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汽化有哪汽化的两种方式式

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知识点 & “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和____,...”习题详情
10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0.4%
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家庭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之液化后灌装到钢罐里的.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和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和____,家庭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____的方法使之液化后灌装到钢罐里的.”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中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可以采用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解:(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中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可以采用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可以大大的减少体积,可以节省空间;故答案为:蒸发;沸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压缩体积.
此题考查了汽(液)化的基础知识及汽(液)化与生活的联系,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压缩体积只能使部分气体液化;气体液化之后便于存储和运输.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和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和____,家庭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____的方法使之液化后灌装到钢罐里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和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和____,家庭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____的方法使之液化后灌装到钢罐里的.”主要考察你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命题方向】自然界的液化现象是什么方法液化的是中考命题的方向.【解题方法点拨】分清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并能够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液化方法以及液化放热的了解和掌握是晶体的关键.
与“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和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和____,家庭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____的方法使之液化后灌装到钢罐里的.”相似的题目:
[2014o辽阳o中考]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冰雪消融露珠的形成湿衣服晾干雾凇出现
[2014o济南o中考]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2014o昆明o中考]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春天,冰雪消融夏天,草上的露珠秋天,枝头上挂满白霜冬天,屋檐下的冰凌
“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和____,...”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抗震抢险中的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灾区一青年为防止液化石油气罐在烈日下发生爆炸,将液化石油气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周围倒插了几个装满了水的啤酒瓶.(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时,采取&&&&方法使气体液化.(2)瓶中的水缓慢流入土中,在逐渐蒸发的过程要&&&&&热量,可降低液化石油气罐的温度,保证安全使用.
2“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罐装式石油液化气,是采取&&&&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罐的;在向钢罐里充气时,钢罐的温度是&&&&的(填“不变”、“升高”、“降低”).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已知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逐渐降低时,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
2日,“嫦娥二号”飞船在火箭的推动下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又&&&&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3)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讲话,必须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_.
3北京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使用的燃料为丙烷,常温下呈气态的丙烷是通过&&&&方式液化储存在较小的罐内.丙烷的热值为8.0×107J/kg,若罐内丙烷用去一半,剩余热值为&&&&&J/kg.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和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和____,家庭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____的方法使之液化后灌装到钢罐里的.”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和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和____,家庭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____的方法使之液化后灌装到钢罐里的.”相似的习题。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人教版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②常用温度计种类: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C、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其步骤为:A、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B、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C、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D、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E、根据题意求解。二、熔化和凝固⑴、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3、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⑵、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⑶、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⑷、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晶体非晶体相同点状态固体固体熔化过程吸热吸热凝固过程放热放热不同点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主变不断升高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不断降低熔点和凝固点有无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持续吸热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持续放热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④蒸发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B、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C、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D、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⑤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蒸发沸腾共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程度缓慢剧烈发生条件任何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变化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温度不变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⑥汽化吸热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③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五、解释物态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1、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A、识别问题给出的初状态与末状态;B、根据有关的概念或规律寻找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C、得出结论。2、不要以错误的主观感觉作为判断依据,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并不正确。
人教版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②常用温度计种类: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C、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其步骤为:A、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B、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C、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D、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E、根据题意求解。二、熔化和凝固⑴、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3、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⑵、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⑶、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⑷、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晶体非晶体相同点状态固体固体熔化过程吸热吸热凝固过程放热放热不同点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主变不断升高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不断降低熔点和凝固点有无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持续吸热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持续放热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④蒸发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B、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C、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D、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⑤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蒸发沸腾共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程度缓慢剧烈发生条件任何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变化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温度不变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⑥汽化吸热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③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五、解释物态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1、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A、识别问题给出的初状态与末状态;B、根据有关的概念或规律寻找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C、得出结论。2、不要以错误的主观感觉作为判断依据,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并不正确。
人教版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②常用温度计种类: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C、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其步骤为:A、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B、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C、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D、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E、根据题意求解。二、熔化和凝固⑴、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3、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⑵、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⑶、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⑷、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晶体非晶体相同点状态固体固体熔化过程吸热吸热凝固过程放热放热不同点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主变不断升高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不断降低熔点和凝固点有无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持续吸热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持续放热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④蒸发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B、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C、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D、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⑤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蒸发沸腾共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程度缓慢剧烈发生条件任何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变化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温度不变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⑥汽化吸热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③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五、解释物态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1、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A、识别问题给出的初状态与末状态;B、根据有关的概念或规律寻找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C、得出结论。2、不要以错误的主观感觉作为判断依据,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并不正确。
人教版第十六章 &热和能&复习提纲&&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④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  四、热量&  1.比热容: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  五、内能的利用、热机&  (一)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热值&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3.关于热值的理解:&  ①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②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公式:Q=mq(q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6.炉子的效率:&  ①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公式:η=Q有效/Q总=cm(t-t0)/qm′。&  (三)内能的利用&  1.内能的利用方式:&  ⑴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⑵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Q总=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汽油机柴油机不同点构造:顶部有一个火花塞顶部有一个喷油嘴吸气冲程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吸入空气点燃方式点燃式压燃式效率低高应用小型汽车、摩托车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相同点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经历四个冲程,做功1次。&  六、能量守恒定律&  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3.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体的汽化有两种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