种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今年的这道作文题,系由一幅漫画作品作为命题材料构成。漫画的大意是,面对考试两个人流露出不同的表情:孩子甲由原来考100分到后来考98分,脸色哀愁,脸上由原来的一个吻印变成巴掌印;孩子乙由原来考55分到后来考61分,脸色欢喜,脸上由一个巴掌印变成吻印。对于这两种现象,要求考生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写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道题,在命题的形式上,跟去年的课标卷作文题略有不同,材料由文字转为图形,但本质上还是一致的,即是在事物对比中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只是在内容上选取了教育方面的话题。这回的作文命题,难度确实是大了的,漫画描述的事情较为客观,没有标题,考生必须要读懂漫画,弄清里面的寓意,要写出有见地的文章,这对考生来说并不容易;但是作文的命题有效地规避了各地的押题,回避了当下的时政热点,回归了教育的本质,为今后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也埋下了伏笔。
就漫画的内容来说,分数当然是孩子通过考试取得的分数,吻印和掌印却是潜在的角色给的,至于这个角色是谁,漫画里并没有显示,它就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作为一幅漫画,它有表面涵义和深层涵义,按照人物的特征,我们可以大致锁定是同孩子教育相关的人物,如家长,又或者是教师。因而,面对这幅漫画,我们可以理解为,面对不同的考试成绩,家长(或教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再进一步来说,通过考试,我们如何诊断孩子的进步或退步。漫画中的人物除了可以定位为孩子与家长(教师)外,我们还可以将其抽象为员工与管理层,人物手举的分数,除了可以理解为学业成绩外,还可以理解为工作业绩或进步的程度,进一步引发我们去思考如何评价人的成长问题,要不要正视人的差异性,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智慧与能力。因此,通过材料的比对,引发考生对表扬与批评、进步与退步、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等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而不同层次的立意,决定了文章思想的深度,也是衡量作文高分与否的重要看点。
去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更早一点的,在2010年国家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里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只有使全社会形成教育共识,中国的教育梦才有可能实现。高考试题承载“立德树人”的任务,作文题的命题可谓是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由于每年高考题都引发全民热论,今年试题抛出的这一话题更不例外,必将引起社会对漫画涉及问题的讨论。
回看漫画,假设这是探讨家长与孩子的教育问题。漫画中的两个人物,孩子甲第一次考试取得了满分,他的家长给了一个吻以示肯定和赞许,孩子很开心,但是当孩子第二次考试只拿了98分的时候,家长却给了一个巴掌,孩子非常苦恼。其实无论100分抑或是98分,对于一个要拿满分100分的孩子来说,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但是仅仅2分之差,却由欢喜变为哀愁,这当中,或者就是未达到父母的期望值吧。而另一方面,孩子乙第一次考试只拿了55分,由于跟取得100分的同学有所对比,他得到的是一个巴掌,但是经过努力,在第二次拿到了61分,却由忧愁变为欢喜,或者孩子的学习基础本身就不那么好,但是区区的6分,却能由量变引起质变,获得了他的家长肯定和赞许。我们从这两组漫画中,分明看到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对于本身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有的家长是不允许孩子后退的,“分数很重要”;对于基础比较落后的孩子,有的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当然,在画面的背后,这两个孩子的家长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我们该如何看到孩子的进步与退步,从而怎样推进教育,是值得每一个家长思考的问题。
个人认为,这道作文题是一道好题,命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个人认为,这道作文题若拿来考考我们的家长,让家长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作出回答,比起考学生,恐怕是更有意义一些的。
总的来看,今年的课标卷乙卷语文试题,确实体现了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于今年初发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一文的命题思路,也遵循了2016年4月6日-7日召开的全国普通高考命题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命题方针。当时会议曾指出:2016年普通高考全国卷命题工作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看齐意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持续深化“一点四面”的考查。命题工作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新,确保平稳过渡。现在看来,今年的语文命题,从语言材料的选择上确实坚持了“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也确实做到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新,确保平稳过渡”:所谓“稳字当头”,就是保持试题结构的一致性,保持考点的一致性,有利于参与测试省份的师生备考;所谓“稳中有新”,是指题型的设计在不违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这份试卷中处处涌现了新的亮点。通过这份试题反思我们的备考,真的没有必要去“押题”,只有依据《考试说明》,遵循学生发展及认知规律,掌握命题之道,引导考生潜心训练,扎实备考,方能带领考生走出新天。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应该特别重视阅读,精选好的阅读文本,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应对全国卷命题的变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全文/完整版下载)-闽南网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全文/完整版下载)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201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公布,以下为考试大纲全文: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下载:
其他科目考试大纲点击查看:
看美女们大方秀出热辣身材,陪你度过冷冽寒冬。
48小时点击排行榜2017高考语文大纲_高三语文
2017高考语文大纲
学习啦【高三语文】 编辑:文娟
& & 高中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做好大纲,会让你在考试中受益匪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考大纲供大家参考。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版)一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目标与要求
  2017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文已影响 人
[2017高考语文大纲]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75人看了觉得好
【高三语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高考语文新题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