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撑计算1一个数的本身加上 英文这个数的5分之一和是18,这数是多少?

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_甜梦文库
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16 章 分式 第 1 课时 分式――分式基本性质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及分式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x ? 2y x2 y , ,? 5 3 它们的特点是:分母中不含字母,这样的式子叫做 ;什么样的式子叫做整式? 形如式子 2 x ? 3 ,(二)讲授新课1 3 12x 2 m?2 , , , ,? x?2 x n x?6 它们的特点是:分母中含有字母,这样的式子叫做 A 分式的概念:形如 (A、B 都是整式,且 B 中含有 B 2、整式和 式统称为有理式。1、形如; , B ? 0 )的式子3、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分式的值 。 am a am ? 用式子表示为: ? (m ? 0) bm b b 4、例题: 例 1、用分式的定义判断,下列各式中分式有:x ① x ?1 x ?1 ② 2 3的整式,。 (填编号)2 ⑥x?2 2 2 ⑦ x2 ? y ⑧ 3 x? y③?x ?1 ④ x ?121 ⑤x例 2、当 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提示: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 x (1) 解: ∵ ? 0,∴ x ?1x2 (2) 5 ? 2x a?6 (3) 2 a? 0)解: ∵ 解: ∵? 0,∴ ? 0,∴例 3、当 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提示:分式的值为零,分子=0,且分母 x ?1 5a ? 2 (1) (2) x a?3 解:∵分式值为零 ∴? 0)第 1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例 4、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填空: (1) (3)6 ? 4x 2 y 3a?b ? ab?23??(2)3x ( ) ? 2 4y 4yx 2 ? xy ? x2x?2 ? x2 ? 4 (?a b(4)?x1 )2???x? y?(5)x? y ( ? x? y) x ?y2 2(6)例 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不含“-”号。 2m ? abc ? 3m ?x (1) (2) = (3) = (4) ? = ?? ? 2n ?n ?d 3y 3y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各式中,整式有 ① ?3x ②3 x,分式有 ④?1 8 1 ⑤ x 3。 (填序号) ⑥3 5? y③x 2 y ? xy 2 3⑦x x? y2、写出一含有字母 x 的分式_______ 3、当 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提示: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 1 (1) 解: ∵ ? 0,∴ 3x 2m (2) 解: ∵ ? 0,∴ 3m ? 2 x (3) 解: ∵ ? 0,∴ 3? x x? y (4) 解: ∵ ? 0,∴ x? y? 0)4、当 x 为何值时,分式值为零?(提示:分式的值为零,分子=0,且分母 x ?1 x ?1 (1) (2) 3x ? 2 x?2 解: (1) ∵分式值为零∴ (2)∵分式值为零∴ 5、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填空:? 0)x2 (1) 3 ?? x(3)x5(2)10ax2 y 2ax ? 15xy 31 ( x ? y) 2 ? x? y(4)?4a(a ? b) ? 2a ?? 6b(a ? b)6、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不含“-”号。 4m ? 2p ?x ? (1) = (2) = (3) ? ? 3n q 2y (4)-3ab = ? 4c(5) ?5m = ? 2n(6) ?? 6y = ? x2第 2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ab 中的 a、b 都有扩大 2 倍,则分式值( ) a?b (A)不变 (B)扩大 2 倍 (C) 缩小 2 倍 (D)扩大 4 倍 x ?1 8、当 x 取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正数? x?27、把分式9、数 m 使得6 为正整数,m 的值是多少? 1? m10、式子2 x2 ? 4 x ? 2 的值为整数的整数 x 的值是多少? ( x ? 1) 2(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3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2 课时 分式――分式乘除法(1)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分式约分的意义 2、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法的运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式约分的方法,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法的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2 x3与6 x2 y 的公因式是 (2)因式分解下列各式: ① 6x ? 3 y = ③ a2 ? 4 = ② a2 ? 2a = ④ m 2 ? 2m ? 1 = 12 2 ? 6 2 ? ,这一运算的步骤是:先把分子、分母 (3)小学曾学过约分,如 ? 18 3 ? 6 3 分解成几个数 的形式,再约去它们的 (二)讲授新课 1、试一试:把下列分式约分15 (1) = 912a 2 bc (4) = ? 18a 6 bx (2) 3 ? x12x 3 (3) 2 ? 6x y3?? 32a 2 b 2 c ? (5) 24b 2 cd? x ? y ?2 (6) ? x ? y ?32、试一试:把下列分式约分: (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先因式分解,再约分) 6x ? 3y ? __________ _____ ? (1) 9 (2)a 2 ? 2a ? a2 ? 43、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 注意:分式约分,一般要约去分子与分母所有的公因式,使所得的结果成为最简分式或 整式。 4、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a d ad 即: ? ? b c bc 5、试一试,计算: (先约分,后相乘) 4 15 4x y (1) ? = (2) ? 3 ?? 9 28 3 y 2x (3)a2 ? 4 a ?1 ? = 2 a ? 4a ? 4 2a ? 4第 4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三)课堂练习 1、约分: (1)2bc ? ac6a 2 b3 = 8a 3 b 2(2)5x ? 25 x 2? 4m 3 n 2 = 2m 3 n 6(3)4y = 2 xy 2(4)(5)(6)16x 2 y 3 ? ? 20xy 4(7)?8 x 2 y 2 = ?12 x 4 y(8)( x ? y) y = xy 3(9)4(a ? b) = 6(a ? b)32、计算: (先约分,后相乘)x 2 (1) ? 4 xx 2 y2 (2) ? 3 y 3x解:原式=(3)6ab 10c ? 5c 2 3b(4)2m 2 6n 3 ? ?3n 7m3(5)?3a 16b ? 4b ?9a 2(6)8 x 2 y 4 ?3x ? 3 9 4y(7) 8a 2 b 4 ??3a 4b3(8) 3xy ??3x 2 y2解:原式 = ?8a 2 b 4 3a ? 3 1 4bx? y x? y ? (9) x? y x? y( x ? y )( x ? y ) ? x2 ? (10) 2 x ? x ? y?第 5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约分: (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先因式分解,再约分)x 2 ? xy (1) ? x2a 2 ? 3ab (3) 2 = a b ? 3ab 2m 2 ? 2m ? 1 = m2 ? m ? 2?x2??9ab 2 ? 6ab _____( __________ ___) ? (2) = 3a 2 b 3a 2 bx2 ? 4 ( x ? 2)(????????????) ? ? (4) 2 x ? 4x ? 4 (????????????)2(6)(5)y2 ? y ? 2 = y2 ? 4y ? 412a 3 ( y ? x) 2 = 27( x ? y)(7)3a 2 b(m ? 1) = 9ab2 (1 ? m)(8)4、计算: (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先因式分解,再约分,相乘)3a ? 3b 25a 2 b ? (1) 10ab a 2 ? b2 解:原式=x 2 ? 1 x 2 ? 36 ? (2) x ? 6 x3 ? x(3)a 2 ? 4a ? 4 a ? 1 ? 2 (a ? 1)2 a ?4(4)x2 ? 4 x?2 ? 2 2 x ? 4 x ? 4 3x ? 6 x(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6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3 课时 分式――分式乘除法(2)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分式乘除法的法则 2、掌握分式除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式乘除法的法则;掌握分式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约分: (1)6ab2 ? ? 8b 6(2)?8 x 2 y 2 = ?12 x 4 y3x ? ? 8y32、计算: (1) (3)3a 16b ? ? 4b 9a 2(2) 4 x 2 y 2 ?3a ? 3b 50a 2 b 2 ? = 10ab a 2 ? b 2 (二) 讲授新课1、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 a c a d ad 相乘。即: ? ? ? ? b d b c bc 2、试一试,计算: (变除为乘,按乘法法则运算) (1)9 15 9 ? = ? 16 8 16a?b a?b = ? a ? b 2a ? 2b=(2)ab2 3a 2 b 2 ab2 ? ? 2? 4cd 2c 2 2c x2 ? 4y2 x ? 2y = ? 2 2 2 x ? 2 xy ? y x ? xy?(3)(4)(三)课堂练习 1、计算: 2 4 (1) ? x x 解:原式=(2)x 3x ? 2 3y 2 y(3)6ab 3b ? 5c 2 10 c(4)ab2 3ax ? 2cd 4cb第 7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5)2m 2 7 m ? ? 3n 9n 3(6)10x 2 y 4 ? 5 y 3 ? 9 3x(7)12 xy ? 8x 2 y 5a(8) ? 3 xy ?2y2 3x2、计算:a ? b 15a 2 b ? 5ab a 2 ? b 2 解:原式=(1)(2)x ?1 x ? 3 ? 2x ? 6 x 2 ? 1 解:原式=(3)a 2 ? 4a ? 4 a ? 1 ? 2 (a ? 1)2 a ?4(4)x2 ? 4 x?2 ? 2 2 x ? 4 x ? 4 3x ? 6 x(5)(a ? 2b)(a ? 2b) a ? 2b ? 2 ( a ? b) 2 a ? ab(6) ?xy ? x 2 ? ?x? y = xy(7)x2 ? y 2 x? y ? 2 2 2 x ? 2 xy ? y x ? xy(8)x2 ? y2 ? ( x ? y) xyx2 ?1 ? ( x ? 1) (9) 2 x ? 4x ? 4x 2 ? 2 xy ? y 2 (10) ( xy ? x ) ? xy2第 8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计算:x2 y y ? ? (1) y x x(2) ?14bcd a4 ? (?7cd ) ? cd 9a 5(3)2a ? 2b a(a ? b) b 2 ? ? a ?b a ?b b2(4)2x 3 x ? 2 ? x ? 2 x ? 4 2x ? 432 3 42 4 52 5 ? ? ? , 2 , 2 , ? ,设 n 表示正整 2 2 ?1 2 ?1 3 ?1 3 ?1 4 ?1 4 ?1 数 ?n ? 1? ,用含 n 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并说明你所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4、观察下列各式:(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9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4 课时 分式――分式的乘方一、学习目的 1、使学生了解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法则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运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 ?ab? ? a n b nn?3? ∴? ? ? ?2?3??? ? ?3?3 ?3?a? ,? ? ? ?b?4(二) 讲授新课?a? 1、猜想: ? ? ? ?b??a? , ? ? ? ?b? 一般地,当 n 为正整数时,2??an ?a? ?a? ?a? ? n ? ? ? ? ? ?? ? ? ? b ? ?? ??? ?b? ?b? ?? ? ? b ??????? ?n个 a b? ?? ??? ? ?个a ???个b即? ?a? ? ? ? ? ?b?n?n = n ?32、例题? 2a 2 b ? 例 1:计算: ? 2 ? ? ?c ?解:原式=? ??3 ?3确定符号 =?2?3 ? ??3 ? ?33?3 =4? x2 ? ? y2 ? ? y ? 例 2:计算 ? ? ? ? ? ? ? y ? ? x ? ? ?? x ? ? ? ? ? ? ? ?解:原式=? ??2 ? ? ?2 ??3 ? ? ?3 ??4 ?4=确定符号第 10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三) 课堂练习 1、计算:? 2x ? (1) ? ?? y? ? ? ?2? ? 3x ? (2) ? ? 2y ? ? ? ?3解:原式=? ??2 ?2解:原式=? ??2 ?2确定符号 =确定符号 =? 5ab3 (3) ? ? ? 3c 2 ?? ? ? ?2? 2a 3 y ? (4) ? ? ? x2 ? ? ? ?3?a?b? (5) ? ? ? 4x ?2? 2x ? y ? (6) ? 2 ? ? ? 5a ?22、计算:? 2x ? ? 3y ? (1) ? ? ? ? ? ? 3y ? ? ? ? 4x ?2 3? 2x ? (2) 4 x y ? ? ?? y? ? ? ?22解:原式 ? =? b2 ? (3) ? ? ? ? b 6 c ? ac ? ? ?3?解:原式= 4 x 2 y ? = 4x 2 y ????? ?解:原式=? ?? a2 (4) ? ? ? b ?? ? b2 ? ? ?? ? ? a ? ?2? ? 1 ? ? ?? ? ? ? ? ab ?34解:原式= 确定符号??确定符号第 11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约分: (1) (3)2ax2 y = 3axy2? 2a ( a ? b) = 3b(a ? b)(2)? 16x 2 y 3 = 20xy 4(a ? x) 2 = ( x ? a) 3(4) = =x2 ? 9 (5) = xy ? 3 yx2 ? 4 = x 2 ? 4x ? 4 4、计算:(6)(1)a 2 2b 2 ? = b 3 3a2(2)12x ? 8 x 2y = 7y3=? 3b ? (3) ? ? ? = ? 2a ?(5) a ?2? ? 2a ? (4) ? 2 ? = ? c ?? 3a ? ? ab ? (6) 8a 2 b 4 ? ? ? 3 ? ? ? ? ? ? 4b ? ? 2 ?a b ? b a解:原式=(7)x ? 2 x2 ? 9 ? x ? 3 x2 ? 4(8)x x2 ? x ? 2 x2 ?1 xx2 ? 4 y 2 xy (9) ? 3 3xy x ? 2yx2 ? 2x ? 1 x ?1 ? 2 (10) ; x2 ?1 x ?x.(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 作业 (六) 反思第 12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5 课时 分式――分式加减法(1)一、学习目标: 1、能熟练的寻找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并通分 2、运用分式加减法的法则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运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并通分;分式加减法的法则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3 4 回忆: ? ?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________,分子_________ 5 5 5 (二) 讲授新课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1、你能仿照以上分数的运算计算下面的式子吗?(注意化简运算结果为最简分式) (1) 1 ? 2 ? ______a a(2) x ? 2 ? ______x?2 x?2(3) x ? x ? 1 ? x ? (x ?1 x ?1 () )? ______x2 4 ? (4) = x?2 x?22、 b ? a ?(a ? b)1 1 ? 的分母化成 a ? b ,则 b?a b?a 4 x?2 ? 3、试一试:计算 x?2 2? x 4 x?2 ? ? 解:原式= x?2 ( )由此猜想:若要把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1、分式通分: (类似于分数通分) 分数通分: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分式通分:找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最简公分母:一般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 ①计算: ②分式=1 1 ? ??????????????????????????????????? (分母 2 和 3 的最小公倍数是 2 3)2 和 1 中分母 3a 2 c , 6ab2 的最简公分母是 3a 2c 6ab 2系数:寻找 3 和 6 的____________(填“最大约数”或“最小公倍数” ) ; 字母:寻找 a 2 c 和 ab 2 的公分母是:______ _字母(填“所有”或“公有的”); 相同字母的指数是取_________指数作公分母指数(填“最高”或“最低”)。 1 1 ③分式 和 中分母 x ? y 和 x ? y 的最简公分母是 x? y x? y第 13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2、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例 1:计算: 2 1 (1) 2 ? 3a c 6ab 2 解:原式= = (2)1 1 ? x? y x? y(最简公分母是_____)-(通分:分母是最简公分母,写上分子)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最简公分母是____ _)解:原式= = =+(通分:分母是最简公分母,写上分子)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注意化简运算结果为最简分式)(三) 课堂练习 1、找出下列各式的最简公分母: (1) 32 与 1 的最简公分母是a a(2)c 1 与 的最简公分母是 3ab bc(3) (4) (5)c 1 与 的最简公分母是 3 2x y 3 xy 2 z1 1 与 的最简公分母是 x? y ( x ? y) 21 1 与 的最简公分母是 x?2 x?32、计算(注意化简运算结果为最简分式) : (1) 3 ? 2 ? 4a a a(2) a ? bmm解;原式 = (3) a? a a?2a?2(4) 2a ? a ? 1a ?1a ?1(5) 2 x ? 5 ? x ? 1 ? 2 x ? 32x ? 2 2x ? 22x ? 2(6) 5 ? 26 ab3ac解:原式=5???? ? 2???第 14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7)2 3 5 ? ? 2 3x 4 y 6 xy(8)b2 c ? 4a 2 a解:原式=2???? 3?? ??? 5?? ??解:原式=b 2 ?c ? ????3、计算(注意化简运算结果为最简分式) : (1)1 1 ? x ? y x( x ? y )(2) a ?a?bb ( a ? b) 2解:原式=?? 1 1? ? x( x ? y ) x( x ? y )解:原式=a?( (a ? b) ? () )?b (a ? b) 2(3) 1 ? 1x ?1x ?1(4)a b ? a ?b a ?b解:原式=?1? ????? ??1? ?????解: 原式=?a????? ??b?????(5)x 1 ? x ?1 1? x(6)2a b ? 2a ? b b ? 2a(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 作业 (六) 反思第 15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6 课时一、 学习目标:分式――分式加减法(2)1、能熟练的寻找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并通分 2、运用分式加减法的法则进行分式加减运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寻找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并通分;运用分式加减法的法则进行分式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1 1、分式 和 2 中分母 x ? y 和 x 2 ? y 2 =( ) ( )的 2 x? y x ?y 最简公分母是 1 1 2、分式 2 和 2 中分母 x 2 ? y 2 =( 2 x ?y x ? xy 分母 x 2 ? xy = ( )的最简公分母是 (二)讲授新课 1 1 例 1:计算: 2 ? 2 2 x ?y x ? xy 解:原式= = = = (注意化简运算结果为最简分式) 12 2 ? 例 2:计算 2 m ?9 3?m 12 2 解:原式= ? ― ― (把分母因式分解) (通分)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化简分子,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和????(把分母因式分解)=?? 12 ? 2? = ? ??= = =?12? ? ??2? ?m ? 3????(通分)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化简分子,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注意化简运算结果为最简分式)????第 16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例 3:计算 a ? 2 ? 解:原式= =a?2 ? 14 。 2?a 4?a ? 2?? 1? ????4(通分)= = (三) 课堂练习 1、填空: 1 1 (1) 与 的最简公分母是 x? y 2x ? 2 y (2)1 1 和 2 的最简公分母是 x?2 x ?4(同分母分式相加减)。1 1 (3) 2 和 x ? x x2 ? x(4)的最简公分母是1 1 和 2 的最简公分母是 x ? 2x ?1 x2 ? x 2、计算:(1)1 1 ? a ? b 2a ? 2b(2)3x 1 x ? x x ?12解:原式=(3)1 1 - 2 x?2 x ?4(4) 1 ?x ?1x ?1 x ? 2x ? 12(5)4 1 ? a 2 ? 1 (a ? 1) 2(6)1 1 + 2 x 2 ? y 2 x ? xy第 17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计算: (1)1 b ? a ? b a (b ? a )(2)1 1 ? x ?4 2? x2(3) a ? 2 ?4 a?2(4) x ? y ?2y2 y?x(5)1 m?5 ? m ? m 2m 2 ? 22(6)a?5 5 ? 2 5a ? 20 a ? 9a ? 204、计算: 1 6 x ?1 ? 2 ? (1) x ? 3 x ? 9 6 ? 2x(2)x ?1 2 ? 2 x ? 3x ? 2 x ? x ? 22(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 作业 (六) 反思第 18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7 课时一、学习目标:分式――分式加减法(3)1、使学生了解同分母、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运算。 二、练习 A 组: 1、计算: (1) 1 ? m ? 1m m(2)x ?1 1? x ? x x解:原式 =(3)x y?x ? x? y x? y(4) ab2 ? a?b a?b2(5)1 1 ? 2 2c d 3cd 2(6)2 3 ? 2 6 xy 3x(7) 1x?3?1 x?4(8)a 2a ? 2(b ? 1) b ? 1(9)2 3 ? x ? y 2x ? 2 y(10)2 x? y ? x ? y ?x ? y ?2三、练习 B 组: 1、计算: (1) x ? y ? 2 xy ? y 2 22x? yx ?y(2) a ? b ? a ? b 2 2222a ? 2ba ?b解:原式 =第 19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5x 2x ? y ?3 3? y(4) ab2 ? a ? b a?b ? a ?(5) x ? y ? 2 y2x? y2 (6) 2 x ? x ? 1x ?1(7)y xy ? 2 x ? y y ? x2(8) a ? c ? b ? c 2 2 2 22 3 2 3a ?bb ?a(9)12 2 ? 2 m ?9 3?m四、练习 C 组: 3 6 9 ? ? (1) 2 2x ? 4 4 ? x 2x ? 4(2)1 1 1 ? 2 ? 2 x ? 3x ? 2 x ? 5 x ? 6 x ? 4 x ? 32第 20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8 课时一、学习目标:分式――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分式四则运算法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式四则运算法则,简单的分式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是: 先________运算,再进行________运算,遇有括号,先算____________. (二) 讲授新课1 a b ? 2a ? 例 1、计算: ? ? ? ? ? ? b ? a ?b b 4 1 a 解:原式= ? ? ? a ?b b= = = =1 x ? 3 x 2 ? 2x ? 1 ? 2 ? x ? 1 x ?1 x 2 ? 4x ? 32?例 2、计算: 解:原式= =1 ? x ?1?x?3??? ??????2?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1= =x ?1 ? x ? 4 ? x?2 例 3、计算: ? 2 ? 2 ?? x ? x ? 2x x ? 4x ? 4 ?? 解:原式= ? ? x?= =? ??x ?1? ? ?2 ? ?第 21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三) 课堂练习 1、计算:? x ? y x 2 y2 (1) ? ? ? ? 2 ? x ? 2 y ? 2x y2b ? ab ? a (2) ? ? ?? ? a ?b b?a ? a ?b解:原式=x ? 4x ? x (3) ? ? ?? ? x?2 x?2? 2? x(4) 1 ?a ?b a2 ? b2 ? 2 a ? 2b a ? 4ab ? 4b 21 ?? 1 ? ? (5) ?1 ? ?? 2 ? 1? ? 1 ? x ?? x ?2、计算:x ? 1 ? 2x ? ? 1 1 ? (1) ?? ? ?? ? x ? x ? 1 ? ? x ?1 x ? 1 ?2? x ?1 1? 2 y ? xy (2) ? ? ?? ? ? ?? ? x ? y x ? y ? x ? 2y ? x y ?3、计算:?a ? b??a ? c ?a?b c ? ?b ? c ??b ? a ? ?c ? a ??c ? b?(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 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 问吗? (五) 作业 (六) 反思第 22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9 课时一、学习目标:分式――整数指数幂1、明确负指数幂的法则,并能正确应用。 2、会将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还记得吗? (1) a m ? a n ? _____ (4) (a ) ? _______m n(2) am ? an ? _______(a ? 0) (5) (ab) ? _________n(3) a0 ? ____(a ? 0)?a? (6) ? ? ? ?b?n(二)讲授新课 负指数幂 1、应用第 1 题的公式(2) ,探索下列运算: ? 2 3 (1)? 2 ? 2 = 2? ? ? ?=2? ? 又? 22 ? 23=4 ?=? 2?1=(2)∵ a 3 ? a 5 ??a31??a?a?a?????????a ? 0?又∵ a 3 ? a 5 ? a ? ∴ a????? a??1a2、总结: (1) a ?1 ? 3、例题 例 1: (1) a ?1b 2(a ? 0)(2) a ? n ?(a ? 0,n 为正整数);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负 n 次幂,等于这个数的??3?=(2) a ?2 b 2 ? a 2 b ?2 科学记数法???3=×=== = = 1、复习:① 10 10? ? ② 100 10? ? ③
1 1 = 2 =10 ? ? 2、尝试:① 0.1= =10 ? ? ② 0.01= 10 100 10 1 1 = 3 =10 ? ? ③ 0.001= 1000 10?第 23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5200000 =? 10??借用负指数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0.00003= -0.= 4、例 2:纳米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 纳米=10-9 米,把 1 纳米的物体放到兵乓球 上,就如同把兵乓球放到地球上。1 立方毫米的空间可以放多少个 1 立方 纳米的物体(物体之间空隙忽略不计)? 解:(三) 课堂练习 1、计算: (1) (?0.1) =0? 1 ? (2) ? ? = ? 2005 ??1? (5) ? ? = ? 3?(8) (?3) =?2?10(3) 3 =?2(4) 2 = (7) ?? 3? =?2?3?1? (6) ? ? = ?2?(9) ?? 10? ?4?3?3?3? 1? ? 4? (11) ? ? ? ? (12) ? ? ? ? ? 6? ? 5?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数。 ①0.= ②0.0012= ③0.= ④ ?0.00003 ? _____________ ⑤ 0. ? ______________(10) (?10)?5 = 3、下列等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1) a ? a ? a ? am n m ?n?a? (2) ? ? ? a n n? n ?b?n4、计算: (1) ? 3ab?1 解:原式=??3(2) 3a ?2 b ? 2ab?2(3) 4xy 2 z ? ? 2x ?2 yz ?1??(4) x 2 y ?3 ? x ?1 y ?3第 24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5) 2m 2 n ?2??2? 3m ?3 n 3(6) ? 2ab2c ?3 ? ? ? a ?2b ??23(7) 2 ?10?3 ? 5 ?10?3?? ??(8) 3 ? 10?5?? ? ?3 ?10 ?2?1 2(9) 2 ?10?6 ? 3.2 ?103?? ??(10) 2 ? 10?6?? ? ?10 ?2?4 31 5、 ( ? ) ?3 =( 4) B、 C、 ?64 ) ③ 3a ?2 ? C、3 个 D、 ?1 64 6、下列的式子正确的有(A、 64 ① (?1)0 ? 1 A、1 个 7、计算:1 645 3 2 ④ (? x) ? (? x) ? ? x② (?1)?1 ? ?1 B、2 个1 3a 2D、4 个(1)(2m2n-3)3(-mn-2)-2.(2)?a?2b ?3 ? 4a ?1b 12a ?4 b ?2???8、先化简,再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而你又喜欢的数值,代入求值:x3 ? x 2 1 ? x 2 ? x2 ? x x ? 1第 25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9、已知 a ? 2 ?1 ,则 a 等于 410、若式子 (1 ? x) ?1 有意义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1、已知 a 2 ? 3a ? 1 ? 0 ,求 a ? a ?1 和 a 2 ? a ?2 的值。(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 作业 (六) 反思第 26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10 课时分式――分式方程(1)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了解增根的概念。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式方程的概念;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分式方 程的增根。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什么是分式方程? x x ?1 4 (1) (2) 5 ? ; ? 5 4 x x ?1 上述方程中,方程______是分式方程。理由是:分母中含有_______。 方程中含有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有_______,像这样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二) 讲授新课 1、如何解分式方程? 去分母 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2、试一试,解方程: (注意验根) x x ?1 (1) ? 5 4 解:去分母(各项乘以公分母_____) x x ?1 ? ? ? 5 4 ?? x ? ? ? ? ?x ? 1? 约分得: ?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 1:(2) 5 ?x4 x ?1解:去分母(各项乘以最简公分母_________)5 ? x 约分得: 5 ?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 4??4 ? x ?1?讨论:①方程(1)、方程(2)都有分母,解方程的共同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去分母的方法是( ) A、有分母的项,乘以公分母,无分母的项可以不乘以最简公分母 B、所有的项(有分母的项、无分母的项)都要乘以最简公分母第 27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分式方程的解 试一试,解下列分式方程(注意验根) : x ?1 2 x ?1 1 ? ? (1) (2) x?2 x?2 x?2 x?2 解:每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解:每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x ?1 x ?1 ? ? 2 ?? ? ? ? 1 ?? ?? ?? x?2 x?2 x?2 x?2?小结: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________原方程的根, 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 4、验根方法: 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 ∴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5、例:解分式方程:x 3 ?1 ? ?x ? 1??x ? 2? x ?1解:每项乘以最简公分母___________ 得x ? ______ x ?1,-1________ =?x ? 1??x ? 2?3? __________检验:把 x=______ 代入最简公分母________ ∴x=_______(是或不是)原方程的根。 (三) 课堂练习 1、解分式方程(要注意验根) : 4 ?1 (1) x ?1 解:每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4 ? ? 1? 得: x ?1(2)1 2 ? 2x x ? 3检验:把 x ? ∴x ?代入最简公分母______ (是或不是)原方程的第 28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2 3 ? x?3 x(4)x 2x ? ?1 x ? 1 3( x ? 1)(5)3x x?2 ? ?2 x?2 x(6)1 1? x ? ?1 x?2 2? x2、解分式方程(要注意验根) : x 1 ? (1) x ? 1 2x ? 2 解:(2)2 4 ? 2 x ?1 x ?1(3)5 1 ? 2 ?0 x ? x x ?12(4)2 4 ? 2 2x ? 1 4x ? 1(5)x 3 ? ?2 x ? 1 2x ? 2(6)3 1 5 ? ? 2 3x ? 1 6 x ? 2(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29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11 课时 一、学习目标:分式――分式方程(2)1、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填空: 80 60 ? (1)把分式方程 化为整式方程,原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x ?3 x?3 1 3 ? (2)把分式方程 化为整式方程,原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2( x ? 2) 2 x (3)把分式方程x 2x ? ? 2 化为整式方程,原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x ? 1 3x ? 3 2 1 = 2 化为整式方程,原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x ? 1 x ?1 2 1 4x ? ? 1? 2 化为整式方程,原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x?2 x?2 x ?4(4)把分式方程(5)把分式方程(二) 讲授新课 例 解分式方程(注意验根) : 1 5 (1) ? x x?3 解:每项乘以最简公分母___________ , 得(2)x x ?1 ? x ? 3 x ?1检验:把 x=____ 代入最简公分母________ ∴x=_____(是或不是)原方程的根。 (3)x 3 ?1 ? x ?1 ( x ? 1)( x ? 2)(4)1 4x 2 ? 2 ?1 2 x ? 5 4 x ? 25第 30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三) 课堂练习 1、解分式方程(注意验根) : 3 2a ? 1 ? ?1 (1) a ?1 1? a 解:(2)2x 5 ? ?3 2x ? 1 1 ? 2x(3)x?3 3 ?1 ? x?2 2? x(4)x ?5 1 ? ?5 x?4 4? x(5)2x ? 1 5 ? 2 x ? x 6x ? 6(6)3 1 ? 2 ?0 x ? 2x x ? 2x2(7)1 x ? ?1 2 x ? x 1? x(8)2 x ? 4 5 ? x2 ? ? x ? 3 x ? 3 x2 ? 92、填空: (1)若分式方程x ?5 1 ? ? 5 有增根,则增根是 x?4 4? x x ?5 1 ? ? 5 有增根 解:∵ 分式方程 x?4 4? x ∴ 分母 0,即 =0 或=0∴ 增根是 x =第 31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2)若分式方程 解:1 1 = 有增根,则增根是 x ?1 2x ? 2(3)若分式方程 解:1 ? 0 有增根,则增根是 x ? x?623 2 ? 有正数根,则 k 的取值范围为( ) x?3 x?k (A) k ? 2 (B) k ? ?3 (C) ?3 ? k ? 2 (D) k ? ?3 3 2 ? 提示:先求方程 的根 x x?3 x?k 解:3、关于 x 的方程∵ 分式方程的根是正数, ∴ x 0,即 则 k 的取值范围为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 (六) 作业 反思第 32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12 课时一、学习目标:分式――分式方程(3)1、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会区分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的解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a 2 ? 例:分式计算: a ?1 2 ? a 解:原式=解分式方程: 解:a 2 ? ?1 a ?1 2 ? a(二)课堂练习 1、分式计算: 1 2 ? (1) x x2、解分式方程: 1 2 ? (1) =3 x x(2)2 3 ? x ?1 x ?1(2)2 3 ? =1 x ?1 x ?1(3)x 3 ? x+1 x ? 2(3)x 3 ? =1 x+1 x ? 2(4)3 2 ? a ?1 1? a(4)3 2 ? =2 a ?1 1? a(5)5a 2 ? 2 ? 5a 25a 2 ? 4(5)5a 2 ? = 1 2 ? 5a 25a 2 ? 4第 33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方程 ?8 x ? 2 两边都除以-8,得( ) 1 1 (A) x ? ?4 (B) x ? (C) x ? 4 (D) x ? ? 4 4 x ?1 ? 5 是( 4、方程 ) x (A)一元一次方程 (B)无理方程 (C)分式方程 (D)一元二次方程 5、方程 (A) x ? 22的根为( (B) x ? ?3) . (C) x1 ? 2, x2 ? ?3 (D) x1 ? ?2, x2 ? 3 ) . (D) x 2 ? 5 ? 06、将方程x ?4 3 ? 2? 去分母并化简后得到的方程是( x ?1 x ?1(A) x 2 ? 2 x ? 3 ? 0 (B) x 2 ? 2 x ? 5 ? 0 (C) x 2 ? 3 ? 0 2? x ? 2 的根为 x=0,则 m= 7、若关于 x 的方程 m? x 2? x ? 2 的根 x=0 解:∵方程 m? x 2? x ? 2 得方程 ∴将 x=0 代入方程 m? x 解方程,得 m= 8、计算: (1)2ab 2bc ? (a ? b)(a ? c) (a ? b)(c ? a)(2)x y2 x4 y x2 ? ? 4 ? 2 x ? y x ? y x ? y4 x ? y2解:原式= =2ab (a ? b)(a ? c)2bc (a ? b)()????(3)a2 ?a ?b a ?b? a2 ? 解:原式= a ? b?1? 4 xy ?? 4 xy ? (4) ? x ? y ? ?? x ? y ? ? ? ?? x ? y ?? x? y? ?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作业 (五)反思第 34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13 课时一、学习目标:分式――列方程解应用题(1)正确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讲授新课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例 1: 轮船在顺水中航行 100 千米所需的时间和逆水航行 60 千米所需的时间相同。 已知 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20 千米/时,求水流的速度是多少? (提示: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静水中的船速 + 水流速度 轮船逆水航行的速度=静水中的船速 - 水流速度) 分析:设水流的速度是 x 千米/时,依题意填写下表,列出方程: 速度 顺水航行 逆水航行 解: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x 千米/时, 依题意列方程: 解方程得: 经检验, x ? _______ 答: 例 2:某农机厂职工到距工厂 15 千米的某地检修农机,一部分人骑自行车先走,过 了 40 分钟,其余的人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 行车的 3 倍,求两种车的速度。 分析:设自行车的速度是 千米/小时,则汽车的速度是 千米/小时, 40 分钟= 小时。依题意填写表格,列出方程 解:设自行车的速度是 千米/小时, 速度 时间 路程 则汽车的速度是 千米/小时 自行车 依题意可列方程: 解方程得: 汽车 原方程的根。 时间 路程经检验, x ? _______原方程的根。答: 注意:解分式方程时要检验。第 35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二) 课堂练习 先列方程,再求解 1、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 10 千米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 20 分钟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达到。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同学 速度的 2 倍,求骑车同学的速度。 速度 时间 路程 解:设 骑车 依题意可列方程: 汽车2、A、B 两种机器人都被用来搬运化工材料,A 型机器人比 B 型机器人每小时多搬运 30kg,A 型机器人搬运 900kg 所用时间与 B 型机器人搬运 600kg 所用时间相等, 两种机器人每小时分别搬运多少化工原料? 解:设 依题意可列方程:3、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 50 台机器,现在生产 600 台机器所需时间 与原计划生产 450 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现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解:设 依题意可列方程:第 36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4、甲、乙两人分别从距目的地 6 千米和 10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甲、乙的速度比 是 3 : 4 ,结果甲比乙提前 20 分钟达到目的地。求甲、乙的速度。 解:设 依题意可列方程:5、一辆汽车开往距离出发地 180 千米的目的地,出发后一小时内按原计划的速度匀 速行驶,一小时后以原来速度的 1.5 倍匀速行驶,并比原计划提前 40 分钟达到 目的地,求前一小时的行驶速度。 解:设 依题意可列方程:6、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 1 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 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求两个队的工作 效率。 解:设 依题意可列方程:(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 作业 (五) 反思第 37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14 课时 一、学习目标:分式――列方程解应用题(2)正确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例题: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先列方程,再求解) 甲做 180 个机器零件与乙做 240 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两人每小时共做 70 个机 器零件,两人每小时各做多少个? 解:设 工作总 工作时 工作效率 量 间 依题意列方程: 甲 乙(二)课堂练习 1、一台收割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一个农民工作效率的 150 倍,用这台机器收割 10 公顷 小麦比 100 个农民人工收割这些小麦要少用 1 小时,这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多少公 顷小麦? 解:设 依题意列方程:2、供电局的电力维修工要到 30 千米远的郊区进行电力抢修.技术工人骑摩托车先走, 15 分钟后,抢修车装载着所需材料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抢修车的速度是 摩托车的 1.5 倍,求这两种车的速度。 解:设 依题意列方程:第 38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一辆货车先以某一速度行驶 120 千米,然后货车每小时加快 5 千米,又行驶 135 千 米,结果行驶两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问货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解:设 依题意列方程:4、完成某项工程所需时间,甲工程队比乙工程队少 5 天,两队共同施工用 6 天可 完成这项工程。如果两队单独施工,完成该项工程各需要多少天? 解:设 依题意列方程:5、张明 4 小时清点完一批图书的一半,李强加入清点另一半图书的工作,两人合作 1 小时清点完另一半图书。如果李强单独清点这批图书需要几小时? 解:设 依题意列方程:6、改良玉米品种后,迎春村玉米平均每公顷增加产量 a 吨。原来产 m 吨玉米的一 块土地,现在的总产量增加了 20 吨。原来和现在玉米的平均每公顷产量各是多少? 解:设 依题意列方程:第 39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7、从 2004 年 5 月起某列车平均提速 v 千米/时,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 s 千 米,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 50 千米,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设 依题意列方程:8、如图,运动场两端的半圆形跑道外径为 R,内径为 r,中间为直跑道,整个跑道总面 积为 S,请用含 S、R、r 的式子表示直跑道的长 a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 作业 (五) 反思第 40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八年级数学)分式单元测验一、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24 分) x?2 1、当 x 时,分式 分式有意义。 x?2 x ?1 2、当 x= 时,分式 的值为零。 2x ? 4 3、计算: ?? 5? =0;?? 2??3 =。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0. ? 5、用正指数幂表示 2ab?2 c 3 ?m ?1 n a2 a2 ? b2 ? ? = ② = mn m ? 1 ab ab mx ? 1 3 ? 7、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 ? 3 4 的解 x=1,则 m= 1 1 8、若分式方程 = 无解,则增根是 x ?1 2x ? 2 9、制作某种零件,甲做 250 个零件与乙做 200 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甲每小时 比乙多做 10 个零件,设乙每小时做 x 个零件,则可列方程为 1 1 10、若 x ? ? 3 ,则 x 2 ? 2 = x x6、计算:①二、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 3 x? y 1 2 3 1、下列代数式 , , , , ? x, 中分式的个数有( x ? 2 3 5? y x? y (A) 1 个 (B) 2 个 2、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27x x? y (A) (B) 2 21y x ? y2 3、如果把分式 (C) 3 个 ) 1 ? 2x (C) 2x ? 1 (D) 4 个xy ? 2 x 4x 2)(D)x 的 x 和 y 都扩大 3 倍,那么分式的值( x? y) (D)扩大 6 倍(A) 扩大 3 倍 4、分式(B)缩小为原来的1 3(C)不变x2 ? 9 约分的结果是( ) x 2 ? 6x ? 9 x?3 x?3 x?3 (A) (B) (C) ? x?3 x?3 x?3 a 5、计算 a ? b ? 的结果是( ) b(D) ?x?3 x?3(A) 1(B) a 2(C)b(D)a2 b2第 41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1? 6、将 ? ? , ?? 2?0 , ?? 3?2 ,这三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 ?6?(A) (C) 7、解分式方程 (B) (D)?1)3 x ? ? 4 时,去分母后得( ) x?2 2? x 4 4 (A) 3 ? x ? (x ? 2) (B) 3 ? x ? (x ? 2) 3 ? ? (C) (2 ? x) x(x ? 2) 4 (D) 3 ? x ? 48、某食堂有煤 m 吨,原计划每天烧煤 a 吨,现在每天节约煤 b(b<a)吨,则这批煤可以 比原计划多烧的天数是( ) (A) (B) (C) (D)三、计算题: (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2a 2 21b (1) 3 ? 8a 7b 解:原式=(2)4 x ? 12 x ? 3 ? x2 ?1 x2 ? x(3)a 3a a ?1 ? ? 3a ? 1 3a ? 1 3a ? 1(4)4 2 ? 2 a ?1 a ? a2四、解分式方程: (第小题 6 分,共 12 分) 1 2 ? 2 (1) x ?1 x ?1 解:(2)x 2x ? ?1 x ? 1 3x ? 3第 42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五、 分)先化简,再求值: (8x 2 ? 4 x x 2 ? 8 x ? 16 x ? ? ,其中 x ? ?2 2 2 x?4 x ? 16 x ? 4x六、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分) (8 某工厂要加工 720 件衣服,预计每天做 48 件,正好按时完成。现在客户要 提前 5 天交货,则每天应多做多少件?附加题:已知1 1 2 x ? 3 xy ? 2 y ? ? 3 ,求分式 的值。 (10 分) x y x ? 2 xy ? y第 43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17 章反比例函数 第 1 课时――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正确理解待定系数法,并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表达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三.教学过程: (一) 、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列车以 100 千米M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时间为 t 小时,则它的行驶路程 S= 2、京沪线铁路全路程为 1463 千米,某次列车的行驶时间为 t 小时,则它的平均速度v?(二)讲授新课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第 2 题的函数表达式叫做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k 10 一般的,形如 y ? ? k为常数,k ? 0 ? 的函数叫做 ,例如 y ? 。 x x 可变形为: y ? kx? ?,( k ? 0 ) ,自变量的次数是 。其中:自变量是 2.例题:例 1:已知函数 y ? 3x m?7 是反比例函数,求 m 的取值。 解:∵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m-7= , 解得:m = 例 2: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当 x ? 2 时, y ? 6 。 (1)求出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当 x ? 4 时 y 的值; (3)当 x 取何值时,y 的值为-3。 解: (1)∵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设__________ ∴把 x ? 2 和 y ? 6 代入上式,得__________, 解之得: k ? ______ (2)把 x ? 4 代入 (3)把 y ? ?3 代入 ∴所求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 , 得 y= 。 , 得(三)课堂练习: 1、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1 1 A. y ? ? 1 B. y ? x x ?1() C. y ?1 3xD. y ?1 x2第 44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k 的图象经过点(3,-8) ,则 y ? ( x 24 x 24 x A. ? B. C. D. ? x 24 x 24 3、下列函数中 是反比例函数(填编号) 4 1 x ① y ? ?8 x ②y? ③ y ? x2 ? ④y? x 3 2 3 x?2 8 ⑤ y?? ⑥y? ⑦ y ? ?2 x ? 1 ⑧y?? x 3 x 4、请指出以下反比例函数的 k 值2、如果反比例函数 y ?)123 5 中, k = ; ② y? 中, k = ; x x 1 2 ③ y ? 中, k = ; ④ y ? ? 中, k = 。 x 3x 5、矩形的面积为 4,一条边的长为 x,另一条边的长为 y,则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为: y= 。① y?6、小艳家用购电卡买了 1000 度电,那么这些电所够使用的天数 m 与小艳家平均每天的 用电数 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m= ,如果平均每天用电 4 度,这些电可 以用 天。 7、当 m = 时,函数y ? (m ? 2) xm ?5 是反比例函数。28、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 x 与 y 的一些值,请补充完整。x y1052 50-59、已知变量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且当 x=-2 时 y=3, (1)求出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当 x ? 1 时 y 的值; (3)当 x 取何值时,y 的值为 ?3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 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 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10、已知 y 与 x ? 1 成反比例,且当 x ? 2 时, y ? 2 。求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 y 是否为 x 的反比例函数。 解:第 45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2 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及概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 , , 。 (二) 、讲授新课 6 1、在(图一)画出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x -2 ? -6 -4 -3 -1 1 2 3 5 6 ? x 6 y? ? ? x (x,y) ? ?(图一) 2. 在(图二)画出反比例函数 y ? ?6 的图象 x -2 -1(图二) (1)列表(2)描点(3)连线 1 2 3 5 6 ? ? ?xy? 6 x? ? ?-6-4-3(x,y)3、观察所画的两个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6 6 (1)y ? 和 y ? ? 的图象都是由 条曲线组成, 并且随着 x 的不断增大 (或减小) , x x 曲线越来越接近 轴(或 轴) 。第 46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2)y ?6 中k = ,k 0, 图象在 象限, 在每一个象限内, 图像从左向右 x “上坡”或“下坡”,即在每一个象限内 y 随 x 值的增大而 ) 。 6 中 k = ,k 0, 图象在 象限, 在每一个象限内, 图像从左向右 x “上坡”或“下坡”,即在每一个象限内 y 随 x 值的增大而 ) 。(填(3)y ? ?(填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图象由 图象的性质:条曲线组成,叫做。(1)当 k>0 时,图象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 就是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加而______; (2)当 k<0 时,图象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 就是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加而______。 (三) 、课堂练习 函数关系式k x (k 为常数,k ≠0) y?k x (k 为常数,k ≠0) y?(填“上坡”或“下坡”,也 ) (填“上坡”或“下坡”,也 )K值图象图象分布性质k ?0第___、___象 限在每个象限内 y 值随 x 值的增大 而 。 在每个象限内k?0第___、___象 限 象 。 象 。y 值随 x 值的增大 而 。2 中k = ,k 0,图象位于 x 限,大致图象是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加而____ 3 2、反比例函数 y ? ? k = ,k 0,图象位于 x 限,大致图象是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加而1、反比例函数 y ?10 k= ,k 0,图象位于 象 x 限,大致图象是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加而 。 k 4、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的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则 k x3、反比例函数 y ? ?第 47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2?m 的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则 m x k ?1 6、若反比例函数 y ? 图像的一支在第三象限,则 k x 3 7、对于函数 y ? ,当 x&0 时 y 0,这部分图像在第 象限。 x 3 8、对于函数 y ? ? ,当 x&0 时 y 0,这部分图像在第 象限。 x m?5 9、如图是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x (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 象限,常数 m 的取值范5、已知反比例函数 y ?围是;b? 。(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 A ?a, b ? 和点 B ?a?, b?? ,如果 a ? a ? ,那么 b(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48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3 课时――反比例函数练习课教学目标:熟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一、选择题k 的图象经过点(3,-8) ,则 y ? ( x 24 x 24 x A. ? B. C. D. ? x 24 x 24 2、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是 ( )1、如果反比例函数 y ?)ABCD3、下列函数中哪个,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 ) 1 1 2 A. y ( x ? 1) ? 1 B. y ? C. y ? 2 D. y ? x ?1 x 3x k 4、如果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经过点(-2,-3),那么函数的图象应该位于( ) x A.第一、三象限 B.第一、二象限 C.第二、四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k k 5、函数 y ? 的图象经过点(-4,6) ,则下列各点中在 y ? 图象上的是( ) x x A. (3,8) B. (3,-8) C. (-8,-3) D. (-4,-6) 6、若矩形的面积为 12cm 2 ,则它的长 y cm 与宽 x cm 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 )y xAy OBy x OCy x ODxO7、如图,A 为反比例函数 y ?A. x 轴于 B 点, S?AOB D.A.6 B.3k 图象上一点,AB 垂直 x B. ) ? 3 ,则 k 的值(y AC.C.3 2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 1、苹果每千克 x 元,花 10 元钱可买 y 千克的苹果,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为 . 2、 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 2000m 3 , 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 t 随注水速度 v 的变化而变化, 则 t 与 v 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OBx第 49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下列等式中,反比例函数是_____________ (1) y ?x 5(2) y ? ?2 x(3)xy=21(4) y ?5 x?23 1 (6) y ? ? 3 (7)y=x+4 2x x 1 4、函数 y ? ?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 x?2 5、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 x=4 时,y=-9.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__________;且当 y=2 时,x 的值为_________. k 6、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k 0, x 在图象的每一支上, y 值随 x 的增大而 . k 7、若函数 y ? 的图象经过(3,-4) ,则 k= ,此图象 x 位于 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减小而 . k 3 8、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像经过点(- ,5) 、点( a ,-3)及(10,b ) ,则 k = , 2 x ,b = . a= 3? k 9、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 x (1)若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则 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5) y ? ?(2)若在第二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 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3 10、 已知正比例函数 y ? kx 与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都过 A m , , 则 m = ( 1) x 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三.解答题 1、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当 x ? 2 时, y ? 6 , (1)求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 x ? 4 时,y 的值. (3)求当 y=-3 时,x 的取值。,14、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 x 与 y 的一些值: 1 1 ? x -2 -1 2 2 2 y 2 3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1 -13第 50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4 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 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反比例函数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k 1、若点(1,2)在函数 y ? 上,则 k= ,则这个函数表达式是 。 x 3 2、 y ? ? 的图象叫做 ,图象位于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当 x 增大 x 时,则 y ; k ?1 3、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在其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k 的值可以 则 x 是 ( ) A、 ?1 B、3 C、0 D、 ?3 (二) 、讲授新课 例 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 10 4 m3 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 S(单位 m 2 )与其深度 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 S 定为 500 m 2 ,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掘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 10m 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 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 10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 积应改为多少 m 2 才满足需要? 分析: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解: (1)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我们有 变形得 S= ∴储存室的底面积 S 是其深度 d 的反比例函数。 (2)把 S=500 代入上式:得 解之得: (3)把 d=10 代入上式:得 解之得: 例 2、一个用电器的电阻 R 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 110-220 欧姆。已知电压 U 为 220 伏, 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1)输出功率 P 与电阻 R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公式: PR ? U 2 ) (2)这个用电器输出功率的范围多大?第 51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解: (1)根据公式: PR ? U 2 ,把 U=220 代入,得 则 P= ① 即输出功率 P 是电阻 R 的 函数。 (2)由①式可以看出,电阻越大则功率越 ∴把电阻的最小值 R=110 代入①式,得到输出功率的最 P= = 把电阻的最大值 R=220 代入①式,得到输出功率的最 P= = 因此:用电器的输出功率在 瓦到 瓦之间。 (三)课堂练习 1、已知长方体的体积是 100 cm3 ,它的长是 5 cm,宽是 x cm,高是 y cm. (1) 写出用 x 表示的 y 的函数关系式 (2) 当 x=4 时,求 y 的值。2、一种容量为 180L 的太阳能热水器,设其每分钟排水量为 x L,连续工作时间为 y 分 钟(排水的时候不进水) 。 (1)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每分钟放热水 4 L,则热水器可不间断的工作时间为多长?3、一司机驾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 80 千米/时的平均速度用 6 小时到达目的地。 (1)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的速度 v 与时间 t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如果该司机必须在 4 小时之内回到甲地,则返程时的速度不能低于多少? 解: 先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 (1)返回时,根据题意得到式子: 变形得:v = 故汽车的速度 v 是时间 t 的 函数. (2)把 t=4 代入 ,得 解得: ∴如果该司机必须在 4 小时之内回到甲地,则返程时的速度不能低于 。第 52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4、某农业大学计划修建一块面积为 200 m 2 的长方形试验田。 (1)试验田的长 x(单位:m)与宽 y(单位:m)的函数解析式是什么? (2)如果把试验田的长与宽的比为 2:1,则试验田的长与宽分别为多少? 解: (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长 ? 宽 = 面积, 因此可以得到式子: 变形得:y = 故试验田的宽 y 是长 x 的 函数. (2) ∵长与宽的比为 2:1 ∴设长 x=_____,宽 y=_____,根据题意列式可得: 5、 (2008 年巴中市)为预防“手足口病” ,某校对教室进行“药熏消毒” .已知药物燃烧 阶段,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 y (mg)与燃烧时间 x (分钟)成正比例;燃烧后, y 与 x 成反比例(如图所示) .现测得药物 10 分钟燃完,此时教室内每立方米空气含药 量为 8mg.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药物燃烧时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药物燃烧后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药量低于 1.6mg 时, 对人体方能无毒害作用,那么从消毒开始, 经多长时间学生才可以回教室?(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53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5 课时――反比例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到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统一关系 2、进一步体现出新教材中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k 1、如右图,是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点 A ?1, 2 ? 是 x 图像上在第一象限的点,则 k= , 长方形 OABC 的面积为 , 思考 k 与面积的关系: 2、如右图,是反比例函数 y ? (相等或不等)k 的图象,点 A? x, y ? 是图 x 像上在第一象限的点,则长方形 OABC 的面积为 , k 由 y ? 变形得 k= x ∴k 与面积的关系: (相等或不等)(二) 、讲授新课 例 1: ,如右图是反比例函数 y ?k ? k ? 0 ? 的图象, x 点 A 是图象上的任意一点,AB⊥x 轴于 B,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6,则 k= ∴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变式训练题组一k ? k ? 0 ? 的部分图象,阴影部分的 x 面积为 4,则 k= 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k 2、如右是反比例函数 y ? ? k ? 0 ? 的部分图象,阴影部分的 x 面积为 3,则 k= 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k 3、如右是反比例函数 y ? ? k ? 0 ? 的部分图象,阴影部分的面 x 积为 2,则 k= 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1、如右是反比例函数 y ?例 2、如右图是 y ? kx ? b 与 y ? 请判断: k 0,bm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 x 0,m 0第 54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变式训练题组二3 1、请在下边的坐标系中同时画出 y ? ?2 x ? 1 与 y ? ? 的大致图象。 x m 2、请在右边的坐标系中同时画出 y ? kx ? b 与 y ? 的大致图象。其中 x k ? 0, b ? 0, m ? 0例 3、如图所示,一次函数 y1 ? kx ?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2 ? 相交于 A、B 两点, (1)利用图中条件,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y ? kx ? b ? (2)看图,指出方程组 ? 的解 m ?y ? x ?m 的图象 x(3)观察图象,当 x 在什么范围时, y1 < y2 ? 解: (1)∵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 A(-2,1),B(1,n)点。 把(-2,1)代入 y2 ?m 得 x,解之得 m=则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把(1,n)代入上式得得 (2),解之得 n=(3)变式训练题组三 1、已知一次函数 y=mx 与反比例函数 y=3 的图象相交于点(1,3) ,?求该直线与双曲线 x的另一个交点坐标 ; 2 2、函数 y= 和 y=-x+4 的图象的交点在第 x象限.第 55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如右图所示是,一次函数函数 y1 ? x ? 1和反比例函数 y2 ?6 的图象, x? y ? x ?1 ? (1)求方程组 ? 6 的解; ?y ? x ?(2)观察图象,当 x 在什么范围时, y1 < y2 ? 解: (1)(2)(三)课堂练习 1. 面积为 4 的矩形一边为 x , 另一边为 y, y 与 x 的变化规律用图象大致表示为 ( 则)2、下列各点中,在函数 y ? ? A、 (2,1)2 的图像上的是( x B、 (-2,1) C、 (2,-2)) D、 (1,2) ) 。3、一次函数 y ? 2 x ? 1 与反比例函数 y ? A.0 个 B.1 个4 的图象交点的个数为( x C.2 个 D.无数个4、若 ab ? 0 ,则函数 y ? ax 与 y ??b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象大致是( x) 。5、如图,关于 x 的函数 y=k(x-1)和 y=- (k≠0), 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 y O A x O B x y O C x y O D xk x第 56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6、 在 y ?1 的图象中,阴影部分面积不为 1 的是( x) .7、已知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 ? ? 解:8 的图象交于点 A、B 两点,且点 x A 的横坐标是-2,点 B 的纵坐标是-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A O Bx(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57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6 课时――反比例函数复习 一、教学目标: 1、系统复习《反比例函数》并应用; 2.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待定系数法、分类、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 、知识点回顾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形如 y= (k 是常数,k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它有以下两种变 ? ? 形形式: y ? kx ;xy= 。 (2)下列函数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 y ?6 3x) C. y ?x 3B. y ? x 2 ? xD. y ? 4 x ? 81 1 3 2 ② y ? ? 1 ③ xy ? ?1 ④ y ? ⑤ y ? ? 中,是 y x x ?1 2x x 关于 x 的反比例函数有: (填编号) 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k (1)若点 3, ? 3 在函数 y ? 上,则该反比例函数为 y= x (2)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A(3,-2) 、B(1,6) 、C(1,-6)中,可能在同一反比例函数 k y? 图象上的是顶点 。 x (3)已知 y 与 2x+1 成反比例,且当 x=1 时,y=2,那么当 x=0 时,y=________.(3)下列函数:① y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完成下列表格 函数解析式 y=k x图象经过的 点 (3,-2) ( (1, ,0) )k值图象分布在 y 随 x 的增大而如何变化 什么象限 二、四 y 随 x 的增大而 y 随 x 的增大而 y 随 x 的增大而y=-2x+4 y=1 2x(1)已知函数 y= (2)若函数 y=3k ? 6 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减小而减小,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xk 的图象经过点( 3 ,-4) ,则 k= _____ ,此图象在 x 一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减小而 ;象限,在每(3)已知正比例函数 y=kx(k≠0),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对于相同的 k 值,反比例 k 函数 y= 中,当 x& 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_______. x (4)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kx1?2k,当 x&0 时,y 随 x 的________而增大.第 58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4、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1)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定值,电流 I(A)与电阻 R( ? )成反比例。如图 所示电流 I 与电阻 R 之间关系的图象, 则用电阻 R 表示电流 I 的函数解析式为( ) 2 3 6 6 A. I ? B. I ? C. I ? D. I ? ? R R R R (2)下列几个关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正三角形的面积与其周长 B.人的身高与年龄 C.三角形面积一定时,一边与这边上的高 D.矩形的长与宽 (3)一个梯形的面积是 40,它的上底是下底的一半,若上底为 x ,高为 y ,则 y 与 x 的 函数关系式为____ ___。 (二) 、课堂练习 k 1、 已知点 (3, 是双曲线 y ? (k ? 0) 上一点, 1) 则下列各点中在该图象上的点是 ( ) . x 1 1 A. ,-9) ( B. (-1,3) C. (-3,-1) D. (6,- ) 3 2 1 2.函数 y=-x 与 y=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是( ) x3、若 y 与 x 成正比例,x 与 z 成反比例,则 y 与 z 之间的关系为(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D.无法确定 4 4、点 A(-3, y1 ) ,B(-2, y2 ) ,C(3, y3 )都在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上,则( ) x A. y1 ? y2 ? y3 B. y3 ? y2 ? y1 C. y3 ? y1 ? y2 D. y2 ? y1 ? y3k 函数图象上的一点,? 若图中阴影部分的矩形面积为 2, x 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 ) 2 2 1 1 A. y ? B. y ? ? C. y ? D. y ? ? x x 2x 2x 8 6、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 的图象经过点 P(a+1,4) ,则 a=_ _ x5.如图所示的 P 是反比例 y=2 的图象在第___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图象从左向右_________. 3x k 8、若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则一次函数 y ? kx ? 1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 x 第 象限7、函数 y ? ?第 59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9、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某物承受的压强 p(帕)是它的受力面积 S(平方米)的反比 例函数,且当 S=0.1(平方米)时,p=1000 帕。 (1)求 p 与 s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求当 S=0.5 平方米时,物体所受的压强 P. 解:10、 已知 y ? y1 ? y2 ,y1 与 x 成正比例,y 2 与 x 成反比例, 且当 x ? 2 时,y ? 3 ; x ? ?1 当 时, y ? ?3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11、如图 13-8-7 已知一次函数 y1 ? ? x ? a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D、C 两点和反比 k 例函数 y 2 ? 交于 A、B 两点,且点 A 的坐标是(1,3)点 B 的坐标是(3,m) x (1)求 a,k,m 的值; (2)求 C、D 两点的坐标,并求△AOB 的面积; (3)利用图像直接写出,当 x 在什么取值范围时, y1 ? y2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作业 (五)反思第 60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八年级数学)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函数中.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y ? ?3x B、 y ?1 x ?1C、 y ?3 xD、 y ?1 x2k ?k ? 0? 的图象经过点(2,-3) k 的值是( ,则 ) x 3 3 A、-6 B、6 C、 D、- 2 2 2 3、下列各点中,在函数 y ? ? 的图像上的是( ) x A、 (2,1) B、 (-2,1) C、 (2,-2) D、 (1,2) 3 4、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位于( ) x A.第一、二象限 B.第二、三象限 C.第一、三象限 D.第二、四象限 k k 5 、 函 数 y ? 的 图 象 经 过 点 ( 3 , -4 ) 则 下 列 各 点 中 在 y ? 图 象 上 的 是 , x x ( )2、已知反比例函数 y ?A、 (2,6) B、 (2,-6) C、 (-2,-6) D. (-3,-4) 1 6、函数 y ? ? 与 y ? x 的图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交点的个数是( ) x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 7、函数 y ? ? a ?1? xa 是反比例函数,则此函数图象位于( A.第一、三象限; ) B.第二、四象限; C.第一、四象限;D.第二、三象限8、 三角形的面积为 4cm 2 , 底边上的高 y(cm) 与底边 x(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为( )9、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y=kx-k 与 y ?k (k ? 0) 的图像大致是( x)10.在函数 y= A.a&b&c6 的图象上有三点 A1(1,a) 2(-2,b) 3(-3,c) ,A ,A ,则下列各式中, x 正确的是( )B.a&c&bC.b&c&aD.c&b&a第 61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二、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16 分) 4 1、反比例函数 y ? ? 中,相应地 k= 3x 1 2、函数 y ?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4 k 3.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k ? 0? 的图象经过点(2,-3) ,则 k 的值是_______,它的图 x 象在__________象限,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__________. 4、写出一个图象在第一、三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 3m ? 6 5、已知函数 y ? 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减小而减小,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x _______. 6、 如图,P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上的一点, 且矩形 PEOF 的面积为 8,则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三、解答题(共 54 分) : k 1. (10 分)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经过点 A (2,-8)。 x (1)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2)请判断点 B (-4,4)是否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2、 (10 分)已知正比例函数 y ? kx ? k ? 0? 与反比例函数 y ? 两点,点 A 的坐标为(2,1) ,点 B 的坐标为(n,-1) (1)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点 B 的坐标.m ? m ? 0 ? 的图象交于 A、B x3、 (12分)如图是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点A(-1,-3) ,B(m,2)在图象上。 BC垂直于x轴。求 (1)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m的值; (3)求矩形OCBD的面积; (4)当 x ? ?1 时,求y的取值范围。第 62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4. (10分)某空调厂的装配车间计划组装9000台空调: (1) 从组装空调开始,每天组装的台数 m (单位:台/天)与生产的时间 t (单位:天)之间有 怎样的函数关系? (2) 原计划用2个月时间(每月以30天计算)完成,由于气温提前升高,厂家决定这批空 调提前十天上市,那么装配车间每天至少要组装多少空调?5. (12 分)如图所示:一次函数 y1 ? kx ?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2 ? 于 A、B 两点, (1)利用图中条件,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看图,指出方程组 ? ?? y ? kx ? b 的解 m y? ? x ?m 的图象,相交 x(3)观察图象,当 x 在什么范围时, y1 < y2 ?附加题(10 分) 如图 4 所示,已知一次函数 y=kx+b(k≠0)的图象与 x 轴、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且与反 y m 比 例 函 数 y= (m≠0) 的 图 象 在 第 一 象 限 交 于 C 点 ,CD⊥x 轴 , 垂 足 为 D, 若 x OA=OB=OD=1. y (1)求点 A,B,D 坐标. C (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BA O D x第 63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第 1 课时――勾股定理(1)一、教学目标: 1、能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代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勾股定理; 2、知道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弦的含义,能说出勾股定理,并用式子表示; 3、能运用勾股定理理解用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知道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弦的含义,能说出勾股定理,并用式子表示。 教学难点:能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代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勾股定理;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勾股定理的探究: 1、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探索勾股定理: 探索一:剪 4 个与图 1 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再将它们拼成如图 2 所示的图形。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 又可以表示为 。 ∵两种方法都是表示同一个图形的面积 ∴ = 即 = ∴2?2?2(用字母表示)2、将图 2 沿中间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剪开, 得到如图所示的梯形: 直角梯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 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可以表示为: ; 利用“直角梯形的面积”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的关系,可以得到: = + + ∴ = 即 = ∴2?2?2(用字母表示)3、 利用代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勾股定理: 探索一:如图一,观察图中用阴影画出的三个正方形(每一个小 方格的边长为 1) ∵ S1 ? S 2 = , S3 = ; ∴ 即: =??(用字母表示)第 64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探索二:利用右图画出一个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C=3 厘米、BC=4 厘米的直角三角形, (1)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 AB= 厘米, (2)计算: AC 2 ? BC 2 =AB 2 == =即:??(用字母表示) 。3、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 , b ,斜边长为 c ,那么 公式变形: c = , a = , b = (二)讲授新课: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 1. 在 Rt△ABC 中,∠C=90°. (1) 已知 a=6, b=8,求 c; (2) 已知 a=2, c=5, 求 b. 解: (1)在 Rt?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 c = = = ∴c = (2)在 Rt?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 b = = = ∴b= (三)课堂练习: 1、在 Rt△ABC 中,∠C=90°. (1) 已知 a=3,b=4,求 c; (2) 已知 c=10, a=6,求 b. 解:(1)在 Rt?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 (2)在 Rt?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 ∴c = ∴c =22 2 2 2 2==∴b = ∴ b=2==2.求下列图中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A c B8 C15a 2 ? __________ _ ? ________ ? _____ ? a ? _____f 2 ? __________ _ ? ________ ? _____ ? f ? _____c 2 ? __________ _ ? ________ ? _____ ? c ? _____3、在,∠C=90°, (1)若 a=6,b=8,则 c= (3)若 a=4, c=6,则 b=; 。(2)若 c=13,b=12,则 a=;第 65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4、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 1cm,2cm ,则斜边长为 。 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长为 17cm,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5cm,则另一条直角边 的长为 。 6、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 3 厘米和 4 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斜 边长为 ,周长为 。 7、已知△ABC 中,∠B=90°, AC=25cm,BC=24cm,求 AB 的长. 解:由∠B=90°知,直角边是 , 斜边是 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2 = ∴AB= 8、如图,△ABC 中,AB=AC,BC=8,中线 AD=3。求 AB 的长度。 解:∵△ABC 中,AB=AC,AD 是中线 ∴∠ADB= BD= =2A=B D C在 Rt?ABD 中,∵ AB = ∴AB=9、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求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高和面积。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2 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 设 AC=BC= x A 在 Rt?ABC 中,∠ 根据勾股定理得:? 90? +=CB11、如果一个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 3 厘米和 4 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 周长。(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66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2 课时――勾股定理(2)一、教学目标: 掌握勾股定理,能用勾股定理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能用勾股定理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勾股定理,并利用它们的特征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如图①在 RT△ABC 中,∠C=90o,由勾股定理, 得 c2=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 2、在 Rt△ABC 中,∠C=90o ① 若 a=1,b=2,则 c2=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 ② 若 a=1,c=2,则 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 ③ 若 c=10,b=6, 则 a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 (二)新课讲授: 例 1: (1)在长方形 ABCD 中 AB、BC、AC 大小关系? (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 1 所示。 ①若有一块长 3 米,宽 0.8 米的薄木板,问怎样从门框通过? ②若薄木板长 3 米,宽 2.2 米呢?为什么? 解: (1)___________________ ( 2)答: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2 2 2 ? 在 Rt△ABC 中, 由勾股定理,得 AC =AB +BC =________=___ ? AC ? _______? _____因为 AC______木板的宽,所以木板_________从门框内通过。 (三)课堂练习: 1、已知要从电杆离地面 5 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长 7 米的电缆, 求地面电缆固定点 A 到电线杆底部 B 的距离。 解:由题意得,在 Rt△ABC 中: =5 米, =7 米 2 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 ∴AB=CBAL2、如图,一个圆锥的高 AO=2.4cm,底面半径 OB=0.7cm, 求 AB 的长。 解:第 67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如图,为了求出位于湖两岸的两点 A、 B 之间的距离,一个观测者在点 C 设桩,使 三角形 ABC 恰好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得到 AC 长 160 米,BC 长 128 米.问从点 A 穿过湖到点 B 有多远? 解:由题意得:在 Rt?ABC 中, ?B ? 90? 根据勾股定理得:AB 2 ===∴AB= ∴从点 A 穿过湖到点 B 有 4、求下列阴影部分的面积: (1) 阴影部分是正方形; (2) 阴影部分是长方形; (3) 阴影部分是半圆.解: (1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 ______ (2)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 (3) 圆的半径= 半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 5、一旗杆离地面 6 米处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 8 米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少米? (提示:折断前的长度应该是 AB+BC 的长) 解:6、如图所示,求矩形零件上两孔中心 A 和 B 的距离。 (精确到 0.1mm)(分析:求两孔中心 A 和 B 的距离即 求线段____的长度) 解: 如图:AC= BC= ∵Rt△ABC 中,∠C=90o, 由勾股定理,得 ∴AB2=_________= ∴AB= 答:第 68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7、在△ABC 中,∠C=900,AB=10。 (1)若∠B=300,求 BC、AC。ACB(2)若∠A=450,求 BC、AC。ACB8、如图,一个 3 米长的梯子 AB,斜着靠在竖直的墙 AO 上,这时 AO 的距离为 2.5 米。 ①求梯子的底端 B 距墙角 O 多少米? ②如果梯子的顶端 A 沿墙角下滑 0.5 米至 C,请同学们: 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 0.5 米吗? 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近似值是多少?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A COBD9、一艘轮船以 16 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 A 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在同时同地 以 12 海里/时的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多远?(自已画 图,标字母,求解) 。北西A东(四)课堂小结 南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69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3 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一、教学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某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某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A (一)复习巩固: 1、如图,在 Rt△ABC 中,∠C=90o,三边长为 a,b,c (1)两锐角关系∠____+∠____=90o (2)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_ ___2+__ __2=__ _2 2、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B CAC=______ BC=______ BC=_______ (二)讲授新课: 1、已知:在 Rt△ABC 中,AB=c,BC=a,CA=b,且 a2+b2=c2。 求证:∠C=90o 。 分析:①思考:证明一个角是 90o 有何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要求画出图形作△A/B/C/,使 B/C/=a,A/C/=b,∠C/=90o 。 ③在 Rt△A/B/C/中,A/B/=_____________。 ④A/B/____AB, (填“=”或“≠” ) 作图: ⑤△_____≌△_____ ( ) / ⑥∠C____∠C (填“=”或“≠” ) 证明:在 Rt△A B C 中,/ / /A?B? 2 ? ?22?22?∵a2+b2=c2 ∴ A/B/=_____________ 在△ABC 和 △A/B/C/ 中 ∵ ? ? ? ? ? ∴△__ ___≌△___ __( ) ∴∠C= ∠ = ° ,即△ABC 是三角形第 70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2、小结: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 b , c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3、定理的应用: 例:判断下列线段 a、b、c 组成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若是,指出哪一条边所对 的角是直角。 (1)a=15,b=20,c=25c2 = 解:∵ a 2 ? b 2 = = = 2 2 2 ∴a +b ____ c (填“=”或“≠” ) ∴线段 a=15,b=20,c=25 构成直角三角形( “能”或“不能” ) 最大的边长是 ,它所对的角是直角。(2)a=40,b=50,c=60 解:(3)a=1,b=2,c= 解:3(三)课堂练习: 1、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下列线段 a、b、c 组成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5 3 (1)a=1.5,b=2,c=2.5 (2)a= ,b=1,c= 4 4 解:2、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如果 m 表示大于 1 的整数, a ? 2m , b ? m 2 ? 1 , c ? m 2 ? 1 ,那么 a, b, c 为勾股数。你认为对吗?如果对,你能利用这个结论写出三组勾 股数吗? 证明: (1)∵a2+b2 =( )2 +( )2 =_______+_______ = c2 =( )2 =_________ ∴a2+b2 ____ c2 (填“=”或“≠” ) ∴ (2)当 m =2 时, 2 m =___, m 2 ? 1 =__ , m 2 ? 1 =___, __ _2 2___为一组勾股数;(3)当 m =3 时, 2 m =___, m ? 1 =__ , m ? 1 =___, __ ____为一组勾股数; (4) 2 2 当m= 时, 2 m =___, m ? 1 =__ , m ? 1 =___, _ ___为一组勾股数。第 71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3、各组数中,以 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 1, b ? 2, c ? 3 C、 a ? 6, b ? 8, c ? 102)B、 a ? 7, b ? 24, c ? 25 D、 a ? 3, b ? 4, c ? 5 ) 。24、三角形的三边 a, b, c 满足 ?a ? b? ? c 2 ? 2ab ,则此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5 、 已 知 a, b, c 是 △ ABC 的 三 边 , 且 满 足 a ? 3 ? b ? 4 ? ?c ? 5? ? 0 , 则 此 三 角 形 是 。 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6,8,10,求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6、已知在△ABC 中,AB=13cm,BC=10cm,BC 边上的中线 AD=12cm。 已知如图 AD=4,AB=3,∠A=90o,BC=13,CD=12。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提示:① S四边形ABCD ? S ?ABD ? S ? ②△ABD 是 Rt△,△BDC 呢? 解: (1)求 S ?ABD 。C B A D(2)求 S ?BCD 。 (提示:先证△BCD 是 Rt△)(3)求 S四边形ABCD 。7、若△ABC 的三边 a, b, c 满足 a 2 ? b 2 ? c 2 ? 338 ? 10a ? 24b ? 26c ,试判断△ABC 的形状。(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72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4 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 成立; 3、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AC=______AC=______BC=_______2、木工做一个长方形桌面,量得桌面的长为 60cm,宽为 32cm,对角线为 68cm,则 这个桌面 。 (填“合格”或“不合格” )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12、16、20,则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它 的面积是___________。 (二)讲授新课: 1、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命题 1: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 、 b ,斜边长为 c ,则 a 2 ? b 2 ? c 2 题设: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 命题 2:若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c 满足 a 2 ? b 2 ? c 2 ,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题设: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 (1) 命题 1 与命题 2 的题设、 : 结论正好相反, 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 ________ ,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 _________ ,那么另一个叫它的 ________ 。 (2)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则它也是一个定理,那么称这两个定 理互为 。 2、在数轴作出表示 13 的点。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长为 13 的线段是直角边为正整数 边。 作法: (1)在数轴上找到点 A,使 OA= , (2)作直线 l ⊥OA,在 l 上取点 B,使 AB= , (3)以原点 O 为圆心,以 OB 为半径作弧, 弧与数轴的交点 C 即为表示 13 的点。 、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第 73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三)课堂练习: 1、下列各命题都成立,写出它们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 (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逆命题: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 (2)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 逆命题: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 (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逆命题: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 (4)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逆命题: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 )(填成立或不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2、命题“对顶角相等”和“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 ) A、互逆命题 B、互逆定理 C、都是真命题 D、都是假命题 3、命题“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的逆命题是 ,它是 命题。 A 4、李师傅在操场上安装一副单杠,要求单杠与地面平行,杠与 两撑脚垂直,如图所示,撑脚长 3m,两撑脚间距离 BC 为 2m, 则 AC= ,就可以符合要求。 BDC5、小明向东走 80 米后,沿另一方向又走了 60 米,再沿第三个方向走 100 米回到原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小明向东走 80 米后,又向 方向走的。 6、在数轴作出表示 10 的点。 提示:长为 10 的线段是直角边为 正整数 、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7、在△ABC 中,∠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 ,且 a 3 ? ab2 ? ac2 ? 0 ,则△ ABC 是 三角形,且∠ =90°。 8、边长分别是 a, b, c 的 ABC,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 A、在△ABC 中,若∠B=∠C-∠A,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B、若 a 2 ? ?b ? c ??b ? c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C、若∠AU∠BU∠C=5U4U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D、若 a : b : c ? 5 : 4 : 3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9、在△ABC 中,∠C=90°,已知 a : b ? 3 : 4 , c ? 15 ,求 b 的值。10、 如图,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 △ABC 的位置如 图所示,你能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第 74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11、如图,AB⊥BC 于点 B,DC⊥BC 于点 C,点 E 是 BC 上的点, ∠BAE=∠CED=60o ,AB=3,CE=4。 求:①AE 的长。 ②DE 的长。 ③AD 的长。 (提示:先证△____是 Rt△)D ABEC12、已知在△ABC 中,AB=13cm,BC=10cm,BC 边上的中线 AD=12cm。 A 求证:AB=AC。BDC(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75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5 课时――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AC= BC= 2、以下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BC= 。 (填写编号)(1)6,7,8 (2)8,15,17 (3)7,24,25 (4)12,35,37 (二)讲授新课: 例 1、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 “远航”号、 “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 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 “远航”号每小时航行 16 海里, “海天”号每小时 航行 12 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 30 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 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分析:由于“远航”号的航向已定,若求出两艘轮船航向所成的角,就能知道“海天” 号的航向了。 ) 解: (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例 2、 (如图 1)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 10 尺的正方形,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 根芦苇,它高出水面 1 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终点,它的顶端恰好 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解: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设水的深度 OB 为 x 尺,则芦苇的长度为 尺。 ∵芦苇在水池的正中央 ∴OC= = = 由题意得:Rt△ 中,∠ =90° OC= ,OB= , BC= 图1 图2 根据勾股定理得:第 76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三)课堂练习 1、已知甲往东走了 6 千米,乙往南走了 8 千米,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2、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 5,12,13,则此时三角形的面积是 3、边长为下列各组长度的三角形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12 13 3 4 A、0.3,0.4,0.5 B、1, , C、4,5,6 D、1, , 5 5 5 5 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 边长为 1,则 AB=____。 5、如上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1,在 图中画出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的斜边 的边长是 17 。 6、 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为 12, 斜边长为 13, 则它的面积是 。 7、如图,明明散步从 A 到 B 走了 41 米,从 B 到 C 走了 40 米,从 C 到 A 走了 9 米,则 ∠A+∠B 的度数是 。 0 8、在△ABC 中,∠ACB=90 ,AC=5,BC=12。求 (1)△ABC 的面积 S△ABC。 (2)求斜边 AB 的长度。 (3)求高 CD 的长度。第4题C千米。 。 ) 。第5题ABADCB9、架 2.5 米长的梯子靠在一座建筑物上,梯子的底部离建筑物 0.7 米,如果梯 子的顶部下滑 0.4 米,梯子的底部向外滑出多远? (梯子的底部向外滑出的距离是线段 )第 77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10、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 8 点甲先出发,他以每小时 6 千米的速度 向西行走,1 小时后乙出发,他以每小时 5 千米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 10 点的时候 两人相距多少千米?11 知如图 AD=4,AB=3,∠A=90o,BC=13,CD=12。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解:BCAD(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六)反思第 78 页
学年八年级备课组第 6 课时――勾股定理复习(1)一、教学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直角三角形; 2、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二、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 , b 斜边长为 c ,那么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c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原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注:原命题成立,但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二)课堂练习 1、在 Rt△ABC 中,∠C=90°, ①已知 a=2,b=3,则 c= ②已知 a=2,c=4,则 b=_______ ③已知 b=5,c=13,则 a=______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写题号) (1) 3cm , 4cm , 5cm (2)1 cm ,2cm ,3cm (4)1 cm,2 cm, 3 cm 3、一艘帆船由于风向的原因先向正东方向航行了 99 千米,然后向正北方向航行了 20 千米,这时它离出发点 千米。 4、 下列各命题都成立, 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这些逆命题成立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rd加上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