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还没长牙就需要天天刷牙牙齿还是黄吗

妈妈们也许通常会认为,对宝宝口腔的清洁从宝宝长牙才开始。其实不然,在宝宝还没有长牙的时期,如果每天没有对口腔和牙龈进行恰当的清洁,很可能会引发一些牙龈炎和口腔问题哦,所以妈妈们不要偷懒啦,要把宝宝的牙龈和口腔卫生注意起来了。
注意口腔的清洁卫生,也会有助于宝宝将来有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主要需要清洁的口腔内的物质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口腔内主要需要清洁的物质
一 口腔分泌物
新生儿刚刚出生时,口腔内常常会有一定的分泌物出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般不用擦去,可以定时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来冲洗掉口腔中的分泌物。
二 母乳或奶粉残余
孩子无论是母乳喂养的还是人工喂养的,在给孩子喂奶后,或喂奶过程中,均应养成有规律的饮水习惯。尤其是当宝宝生病发烧、感染时,更应勤喂温开水,这样不仅可去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也有利于体内循环,防止便秘的发生。
三 其他脏物或分泌物
如果宝宝的口腔中仍有脏物或分泌物时,妈妈也不必过于着急。应让小宝宝侧卧,用一块小毛巾或围嘴围在宝宝的颌下,妈妈洗净手后,用棉签蘸上少许淡盐水或温开水,按照先口腔内两颊部、齿龈外面,后齿龈内面及舌头的顺序进行清洗。
妈妈们需要注意
由于宝宝的口腔黏膜极其柔嫩、唾液少、易损伤且导致感染,因此在清洗时一定注意动作要轻。 一段时间之后,要逐渐养成每日早晚用干净纱布或手帕蘸温开水清洁宝宝牙龈的习惯。这样做可以保持宝宝口腔内的清洁,为乳牙的萌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 不要让宝宝含着奶嘴入睡
宝宝有很强的依赖性,比如有些孩子喜欢含着奶嘴入睡,而父母也为了安抚宝宝,也喜欢让宝宝含着奶嘴入睡,这种错误方式是造成宝宝奶瓶龋的主要原因。另外,也不要让宝宝含空奶嘴入睡,这会限制宝宝口腔内正常的唾液分泌,还会对宝宝日后牙齿的生长造成影响。
二 喂母乳或喂奶粉
注意“入口”卫生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在喂哺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拭乳头的毛巾也应消毒后再使用。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滴管均应清洗干净并高温消毒后才能给宝宝使用。测奶液温度时,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细菌传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宝宝长牙你必须认清的10大误区
来源:搜狐母婴
  1、 孕期对的牙齿发育根本没关系
  2、 孩子不齐或者长得不好,孩子会自卑的
  在社区或者广场,只要宝妈们或者奶奶们在一起,就会讨论自家孩子的状况,比如,“你家孩子这么高啦,我家孩子怎么长这么慢呢?”“你家孩子肯定很能吃,看这么壮实!”表面上看似夸奖对方,实际上也带着一股子醋味或者是对自己孩子的不满意。这样的场景大家都不陌生吧。
  同样,对待孩子的牙齿问题上,家长们也没闲着。猛的看到一个孩子满口乳牙黑黑的、短短的, 一方肯定会说:“哎呀,宝贝这口牙是怎么回事啊?吃糖吃的吧!有没有去看医生检查呀?”孩子的家长听到之后,除了紧张,还有一脸的尴尬、无奈,再看看人家孩子的牙都好好的,心里的不平衡悄然升起。
  那么孩子对自己的牙是怎么看的呢?孩子乳牙不齐或是长的不好,对孩子的健康是否有影响呢?其实牙齿好坏本身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因为孩子对于牙齿好坏的观念主要是来源于外界的评价和反馈,我们看看身边的孩子即使牙齿缺了几颗仍然张着大嘴乐开怀的样子就知道了。倒是家长对孩子牙齿的担心以及家长之间的比较和嘲笑、周围人对孩子时不时的指指点点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才更大。
  从心理角度来说,孩子是通过母亲的镜像作用来了解自己的状态的,孩子在镜子中看到的东西,取决于母亲脸上的反应,如果母亲的脸反应的是孩子真实的状况,那么孩子就能从母亲反应的状态中准确了解自己,如果孩子看到的只是母亲自己的表情、情绪,那么他就会根据母亲的反应对自己形成错误的认知。
  从而我们知道,当孩子从母亲的脸上看到的是她的担心和焦虑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不好的,不完美的、不受欢迎的,于是也会产生焦虑、不自信、甚至是自卑、回避人群等行为和表现。相反,当孩子从母亲的脸上看到的是没有任何评价、不安、而是非常自然的状态,孩子就会非常安心,也就不会受到外界负面的影响。
  即使外界的议论和比较、嘲笑等言语,只要家长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接纳孩子的任何状态,给孩子一个安全、自由的成长氛围,孩子就不会留下心理的阴影,这就是父母真正的爱。
  所以,孩子乳牙长的不好,真的不是问题,也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关键在于:爸妈们,您们的焦虑担心和比较心是否处理好了呢?
  柏燕谊:心理专家,畅销书作家
  百城市青少年幸福成长计划首席心理咨询师、课程研发专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夜线、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等节目特邀心理专家柏燕谊老师,她长期担任《报》、《妈妈宝宝》、《小淑女》、《都市主妇》等报刊专栏作家,著有畅销书《学点心理学》、《三岁养成好习惯》等。
  3、 没时要天天用纱布清洁
  没长牙时的宝宝属于.新生宝宝的口腔不需特别清洗,因为宝宝还没长牙,唾液可起到天然的口腔清洗作用。生活中很多家长会用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以为这种护理方式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殊不知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会引起霉菌性口腔炎。
  给新生儿清洁口腔,妈妈可以用棉签蘸上淡盐水。具体操作如下:先让侧卧位,用小毛巾或围嘴袋围在的颌下,以防止护理时沾湿衣服;同时准备好卫生的棉签、淡盐水和温开水,家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净双手。待准备好一切再开始护理。护理时,先用棉签蘸上淡盐水或温开水,擦小儿口腔内的两颊部、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部。
  擦洗时应注意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洁卫生,已消毒的物品不被弄脏污染。擦洗一个部位要更换一个棉签,同时棉签上不要蘸过多的液体,以防止小儿将液体吸入呼吸道造成危险。待宝宝长牙以后,也只需清洁宝宝的牙齿即可
  家长需要给宝宝在清洁口腔的同时还需勤喂温开水,这样不仅可去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也有利于体内循环,防止的发生。
  张爱云 欢乐口腔医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口腔内科学临床与教学研究工作。从事口腔临床工作多年,擅长无痛治疗,疑难根管治疗及牙齿保存治疗,特别是在前牙美容修复,根管及牙周治疗,儿童牙病的防治和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4、 孩子长牙了就要多
  我们说的乳牙长得好不好,是跟母亲在四五个月左右的时候营养的摄入有关,这个时期对胎儿牙齿发育非常重要。而补钙是后天补钙,是对恒牙的帮助,所以说乳牙萌出阶段,正常范围内摄入的钙足够了,不需要额外补充。
  王晶 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 儿童牙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获学士学位,访问学者,赴日本学习、工作,并于2001年获得日本新泻大学预防牙科学博士学位。分别在英国邓迪大学口腔医院和日本大学齿学部工作多年。从事儿童牙科工作近10年,工作语言:中文、英文、日文。专业特长:儿童口腔常见病的治疗、早期龋(ECC)和年轻恒牙的治疗、外伤和咬合诱导的治疗、口腔健康指导和龋病预防。
  5、 让孩子躺着喝奶挺好的
  让孩子躺着喝奶对牙齿危害很大。很多爸爸妈妈会很奇怪,喝奶不是对牙齿有好处吗?让宝宝自己拿着奶瓶乖乖的躺着喝奶,喝着喝着可能就睡着了,简单省事,孩子好带,大人轻松&..但是,当孩子“奶睡”的时候,最后一口奶并没有吞咽,整个口腔浸泡在中长达一夜的时间。有一些宝宝喝的奶瓶里面装的还是含糖量很高的配方奶。口腔内的致龋菌利用奶液里的糖产酸,经过一整夜的时间,牙面会被腐蚀,使得牙齿的无机物产生脱矿,从而造成奶瓶龋的发生。龋病的治疗难度很大,多半由于宝宝低龄,难以配合,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治疗,给爸爸妈妈和医生们很大的困扰。
  除了给牙齿清洁带来困难,增加了乳牙患龋病的风险之外,孩子躺着喝奶还有可能造成咬合关系的异常。孩子在躺着喝奶的时候,家长常常会为了锻炼孩子握持能力而渐渐的让孩子自己举着奶瓶。由于考虑到高温消毒的安全问题,很多家长改用了份量比较沉的玻璃奶瓶,奶瓶的重量加上奶瓶里的牛奶,使得孩子往往在举着奶瓶的过程中把握不好角度,使得奶瓶更贴近鼻子,宝宝往往习惯性的下颌前伸,从而造成一些孩子前牙反合。这种错颌畸形在乳牙期可以进行矫治。没有能够及时矫正的孩子颌骨发育会受影响。而这种影响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张萍 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口腔科主诊医生
  毕业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拥有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十余年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熟练处理各种儿童口腔疾病,如龋病、牙髓病的治疗,乳牙早失的间隙管理,乳牙列及混合牙列的咬合诱导,根尖诱导成形术及活髓切断术等。针对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口腔疾病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6、 乳牙不需要刷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乳牙也需要刷吗”,“乳牙可以不管,等将来就好了”。其实这些观点是错误的。乳牙不仅是婴儿期、期和学龄期咀嚼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正常恒牙列的形成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从孩子长第一颗牙开始就要了,而且要长一颗刷一颗牙!刚刚萌出的乳牙,其表面的硬组织发育还不完善,矿化程度较低,此时幼儿的食物多是又软又黏的,这给致龋细菌的大量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容易使牙齿患龋病。为了预防乳牙患龋,父母除了严格控制儿童的含糖饮食,还应每天为孩子清除牙齿上的菌斑、软垢,保持口腔清洁。
  每次吃过奶或吃过饭后都要喝点白开水,冲刷一下口腔中残留的奶或事物残渣,等孩子一岁多,父母就可以买儿童专用的牙刷给宝宝刷牙了。
  乳牙列时期是儿童开始发音和学习语言的主要时期,正常的乳牙列有助于儿童正确发音,若儿童时期乳牙龋坏,尤其是上颌门牙的大面积龋损或过早丧失,则发音学习语言都会受到影响。乳牙在儿童颜面美观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满口乳牙龋坏的孩子是不愿张口说笑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重视和保护乳牙甚为重要,特别在乳牙萌出后就应该加以保护,使孩子们都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
  张鑫:天津新世纪妇儿医院 资深小儿口腔科医师
  儿童及青少年龋齿、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诊疗,乳牙、恒牙萌替异常的诊断及治疗,儿童口腔常见病诊治。
  7、 乳牙长的不好也没事
  很多家长认为乳牙反正也是要换掉的,好不好都没关系,殊不知乳牙的情况会影响到恒牙乃至骨骼的发育异常 ,比如儿童乳牙期间是牙齿排列反合(俗称地包天)就会影响孩子上颌骨的发育不全或下颌骨发育不对称,导致颜面部不美观或咀嚼功能异常 严重者甚至需要手术治疗。有一些宝宝因为乳牙有很严重的虫牙,导致成人牙长出来的就是带着虫牙长出来的,这是因为成人牙的牙胚是长在乳牙胚的下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成人牙的牙胚和乳牙牙胚离得越来越近,细菌就会沿着坏的严重的乳牙的牙根接触到成人牙的牙胚,使得宝宝的成人牙在没长出来之前就被细菌侵蚀了。所以宝宝发现长虫牙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不要等到严重时才发现治疗的重要,那时已经追悔莫及了。
  还有宝宝因为个别牙齿不好牙齿过早的被拔出或脱落,这样脱落的牙齿旁边的牙齿很容易向没有牙的位置倾倒,这样等宝宝换牙时,成人牙没有位置就只能在旁边找个位置出来,结果就是导致了孩子的牙齿不整齐,没有在一条弧线上,牙齿如果不整齐会影响孩子的面型发育,这样就需要做正畸治疗才能恢复孩子正常的牙齿排列,才不会影响面型的正常发育。
  张爱云 欢乐口腔医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口腔内科学临床与教学研究工作。从事口腔临床工作多年,擅长无痛治疗,疑难根管治疗及牙齿保存治疗,特别是在前牙美容修复,根管及牙周治疗,儿童牙病的防治和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8、 安抚奶嘴对牙齿发育没影响
  对于让宝宝使用安抚奶嘴的影响,一直存在不确定的声音。有的家长喜欢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有的担心影响以后的成长与发展,觉得不应该使用。那么,咱们不妨将它的利与弊进行比较看看。
  一、婴儿使用安抚奶嘴的益处
  1、安抚奶嘴能够有助于宝宝入睡。因为婴儿吮吸的反射性心理促进化学物质的生成,如对抗压力、帮助。因此,让宝宝吮吸安抚奶嘴能够帮助他们进入睡眠,以及在夜间醒来后继续入睡。这是婴儿自我安抚的一种方式,直到他们成长到有足够的能力以别的方式调节自我情绪。
  2、当宝宝开始长牙及在之前的时间里,吮吸安抚奶嘴可以帮助小家伙对抗乳牙萌出过程中的不适。
  3、对于,使用安抚奶嘴更利于喂养,因为这可以锻炼宝宝的吮吸能力。
  4、婴儿刚出生时会吮吸自己的拇指、手指,甚至拳头。使用安抚奶嘴可以阻止他们继续“吃手”-用安抚奶嘴代替宝宝习惯性的将手放嘴里。
  二、婴儿使用安抚奶嘴的弊端
  1、如果向宝宝过早引入安抚奶嘴的概念,会阻碍宝宝接受,并且会妨碍妈妈建立良好的喂养习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会导致婴儿的喂养问题。为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在婴儿出生后6周,再让他们使用安抚奶嘴。
  2、当安抚奶嘴使用超过1的时间,可能会影响学习说话、发音、吐字的机会。
  3、随着宝宝渐渐长大,安抚奶嘴的戒断也会很困难。这无疑也是父母们需要权衡的一个方面。
  4、安抚奶嘴给牙齿带来的常见问题包括:
  上牙在下牙的后面,而不是前面,这叫做反咬合,也就是所谓的“地包天”。
  上门牙伸出到下门牙的前面,这叫做深覆合,也就是所谓的“天包地”。
  上下门牙不能咬合,也就是所谓的“开合”。
  这些错颌畸形都需要在恒牙早期甚至乳牙期就开始矫治,否则会对孩子的咬合咀嚼效率以及颌骨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综合来看,安抚奶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起到安抚的作用,但是使用时间过长,还是会给孩子的颌骨发育以及语言发育带来一些阻碍。
  张萍医生 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口腔科主诊医生
  毕业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拥有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十余年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熟练处理各种儿童口腔疾病,如龋病、牙髓病的治疗,乳牙早失的间隙管理,乳牙列及混合牙列的咬合诱导,根尖诱导成形术及活髓切断术等。针对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口腔疾病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9、 龅牙是需要矫正的
  关飞:龅牙要看是恒牙,还是乳牙,如果是乳牙一般不去动。只要在门诊那边嘱咐家长改掉相关的不良习惯就可以了。如果是恒牙产生的龅牙,换牙之后产生的龅牙就要到12岁左右,所有的恒牙都换齐了,再进行定期矫正治疗。
  关飞:首都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口腔科主任
  从事儿童口腔医疗工作近二十年,在儿童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诊治,儿童龋病的预防,儿童牙外伤、儿童口腔黏膜病的诊治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0、 乳牙排列有缝恒牙会整齐?
  这个间隙要看怎么形成的,正常的乳牙在萌齐20颗乳牙的时候,上下牙列是没有间隙的,牙齿排列非常紧密,间隙随着上下颌骨生长形成间隙,我们叫生理间隙,这个是正常的。
  如果他是由于一些外伤,由于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间隙,对以后恒牙长出来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不过牙列如果发育得足够的话,对以后恒牙的萌出是有好处的,恒牙比乳牙相对体积都要宽大一些,要是乳牙牙列没有任何缝隙,可以说恒牙牙列长出来会有一些拥挤。
  关飞: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口腔科主任
  从事儿童口腔医疗工作近二十年,在儿童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诊治,儿童龋病的预防,儿童牙外伤、儿童口腔黏膜病的诊治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1、 乳牙不退就要拔吗?
  乳牙是孩子在婴儿期开始萌出的牙,一般生后6~8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一岁有6~8颗乳牙,共20颗,通常2岁半之前出齐。
  另一副是恒牙,在孩子6岁左右长出,替换乳牙,陪伴我们一生。可是有时候我们的继承恒牙已经萌出,而乳牙未能按时脱落,该怎么办呢?其实这种情况叫做乳牙滞留,应该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
  乳牙滞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继承恒牙萌出方向异常,使乳牙牙根未吸收或不完全吸收;还有当继承恒牙先天缺失、埋伏阻生以及异位萌出,都不能促使乳牙脱落;还有一些全身因素,如、侏儒症以及某些因素等都可是乳牙滞留。
  乳牙滞留最常见的表现是在孩子换牙期,下前牙滞留,后继恒牙于舌侧萌出,呈“双排牙”现象。那么乳牙滞留有什么危害呢?首先滞留的乳牙占据了恒牙萌出的正常位置,恒牙可能会异位萌出,影响牙列正常咬合关系。其次滞留的乳牙或残根可导致菌斑堆积,食物嵌塞,会影响口腔卫生,使邻牙增加患龋病的机会。
  当恒牙异位萌出,乳牙尚未脱落,应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解除恒牙萌出的障碍。下颌滞留乳牙应尽早拔除,长在后面的恒牙会自行调整到正常位置。
  在换牙期间,松动牙齿可能会造成孩子的不适,家长要告诫孩子不要用手拽、晃动牙齿,避免感染。家长可以给孩子易于咀嚼的食物,应加强口腔卫生,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利于孩子换牙。
  张鑫:天津新世纪妇儿医院 资深小儿口腔科医师
  儿童及青少年龋齿、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诊疗,乳牙、恒牙萌替异常的诊断及治疗,儿童口腔常见病诊治;
  12、 乳牙不好没关系,早晚要换掉的
  儿童龋齿患病率越来越高,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66%,龋均为3.5,也即2/3的孩子均匀有3.5颗蛀牙
  可仍然有很多家长都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坏了也没关系,不用治疗”。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但发现孩子长了龋齿,一定要及时处理,绝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
  龋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龋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影响孩子吃东西。乳牙龋坏容易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发育,因为龋齿会引起疼痛,孩子就只能只吃软的食物,容易造成,还可能让孩子养成挑食的习惯。龋齿还会影响新牙的生长,造成牙齿不齐。
  如果孩子龋齿严重,容易被小朋友嘲笑“烂牙”,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最好的口腔保健、牙齿护理、龋齿预防,理应从宝宝出生后开始!不要因为宝宝还没长牙就忽略了宝宝的口腔护理。在乳牙萌出前,妈妈应每天用纱布蘸清水或淡盐水轻擦宝宝牙床,长出乳牙后也要用同样的方法清理宝宝的小牙,早晚各一次,亦可购买专门的指套刷,蘸清水或淡盐水为宝宝清理牙齿。在这期间,应避免宝宝含奶瓶,因为入睡时,奶瓶内的液体会成为口腔内致龋细菌的极佳培养基;另外,奶瓶液体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细菌分解产酸,侵蚀牙齿,形成龋齿。当孩子可以进食米饭时,家长应注意不能让孩子养成把饭含在口中、边边玩的习惯。因为米饭中同样含有糖分,长时间滞留在口腔中也会产酸发酵,产生蛀牙.
  现在的牙科治疗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在儿童蛀牙的治疗过程中,首先基本能保证孩子没有疼痛的感觉,尤其是在专业的口腔医院、拥有儿童口腔医师资格和懂得幼儿心理的牙医那里,孩子的治牙过程会很顺利。
  而如果蛀牙早期不积极治疗,而等到孩子牙齿基本全烂光了才来治,这时大多要进行较复杂的根管治疗(俗称抽牙神经治疗),更有的因无法保留而只能拔除,孩子的痛苦必然会增加。所以,口腔科的每一位专家都希望家长重视孩子的口腔问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每3~6个月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去定期检查,进行必要的预防,及早的龋病治疗。
  张爱云 欢乐口腔医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口腔内科学临床与教学研究工作。从事口腔临床工作多年,擅长无痛治疗,疑难根管治疗及牙齿保存治疗,特别是在前牙美容修复,根管及牙周治疗,儿童牙病的防治和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责任编辑:秦晓雪)
&&&&&&</div
关于亲子阅读,不仅要读书,还要带着孩子读自然…[]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宝宝3岁左右就要养成刷牙的习惯
本文导读:刷牙不仅可以清洁牙齿、去除牙菌斑,还可以起到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回圈的作用,能够改善局部营养和氧的供应,以利组织代谢,提高牙龈的抗病能力。所以,刷牙是维护口腔清洁,预防龋齿、牙周病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么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刷牙呢?
  孩子多大开始刷牙好?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两岁半,20颗乳牙都萌出后,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学刷牙;3岁左右就应该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清楚什么时候要开始刷牙后,接下来便是妈妈们动脑筋,让宝宝爱上刷牙,并且正确刷牙的时候了。
  1、刷牙前的准备:
  (1)牙刷
  孩子用的牙刷、牙膏和漱门杯应有所讲究,以引起孩子刷牙的兴趣。
  牙刷要按年龄大小,购买对牙龈和粘膜刺激小的磨毛儿童牙刷。
  每次刷牙后,应洗净牙刷,甩净刷毛上的水分,牙刷头朝上放入漱口杯中,置通风朝阳处,使刷毛容易乾燥。因在十燥环境中,细菌不能生长繁殖。
  (2)牙膏
  从功能上讲,有清洁、除臭、防酸、防龋、杀菌、消炎、止血等药物牙膏。所以,有孩子的家庭,应当买两种牙膏,成人和儿童牙膏。儿童牙膏除了色彩比较F丽,味道比较香甜,包装比较活泼外,含氟量比较低。
  孩子什麽不宜用含氟量比较高的牙膏呢?因孩子的动手能力差,手操作功能的发育还不完善,含漱技巧未完全掌握。此时,如果用含氟量高的成人牙膏,在刷牙时,难免误吞含氟较高的牙膏。如果每天咽下过多的氟,是不利于孩子生长的。
  如果孩子还没有掌握含漱技巧,开始可暂不用牙膏,而改用较浓的茶叶水来刷牙,因茶叶水中也含有防龋作用的氟元素。
  (3)漱口杯
  孩子用的漱口杯;尽可能选用美观、方便、耐用的小杯子。
  有了上述一些适宜、科学的刷牙用品,还必须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才能获得防治龋齿、牙周病的效果。
  2、正确的刷牙方法
  刷牙的时候要包括3个牙面:内测面、外侧面以及水平的咀嚼面。要特别注意清洁后(舌侧面)和上磨牙(颊侧面),因为这些地方是宝宝刷牙时最容易遗漏的地方。
  下面几个步骤可以教你如何正确帮宝宝刷牙:
  (1)首先清洁上牙的外侧面,从后磨牙开始,慢慢移至中间的牙齿,然后刷至另一边。刷牙时保持刷毛与牙龈线成一小夹角,然后每次以一或两颗牙齿为单位,来回轻轻地刷。
  (2)接着,清洁上牙的内测面,从里面刷至中间再至另一边。清洁内测面时要使用竖刷法并使用牙刷的顶端部分,同样也是来回轻轻地刷。
  (3)最后,清洁咀嚼面,保持牙刷水平放置,这样你也可以清洁磨牙里的牙沟和天然的牙缝。
  (4)刷下牙,重复以上过程。
  另外,刷牙还必须坚持&三二制&,即每天刷3次,注重晚上睡前的那一次;牙齿的3个面(颊、舌、咬抬面)都要刷到,每次刷牙要认真、仔细地刷3分钟。
  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是一件耐心、细致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责任。作父母的必须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带动孩子,最好在每晚睡前5分钟,与孩子一起养成刷牙后不再吃零食的习惯。教会孩子刷牙,将使其终身受益。
(责任编辑:实习廖颖萍)
口腔科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宝宝天天刷牙漱口,为什么还会有蛀牙?
广州日报&·&
但饮后不及时刷牙,往往会变成招来龋病的“帮凶”。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赵玮教授刚刚过去的儿童节,有多少小朋友在跟牙医“约会”?每逢假期,儿童口腔科的医生们总是加倍忙碌。经常有困惑不解的家长对牙医抱怨:“‘我们每天督促孩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为什么孩子依旧会有烂牙?”“孩子乳牙整整齐齐,为何换牙后变得歪歪斜斜?”“儿童护齿不像有些家长想象的那样简单,不仅需要打‘持久战’,更需要提早防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赵玮教授指出,很多孩子见牙医是为了治疗牙病,实际上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有研究表明,每在口腔预防上投入1元钱,就能在治疗上节约10元钱。龋病及其引起的并发症、牙齿发育异常等口腔常见疾病,以及口腔不良卫生习惯等,不仅破坏口腔健康,不利于孩子塑造个人良好形象,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各位家长,您知道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口腔保健的侧重点吗?您知道见到牙医时应该问哪些问题吗?记者就这些问题一一采访了专家。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李雅伦、梁剑芳天天刷牙 不能完全抵消龋齿“负面因素”小萌两岁时第一次见牙医,就被医生揪出隐藏在牙齿中的“小黑点”。“孩子还没长牙时就开始用纱布清洁牙齿,长牙后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为何还会有龋齿?”小萌的妈妈一直认为自己是护齿“模范生”,对孩子口腔出现问题感到有些委屈。“引发儿童龋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致龋菌的传染、饮食习惯的影响、个体致龋的敏感性等,很多环节都要照顾到。让孩子天天刷牙、饭后漱口,虽然会降低患龋齿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抵消喂养中的龋齿‘负面因素‘。”赵玮表示,有些孩子虽然日常洁齿做得很规律,但刷牙本身不能将口腔内的致病菌清除干净。有些孩子饮食偏酸偏甜,吃完零食水果,未必每次都会记得彻底漱口。“营养好、味道佳”的酸奶是小宝宝的挚爱,但饮后不及时刷牙,往往会变成招来龋病的“帮凶”。学龄前儿童一般自己刷牙,如果刷牙动作不到位、时间不够,也会令洁齿效果打折扣。“家长不应该等到龋齿等口腔疾病发生后,才带孩子到医院亡羊补牢。”赵玮强调,更明智的做法是,每个年龄段的孩子要有针对性地护齿,定期见牙医,了解本年龄段的护齿要点。例如,婴幼儿时期应注重培养洁齿习惯,一岁之内就应见牙医。学龄前儿童应及早改正不良的口腔习惯,例如咬嘴唇、吮手指等。学龄儿童要过好从乳牙脱落到恒牙萌出的“丑小鸭期”,预防窝沟龋,避免牙外伤。到了青春期前后,除了及早治疗牙列不齐外,更要开始一生的护齿课题,也就是预防牙龈炎、牙周炎。▍不同年龄 口腔保健侧重点不同▍婴幼儿期(0~3岁):1岁之内见牙医从出生到三岁,孩子口腔最大的变化是从无牙到长出牙齿,家长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式,同时培养定期带孩子看牙医的习惯。“宝宝还不满1岁,根本听不懂医生的指令,有些可能还没出牙,为什么要见牙医呢?”“我用纱布蘸清水给孩子擦牙床,这样还不够吗?”赵玮指出,的确不够。宝宝在一岁以内,就应该见牙医。除了进行早期口腔健康状况评估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医生与家长沟通,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赵玮强调,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应注意喂养卫生,同时关注自身的口腔卫生,避免把致病菌传播给孩子。乳牙萌出之后,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含着装有甜奶或甜饮料的奶瓶,尤其不能含奶瓶睡觉,否则会造成婴幼儿龋,俗称“奶瓶龋”。有些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喜欢把食物嚼碎喂孩子,或者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口腔是一个开放的有菌环境,唾液交流会导致细菌传播给孩子,而致龋细菌越早传给孩子,越容易成为优势菌群,孩子越易患龋病。▍学龄前儿童(3~6岁):吮指咬唇吐舌都要改在3~6岁阶段,孩子已经基本萌出完整的乳牙列。家长应注意帮助孩子戒除口腔不良习惯,发现乳牙龋病及时治疗。宝宝爱吮指、咬下唇、吐舌,看上去很萌,其实都属于不良口腔习惯,可能造成上颌前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等口颌畸形。赵玮指出,家长应该及时劝导,或尽早到医院诊治,通过适当的矫正方法,帮助孩子戒除。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由于饮食更加丰富,乳牙龋病的发生率很高。“很多家长认为,乳牙总是要换的,坏了就坏了,还需要治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赵玮指出,乳牙龋病有四大危害。一是引起孩子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二是很可能影响恒牙胚的发育,直接影响恒牙的萌出形态以及排列结构。三是严重者可能妨碍儿童颌面部发育。四是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和营养摄取,如不愿吃含纤维多的蔬菜和需要咀嚼的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全身正常生长发育。赵玮指出,对于有患龋倾向的儿童,建议到医院接受牙齿涂氟,通过氟保护漆缓慢释放氟离子起到防龋作用,通常建议每隔3~6个月定期涂布一次。▍学龄期(6~12岁):别磕碰恒牙 早封闭窝沟孩子上小学后,口腔的最大变化是换牙。在此阶段,孩子的20颗乳牙会逐渐替换成28颗恒牙。牙齿替换是一个生理过程,正常的顺序是乳牙先松动脱落,恒牙再萌出。如果乳牙未掉,恒牙已先萌出,新萌出的恒牙常不能顺利进入牙列,造成恒牙排列不齐。“活泼好动,容易受伤是学龄儿童的特点。防治牙外伤,是这一时期的重点之一。”赵玮指出,牙齿是不可再生的硬组织,受伤后出现牙龈出血、牙齿裂纹、折断、松动、移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进行诸如篮球、足球等撞击运动或轮滑等竞速运动时,戴上运动防护牙套,可以有效减少牙齿外伤的几率。学龄期口腔保健的另一重要任务是避免窝沟龋病。磨牙表面的窝沟点隙,是龋病的高发区域。“六龄齿”是萌出时间最早的恒磨牙,也最容易发生龋病,甚至造成过早脱落,所以保护儿童的第一恒磨牙很重要。窝沟封闭可以达到较好的预防龋病效果,通过涂上一层黏结性树脂,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的侵蚀,增强牙齿抗龋能力。▍青春期(12~18岁):防治牙龈炎 正畸正当时青春期孩子的牙齿已完全萌出,要注意防治牙龈炎。牙列不齐者,要及时进行正畸治疗。赵玮指出,由于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变化,加上牙菌斑堆积,青少年较易出现牙龈炎,表现为刷牙和咬硬物时牙龈出血、牙龈肿胀、口腔异味等。预防青少年牙龈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确刷牙清除牙菌斑。出现牙龈出血等情况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进行洁牙等处理 ,阻止牙龈炎进展。“儿童牙列不齐寻求正畸治疗,建议首先就诊儿童口腔科,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评估和接受口腔健康宣教。正畸过程中,如果不同步做好口腔保健工作,很容易出现龋坏,甚至导致矫牙失败。”赵玮说,通常在12岁左右,乳牙完全替换为恒牙。如果存在牙齿排列不齐等咬合畸形,可在此时期进行矫正,易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赵玮强调,在正畸治疗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口腔保健,避免出现做完正畸牙列排齐,却满口龋坏的情况。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每餐后均应刷牙以清除菌斑和滞留的食物残屑,建议选择正畸专用牙刷和牙间刷清洁牙齿。
猜你还想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天天刷牙还口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