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科技是否可以检测出放射性元素衰变是什么

钨渣中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铀、钍、镭,还含有铁、锰、钽、铌、钨等有用资源可供综合利用。但以前尚无处理的妥善办法。本课题用江西盘古山钨矿渣,经盐酸分解、镭钡沉淀及少量氢氧化铁载带铀钍后,所得氢氧化铁及碳酸锰的α放射性比强度均小于0.0000001居里/公斤,粗铌钽氧化物可作为工业原料。其废液放射性比强度及铀钍含量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这样,既处理了钨渣,又回收了资源。本工艺操作简单,流程封闭,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该研究成果可供卫生、环保、海洋、核能、地质等部门应用。吸附型大体积水采样器结构紧凑,采样量大,能快速浓集环境水中同位素Mn54、同位素Zr95同位素Nb95,同位素Cs137,同位素Co60,同位素Ru103,同位素I131等多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剂样品可不经化学分离直接在Ge(Li)γ谱仪上进行多种核素的同时测定。可用于核电站,核潜艇。核燃料后处理工厂低水平放射性废液排放控制区周围的水环境放射性监测吸附型小体积水采样器,重量轻,内装10克吸附剂,可在野外现场快速浓集10升水样中的铀、钍、钚等。采用不同的吸附剂可吸附不同放射性核素。浓集效率65~90%。该型采样器具有结构简单、携带轻便,采样快速的特点可用于水系天然本底调查和野外深部找矿(铀)。此成果推广应用,可获得60~8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GB/T 7165的本部分适用于同时、延时或顺序测量向环境排放的气态排出流中放射性惰性气体的设备。放射性惰性气体排出流监测仪应具有下列功能:测量气态排出流排放点处放射性气体的体积活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当超过体积活度或排放总活度的预置值时,启动报警信号;确定给定期间排放的放射性气体的活度和/或放射性气体混合物的成分信息。本部分不包括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氡的测量。但是氡或其衰变子体的存在会影响其他(非天然)放射性气体的测量。本部分的目的是规定惰性气体排出流监测仪的特殊标准要求,包括技术特性和一般试验条件,并给出可行方法的实例。GB/T 5给出了一般要求、技术特性、试验方法、辐射特性、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安全特性和环境特性。除非另有说明,这些 要求均适用于本部分。
环境样品中的低水平放射性测量在环境放射性现状调查和探矿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对CSR环境水样品的放射性利用γ能谱方法进行了测量;对铀矿坑水样铀电沉积层用红外谱图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并且对其进行了Q能谱测量;对便携式钾40探测器样机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测试。  
CSR环境水样品经过采集,静置,预处理和封装,用高纯锗探测器在低本底大铅室内对水样品进行了测量,每个样品测量86400秒。标准源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用相对比较的方法,给出样品中天然铀、钍、镭和钾的放射性活度。测量结果表明,CSR环境水样品中的放射性处于兰州地区本底水平,在样品中没有发现人工放射性核素。  
对铀矿坑水样中的铀进行离子交换化学分离,在0.8M的硫酸铵溶液中进行电沉积,电流密度为0.6A CM-2,PH值为2.5;和同样条件下电沉积的硝酸铀酰进行对比,并对二者分别作了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元素分析以及α能谱测量,红外谱上铀酰离子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在887CM-1附近,电沉积在不锈钢片上的铀主要以铀酰离子水合物的形式存在,电沉积层中铀化合物形式为UO2(OH)2·XNH3·YH2O或者UO2(OH)2X·(ONH4)X·YH2O。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电沉积层均匀,没有成团现象出现。α谱表明电沉积层中铀的同位素主要是238U和234U,相应的α能量峰分别为4198KEV和4773KEV。  
对研制的40K探测器样机在屏蔽和未加屏蔽的条件下进行了测试,测量配制的40K标准源,绘出标准曲线,在同样的条件下测量未知钾含量的样品,根据峰面积计算40K的含量。研制的40K探测器样机基本满足样品中钾含量测量的需要,在野外测量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本底的影响。
大气颗粒物因对环境、气候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而备受关注。颗粒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酸根等,均由轻元素(如C、N、O、S、CL等)组成,轻元素的分析是当前大气环境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及难点。同步辐射技术和核分析技术以其检测限低、精度高、不破坏样品等优点成为颗粒物元素分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论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URE,XANES)和扫描质子微探针(SCANNING PROTON MICROPROBE,SPM)等技术研究了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的轻元素。  
论文首先建立了基于XANES谱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硫、氯等的形态方法,以及使用扫描质子微探针分析单颗粒中C、N、O等轻元素含量的方法。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上海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中轻元素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评估了燃煤无组织排放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上海宝山工业区和嘉定郊区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的研究结果表明:硫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谱呈多模态,质量主要分布在细粒子中。粗颗粒和细颗粒中硫以硫酸盐为主;超细颗粒物中,除硫酸盐外,还存在低价的金属硫化物、噻吩类有机硫化物。氯的质量主要分布在粗颗粒物中;粗颗粒物中的氯以无机氯为主,细颗粒中的氯以有机氯为主。污染来源、颗粒物形成和转换机制及气象条件差异决定了两个地区颗粒物中元素分布特征。上海地铁站和超市室内的大气颗粒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地铁粗颗粒物中部分硫以金属硫化物形态存在,推测来自于地铁中铁轨摩擦产生颗粒物。地铁的超细颗粒物中存在有机硫化物,推测来自于室外汽车尾气的排放。  
无组织排放污染是上海市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难点。论文对燃煤小锅炉排放颗粒物污染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煤中有机硫含量70%,硫铁矿硫含量17%,硫酸盐硫含量13%。在底灰、飞灰和细颗粒中,硫酸盐含量分别为80%、79%、94%。使用XANES和PIXE研究了锅炉排放SO2和颗粒物的复合污染对植物的影响,研究发现这种复合污染导致了香樟树叶子中总硫和硫酸盐硫的积累。为了减少燃煤污染,有必要采取措施控制燃煤小锅炉的污染。  
用扫描质子微探针技术对上海宝山工业区和中心城区的大气PM10及污染源进行了单颗粒研究。利用质子非卢瑟福弹性背散射谱,得到了单颗粒物中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中心城区颗粒物碳质成分较高,工业区颗粒物中矿物成分较高。单颗粒的FE、S、CA元素的分布表明,工业区的矿物颗粒物存在硫化现象,SO2和颗粒物中的矿物成分反应导致颗粒物中硫含量的升高。
目前,国内外对放射性元素在土壤-植物中的迁移主要研究了137cs、90sr、131i、14c、3h等,对238u、232th在土壤、植物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较少。
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某核设施场区及周围土壤、植物及不同植物部位中铀、钍、钾的含量,研究了这三种核素在土壤、植物中分布与迁移转化规律,以便为核设施退役中极低放废物的安全填埋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采集了研究区不同植物及其根系土,测定了u、th、k在土壤与不同植物中的含量,计算了u、th、k在不同植物中的富集系数。对部分植物,按不同部位进行分类处理,测试了植物不同部位的元素含量,以了解核素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测量了土壤的ph值,以了解ph值与核素迁移、富集的关系。另外,分析了土壤不同粒度物质中核素的含量。
用统计理论分析了对照区土壤中核素的含量与异常区中核素含量的相关性,结合th/u比的相关分析,证实土壤中可能有外源核素输入。
各种植物对铀、钍的富集系数普遍小于1。其中蕨类植物对铀的富集系数相对其他草本植物较高,而蔬菜和药材对铀、钍的富集系数相对较低,因而对人体的影响较小。铀、钍、钾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也不同,总体上说来,铀、钍在植物根部容易富集,而钾则反之或差别不大。
随着稀土元素在农业、畜牧业、工业以及现代生物医学上的广泛应用,稀土不可避免的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食物链,进而进入人体,因此稀土摄入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对稀土的神经毒理的研究还很少,甚至对稀土能否进脑都不清楚。本文利用核及相关分析技术研究了稀土在大鼠脑中的分布及其对大鼠学习记忆、脑中微量元素和代谢物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放射性示踪法研究了轻稀土元素SM及重稀土元素YB在大鼠脑中的分布和蓄积,发现SM和YB都能通过血-脑屏障进脑并在脑中蓄积,其中以下丘、海马和小脑这三个脑区中SM和YB的放射性比活度最高。
2.利用离体1HNMR研究了氯化镧对大鼠脑中代谢物的影响,发现在静脉注射0.1MMOL/KG体重的氯化镧后4H,大鼠脑中琥珀酸(SUC)、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分别降低了32%,7%和16%。
3.长期稀土暴露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母代大鼠从怀孕之日起开始染毒,其中控制组每天用生理盐水灌胃,3个染毒组每天用LACL3溶液进行灌胃,剂量分别为0.1,2,40MGLA/KG体重,子代大鼠从20D龄开始直到它们被处死前24H分别以与母代大鼠相同的剂量进行灌胃染毒。
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研究了4M龄子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发现40MGLA/KG体重剂量组子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控制组。
利用ICP-MS测定了不同年龄段子代大鼠肝脏、血清以及不同脑区中LA、MG、CA、FE、MN、CO、CU、ZN、RB、MO等元素的含量。发现LA可以通过胎盘屏障;饲喂的时间越长、作用的剂量越高,蓄积在肝脏中的LA的量也越多;不同年龄子代大鼠的肝脏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平衡都发生了变化,提示长期摄入低剂量稀土可能会影响肝脏的功能。
血清中LA的含量很低;在3和6M龄子代大鼠中,3个染毒组的血清中MG、CA、FE、ZN、CU、MO等元素的含量和平衡都发生了变化,说明长期摄入低剂量稀土可能会导致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失调。
在3和6M龄子代大鼠中,40MGLA/KG体重剂量组的大脑皮层中LA的含量分别约为控制组的5倍和13倍,说明LA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脑并在脑中不断蓄积;CA、ZN、CU、FE等元素在脑中的含量和分布发生了变化,提示长期摄入低剂量稀土可能会影响脑功能。
淮南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中国13个年产亿吨煤的大型能源地之一,以煤炭开发利用(煤电化产业链)为支柱产业,淮南到2020年将建成华东的”火电三峡”,总装机规模将达2000万千瓦。微量元素在煤的洗选、燃烧过程中,以及燃煤产物(原状粉煤灰)野外处置过程中,将向周围环境(空气、水体和土壤)释放。因此,研究微量元素在煤炭燃烧和原状粉煤灰处置过程中的迁移释放规律,对建设“生态淮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淮南平圩电厂、田集电厂等为研究对象,在系统采集样品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高精度的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hg-afs),对样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在研究分析淮南原煤、洗选煤中微量元素丰度的基础上,从两个角度研究淮南煤热电利用过程中微量元素转化迁移行为:①分析微量元素在电厂燃煤产物中的分布特点,采用相对富集因子的方法,判定在燃煤产物中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元素,得出淮南煤中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释放规律;②从电厂排灰过程(湿法排灰方向)和粉煤灰处置场垂直剖面方向,研究分析粉煤灰中微量元素分布特点,得出淮南原状粉煤灰中微量元素在处置过程中的迁移释放能力和规律。为进一步探讨微量元素转化迁移机理,本文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应用spss11.5软件,分析煤中微量元素和灰分、fe相关性,探讨煤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挥发特征;二是应用bcr连续提取方法,探讨微量元素在燃煤产物中的赋存方式,评价其迁移性。
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洗选,煤中as、co、cd、hg、mn、se、zn的含量有所降低,尤其是对as、hg的洗选脱除率高,平圩用煤和田集用煤分别为74.9%和75.1%,99.4%和96.5%;(2)通过测试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得出元素a、co、cu、mo、v和zn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明显向细颗粒富集:元素ba、co、cu、pb、v、zn在煤灰分中的含量相对于炉前煤富集,明显高于淮南煤;而cr、hg在煤炭燃烧过程中部分释放到大气中,在燃煤产物中表现出耗尽的趋势;(3)原状粉煤灰中微量元素在处置过程中的迁移释放能力和规律是:在湿排灰过程,as、co、cr、cu、hg、pb、se、zn能够从粉煤灰中释放出进入灰水,其中as、hg的消减比率较大;在灰场表面分布,as、co、cr、hg、 pb、cu元素离排灰口越远含量越高,mn、se元素越低,zn基本无变化;在灰场垂直面分布,co的含量变化是上层含量最高,cu、mn、cu的含量变化是中层含量介于上、底之间,底层的含量大于上层,cr、pb、as、hg的含量变化是中层含量最高,se底层含量最高,zn的含量变化不大;产生这种分布的原因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特定的野外处置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以上所做的工作,最终得出淮南煤中微量元素在煤热电利用过程中的迁移释放规律,为进一步提出和实施污染控制措施,进行“生态淮南”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后,放射生态学研究引起了世人的重视,放射性锶是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关键核素,主要来源于核事故、核试验过程、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以及核燃料的再利用过程。沉降在土壤中或漂浮在空气中的放射性微尘可以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植物叶片的吸附以及植物茎叶上悬浮污染物的表面粘附力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造成潜在的内照射危害。此外,放射性锶还可在骨组织内达到相当高的浓度,最终导致骨骼和骨髓的损伤。但由于放射性锶在土壤-植物体系内迁移、转化、积累和毒害机制的复杂性,人们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尚存在很大的欠缺。本文以金属离子sr2+为材料,以黑麦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红泥土和青紫泥做土培试验,对锶对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在不同sr2+处理条件下,sr2+对黑麦草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低浓度下呈现出株高、地上部分鲜重、根长、根重、chla,chlb、chl(a+b)含量增加的趋势,高浓度下呈现出株高矮化、鲜重下降、根长变短、chla、chlb、chl(a+b)含量减少的趋势。影响程度随测定指标及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加sr2+处理时,两种土壤中的黑麦草均以地上部鲜重变化幅度最大,但变化幅度不同,说明黑麦草的生长发育对不同土壤sr2+污染的耐性存在显著差异。
2.随sr2+浓度的增加,黑麦草叶片的sod、cat、p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化幅度随测定指标及土壤类型的不同而略有差异。红泥土中的黑麦草叶片中的mda含量均随着锶处理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青紫泥中的黑麦草叶片中的mda含量随锶处理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表明sr2+可在低浓度范围内激活黑麦草叶片酶活性,催化猝灭自由基从而保护膜系统,而高浓度的sr2+则对其损伤较大,破坏了叶片酶防御体系,植株遭受到的氧化胁迫随锶水平的提高而加重。
3.锶的处理浓度和黑麦草植株矿质元素积累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sr2+的浓度与黑麦草对k、ca、mg、fe的吸收呈负相关。sr2+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限制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造成体内养分平衡失调引起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城市环境介质中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元素和化学物质。其中,土壤可看作最大、最稳定的储存元素和化学物的储存库。在城市环境保护和评价工作中,人们常用环境容量来评价或限制土壤中污染物的超标问题。然而,环境容量方法主要考虑静态的指标,很少考虑元素和化学物在土壤暂存库中的迁移和转化(封闭式循环或库内循环)问题,更少有考虑土壤内向土壤暂存库外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式循环问题。城市环境地气通过城市地表疏松介质(构造破碎带、绿地系统等)持续或断续的放气,使得区域或局部的气体浓度升高或者产生异常,有的甚至发生居民中毒或地下气体爆炸事件,影响城市环境安全和居民健康。这些气体物质能够通过断裂带或滑坡边界拉裂缝向地上环境迁移释放,影响城市地区的环境质量,危害当地居民健康。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条件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影响人们居住环境的一些放射性物质对人们的居住造成了危害,如氡、伽玛辐射等。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城市环境地气事件,促使产生了城市环境地气的释放规律研究新方向。关于地气对生态环境影响到底有大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来说,其人为改变地表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土壤中地气物质自然释放受到影响和改变。在覆盖较为软弱的位置容易释放,常常引起异常。
本论文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金阳高新区小湾河地块进行放射性勘查,并对其放射性勘查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出该地块内的放射量是否符合居住要求以及是否对人们的身体或者居家造成伤害。例如测氡,氡气在水泥、砂石、砖块中形成以后,一部分会释放到空气中,吸入人体后形成体内照射,破坏细胞结构分子。氡的a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和探讨覆盖层下城市地气的分御释放特点,评价其在城市环境中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氮氧化物的排放现状和控制其排放的技术,重点介绍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除nox的方法,及该技术的使用情况,反应机理,同时展望了这一技术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以scr技术的核心问题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自行研究开发了vo/tio、vo-wo/tio、vo-wo-moo/tio三种催化剂,并探讨了各种制备方法。
对不同成分比例的vo/tio、vo一wo/tio、vo一wo一moo<,3/tio催化剂采用静态氮物理化学吸附法、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和x一射线衍射技术对制备出的各种规格的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并在微型积分反应器上对以上各种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结合表征结果,分析了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和助剂的含量变化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vo、moo在载体中的负载量最佳值分别为3%和30%。
研究了温度、空速、进料比、氧浓度、no初始浓度等外部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空速值、进料比、氧含量、no初始浓度对三种催化剂的影响规律大致相仿。随空速值的减小、进料比、氧含量,no初始浓度的增加,no转化率增加。与vo/tio二元催化剂和vo一wo/tio三元催化剂相比,vo一wo
一moo/tio(vo:wo:moo:tio=3:15:30:100)催化剂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和更高的脱硝率。
该研究从地球化学角度研究中国高放废物花岗岩中处置库北山预选场址的可行性,及处置主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该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预选场址区处置主岩的地球化学环境:①通过对处置主岩(花岗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及O、PB、RB-SR和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全面分析北山地区旧井花岗岩体两种不同时代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及演化历史;②通过对处置主岩深部填隙矿物的C、O、SR、U-系同位素的系统分析,以及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分析,研究深部地下水的成因、来源及地球化学环境;③藉对处置主岩的填隙粘土矿物阻滞核素迁移性能的实验研究,分析粘土矿物吸附铀及其放射性核素的机理,并且根据热动力学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大国,且这种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许多研究表明,煤粉燃烧是大气环境中主要的颗粒物污染源之一。这些颗粒物表面富集着有机污染物和各种有毒痕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极大威胁,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随着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颗粒物的排放标准也日趋严格。迫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颗粒物的排放。近年来,研究者对煤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及控制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颇富成效,但关于混煤燃烧的飞灰颗粒排放特性的报道非常少。目前我国大多数电站燃烧混煤,若混煤掺配不合理,会造成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因此研究混煤燃烧的飞灰颗粒排放特性对于燃烧混煤的电站控制超细颗粒物的排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首先在一维沉降炉上对平朔、保德、大优和神木四种烟煤及其混煤进行燃烧试验,利用malvem ms2000粒度分析仪对收集的飞灰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测定。探讨混煤燃烧对飞灰颗粒排放特性的影响。
2、对平朔、大优、神木煤及平朔分别与大优、神木煤的混煤进行1100℃、1200℃、1300℃下的燃烧试验,研究混煤燃烧过程中温度对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
3、利用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仪,对飞灰颗粒的矿物组成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飞灰颗粒进行扫描,研究了飞灰颗粒形貌特征,并利用电子能谱对不同样品的颗粒进行了能谱分析。
环境中放射性碘可通过空气、水及食物等进入人体内,但通常人们以食用植物农产品为主,并且动物的产品也间接来自植物,因此,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研究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迁移及其影响非常重要。但由于碘在土壤-黑麦草体系内迁移、转化、积累和毒害机制的复杂性,人们对有关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碘污染对红泥土和青紫泥上种植的黑麦草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对它们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生长指标结果上看,红泥土和青紫泥上种植的黑麦草的形态指标都随碘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同时,碘污染土壤上黑麦草的长势因土壤而异。青紫泥上黑麦草的长势好于红泥土上的黑麦草,前者的生长指标都高于后者。这可能是因为青紫泥比红泥土具有更高的有机质含量和cec。此外红泥土上碘的抑制水平为160mg/kg土,青紫泥上为320mg/kg土。两种土壤上黑麦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随着碘浓度的增加而先增后减,与形态指标之间相关性很好。
2.叶片中各种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sod、cat、pod活性都随碘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最高处理浓度下均低于对照。mda含量随碘浓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加。同时,碘处理下,两种土壤上黑麦草的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均与mda含量显著负相关,并且,相比于cat来说,sod与pod活性与mda含量相关更密切,可能对降低mda含量的贡献更大。
前言: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60年代,由于水体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健康效应以及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对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但其在环境中特别是在水体中的蓄积及演变过程、对人体的健康效应、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国际上直至本世纪60年代末才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已经证明,各种重金属元素,尽管其在自然环境中也存在,在很低的浓度下也会对几乎所有的生物产生危害。环境中的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其清除速度非常缓慢,并且不易被机体的代谢作用所脱毒,从而产生生物蓄积和生物放大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十分匮乏,水系的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我国主要的江河湖泊流域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有些已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新疆属我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之一,水资源在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分布也很不平衡。大量的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对水体的污染也非常严重,各主要湖泊水系的重金属含量呈逐年升高趋势,已对新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水体重金属含量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是研究水体重金属污染与健康关系的基础。
该文用中子活化法研究了广东南雄盆地白垩纪-第三纪(K/T)界线剖面的恐龙蛋壳化 石中铱和某些微量元素的丰度特征.主要内容如下:1.有关广东南雄盆地的地
恐龙蛋壳研究的现状,以及有关恐龙来绝原因研究现状.2.用放射化学中子活化法(RNAA)测定广东南雄盆地白恶纪-第三纪CGN剖面、CGD-CGY剖面和CGT-CGF剖面中采集的恐龙蛋化石的铱含量.3.用仪器中子活化法(INAA)分析上述剖面恐龙蛋壳中微量元素的丰度,在铱异常的层位同样 发现多数微量元素丰度异常.4.为了证实铱可能从环境中被摄入并沉积到蛋壳中,该工作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在鸡的饲料中添加铱的可溶性化合物,用INAA检测其蛋中铱的含量,探讨铱被生物吸收的可能性和吸收率.5.根据实验结果,该论文认为恐龙的来绝可能是由于环境恶化、大量的微量元素被摄入,影响其下沉的生理过程,产生病症而逐渐灭绝.
于2001年和2002年春季在青岛地区的八关山和高新区两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气溶胶TSP和PM10样品,重点采集了沙尘暴天气条件下的样品:并同时收集降尘测定总沉降通量,收集此期间的降水测定湿沉降通量,直接计算干沉降通量值;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样品中的AL、FE、MN、CU、PB、ZN六种金属元素的浓度进行了测定。
考察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以及PM10中几种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M10的平均浓度,高新区略高于八关山;八关山铅、镉和铜浓度高于高新区,高新区的铝、铁浓度相对高于八关山。在时间变化上,沙尘暴天气下的铝、铁浓度变化要较铅、镉和铜浓度大许多。
通过对气溶胶中金属元素富集因子EFAL的分析表明,PM10中,FE、MN对AL元素的富集因子在八关山和高新区均接近于1,可以认为FE、MN主要是由自然过程输入;而ZN、PB和CU三种元素在两个点位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表明与人为排放有密切的关系。
统计学分析表明,八关山PM10中,铝、铁、锰三类地壳元素之间相关系数较大,这表明三种元素有相似的地壳来源;锌与铜、锌与铅的相关性程度相当,表明锌的来源与本地污染排放有一定的关系,铜与铅的相关性较差,表明两类元素可能有不同的排放源。
对六种金属元素在两个采样点所在区域的沉降通量作了估算,高新区地壳元素铝、铁和锰的沉降通量略大于八关山,而锌、铜和铅三元素的沉降通量则相反。以亚沸水为代用面测定总沉降通量,扣除湿沉降通量后,获得了干沉降通量值,与沉降模型估算值进行了比较。
对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利用改进的方法对气溶胶样品中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研究火力发电厂排放出的烟尘颗粒物成了当前大气环境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直接测定单个烟尘细颗粒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这不仅因为烟尘颗粒物是煤燃烧过程后的产物;而且煤是一种复杂的聚合物,不仅含有C和S等主要物质,还含有AS、CR、PB、HG、SB等微量物质.煤的燃烧过程也极为复杂,更主要的是烟尘颗粒物中的细粒子很小,它们的粒径往往在1μM以下,普通的方法根本无法对它进行识别分析.要从大气中漂浮着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组成复杂的液体和固体微粒中,鉴定出大气中烟尘颗粒物的细粒子还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循.广东省是受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广东,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火电厂是用煤大户.它们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主要也是煤燃烧时产生的SO和烟尘颗粒物.但相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这两年对来,该研究以广州五山大气为参照点,对广州发电厂周围大气的粒子污染进行调查,成功取得结果只有12次,前10次是正常天气条件下进行的,另外2次是在异常天气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初步开发了一种直接测定单个烟尘细颗粒物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在借助于电子显微镜、和采用形态分析法确定单个颗粒为细小颗粒物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能谱仪对它们进行元素分析来实现的.烟尘细颗粒物的指标元素是在煤的燃烧过程中较为稳定的铬(CR)元素和硫(S)元素.这为识别燃煤排放的烟尘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存在和动态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10次对受烟囱影响下风向扇形范围内的单个烟尘细颗粒物进行直接测定的结果显示,细粒子的形态有一定的均一性,有较高的个数浓度,一般情形下并不呈现出强酸性.X射线能谱仪对它们进行有限的元素分析表明,它们大部分为混合物,含有元素铬和元素硫.在2次对受烟囱影响下风向扇形范围内的单个烟尘细颗粒物进行直接测定的结果表明,细粒子的形态相似,有很高的个数浓度,呈现出强酸性,主要成分是硫酸.X射线能谱仪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元素分析表明,它们含有元素硫.
地表污染源调查及对焦作市北部山区的碱渣、赤泥及粉煤灰等堆放场中固体废物的淋滤和浸溶试验表明其对地下水有潜在影响。有关分析也表明市区内的三条主要河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泄渠道,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遇到便利的水文地质条件后进入浅层地下水,甚至深层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但基于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及其赋存条件的复杂性,要具体确定其地表污染源尚有困难。
本论文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根据岩溶地下水中氯化物和总硬度污染状况,重点剖析了碱渣堆放场对地下水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检验利用稳定同位素D、18O方、13C和放射性同位素T、14C追踪地下水污染源的可能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范围内浅层水、深层水、地表水等均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地表水由于蒸发作用存在,表现出较大幅度地偏离大气降水直线。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不同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理论,研究固废堆放场以及纳污河流对地下水的影响,发现固废堆放场灰水和河水已经对周围井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利用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出灰水混入周围地下水的比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还发现了地下水补给年龄在1951年以前的区域。
由于铬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而且大多数是必不可少的消耗性化工原料,因此,铬盐的健康发展与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近年中国铬盐的消费年增长率在10%以上,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中国铬盐生产普遍采用较为落后的有钙焙烧工艺技术,每生产1吨铬盐产品,会产生2.5~3吨铬渣。铬渣中因含有1~2%的具有致癌特性的铬酸钙和0.5~1%水溶性剧毒六价铬而成为有毒的危险废物。本文拟对铬渣治理及综合利用途径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铬渣进行治理,并力争变废为宝。
本文通过对国内主要铬盐生产企业,尤其是对重庆民丰农化、重庆涪陵区化工厂的铬渣污染状况进行调研,对该企业的铬渣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放射性水平、有害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对铬渣的环境毒性机理进行研究,为铬渣的处理及综合利用途径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种铬渣解毒技术及综合利用途径进行分析,对其机理和工艺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对部分途径进行优化改进,并结合国内的实际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可行性。
针对重庆民丰农化的部分铬渣,用偏光显微镜观察铬渣的结构和相组成,得到可用于分析铬渣性质的重要参数。有大量细小的晶体,还有较多玻璃相。运用X射线衍射仪对铬渣中所含矿物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铬渣中主要含有硅酸二钙和铁铝酸四钙,还含有铬酸钙、方镁石、方解石、铬铁尖晶石等矿物。通过对铬渣放射水平测定,铬渣可以满足GB9L96—88的要求,可以用作建材或建材添加物。
对铬渣的治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进行无害化控制。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解毒,主要是:固化法、还原法、络合法、堆贮法、微波法、电化学法等。二是资源化综合利用,使之变废为宝,主要有:用铬渣炼铁、用铬渣制耐火材料、用铬渣制玻璃砖等建材、用铬渣制水泥、用铬渣制微晶玻璃、用铬渣制颜料、用铬渣制钙镁磷肥、用铬渣制砖、用铬渣筑路等。三是采用污染零排放的绿色工艺,主要有液相氧化工艺,无钙焙烧工艺等。
本文提出的铬渣治理的手段及途径,不仅对铬渣治理有效,而且值得推广,应用于整个固体废物的治理过程中,为特定企业或区域的环境保护所借鉴。
共31条数据
主办单位:保定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电话、地址:保定市东二环路1539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渝)字10号
&所有年份 &&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射性元素检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