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道教师核心素养 文献的英文文献的大神吗

教师的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
教师的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
关键词:理性 感性教书过程要见人见物见思想  刘飞: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理性,在教书的时候要把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感性更多的是情感态度,而理性更多的是如何把知识融为一体。  教师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行业最本质的特点。基于此,我想能够以学生和学习为核心这可能是我们教师最为关键的一点,具体表现在思考、表达、评价和组织上,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具备理性思考能力,主要围绕学生、学科、学习等方面去思考。首先我们要清晰学情,基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去定科学的教育目标。  第二个是学科,学科非常的重要。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是学科教学,所以我们老师对学科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科框架、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及能力培养序列非常清楚。  第三个是学习,今天的学习和昨天的学习不一样,它已经突破了围墙,已经突破了学科。那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所以第一是要理性思考,把握好学生、学习、学科;第二要感性表达,见人、见物、见思想。我们应该致力于真正以学生为核心,集成各种资源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以达到对其人格的提升;第三是有效组织,要把握好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评价和跟进的关系。如何兼顾整体和个体,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关键。能够对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做出准确而非模糊的评价,才能真正保证孩子的成长。关键词:超学科 跨学科教师须有超学科整合能力  贺诚:目前,内地已经制定出台了学生核心素养。我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前提与根本应该在教师核心素养,离开教师核心素养谈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不现实的。结合澳门教育发展实际,我觉得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在于创新能力,而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离开渗透于课程、教学和评价之中的教师的创新素养。  我认为应该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本学科,其中就涉及到本学科得知识、能力,以及从知识到能力转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素养。对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学科知识,而应该是把学科知识体现在超学科层面上,能够将学科知识拓展、深化,超越学科的限制,达到一个更高层次。  因此,能不能在学科与学科之间进行关联或架设,就考验了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这是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所以,我自己觉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老师必须要具备从本学科到超学科,再到跨学科的整合的能力。关键词:沟通 反思沟通和反思能力至关重要  海伦:英国跟中国的教育体系截然不同。我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首先是学科知识,教师不仅仅要熟悉学科知识,还要能够对学科知识有一个宏观了解和把握,了解学生的基本需求并能有弹性地去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此外,英国的教师要教多于11门课程,所以对学科知识的了解十分重要。  其次,我认为教师核心素养是要学会有效地沟通,因为教师首先要能够把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清晰化;教师需具备解释复杂抽象概念的方法,能有效地把一些概念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知识点;教师要能够倾听学生的观点,了解他们在课堂当中的表现和反馈;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的心理变化,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吸引他们。  再次,我认为教师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点,就是要具有反思、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教师既要善于自我反思,又要能够与自己的同事一起反思,要学会客观地反思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课堂、学生和教学工作都要有客观的反思。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并分析学生的特长和不足,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困难。关键词:耐心 责任心农村教师尤需耐心和责任心  顾友强: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这个问题,我一直是在探索。我觉得对于我们农村老师,责任心是最重要的,在边远的山区条件非常艰苦,很多的老师想到县、市里去。  我们学校41名教师,只有2个是大专毕业,其他都是中专毕业。在这样学历基础上,教师的责任心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如果教师没有了责任心,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就非常糟糕了。三年前我到学校的时候,布依族的这个孩子不会说汉语,那时候幼儿园还没有开始普及,所以我们就用双语教学,因此老师要付出极大的有耐心和责任心,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所以农村老师师德的素养、责任心的素养非常的重要。  我经常对老师们说,要把责任心尽到,把孩子引导好,先进的教育方法我们慢慢摸索慢慢做。若是没有耐心和责任心,贫穷的贵州山区的孩子就会变得更贫穷。  甘乐鸣:我觉得与教师的核心素养有关的应该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一直在思考,在课堂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  首先我觉得要有开放式的问题设计,如果问题设计不开放,给学生的空间就不够大,那又何来学生的创新?第二,在课堂当中的提问要有层次,不能只顾问题的开放,不顾学生实际情况,要能够有针对性地启发或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第三有效的交互反馈也非常重要,也就是在和学生的互动当中,我们如何去反馈学生、评价学生。  我觉得教师的核心素养当中,比较重要的方面是教师即课程,也就是教师既有上位的课程设计能力,也要有下位的课程执行能力,要知行合一,要独当一面。我们学校一直倡导老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做教材的引导者、设计者,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状况,来合理处理教材,我觉得这是教师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专家视点教育需要放长线钓大鱼  褚宏启:我认为老师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素养。所以,对老师来说首先要明确,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这个人,然后我们可以把它聚焦在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两点上。学生除了要有健康体魄之外,还要有一个聪明的脑子和温暖的心,我觉得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具备两种素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重要的教育使命,如何培养学生,是竭泽而渔还是放水养鱼?是缘木求鱼还是放长线钓大鱼?特别是学校需要更加宽松的民主氛围,我们的教育需要放长线钓大鱼。爱是教师最基础的素养  刘永胜:曾有一篇文章把挚爱看作是教师的核心素养,尽管在文字上没有谈太多,但是这个题目给了一个启示。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基础的素养就是爱,当然这个“爱”有几点,首先要爱自己从事的事业,要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第二要爱自己的学校,无论它是大还是小,在城里还是在乡村,有爱就有学校;第三是爱孩子,这不应该是一句空话。我觉得有一位老师诠释得非常好,“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训斥过学生,尊重每个孩子;从来没有因为纪律问题体罚过一个学生,真心读懂孩子;没有因纪律问题请过一位学生家长,关爱每个孩子。”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责任有担当,要阳光还要热爱生活,总能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生活,这些才是老师核心素养当中最核心的。来源:现代教育报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教师的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
浏览次数:238次发布时间:文章来源:资源库
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已成为当前颇受关注的教育热点之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呢?近日,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召开的2016年度学术年会上,部分专家、校长和教师围绕教师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校长观点关键词:理性 感性教书过程要见人见物见思想刘飞&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理性,在教书的时候要把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感性更多的是情感态度,而理性更多的是如何把知识融为一体。教师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行业最本质的特点。基于此,我想能够以学生和学习为核心这可能是我们教师最为关键的一点,具体表现在思考、表达、评价和组织上,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具备理性思考能力,主要围绕学生、学科、学习等方面去思考。首先我们要清晰学情,基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去定科学的教育目标。第二个是学科,学科非常的重要。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是学科教学,所以我们老师对学科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科框架、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及能力培养序列非常清楚。第三个是学习,今天的学习和昨天的学习不一样,它已经突破了围墙,已经突破了学科。那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所以第一是要理性思考,把握好学生、学习、学科;第二要感性表达,见人、见物、见思想。我们应该致力于真正以学生为核心,集成各种资源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以达到对其人格的提升;第三是有效组织,要把握好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评价和跟进的关系。如何兼顾整体和个体,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关键。能够对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做出准确而非模糊的评价,才能真正保证孩子的成长。关键词:超学科 跨学科教师须有超学科整合能力贺诚&澳门教业中学校长目前,内地已经制定出台了学生核心素养。我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前提与根本应该在教师核心素养,离开教师核心素养谈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不现实的。结合澳门教育发展实际,我觉得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在于创新能力,而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离开渗透于课程、教学和评价之中的教师的创新素养。我认为应该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本学科,其中就涉及到本学科得知识、能力,以及从知识到能力转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素养。对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学科知识,而应该是把学科知识体现在超学科层面上,能够将学科知识拓展、深化,超越学科的限制,达到一个更高层次。因此,能不能在学科与学科之间进行关联或架设,就考验了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这是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所以,我自己觉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老师必须要具备从本学科到超学科,再到跨学科的整合的能力。关键词:沟通 反思沟通和反思能力至关重要海伦&英国卡门特韦斯盖特小学校长英国跟中国的教育体系截然不同。我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首先是学科知识,教师不仅仅要熟悉学科知识,还要能够对学科知识有一个宏观了解和把握,了解学生的基本需求并能有弹性地去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此外,英国的教师要教多于11门课程,所以对学科知识的了解十分重要。其次,我认为教师核心素养是要学会有效地沟通,因为教师首先要能够把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清晰化;教师需具备解释复杂抽象概念的方法,能有效地把一些概念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知识点;教师要能够倾听学生的观点,了解他们在课堂当中的表现和反馈;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的心理变化,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吸引他们。再次,我认为教师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点,就是要具有反思、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教师既要善于自我反思,又要能够与自己的同事一起反思,要学会客观地反思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课堂、学生和教学工作都要有客观的反思。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并分析学生的特长和不足,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困难。关键词:耐心 责任心农村教师尤需耐心和责任心顾友强&贵州六盘水盘县羊场乡羊场中心小学校长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这个问题,我一直是在探索。我觉得对于我们农村老师,责任心是最重要的,在边远的山区条件非常艰苦,很多的老师想到县、市里去。我们学校41名教师,只有2个是大专毕业,其他都是中专毕业。在这样学历基础上,教师的责任心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如果教师没有了责任心,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就非常糟糕了。三年前我到学校的时候,布依族的这个孩子不会说汉语,那时候幼儿园还没有开始普及,所以我们就用双语教学,因此老师要付出极大的有耐心和责任心,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所以农村老师师德的素养、责任心的素养非常的重要。我经常对老师们说,要把责任心尽到,把孩子引导好,先进的教育方法我们慢慢摸索慢慢做。若是没有耐心和责任心,贫穷的贵州山区的孩子就会变得更贫穷。专家视点教育需要放长线钓大鱼褚宏启&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我认为老师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素养。所以,对老师来说首先要明确,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这个人,然后我们可以把它聚焦在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两点上。学生除了要有健康体魄之外,还要有一个聪明的脑子和温暖的心,我觉得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具备两种素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重要的教育使命,如何培养学生,是竭泽而渔还是放水养鱼?是缘木求鱼还是放长线钓大鱼?特别是学校需要更加宽松的民主氛围,我们的教育需要放长线钓大鱼。爱是教师最基础的素养刘永胜&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曾有一篇文章把挚爱看作是教师的核心素养,尽管在文字上没有谈太多,但是这个题目给了一个启示。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基础的素养就是爱,当然这个“爱”有几点,首先要爱自己从事的事业,要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第二要爱自己的学校,无论它是大还是小,在城里还是在乡村,有爱就有学校;第三是爱孩子,这不应该是一句空话。我觉得有一位老师诠释得非常好,“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训斥过学生,尊重每个孩子;从来没有因为纪律问题体罚过一个学生,真心读懂孩子;没有因纪律问题请过一位学生家长,关爱每个孩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责任有担当,要阳光还要热爱生活,总能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生活,这些才是老师核心素养当中最核心的。
|(责任编辑:孟令晶)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核心素养哪家强?比比才知道(各国核心素养框架大盘点)
核心素养哪家强?比比才知道(各国核心素养框架大盘点)
1欧盟——课程改革指向标我们先来看看欧盟。2005 年,欧盟正式发布《核心素养: 欧洲参考框架》( Key Competences :A 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向各成员国推荐8 项核心素养作为推进终身学习和教育与培训改革的参照框架。8项核心素养包括使用母语交流的能力、使用外语交流的能力、数学素养与科技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社会和公民素养、主动与创新意识、文化意识与表达,并且每一素养又从知识、技能与态度( knowledge,skills and attitudes) 三个维度进行具体描述。欧盟核心素养所传达的课程理念,表现在由强调学科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习得的分科课程,到强调学科间的互动、共同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的改变,以及新的整合型课程(或单元) 的建立。我们知道,欧盟的政策大多只能是建设性的建议,对各成员国的约束力不那么强,那么各国会执行吗?欧盟建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意义在哪里呢?小编很好奇。其实,欧盟的核心素养构筑了欧盟新教育的主轴,描绘了教育进步的共同愿景。可以说,核心素养使得欧盟各项教育与培训政策和计划有了统一的“顶层设计”,也使各成员国的教育政策的制定,特别是课程改革,有了可供参照的框架和方向,各成员国或地区可以在本国境脉下发展自己的教育并与世界发展同步。以法国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体系为例,法国在欧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确立了本国的教育共同基础——7 项核心素养,并在不同内容领域课程中加以落实。其中第3 项素养“基本的数学、科学及技术文化知识”的实现,作为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以及技术教育等科目的共同任务,在课程结构设计中,以“不同科学内容向共同素养目标努力”为导向,强调各个学科要将“科学探究”作为研究方法和学科思想落实在各个科目教学之中,并将信息技术作为基本的科学探究工具。2OECD——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大。除了用一场PISA测试“赚足”全球眼光外,OECD对核心素养也是很有研究哦。OECD 于1997 年开始启动21 世纪核心素养框架的研制工作。经多方研讨和论证,其报告《素养的界定与遴选》(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简称: DeSeCo) 于2003 年形成最终版,并于2005 年公布。该框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选择核心素养并定义其具体内容,以实现个人成功生活与发展健全社会为基础。OECD核心素养框架将核心素养划分为“互动地使用工具、在社会异质群体中互动和自主行动”三个类别,这三个类别关注不同方面,但彼此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核心素养的基础。该框架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与技能,以反思为核心,整合了各个核心素养。OECD认为: 核心素养应该为人人所需,并在多个实用领域都具有其特殊价值。素养的选择应该考虑其在多种情境中的适用性,包括经济与社会、个人生活的多个领域以及一些特定领域,如商业等行业。OECD 分别于 与2015 年开展了针对核心素养发展状况的后续研究。虽然这些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紧随时代变化,关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强调21 世纪的教育系统应帮助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技能和素养。OECD认为, 核心素养应该为人人所需,并在多个实用领域都具有其特殊价值。素养的选择应该考虑其在多种情境中的适用性,包括经济与社会、个人生活的多个领域以及一些特定领域,如商业等行业。OECD 分别于 与2015 年开展了针对核心素养发展状况的后续研究。虽然这些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紧随时代变化,关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强调21 世纪的教育系统应帮助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技能和素养。3新加坡——实现四个教育成果新加坡政府的核心素养框架将价值观和态度摆在十分凸显的位置,在对比了21 世纪与20 世纪所需劳动力的特点之后,新加坡政府在2010年提出了建设“思考型学校和学习型国家”的愿景,并提出4 个理想的教育成果,即培养: 充满自信的人、能主动学习的人、积极奉献的人以及心系祖国的公民。新加坡核心素养框架由内到外共包含三部分内容组成,即核心价值、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以及新21 世纪技能。核心价值处于框架图的中心,包括尊重、诚信、关爱、抗逆、和谐、负责,这是素养框架中的核心与决定性因素,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社交及情商能力。社交及情商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核心素养通过对社交及情商能力的影响进而决定需要培养学生哪些新21 世纪技能。新加坡政府设置的21世纪技能包括三项,一是交流、合作与信息技能,二是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三是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其中,交流、合作与信息技能包括开放、信息管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有效地交流;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包括活跃的社区生活、国际与文化认同、全球意识、跨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包括合理的推理与决策、反思性思维、好奇心与创造力、处理复杂性和模糊性。新加坡政府希望学校所有的教学都能够通过这样三部分的核心素养环环相扣,最终达到实现新加坡政府提出的4 个理想的教育成果的目的。新加坡核心素养4美国——聚焦职场新需要美国的核心素养框架完整地融入到国家中小学课程设计中。2002 年美国正式启动21 世纪核心技能研究项目,创建美国21 世纪技能联盟( Partnership&for 21st Century Skills,简称: P21) ,努力探寻那些可以让学生在21 世纪获得成功的技能,建立21 世纪技能框架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P21 框架的核心技能、与之配套的课程以及支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彩虹图呈现。美国核心素养框架图中彩虹部分的外环呈现学生学习结果的内容,即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 创造力与创新、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交流沟通与合作) 、“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 信息素养、媒体素养、ICT 素养) 、“生活与职业技能”( 灵活性与适应性、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会与跨文化素养、效率与责任、领导与负责) 三个方面。这三方面主要描述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和专业智能,是内容知识、具体技能、专业智能与素养的融合;每一项核心素养的落实都要依赖于基于素养的核心科目与21 世纪主题的学习,即彩虹的内环部分;&图中的底座部分呈现的四个支持系统,包括21 世纪核心素养的标准与评价、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习环境,它们构成了保证21 世纪核心素养实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框架还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体现素养教育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二是重视支持系统在21 世纪学习框架中的作用。&5芬兰——关注跨学科教学芬兰今年8月推出的新课改早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那么,这场新课改与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呢?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结合国际组织观点与国情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培养学生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与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并且认为未来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七大方面核心素养与能力,即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多元文化认知、社会交往与自我表达能力,自我管理与日常生活能力,综合素养、信息技术与沟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等。这些规定都是跨学科的,体现的是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可以说,芬兰的核心素养框架十分强调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互动,鼓励突破课程间的学科界限,倡导开展跨学科学习。因此在实际课程设计与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这些目标和核心内容被分解到不同的学科,进一步提出更具体的学科目标和核心内容,同时还有具体的对学生优秀表现的评价标准。比如说“现象教学”是芬兰2016年新一轮课改首创的新概念,也是本次课改的重中之重。所谓“现象教学”,即事先确定一些主题,然后围绕特定的主题,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课程模块,并以这样的课程模块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教学。如此一来,芬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与其课程的制定紧密结合。从上位的教育目标到中间层面的核心素养到具体的学科目标,各个层面之间有较好的衔接,核心素养与整体的课程设计是一体的,这有助于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和对教育目标的把握。微信编辑 | 赵博涵文章来源 |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心素养文献综述 的文章

 

随机推荐